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時間:2024-07-01 16:02:0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品(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品(15篇)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D(不注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 9-3=6

      3+6=9 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ū硎景炎筮叺6朵牽;ê陀疫叺3朵牽;ê喜⑵饋恚还彩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ɡ锩嫒サ粲疫叺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ɡ锩嫒サ糇筮叺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了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D,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ǎ浚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就要把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后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只?)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后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數量關系,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問:為什么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卜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2

      詳細介紹:

      課題:幾百幾十的加減法(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十或幾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算理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拆數游戲.

     。1)把下面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數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2)320是由幾個十組成的?

     。3)32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3.口算

      (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課題

      師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幾百幾十的加減法,看誰積極動腦筋,依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

      2.學習例6

      出示例6320+40=

      師說:誰來給大家讀讀題?同時貼出直觀圖.

      師問:誰能看著直觀圖,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算出的嗎?(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計算過程多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小聲說,同桌同學互相說)

      3.學習例7

      引出例7

      師說:320+40=360大家都會正確計算了,那360減40你們會算嗎?

      出示例7360-40=

      師問:360減40等于多少呢?你們是怎么算出的?(學生如說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觀圖.)(60減40得20,300加20得320)

      師問:這道題不是減法嗎?為什么300要加上20?

      4.比較

      師說:觀察例6、例7,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然后幾十加幾十或幾十減幾十,再與幾百合起來)

      5.練一練

      160+30=230+40=190-30=

      270-40=60+120=180-60=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訂正答案,說一說計算過程.

      6.學習例8

      師問:這道題誰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樣算出來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師問:那720減去400怎樣算呢?

      出示:720-400=

      學生獨立說計算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演.

      7.比較

      師問:比較一下例8里面的兩道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的數,然后幾百加幾百或幾百減幾百,再和幾十合起來)

      8.練一練

     。1)150+300=240+400=450-300=

      640-400=700+210=810-700=

     。2)410+50=770-600=280-60=

      630+200=300+370=490-80=

      9.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在計算時,先把幾百幾十的數拆成幾百和幾十的數,然后幾百和幾百加減,幾十和幾十加減,最后再合起來.下面我們要做一些練習,老師看看誰最認真,今天的知識學得最好.

      三、鞏固反饋.

      1.每張卡片上兩個數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140

      40

      350

      200

      440

      300

      560

      30

      650

      40

      360

      200

      6個小組比賽,把答案寫在反饋板上,看看哪組全對的同學多.

      2.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10+80=360-200=550-40=400+450=

      30+260=630-200=620-300=720+40=

      40+430=760-60=190+200=890-80=

      25+47=300+570=700-400=87-75=

      給相同的時間,看誰算的題對的多,誰獲得勝利,給予表揚,還可以模擬記者采訪:請問你有什么絕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對?

      板書設計

      幾百幾十的加減法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3.滲透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實例和畫面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1.面積概念的形成。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小黑板,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硬幣,學具袋,彩色筆等。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你會計算它的什么?

      生:周長師:什么是周長?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今天我們要來認識它的面。

      二、探索感知面積大小

      1.摸一摸。

      師:現在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數學書的面、課桌摸一摸你身邊物體的“面”。(生活動。)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生匯報,師板書。)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能摸到的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彎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師:物體表面的大小,你們能用數學語言給取個名字嗎?

      師:大家說得都不錯。在數學上,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

      小”就叫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

      2.比較平面圖形的大小。

      小組活動:把手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的輪廓描到紙上,將描好的圖形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小組涂的圖形中哪個是最大的?哪個是最小的?

      師:剛才你們涂的都是什么圖形?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你們涂的這些都叫平面圖形。通過描輪廓和涂色,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平面圖形有大有小。

      師:那么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書:平面圖形的大小。)

      生:面積。

      3.小結“面積”的含義。

      師:現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內容。(板書:什么是面積)同桌用簡練語言互相說一說什么是面積。(生歸納小結。)

      師: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數學專家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你們說的和專家說的很接近,同學們的概括能力真強。

      4.面積與周長區別。

      師:通過剛才的涂和畫,想想周長和面積是一回事嗎?它們的區別是什么?

      生:周長是物體表面邊線的總長,而面積是指物體表面的大小。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出示一組圖形。

      師:現在請大家看這兩個圖形,誰能用上“面積”這個詞語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你認為它們誰的面積比較大?

      生: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用眼睛看,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板書:觀察法。)

      2.動手探究。

      師:請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們先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并根據需要用身邊的工具證實自己的想法。比比誰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動。)

      師:現在這兩個圖形用眼睛看,看得出來誰大,誰小嗎?

