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聲有色地講述課文內容,講后互相評價。
2、訓練學生在講述中準確使用本課積累的好詞語,正確使用表示范圍的詞語。
3、在講述中加入自己豐富的想像,使內容更生動。
4、教育學生加強環保意識,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有聲有色地講述課文內容,講后互相評價。
教學難點:
在講述過程中準確地使用本課積累的好詞語,正確使用表示范圍的.詞語,并加上自己豐富的想像。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詞語字條。
教學過程:
1、回憶、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一課?(指名說并板書課題)
誰來說說上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生答:a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b懂得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安居樂業、置若罔聞……
c知道了課文可以分三部分
d知道了每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具體說說)
2、今天,大家還想學到什么?
3、歸納學生所答,出示教學目標。
4、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課文?(講故事)
為什么要用講故事的方法?(課文故事性較強,對話不多)
講故事應注意什么?
5、歸納學生回答,出示講故事要求(大屏幕)
a有聲有色地講故事,內容完整。
b用上一些文中的好詞語及表示范圍的詞語。
c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動。
6、小組合作,選取喜歡的一部分,按要求講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大約準備15分鐘左右,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評價。評價時,也要注意引導學生按剛才提出的講故事的要求評價,并具體說出他們所用上的好詞句好在哪,以及想像的是否合理,有什么好處。如果詞句使用不當或想像不合理,可以進行補充和修改。
教師隨機出示本課應積累的詞語和一些表示范圍的詞語。
如:安居樂業置若罔聞萎靡不振鳥語花香
鋪天蓋地手舞足蹈無影無蹤躍躍欲試
大臣們任何人妖魔鬼怪
7、森林王國為什么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通過讀這個故事使你懂得了什么?
8、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圍繞課前目標說具體些)
希望同學們都來**護環境的小衛士,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麗!
板書設計:
安居樂業
失蹤的森林王國 砍樹破壞環境
無影無蹤
愛護環境 植樹造林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自學課文生字詞,在閱讀過程中檢查、復習。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敘事寫人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哈爾威船長在指揮救援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忠于職守、臨危不懼、沉著果敢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通過文中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的具體表現,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敘事寫人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智力游戲。
一條木船破了,艙里進滿了水,單憑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對夫妻和一個即將成年的兒子的重量,他們又都不會游泳,怎么辦?遠處有一條船正在駛來,但坐等獲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個孩子,請設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全家人脫離險境。
二、請同學們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點字詞。
多音多義字
翹 qiáo翹首qiào翹板 剎 chànà剎那 shāchē剎車
喪bēn sāng奔喪 chuí tóu sàng qì垂頭喪氣 薄 紙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餅、薄脆“等讀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復音詞。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單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讀bó。
形似字:驀――暮――幕――墓――慕 湍――揣――踹――瑞――端猝――粹 履――屢――履
詞語:小心翼翼 驀然 酣睡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巍然 相提并論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 肇禍 驀地 勉強 屹立
三、整體感知,暢談印象
1.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要求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選擇他們最值得說,最值得讀的片斷,觸及心靈的部分交流,實現閱讀個性化。學生所讀的所說得也正是文章表情達意的部分。
四、質疑探究,突破難點
1.在學生初讀課文交流印象后,我請學生大膽質疑,歸納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之一,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即“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順著這一問題圍分三步走
(1)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要引導學生把當時亂的場面感受到,品味:可怕的震蕩、驚恐萬狀,求生的人像瘋了似的,一片混亂,……)
創設情景,想象當時的場面,再指導朗讀,感受當時緊張危機、混亂的狀 這樣的后果怎樣?(思考得知:死路一條,誰也就不出來)
(2)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結合重點語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啊澳莻男人單干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前打死他!币龑В簭倪@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能悟出至少三點:①指揮有方、沉著冷靜;②忠于職守,責任感;③保護弱小;
然后分角色朗讀船長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并對大副下了開槍的命令,體味語句的簡潔。感受船長的威嚴、果斷、不可動搖。和他危難時刻首先要保護弱小的做人之道,這時船長的形象已成了偉大靈魂化身,屹立于每個人的'腦際中。)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樣?
、僭诋敃r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
、诖L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的一切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
、鄞L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個問題,重難點基本突破。
2.探究內容之二
哈爾威船長在沉沒之前,就沒有辦法救自己嗎?
