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目標:結合詩歌內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 …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塵土,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若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預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這一詩題傳統的內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①學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②對照注釋第二次誦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奏,把握感情基調。
(2)內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禍之烈,又與開頭的“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應,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結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出現,不僅在詩的結構上起著統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3)詩人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了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鳳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語句,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實的內涵。
3、欣賞品味。分析詩歌藝術特色:
(1)善用反復:
文中三次反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統表現一個“難”字。
(5) 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哀啼”等傳說的出現,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出了一個“難”字。
4、賞析詩句:
(1)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2)“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課堂訓練。
(1)閱讀課文,經自由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這首詩。
6、 課堂小結: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4個生字,掌握“稿紙”等詞。理解“古怪、盡職、屏息凝視”等詞語,積累“生機勃勃”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貓的特點。
3.品味“說它……吧”,“蹭”“……踩印幾朵小梅花”,“生機勃勃”等詞句,學習精彩的語言,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激發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事物特點真實具體地描寫的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本課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生機勃勃”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
3.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大花貓小時候的可愛。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介紹認識的貓。
2.教師予以歸納。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干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說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3.教師: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
二、整體感知,掌握生字詞
1.明確自學要求。
⑴讀準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認為難讀的詞語和同桌多讀幾遍。
⑵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⑴教師隨意地抽出下列詞語卡片。指名讀一讀,其他正音。
任憑 無憂無慮 盡職 稿紙 抓癢 豐富多腔 遭殃 蹭 責打 折騰 枝折花落
⑵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讀情況進行讀音上的再強調。重點注意:“蹭、癢、憑、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說說生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重點注意“耍”與“要”、“乖”與“乘”、“慮”與“虛”的`區別。
⑷教師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詞,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讀中鞏固對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詞語,指名認讀,全班齊讀。
⑸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結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語言理解。
任憑:無論。不管。
盡職:做好本職工作。
遭殃:遭受災殃。
豐富多腔:本課指貓的叫聲種類多。
無憂無意:沒有憂慮。
4.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⑴自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么特點?作者分別寫了什么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逗人愛。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逗人愛。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小花貓的可愛
1.自學第四自然段,讀懂什么就說什么。
2.學生匯報讀懂的內容,教師相機引導。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淘氣、好玩。
教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淘氣、好玩?找出來,讀一讀。(引導朗讀,要讀出小貓的可愛。)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
教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可愛來。
學生:讀懂了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
3.教師歸納:
⑴這么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你會怎么評價它?根據老師的指示說說。
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樣評價它的?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生氣勃勃 天真可愛)
⑶讀了課文,和老舍先生產生的感情一樣么?說一說。(喜歡、喜愛)
⑷一起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注意讀出喜歡的感情。
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愛的一只小貓。全身都洋溢著淘氣與生氣,它長大后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明天再學。
五、作業設計
1.抄寫詞語。
2.背誦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組成詞。
耍( ) 慮( ) 稿( ) 淘( ) 踩( ) 貪( ) 跤( )
要( ) 虛( ) 搞( ) 陶( ) 彩( ) 貧( ) 絞( )
語文教案 篇3
教具準備:
把我會認這個環節的字,制成課件花朵。
布置教室,張貼各種小型標牌、廣告,配以適當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語文園地!語文園地的主人在向我們致意呢!我們來看看本期園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語文園地四)
二、我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自主識字。
1.請大家翻開書,讀一讀我的發現這部分的漢字,看一看有什么規律。
學生A: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
學生B:我發現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
學生C:我發現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
學生D:我發現提手旁的字和手有關。
1.我們讀一讀這些字。
2.指名讀要求會認的`字:擦、抄、拾、摔、拔、攔、摸(老師出示生字卡片),練習擴詞,說句子,還可以讓學生做動作來理解意思。
3.教師小結:形聲字分兩半。形一半,聲一半,形旁相同是同類,形旁不同意思變。從這些漢字,我們可以看出偏旁總是跟字的意思有些關系。你還能說出一些偏旁表義的漢字來嗎?(蚊、螞、蜻)(趕、起)(認、說、話)
二、我會讀
積累詞匯,豐富語言
(1)教師出示題板,學生觀察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別的嗎?(有的字下面加了點)
(2)教師范讀,聽一聽,你發現了什么?(帶點的字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讀,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4)指名讀,齊讀。
第二課時
1.出示圖畫,提問:你去過海邊嗎?那一定見過浪花吧,自豪地告訴大家,浪花是怎樣的?
