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時間:2024-05-27 14:18:2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

      教學內容:

      筆算除法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初商過大,初商過小時的調商方法。

      2.能熟練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先填一填把除數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算出來。

      2.下面的括號里最大填幾?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據試商情況,在括號里寫出準確商。

      二、提高練習。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約是( ),計算后可知準確結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來試商,商大約是( ),余數是( ),說明商( ),應試商( )。

      2.計算下面各題。

      3.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課堂達標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為一位數,□可填( ),余數是( )。

      (2)一個數除以17,商是14,有余數。當余數最大時,被除數是( )。

      (3)7832可以這樣想,把32看作( )試商,78里面有 ( ) 個30,所以商是( ),余數是( )

      (4)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87里最多有( )個20 78里最多有( )個30。

      142里最多有( )個60 610里面最多有( )個80。

      2.筆算下面各題。

      18221=

      28836=

      29242=

      3.解決問題。

      飼養專業戶王大伯家養了185只公雞和229只母雞,還養了46只鴨。養雞的.只數是鴨的幾倍?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并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復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么辦?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著算。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游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3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投影出示復習題.

      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學生思考、回答:這道題要求的“還剩多少張”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張數?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前面學習的應用題,都是把復習題的第一個條件改變成兩個條件,把一步計算的應用題變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現在,這道應用題前兩個條件不變,我們在第二個條件后加上一個條件,看看變成什么樣的應用題,該怎樣解答.

      2.教學例3.

      (1)出示例3: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還剩多少張?

      (2)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初步理解題意:

      教師引導學生從條件、問題入手對復習題和例3進行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知道:雖然兩道題都是求“還剩多少張?”,但復習題給出了兩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所以求出做完紙花后剩下的張數,也就回答了最后問題,只需一步計算;例3給出了三個條件: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做小旗用去9張.由此可知,從30張彩色紙中用了兩次,求最后剩下的張數,顯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計算兩步.

      (4)畫線段圖,進一步理解題意.

      學生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教師畫出線段圖:

      指名看線段圖說明題意.

      (5)利用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找出中間問題,解答應用題.

      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從30張彩色紙中,做紙花用去11張,由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知道:由題中的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做完紙花后還有多少張彩色紙.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教師隨即在線段圖的對應部分標出:

      板書: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學生看圖思考:根據條件怎樣求出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第一步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教師板書:30-11=19(張)

      引導學生思考:這19張回答的是不是題中的問題?為什么?

      通過分析,使學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從總數30張中做紙花、做小旗用去兩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張是從30張中用去一次即做紙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應用題的中間問題,而不是最后的問題.

      學生看圖思考:做小旗用的9張彩色紙是從哪部分中用去的?由這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線段圖上指出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書:(2)還剩多少張?

      學生敘述算式及得數,教師板書:19-9=10(張)

      答:還剩10張.

      (6)回顧分析、解答例3的過程.

      教師以敘述及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例3的分析、解答過程.

      ①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問題.

      指名敘述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②分析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看由題中的已知條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問題.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條件能否一步解答“還剩多少張”,為什么?

      ③畫出線段圖,看圖分析由前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確定第一步該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的前兩個條件,回答用前兩個條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該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計算結果和第三個條件能木能解答所提問題,確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敘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經過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敘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寫出答案,檢查解答有沒有錯誤.

      教師:解答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在今后的練習中,同學們可以根據題中的條件、問題自己畫出線段圖,根據直觀圖示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兒園買來30個梨,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隨學生敘述,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不完整的線段圖.

      (2)引導學生畫出:

      ①給小班12個后剩下的部分.

      ②給中班9個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學生畫在黑板上,其余學生畫在書上.

      (3)學生分析、解答.

      (4)指名敘述解題思路.

      三、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步計算應用題中,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

      這種應用題有兩種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中的一種,即從總數中減去第一部分,再減去第二部分,下節課我們將學習這種應用題的第二種解法.

