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品讀語言,感悟母愛,啟發學生融進愛的世界;
2、了解小小說特點,理解小小說驚奇結尾的意義;
3、適時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倡導批判性學習。
二、教學重點
1、重點:感受母愛親情。
2、難點:發散性思維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小小說,故事情節較簡單,但立意深遠,所以怎樣讓學生從簡單的情節中體會缺位母愛的無所不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運用直觀教具吸引學生注意力,采用討論,分組交流和談話的方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打開,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意見。
3、教時:1課時
四、教學進程
1、情境導入: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背影》,文中談到了父子間相互眷念的深情。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篇文章——《甜甜的泥土》,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又會感受到什么樣的情感呢?我們先不談,請大家看一副圖片(展示圖片),看了這副圖片,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感受)母愛的偉大、無私。
2、引出文章體裁(小小說):老師展示這副圖畫的用意何在?和文章主題有關,母愛和泥土有什么關系?文章哪些地方寫到了甜甜的泥土?文章結尾,講的是埋在土里的奶糖化掉了,不是大家想的埋起來,還做好標志,下次挖起來再吃,結尾顯得有點突然。美國作家歐亨利講過有一種文章體裁結尾很具有驚奇性,大家可能依據自己的文學知識積累來猜猜這是什么文體?小小說。
小小說:人物、環境、情節,“微型小說”、“超短篇小說”。
3、小說的人物、環境是圍繞情節來設置的,這篇小說是圍繞什么樣的情節寫的呢?請同學讀文章(設置小組交流活動),歸納總結文章情節。
4、請一位同學用自己語言簡單復述文章內容:一位離異母親給在新家庭中受虐的'孩子送奶糖吃的故事。離異母親是“她”,受虐孩子是“王小亮”,這是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主要情節呢?
(板書)送奶糖
吃奶糖缺位母愛
埋奶糖無所不在
融奶糖融于社會
5、師生交流:讀文章時感覺文中哪些語句對你觸動比較大,怎么樣體現出母愛的無私、偉大,缺少母愛的艱辛、悲慘,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點撥。
6、寫法透視,延伸主題:母愛在兩個主要人物之間展開,但是文中也寫到了只有在夢中“過去的媽媽”才能再回到小亮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他無私的母愛,但畢竟是不現實的,那怎么能說是“無所不在”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文中除了這兩個主要人物,還有沒有其他人物(怎么刻畫的)?這些人物的存在有沒有必要,起到了什么作用?
傳達室老頭:“面帶慍色”、“不耐煩”,“疑惑中嘆了口氣,似乎明白了什么”——對缺位母愛的理解支持
同學們:“嘻嘻哈哈”——快樂被分享才是快樂;老師:“背過了身”——老師是成人,對小亮的處境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那么這些小亮身邊的人把母愛化做自己的理解,融于生活的一絲一縷當中,給予小亮以幫助和支持,相信小亮必
將在這種總匯“母愛”的關愛之下,茁壯成長,因為他把這種愛融入了他的心田,才有了“甜甜的泥土”!
7、發散思維:你認同文章的立意嗎?它的所述符合你所見所聞嗎?你是怎么想和做的?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隨文認識"飄""裝",學習新部首"風""衣"。
3、了解水鄉的一些特點,感受水鄉美麗的風光,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
一、觀看水鄉圖片,激發審美情感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很漂亮的圖片,想看嗎?(示:江南美景)
二、進行文本對話,升華審美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一自然段?
板課題:21 水鄉歌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找出體現水多的詞句,標出相關詞語。
2、指名讀、評。
3、想象:如果給你一張紙,你想畫什么來表現水多。
4、課件顯示,理解"渠"。
5、男女賽讀第一自然段。
6、齊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2、聽了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師板書:船多)
3、從哪兒看出船多呢?相機指導朗讀
4、學習生字"飄"
5、指名讀這一自然段,其余學生閉目傾聽,聽完后告訴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美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你還喜歡水鄉的`什么呢?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欣賞樂曲《太湖美》
2、自學本段,你讀懂了什么?(板:歌多)
3、哪些句子使你覺得歌多呢?
指名讀、評
4、學習生字"裝"
5、質疑、解疑
6、齊讀
[以上三個自然段根據學生提出的喜歡哪個自然段進行變序教學]
三、引導實踐活動,進行審美創造
1、配樂齊讀
2、自由選擇練背
3、編詩:家鄉什么多?
