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6-28 16:46:3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這一文體了。

      2.學習第一則寓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過去學過寓言故事,哪位同學還記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寓言兩則”又是什么意思?(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兩則。)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則寓言,看看它們又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種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槍頭。盾,盾牌,古代作戰時遮擋刀箭用。)

      2.自由讀短文,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然后思考,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說出即可。)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先自己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然后同座討論:每句話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學生說,師生評議)

      教師應講解以下有關知識,幫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國有一個賣盾和矛的人”。②“譽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沒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沒有哪一種東西能夠穿透它。”“也”語氣詞,表示句子說完。④“其人弗能應也”。“其人”,那個人。“也”,語氣詞,表示句子終結。)

      3.把每句話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譯成現代白話文,要把上下文說通順。(學生練說)

      4.交流。(能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楚國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沒有哪一種東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銳利,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說:“用您的矛穿您的盾,會怎么樣?那個人回答不上來了。”)

      5.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鬧出笑話。)

      6.指導朗讀。(讀出買盾人的自夸炫耀語氣,人們的質問語氣。)

      四、總結

      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你從中應吸取什么教訓?

      五、布置作業

      1.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則寓言。

      2.學習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矛與盾》全文。

      2.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則寓言《鄭人置履》。(板書課題)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意思?有一個鄭國人買鞋。那他又是怎樣買鞋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注釋,了解每句話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詞句不理解?提出來討論。

      2.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讀短文。(要讀通句子)

      ②本文講什么事?(有個鄭國人去買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腳而相信尺碼,最終沒有買到鞋的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詞句和短文內容。

      2.交流:教師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理解:“鄭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一雙鞋”或“有一個打算買鞋的鄭國人”均可。“已得履”,“已經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說”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來”,“人曰”即“有人說”。“何”是“為什么”。

      譯成白話文。(有一個鄭國人打算買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發現忘了拿尺碼。他拿到了鞋說:“我忘了拿尺碼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碼。等到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因此他沒有買到鞋。有人問:“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那個人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具體情況下應采取具體的辦法。)

      4.指導朗讀。背誦短文。(讀出買鞋人的可笑。)

      四、總結

      鄭國那個買鞋人和楚國賣矛和盾的人同樣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舉例說一說。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寓”、“譽”、“遂”字字形,“寓”字第10筆是“豎”。“譽”上半部不能少一點,“遂”里面“點、撇”不要丟掉。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依據注釋自讀短文,理解詞句,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寓意。教師講解有關古漢語知識,幫助理解句意。學生列舉生活中實例,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探究活動

      召開一次古代寓言故事會。

      1.講故事,明事理。

      2.學習文言文。

      3.根據故事,想象意境,繪制圖畫,幫助理解。

    語文教案 篇2

      1.通過對三家子村各方面的考察,了解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2.通過對三家子村滿語情況的調查,認識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樹立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責任的意識。

      3.通過對三家子村的生產生活實物的調查,培養學生保護、尊重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文化特色的意識,樹立民族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團結、共同發展的觀念。

      4.用分組合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提高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能力。

      〔活動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學生為本運用不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匯報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創造思維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準備到三家子村去考察所帶物品。

      2.師生共同準備進行活動用的若干用具。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步入滿族世界。

      1.上周,同學們到三家子村去考察,領略了那里的美景,看到滿族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真是長了不少見識。今天,請這些同學向我們講述一下他們到三家子村的所見所聞吧。

      2.(學生1和學生2一起到孫博士家)(多媒體顯示孫博士的'家)

      孫博士向兩位同學介紹三家子村的地理位置,(多媒體顯示地圖)前去的路線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3.學生2:那我們就坐上汽車出發吧!:動畫:一輛汽車開來,三位乘上汽車,汽車開動,出示課題。)(車上:孫博士向兩位同學介紹三家子村名字的由來)

      4.學生1:前方有許多人。孫博士介紹:那是滿族人在舉行婚禮。一起去看一看。(多媒體顯示:滿族婚禮圖片)