      生:不能。

      師:那么該怎么辦呢?請動用小組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辦法可以比較出這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請你們在小組內選擇一個最喜歡的方法展示給全班同學。(學生用剪拼、數方格、擺正方形、擺硬幣等方法,并匯報。)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有的小組說把它們重疊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重疊法”。(板書:重疊法)有的說把它們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來,拼在一起,比一比,這用的是“剪拼法”。(板書:剪拼法)有的說用同樣的硬幣擺一擺,看哪個圖形擺的硬幣多,哪個圖形就比較大,這叫“拼擺法”。(板書:拼擺法)還有的小組通過討論,認為只要把這兩個圖形畫上同樣大小的方格,數一數方格數就能知道誰大誰小了,這用的是“數方格”的方法。(板書:數方格。)

      師: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先來研究關于“拼擺”的方法。剛才那位同學說用硬幣擺,你們還能用什么圖形來擺。師:現在我要請你們用行動來證明你們的觀點。請同學們用學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動手擺一擺,看究竟哪個圖形面積大?要求:4人合作,擺一擺、貼一貼。張貼時,一個圖形緊挨著另一個圖形。兩張圖形貼完后,比一比它們的大小。

      師:拼擺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師:通過拼擺的活動,你們觀察這幾個小組的作品,比一比,用哪個圖形來擺是比較科學,比較準確?為什么?

      生:用正方形來擺是最好的,沒有剩,也沒有空隙

      3.小結。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用正方形來擺是比較科學的一種方法。那么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就可用畫方格、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多想一些辦法,還要考慮哪種辦法更科學就選用哪種辦法。

      四、實踐應用,鞏固延伸

      師:現在請大家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1.完成課后的第1~3題。

      2.完成書中的“畫一畫”。

      五、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根據平面圖運用所學的確定位置的知識和方法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這一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用數學方法描述現實世界中空間關系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根據方向和實際距離在平面圖上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運用確定位置的知識和方法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提問: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么來學校的?如果老師要從學校去你家,你能告訴老師怎么走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說說從學校到家的路線。

      談話:通過同學們的敘述,有些同學的家老師知道怎么走了,因為他表達地很清楚,有些同學的家老師還不知道怎么走,但是沒有關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你會讓老師根據你的敘述找到你家的。(板書課題: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二、互動新授

      1.出示第52頁例3,嘗試描述行走路線。

      師:這是李偉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圖。請你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你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這樣回答

     。1)李偉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園、醫院、敬老院。

     。2)大港小學在敬老院的北面。

      (3)醫院在超市北偏東60度240米處。

      教師讓學生盡可能的說全圖中的位置關系。

      師:同學們從圖中找出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那么你能說說李偉從家到大港小學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嗎?

      學生交流。

      匯報預設

      生1:先向東走到超市,左拐經過展覽館走到書店,再右拐走到學校。

      生2:先向東走到超市,再向北走到書店,再向東走到大港小學。

      生3:先向東走到超市,再向東北方向走到醫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學。

      生4:先向東走到超市,再向北偏東方向走到醫院,再向北走到大港小學。

      師:你能看圖再說說醫院在大港小學的什么位置嗎?

      超市在醫院的什么位置?

     。1) 自己說一說。

     。2) 在小組中說一說,小組中的成員相互更正。

      (3) 全班匯報交流。

      指名一人匯報后,全班評議: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注意:匯報交流時,允許有不同的敘說方式。

      2.說說李偉放學回家的行走路線。(練一練)

     。1)你想怎么說,各自說說看。

      (2)在小組中說一說,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評議。

      (3)全班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九第7題。

      學生獨立計算。

      2.練習九第8題。

      出示李家橋小學的平面圖,讓學生嘗試描述行走路線。

      3. 練習九第9題。

     。1)出示第9題的平面圖。

      指出:這是某地5路公共汽車的行駛路線圖。

      (2)看圖說說,5路公共汽車經過哪幾個地方?

      (3)你能說出5路公共汽車的行駛線路嗎?

      各自練習后,在小組中說一說,再引導在全班交流。

      四、拓展練習(練習九第10題)

      學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從你家上學,途中要經過哪些有明顯標志的地方?你能說出你上學的路線嗎?

