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11 10:56:4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一、作者簡介

      讓·喬諾(1895-1970),法國作家、電影編劇。其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獲得法國榮譽勛章。

      二、故事背景

      本文原名《植樹的男人》,是讓·喬諾于1953年應美國一本雜志專題“你曾經見過的最非凡,難忘的人是誰?”的約稿而寫的。編輯收到這個讓人震撼的故事后,調查得知在普羅旺斯山區的小鎮巴農的養老院沒有死過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來。第二年在美國《Vogue》雜志上發表,之后在十多個國家翻譯發表。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三、理解詞義

      1、慷慨:大方;不吝惜。

      2、琢磨:思索;考慮。

      3、坍塌:建筑物或堆積物倒下來。

      4、造就:①培養使有成就;②造詣;成就(多指青年人的)。

      5、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

      6、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靜,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7、源源不斷:形容接連不斷、連綿不絕。

      8、不毛之地:不長草木的地方。

      9、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形容鉆研的精神。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段):運用議論,對牧羊人這一形象進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②一?段):記敘和描寫了牧羊人通過植樹,使廢墟變綠洲的偉大壯舉。

      第三部分(第?段):通過議論,揭示主題,表達對老人的贊美之情。

      五、問題歸納

      1、課文第一段運用哪種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議論。在文章開頭做精要的議論,用“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難得的好人”對下文出現的“牧羊人”這一人物形象進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開宗明義、提挈全篇的作用。

      2、“狂風呼嘯著穿過破房子的縫隙,像一只饑餓的野獸發出的吼叫”這句話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修辭表達效果分析法。比喻。把“狂風呼嘯”比作“一只饑餓的野獸發出的吼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阿爾卑斯山地狂風肆虐、荒涼的特點。

      3、作者為何對所觀察到的阿爾卑斯山地的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

      這里細致的景物描寫,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突出地展示了故事發生的環境最初的特征——荒涼,為下文故事的展開鋪設大的背景環境。

      4、課文第5段側重于哪一方面的描寫?有何作用?

      本段側重于對牧羊人居住環境的描寫。這與他周圍荒涼、破敗的大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牧羊人居住環境充滿生活氣息的特點,展示了牧羊人的人物性格。

      5、第⑩段的“他停下……蓋上泥土!边\用什么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動作描寫。通過“停”“戳”“放”“蓋”等動詞,生動形象地體現了牧羊人種橡子的嫻熟動作和認真的`特點。副詞“輕輕”,寫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關照一個嬰兒,寫出牧羊人的專注和認真。

      6、在11段中插敘有關牧羊人三年來的生活及家庭情況有何作用?

      此處插敘牧羊人三年來的生活及家庭情況,豐富了文章內容,便于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體現其生活的孤獨和艱辛,展現其頑強的毅力和偉大的壯舉。

      7、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純凈的空氣啊”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本題運用句子深層含義分析法。這句話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給人類帶來毀滅、災害的戰爭的厭惡;另一方面表達了對牧羊人通過植樹,給人們帶來綠色、生氣這一做法的贊美。

      8、第15段的“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造”中,“毀滅”和“創造”各指什么?

      “毀滅”是指人類對這片土地的破壞;“創造”是指牧羊人在這片廢墟上靠一個人的雙手和毅力植樹的行為。

      9、“從1920年開始,我幾乎每年都去看望這位植樹的老人。我從沒見過他有任何動搖或懷疑,只有天知道這有多難!”句中的“幾乎”“從沒”“只有”三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幾乎”說明看望次數之多,充分表現了“我”對“這位植樹的老人”的敬佩之情;“從沒”充分體現了老人的堅強毅力和無私奉獻精神;“只有”強調困難之大,間接贊美了老人的偉大壯舉。

      10、最后一段的議論具有怎樣的作用?

      此題可用記敘中議論作用分析法。文章結尾處的精要的議論,起到了照應開頭、總結全文、揭示主題的作用,表達了對老人的崇敬和贊美之情。

      六、課文主題

      本文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牧羊人憑一己之力和數十年的堅持,種植大片樹林,把廢墟變成綠洲的故事,抒發了對牧羊人這一壯舉的崇敬和贊美之情,同時表達了希望人們積極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共建綠色地球的美好愿望。

      七、課外知識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小說的三要素是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按篇幅長短可以分為微型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讀懂課文,知道在赤壁之戰中,東吳獲勝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能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學習遇事周密考慮、機智靈活的思維方式。

      3、學習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敘述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赤壁之戰的全程,從中悟出赤壁之戰雙方勝負的原因。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赤壁之戰的資料。

      教師:東西南北方位圖、制作課件,選錄電視劇《三國演義》火燒赤壁片斷。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上節課你們饒有興趣地向大家介紹了自己最崇拜的三國人物,匯報了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赤壁之戰的'資料,也理清了課文的線索。今天,我們將深入學習這一課。(板書:17、赤壁之戰)

