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高中語文教案>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

    時間:2024-05-23 16:13:50 高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淇水”意象感知衛女情感歷程,通過虛詞“矣”體悟情感變化,感受語言之美。

      2、分析衛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3、培養堅強獨立的人格,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分析詩歌人物形象,鑒賞人物自我覺醒之美。

      【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懸念,激發詩趣

      師:初中我們曾學過《詩經》中的作品,哪位同學們能說說?(生答《關雎》《蒹葭》)

      師:這三篇中的主角有一個共同特點,大家發現沒有?

      生:主角都是女子。

      師:《詩三百》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刻畫的都是女子形象,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或活潑頑皮,無論是《兼葭》的在水伊人,還是《關雎》里的窈窕淑女,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不過學者鮑鵬山在《美麗〈詩經〉》中卻說“《詩經》里最完美的女性當屬那位衛國女子”,也就是我們即將學習的《氓》中的女子,這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女子呢?她真的是“最完美的”嗎?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這篇優美的文本。

      首先,我們把學習目標一起讀一下。帶著學習目標,我們進入文本學習。

      (學生朗讀課文,老師板書:氓衛女)

      環節二:預習展示,梳理詩文

      師:“體悟法”是學習詩歌的有效方法,所謂“體”,即以詩句為媒介,與作品對話、交流。何謂“悟”?即出乎詩外,感受作品表達的思想情感并生成新的思想與新的情感。“以詩人的詩句為媒介”,我們首先得讀懂詩歌。課前我們進行了預習,下面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成果。

      注音,重要詞語,比興手法,重點句子翻譯

      師:從檢查的情況看,大家預習很到位。下面我們把課文齊讀一遍。

      環節三:細節賞析,覓獲詩情

      (一)分析淇水意象,感知衛女情感變化

      師:一首好詩,我們要反復讀。要讀出韻味,讀出細節。而意象就是詩歌里表情達意的常見細節。《氓》這首詩中,有個意象值得我們關注——一條見證氓與女子愛情的河流,它就是——

      生:淇水。

      師:它在詩中一共出現了幾次?

      生(答):三次。

      師:三次出現淇水,只是簡單地重復嗎?

      情景設想1、不是。第一處寫淇水是衛女與氓熱戀的時候;第二處衛女與氓處于婚變期;第三處衛女與氓分手。

      這三處的情感是一樣的嗎?

      情景設想2、從情感上來看,第一處穿越淇水時,正是衛女與氓兩情相悅的戀愛時期,離別時十八相送,難舍難分。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癡情陶醉,甜蜜而幸福。第二處看到淇水,衛女與氓處于婚變期,此時的女子感慨萬千,內心情緒如同這淇水一樣洶涌澎湃;第三處,衛女看清男子面目,此時的淇水盡管無邊無際,但衛女卻感到波瀾不驚,因為衛女已從悲憤中清醒過來,心靜如水。(掌聲)

      師:解讀得不錯。我覺得你已經走進了詩文,已經靠近了衛女,看來你是衛女的知音啊!你覺得這幾處應該怎么讀?能不能把你剛才的分析通過誦讀表現出來?

      (生讀,飽含深情。)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幾個詞概括一下,這位同學讀出了“衛女”怎樣不同的心情?

      情景設想:第一處喜悅而纏綿。第二處悲傷而沉重,第三處幽怨且決絕。

      (老師板書:喜——悲——怨)

      師:王國維曾經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哪位同學能結合剛才我們對淇水的分析談談自己的理解?

      情景設想1、“淇水”是景語。衛女的情感變化是“情語”。一條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的悲歡離合。

      師:能說具體一點嗎?

      情景設想2、“淇水”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它見證女主人公的遭遇由熱戀到婚變到決裂的過程,是“景語”,衛女的“喜”“悲”“怨”則是“情語”。

      師:“淇水”還彰顯詩歌感情發展的脈絡。“淇水”是凸顯于文外的脈,“情感變化”是內隱于文中的絡,這是我們解讀《氓》的一把鑰匙。

      (二)體悟“矣”的情感變化,感受詩詞語言之美

      師:詩,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是抒寫心靈的藝術。而真正能凸顯文章功力的',卻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我們不太留意的虛詞,是表情達意的細節。我們看投影。

      (放投影: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師:這一節每一句都有一個相同的字,看出來了嗎?

