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08 11:12:3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作主題演講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心理素質。

      3.使學生學會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培養學生寫作演講稿的能力。

      指導與建議

      1.三項活動,任選一項,分組進行,教師調控,注意分組大體均衡。

      2.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準備,實際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據,形成觀點。這一過程不能等閑視之,因為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也是學習方式和習慣養成的過程。

      3.在學生搜集、梳理資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例如圖書館、網絡等,還應提倡資源共享,合作學習。

      教師要倡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演講的材料。教材上三個演講的話題,都是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而且也是社會熱點話題。圍繞這些話題,發生了數不清的事兒,有些還很有代表性。應該指導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認真搜集這些材料,作為自己演講的題材。

      4.三項活動盡管都是演講,又在同一個大話題下,但同中有異,各有側重。

      5.關于口語交際和寫作的指導。要注意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鍛煉演講能力。對演講的指導主要是:能就適當的話題作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演講,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對演講稿的寫作,教師指導的重點是:第一,在教材規定的話題內,確定演講稿的觀點,支撐觀點的材料,以及運用材料證明觀點的途徑。第二,觀點應該明確,不模棱兩可;材料應該確鑿、典型、新穎,用材料證明觀點的過程應嚴密。第三,條理清楚,結構完整。第四,用精練的口語,力求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教師要積極倡導,演講稿力求寫得個性化,有創意。

      三、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每位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也有參與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評價學生參與的態度和參與的過程,其次要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問題的認識水平、運用語言的水平和演講的技巧。有的同學對問題的認識全面、辯證,甚至有獨到的見解,要格外加以鼓勵。有的同學演講語言生動形象,擅長于用精練的口語,多用俗語、諺語、歇后語等大眾化語言,也要給予表揚。有的學生體態語用得好,也要多加稱贊。此外,要注意評價演講中表現出的態度和修養,是否文明,是否謙虛,是否彬彬有禮。

      2.要注意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次演講會召開之后,可以分組討論,在討論中進行相互評價,也進行自我評價。

      3.教師的評價不妨從下邊幾方面進行:(1)對學生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的再評價。(2)對于在活動中表現突出、態度積極、大膽演講的學生,予以充分肯定。對那些平時性格內向、不善言辭,這次也能參與,并發表了演講的學生,盡管表現不盡如人意,也要予以足夠的肯定和鼓勵。

      4.可以把作文講評與活動評價適當地聯系起來。比如,在活動過程中搜集材料,勤于思考,討論中積極發言,寫起演講稿來也就容易做到觀點明確、材料充實,有說服力了。

      四、有關知識

      1.關于“專題演講”

      當你要參加一次專題演講時,你就要根據演講題目或范圍,根據聽眾的情況確定自己的演講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那么,你需要做些什么呢?

      (1)撰寫講稿

      這時,你一定會緊扣演講專題廣泛深入思考。你在敲擊鍵盤或奮筆書寫時,眼前并無聽眾,身邊可能只有各種資料,雖然你“眼前無人”,但你一定要“心中有人”。這個“人”,一是演講者自己,二是聽眾。演講者要根據專題演講的題目或范圍,結合演講者自身和聽眾的情況,確定演講內容。“心中有人”能夠使你的演講具有你自己的特色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激情洋溢才能感染聽眾,見解獨到才能吸引聽眾,剖析透徹才能說服聽眾。人云亦云的套話,言之無物的空話,無病呻吟的假話,既感動不了、說服不了自己,當然更無法感動和說服聽眾了。

      根據演講專題,你要確定“講什么”和“怎么講”。

      “講什么”就要確定演講的立意和選材;“怎么講”就要確定演講的語言和結構。演講的立意應該鮮明、集中、獨到、新穎;演講的'選材應該鮮活、生動、典型、恰當。一位演講者參加“21世紀,我為祖國做什么”專題演講,選擇了一個很小的切入點──“環保,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但演講因為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獲得了成功。

      演講稿,主要是靠口頭語言傳達信息,它不是書面語言供人眼睛閱讀。因此,你在撰寫演講稿時,不妨邊講邊寫,使演講語言瑯瑯上口,適合于口頭表達。

      (2)熟悉講稿

      雖然演講不能照本宣科地讀稿或一字不差地背稿,但也不是完全脫離講稿另起爐灶,信口發揮。熟悉講稿,最好能背誦講稿,應是演講成功的重要條件。善于演講的法國總統戴高樂的經驗之談是“寫下講稿,把它記在腦子里,然后把它扔了”,許多演講者的切身體會是“無稿不上臺,上臺應無稿”。

