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交易、身無分文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也體會到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理解面包店老板態度的變化。
2、難點:
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
【課時安排】
共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引入課文
1、聽寫詞語:
無影無蹤、荒無人煙(根據意思寫詞語)、身無分文、交易。
(指名板書,其他學生書空)
2、齊讀,集體校對。
3、理解交易的意思。
4、找出文中帶交易的段落,讀一讀。
(自讀、指名讀)
5、一個面包值多少錢?老板在什么情況下提出平等交易?
二、理解交易的意思,并從課文中找到交易這個詞所在的段落讀讀
1、什么是交易?
2、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交易所在的段落讀一讀。
3、指讀段落:
一個面包可能值多少錢?
4、老板在什么情況下提出平等交易的呢?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三、學習第三段,了解我當時的處境
1、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
說說我當時的處境。
2、想想背包里可能有什么?
3、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想想這三天他是怎么過的?最需要什么?
4、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
要讀出作者當時的處境。
四、學習第四段,通過老板的言行初步感知老板的為人
1、請大家朗讀第四段。
2、我的處境如此艱難,原以為向老板說明了,就可以得到援助,可是老板卻是怎么說的?
3、聽了老板的話,你想對老板說什么?
4、讓我們一起來讀老板的話。
5、除了從老板的話中感到他是一個不近人情的人以外,還可以從什么地方感覺到呢?
6、歸納:
是呀,從老板的動作、神態、語言都表現出他的小氣、不近人情。
五、學習 十一段,通過比較面包店老板前后的言行的變化,不僅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也體會面包店老板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1、找找文中哪一段也寫了老板的態度
2、同學們,讀了前后兩段寫老板態度的文字,你發現了什么?
3、猜猜住院的費用有多少?
歸納:老板的語言變了。
4、還有什么變了?
(動作)
你會在什么情況下豎起大拇指?
5、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
六、學習五至八段,了解老板認為的平等交易是什么
1、按照常理,我想得到面包應該給老板什么呢?
2、什么叫身無分文?
3、老板認為怎樣的交易是平等的?請同學們快速地從文中找一找。
4、你認為這樣的交易平等嗎?為什么?
七、學習九、十段,通過中國留學生的行動體會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
1、這位中國留學生認為這樣的交易平等嗎?你從哪里看出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找一找,劃一劃。
2、讀讀第9段,你體會到什么?
(理解凝視)
3、讀讀第10段,這時我需要這2塊面包嗎?
4、學習資料袋內容。
5、讓我們再來讀讀老板的話,現在你知道老板的.態度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變化了嗎?
八、學習十二段,體會我的內心情感
1、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12段。
2、請你想象一下,中國留學生此時此刻會怎么做怎么說,請寫下來。
(出示:中國留學生──,對________說:__________________。)
九、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中國留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友人的尊敬。讓我們也懷著對國旗的尊敬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來誦讀《五星紅旗》吧。
【附】
五星紅旗
啊,五星紅旗,
你是那樣的鮮艷奪目;
啊,五星紅旗,
你是那樣的燦爛輝煌!
當你冉冉升起的時候,
像一輪火紅的太陽;
當你迎風招展的時候,
宛如母親在呼喚。
萬里長城,三山五岳,
是你堅強的身軀;
滾滾黃河,浩浩長江
是你流動的血液;
首都北京啊,
你跳動的心臟。
那金光閃閃的五星啊,
是民族大團結的象征。
是港澳同胞的向往,
是海峽兩岸的期盼;
是炎黃子孫──
一顆顆的中國心。
五星紅旗啊,祖國!
祖國啊,五星紅旗!
我們愿你如日中天
如斯萬年萬萬年!!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次、瓜、燕、什、么、樣、得、再等12個生字,會寫回、片、皮3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認真仔細的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形式多樣的生字卡片,蔬菜實物,動物頭飾。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復習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昨天,老師和你們一起交了幾位動物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是誰嗎?