2.沒見過浪花的同學別著急,讀一讀這篇短文,你就知道了。
3.老師范讀。
4.學生試讀,把句子讀通順、連貫。
5.請同學接龍讀短文。
6.說一說,現在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浪花怎樣?(可愛、淘氣)
7.齊讀,指名讀。(指導朗讀),露出可愛的笑容,帶著微笑讀短文。讀了短文,讓別人聽了好像真的見到了淘氣的浪花。
8.配樂朗讀短文。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續講故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插圖。
2.(出示小兔),有一天,小兔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兩旁的景色可美啦,但正看得入神。(再出現小松鼠),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來了。小松鼠為什么急急忙忙呢?向小兔走來是想干什么呢?老師講到這兒,講不下去了,請同學們幫幫忙,仔細看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這個故事續講完,看誰講得好。
提示:小松鼠可能為了什么事才急急忙忙找小兔?小兔會怎么說?
怎樣幫助小松鼠?
(1)自由發揮講,講給同桌聽。
(2)小組內交流。
(3)指名上臺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講的故事什么地方說得好。
(4)評價(學著評價同學的優點,再補充自己的看法)。
過渡:大家講得真好,講得更生動,老師都聽得入迷了。現在請聰明的你把自己講的故事畫一畫,看誰畫得好。
二、畫一畫
(1)學生自由畫畫,老師巡視。
(2)先畫好的同學放在實物投影儀下讓同學們欣賞,評價。
(3)小組交流。
(4)評出小畫家。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感受改革開放給我國城鎮帶來的繁榮景象和歡樂氣氛。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讀寫并理解19個新詞;初步學會給多義詞據詞定義的方法。
3、會用“興致勃勃”寫一句話,會用“有……有……還有……”寫話。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教學重點:
學習多義字據詞定義的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聯系全文,知道節日大街的歡樂、絢麗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的,并正確理解這些詞句的意思,明白為什么說“節日的大街是一條彩色的河,歡樂的河。”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看圖解題,初讀課文,初步感受節日大街的絢麗色彩和歡樂氣氛。通順、流暢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能讀準字音,熟記字形,理解其在詞語中的意思,能正確、規范地書寫。
3、初步學會給多義字據詞定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新年剛過,節日的歡樂一定還在學們心中蕩漾,節日的情景一定還深深地印在同學的腦海之中。那么,如果讓你用“節日的 ”為題,寫一短文,你會寫些什么? 今天要學的課文《節日的大街》又是怎么來寫的呢?讓我們一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1、聽課文錄音。
2、完成填空:全文共___段。第1段總寫節日的大街是一條________的河,______的河;第2段寫節日的大街 時的景象,第3段寫節日的大街 時的景象。
3、插圖上畫的是課文哪一部分的內容?
三、學生自學。
1、要求:拼讀生字,讀準字音;有重點地分析,記憶生字字型;讀通課文。
2、檢查: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2)分析難寫易錯字。(廈、櫥、置、增、幻、勃)
四、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1、學生自學“提示”。
2、討論:
(1) 我們過去學過哪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新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是怎樣的?
(2)你能說說新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分幾步嗎? (方法:查字典,找全解釋。據詞確定詞義。連接詞語中幾個字的意思,理解詞義。)
3、運用學到的方法舉一反三理解詞義。
(1)理解“張燈結彩、喜氣洋洋、隨風飄動”
(2)先自解后討論,并說說自己理解的過程。
五、完成課堂作業。
1、勾出下列生字中的后鼻音:
鎮 品 增 氛 廳
2、完成課堂作業本1、2、3題。
3、辯字組詞:
櫥( ) 氛( ) 幻( ) 脖( )
廚( ) 份( ) 幼( ) 勃( )
六、布置作業
1、劃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用學過的`方法解釋。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結合對課文詞句的理解,想象節日大街的繁榮景象,體驗節日里人們歡樂的心情.