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 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認識船長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關心船上每一個生命的崇高品質和偉大情懷,體會他高度責任感、忘我精神和誓與船共存亡的決心?偨Y船長的高貴品質:忠于職守—舍力救人,與事業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優先保護弱勢群體,徹底忘我。
板書設計:
“諾曼底”號遇難記
指揮有方、沉著冷靜 忠于職守,責任感 保護弱小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單元 好習慣
不懂就問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
3、讓學生理解糊里糊涂、私塾、搖頭晃腦的意思。
4、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學習。
教學難點:
讓學生懂的不懂就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朗讀法、調查法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自讀自晤,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認讀生字
1、讓學生借助拼音讀認讀生字。
2、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給認讀生字組詞。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內容。
3、教師點評。
三、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哪里見到過這個字。
3、讓學生口頭組詞。
4、分析生字的寫法。
四、指導書寫。
板書設計:不懂就問
s n s ng s l g ng m Y Y ng li ng
孫 誦 私 利 剛 嗎 鴉 養 良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了解意思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你懂得了什么。
2、找出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學生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
2、對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以指導。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讓學生理解講解、糊里糊涂、搖頭晃腦 的意思。
三、擴展活動
1、說說孫中山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對你有什么影響?
2、你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是怎么做的?
四、小結課文
說說你學習 了不懂就問這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不懂就問
不懂的事情
就主動的問
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暮、吟、瑟”等7個生字,會寫“暮、吟、題”等13個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題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1、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3、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
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
。◣熒R背《草》)
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課件出示2)
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ㄕn件出示3)(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暮、吟”(課件出示4)
2、學習會寫字
“暮、吟”(課件出示5)
指導書寫:“暮”的中間一橫要長一些;“吟”的最后一筆不是點。
3、理解題意
三、再讀詩文,探究詩意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課件出示6)(生聽課件中范讀)
3、師:現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合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ㄉ杂衫首x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課件出示7)
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熒餐獯稹皻堦枴薄颁仭薄吧钡茸。)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ㄖ该f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課件出示8)
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板書: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板書:景色美麗)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奏,我們根據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ㄉ泄澴嗟乩首x古詩)
四、配樂朗讀,升華情感
1、指導配樂朗讀。(課件出示9)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ㄉ錁防首x)
2、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ㄖ该f感受)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課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①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②萬物都自己的優缺點。
3、背誦古詩。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知道,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是悠久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宋代詩人蘇軾寫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詩。
。ò鍟骸额}西林壁》)(課件出示12)
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課件出示13)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緣、降、騷、遜、輸”(課件出示14)
“降”和“遜”是翹舌音。
2、學習生字
“題、側、峰、廬、緣、降、閣、費、須、遜、輸”
。ㄕn件出示15)
指導書寫:“側、峰、緣、降、輸”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費”是上下結構的字,上寬下窄!熬墶睍鴮憰r左上邊撇折和橫撇相接,下邊彎鉤在首撇上起筆,左邊兩撇中下撇要長。“費”書寫時上邊的弓字要寬扁、最下邊一橫要長,左邊是撇右邊是豎,貝字稍窄。
3、理解題意
三、學習古詩《題西林壁》
(一)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課件出示16)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ǘ┳プ盅,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3、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課件出示17)(教師板書:橫嶺側峰)(教師板書:變幻莫測)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課件出示18)(教師板書:遠近高低)(教師板書:千姿百態)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ㄌK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教師板書:從不同角度觀察)
6、師: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在就面對著廬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說一句話嗎?
不識廬山真(重讀)面目:(識:認清)“我”沒有認清廬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因為我站在廬山中。(課件出示19)
7、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說,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贊美之情用優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四人小組表演
悟詩情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有感情地朗讀了《題西林壁》。但吳老師有一個地方卻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經說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嗎?(因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是站在遠處看的,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則是身在廬山時看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們要想對事情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就要多聽一聽其他人的意見。)
。ㄋ模┛偨Y
師:《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更包含了“*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學習古詩《雪梅》
。ㄒ唬┛磮D片、賞雪梅(課件出示20)
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
來靜靜地欣賞。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么時節開嗎?