      師:這幾個“矣”表達的情感是一樣的嗎?

      師:你來讀一讀。

      師:評價后,分析每句詩里衛女的心理活動。

      情景設想:第一個“矣”開始陷入沉思,起調應緩慢而低沉;想起自己多年任勞任怨的勞作,第二處“矣”語調加重升高,第三處想起丈夫的不仁和兇暴,滿腔悲憤,語調更高;第四處無奈投靠娘家后,卻遭到家里人的嘲笑,進退兩難,更加熱烈而高亢。至此回憶已盡,想到前途茫茫,從激憤中落入空虛,最后一個“矣”落下來,緩慢而低沉。

      師:說的太好了,你也是衛女的知音啊!一“矣”傳萬情,讀法各不同。大家讀一讀這一節,看能不能讀出這種節奏的起伏,體會情感的變化?(生讀,聲情并茂)

      環節四:議讀比讀,提升詩旨

      師:通過“體”,我們感知了詩歌的節奏變化之美,情感豐富之美,這首詩最要“悟”的是人物形象之美。回到課前當代學者鮑鵬山的評價:“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為便是那位衛國女子。”對此你是否贊同?請結合文本說說理由。

      (生討論)

      情景設想1、我覺得她是完美的。表現在她能熱烈追求戀愛自由、敢于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毅然許婚,其膽量和勇氣令人欽佩。

      情景設想2、當她覺察男子變心后,面對丈夫的負心薄幸,她能從婚姻中幡然悔悟,不再指望依附男人,決心走自己的路,追求自由,維護尊嚴。是敢愛敢恨,極有主見的女子。

      (板書:負心薄幸)

      師:胡適論及做學問時說過一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剛才你假設得很好,能不能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論證你的觀點?

      情景設想3、熱戀時“送子涉淇”十八相送,依依不舍;“不見復關,泣涕漣漣”,也真誠流露出熱戀中女子的天真、癡情、誠摯。到最后“反是不思,亦以焉哉!”寫出了女子婚變后的自我覺醒、清醒和理智,決絕時的無畏無懼、自強自立。

      (板書:癡情覺醒)

      情景設想3、她的完美還表現在以下方面:婚后辛勤勞作,勇于承擔,如“自我徂爾,三歲食貧”“三歲為婦,靡室勞矣”;氓的家境不好,女子未有絲毫嫌棄,自從嫁到男家,就下定決心與心愛的男子同甘共苦,安貧守道,忍辱負重,任勞任怨,這是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

      情景設想4、我覺得她每一個角色都是完美的:作為戀人,她多情溫柔;作為妻子,她勤勞忠貞;作為棄婦,她自尊自愛。

      師:哪位同學能把表現衛女善良多情、淳樸天真、任勞任怨、自強自立的詩句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聲情并茂。掌聲。)

      師:你讀出了對衛女的認可,很好。關于衛國女子是“最完美的女性”,同學們論證較充分,有不同看法的嗎?

      情景設想1、我認為她是不完美的。魯迅曾說過,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女子的婚姻悲劇雖然主要取決于男子的背信棄義,但是與她自身也有很大關系。首先她婚前過于草率,太過于主動。初戀時過于主動,熱情;忽略氓的急躁易怒,忽略父母之意,輕易許諾“秋以為期”;熱戀后又過于投入、癡情,“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完全沉溺于愛情之中,失去自我,這一點為她后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在愛情面前,她卑微到了骨子里。

      情景設想2、一個巴掌拍不響。女子在婚后雖然為這個家庭任勞任怨地付出,辛勤勞作,但她不注重提升自己的魅力,忽略自我地位,忽略與丈夫的精神交流,終于把自己變成了黃臉婆,導致了丈夫的變心……

      情景設想3、這要求也太高了,難道需要每一個女性“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打得過小三,斗得過流氓”?

      ……

      師:同學們的討論很熱烈,愛情是一個永遠都值得爭議的話題,也是我們每個人今后都要面對的問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問題都不一樣。歡迎同學們課下繼續爭論。

      我想來談談最完美,既然談到最,那就應該有比較才是,我們來看看《詩經·鄭風·遵大路》里的棄婦。

      (課件展示:《詩經·鄭風·遵大路》)

      【原文】

      遵大路兮⑴,摻(shǎn)執子之袪(qū)兮⑵!無我惡(wù)兮⑶,不寁(zǎn)故也⑷!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chóu)兮⑸,不寁好也⑹!