      五、全課小結

      引導總結:我們在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的時候要說清楚方向,有距離的還要說清距離,途中各點要逐個描述,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六、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41頁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20xx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20xx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____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ǘ┙虒W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 〉6,但是-8〈 -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五、布置作業

      《家庭作業》第2頁的練習。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認識垂直,會判斷垂直現象。

      2、掌握畫垂線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畫直線的垂線及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位置關系,掌握畫垂線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應用垂直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紅、黑彩筆,三角板

      2、教師準備:課件,三角板,長方形紙(準備好的圖)

      五、教學過程

      1、直接引入,體會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師:前兩天我們開始學習有關線的知識,今天繼續來研究。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些直線,你有什么發現?

     。ê诎宄鍪荆

      ①②③④⑤

      引導學生發現:這些作品中有的折痕是相交的,有的折痕是平行的,有的折痕雖然沒有相交,如果想成直線的`話,延長之后就可以相交。

      師:這兩條直線的位置可能是互相平行的,也可能是相交的。(板書:平行、相交)將黑板上的圖調整為兩行擺放。

      師:有關平行的知識我們已經研究過了,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相交及有關的知識。板書:相交

      2、探索新知

     。1)認識垂直

      師:只要相交就會形成角,你能在③、④、⑤中找到這些角嗎?這些角都是什么角,你能用三角板量一量嗎?(請學生到黑板上來找角。邊說邊借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

      生1:③號中有4個角,這個比直角小,所以是銳角;這個比直角大所以是鈍角。另外兩個角和這倆一樣。

      生2:④號中將折痕延長相交后也有銳角和鈍角。

      生3:⑤號相交后形成了4個直角。

     。◣熢谏鷶⑹鲋袑ⅱ芴栒酆垩娱L并相交,⑤號中標出直角符號,順便問:標出一個直角符號能不能說明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通過大家用三角尺測量,發現兩條直線相交有時形成鈍角和銳角,有時形成直角。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我們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板書:垂直)將黑板上學生作品調整為三行擺放。(如下)

      師:誰來說一說什么是互相垂直?為了說著方便我們給直線標上字母ABCD。

      生:互相垂直就是AB垂直于CD,CD也垂直于AB。

      師:說的真完整,當直線AB和直線CD互相垂直時,我們說直線AB垂直于直線CD,可以寫成AB⊥CD,也可以說直線CD垂直于直線AB,寫成CD⊥AB,稱直線AB是直線CD的垂線,直線CD是直線AB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常用字母O表示。(邊說邊板書:AB⊥CD,CD⊥AB)

      師:(指著③、④、⑤)這些都叫做兩條直線相交,但哪個特殊?

      生:④

      師:為什么?

      生:因為④相交成直角了。

      師: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當相交成直角時,才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那么垂直要滿足哪兩個條件呢?

      引導學生總結:①要相交,②成直角。(補充課題:垂直)

      師:清楚的知道這兩點我們就能很快判斷兩條線是否互相垂直。

     。2)選擇判斷垂直的工具

      師:那你覺得下面哪些物品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互相垂直的線?

      學生討論后匯報:書、三角板等可以。

      師:只要帶有直角的物品都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的判斷垂直了。哪個工具更準確呢?

      生:三角板

     。3)判斷垂直

      師:你們能用三角板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嗎?互相垂直的標出直角符號。請你完成小篇子上第一題。

      教師小黑板出示:

     、佗冖邰堍

      學生用三角板自己判斷后匯報,①②⑤不是,③④是。

      (匯報時讓學生在小黑板用三角板演示)

      師:有時只用眼睛看是不行的,需要用工具測量才是準確的。

      (4)找一找

      師:觀察這張長方形紙,有沒有互相垂直的邊?(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多組互相垂直的邊)

      師:即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

      師:在我們身邊有沒有互相垂直的現象?(學生找一找)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垂直現象。

      3、畫一畫

      (1)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師:你們都學會判斷、找垂直現象了,那你們能不能只用一個三角板就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呢?

      生在課堂練習上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后教師黑板演示。

      師:任意一條直線的垂線可以畫多少條?

      生:無數條

      師:你們在畫垂線的時候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可以把遇到的困難說一說)例如:在畫垂線的時候交點處出現圓角的問題。

      師:誰有好方法要和大家分享嗎?然后用課件演示垂線的畫法,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同時向學生介紹其它畫垂線的方法。

      (2)過一點A畫一條直線的垂線

      師:老師要求大家通過一點A畫直線AB的垂線,至于點A你是放在直線的上面,還是放在直線的外面,大家自己決定。

      (請學生在實物投影下展示)

      你把點A畫在什么地方?你怎樣通過點A畫直線AB的垂線呢?