      隨堂練習

      1.(1)河邊有24只鴨,游走了7只,還剩多少只?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引導學生對上述兩題進行分析比較:兩題的第一個條件相同,即河邊有24只鴨,問題相同,都是求還剩多少只.但第1小題的已知條件告訴我們,從24只鴨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題是從24只中游走兩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須先求出游走7只后還有多少只.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縫紉組買來35米花布,30米藍布.做衣服用去59米,還剩多少米?

      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復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么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二、概念練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1)做練習二十四第8題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提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個角都是什么角?

      你能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嗎?

      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判斷(出示圖形)

      哪幾個是正方形,哪幾個是長方形?

      2、周長的概念

      (1)什么是周長?(指名回答)

      (2)練習二十四第9題。

      你能看出第9題里三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嗎?

      學生口答,說出是怎么得到的?

      三、周長計算練習

      1、練習二十四第10題。

      (1)量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取整厘米數。

      周長是怎么算的?

      (2)先讓學生量一量。

      正方形的周長應該怎么算?

      2、做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做第1題。

      (讀題)邊長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2)做第2題。

      (讀題)長和寬各是多少?周長怎么算?

      3、練習二十四第14題

      (1)讀題

      (2)提問:20厘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么?

      (3)小組討論圍法。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創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采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的時間里大家平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后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飯,然后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說一說和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煉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完成作業,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做完作業后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試著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

      師: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后順序。踢球在做作業之后,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6

      學習內容:

      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

      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

      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

      統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課件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

      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加深了解統計的意義。

      2、鞏固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認知,明確用1格表示2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在復習中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2、能根據條形統計圖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計

      1、觀察討論

      (1)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這張圖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細觀察統計圖你有哪些發現?

      (2)學生觀察討論,思考,依據自己的'體驗回答。

      仔細觀察統計圖,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

      (3)組織全班匯報交流,梳理統計圖信息。

      2、回答問題

      根據條形統計圖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

      1)最受二年級同學歡迎的飲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喜歡哪兩種飲料的人數同樣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3、提問與解答

      (1)根據統計圖上提供的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提問與解答。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板書。

      (3)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全班解答,訂正。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討論,在互動中分享、互補。

      二、拓展練習

      1、完成108頁第14、15、16題。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統計。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進行。

      2、隨堂練習。

      3、補充練習。

      三、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3、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1、 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2、 發現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導:

      通過講學練相結合,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員工,她想給公司的員工每人買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想選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搭配?

      2、學生思考:(1)有幾種搭配方案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案,并算出總價。

      (學生自己選擇方案并在練習本上完成。師強調:是買4套衣服)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一)組內研討,確定方案

      1、組內研討

      (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案?

      (2)介紹自己的.方案,并說一說,你推薦的理由。

      (3)說說你推薦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錢?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匯報交流

      師:哪一個同學想先來給老師推薦他的方案?

      師:要想求4套這樣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別列式解答

      師:因為總價相等,這兩個算式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學生回答后,師在兩個算式中間用等號連接)

      師:這個等式怎么讀呢?

      生嘗試讀等式。

      (預設學生讀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別與4相乘的積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學生依次匯報出其余3種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導說出是怎么想的。計算后分別加上等號。

      教師板書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條褲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P110—111

      教學目的:

      1、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鞏固本單元知識。

      教學過程:

      練習二十四

      第8題,擲骰子游戲,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進行方法同第6題。

      第9題,[1]通過有趣的抽簽游戲,讓學生體會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讓學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說一說其他兩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第10題,猜一猜

      [1]猜硬幣在哪個盒子里。

      [2]簡單統計猜測情況。

      [3]揭示結果

      [4]說說為什么猜錯的比猜對的多。

      第11題

      開放題,學生會有多種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體的.紅面比藍面多就可。

      小組合作,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實驗情況,在全班交流。

      第12題

      讓學生設計一個,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3、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滲透簡單的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由一圖列出兩式,并能正確、合理的計算出兩式結果。

      教學難點:

      根據一副圖寫兩個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光盤、4個紅菜椒、3個綠菜椒、。 學生: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奠定基礎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