      二、自讀自悟

      1、談話:火攻的辦法是誰想出來的:(黃蓋)黃蓋為什么會想到用“火攻”?請同學們讀讀相關的課文。

      2、學生自讀自悟。

      3、提問回答,教師相機板書。

      三、角色扮演

      1、談話:東吳對“火攻”之計已經做到了胸有成竹,火攻的計策如何實施,周瑜和黃蓋又是如何進行周密安排的,請你找一個合作伙伴,一個扮演周瑜,一個扮演黃蓋,根據課文內容,演一演,說一說吧。

      2、學生扮演角色練演。

      3、指名上臺表演。

      四、分析戰程。

      1、通過表演,大家明白了“火攻”果然是一條妙計,誰來說說火攻分幾步進行?

      2、指名回答,學生補充,教師相機板書。

      3、在你看來,“火攻”之計哪一步最重要,最能體現黃蓋計策的高超?

      4、學生各抒己見,并說明理由,涉及提到“東南風”時,教師要求找一找、畫一畫并讀一讀課文中描寫東南風的句子,指名回答并理解暗寫東南風的句子,出示明寫、暗寫東南風句子,全班齊讀。

      5、小結有關內容,分組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火攻”部分,感悟火攻之計安排的巧妙,考慮的縝密以及火猛、風大,戰斗的激烈。

      6、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火燒赤壁片段。

      五、明曉戰理

      1、戰斗結束后,無論是獲勝的周瑜,還是慘敗的曹操,都在進行總結:贏在哪兒,輸在哪里?你想加入哪一方來幫助他們總結經驗或教訓?

      2、學生自愿結組,熱烈討論。

      3、指名回答,分析原因。

      六、暢談收獲

      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收獲?

      七、拓展閱讀

      1、上節課就有同學問:“曹操為什么相信了黃蓋?”文中寫的比較簡略,而原著描述了龐統獻連環計、周瑜黃蓋上演苦肉計、蔣干中計等。請你們到《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名著中去讀一讀哪些精彩篇章吧。

      2、曹操從華容道逃跑,可那里早有大將關羽把守。欲知后事如何,請讀《三國演義》。

      八、布置作業

      讀三國故事,召開故事會,講三國故事,評“故事大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按目的篩選材料并加以分類整理的能和不斷積累的習慣。

     。、理解課文在確定話題、運用語言方面的特點。

     。、認識敬業樂業的意義,培養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的分析可落在論點和論據的關系。

      【教、學具】

      小黑板。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要點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課文,思考問題,初步讀懂文章。

      教學過程

      一、解題,介紹作者

      導入新課:《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梁啟超先生字卓如,別號有任公、滄江、中國之新民及飲冰室主人等。廣東省新會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注意者,著名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的文章被成為“新文體”。文編《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以試驗、總結、推廣職業教育而著稱的一所中等專業學校。該校1918年5月由黃炎培發起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校址在上海陸家浜。以黃炎培提出的“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倡“手腦并用”“雙手萬能”,著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生產勞動實習和職業道德訓練,強調教育與社會聯系,有優良的傳統和校風。

      二、指導學生閱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

      1、先請學生講一講自己歸納的段落大意,然后發動學生評議。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⑴這是一篇講演稿,是梁啟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但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立足本職多作貢獻,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還是大有幫助的。

     、瓶偨Y議論文文體知識。

     、墙榻B演講的基本知識。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

     、僬J清對象,確立主旨。這里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了解聽眾對象,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對于演講尤為重要。

     、谒悸非逦,節奏明快。

     、鄹星槌渑,例證動人。

     、苷Z言準確,形象生動。

     、仍趯W生概括的基礎上,教者總括:9段文字,按議論文的一般論證結構,文章可劃分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2~8段,論證中心論點;第三部分是第9段,歸結全文。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不僅是宣傳和動員群眾的手段,而且還是闡明理論觀點、發表學術見解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是鍛煉和培養青年口才的一種手段。

      四、布置作業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詞,難懂的語句做上記號;

      2、試把每一段的段意歸納出來;

      3、課文中多處引用《論語》《禮記》《老子》《莊子》等古代典籍的論述。逐一抄錄這些論述,認真想一想它們的意思。

      學生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1段,對題目作簡單解釋,然后提出中心論點。

      第2段,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

      第3段,從反面論述,說明無業的害處。

      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反面論述。

      第5段,作者具體論述有業之必要。

      第6段,開門見山提出第二分論點“要敬業”。

      第7段,以設問方式把“要敬業”的論述引向深入。

      第8段,論述“要樂業”。

      第9段,歸結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要點

      1、分析文章的觀點和材料是如何統一的。

     。病⒃诶砬遄髡咚悸返幕A上把握本文的論證結構?偨Y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粗讀全文,然后提問