      演講時講稿的主題、觀點、總體結構、重要理論依據一般不可輕易變動。當然,具體事例、場景描繪、態勢技巧可根據不同場合隨機應變。但這些隨機應變不可盲目隨意,適當調整只應是局部的和微觀的。

      在反復誦讀講稿時,對演講的內容、語言和結構可能會產生新的感受,你不妨記下這些感受,以進一步完善講稿。

      (3)設計演講

      所謂演講,既有“講”,也有“演”。除了語言表達以外,還應該借助手勢、動作、表情等等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演講與口才》主編邵守義教授認為:“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要求吐字清楚、準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于變化。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要求準確、鮮明、自然、協調。演講就是演講者在特定的環境中,借助有聲語言和態勢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并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演講者應以講為主,以演為輔。如“講”而不“演”,就缺乏形象生動的感人力量;重演輕講,就會喧賓奪主,沖淡演講的內容,削弱演講效果。演講不能只是念講稿,如果沒有眼神的交流,沒有恰當的手勢,就沒有現場交流的生動效果。如果運用恰當,在講稿基礎上的現場即興發揮能夠獲得與聽眾的心靈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教法展示

      1.布置學生速讀課文,提煉觀點

      速讀課文時要求閱讀完一部分之后停下來,聯系文前的小標題和練習一列出的有關句子進行思考,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并加以體會。(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參見設計A·2)

      2.分學習小組討論,完成練習二

      分小組討論前,要明確討論的“話題”——說話的好壞往往影響到交際的成敗。指定負責人。討論中應鼓勵學生聯系自己運用語言的實際各抒己見,作好全部發言人的記錄。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發言記錄,形成一篇“紀要”。

      3.由教師補充《有物、切題、真實、適量》(見于根元、王希杰著《語言學——在您身邊》,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的主要內容及觀點,以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有物、切題、真實、適量”是作者從信息量的角度提出的語言表達的“八字方針”。其具體內容簡述如下:

      有物,就是說的話有內容,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量。

      切題,就是切合討論的對象,能夠達到一定的目的。

      真實,就是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

      適量,就是給予對方的信息量,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教案點評

      作為社會的`一員,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都必須以語言作為交際工具。但是,我們很多人尤其是中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未能下功夫去學,以致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現象時有發生。為激發同學們對語言的學習興趣,教學時可結合練習一列舉的幾句話和學生自己運用語言的實際,展開一次有益的討論。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認識兩個筆畫。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農村變化很大,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認識兩個筆畫。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總60電53

      一、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認識兩個筆畫。

      二、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認識兩個筆畫。

      三、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你去過農村嗎?那兒的變化大嗎?

      2、今天帶你們到農村去瞧一瞧(出示課件),把那里的風景夸一夸。

      3、學生看圖,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提問:請數一數有幾座房,哪座房子最漂亮?為什么?

      4、出示課題,指導讀準“哪、座、房”和輕聲詞“漂亮”。

      (二)、讀通課文:

      1、讀課文。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2、開火車檢查自讀情況,學生評價,相機指導讀準三拼音節和輕聲音節。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4、多種形式讀,開展小組擂臺賽。

      (三)、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設計教案

      1、學生自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句話。

      2、圖文結合,學習朗讀第一句。

      (1)自讀第一句,說說自己喜歡不喜歡這些房子,為什么?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圖文結合,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3)比較“大的窗”和“大大的窗”等,通過換詞比較,初步體會疊詞的用法。疊詞有什么好處。

      (4)詩人用這么美的詞組寫出了這些房子很美很寬敞,可見他多么的喜歡這些房子呀!那我們該怎么讀這一句呢?

      (5)朗讀第一句。重點指導讀好“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大大的.窗”

      3、圖文結合學習朗讀第二句。

      (1)看圖,房子周圍的環境美嗎?美在哪里?

      (2)教師朗讀一、二句,學生比上眼睛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結合圖,學習三、四句。

      (1)再看圖,問:在小朋友的眼中,哪座房子最漂亮?