      【注釋】⑴遵:循著,沿著,順著。⑵摻(shǎn):拉,拽。執:拿,持。摻執:拉住。袪(qū):袖口。⑶惡(wù):嫌惡。無我惡(wù):不要嫌惡我。⑷寁(zǎn,又讀jié):速,快。故:故人。⑸魗(chóu,又讀chǒu):通“丑”,丑陋,不好看,讓人厭惡或瞧不起。⑹好:舊好。

      現代漢語闡釋:

      沿著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袖。不要嫌我把氣慪呀,不要背棄故舊輕分手。

      沿著大路往前走,拉住你的手。不要嫌丑把我丟呀,不要背棄相好不肯留。

      這位棄婦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和衛女有何不同?

      情景設想:面對男子的拋棄,她是苦苦哀求糾纏不休。而我們的主人公卻是冷靜反思,主動決絕、追求自由,維護尊嚴,反映了女性的自我獨立意識。

      師:《詩經·氓》中的衛女是世界文學第一位棄婦形象,幾百年后,西方文學也出現一位棄婦“美狄亞”。美狄亞是科爾喀斯王的美麗女兒,愛上了前來奪取世界之寶金羊毛的伊阿宋,美狄亞真心去愛伊阿宋,并竭盡全力幫助他,后來伊阿宋自私自利,喜新厭舊遺棄美狄亞,這與《氓》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氓》中的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只有怨恨,沒有任何報復行為,而美狄亞得知伊阿宋變心后,燒毀了新娘,并且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目的是讓伊阿宋斷子絕孫。同樣是棄婦形象,你更喜歡哪一位?

      情景設想1、衛女。

      師:為什么?

      情景設想2、相對東方女性的剛烈,我更加喜歡中國女子的這種溫婉。

      師:這是典型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文化人物個性鮮明,直指蒼穹。而中國傳統文化講求中和。反映在衛女身上,就是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既怨又能受,最后也只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樣就取得了雙重的效果:因其命運的悲慘,使人產生無限的同情;但又恰恰在這樣的婚姻悲劇中,女主人公能保持清醒冷靜理智獨立自尊,“能夠覺察到不平等,進而能夠起來反抗這不平等,這便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標志”!正是這種覺醒和反抗,使人生出無限的敬意,塑造出中國棄婦的最完美形象!

      師: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通過一幅對聯把剛才同學們所說的串詞連起來。

      (板書:怨氓負心薄幸實可恨;喜衛女癡情見棄終覺醒)

      生:老師,這不是對聯,字數不對。

      師: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字數的確對不上,見過這樣的對聯嗎?

      師:袁世凱死后,有人給他寫了一幅對聯,內容如下: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歲!五個字對七個字,有什么寓意呢?

      生:袁世凱對不住中國人民……哦,氓對不住衛女。(恍然大悟)

      師:同學們,歷史的車輪駛過三千年,同樣的故事依舊在上演。詩經之所以成為經典,是說它跨越時空依然熠熠生輝!

      我們學習詩歌,不僅僅流連于今天的課堂,它可能課后會帶給我們更深的思索。學完本詩,如果你能像葉嘉瑩女士說過的“養成對詩詞中之感發生命的一種不能自已深情共鳴”,那便是我們這節課的收獲!

      環節五、課后作業

      朱熹《詩集傳》評價此詩說:“此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結合今日所學,請以“朱熹,我想對你說”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評論,表達對朱熹觀點的看法。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2、積累字詞。

      3、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重點:

      1、詩經的表現手法:比興和重章疊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1、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2、多為四言詩。

      3、原名《詩》或《詩三百》。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即被奉為經典,從此稱為《詩經》。被列為“五經”之一。

      4、儒家奉為經典的有“四書”“五經”。(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5、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先河。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和屈原的《離騷》并稱為“風騷”。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