2、理解課文內容,讀懂三個自然段,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節日大街的情景。能回答課后問題,知道課文怎樣寫節日大街商品很多。
2、背誦最后一節。用“查字典據詞定義的方法”理解“興致勃勃”,并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談話。
1、用一句話說說插圖所包含的意思。
2、.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節日的景象?(看圖談)
二.讀課文,談體會,提問題。
A.填空:走在節日的大街最明顯感覺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
a節日氣氛濃厚,張燈結彩。
b大街熱鬧非凡、商品豐富。
c人們心情愉快,購物忙碌。
d夜晚文藝節目,豐富多彩。
……(學生談體驗)
B提問:為什么把節日的大街比作是一條彩色的河?歡樂的河?
三.抓重點,求驗證,入情境
1.朗讀課文首段:節日的大街是一條彩色的河,歡樂的河。
2、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1)大街——河流,為什么這樣比?(人多,川流不息)
(2)這條河有什么特點?(彩色:店家櫥窗的布置;人們的衣著打扮;手中的各種提物;汽車的流動廣告……歡樂:環境帶來的喜慶;購物帶來的喜悅;團聚帶來的喜氣)
3、自由選讀有關課文,進入情境,感受節日大街的熱鬧和人們的開心。
4、背誦課文最后一節。(理解“變幻、興致勃勃”)
四.學句式,換內容,求創新
自選以下句式一組。(可以先讀后寫,可以先讀后說)
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店里,各種商品應有盡有。有叔叔用的______________,阿姨穿的______________;有爺爺用的______________,奶奶戴的_____________;還有小朋友最_____________。(理解“應有盡有”)
傍晚 。
五.尋根源,明道理,品幸福(發散學生思維)
1.節日的大街為什么景象如此繁榮,氣氛如此歡樂?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感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都會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情朗讀全文
七、作業
1、 造句:興致勃勃——
有——還有—
2、完成課堂作業本。
教后札記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能夠正確認識16個漢字,能夠讀準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夠根據圖畫初步了解這些字的意思。
二、設計思路
本課是認一認的最后一課,共有16個漢字,其中有的是古代兵器的名稱,有的是牲畜和交通工具的名稱,有的是農作物和動物身體某一部分的名稱。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識字特點和規律,認一認有一個復現的過程,因此采取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步加深印象,采取多種方式如小游戲、情景故事等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記。
本課是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比較側重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方法及興趣的培養。在第二課時教學時,將對第一課時的內容加以鞏固練習、檢查,比較側重結果。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認一認5
同學們,你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現在已經會認許多的字了。老師發現咱班的同學特別喜歡認字,而且認起字來還特別快。今天我們再來一起認字好嗎?
我們今天來學《認一認5》。(齊讀課題)
(二)出示漢字,初步識記
1、同學們看,你們認得這些字嗎?
出示帶拼音的16個漢字:刀、戈、弓、矢、牛、馬、車、舟、羽、角、齒、革、瓜、果、麥、豆。
先自己試著讀一下。
2、誰想說一說,你都認得哪些字,還有哪些不認得?
讓學生自己認一認,說一說。
會認的同學教一教不認得的同學。
3、初記之后,自己再來讀一讀。
(三)引導激趣,再記漢字
1、出示前四個字:刀、戈、弓、矢及圖畫
大家看這四樣是什么?
隨機出示卡片,引導學生讀“刀、戈、弓、矢”教師正音。講解:矢就是箭。
你會用這四樣兵器嗎?自己試著表演用一用。
小游戲:用兵器
“老師隨便出示四樣兵器的名稱,你能讀出它,并用一用嗎?”師生共玩。
開小火車,卡片鞏固讀“刀、戈、弓、矢”。
2、創設情景故事《送信》
出示圖片:身上帶有“刀、戈、弓、矢”的古代將軍。
“大家看這是誰?身上都有什么武器?”