      (2)指導朗讀三、四句。

      (3)正確、流利比較有感情地讀好全文。

      (四)、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了、子、門、月”。說說在哪些課文中學過。

      2、分析字形,用比較法區別“了、子”,用說筆順法記憶“門、月”

      3、指導書寫: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范寫,學生練寫,展評。

      六、作業布置:把“了、子、門、月”

      七、板書設計:了、子、門、月

      八、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設計教案

      總61電54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農村變化很大,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之情。

      二、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了、子、門、月”,認識兩個筆畫。

      三、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

      學生聽寫生字,老師收一小組抽查,其余的自己檢查,錯誤的加以鞏固。

      (二)、背誦課文

      1、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看圖背誦課文。

      3、舉辦背誦課文擂臺賽。

      (三)、識記字形

      1、做摘蘋果的游戲復習生字。

      2、四人小組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

      (1)比較部首記憶。

      (2)開火車給字組詞。

      (3)創設語境,鞏固生字。

      自讀下面一段話-----同桌檢查-----指名讀。(出示課件)

      我們的校園里有兩座高大的教學樓。教學樓前有個美麗的大花圃。花圃里種著各種各樣漂亮的花。這兒一年四季都散發著花香,吸引了許多女同學來觀賞。教學樓的后面有一大片青青的草坪,男同學們都愛在青草坪上踢球玩耍。

      3、詞語積累:

      (1)練習讀課后的疊詞,再發散。

      (2)練習做找朋友的游戲,課件出示詞語搭配,連線。

      (四)、擴展活動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設計教案

      談話,上節課我們夸農村小朋友友的美麗校園,今天我們來夸夸自己的美麗校園吧!

      五、作業布置:把“了、子、門、月”

      六、板書設計:了、子、門、月

      七、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會認6個字。讀懂相關的生詞及句子。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夏、冬兩季自然界的不同景象,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并引導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景。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夏天、冬天特征,從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課件演示,形象感知。

      (出示四季景象)教師導語:同學們,一年有四個季節。

      你們看,大自然這位畫家為我們描繪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著截然不同的季節特點。平時,我們也一定留心過周圍景象的變化吧。今天,讓我們隨著作者到課文中去感受兩個季節的不同情趣吧!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認真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勾畫生字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①同桌或小組互讀互評。

      注意讀準詞語:打卷兒煮熟轉圈口哨麥穗

      ②指名讀,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同時思考:讀了課文,你有怎樣的感受,不同的季節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評讀井交流感受。

      教師小結:是啊,夏季天氣悶熱,經常有雷雨傾盆;冬季,天氣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飄飄,北風呼嘯。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特點。讓我們首先學習第一篇短文,走進夏季吧!

      三、細讀課文,了解夏季特點

      (一)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自由讀1--2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熱?是怎樣體會出來的,(教師相機貼出“柳葉”、“小花”、“有魚的湖水”3張圖片)

      2、讀句子,想象畫面,體會夏季的“熱”。

      ①CAI課件出示句子,讀一讀:

      “太陽像一個大火球。”

      “柳葉打著卷兒,小花低著頭,湖水冒著熱氣,小魚該不會煮熟了吧!

      ②引導想象:這兩個句子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同學聽。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詞語想象畫面的,(理解:“打著卷兒”、“低著頭”、“冒著熱氣”等)

      ④教師小結:作者把柳葉、小花、湖水當成人來寫,我們讀了以后,感到特別形象生動。

      3、聯系生活,指導仿說:同學們。平時你一定觀察過很多夏季的景物,它們在大火球似的太陽照耀下、都是什么樣的呢?請學著再說幾句。(如:大樹垂下雙肩。小草耷拉著腦袋。)

      4、引導體驗,練習朗讀。

      ①天氣這么熱、如果這時你看到了柳葉、小花,特別是看到小魚在冒著熱氣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擔心)我們應該怎么讀第二句話呢?(學生練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②正在我們擔心時,蜻蜓低飛、向我們報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應該怎么來讀蜻蜓的話呢?(指名讀,學生評讀)

      5、齊讀1、2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3、4自然段。

      1、指名讀3、4自然段,思考:文小寫了雷雨時的哪些景象,

      2、山示課件(雷雨景象),聽雨聲錄音、想象人們的心情。

      3、比較句子

      大雨嘩嘩地下。

      嘩!嘩!嘩!嘩!大雨快活地下。

      學生交流;哪句說明雨更大?你從“快活”中體會到什么?

      指導朗讀:如何讀能表現雨大,表現人們此時的心情呢?