      (分別過直線上一點和直線外一點畫直線AB的垂線的同學上臺演示。)

      師:通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可以畫多少條?

      生:只有一條。

      4、鞏固練習

     。1)出示一組平行線

      要求:請從一條直線上任意取3個點向另一條直線做垂線,并量一量這三條垂線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這樣的垂線段能做出多少條?(無數條)

      師:這條線段的長就叫作點到直線的距離。

      順勢引導學生說出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師:我們可以用這個發現來驗證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2)解決問題:修路

     、僬埬惝嬕粭l從蘑菇房到小木屋最近的路。

     、谡埬惝嬕粭l從蘑菇房通向小河最近的路。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從蘑菇房到小木屋可以有許多條路,但只有一條是最近的;從蘑菇房到小河也可以由許多條路,但是只有與小河互相垂直的是最近的。從而體會兩點間的連線中線段最短;從一點向直線所引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5、課后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六、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平行

      相交

      七、作業

      請你用正方形紙折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線。

      八、教學反思

      我按照原來的教學過程進行了第一次教學,課后反思發現了兩點問題:

      1、時間很緊張。練習剛到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就下課了。個人覺得課一開始的折紙作用并不大,還浪費了點時間。

      2、相交與垂直。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7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1~42頁例9、例10和“練一練’’,第45頁練習七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100以內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因數及公因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借助直觀認識公因數,理解公因數的特征;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鋪墊準備

      1.直觀演示,作好鋪墊。

      出示邊長6厘米和邊長5厘米的兩個正方形。

      提問:觀察這兩個正方形,哪一個能正好分成邊長都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課。

      談話:根據上面我們看到的,如果一個長度是原來邊長的因數,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F在就利用這樣的認識,學習與因數有密切聯系的新內容,認識新知識,學會新方法。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因數。

     。1)出示例9,了解題意。

      啟發:觀察正方形紙片的邊長和長方形的.長、寬,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正好鋪滿?先在小組討論,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哪種紙片能把長方形正好鋪滿,哪種不能?你是怎樣想的?

      結合交流進行演示,引導觀察用正方形紙片鋪的結果,理解邊長6是長方形兩邊12和18的因數,能正好鋪滿;(板書:12÷6=2 18÷6=3)邊長4是12的因數,但不是18的因數,就不能正好鋪滿。(板書:12÷4=3 18÷4=4......2)

      (2)啟發:想一想,還有哪些邊長是整厘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為什么?先獨立思考,再和同桌說一說,并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還有哪些邊長整厘米數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鋪滿?你是怎樣想的? 你發現正方形邊長的厘米數符合什么條件,就能把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

     。3)引導:現在你發現,哪些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

      指出:大家發現,1、2、3、6這幾個數,既是12的因數,又是18的因數,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數,我們稱它們是1 2和18的公因數。(板書)

      追問:4是1 2和18的公因數嗎?為什么不是?

      2.求公因數。

     。1)出示問題。

      引導:我們已經知道,兩個數公有的因數,是它們的公因數。那如果已知兩個數,你能不能找出它們所有的公因數呢?接著看一個問題。

      出示例10,讓學生明確要找出8和1 2的所有公因數,并找出其中最大的一個。

      (2)探索方法。

      引導:先想想怎樣的數是8和12的公因數;再想怎樣可以找到8和12的公因數。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并找出最大的一個。

      學生思考、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你是怎樣找8和12的公因數和最大的公因數的?

      結合交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書過程)

      ① 分別找出8和12的因數,再找公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谙日页8的因數,再從8的因數里找1 2的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提問:為什么可以這樣找8和12的公因數?

     、巯日1 2的因數,再從1 2的因數里找8的因數,并確定最大的一個。 追問:這種方法是怎樣想的?

      小結

      3.用集合圖表示公因數。

      出示兩個圈:8的因數 12的因數(圖略) 讓學生分別說出8和12的因數,教師板書。

      引導:如果要在圖里既看出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又能把公有的因數寫在共同的部分,這兩個圈怎樣合并到一起比較合適?小組里討論討論。

      4.回顧內容。

      提問:回顧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哪些內容?(板書課題) 什么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1題。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檢查板演過程,說明最大公因數;有錯訂正。

      4.做練習七第2題。 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

      提問:能根據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嗎?