      6、《詩經》的六藝。

      風雅頌賦比興。解釋賦比興。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貿絲。”(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抒發感情。)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以桑樹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濃厚;以斑鳩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網。(比分為比喻和比擬。比體詩的特點是以彼物寫此物,詩中所描寫的事物并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對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樹的日漸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興,即起興,在一首詩的開頭,或一章詩的開頭。興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種氣氛,幫我們完成從日常生活到詩歌欣賞的過度作用。)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上河里的鴨子下河里的鵝,一對對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開杏花,兒女正當好年華。

      注:比和興常常連用,故稱比興手法。

      二、教師初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齊讀,進一步熟悉課文。

      四、作業:

      1、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憨厚農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導入:冰心說:“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不同的女性展現不同的風采,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演繹著不同的歷史。《衛風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的訴說了其情感經歷和深刻體驗。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她的世界。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疏通字詞、疏通文意。

      1、氓:是對一般男子的稱呼。詩中的氓,從其“抱布貿絲”來看,是一位做販絲生意的小商人。從女子對他的信任來看,氓沒有輕浮和諂媚的形象,后來女主人公的回憶也沒有提到這點。

      2、之:主謂之間,取獨,無實義。

      3、本文的四個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fěi”

      于:通“吁”,感嘆詞。[xū]

      說:通“脫”,擺脫,脫身。

      泮:通“畔”,邊岸。

      三、梳理文章脈絡:

      1、抽生講述本文的故事情節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為夫妻。婚后,盡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

      2、全文結構

      一段:定情。

      1、人物形象:女子溫柔體貼、善解人意、有主見。氓急躁、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戀愛,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戀愛。表現熱戀女子的癡情。終于答應結婚。

      三段:懊悔。敘事中斷,勸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棄。簡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無情。兩人關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厭舊,感情不專一。(色衰愛弛)

      五段:勞苦。具體敘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現女子的善良和勤勞。

      六段:決絕。表現女子的清醒和堅強。

      一部分:相戀(一、二章)

      1、基調:熱情,幸福

      2、手法:賦——直接鋪陳敘述,追憶當年戀愛結婚的經過。

      二部分:婚變(第三、四、五章)

      1、基調:怨恨、沉痛

      2、手法:比興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發出悲傷的感嘆。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興:先說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時又是比,以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以桑樹的'枝葉枯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神傷。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

      女子婚后表現:境遇悲慘,生活艱辛,但勤勞持家。——任勞任怨,專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現:朝三暮四,甚至動用暴力。——專橫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決絕(第六章)

      1、基調:清醒、剛烈

      2、內容:女主人公在無法排解的悲傷中表示了自己決絕的態度。

      3、手法:比。抒情。

      四、合作探究:

      (1)女子答應嫁給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馬。②婚前通過氓進行了占卜。

      (2)女子被遺棄,責任在氓還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

      (3)氓為什么要遺棄女子?(色衰愛弛)

      (4)女主人公從這場失敗的愛情中總結出了什么經驗?

      “于嗟鳩兮……不可說也”:作為女子,千萬能沉溺于男女的情愛之中。常言道:“癡心女子負心漢”。男子沉溺于情愛,還可以自我解脫,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總是不能自拔。因為女子的感情是專一不二的,而男子卻往往朝三暮四。本詩寫出了男子的用情不專和女子的癡情專一。

      (5)女子最終做出了怎樣的抉擇?從詩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斷的決絕。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從全詩看,女子內心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戀愛時的溫柔癡情——婚變中的怨恨沉痛——覺醒后的清醒剛烈。

      (7)女子的痛苦是不是僅僅來自變心的丈夫?

      不是。這一婚姻悲劇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8)這場婚姻失敗,除了氓的變心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討論。

      雖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對氓的人品還是缺乏深入了解。有點倉促;在家里太勤勞

      (9)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討論。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溫柔癡情,清醒剛烈。

      男:用情不專,沒有責任心。

      (11)本文三處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四章: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六章: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三處寫淇水,是為了給我們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緒軌跡。淇水是女子這段不幸婚姻的見證。當初送子涉淇,至于頓丘,見證我對你的溫柔和癡情。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見證我對你的忠貞和專一。雖然婚后生活是貧困的,但當初我冒此深水漸車之難而來,對你是多么的專一,可是你卻如此無情。(鄭箋《毛詩正義》)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歡樂始,以悲傷終的生活的見證人。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見證了這樁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道回頭。在這里,淇水就是這位負心漢的見證。

      五、從課文中我們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愛情觀?