      4、學生練習朗讀3、4自然段。

      (三)學習5—9自然段。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5--7自然段,學生閉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與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據學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學生齊讀5--7自然段)

      2、小組討淪,完成表格填寫。

      景物

      雨前

      雨后

      天上

      柳葉、小花

      湖水

      小魚、青蛙

      3、引導想象:結合平時你的觀察,仿照書上的句子,說說雨后還會有哪些景象?

      4、激情引讀:一場雷雨沖走了夏天的炎熱,帶來了陣陣涼爽。此時,天邊掛起晚霞,空氣特別清新。

      ①當你雨后出門散步時,看到重新煥發光彩的花草時,我們不禁要說——學生看課件中句子,齊讀第6自然段。

      ②當你散步到湖邊,看到歡快的'小魚、青蛙時、我們不禁又要說——學生看課件中的句子、齊讀第7自然段。

      5、雨過天睛,人們來到湖邊乘涼、散步,小朋友也來到橋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員,你最想干什么?

      教師小結:是啊,看著清亮的湖水,讓我們像小鳥一樣飛起來,飛到雨后的橋邊,飛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吧!我們齊讀第9自然段。(學生齊讀第9自然段)

      四、朗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夏”全文,可以一個人朗讀,也可以和小組內同學合作朗讀。再次體會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變化帶給人們的快樂。

      2、指名學生上臺進行表演性朗讀或背誦并評點。X k B 1 . c o m

      五、習寫生字,交流學法

      1、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自己有什么話要提醒大家?

      2、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六、課后拓展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畫一畫夏天的景物;搜集文中或課外的描寫夏天的詞句,并進行摘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學生齊背誦短文《夏》。

      2、指名讀《冬》。上節課,我們已初步感受到了冬天季節的特點,想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二、細讀課文,了解冬季特點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象:你從哪里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2、填空練習。cAI出示句子:小雪花給(),()暖暖的。

      ①想象“雪白的大衣”、“雪白的被子”是什么樣的景象?

      ②讀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師隨機指導:擬人的寫法、使句子更為形象生動,讀了以后,使頭腦中的雪景更為具體。

      (二)學習:2一6自然段。

      1、自由讀2—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北風的?

      2、討論:①從哪里看出北風“淘氣”?②聯系生活想想“吹口哨”是什么意思?

      3、聽音響(北風的呼嘯聲),聯系生活想象冬天北風的猛烈。

      4、再讀思考:冬天,北風凜冽,寒風刺骨。但在作者筆下、北風卻是“淘氣的”,“吹著口哨”、“滑了一大跤”,使人感到特別有趣。這是為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5、品讀練習:你覺得這一部分哪一段格外有趣?該怎么讀?(教師尊重孩子獨特體驗,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7、日自然段。

      1、指名讀7、8自然段,說說:小麥苗做了什么美夢?

      2、練習領讀、齊讀,,(教師領讀每句話的前半句;學生齊讀每句話后半句)

      3、引導想象,拓展思維:小麥苗還可能會夢見什么?

      三、朗讀回味,表現情感

      1、朗讀《冬》全文,并練習背誦。

      2、同桌交流冬天的景色特點。

      四、整體回顧,歸納全文

      1、指名讀全文。

      2、說說夏天和冬天的景色各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練習

      1、搜集描寫冬天的有關詞句,進行摘抄。

      2、畫一畫“冬天”。

      3、仿照課文,說說“春天”和“秋天”。

      板書設計:

      夏天和冬天

      太陽大雷雨下

      柳葉打卷

      夏炎熱小花低頭快樂

      湖水冒熱氣

      雪花北風

      冬寒冷云杉穿上快樂

      麥苗蓋上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聯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學習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方法。

      (3)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這件事中受到啟發,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重點是從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體會認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課的難點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綠綠的爬山虎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收集葉圣陶和肖復興兩位作家的資料。

      2、收集爬山虎的圖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

      2、初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一)提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一張畫像》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在書上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生按要求自學,討論:課文中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讓學生把有關的內容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怎么改的,這樣改好在哪里?)