生答:梅花
師: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墒牵┖兔穮s爭執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教師板書:《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課件出示21)
。ǘ┳x古詩、誦雪梅
1、借助拼音,把這首詩讀正確。(課件出示22)
師: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2、認讀標拼音的字。
3、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4、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
5、去掉拼音指名讀。
6、當小老師領讀。
7、聽老師讀,注意節奏。
8、自己讀,讀出節奏。
師:節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9、男女生接讀。
10、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做回音壁。
11、齊讀。
12、背讀。
13、領背。
。ㄈ┢吩娋,悟道理。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1、借助注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3、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
4、一起說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說)
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教師板書:雪白梅香)。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教師板書: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6、帶著理解再讀本詩。
。ㄋ模┱勓┟贰⑼卦娫~。
1、簡介詩人。(課件出示23)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盧鉞,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
2、談雪梅的關系。
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詩。
3、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出示24)
4、總結。
師:孩子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好嗎?
五、作業(課件出示25)
1.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2.結合生活事例,說說你是怎么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和“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边@兩句詩的意思!酒坎烤幇嫘W四年級上冊語文第9課《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計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升圖”)同學們看了這么美的畫面,有什么想說的嗎?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的內容。(根據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更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你們相信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兩句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色?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陌淼揭鼓唤蹬R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2)(教師播放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著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學生通過學詩,了解了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涂上適當的顏色嗎?
板書設計:
暮江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情況的了解。
。▽W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2.教師對學生匯報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引導,并適時提問: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沒有體驗過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結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從這首詩中受到什么啟發?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的語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ㄕn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簡說
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男孩撐著小竹排順流而下,他觀賞著兩岸美麗的風光,感覺自己如同字畫中游覽一樣。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按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著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王、中、葉、打、江”5個字,認識“豎鉤”和“提”兩個筆畫和偏旁“艸”。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美麗、富饒的地方,萌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課前收集江南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字入手 導入課題
1.小朋友,現在看老師寫一個字,如果你認識就把小手舉起來。(板書“排”)
2.(指名讀)你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識這個字?(板書“排”的拼音)
3.用這個字可以組哪些詞語呢?
4.老師也有一個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板書“竹”)
5.齊讀“竹排”。誰知道“竹排”是什么?(先指名說,然后播放課件,讓生知道“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筏子,是江南水鄉的一種水上交通工具)再次齊讀。
6.今天,我們要學一首與竹排有關的兒歌。(補充課題其它的字)誰愿意讀一讀課題?(指名讀然后齊讀)
7、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你們可真會提問題。如果你認真學習,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你自己就會弄明白,想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弄明白這些問題呢?
(二)初讀課文,文中識字
1.要想弄明白這些問題,首先我們要讀兒歌,我們來讀一讀兒歌好不好?
2.讀兒歌之前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呢?
3.現在翻到課本56頁,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聽好讀書的要求:讀兒歌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識它,遇到難讀的句子,你就多讀幾遍,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讀的認真,識字最快。(生讀師巡視指導)
4.檢查認字情況。
、耪l愿意說說通過自己的'努力你都認識了哪些字?
⑵大家都用喜歡的方式認識了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敢接受挑戰嗎?
⑶(屏幕顯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誰能勇敢地站起來讀一讀這些字?(指名讀。如果有些字讀得不太準,可請別的小朋友當老師教,然后點擊屏幕出現拼音,讓生自己讀一讀,最后再去掉拼音讀)。
⑷你們用什么好辦法牢牢記住這些字的樣子呢?(引導學生利用喜歡的識字方法,提高識字能力)。
、衫米R字卡片開火車,識字組詞。
(三)創設情境,入情朗讀
1.播放配樂課件(根據課文內容制作)
2.你看到了什么?
3.看到這些你有什么感覺?(引導生感受畫面的美)
4.就讓我們帶著這種美的感覺讀一讀兒歌好不好?(齊讀)
5.“小小竹排順水流”怎么就叫順水流呢?(指名回答后播放“順水流”課件)
6.你看,這小小的竹排流得多自在呀,如果你坐在上面,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呢?(指名自由說)
7.在課件畫面中(出示從“鳥兒唱——綠油油”齊讀)
8.小朋友們“樹木密”是什么意思?(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認識“樹木密”就是樹木一棵挨著一棵而且長勢旺盛)!昂堂纭痹谀膬?你能下來指一指嗎(指名)?這禾苗什么樣子呢?“綠油油”是什么意思呢?(理解后,練習“綠油油”的正確讀音!坝汀弊兂梢宦暎。
9.你還看到了什么綠油油的呢?(拓展練習)
10.小朋友看著這么美的景色快樂嗎?那就帶著快樂的心情讀一讀這幾句話。(出示前后句,配樂熟讀成誦)誰愿意自己快樂的讀一讀?……誰還能比他更快樂?(采用多種朗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江南的美景,為學習最后一句打下基礎)
11.小朋友們,看著美麗的畫面,聽著你們快樂的朗讀,老師都要陶醉了,也很想讀一讀,可以嗎?你們閉上眼睛,在腦中想像江南的美景好嗎?
