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打開課文,一只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清晰地定格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在喜愛小松鼠的同時,不能不嘆服作者精心細致的觀察、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說明。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教學本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特點,并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于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致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②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為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于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2)對詞語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討人喜歡;機靈,巧妙。
馴良:和順善良。
橡栗:橡樹的果實,外表皮有一層硬殼,圓形,呈棕紅色,內仁如栗子,可食用。
矯健:強壯有力。
玲瓏:精巧細致。
蟄伏: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警覺:對危險或情況變化的敏銳感覺。
苔蘚:苔蘚植物的一綱,屬于這
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來自網!
一綱的植物,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綠色,生長在陰濕的地方。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關知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松鼠的影片,豐富學生對松鼠的認識。
2.教學這篇略讀課文時,要讓學生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應先引導學生讀熟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為了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可讓學生就課文某一部分內容繪制一幅圖,給它起一個名稱,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3.在感悟、理解課文之后,還應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段,說一說喜歡它們的原因,從而來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4.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上的異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由于學生受年齡及閱讀能力的限制,不一定體會得非常全面,教師應注意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思辯中激活思維。
5.在學習了兩篇介紹動物的文章后,可以進行一次改寫練習,引導學生將課文《鯨》仿照本文的表達方法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將本文仿照《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成一般性說明文。
四、相關鏈接
布封(1707—1788)18世紀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作家。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后,又學了兩年醫學。后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意大利。畢生從事博物學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于寫出了36冊的`巨著《自然史》。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并開創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于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其富于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國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
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其特點是擅于運用文學手法具體生動地向讀者介紹說明對象。它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性說明,是描寫與說明的巧妙聯合。這種融合與記敘文的描寫有明顯區別。記敘文運用描寫,目的是再現事物形象,把人物與事件刻畫得具體生動,從而表現文章的主題;而說明文運用描寫,目的是為了進行生動說明,它只是在介紹說明對象的過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擬人等)對事物的特點作一些形象化描寫,從而起到具體說明事物的作用。文藝性說明文不論采用什么樣的形象化描寫手段,都要以準確性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說明的準確性與描寫的形象性完美結合的范例。
松鼠脊椎動物,哺乳綱,嚙齒類,松鼠科。小型獸類,體重約380克,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超過體長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長毛。體毛灰色,故又稱“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也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2窩,每產4—6仔。經濟價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筆。教案《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來自網!,新人教五年級語文上冊《松鼠》教案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火種、敬佩、違抗、驅趕”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氣急敗壞、驅寒取暖”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獻身精神。
3.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學習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普羅米修斯的勇敢和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閱讀有關古希臘神話,對普羅米修斯和人間為什么沒有火種有大致了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閱讀了許多中國神話故事,比如《女媧補天》、《獵人海里布》等。但你們知道嗎?古希臘也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你能說說自己看過的古希臘神話故事嗎?(生介紹,師可以適機梳理各位神)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正義之神——普羅米修斯。對這個神,你們有所了解嗎?(生根據收集的資料做簡要的介紹: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提坦神,他創造了人,同時仿造音神,終于使人類發出聲來,而且教給人類知識和技術方法。)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讀、齊讀,注意正音:“恕”是翹舌音。
3.在讀文中,有沒有艱澀的詞或長句子不好讀的,提出來當堂解決。(生提出,可采用學生互助的方式解決)
多音字:肝臟()
“普羅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連讀,引導生多練習。
4.默讀課文,看看有沒有不懂的詞語,在文中標注出來。
5.生提不懂的詞語,可采用師啟發或眾生幫助的形式解決。(以下兩詞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理解)
氣急敗壞: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惱怒。
懲罰:嚴厲地處罰。本文中指宙斯對普羅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殘忍的手段。
三、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講述了普羅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導學生說得簡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了火種。)
3.然后呢?這部分注意引導學生:普羅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說出來,可概括為:宙斯知道后,用殘忍的手段嚴厲地懲罰了普羅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羅米修斯)