      (葉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認真,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注意用字的準確性,句子的規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小毛頭的作品;三是作者沒料到葉老這樣認真。)

      4.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作者不僅看到自己文的種種毛病,也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5.看資料袋《一張畫像》的修改稿。

      (1)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2)集體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自己的體會、著重引導體會以下幾處修改,分別用了什么方法進行修改。

      ①“可卻”用詞重復,所以刪去“卻”字。

      ②“口里還不住地吶喊”,不真實。因為畫面上是不會吶喊出聲音來的,改為“從口里還吐出幾個字”來就和畫面一致了。

      ③“還不停地給他講著”,不大符合上課時的實際情況。將“不停地”改為“悄悄地”就準確了。

      ④“原來拿畫的正是王老師”表達不準確,因為王老師不可能單單拿那張畫,拿的只能是那本畫著畫的課本,所以把“畫”改為“幾何課本”

      ⑤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使語言簡潔明了。

      (用六個方法進行修改。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3、把長句斷成短句;4、刪去重復啰嗦的詞句;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6.看了葉老先生修改,我們很受啟發。肖復興也很受啟發。比較一下,是我們的感受深,還是肖復興的感受深?(是肖復興的感受深)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嗎?(找出“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讀一讀。)這句話你們懂嗎?(教師析書“受益匪淺”,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觀火”,比喻看別人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身臨其境”是親自經歷那個事情的意思,再讓學生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因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別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別深刻。)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見面后,葉老先生給作者又是什么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從葉老讓孫女葉小沫在門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在門口等候、握手、親切的交談可以看出。)

      (2)勾畫出課文中幾次與葉老的談話和談話的內容。

      (共三次。第一次說:“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理科的書”第二次說:“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不搞清我們的歷史更不行。”第三次說:“是的,那是前幾年寫的呢!”)

      (3)請同學們談談對葉老的三次說話的內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知識淵博。

      第二次,告訴作者愛好文學的人要學好歷史。

      第三次,告訴作者寫作要真實、要能反映現實的生活。)

      (4)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對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通過這件事知道了,做一個作家應該有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品,像他那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寫文章也應該像葉圣陶先生那樣,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因為當時肖復興才15歲,還是個孩子,他對問題的認識還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課文中說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這樣講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意思是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留在自己的腦海里。)

      10.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教師簡單小結、深化認識。

      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肖復興成了著名的作家,寫了許多好文章。《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寫于1992年,離1968年20多年了,還寫得那么具體形象,就像剛剛發生的事情一樣,這也說明了這件事給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讀全文,說說學完這篇課文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

      2.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小練筆:文中的葉老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寫一寫你心中的葉圣陶。

    語文教案 篇6

      內容預覽: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案

      一﹑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分析雨林毀滅造成的巨大災難

      2、掌握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培養學生正確的環保觀,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2

      難點:目標3

      三﹑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圈點批劃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出示課件:展示熱帶雨林的風光

      2、 導語: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雨林不僅美麗神秘,而且繁衍著大量的動植物。這些植物為地球生命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氧氣,而動物則是非常珍貴稀有的。那如果它消失了,毀滅了,后果是相當嚴重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課文的內容

      1、自學指導: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理解課文內容,思考問題:

      雨林的毀滅會造成的怎樣的巨大災難?

      在書上可采用圈點勾畫的形式找出答案。8分鐘后,老師提問。

      2、學生讀課文,找出問題的答案,劃下來。

      3、老師提問,形成板書

      師小結:雨林的消失會讓人類喪失大批動植物物種,而生命多樣性的消失會給大氣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引起全球氣溫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濫等一系列災難,甚至會使地球經歷第6次大規模滅絕,所以作者說,雨林的毀滅是世界性的災難。

      (四)細讀課文,掌握說明方法

      1、自學指導:本文作者為了使說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徹、清楚,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列圖表、作引用等。說明方法的作用的歸納方法為:說明了 (說明對象)的' (特點) (時間:7分鐘)

      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用直線劃下來,并在書上標上作用。(回答的格式:我認為第 段中的 采用了 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 時間:7分鐘

      2 、學生默讀課文,劃說明方法,并標上作用,先寫完的同學可以先給老師看,或者同桌互相檢查。

      例如:劉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書列出數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相當于38個足球場)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運用了引資料,列數字,做比較的說明方法。運用列數字雨林以每分鐘27萬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徹底毀滅突出了雨林毀滅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而相當于40多個足球場是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給人更直觀形象的感覺,讓人觸目驚心,體現了語言的準確、形象、直觀的特點。

      3、 師小結:本文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引資料等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徹,明白。而本文的語言也體現了準確﹑形象的特點。