_______多。
千______,萬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3
【內容簡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在媽媽的鼓勵下,學會了爬樹;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學會了游泳;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學會了飛翔。課文語言簡樸,富有生活意義。讓學生讀后受到從小要自立,不依賴父母,學會獨立生活的本領的啟發和教育。
【設計理念】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本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讀書,主動識字,展開豐富的想象;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誦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評價、討論、表演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自、己”等十二個生字,會寫“己、子、去、自、果”五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立的思想,不要事事依賴父母。
【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課文,正確認讀“會認”字和正確書寫“會寫”字。
2、難點:從讀中領悟小猴、小鴨和小鷹的媽媽為什么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小動物的頭飾。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1、看圖說話。
屏幕顯示:青山綠水、幾個小動物、一棵結滿果子的樹、一片綠綠的草地和一個美麗的池塘。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嗎?
2、引入課題。
這片草地這么美,小猴子、小鴨子、小鷹和他們的媽媽也來到了這里,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自己去吧》。
3、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生字詞,多讀幾次。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也可以用筆畫出來,然后虛心地向同學請教,或者請拼音朋友幫忙,再多讀幾次。
2、同桌互相認讀畫出來的詞語,認真聽對方讀,互相糾正錯音,看誰進步最快、讀得最好。
3、再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四個同學輪著每人讀一遍課文,要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其他的同學做小老師,認真聽,然后小組內仔細評一評誰讀得最好,好在哪里,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朗讀課文,你想怎樣讀就怎樣讀,想讀多少遍就讀多少遍。邊讀邊標出課文有多少小節,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小動物的什么事?
2、你最喜歡哪小節哪個小動物的故事?請你先選你喜歡的這一小節認真、反復地讀一讀,直到能把這一小節讀通順為止。讀通順了,再想想:這一小節主要講了哪個小動物的什么事?(屏幕隨意顯示學生所選的小節的動畫內容和課文內容。)
3、同桌合作,選你最喜歡的小節分角色讀,試一試,看誰讀得最像。
4、說話訓練:填空。
小白兔說:“媽媽,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小白兔學會了______________。
小蜜蜂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小蜜蜂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
(四)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剛才同學們經過自己的認真讀書,弄懂了許多本來不懂的問題。現在有幾個生字朋友,不知你們剛才認識了沒有?(屏幕顯示拼音和帶生字的'詞:自己、去吧、要吃果子、多著呢、這樣、大著呢。)
1、自由認讀。
2、誰愿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讀自己喜歡的生字詞?
3、去掉拼音,先自由讀,再“開火車”讀。
4、師隨便點擊,生齊讀。
5、只剩下生字,你會用哪個字組詞、說話?先討論,后匯報。
6、指導書寫“自、己”兩個字,先讓學生觀察筆畫的位置及筆順,然后老師邊示范寫邊講寫字要領,學生仔細看,最后學生寫,老師巡視,及時表揚寫得好的同學,并在班上展示。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今天,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就好像小猴、小鴨、小鷹他們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很多東西。誰先來告訴大家,這節課你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些什么?
課后,請同學們再認真、有感情地讀課文,試著表演一下課文中小動物們的對話和動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再現情境。
1、上節課,小朋友們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小動物的事。
2、再放課件,邊聽邊感受小動物的可愛。
師:看到這樣可愛的小動物,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要讀出語氣。
2、自由選擇讀:你最有把握有感情地讀好哪一小節?請再讀這一小節,邊讀邊想:讀了這一小節,你有什么想法?
3、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寫了幾種小動物的事?用橫線畫出小動物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動物的媽媽的話,自己讀一讀,看看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4、同桌分角色讀,看誰讀得好,邊讀邊做動作。
5、找你的好伙伴分角色讀,邊讀邊做動作。
6、指名分角色讀,其他同學做小老師,認真聽,然后評一評,誰讀得好,好在哪里,還有什么建議。
7、帶著頭飾表演讀。
8、背誦你最喜歡的句子。
(三)聯系實際,說說本領。
師:你學會了什么本領?是怎樣學的?先想一想,再與伙伴們說一說。
(四)指導書寫,運用新詞。
1、復習生字詞。
2、寫“去、子、果”三個字。先引導學生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指導書寫。
3、運用已學過的生字組詞說句。
4、把你喜歡的詞語采摘到你的詞語花籃里。
(五)總結課文,陶冶情感。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你喜歡課文中的小動物嗎?為什么?