      四、小結收獲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在學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體會?<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8

      一、說教材

     。ㄒ唬┙逃齼热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的第二課時!靶荡笮〉谋容^”包括:①小數位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ǘ┙滩牡闹攸c和難點

      由于進一步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是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比較到抽象思維形成比較的掌握過程,即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對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數大小的比較”是本節的重點,其中“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往往仿照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只根據小數位的多少來判斷小數的大小,容易出現錯誤,所以講清“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說教法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啟發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

      采用直觀、啟發、討論、搶答、嘗試、練習等多種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說學法

      我通過本的教學,在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看書,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教學共分五個環節進行:①溫故互查引入新課;②設問導讀學習新知;③自我檢測發現問題;④鞏固練習總結;⑤課堂檢測。

     。ㄒ唬毓驶ゲ橐胄抡n

      通過2人小組復述回憶整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即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數位相同時,從高位開始比較,按數位順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數大,那個數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帶了14元8角,到自然選商場買一支鋼筆,結果發現一支鋼筆的價錢是13.50元,那么小明帶的錢夠嗎?引出課題今天開始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板書課題然后設問學生:“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否同整數一樣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較呢?學生回答:“是”這時老師有意不表達,留下懸念,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求和欲望,從而使學生進入的學習狀態,老師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嘗試教學。

      (二)設問導讀學習新知

      1、出示教科書的例題4的圖。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1)教師:到底誰是第一名呢?我們的裁判員會怎么做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的結果)

      匯報:誰跳得最遠,誰就是第一名,因此我們只要兩個的比較小數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聯系我們學過的整數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匯報:先看這四個數的整數部分,因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遠。

      接著看2.84米、2.88米、2.93米這三個小數,客觀存在們的整數部分都是2,那我們就看它們的'十分位,因為8

      最后再看2.84米,它們倆的整數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們就看它們的百分位,因4

      得出結論:小明第一名。小軍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紅第四名。

      我采取討論、嘗試、搶答、直觀、記發等多種教學法,層層深入地應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類推比較過程。

      3、概括總結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并提問:結論最后為什么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此問題告訴學生后面的數位還可發類推下去。

     。ㄈ┳晕覚z測發現問題

      通過自我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講解。同時讓學生明確,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有什么異同點?

      (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的相同點是,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較。不同點是:整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數位多的就比較大;而小數不能只看小數的位數的多少)

     。ㄋ模╈柟叹毩暱偨Y

      教師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怎樣比較幾個數的大小的?

     。ū容^幾個小數的大小時,可采用排列的方法,將幾個數豎著排下來,注意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比較起來較快,又不容易產生錯誤)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礬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ㄎ澹┱n堂檢測

      從檢測結果看,效果較好,課后還有待于繼續練習。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9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書676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連續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一、回顧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連續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復習一下。出示

      592+109=答案

      615-457=答案

      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后指名起來說算法。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計算并驗算。

      2.第4題

     。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么想的?

     。2)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解決。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則,填一填。

      5.第7題:數學游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匯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后再根據信息解決問題,并提出問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么幫助呢?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平面圖形的面都在一個平面上?大家請看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在這些物體中這個(拿一個長方體)叫什么名字你們知道嗎?

      這個物體(拿一個正方體)呢?

      在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首先我們來學習長方體。

      二、學習新課

      1、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畫直觀圖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一)長方體的特征。

      2、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同桌相互指出你手中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3、我們已經知道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下面我們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討論提綱:

      結合你手中的`長方體學具,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完成以下問題,并將你得出的答案在組內交流。

     、匍L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哪些面完全相同,你是怎么知道的?

     、陂L方體有多少條棱?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板書: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征?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長方體,量出它的長、寬、高。

     。ǘ┱襟w特征。

      1、如果老師把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變成一樣長,會是什么樣的圖形呢?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么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請你觀察你手中的正方體,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3、請同學們對照長方體的特征,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征,并在組內交流。

      學生討論、歸納后,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拿出準備的正方體,請你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

      4、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同點: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教師板書集合圖:

      三、鞏固反饋

      1、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填空。

     。1)長方體的長是()厘米,寬()厘米,高()厘米,12條棱長的和是()厘米。

     。2)這幅圖中的幾何體是()體,12條棱長的和是()分米。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3)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四、課堂總結

      誰來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看圖紙上的立體圖?

      五、課后作業

      練習三中習題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入復習主題

      1、故事導入:

     。ń裉炖蠋熃o同學們帶來了一個很精彩的故事,同學們愿意聽聽嗎?)在聽故事之前,老師有一個要求:聽老師講之后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么規律?