      (五)品讀課文,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自學指導:說明文的語言具有準確的特點,體會語言要明確這些詞語表示猜測、估計、還是表示范圍、程度等,這些詞語刪去后句子的表達有什么不同,要把這些詞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分析。(時間:6分鐘)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1) 然而昆蟲共有1000萬種乃至一億種,而且大部分在熱帶雨林生活。

      (2) 最嚴重的那次大約發生在2. 45億年前的二疊紀。

      2 、學生進行品析

      3、 教師提問

      (六)總結提高

      教師提問:學習完本課后,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思考后,同桌互相討論。

      教師總結 :地球是我家,人人要愛她,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一定要樹立環保意識,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五、布置作業

      小調查:在你的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并為改正這些行為出謀劃策,用調查報告的形式寫下來。

      ......

    語文教案 篇7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和我們一起上課,(出示圖片—小鴿子)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比一比》。

      師:小鴿子給姜老師帶來了一封信,信上說的什么,想知道嗎? ---------播放錄音。

      生:聽

      師:小鴿子把邀請信就放到了你們的桌洞里,快找一找,看誰收到了信,看看誰收到了信?看看誰邀請了你,告訴周圍的小伙伴。

      師:來告訴大家好嗎?并把它貼到黑板相應的圖片中。

      師:他們當中誰是動物?誰是水果?

      師;今天他們還邀請了6個生字娃娃,想和他們交朋友嗎?

      二、 識記生字、交流方法

      (出示生字娃娃)

      1. 拼讀生字

      (1)自身拼讀 (2)開火車拼讀

      2.去掉拼音認讀生字

      (1)自身試讀 (2)找同學讀 (3)小老師指讀

      3.認識提土旁,說一說以前吧學過的哪個字有提土旁?

      4.交流識字方法

      三、朗讀兒歌,使用量詞。

      1.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 (2)找生讀,并讓同學評價 (3)齊讀

      2.比一比

      師:小鴿子也特別好學,他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1)說一說兒歌中誰和誰比一比?

      ( 2 )是怎么比一比的?

      (先同位兩人商量一下)

      同學回答教師用卡片演示,然后同學邊說邊用卡片演示,教師板書:大----小 多----少

      師:在大家的協助下,小鴿子知道了同一種事物之間可以比大小、多少。

      (3)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比大小、多少?

      3.游戲:找朋友-------量詞的使用。

      師:小朋友們,能不能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幫這些小伙伴找朋友呢?

      (1)游戲—找朋友 (對卡片)如:一頭 黃牛 一只 花貓

      (2)找同學讀一讀。

      (3)擴展:一只小鳥,小鳥除了說“一只”,還能說什么?……

      4.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師:小鴿子想再請大家讀一讀兒歌好嗎?

      (1) 小組內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兒歌

      (2) 小組朗讀扮演。

      (3) 教師參與。

      師:小朋友讀得這么好,老師也向參與進來,歡迎嗎?(師一行,生一行)

      四、拓展延伸―――續編兒歌

      (1)神秘禮盒

      將禮盒中的物品抽出后用“一……”的形式說出來。如:一輛汽車

      (2)續編兒歌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體會威尼斯在美麗和獨特的風情。

      2.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描寫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的第二段,通過學習,了解小艇的特點,學習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圖畫投影片數框,文字投影片數框。

      2.錄音一段。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做練習紙上一、二、三;做完的和書上校對;校對完的大聲朗讀。

      2.交流。

      3.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縱橫交叉的河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也沒有自行車;船是市內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板書:交通工具)讓我們一起到威尼斯支領略一下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去看一看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的?船夫的駕駛技術如何?(看錄像)

      4.小黑板出示課思考 、練習:(指名讀)(揭示目標) 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寫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2、3小節,其他同學思考:小艇有哪些特點?

      2.交流。(①長、窄、深;②頭尾向上翹起;③行動輕快靈活 。)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4.了解小艇的'里面特點,自由朗讀第3小節,劃出有關語句。

      5.交流。

      6.小結:小艇不但外形美觀、特殊,坐在船內也舒適自在,樂趣無窮。齊讀2、3小節。

      這一段作者從小艇的外觀寫到小艇的內部,突出了小艇樣子奇特點。

      (板書:樣子奇特)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船夫的駕駛技術又怎樣?默讀第4節,劃出這段的中心句。

      2.交流。(板書:駕駛技術特別好)

      3.從哪些方面具體寫出來的?帶著問題輕讀,想想,劃劃。

      4.交流。

      5.小結:這一段作者運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方行船的速度極快和船夫駕駛小艇操縱自如兩個方面具體寫出了船夫技術特別好。

      6.引讀。

      7.學生輕聲讀。通過聲音變化,表現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8.這一節寫了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正好呼應了第二節中的一句話,你能找出來嗎?

