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 推薦度:
- 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 推薦度:
- 小學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實用)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指導思想:
《英語課程標準》對于小學中年級的要求是能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聽懂簡單的小故事并做出反應(yīng)。本課是小學三年級的故事教學,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最后又設(shè)計了一個給圖片排序的活動,為將來讓學生自讀故事打基礎(chǔ)。同時滲透了本單元的語言結(jié)構(gòu)。
背景分析:
教學內(nèi)容:本課是北師大版《先鋒英語》第三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為故事教學。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是Mocky和Ken,Ann去買東西時發(fā)生的事情。初步了解詢問價格和回答的句型How much is ---? It is ---yuan. How much are they? They are--- yuan . 并初步接觸本單元的話題單詞:數(shù)字。在本單元,句型對于孩子們來說,難度并不大,數(shù)字單詞的認讀對學生來說是難點。
學生情況:
三年級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學習,已經(jīng)了解了本套教材的體系,對于故事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也比較熟悉。而且三年級學生去年我?guī)н^一年,師生之間比較默契。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本課我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和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了圖片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理解故事。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操練句型。
技術(shù)準備:
多媒體 圖片 實物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學生在圖片的引導下,能讀懂本單元的故事。
2.通過學習故事,學生初步接觸本單元的功能句型 How much is ---? It is ---yuan. How much are they? They are---yuan.區(qū)分單復數(shù)物品詢問價格的方法。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心助人的好品質(zhì),向Mocky學習,有勇有謀。
技能目標
1.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故事,并初步掌握How much ?句型。
教學難點:
對句型的理解及運用,同時對本課中出現(xiàn)的部分數(shù)字單詞加以區(qū)分。
教學過程:
一、預(yù)熱
1. 師生齊唱英語歌“Twenty monkey toys”。
設(shè)計意圖:這首歌中包含了數(shù)字1--10,學生熟悉其旋律,朗朗上口。不僅可以復習數(shù)字,唱歌時加上動作,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
2.師.: I have a riddle for you:It’s a toy. It can fly with your help. It’s very beautiful. But it isn’t a bird. What is it ?(kite)
設(shè)計意圖:用謎語的方式呈現(xiàn)故事中的單詞,一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學生猜測。
3.用圖片呈現(xiàn)單詞train、 robot。
過渡語: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Ken、 Ann 、Mocky and these toys.
二、新授
(一)聽故事
1. 播放課件,學生邊看圖,邊聽故事。
設(shè)計意圖:整體感知故事,理解大意。
2.再次播放課件,出示問題
(1)How much is the train? (2)How much is the the kite?
(3)How much is the the robot? (4)Do they buy the train?
學生第2次聽故事,同時帶著問題再次聽故事,在聽的過程中搜集信息。
3.聽后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時會在買沒買火車這個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5,了解情況,后面具體講課時也會再次提到。
設(shè)計意圖:學生第一次完整地感受故事。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故事。(二) 講故事
出示課件,讓學生仔細觀看,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P1: 這時三個主人公剛走到賣玩具的柜臺。問學生 Are they happy?
生說Yes. 并讓學生注意觀察What’s on the table? 生說:The kite, train, and doll. They are toys. P2:這時開始逐個問價錢。
師問:What’ s this? 生答:It’s a toy train. 再問How much is the train? 答:It’s ¥20. 師很夸張的說,oh, it’s too expensive.
然后老師出示句子卡片,操練幾遍。同時板書。
P3:師問:How much is the kite?
生答后,師說:It’s cheap. Do they like it? 并操練句型。
P4:師問:What’ s this? How much is the robot?
引導學生回答:It’s ¥11。
P5:學生觀察圖,老師再次提問What do they buy, the kite, the train, or the robot? How much are they?
教師板書句型。
教師拿出其它卡片,鞏固操練主要句型。How much is the ball?( teddy bear) It’s ……yuan.
P6:仔細看課件,在售貨員伸手接錢時停住,問What are they doing? 答:給錢。從而學習句子Here’ s the money. 接著放課件,售貨員手拿硬幣。停,并問What are the coins use for? 學生答:找的錢(有一定的買東西經(jīng)驗,通過看圖,完全可以理解其意圖)Here’ s the money. Here’s your change這兩句話在本節(jié)課不作為重點講解。
P7:學生直接重復句子Here’s your change.
P8師說
Oh, Mocky is trying on shoes. He is wearing a pair of big shoes. They look like the ducks’ feet. They can help swimming. (加動作輔助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看“穿藍色衣服的男人”。 Is he good or bad? (加手勢)
P9:看課件,小偷逃跑了
P10:放課件,老師說Well done, Mocky. 這時老師提出If you see a thief, what will you do?
生答:報警,喊人等等。
(設(shè)計意圖: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告訴學生遇到壞人時首先要沉著冷靜。當別人遇到危險時,要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別人。
三、操練
1. 學生跟讀一遍課文。
2.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小故事。
3. 匯報展示
(設(shè)計意圖:小組合作,是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好機會。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更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4.小組合作,給圖片排序
每組有一套故事插圖,由組內(nèi)一名學生讀故事,其他人員給圖片排序。 排好后全組學生利用自己的作品齊讀課文,共同檢查排序是否正確。
(設(shè)計意圖: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每個成員都會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wù)由大家共同分擔,降低了難度,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四、作業(yè)
讀熟課文,下次課表演故事。
教學效果評價設(shè)計
1、第一次聽小故事,先整體感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本單元的話題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
2、第二次帶著問題聽小故事,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
3、分角色朗讀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語言,發(fā)揮每個孩子的優(yōu)勢。
4、小組合作,給圖片排序。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學習任務(wù)由大家共同分擔,降低了難度,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教學設(shè)計的特色
本節(jié)課經(jīng)過了幾次修改。一開始我忽略了老師講課文的過程。覺得學生能夠通過聽,讀故事回答幾個關(guān)鍵的問題就算理解了故事,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操練句型上。其實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掌握一定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老師的精心教導的。于是教學設(shè)計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使其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了。
1、歌曲引入,既復習了數(shù)字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我認為歌曲引入教學是屢試不爽的一種方法。學生對瑯瑯上口的英文歌曲和童謠的喜愛是不言而喻的。
2、先整體呈現(xiàn)故事。故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故事。先整體后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先感知故事,而后再從細節(jié)理解故事。
3、操練環(huán)節(jié)
給圖片排序。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排序。這樣設(shè)計給學生增加了一次聽音認讀的機會。
教學反思:
本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二單元故事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定位在初步理解故事大意,能夠朗讀小故事,初步接觸本單元的功能句型。
問題1:在本課中,出現(xiàn)了三個話題單詞,應(yīng)呈現(xiàn)出來,讓孩子認讀,但我忽略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注重了句型的訓練。
問題2:小組活動前,應(yīng)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再進行活動。
問題3:教師的板書給學生起到一個示范性作用,如果打好四線三格,讓孩子們看到單詞如何占格,幫助他們形成正確書寫習慣。
問題4:最后一個活動,給圖片編序號,課前我先用字母編號,學生再用數(shù)字編號,訂正答案時,學生容易明確說的是哪一幅圖。
總之,本節(jié)課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了解了故事,并能讀課文。多數(shù)組的合作還是有效的。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11-03
英語三年級上冊教案12-21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11-14
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04-01
人教版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04-27
人教版三年級英語上冊教案12-05
英語上冊教案(精選17篇)01-04
初二英語上冊教案12-27
小學三年級上冊英語教案11-22
英語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21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