      師: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

      師: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這個故事總是在依次不斷地重復同一個內容。)

      師:不錯,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的一個特點了。板書:依次不斷地重復

      師:誰能根據這個特點接著老師的故事繼續往下講?(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復的故事。)

     。ㄒ龑W生討論后回答:講不完。)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照這樣不斷重復地一直講下去,不叫停止,想一想,你們要講多少遍?(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循環、無限。)

      生:要講很多很多遍。

      生:要講無數遍。

      師:像這樣講的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講的遍數呢?

      生:是有限的。

      2、舉實例,引入主題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現象。)

      師:在生活中你們遇到過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循環現象嗎?誰能舉例說一說?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環。

     。2)、白天與黑夜的循環。

     。3)、周一至周日的循環。

     。4)、1月到12月的循環。

     。5)、鐘表從1走到12的循環。

      師: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實在數學中也存在著這樣有趣的現象。在數學王國里,就有這么一位特殊的小數朋友——循環小數。(板書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再次一起走進知識的海洋——循環小數。

      二、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75÷2.5= 28÷18=

      78.6÷11= 1.5÷7=

      1、個別演版

      2、講評,統計作對人數。問個別學生計算錯在哪里?(目的:學生要養成認真計算的好習慣,做題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3、觀察你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你有什么想對同學和老師說的嗎?(小組討論,個別發言)

      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剛才的小發現來完成下面的判斷題。

      三、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

      (1)、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

      (2)、9.66666是循環小數。 ()

      (3)、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也是循環小數。 ()

     。4)、循環小數8.3742742…也可以寫成8.3742。 ()

     。5)、7.80=7.8 ()

      講評:

     。1)、強調重點字詞。

      (2)、是5位小數,是有限小數,不是循環小數。

     。3)、前半句對,后半句不對,無限小數不但包含循環小數,還包含無限不循環小數。這句話如何說正確?在本冊書的學習中,還有哪兩個數學概念的關系也是這樣的?

      (4)、讓學生明確循環小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一般寫法,一種是簡便寫法。

     。5)、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比大小的方法:先寫成一般形式,再比大小。

      你的方法真不錯,那就讓我們利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完成下面的練習。

      四、比大小

      1、 0.33 0.3 1.23 1.233 1.45 1.45

      2、從大到小排列

      0.6 0.6 0.606 0.60… 0.06

     。1)、學生獨立完成。

      (2)、個別演版,把自己比的方法展示出來。

     。3)、統計做對的`人數,個別說說自己的錯因。

      提醒學生注意: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要用“>”連起來。

      比的結果里要寫題目里給的原數。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思、說和做,解決了許多問題,那就讓我們來互相說說這一節課學習的感受吧!

      生:我知道小數按照小數部分的位數可以分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的一種。

      生:我知道循環小數就是數字在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規律的無限的重復。

      生:我們在寫一個循環小數時,雖然在小數部分只寫了幾個數字,但是后面的省略號表示這是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的。

      生:我感覺循環小數是一望無際的。

      生:我覺得循環小數的簡記的方法最神奇,小數部分頭上的小圓點最神奇了,好象孫悟空頭上的毫毛,拔下來立刻變成無數個數字

      同學們的表述太精彩了!接下來,讓我們放松一下:請欣賞美麗的圖案。

      師:這些圖案都是利用循環小數這一現象設計出來的。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也設計一種好看的花邊嗎?

      六、布置作業:

      你能利用今天學習循環小數的現象設計一種花邊?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對學生進行辯詐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公式并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翻書到86頁,仔細觀察,找一找圖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

      2、好,下面誰來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學過的圖形?

      3、請觀察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假如這塊長方形花壇的長是3米,寬是2米,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得出長方形花壇的面積是6平方米,平行四邊形面積我們還沒有學過,所以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花壇的面積,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民主導學

     。ㄒ唬捣礁穹

      用展示臺出示方格圖

      1、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這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數一數是多少平方厘米?

      請同學認真觀察一下,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么數呢?可以都按半格計算。然后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并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3、請同學看方格圖填87頁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請學生回答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則它們的面積相等。

     。ǘ┮敫钛a法

      以后我們遇到平行四邊形的地、平行四邊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邊形的東西,都像這樣數方格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不方便?那么我們就要找到一種方便、又有規律的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

      (三)割補法

      1、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沿著所作的高剪下來,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

      2、然后指名到前邊演示。

      3、教師示范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剛才發現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就把從平行四邊形左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邊,拼成長方形。在變換圖形的位置時,怎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做呢?現在看老師在黑板上演示。

     、傧妊刂叫兴倪呅蔚母呒粝伦筮叺闹苯侨切巍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著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

     、垡苿右欢魏螅笫指陌刺菪蔚淖蟛。右手再拿著直角三角形繼續沿著底邊慢慢向右移動,到兩個斜邊重合為止。

      請同學們把自己剪下來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處,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向右慢慢移動,直到兩個斜邊重合。(教師巡視指導。)

      4、觀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長方形左面放一個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便于比較。)

     、龠@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樣的關系?