      二、角色表演、親身體驗。1.司儀:滿族婚禮現在開始。(學生把自己課前準備的服裝和道具裝配上。)2.司儀:好,現在我們去迎親!(學生站在兩側充當迎親隊伍)請新娘出門……過彩橋……躍火盆……拜天地……拜高堂……對拜……掀蓋頭……(多媒體放映每個環節的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

      三、現場指導、猜猜看。新娘進門不許坐西炕,也不許坐南炕,只能坐北炕。請在座同學猜猜看,這是什么原因?(多媒體顯示:滿族炕)滿族新郎說明原因:西炕是供奉祖先的地方,南炕是長輩住的地方,所以不能坐。二位新人對話:常用滿語和漢語對照如:臟——lata、說——lele……(穿插一名鄰居送禮物——悠車)(穿插一名小孩兒生病請求幫助——薩滿舞——治病)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習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望洋興嘆》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談感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決學習中的疑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成語故事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生字卡

      教學方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1、學生復述成語故事,并說一說成語包含的道理。

      2、學生討論怎樣學習成語故事。

      二、揭題、解題

      板書課題:望洋興嘆

      學生自由發言:你能理解課題中哪些詞語?師根據情況引導,學生理解課題:河神望著海洋發出感嘆。

      三、學習課文

      1、學習文中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學生拼讀:聚恥,并給生字組詞,分析字形,書寫生字。

      引導學生結合語句理解詞語意思。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默讀課文,然后自由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4、學生匯報,師引導歸納

      5、學生齊讀最后一句話,說一說自己的體會

      四、全文

      1、學生比較:燕國的少年和河神相比,的'什么不同?

      2、學生討論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

      3、學生說一說:“望洋興嘆”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試著用它說一句話。

      五、課堂

      學生說說兩個成語故事的含義。

    語文教案 篇4

      這一課的設計很平淡,從指導默字開始。然后再回味式地深入品讀一些優美精彩片面。一方面是為了更深入把握文本。一方面還是為了給學生能完整背誦鋪設臺階。最后圍繞“背誦全文”一任務,引導學生能有感情地,再現地朗誦。

      由于每一課時的任務都很重,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踏踏實實地以讀書感悟為主線,沒有什么較大的創新,只求學生能在讀書中感受快樂,能在熟讀中達到背誦。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深入感受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2、能初步地有感情地背誦課文。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語言感受四季不同的景觀。

      教學過程設計:

      模塊一:創情引入

      1、板書課題,指導讀。 A、齊讀。 B、是哪兒的海?讓學生再齊讀,突出“煙臺”。

      2、激問:那么煙臺的海與其它的海有什么不同? A、生答出地理位置不同。 B、師總結。(以第一段為主)

      模塊二:整體感知

      1、引入:由于是地理位置的不同,這就使得煙臺的海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那么在一年四季中,煙臺的海各有什么明顯的特點?在煙臺的人又是如何面對的呢?大家默默地,靜靜地想,并畫出主要詞語。

      2、教師滲入指導。(提示學生畫出重點詞語,并查看學生默讀效果。)

      3、同桌可以簡單交流一下。

      4、師生交流,并根據生答板書:冬-巨浪排岸(氣勢洶洶)-觀賞春-微波泛起(綠盈盈的)-播種夏-涼爽恬靜(恬靜溫柔)-休息秋-湛藍涼意(格外湛藍)-收獲(根據學生的概括,用書上的詞語)

      5、師指板書總結。在寒冷的冬天煙臺的海――(生看板書答)――煙臺的人們勇敢地――(生答)……

      模塊三:深入品讀“冬天”部分

      (一)、深入品讀第二節 1、引入。現在,我們就用我們入情入境的朗讀,把自己帶入到冬天的煙臺,去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冬天煙臺的海。

      2、放聲朗讀,邊讀邊想,邊讀邊看,邊讀邊感受。

      3、指名讀,指導讀針對學生讀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暫停下來進行指導一番: A、表現“氣勢”時,也不能用聲嘶力竭的聲音去喊。 B、教師注意充分用手勢來引讀。