      9.想一想,課文寫威尼斯的小艇,為什么要具體介紹船夫的駕駛技術?這跟文章的第一節有什么聯系?齊讀第一節。

      10.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密切關系,我們下節課研究。

      四、作業:

      《威尼斯小艇》練習

      1.看拼音寫詞語:

      cù yōng gù dìng qiáo liáng xiǎo tǐng

      ( )( )( )( )

      2.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聞:(1)聽見 (2)聽見的事情 (3)出名,有名望的

      (4)用鼻子聞 (5)姓

      (1)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 ( )

      (2) 秋天的校園里到處可以聞到桂花的香味。 ( )

      3.用表示因果關系的關聯詞語填寫下列句子。

      (1)(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 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2)(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 通工具。

      (3)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 通工具。

      4.圍繞“______特別好。”這一中心句寫一段話。要求內 容具體,條理清楚。

      附板書:

      ┌─ 交通工具

      │

      │ 樣子奇特

      威尼斯的小艇─┤

      │ 駕駛技術特別好

      │

      └─ 關系密切

    語文教案 篇9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前兩節課圍繞說明文閱讀的知識點進行了學習,這節課我們進行擬題訓練,由課文的學會到會學課文,這樣更有利于我們今后的學習。

      (一)明確目標

      1、圍繞說明文知識點進行擬題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課件進一步展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結構特點,并請同學充當解說員介紹。

      趙州橋:

      (1)展示趙州橋全景,橫跨在洨河上。

      (2)展示全橋大拱及形狀。

      (3)展示大拱兩肩上的小拱,并閃動小拱。

      (4)展示并列式拼成的28道拱圈,分別置于大小拱中。

      (5)趙州橋全橋結構和四周景色。

      盧溝橋:

      (1)盧溝橋全景。

      (2)展示全橋由11個半圓形石拱及橋墩組成。

      (3)展示石欄柱頭上雕刻的不同姿態的獅子。

      (4)展示盧溝橋全景。

      2、總結梳理。

      對象——中國石拱橋

      特征——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順序——由一般到個別、概括到具體、整體到局部、時間順序

      方法——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

      語言——準確嚴密、生動

      (三)擬題訓練

      1、復習提問

      閱讀說明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對象、內容、特征、順序、方法、語言)

      2、教師出示第9自然段擬題示例

      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光輝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他們制作石料的工藝極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塊大石碑,又能把石塊雕刻成各種形象。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塊就有二百來噸重,究竟是怎樣安裝上去的,至今還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再其次,我國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便于就地取材,這也為修造石橋提供了有利條件。

      (1)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表示說明順序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使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有什么特點?(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5)指出文中表現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舉“福建漳州的江東橋”的例子是用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女分成兩組,根據說明文閱讀知識點進行擬題訓練,然后交換回答。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 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如:(1)這段文字選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這段文字說明的內容是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張嘉貞和張 的話的作用是什么?

      (5)根據趙州橋的第(二)個特點,歸納這種橋拱的作用?

      (6)句子“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中“最長”能否去掉,為什么?

      ①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間。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石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象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②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并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在國內,這座橋也是歷來為人們所稱贊的。它地處入都要道,而且建筑優美,“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

      如:(1)選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

      (2)給選文分層并概括內容?

      (3)選文②段中馬可·波羅的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指的是什么?

      (4)選文①段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

      (5)文中介紹橋面時,卻說“約八米”,“約”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6)文中說盧溝橋“堅固”是根據什么作出的結論? (用原文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總結、擴展

      海內第一橋

      ①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里遠。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

      ②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③洛陽橋在建筑上有許多創新。它采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這里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后就會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復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只,把它們同時填進江底。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多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寬如一條水下長龍,A江底。

      ④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B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一個C的辦法。

      海底有一種長有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生在巖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膠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塊膠成一片后,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遍種牡蠣。

      ⑤D,沒出幾年,牡蠣不僅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了一個整體,而且把沖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洛陽橋基歷時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創造。

      ⑥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 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么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修筑橋梁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采用了浮運法。