      我如果愛你,絕不學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婷——《致橡樹》

      1、婚姻中的女子必須保持經濟獨立和人格尊嚴;

      2、婚姻必須有愛情維系,保持個人魅力;

      3、男女應具有守護愛情的終生理念。

      總結:獨立人格、個人魅力

      六、布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詩經》的內容及表現手法,感受其古典韻律;把握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理解其婚姻悲劇的原因;學會在朗讀中理解詩意,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2、情感與態度:理解詩中悲劇產生的原因,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正確評價詩中的主人公。

      3、方法與過程:誦讀體會,指導背誦,利用注釋讀懂詩歌,整體把握詩的內容,重點探究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學情分析:學生鑒賞《詩經》的障礙是詩句理解,因此,引導鑒賞的前提是幫助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詩歌。學生鑒賞《詩經》的興趣點應該是誦讀,這與《詩經》本身的節奏韻律相關,因此,引導鑒賞的門徑是誦讀。《氓》是一首敘事詩,它所涉及的有關愛情、婚姻、家庭幸福等內容是人類的母題之一,引導得當,學生當對此充滿閱讀期待。

      教學重點:詩句的理解與《氓》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導讀式、誦讀式

      教學課時:二個課時

      教學預設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圣人以為不習《詩》,都沒法子說話,一開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語言方式就是謙謙君子雍容揖讓的典雅之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中的一首衛風《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漢代以前,稱《詩》或《詩三百》,后因漢代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共分風(160篇)、雅(105篇)、頌(40篇)三大部分。“風”大都為周王室派專人收集的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是宮廷樂曲歌辭,為貴族統治階級所作;“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的詩篇形式以四言為主。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賦”是“鋪陳其事而直言之”,直接鋪敘陳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增強抒情效果。

      二、播放錄音,同學正音。

      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于:xū說: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補充注釋:謀——商量垣——墻隕——落

      成語,信誓旦旦:誓言說得極其誠懇可信。

      三、齊讀,請同學復述這首敘述詩的故事情節。

      一個貌似忠厚的男子向一個年青漂亮的女子求婚,女子答應了。結婚之后,盡管女子日夜操勞,但男子感情不專一,并對女子施加暴力,最后女子回到了娘家。

      可以簡要概括為:戀愛——婚變——決絕(斷絕;堅決)(板書)

      戀愛(第一、二章)——熱情、幸福

      婚變(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決絕(第六章)——清醒、剛烈

      從內容上說,是一首棄婦詩;從表達方式說,是一首敘事詩。

      四、提問教讀

      1、頭兩句是用哪種表現手法寫的?

      賦。用賦說的手法寫男子與女子接近,求婚。“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這就是商品流通的方式。

      2、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覺得“蚩蚩”解釋為“忠厚老實”合理還是“笑嘻嘻”合理?

      ①解為“笑嘻嘻”,男子嬉皮笑臉不嚴肅,耍著花招,表現出男子的狡黠、急切,為下文兩人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②解為“忠厚”,貌似忠厚,表里不一。③解為“忠厚”,男子一開始也是真誠的,但世事變化無常。

      3、“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可以看出兩人什么性格特點。

      男主人公生氣了,可見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善解人意、溫柔、體貼。

      4、一二節哪些句子能看出女子處于熱戀當中?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采葛》中有一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寫出了熱戀中男女的心理。相戀中的男女有時道過幾十遍“再見”還不忍離開。

      “乘彼”等六句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的少女的心理。

      “復關”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會“泣涕漣漣”一會兒“載笑載言”,足見對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癡情、熱烈。

      5、結婚前氓做了什么?結果如何?“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男:對婚姻很鄭重其事,認真。兩人順利地結婚了。

      6、三四節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后的變化,這是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興。比就是比喻,興,就是聯想,而聯想應該是從眼前景物而想到所要吟詠的景物人事,也叫托物起興;兩者之間若有相似點,同時也能構成比喻,叫做比興。

      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暗示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③過渡。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并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也可理解為:“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于生活氣息。

      7、“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什么手法?