     。、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之間的統一的。

     。病⒁髮W生能根據論據找出論點,根據論點找出論據,從而認識課文中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

      二、讀議課文第二部分課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層

      第一層(第2~5段),提出有業之必要。這是確立全文論點的基礎。第2段,共3句話,第1句和第2句是轉折關系,強調“有業”是“敬業”和“樂業”的基礎,這是提出本層的分論點,第3句和1、2兩句是因果關系,說出先談“有業”的原因。第3段,說明無業的害處,這是先從反面論述。課文先引兩句孔子的話作理論論據,然后再簡單評述。第4段,說明有業的重要,這是從正面論述,與第3段形成對照。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屬事實論據。第5段是作者的具體論述。有了第3、4兩段的對照,本段作者的說理就顯得十分自然。文中的兩個“簡直”以及“徹底”“萬不能”等詞語,都表現出作者鮮明的態度,具有不容置辯的力量。本段結尾處限定論述范圍,轉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論,又不致使人誤解。

      第二層(第6~7段),論述“要敬業”。第6段,先開門見山提出本層中心,顯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層展開論述:①先解“敬”字含義,引朱子的話來解釋。②再講為什么可敬,以設問方式展開論述。課文舉兩個地位懸殊的職業作例子,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為進一步論證“敬業”打下基礎。③贊美敬業的人。第7段,以設問的方式把論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實于自己的職業,才能把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論述,也引用《莊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論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國學者的著述,以英國人和法國人不同的行為,把“敬業”解釋得十分形象具體。

      第三層(第8段),論述“要樂業”。這一層先從反駁“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與“樂”的不同態度展開論述。論述了怎樣理解“苦”,指出應當從“苦”中找出“樂”,批評了“無業游民”和“厭惡自己本業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再具體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奮斗前去”,“比較駢進”,“省卻煩悶”,引導青年人確立“樂業”思想,鼓勵青年人去過有價值的生活。

      三、結合本文總結

      啟發學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論證思路列表分析。

      四、總結歸納

      文章為證明論點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課文論據豐富多樣,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事實論據,包括所引的各種事例,有的詳細敘述,有的簡略提及,最簡的甚至只有一句話。哪些該詳,哪些該略,全看論證的需要而定。這類論據是使論點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據,所以必須真實可信,充分確鑿。

      第二類是理論論據,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論、俗語格言等,因為提出言論的這些名人有一定的權威性,俗語格言被人們普遍認可,所以這類論據也就有比較強的說服力了。

      五、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刻認識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努力培養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積極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意識。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為培養適合未來社會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奮斗!

      二、教學的總要求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本冊共有30篇課文,按主題合成七個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據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和對語文教學方向的把握,我們初步擬定了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

      思想品德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打下基礎.

      知識目標: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人文素質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6人。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雖然優秀率有所差異,但存在的問題不容樂觀:目前班級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尾巴\’較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不強,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難度的增加,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本學科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理解與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個別優秀的學生來說是如魚得水,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并非福音。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貝多芬和致愛麗絲》是第7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用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講述了貝多芬如何創作《致愛麗絲》這首曲子的。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行文的照應與銜接自然流暢,采用敘述、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十分感人,讀了它,讓人更加敬重貝多芬,也讓人更為《致愛麗絲》而陶醉。

      設計理念:

      根據本單元教學重點,教學時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自讀自悟,展開想象,體會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用情感撥動兒童的心弦;長適度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體會人間真善美的情感。

      2、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鋼琴曲《致愛麗絲》、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言:先請大家欣賞一段鋼琴曲《致愛麗絲》。你們知道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嗎?(板書:貝多芬)

      2、出示貝多芬圖片,師生互相補充,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補充完整課題:貝多芬和《致愛麗絲》。

      《致愛麗絲》這首曲子,節奏富于變化,時而舒緩,時而急促,旋律十分優美。傳說貝多芬在創作這首曲子時還有一段十分動人的傳說呢,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啊?那就讓我們快快走進《快樂讀書屋》吧!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課文,拼音漢字對照讀,讀準字音。

      2、看著漢字讀課文,讀連貫,讀通順。

      3、同桌互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通順、連貫。

      4、指名讀,其他同學評一評他是否做到了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5、初讀后感知,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梢蕴岢鲆恍┬枰斫獾脑~語,如:“匆匆、唯一”等。也可以說說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貝多芬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遇到了誰,發生了一件什么事?他是怎樣創作的?“貝多芬被這一切感動了”指的是什么?等等。

      6、合作讀文,質疑解惑。

      (1)小組學習,理解雷德爾老爹是怎樣實現自己的愿望的。

      (2)播放《致愛麗絲》樂曲的高潮部分,讓學生聽音樂展開想象,并說說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從而理解雷德爾老爹是在美妙的音樂中實現自己的愿望的。學生可能會想象出山川、河流、森林、大海等景物。

      (3)思考:如果你就是雷德爾老爹或愛麗絲,此時此刻你會想到什么?