      4、示意學生按剛剛的指導,再來深入品讀一番。把那小山似的.浪濤讀到眼前來,把自己讀到煙臺去。

      5、重點品讀:(我們再走近一點讀)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幾米遠的馬路中央。” A、自由讀讀這兒,看能不能把這巨浪折岸的場面給映在自己的腦中,能不看書讀出那就更美了。(讓學生自由反復讀) B、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 C、指名不看書“讀”(也即背)。

      6、這樣的場面真是太嚇人了,可是許多煙臺人和外地的游客,他們卻紛紛――(示意生接著往下說),還有的不顧被――(示意學生說)。

      7、指名完整朗讀。其他同學看圖。

      模塊四:深入品讀其他三季

      1、從總結讀書方法引入:剛剛大家讀得很投入,大家是把這些文字,全都變成了真實鮮明的圖象印在自己的腦中,所以大家在讀的時候,腦中就會很自然地浮現那一幅幅很動人的景象。下面大家就按著這種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的海,把它給很生動地映在自己的腦中。

      2、學生自選一個季節,示意學生多讀,盡可能少看書,或不看書讀出。

      3、師生交流:根據時間指導: A、提示學生盡可能少看書,滲入背誦指導。 B、注重樹立示范(教師指名讀時,適當評價),引導沒讀這節的同學比較讀一下。 C、對一些特別精彩的地方,多用些齊讀的方式,讓全體同學都能背出。 D、教師注意用自己形象的手勢默契地參與學生的讀書活動。

      4、收尾總結 1、與學生一起回味式總結:剛剛我們一起走過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學生可用板書的語言,也可用“凝重”等) 2、這樣看來,我們可以說,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讓學生齊讀)。

      模塊五:美讀積累

      針對每個季節中,揀最美的那個小場面再試著多讀讀想想,多回味回味,試著背下。 (如果時間不夠,就讓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

      這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太多,很重,太花的教學形式及太深入地挖掘與遷移都是不可取的。把某個季節移到下一課時品讀,更是不可取的,因為,在第二課時,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構一個較為完整的結構與表象,讓學生能美美地讀,把文章讀得美美的。

      教學設計與第一課時很相似,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方式,深入地了解本課的結構,即每個季節的海與人各有什么特點。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冬季”的海,想以此為范例來滲入讀類似文章的方法。在品讀這部分時,由整體的品讀,轉到對重點句的深入品讀,讓學生能較正確地再現(背)出重點句。滲入背誦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能在課堂上玩花樣,而讓學生在課后去背。但同樣是背誦,也不能太枯燥,太直接。而應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深入品讀中情不自禁地去背,不看書,少看書去“讀”,也是一種背的方式。 剛剛說到,在教學“冬天”時,滲入一個方法,那就是把文字轉化成一幅幅有動感的畫面。接下來的三個季節的教學都讓學生遵循著這個方法。這三個季節的教學,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選讀,自由尋找一個最喜歡的季節去品讀。(這個方法曾遭到專家們質疑,但這個方法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那就是可能調節一下教學結構,讓教學有靈性。)鼓勵學生達到熟讀成誦,或能不看書“讀”出一個小場面,即特別美的句子可以說出來。為了彌補這個教學法的不足之處,在學生背讀交流時,再引導其他同學也來品讀一下。

      最后,也沒有設計什么很有“新意”的遷移積累作業,只是讓學生抽點時間,能熟背一文中一些精彩的地方。

      在設計構思上,我盡可能用模塊概念去對教學過程進行整全,加殼,五大模塊,五個主題,有整體,有具體,有收,有放,最后一個模塊可以根據時間自由調整安排。總體的設計思路就是先整體把握,再深入品讀,通過讀再現四季海與人的畫面。在讀中滲入背誦。

    語文教案 篇5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疏通文意,明確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1、《世說新語》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說藝術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現是否矛盾。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和個性特點,感受兄弟親情。

      【教學重難點】

      1、《世說新語》在中國小說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人琴俱亡》之中,初具的小說藝術特色。

      3、子猷前后的表現是否矛盾。

      【教學法】自主合作討論

      【課時】1 課時

      【預習導學】

      1.導入新課

      課堂提問:同學們通過預習對《世說新語》有何認識?了解哪些?