師:昨天,我結交了小鴨子和他的媽媽,小鷹和他的媽媽,和他們成了朋友。
師:鴨媽媽和鷹媽媽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學會生活的本領,從小就樹立他們自主的意識,總是讓他自己去吧!這些位媽媽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師:今天老師又認識了一位好媽媽,你們想認識一下他嗎?想知道這位媽媽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嗎?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5課《一次比一次進步》到這篇課文中去認識這位好媽媽,去看看他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板書:一次比一次進步學生齊讀課題。
(二)觀看圖畫,認識人物,了解課文內容
1、你們想知道這位好媽媽是誰嗎?
(出示課件,在屋檐下,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圖片)
2、認識人物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屋檐下的意思。
3、師: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在說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4、師:老師告訴你們他們在說關于兩種蔬菜的事情?
(出示多媒體課件:冬瓜和茄子讓學生初步通過看圖片發現他們身上的不同)
5、師: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2、讀課文,并標好自然段。
(四)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1、聽讀課文,識字
(1)指名分段讀課文(播放課件其中生字為另一種顏色)要求讀通順。
(2)齊讀生字。
2、出現全部生字(帶拼音)把不認識的字讀出來,不認識的字再去看拼音讀。開火車讀。
3、小組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識字。
4、識記生字,再次出現全部生字(無拼音),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哪個西你有好辦法記住他?
(五)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
(大屏幕上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同時旁邊有第一自然段相關內容的圖片)
(2)討論: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為什么寫了菜園里的冬瓜和茄子這與課文有什么聯系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先自由讀,了解這一段都寫了什么?
(2)師范讀,聽老師讀,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都是誰說的啊?分別說了些什么?
(3)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通過此句話解釋什么(意思是冬瓜和茄子有那些地方不同)
(4)學生理解后,啟發用什么造句?
(5)小燕子去了,他發現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了嗎?
(出示課件,課件要突出冬瓜和茄子的這點不同)
(6)師:小燕子發現的這點不同你發現了嗎?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啊,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的生字朋友,還一起和小燕子去看了冬瓜和茄子,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的地方,你們還想發現他們的不同嗎?下節課我們再讓小燕子帶我們去看好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小燕子帶著我們一起去看了冬瓜和黃瓜,讓我們發現了他們的不同,這節課,小燕子還想帶我們接著去看看,但是小燕子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必須把它身邊的生字朋友都認全,這樣他才能帶著我們去看呢?你們能做到嗎?(播放課件)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第一次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他發現了: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回來的時候,媽媽夸獎了他,媽媽說什么了?
(2)指名讀媽媽所說的話,要讀出說的對中所表達的感情(夸獎)讀出再去一次,還有什么不一樣?
(3)小燕子又一次去了,這次回來他又發現了什么不同?這次發現的和上次的一不一樣?他回來是怎么和媽媽說的?
(4)學生自由讀,比比誰學小燕子學的最像。
(5)同桌之間互換角色,分角色讀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之間的對話。
(6)把2、3自然段結合起來讀,讓學生讀出這兩次去看發現的不同,初步體會燕子的進步。
2、學習第4自然段
師:當燕子媽媽聽到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后,又是怎么夸獎小燕子的?
師:可是燕子媽媽覺得的小燕子觀察的還是不夠,于是讓他仔細的觀察。這次小燕子又能發現什么呢?
(出示課件,課件上突出: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這一次小燕子又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哪么,媽媽的.夸獎和以前的還一樣嗎?
師:小燕子為什么能發現冬瓜和茄子這么大的不同呢?