      ⑦工匠們等到漲潮時,把石塊用木排運到橋墩跟前,借用漲潮的浮力,把石塊放置在石墩上。洛陽橋上的300多塊石板和上萬塊石料,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架上去的。

      ⑧洛陽橋被人譽為“天下奇”,由此看來,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陽橋頭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海內第一橋”。

      ⑨洛陽橋的建成,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石橋建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選自《建筑奇觀》

      1、洛陽橋的最大特征是___________。

      2、文中A至D處用詞依次正確的是( )

      A、盤踞 凝聚 精妙 居然

      B、靜臥 凝固 美妙 誠然

      C、盤踞 聚集 巧妙 當然

      D、靜臥 凝聚 絕妙 果然

      3、第⑤段中加“△”號的“多”“據估測”能不能刪掉?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文章內容,給“浮運法”下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洛陽橋被譽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么?從所給選項中選出3項。

      選項:①規模之大②橋基之固③建筑上創新④建造的時間之長⑤橋上兩邊有扶攔⑥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發展。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

      引導回答:

      1、最大特征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石橋。

      2、選擇D。

      3、不能。因為“多”表示石板的長度在10米以上,如果刪去就表示正好是10米了。“據估測”表示大致估計,并沒有實際稱量,如果刪去就變成了實際稱量后的重量,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4、借用漲潮的浮力,用木排運石塊放置到橋墩上的方法叫浮運法。

      5、說明方法有列數字、打比喻。

      6、原因是①②③。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 自悟、 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感悟故事,體會“母愛”,懂得 “親情”。

      3、綜合聽、說、寫、讀能力的整體發展,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流程:

      1、學生活動:說出一個你最喜歡、最敬佩、最感激的人,并且作一個生動、形象的評價。(評出最佳表述者)

      [培養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

      教師參與:我的母親是一個美麗無私、善解人意、寬宏大量的人。(為導課做準備,師生互動)

      2、創設氛圍:激情導課(圖片)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每一個人,從襁褓中的嬰兒,哪一個沒有吮吸過母親甘甜的乳汁?從步入神圣的校門,哪一刻離開過母親辛勤的撫養?從踏上人生之路,哪一天聽不到母親殷切的問候?……然而就在今天,我要為我的母親唱一首贊歌: 因為她是一位特殊的母親一一她是我的養母,此刻,就讓我們攜手步入《小巷深處》找尋母親遠逝的身影。[導語的語言親切而感人,使學生不僅明白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感情,引起共鳴]

      3、積累詞匯,感情朗讀

      學生活動: ①在練字本上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匯(6人一組進行評比,展開競賽,評出最佳書寫者)[學寫規范通行的正楷字,提高書寫速度]

      你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給大家讀哪個段(先自由練習讀,然后指名選擇朗讀,訐出最佳朗讀者)[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參與:教師選讀幾個段[普通話流暢、感情投入、感染學生,引來熱烈掌聲]

      4、瀏覽全文,感受母愛

      學生活動:讀完全文后,請你找出課文中表現母愛的具體描寫(6人一組,分組活動,前三組找前半部分,后三組找后半部分)[合作、探究學習、分工解決問題,學生競爭發言,回答踴躍,在閱讀中了解語言、動作、神態、 肖像等人物描寫方法][這里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 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5、整體感知、提煉主題

      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說出了母愛無私、親情感人的主要內容。

      6、理解親情、感情升華

      教師再次深情小結全文,同學們精彩的朗讀的發言牽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弦。的'確,母親是一位可親可愛的人;母愛,一種不求回報的情感;親情,全人類美好的夙愿。現在,讓我們一起奏響親情的旋律,譜寫親情的詩篇。

      學生活動:集體朗讀課文25一一29段(慢,深情)

      7、聯系生活、片斷訓練

      在閱讀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嘗試用不同的確描寫人物方法。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情緒活躍,思維敏捷。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瀏覽全文、感受母愛”的活動中,通過分配完成任務的方法,較好地培養了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意識。而且配合了讀、說、寫等語文活動,整個活動中,讓學生人人參與,真正“活動’,了起來。師生互動,增添了課堂氣氛。但是學生在書寫時總是匆忙完成,達不到日日練、月月練,寫好規范漢字的目的;在口頭表述時,學生沒有真正發自內心,而流于表面,沒有收到先聲奪人的預期效果。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試講教案03-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人成网大伊香蕉 | 午夜短视频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