      比興。桑葚和愛情都是甜蜜的。

      跟上文一樣,是議論性的詩句。看注釋。連用兩個感嘆句,語調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勸告所有的女性,老祖宗早就總結出的至理名言,不可不聽。

      8、怎樣理解“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女子更重感情,容易墜入情網不能自拔;女子易沉湎于回憶,沉溺于幻想,不夠理智;女子重過程,男子重結果;女子專一,而男子易朝三暮四;女子青春易逝,輸不起明天……各人可有不同的理解。

      9、四五兩節寫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現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男:不體諒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勞任勞任怨(女子就是這樣,只要心中有愛,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專情(忠貞)柔弱(躬自悼矣)

      10、第五節、第六節表現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復雜心態?

      悲傷(兄弟嘲笑,回去以后尊嚴掃地)、怨恨、悔恨、不舍、堅決。

      11、這兩節中讓人動容和心碎的“血淚之言”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例:“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句寫得十分細膩,怨憤至極,嘲笑自己曾經天真的想法。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堅強決絕的背后是無盡的傷痛,余哀綿綿,她將獨自承擔苦痛,面對嘲弄譏諷。這種復雜情感的表達有獨白,有回憶,還有比興手法。

      12、“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暗含什么意思?這是什么表現手法?

      比興,見注釋。

      這首詩中有三處提到淇水,首章之“送子涉淇,至于頓丘”是賦;四章之“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是興;六章之“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比興。三寫淇水正為我們提示了女主人公思緒的軌跡。作為棄婦,她的心情悲痛而又惘然,人處于這種心情之下,所產生的憶念,往往是由近邊的景物喚起的,這在心理學上稱作“暗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是棄婦歸途中的實境,當年初議婚約時,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頓丘”,正是渡過了淇水,他們才訂下了“秋以為期”的`誓約,也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以歡樂始,以悲傷終的生活的見證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還有一種解釋:女子自訴婚后的貧苦生活,想到當初毅然渡淇水而來,因此好不怨恨。我同意前一種,湯湯之水像是女子無盡的哀傷。

      五、小結:

      全詩是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形式寫成的,運用比興和對比手法,將敘事、抒情、議論熔一爐而增強了敘事的感染力和抒情性。尤其是成功地運用了邊敘事邊抒情的手法,在敘事中抒情,又在感情的抒發中將人物的身世、遭遇徐徐道出,兩者有機地融合,充分表現棄婦又怨又恨、又要完全忘卻,又無法擺脫的復雜、矛盾的心理。

      六、合作探究:完美女人與永恒悲劇

      1、“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詩經》中的名句意思是:你我生死在一塊,立過的誓言不會改。深情牽著你的手,與你到老不分開。

      2、朱熹曾就此詩的內容說過這樣一句話:“此婦為人所棄,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3、當代學者鮑鵬山說:在《詩經》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為便是那位衛國女子。

      探究一:《衛風·氓》中的女子形象

      探究二:這一樁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討論分析

      1、女主人是如何充當自己三種社會角色的?

      作為戀人的她浪漫,多情、溫柔

      作為妻子的她賢慧、勤勞、善良

      成為棄婦的她自尊、自愛、自強(或:剛烈、清醒)

      2、面對愛情走向婚姻,她是否具有理性?

      3、氓的婚前婚后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心情急切、熱烈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用情不專、暴虐,沒有責任心

      引鮑鵬山語:女性的美德與可愛,往往與男性的惡德與可恨的對比中,才更顯得鮮明。

      4、是什么導致這場婚變的?

      (1)氓的用情不一,沒有責任心。

      (2)男權制。

      明確:“導致愛的消失的力量,正是當初導致愛的產生的力量。”“悲劇之令我們恐懼,不是由于它必然發生,而是它可能發生。”

      (3)在這場失敗的婚姻中,“我”也有責任。

      5、如何看待課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1)愛情,值得追求,但不可沉溺;

      (2)愛情與家庭幸福需要雙方奉獻與付出。

      “仲春三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地宮·媒氏》)那是一個男女關系自由開放的時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婚變后是有可能獲得幸福的。

      小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七、誦讀與拓展

      1、誦讀并背誦: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點。

      2、比較閱讀:

      (1)閱讀現代象征派詩人李金發的《棄婦》(節選),詩中的棄婦形象與《氓》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

      長發披遍兩眼之前,/遂隔斷了一切羞惡之疾視,/與鮮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與蚊蟲聯步徐來,/越此短墻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風怒號:/戰栗了無數游牧。

      衰老的裙裾發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側,/永無熱淚,/點滴在草地/為世界之裝飾。

      一個彷徨于死亡者墓前的棄婦,她的悲傷和痛苦都是無法為他人所理解的,無法改變的。詩人描述了棄婦的狀態,她丑陋、老苦,她狂呼、怒號,她直面黑夜、又不得不與蚊蟲為伍,她衰老的裙裾發出哀吟,徜徉在墳墓之側,再也流不出眼淚。她對這個世界徹底絕望。

      這個棄婦寫得更壓抑,更痛苦,更凌厲。

      (2)誦讀舒婷的《致橡樹》,體會新時代女性的愛情觀與婚姻觀。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4

      學情分析:

      學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經歷了學習史上的重大轉折,但是在語文學習上并沒有質的提升。因此,開學初的語文課應該以實現又初中向高中學法上的過渡,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

      教學目標:

      一、明確語文學習的常規要求。

      二、語文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三、明確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按計劃完成學習內容。

      三、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了解《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時常為我們的祖國擁有的歷史悠久并且燦爛輝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卻又為我們的漢語的未來而感到莫名的恐懼。我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經濟的高速發展,物欲的無限膨脹,時代的瘋狂前進,導致表意的漢字被排擠,傳統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們極有可能成為漢文化衰落的歷史罪人!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不僅要走經濟強國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強民之途。擔著精神家園建設的語文教育,責任重于泰山,我們有義務接過這根書寫著文明字樣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還得順利地傳遞下去。

      二、明確語文學習的常規要求(約法三章):

      聽課要求:

      1、認真聽講,作好筆記(便于保管,請學生把筆記做在書本相應的地方)

      2、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找回自信,張揚自我。(語文學習的能力目標)

      3、為嚴肅課堂紀律,上課如有瞌睡者,要被請起表演節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語文早自修,課代表負責,班干部協助。

      2、早自修大聲朗讀,讀出語感。配套朗讀《讀本》上的課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課代表要提前到我這里了解朗讀任務。

      作業要求:

      1、配套作業,優化設計,每課一練,接軌高考

      2、摘抄和書法結合起來。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來檢查。摘抄用統一的練習本。

      3、隨筆二周一篇,用統一的硬抄本,前面空兩張,第一張寫上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話。

      作文要求能真實大膽地發表個人看法,能寫出文體鮮明的鏈接著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權,絕對原創。真情實感,書寫清楚。

      閱讀要求:

      要有個閱讀計劃。每天的閱讀量,每月的閱讀量心中要有個數。廣泛閱讀,讀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貼。

      工具書準備:

      現代漢語詞典

      古漢語詞典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晉]

      陳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英國]培根: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沉淪;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前蘇聯]高爾基: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閱讀是一種熏陶。我們所要讀的文章都是經典之作。課本與讀本相互配套,一課對一課,一個單元對應一個單元,我們應該讀懂,讀透。

      不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否則,結果往往是皮帶沒眼記不住。

      [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腹有詩書氣自華。

      [唐]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戰國]孟子:盡心書則不如無書。

      清代大儒戴震懷疑朱熹給《大學章句》作的注解,終成一代宗師。

      [清]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機文章。

      [宋]陸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四、結束語

      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要有堅強的語文意志: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境界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不畏艱難,目標高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堅定不移,孜孜以求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千錘百煉,終成正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顯然需要我們師生一起努力,加強合作,共建美麗富饒又博大精深的語文世界。

      五、作業

      1、預習《沁園春長沙》,能熟讀課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隨筆參考話題:《寫在教師節》

      教后感:

      第一堂課下來,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特別是很多學生意識到平時閱讀的重要性,課一上完,便有學生咨詢如何閱讀的問題,我覺得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感覺很好。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5

      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文中的出現的常用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翻譯課文。

      2. 理解墨子“尚賢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3. 學習墨子散文從不同方面層層推進進行說理的方法。

      4. 學習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說理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