(六)布置作業,拓展課外。
1、背誦課文。
2、回家把課文中的故事表演給家長看。
3、靠自己的努力學會做一件事,回校后向同學介紹經驗。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認識各種鋼筆,懂得如何使用和愛護鋼筆。
2使學生懂得用鋼筆執筆的方法,訓練正確的執筆和寫字姿勢。
3了解、掌握寫鋼筆字的行款要求,培養良好的書寫鋼筆字的習慣。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并逐步形成良好寫鋼筆字的習慣。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準備:鋼筆、抹布、墨水、清水、鋼筆字作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出示幾幅鋼筆作品,讓學生欣賞。
2告訴學生: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用鋼筆寫字,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寫好鋼筆字”。板書課題:寫好鋼筆字
二、指導觀察,教給學生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1指導學生觀察上的左上角特寫圖。
(1)這位同學用的是什么筆?他是怎樣握的?
(2)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
(3)告訴學生:現在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學寫鋼筆字,并爭取寫好。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用鋼筆寫字,握筆姿勢與鉛筆基本相同。
(4)讓學生用鋼筆模仿執筆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2指導學生觀察上方右邊的背景圖。
(1)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筆?他們是怎樣坐的呢?
(2)學生練習用鋼筆執筆,教師提示正確的寫字姿勢。
(3)出示《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心要靜。”。
(4)學生朗讀《寫字歌》。
(5)學生練習用鋼筆寫幾個字。教師巡回檢查,著重看執筆方法是否正確和寫字姿勢是否規范。
3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三、教會學生使用和愛護鋼筆
1老師拿出各種款式的鋼筆,讓學生看,告訴他們這些都是鋼筆。
2學生觀察圖畫,學會清洗鋼筆和如何灌墨水。
3讓學生按圖上的順序和樣子,練習一遍。教師巡視觀察,特別提醒學生要注意清潔衛生。
四、欣賞作品,掌握寫字的行款,激發學生寫好鋼筆字的興趣
1引導學生觀察第2頁的上圖。
(1)這些學生在干什么?他們寫字的態度怎樣?你從哪里看出?
(2)他們是怎樣拿筆的?又是怎樣坐的呢?你能像他們這樣寫字嗎?請寫幾個字給老師看看。
2欣賞作品。
(1)圖上的同學寫字的態度認真,握筆方法正確,寫字又規范,所以,寫的鋼筆字很漂亮。讓我們一看吧。
(2)欣賞第2頁下面的兩幅和第3頁的三幅作品。
(3)讓學生說說觀察的感受,并談談自己準備怎樣寫好鋼筆。
(4)讓學生再欣賞作品,看看抄寫課文或時,應該注意什么?
(5)學生討論交流。
(6)師生共同:每一橫行間均留有空白;寫題目時,兩邊留有距離大致相等的空白;每一節的`開頭要空兩格,逗號、句號等占一格,且寫在這一格的左下方;字寫在每一方格的中間,大小適中。
3組織練寫,教師巡視輔導,著重觀察學生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
4收閱并展示比較優秀的鋼筆作品,請2-3名字寫得較好的學生談談怎樣寫字的。
5:同學們,只要我們有了認真的寫字態度,掌握了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自覺練習,長期訓練,養成良好的寫鋼筆字的習慣,就一定能寫好鋼筆字。大家有沒有信心?
板書設計:
寫好鋼筆字
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
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
寫字認真心要靜。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造背景和創造目的。
2、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
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2、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屬湖北)人,主要活動于開元年間。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中年以前曾離家遠游。四十歲那年赴長安應進士試,落第后在吳越一帶游歷多年,到過許多山水名勝之地。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貶荊州刺史,孟浩然曾應辟入幕,不久辭歸家鄉,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
2、背景介紹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后返鄉,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1、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討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三、詩歌內容賞析
1、并分析第1句:詩歌開篇寫了什么景象?
明確: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2、讀并分析第2句:這種比照暗示著詩人和世人的選擇不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確: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3、讀并分析第3句:詩人既選擇歸鹿門,那么他在歸途中又見到什么景象呢?
明確: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后漢書逸民傳》載:“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延請,不能屈,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4,讀并分析第4句:詩人回到鹿門隱居之所,他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明確: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
五、布置作業
課下練習三,將此詩與王維的《歸嵩山作》對比,說說兩首詩的意境有何異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選)語文教案08-09
語文教案【經典】07-27
(經典)語文教案07-27
語文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