      2.作者鏈接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

      【合作·探究·展示】

      一、讀書(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復讀書培養語感,為翻譯,背誦奠定基礎)

      1、學生朗讀作品,教師糾正字音:

      篤( dǔ ) 都( dū )喪( sāng )( sàng )

      了(liǎo) 輿( yú ) 調( tiáo )慟( tng )

      2、體朗讀課文

      3、師范讀課文(注意在范讀期間,容易讀錯的字音要重讀)

      二、對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

      學生活動:學生讀出他們課下找到的相關資料

      (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在《世說新語》中對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記載。

      教師補充資料:

      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于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二)子敬:王獻之,王羲之之子。東晉著名書法家。主要作品《洛神賦》

      三、掃清字、詞、句等障礙(使學生能掌握作品大意,為理解作品中心思想奠定基礎)

      小組活動:

      1.以平時要求的四人為一小組活動。

      2.結合工具書、課下注釋讀課文。

      3.讀懂課文,把握大意,全班交流。

      要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成為課堂的主體,調動其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增加互動性,調動課堂氣氛

      課堂檢測一:找出下列翻譯的不當之處。

      1、原文: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

      翻譯:子猷向左右問:“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

      改錯: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2、原文:語時了不悲。

      翻譯:說完話后根本就不悲哀。

      改錯:說話時完全不悲傷。了:完全

      3、原文:便徑入坐靈床上。翻譯:(子猷)從小路上走向靈床。

      改錯:(子猷)徑直坐在靈床上。

      比較閱讀:(分析人物形象)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傷逝第十七》)

      人琴俱亡!”因頓絕,先有背疾,遂潰裂,月余亦卒。(《晉書列傳十五》)

      1、子猷、子敬兄弟感情深厚,在上面兩個語段之中都有反映

      2、在語段一之中人物形象刻畫很有個性,請你摘抄其中充分展示子猷個性的語句體會子猷的形象,并說一說這些語句與語段二之中哪些語句相照應。

      3、子猷對弟弟有深厚的情誼,但弟弟死后他一開始并沒有哭,這是為什么?你能從語段二之中找到答案嗎?

      (教師通過對此題的分析,使學生更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后人用“人琴俱亡”一詞表達對死者無限哀悼之情的主要原因)

      四、小結:

      課文內容結構

      俱病篤 子敬先亡

      人亡

      問左右 奔喪不哭

      手足情深

      人琴俱亡取 琴彈 不調擲地

      琴亡

      慟絕久 月余亦卒

      在此結構之中,小說的雛形依稀可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形式業已具備。敘事較為完整,情節波蕩起伏,首尾呼應,實為一佳作。在整理結構的同時,讓學生試背文章,完成大綱要求。

      五、布置作業:

      拓展思維:根據《人琴俱亡》寫一篇親情故事,更好的體味其中的情感。

      【反饋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王子猷( ) 病篤( ) 了( )不悲

      輿( ) 不調( ) 慟( )絕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王子猷,子敬俱病篤: (2)而子敬先亡。

      (3)何以都不聞消息。 (4)語時了不悲。

      (5)便索輿來奔喪。 (6)子敬素好琴。

      (7)便徑入坐靈床上。 ( 8)弦既不調。

      (9)因慟絕良久。 (10)月余亦卒。

      3.《人琴俱亡》選自 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學家,人琴俱亡的意思是:“ ”

      4.文中說“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你認為“不調”的原因是:

      5.《世說新語》中很多故事發展為成語《人琴俱亡》發展的一個成語是 。這則故事表現了:

      6.翻譯句子:

      (1)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3)因慟絕良久。

      1.yóu dǔ liǎo yú tiáo tng

      2.俱 :都。而:順承,不譯何以:以何,為什么。語:說話。了:完全。便:就。索:要。輿:轎子。素:一向。 徑:直往。既:已經。因:于是。絕:氣息中止。卒:死

      3.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 劉義慶 南朝宋 人琴俱亡,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4. “不調”既是寫實際情況,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涼。

      5.人琴俱亡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6.(1)為什么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2)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3)于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過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天地》教案08-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88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伊人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 欧美华人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