      1. 重點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 理解“尚賢事能”的思想及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3. 把握墨氏議論文的特點。

      三、 教學思路:

      1. 注重文言詞句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2. 注重對層層深入的論說方法的把握。

      3. 注重對“尚賢”現實意義的探究。

      四、 課時安排:

      三課時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1~3段)

      一、 導入新課:(故事導入)

      先說一個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分別輔佐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避國難,他們逃出齊國分別到了魯國和莒國,后齊國內亂,國君被殺,伺機而動的兩公子俱連夜回國。魯國發兵送公子糾回國,并派管仲帶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促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倒地裝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后為齊桓公發兵攻打魯國,魯軍大敗,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公子糾為齊君兄弟,齊君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老師管仲是齊君的仇人,請把管仲送到齊國,剁成肉泥。魯人害怕遵照執行,齊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君子,君上成了國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齊國,有我和高奚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業,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齊國大治。

      但是在古代,象齊桓公這樣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統治者常擁有世襲特權,他們常依據自己的喜好來提拔或罷免官員,出身社會下層的人即使是德才兼備,也往往受到壓制,所以墨子的“尚賢”的主張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二、 朗讀課文

      三、 文本解讀

      (一) 第一段

      1. 釋義并翻譯

      者:第一個:用在“今”“昔”等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表示:“………的時候”,第二個:……的人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治:治理得好,太平本:從根本上是其故何也:賓語前置在:在于事:讓……做官(任用)將:就眾賢:使賢眾,使動用法

      2. 朗讀指導

      (1) 排比句應讀出氣勢來

      (2) 重點詞語應重讀,如:皆欲國家之富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不能尚賢事能為政也將在于眾賢而已。

      3. 翻譯指導: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

      (所以國家擁有的德才兼備的'士眾多,國家就會治理得好)

      4. 概括本段內容:

      1) 找出中心句

      2) 理清思路:“王公大人失其所欲”在于“不能尚賢事能”“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

      3) 概括段意:從反面論證“尚賢事能”的重要性。

      4) 論證方法:舉王公大人治國的例子來說理。

      (二) 第二段

      1.釋義然則:既然這樣,那么術:方法奈何:怎么辦

      2.歸納本段作用:承上啟下,過渡段。

      (三) 第三段

      1. 釋義并翻譯

      富:使……富有(形容詞使動用法)貴:使……高貴(形容詞使動用法)將:才厚:純厚乎:在(介)辯:有口才道術:治國方法固:本來就是(副詞兼有判斷作用)珍:比喻人才佐:輔佐的臣子然后:這樣……才(含義: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后)

      2. 朗讀指導:

      1) 排比句讀出氣勢

      2) 可得而從也“加點字重讀,以示強調。

      “此固…………”語速稍快,“固”重讀。

      3. 翻譯指導:

      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

      4. 概括本段內容:

      1) 用文中的句子簡答:

      眾賢之術在于:“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即尚賢事能)換言之,“尚賢事能”可以使“國之良士”“得而眾也”

      2) 概括段意:

      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尚賢事能”。

      3)思路:使善射御之人增多的方法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順勢推進)

      四、 規律探究

      1. 墨子的文章邏輯嚴密,結構嚴謹。可以說我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議論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我們回顧一下《兼愛》一文中的寫作內容和思路:先提出問題,說天下之害,再解決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說“兼相愛”之利,不“兼相愛”之禍,最后解決問題。“兼相愛”可以做到,“上以為政,士以為行”。其實,就是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九個字上面做文章,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前三段與中心論點有何關聯呢?

      討論: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

      1~3段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明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中心論點

      第1段從反面,3段從正面論證了“尚賢事能”的重要性,必要性,闡述了“為什么”的問題。

      2. 設想一下,下文會寫什么內容:如何做到。

      五、 作業布置:

      1. 課外預習4~5段,掌握重點實詞虛詞,準備翻譯。

      2. 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現實意義。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優秀10-21

    高中語文第一課教案(通用13篇)09-19

    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模板(通用7篇)09-02

    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范文(通用12篇)02-07

    高中語文《詩經》教案08-07

    高中語文《勸學》教案07-22

    高中語文教案08-23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12-01

    高中語文教案07-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综合色婷婷7月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不卡的 | 久久精品免视国产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