      (4)說說你最喜歡課文中出現的哪個人物?畫出課文中表現他品質的話讀一讀,從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引導學生選擇不同人物來說,從而體會文中3個人物各自的美好心靈。

      學生通過互讀、互議的方法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在全班展開討論,教師給予適當地點撥和指導。

      (5)有感情地朗讀。

      人物這樣善良,樂曲如此優美,相信每一個人都已被這充滿愛心的故事深深打動。怎樣才能把你此時此刻的感情表達出來呢?

      ①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谥该x。

      (6)在今天的《快樂讀書屋》中你感到快樂嗎?說說你有哪些收獲。

      可以說說通過學習課文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背背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也可以談談自己對貝多芬及他的'作品的認識。

      (7)認識漢字。

      出示本課要認的字,看學生是否能準確的認讀。對記得不準的字,通過多種形式地坊來強化記憶。

      三、擴展閱讀。

      請學生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注意版)》中的第20課《大禹治水》。

      1、先看清文后問題,帶著問題讀書。

      2、學生自由讀文,讀后回答問題,教育學生學習大禹身上的那些美好的品質。

      四、總結。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讓我們敬佩的充滿愛心的人。希望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能做一個樂于助人、心中有愛的人!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10個生字,培養學生在具體語文環境中理解詞義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第3段是怎樣具體寫兩塊奇石的奇形怪狀,又是怎

      樣把并列的兩個內容連接起來的,并能仿照第3段寫法說一段話。

      3、能背誦2、3段,聽寫第4段。

      4、了解黃奇石的神奇,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讀懂得并列關系的段落。(第3段)

      三、教學難點:仿照第3段說一段話,并紹“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投影片、錄音帶

      六、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初知課文,學習一、二、三段,并說說“天狗望月”這塊奇石。

      一、開門見同引入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

      2、從課題上看,課文主要寫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黃山)重點詞

      是哪個(奇)

      3、教師語:黃山是一大風景區,叫。它在我國南部。

      今天,教師和同學們到黃山風景區游覽一番。

      二、初知課文。

      1、聽配樂朗讀錄音,看投影片,用1句話說說黃山風景區是怎樣的地方,有什么廳特的景色。

      3、學生自由暢說,并引導學習詞語。

     、冱S山風景區是個的地方。

      “秀麗神奇”什么意思?(美麗、奇妙)

     、邳S山風景區還是個的地方。

      “聞名中外”的“聞”什么意思?整個詞的呢?

      ③黃山風景區還有的`巖石!捌嫘喂譅睢笔裁匆馑?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給“尤其”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特別)

      3、課題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狀的意思,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黃山奇石 (第一教時)》。

      4、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默讀課文,用“——”劃出奇石的名稱。

      5、具體介紹了哪幾塊奇石?用“△”標出其名稱。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二段

      導語:我們先來到“猴子觀海”這地方,看看這塊奇石。

      1、釋詞!坝^”什么意思?與課文中哪個詞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請一位小朋友當導游介紹奇石,其他同學看投影,師指圖。

      要求:邊看邊聽邊想,這巖石奇在哪里?

      3、討論

      ①它神奇在哪兒?

      (它兩只手抱著胳膊,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去!獦幼悠嫣。)

      ②請用“·”標出主要的動詞。(板:抱、蹲、望)

     、壑笇ёx句子。

      ④聽老師讀一句話,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兩只手抱著胳膊,蹲在山頭,望著去海。

     、葸@奇石還神奇在哪兒?(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圖示幫助理解。

     、捱@塊巖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說——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4、仿說“天狗望月”這奇石。

      (二)學習第三段

      導語:我們繼續往前看,會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讀第3小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這小節寫法上與第2小

      節有什么不同?

      2、一段話中,并列寫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該怎么學呢?這就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看課文的學法提示。聽老師讀一讀,想:分幾步學?

      3、理解學法提示。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學習方法卡片。()

      4、按學法提示學懂這段話。

      第一步齊讀想:講了哪兩個內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個內容是怎樣寫的?)

     、佟跋商沂痹鯓訉懙?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诔鍪就队捌,各種形式朗讀至會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樣寫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結:這兩塊巖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寫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僬n文用了哪個句子把它連接起來的?用“~~”劃出。板:更有趣。

     、谶B接兩項內容的句子不只有這種,還可以怎么說?

      5、賞讀。

      6、回顧學法。

      7、課堂練習。P22NO:6

      8、用“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塊奇石任選兩塊說成一個并列段式。

      四、鞏固生字形。

      1、卡片認讀詞語。

      2、字形用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 久久精品久国产 | 亚洲日本香蕉520视频 |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