師:由于小燕子的仔細觀察使他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更大不同,通過此句話,讓學生理解仔細的意思,指導學生用仔細造句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擴展表演
1、同桌之間互讀
2、組內讀
3、小組之間,比一比看誰讀的好
同學們帶上小燕子的頭飾和燕子媽媽的頭飾,到講臺前給同學們表演一下。
四、指導寫字
1、學生仔細的觀察,發現問題,讓學生感受一次比一次進步
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給予指導:
(1)會要先寫里面的小口,后關門。
(2)片的豎撇要由重到輕,末端輕快撇出。
(3)是新學的筆畫,書寫時左低右高,鉤短小有力,指向皮字的中心
五、擴展活動
1、完成課后說說,讀讀
2、拿出實物:兩種蔬菜或水果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的特點,找出不足。
板書設計: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說得好
小燕子,第二次,綠,紫
很好
第三次,皮有細毛,柄有小刺,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騷擾、偏僻、魅力、清風徐來、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秩序井然、遮天蓋地、宏偉壯觀、別致美觀、蜂擁而至、安然無恙、崇山峻嶺”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課文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體會中華傳統民居豐富的文化內涵。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借助字典掃清讀書障礙。將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有困難的地方要反復地讀。
本課你所認識的新字是:
2、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語,并聯系上下文或借助詞典理解詞義。
(1)你認識的生字和詞語:
(2)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三讀課文,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么特點。
4、默讀課文,標出你喜歡或者是觸動你的地方,并在旁邊寫出你的理由或感受和體會,有疑惑的地方用問號標明。
5、背誦積累。你積累的好詞語和句子是:
6、搜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資料。
你搜集到的與課文有關的信息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藝術形式上百花盛開,在民居上也是各有
特色。看圖片,猜猜這是哪個地方的民居?(播放課件:如上海石庫門、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
家竹樓等)這些五花八門的房子,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了,這節課,我們就走進客家民居和傣家竹
樓去參觀領略一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詞語認讀:
閩西南粵東北 奇葩 騷擾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勻 風雨侵蝕 安然無恙
和睦相處勤儉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蓋地 清風徐來 蜂擁而來 家道興旺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 多起竹樓,傍水而居 樹滿寨,花滿園
2、檢查讀課文情況。(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要讀的段落。)
3、與同桌交流自己弄懂的詞句。
4、初步交流閱讀感受,分別用一個詞形容它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樓──綠色之家。
三、自主研讀,小組合作梳理。
1.將全班同學分為甲、乙兩大組,分別研讀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研讀要求如下:
①研究內容: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客家民居為什么被譽為“世界民居的奇葩”?
從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狀結構、文化內涵幾方面思考,傣家竹樓與眾不同之處在哪?
②研讀方法:
先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讀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劃主要詞句、標感受、列提綱等方法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啟發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生親近感,并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⑴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了解復姓,理解古時候)
⑵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鼓勵質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看圖,這里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⑵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么動作?(師走到學生群中,詢問了解學情)
⑶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學生再作補充。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⑷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學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②指導讀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⑸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里怎么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①結合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么?
③讀出他們慌的樣子來。
⑹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⑺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⑻了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⑼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么話?(把會想辦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后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后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
舉石頭
砸缸
救人
想辦法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是由兩封書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寫給柯巖老師的信,另一封是柯巖老師的回信。學習這篇課文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流。寫回信的書面訓練跟這篇課文整合設計在一堂課中,其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提高課堂效率,達到讀和寫、積累和運用的真正結合;另一點就是為學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長中的問題提供一次真正的機會。
教學目標:
1、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回信的格式、寫法。
3、在寫回信的過程中感受成長: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就是與他人共同成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平時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談話、電話、收發信息,還有書信。)是啊,書信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就是以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的例文,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學習提示:
自己小聲讀課文,用鉛筆劃出
1、來信中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在回信中柯巖老師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思考并討論
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四、對比著兩封書信,你又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對比來信和回信的寫法及格式)
五、給王虹寫回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很多人也像張國強一樣遇到一些煩惱常常不知怎樣解決,這里知心姐姐給我們轉來了王虹的一封來信讓我們幫助她跟王虹寫封回信,我們能做到嗎?
請打開課本,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問題?同桌商量一下該怎樣給她寫回信。
六、自己根據口語交際的情況,寫回信。
七、交流回信三封。
教學反思:本來設計的時候是打算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還有寫作教學整合在一起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但是總覺得哪一點都只是蜻蜓點水般的沒深入進去就匆匆而過了,感覺自己的課堂總是失敗多于成功遺憾多多。想想姜校長說的話再想想自己,倍感自己的落伍,的確,對于我們現代人不進步就是落后了。光想這堂課是不夠的,我應該從我的很多課去思考:多了條條少了“潤物細無聲”的銜接,各個環節的過渡語言備課時一定要充分;學生的學情總是過高地估計,只是自己的課堂學生的反映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再加上老師的駕馭能力的限制,使得學生有不知所措的時候。自我鍛造已迫在眉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