12.從老師的朗讀中你感覺到了什么?(美)
13.江南是個好地方,還有更美的呢。(播放課前收集的有關圖片,簡介江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14.看到這些美景,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15.看到這些美景,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說——(屏幕出示最后一句師感情朗讀。)
16.小朋友們,喜歡江南的美景嗎?請你也發自內心的發出你們的贊嘆吧(指導感情朗朗最后一句,再讀中感悟)。
如:師:小竹排……魚兒游!樱海ㄗ詈笠痪洌
師:兩岸樹木密……綠油油。——生接:(最后一句)
師:多美的江南啊,看著這美景,我們要高聲說——生接最后一句。
17.小朋友們,現在弄明白小小竹排為什么在畫中游了嗎?這“畫”字指的是什么呀?這“游”是指……(游玩……)
(四)課內拓展
1.小朋友們,我們背過一首詩就是描寫江南景色的,誰能背這首詩?(指名背誦《江南》)
2.出示詩齊讀
(五)課外延伸
當小導游,把江南美景介紹給爸爸媽媽。并背一背課文。
板書:
小小竹排畫中游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老師想欣賞一下美麗的江南景色,哪個小導游愿意帶我去?
2.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學過的生字還認識嗎?(出示生字,單個讀,齊讀)
3.試背課文:小朋友,江南的景色這么美,你有沒有永遠把它記在腦中呢(指名背誦)?
(二)完成練習
1.出示課后“我會讀”(采取各種方法練讀)
2.(繼續擴詞)除了這些詞,你還能說出哪些詞?并練習用本課要認的其它字組詞。
3、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詞說一句話。
(三)指導寫字
1.小朋友們,字我們認識了,課文也背下來了,F在我們應該動手寫一寫了。今天我們要學寫五個字,老師要看一看誰寫得最認真,寫得最漂亮。
2.范寫生字。指導學生寫“木”“十”的寫法。然后要求學生依照課后練習描紅。再認真觀察字的每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把字左右兩部分寫的勻稱、美觀。
3.生寫師巡視指導。
4.在實物投影上評價部分生的字(從正反兩方面評價)。
5.同桌作業互相找找優點、缺點。
6.鞏固練習
(四)課后拓展
畫畫你心中的江南,把這節課寫得最漂亮的字寫在畫面中。(將來在教室粘貼板上展覽)
板書:田字格生字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九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語文教案-威尼斯的小艇。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麗風光。課文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著詳細介紹了小艇獨特的構造特點和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最后說明小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本課教學要求教師能引導學生挖掘文中的美,通過品讀賞美,使學生感到生活的美,感到語文的美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將這種快樂內化為樂學語文的動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北竟澱n旨在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發現威尼斯小艇的美,發現威尼斯城市的'美、自然的美;在賞讀課文中隨著情感的步步深入進一步感悟美;最后通過感知“威尼斯小艇”外在的美深入到語言文字美,并能個性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從而使感悟美內化為審美的素養。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點。
2、 能感受文中的美,細細地品讀賞美,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 學會用發現的眼光學習課文,激發創作的欲望。
4、 領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寫作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能感受文中的美,細細地品讀賞美,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課文內容,自主探究小艇的特點,領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寫作的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 讓學生帶著欣賞的心態進入美的意境。
1、(觀看錄像)威尼斯是意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麗與恬靜迎接著世界各國友人,讓我們也隨著馬克吐溫先生一起瀏覽風光旖旎的威尼斯。
2、師:我們一路瀏覽,一路深深地陶醉。你發現是什么令你如此陶醉呢?(板書:小艇、建筑、水道等)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識字》教案08-20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小學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