     、圻@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師歸納整理:任意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它的長、寬分別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相等。

      5、引導學生總結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長方形右面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邊形右面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6、教學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板書:S=ah

      說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寫成ah,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頁中間的填空。

      7、驗證公式

      學生利用所學的公式計算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積相比較相等 ,加以驗證。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三、檢測導結

      1、學生自學例1后,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講解。

      2、判斷,并說明理由。

      (1)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它們的面積就相等()

     。2)平行四邊形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3、做書上82頁2題。

      4、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5、作業

      練習十五第1題。

      附: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S=ah或S=ah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零點幾)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知識與能力目標)

      2、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過程與方法目標)

      3、學生的數字敏感度得到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學重點:

      1、小數的含義。

      2、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

      教學難點:

      小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引出小數。

      1、出示商品標價牌

      師:昨天老師到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價格:(大屏幕上出示商品和價格牌。)

      書包:45元彩筆:3.50元文具盒:12元

      橡皮擦:0.50元日記本:3元鉛筆:0.80元

      2、區別整數和小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表示價格的數分成兩類?該怎樣分?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將商品價格分成兩類:

      書包:45元彩筆:3.50元

      文具盒:12元橡皮擦:0.50元

      日記本:3元鉛筆:0.80元

      師:為什么要這樣分?這兩組數有什么區別?

      (左邊這一組數是整數,右邊這一組數中間有一個小圓點。)

      師:像46.50、23.15、14.06這樣中間有一個小圓點的數,叫做“小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認識小數)

      本部分通過超市的價格牌引發學生的思考,以為不認識而對這些數字產生興趣,并將這些陌生的數字與已經學過的數字區分開來,了解到這些不同的數叫做小數。

      二、認識小數。

      1、認識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你會讀小數嗎?

     。ǘ嘧屢恍⿲W生試讀以上商品價格,教師適時的引導、評價。)

      3、剛才,這些小數我們都是怎么讀的?

      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討論,并匯報,教師引導,全班總結出:“讀小數時,先看小數點的位置,再將小數點前面的數用整數讀出(讀出數位),小數點讀作:“點”,最后將小數點后面的數直接逐個讀出(不讀數位)。

      4、老師還發現了這樣一些小數,你們會讀嗎?你能找到你身邊的小數嗎?

     。ń處熢诖笃聊簧铣鍪酒渌恍┬底寣W生先在同桌內讀讀,再請學生匯報。)

      通過讓學生猜想、嘗試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會小數的讀法,并及時鞏固。

      5、你們會寫小數嗎?

     。ㄕ垖W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寫出教師出示的小數,并請三個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評價。)

      七點一八寫作:7.18

      十四點零九寫作:14.09

      二十點三零寫作:20.30

      6、你覺得寫小數應該怎么寫?

     。ㄏ茸屚瑢W充分發言,再引導全班總結出:寫小數時,要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

      同樣的方式,通過讓學生嘗試、大家評價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會小數的寫法,并總結規律。

      7、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1)教師出示教材情境圖,請學生讀一讀圖中所標出的一些食物的價格。

      (2)提問:哪些同學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教師板書,并請學生寫在書上。)

      元角分

      5 . 9 8元5元9角8分

      0 . 8 5元8角5分

      2 . 6 0元2元6角

      引申到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能認識小數表示的價格具體是多少。

      三、鞏固提高。

      1、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小數,那到底怎樣的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呢?下面我們用這個小朋友的身高來探究一下!背鍪纠1情景圖,讓學生說出圖意和圖中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2、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

      6分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同桌討論,并請同學匯報。)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教師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6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寫在課本上。

      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十分之幾可以寫成零點幾,百分之幾可以寫成零點零幾或者零點幾幾!保

      4、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米和1.30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學生類推

      完成課本第89頁“做一做”,請同學匯報,全班訂正。

      6、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怎樣的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同樣的方式,探究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能將一段長度改用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表示。

      四、課堂練習(機動)。

      1、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鞏固對小數含義的認識。

      2、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鞏固小數的讀法,并讓學生說說你在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對所學的內容鞏固練習,掌握更加牢固。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數?小數該怎么讀?小數該怎么寫?