“現在兩軍打仗,將軍要去送一封信到軍營,但是路途很遠,而且在路上要渡一條河,在路上準備有四種工具。(出示地圖和牛、馬、車、舟。)大家想一想:將軍怎樣用這四樣工具送信呢?有很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圖略)
“送信的'任務成功完成,你可不要忘記送信的四種工具它們是牛、馬、車、舟。”開小火車,卡片鞏固讀“牛、馬、車、舟”。
3、看圖自己認羽、角、齒、革
游戲:變小魔術(把羽、角、齒、革,擦一擦、變一變,變成:習、用、人、中,再變回來,鞏固字形)
卡片鞏固讀“羽、角、齒、革”。
4、游戲:給好吃的“找朋友”
畫出圖(四副圖略)
讓學生看圖認字:瓜、果、麥、豆。
拿著卡片瓜、果、麥、豆帖在圖的下面。
(四)、整體鞏固
1、卡片開火車讀一讀所有的漢字。
2、出示帶拼音的16個漢字:刀、戈、弓、矢、牛、馬、車、舟、羽、角、齒、革、瓜、果、麥、豆,讀一讀。
3、將16個漢字的拼音去掉,讀一讀。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一共認識了16個字,真能干!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復習
教學要求:掌握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排列順序,并能熟讀、記誦。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練習寫好帶有“刀”部和“立刀旁”的生字。
2、正確填寫帶有動物名稱的詞語找出并抄寫下來,感受動詞在句子中準確、恰當的運用。
3、將描寫大象動作的詞語找出并抄寫下來,感受動詞在句子中準確、恰當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正確、熟練而美觀的寫好漢字。
教學準備:
1、課件。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動物育兒方式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1、我會寫。
(1)出示兩組漢字,你能讀準它們的字音嗎?(學生自讀。全班齊讀)
(2)仔細觀察這些字,看看你有什么發現。組都是帶有“刀”部的字,“刀”在每個生字的不同位置上;第二組都是“立刀旁”的字,都與“刀”有關)
(3)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勻稱、美觀?(讓學生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4)教師書寫示范。(邊示范邊講解:“劍”字左邊,最后一筆是“提”;“剝”字左邊下面不是“水”字,而是“豎鉤、點、提、撇、點”)
(5)學生在書本上描紅并書寫。(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6)展示寫得好的字,師生評議。
2、我能填。
(1)出示“我能填”中的詞語,同學們能把這些成語填完整嗎?誰來試試?(指名上臺填,其余同學在書上填。不會填的,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或用提問向別人請教)
(2)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開火車讀)
(3)讀完了這些成語,你們發現了什么?
(4)你還能說出一些像這樣與動物有關的成語嗎?(學生回憶、交流)以下答案供參考: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葉公好龍 畫蛇添足 一馬當先 亡羊補牢
猴年馬月 呆若木雞 狗急跳墻 豬狗不如
3、我能寫。
(1)出示例句,讓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想像,說說你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
(3)請你們把描寫大象動作的詞語用波浪線畫出來,并抄寫在橫線上。
(4)出示一張動物表演的圖片,讓學生試著用上合適的動詞來描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將描寫大象動作的詞語找出并抄寫下來,感受動詞在句子中準確、恰當的運用。
2、讀讀背背與動物有關的歇后語。
3、通過了解動物媽媽育兒的方式,學習編寫兒歌。
教學重難點:嘗試根據動物媽媽育兒的方式編寫兒歌。
教學準備:
1、課件。
2、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動物育兒方式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百寶箱:
1、自由讀,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講述的.基礎上,教師小結:這些短語都由兩部分構成,前半段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后半段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在一定的場合中通常只說前半段,“歇”去后半段,依然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我們叫它歇后語。它短小精悍,淺顯易懂,語言幽默,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2、這些歇后語真有趣,我們一起來讀讀。(齊讀。分組讀。一些同學讀前半部分,一些同學讀后半部分)3、練習背誦。(采用多種方式背:可老師背前半部分,學生背后半部分;也可男生背前半部分,女生背后半部分等)4、你還知道哪些與動物有關的歇后語?
三、大舞臺:
1、昨天老師布置了你們去收集動物育兒的相關資料,現在誰來說說?
2、瞧,有位小女孩把動物育兒的方式編成了兩首兒歌帶到大舞臺來了呢!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3、讀了兒歌,說說你知道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4、這位小朋友把動物媽媽育兒的方式以及隊孩子的愛通過兒歌形式表達出來。課前老師也布置同學們搜集資料,現在你們能像她一樣創編兒歌嗎?我們先來分小組合作,創編兒歌,待會兒來開個“賽歌會”吧!
5、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來賽讀兒歌。
6、評出“最佳創作”組和“優秀朗讀”組,頒發小獎品。
7、有情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編兒歌集,留作紀念。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