5.把這三部分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了。(生自己先練習一下,再指名生說。)
四、分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范。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你認為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里,或誰的不好,該怎樣改,引導學生鑒賞。
五、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眾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指名答)
二、學習課文。
1.對于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諸神,我們以前了解得不多。讀了普羅米修斯的故事,我們接觸到了幾個神:普羅米修斯、眾神領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這幾位神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結合課文有關詞句談一談嗎?(先小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2.關于“普羅米修斯”:
(1)普羅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著生命危險,到太陽神阿波羅那里去拿取火種。(有感情地讀讀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指名讀,生評,師注意引導學生談感受:這一句要讀出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決心。因為從一開始,他就已經看到了盜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險,但他還是毅然決定去為人類盜火。)
(2)普羅米修斯是個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義感,認為是對的事,就義無返顧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懲罰。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讀出普羅米修斯的堅定和無畏。(自讀、競讀、齊讀)
(3)普羅米修斯是一個勇敢的神,任憑宙斯用殘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殘忍的手段?(指名說)
(多媒體播放圖片)師: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戴著鐵環,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高加索山,到現在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他獨自被鎖在這里,既不能動,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經受風吹雨淋,兇惡的鷲鷹還每天剖開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臟,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結合你的理解,再讀讀6.7.8自然段。
忍受這樣的痛苦,普羅米修斯也沒有屈服,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羅米修斯還是一個善良的神,當他看到人類吃生東西,在無邊的黑夜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長夜,他很同情人類,就決定為人類盜取火種。
(5)普羅米修斯是一個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為讓執行懲罰的火神都敬佩。
3.對別的神,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無情,看到人類受苦一點也不同情。而且,他還很殘忍,就因為拿了一顆火星給人類,他就用那么殘忍的手段折磨普羅米修斯。
宙斯作文眾神的領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幾乎沒人敢違抗他的命令,一旦違抗,他就會給以最嚴厲的懲罰。
火神:是一位有正義感的神,他對普羅米修斯的行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羅米修斯。(指導讀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軟弱,盡管他知道普羅米修斯沒有錯,卻不敢違抗宙斯的命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氣很大,還很有正義感。
4.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很不錯,我想,普羅米修斯的神話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大概是他為正義而戰,不屈服權勢的原因吧。在人們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
三、充實所概括的主要內容。
(出示上節課概括的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能更準確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理解完了課文的基礎上,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上節課所概括的主要內容,你可以怎樣適當地添加一些詞語,體現普羅米修斯的無畏、為人類獻身的精神。(生試著添加,師作引導)
添加后的主要內容:普羅米修斯冒著生命危險為人類盜取了火種,宙斯發現后,用殘忍的手段嚴厲地懲罰了普羅米修斯,但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羅米修斯。
四、課外拓展。
1.在我們的課文中,除了普羅米修斯,還有一位正義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番不平凡的經歷呢!有同學知道關于他的故事嗎?(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介紹,師注意提醒學生講故事的技巧)
2.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一起來看看課后的“資料袋”。(了解眾神,激發學生閱讀古希臘神話故事的興趣)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墻、告示牌、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覆蓋、凝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教學重難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為什么?你們都讀過誰寫的哪些童話呢?請你告訴大家。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巨人的花園》,讀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這篇文章將給我們帶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小朋友們帶著思考進入故事。
二、整體讀文,把握。
1.自已讀課文,邊標自然段,邊畫出生字新詞,自學生字詞。
2.小組互相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
3.指名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再指名提出不懂的詞句。重點解決:
洋溢(指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喧鬧(喧嘩熱鬧)、訓斥(訓誡、斥責)、
叱責(用嚴厲的言語指出別人的錯誤或罪行)。
這幾個詞在理解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句子解決,如洋溢一詞,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句子,孩子們在花園里玩時是什么樣子?使學生體會孩子們在玩時的快樂。再聯系生活,什么時候洋溢著歡聲笑語?然后讓學生自已說句子。
還有“隆冬、瑟瑟、冷酷”可能學生也有不懂,也可聯系句子,或是用換詞法,或讓學生想象、做一下動作,馬上就可以理解。
4.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名分段讀故事,思考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糾正個別讀音如:“火辣辣”后兩個字讀平音。
5.指名說說課文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是圍繞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還寫的。
三、朗讀感悟
1.請小朋友們自讀故事,分別畫出,巨人回來前,巨人回來后,巨人醒悟后花園里的情景。
2.交流巨人回來前和回來后的句子。指名分別讀這些句子。
A、指導回來前的句子。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是呀,花園里多美呀,用你陶醉的樣子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B、回來后呢?請同學們把慘狀突出出來,冷。指名讀,指名評,再指名讀,齊讀。
3.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巨人看見孩子們在花園里玩,生氣地把孩子們趕跑了,請同學們找出巨人趕孩子們時說的話。
4.讀一讀這三句話,聯系上下文想:巨人說這些話時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說話時可能是什么樣子的,他的動作、神情如何?根據學生的想象,指導學生分組比賽讀,再指名做動作讀。
5.讀了這三句話有什么感受呢?