      二、運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創設情境

      在植樹節里,植樹小隊的小朋友出發了,你們瞧!(教師出示主題圖)。

      1、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來有5個小朋友去植樹,又來了1個小朋友。)

      2、師:你觀察的.可真仔細。根據這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3、師: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加法)

      (二)學習5+1和1+5

      1、師: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來有5個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來來的一個);那6呢?(一共有6個小朋友)。

      師:我們知道了每個數字的意思,那誰能合起來說說這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來的5個小朋友和后來的1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6個小朋友。)

      師:哦,你是這樣想的呀,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圖,你會算5+1=6嗎?(注意:加法與合成有關)

      (5和1可以合成6。)

      師,你們可真會算。5個小朋友和1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師:那么,根據這幅圖,我們還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嗎?(1+5=6)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1

      教學內容:

      比大小P17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讀法和作用,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動物頭像學具、﹤、﹥和1—5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指名讀一讀前面學的5個數字,說說我們教室里能用數字表示的事物。

      2、動一動:聽老師說數字,小朋友用小棒擺出個圖形,并在草稿本上寫出你用幾根棒擺的?

      3、寫一寫: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寫數字。

      二、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提問:1.圖上有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

      師:老師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順序的排列起來,我們可以一眼就看出他們的數量(多媒體演示)

      師:猴和桃比?誰多誰少?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猴和桃一樣多請多名學生說)

      2.師:猴和桃一樣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們還可以這樣表示3=3(板書)

      請學生讀一讀3=3“=”書空

      3.教學“3>2”“3<4”過程同上

      師:除了猴與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還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請學生用誰比誰多或少這句話說一說,如果用符號表示呢?出示4>2,學生認讀。

      4.梨和桃比:過程同上

      5.P17的圖:有5只兔子和4個胡蘿卜,一只兔子吃一個胡蘿卜,夠不夠?

      三、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先用誰比誰多(少)說一句話,然后用幾比幾大(小)說一句話。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批改。

      請學生讀一讀兩道算式。

      2.完成21頁第5題。同上

      3.完成22頁第6題:先用幾比幾大說一說,然后說一說每個符號的意思:如:>前面應該填大的數,后面填小的數。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開放作業:用學具<,>,=,以及數字進行比大小。

      師:這里有1、1、2、3、4、5、=、>、<一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課時特訓。

      板書設計:

      3=33>23<4

      4>22<3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

      三、鞏固練習

      P109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3

      第一課時

      負數

      教學內容:

      教材2-4頁例題及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3、談話: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看教材: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氏度)。

      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4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后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 第48頁6--9。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這個方法進行相關計算;使學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熟練地應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回顧、整理、練習、訂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找準單位1,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獨立地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出示:我們學校的圖書室里有故事書400本,連環畫是故事書的 ,作文書是連環畫的 。學校圖書室里有有多少本作文書?

      1、學生獨立解決。

      2、匯報交流做法。

      3、提示課題:分數乘法的整理和復習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讓學生說一說這個單元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小組內說一說,適當的時機師生進行點評)

      2、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數乘法的知識。

      3、小組合作,優化整理。(課件演示)

      分數乘整數

      求幾個相同分數和的簡便運算

      計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能約分的先約分再計算)

      一個數乘分數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分數乘加、乘減及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a.c+b.c=(a+b)。c

      解決問題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 是多少。

      2、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關系式:單位1的量(一個數)問題所對應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分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1)駱駝駝峰中貯藏的脂肪,相當于體重的 ,一頭體重225千克的駱駝,駝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一頭體重225kg的駱駝,馱著比它體重還多 的貨物。它馱著的貨物重多少千克?

      4、(1)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2)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這批煤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3)食堂運來24噸的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噸,第二次用去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12-09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與生活的接軌08-08

    小學數學新課標學習心得12-09

    新課標數學教案(通用10篇)08-22

    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案05-20

    小學數學新課改論文:數學新課標下的“體驗學習”02-27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學法指導02-22

    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08-24

    小學數學新課標培訓學習心得12-09

    新課標小學數學的心得范文(精選7篇)09-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丝袜精品网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国产一级一区精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欧美gv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