      回顧整堂課

      六、作業。

      1、尋找身邊的小數。

      2、《數學練習冊》認識小數相關練習。

      七、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4

      教材分析:

      移多補少應用題是在學生學習了以相差關系為基本數量關系應用題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對于相差關系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思路已較好地掌握。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補少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方法(主要是相差數2;此外還有平均數-小數、大數-平均數);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設計理念:

      1、應用題教學中組織主題式課堂活動,有利于提高應用題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發現數學問題,獲得大量的直接經驗,從而主動地建構知識、形成數學模型,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也有利于教師活用好教材,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為了突出讓學生理解移1差2的道理;理解掌握移多補少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這一重點,開始讓學生通過設想8個圖書架分兩行擺設的不同方法,既滲透極限思想,又解決了問題。再通過動手操作,最終探究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然后在理解掌握解題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解答鼓勵不同的思維方法。通過變式練習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移多補少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檢驗學生的活學活用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移多補少使兩部分物體個數同樣多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移多補少使兩部分物體個數同樣多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解答。

      教學難點:理解移多補少使兩部分物體個數同樣多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每生1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規律:

      1、教師請每個學生各自數自己信封里的三角形,發現同桌兩人的顆數不一樣。于是教師趁機問:怎樣才能一樣多呢?這時學生出現了三種解決方法:多的拿走。少的加幾顆。多的給少的。

      2、教師接著問:如果總數不變,應該選哪種方法?就請大家一起來移一移。學生在操作后匯報移的過程和結果。(不同的方法也就出現了:有比較多的學生先算出總數,再求平均數,然后看自己與平均數的差距后移動;也有學生直接用多出來的一分為二。)

      3、教師讓學生給移動的幾種分法分類,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當學生指出直接用多出來的平均分簡便教師也就順理成章地說那么,今天我們就重點來研究這種移多補少使兩部分物體個數同樣多的應用題。(板書)

      二、探究規律:

      1、感知、歸納移多補少使兩部分同樣多的規律。

      (1)10個三角形分成兩排有幾種擺法?

     。2)分別移動幾個才能使兩排同樣多?添表

      相差個數

      移動個數

      (2)問:你們有什么感想或發現要對大家說嗎?

      (3)歸納小結。

      移動個數是相差個數的一半,即:兩排相差個數2=移動個數;(板書)

      (4)想象發展。

      如果有更多的三角形,現在擺成了個數不相等的兩排。在總個數不變的情況下,怎樣來確定多的一排往少的.一排移動多少個才能使兩排同樣多?(先確定相差數,然后用相差數2=移動數來確定)

      (5)練一練。

     、俚谝恍袛[9個圓,第二行擺5個圓,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個,第一行移()個到第二行,兩行個數同樣多。

      ②第一行擺4個圓,第二行擺12個圓,兩行相差()個,第二行移()個到第一行,兩行個數同樣多。

      ③兩行相差14個,移動()個,兩行個數同樣多。

      三、新知探索。

      1、出示例4:三(2)班第一小組有圖書13本,第二小組有7本。第一小組借給第二小組幾本,兩組圖書同樣多?

      ①學生嘗試解答。

     、诜答伣涣鹘忸}方法。(解法一:13-7=6(本),62=3(本);

      解法二:13+7=20(本),202=10(本),10-7或1310=3(本))

     、郾容^解法一與解法二的簡便情況。

      2、試一試。

      三年級第一小組比第二小組多6本圖書,第一小組借給第二小組幾本,兩組的圖書同樣多?

      (3)比較例4與試一試的異同。

      (4)歸納總結移多補少使兩部分同樣多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的解題方法。

      四、鞏固應用。

      (1)專項練習。(課本第120、121頁的第1至5題)

      (3)提高練習。

      三年級參加寫字興趣班的有48人,如果從寫字興趣班調8人到美術興趣班,那兩班的人數相等,美術興趣班原有學生多少人?

      五、課堂總結。

      設計思路:

      本堂課主要采用自己的研究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嘗試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就是說教學有一般的原理和規律,但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要注重學生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的做去學習數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本堂課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究學習。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15

      1、引導觀察: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看,有什么?

      2、匯報交流:比一比優秀教案教學設計

      (1)問:你發現了什么?(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如圖: 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ㄓ捎谟^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6題:

      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說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05-18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優秀)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7-05

    小學數學復習教案優秀09-08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03-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一本大道道久久九九AV综合 |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嫩草影院久久久精品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t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