6.當巨人把孩子們趕孩子們時,在桃樹下有一個小男孩卻沒有跑,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雙會說話的眼睛可能會對巨人說些什么?巨人聽了小男孩的話會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導學生想象勸說巨人回心轉意的語言技巧,例如開始對巨人說話要婉轉,然后再讓他醒悟)下面我們就來讀讀下面的部分,請劃出巨人醒悟后的句子,指導學生體會巨人這時說的話,這時他的心情如何呢?該怎樣讀呢?讀好巨人的心情變化。
7.讀了這篇童話后小朋友們是否有什么體會或發現。請談一談。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四、拓展練習
1.先擇自已喜歡的部分進行再次體會,可以幾個人表演,也可以再去讀讀有關段落,也可以與同學就哪個人展開評論。并把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2.在課下搜集自已喜歡的童話。
課后習題
搜集自已喜歡的童話并閱讀。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讀“殘忍”“艱澀”等11個生字詞,借助工具書了解“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心理描寫,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本文,感受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意,激發自身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斗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磨練和深沉的愛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體會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帶領學生回憶當自己生病的時候父母會作何反應,由此以設疑形式回到課堂內容,談談文中作者不一樣的教育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記出不熟悉的生字詞,同桌互相交流。
2.教師在ppt上出示生字詞,強調讀音和寫法。
3.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劃出描寫母親心理的句子,談談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后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里
(三)深入研讀
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結構之后,將班級分成三個小組,在老師引導下對課文的重點詞句進行合作理解探究。
1.文中提到“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明確:因為擔心、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的愛有多深。(板書“度日如年”)
2.作者在結尾部分說“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為什么要說“磨練自己”呢?(板書“磨練自己”)
明確: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但與此同時,作為母親的作者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因此作者說“磨練自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并總結:讀完文章你體會到了什么?你覺得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良苦用心以及深沉的愛意;母親是一個愛孩子、有智慧的人,她雖然和所有母親一樣關心著兒子的病情,但她的偉大之處在于克制自己的感情,抓住讓孩子成長的機會,做到了“會”愛孩子。
(四)拓展延伸
各小組分別討論:你還看過哪些有關母愛的`文章?哪一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自談談感受,并派小組代表發言。
(五)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和母親之間所發生過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把這些值得記憶的難忘經歷記錄下來,寫成小作文。注意學習課文中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完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收上來,優秀習作放至班級“作文園地”展示交流。
五、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記敘性的散文,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利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達到掌握整篇文章的目的。回憶我剛才的教學,其實對課文的結構講解比較粗略,可以把分角色朗讀安排在課堂的開頭,并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者的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再進行分析,這樣會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翻、澆等8個生字。會寫拉、把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獲。
3、愿意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頭飾。
【教學思路】
1、主體參與合作互動設想。
2、情境激發學習課文的欲望,從識詞、識字開始,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創設學習情境
1、導入:
收獲的季節又來到了,熱情好客的小動物們邀請大家去做客,它們是誰呢?(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設疑激趣。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生詞
1、自由小聲的朗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特別是生字的字音。
2、同桌相互幫助在課文中圈點出要求會認的生字生詞,并讀一讀。
3、四人小組開展讀詞讀字的活動,為競賽作準備。
4、學生做小老師領讀詞語,學生跟讀、幫助讀準詞語的音。
翻松 澆水 施肥 餓了 這時候 挑著 一擔
5、從詞語中找出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6、分組讀、男女生互讀、競賽讀、齊讀。
7、做生字游戲。老師抽讀卡片。學生抽讀卡片。玩識字搶答的競賽。
8、去掉拼音識記生字。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四人小組開展讀書活動,人人參與,主動讀書。
2、開火車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四、朗讀感悟前三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看看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練讀。齊讀。
第二、三自然段:
1、小白兔和小灰兔說的話誰想讀一讀呢?你想讀那一句就讀哪一句。
2、教師指導朗讀,結合體驗讀出感謝和請求的語氣。
3、同桌練讀;比賽朗讀。
4、分角色朗讀,師生配合讀,齊讀。
五、好詞好句練說話。交流記字的方法
六、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發現規律。
2、指導寫拉:
先觀察拉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師范寫。
3、學生臨摹。
4、師生評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學習了課文的前三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朗讀一、二、三自然段。
二、朗讀感悟四、五自然段
1、四人小組練讀第四自然段,讀好把字句。
2、指名讀四五自然段,教師相機指導。
3、鼓勵學生用把字說話。
4、用自己的話說說小白兔是怎樣種菜的。
5、分組讀第四五自然段。指導讀好常常、很快等詞語。
6、說話比賽:
用一句話說說這兩段的意思。
三、自讀感悟第六至九自然段
1、讀課文思考:
小灰兔看到了小白兔為什么覺得非常奇怪呢?
2、思維訓練:
你喜歡誰呢,為什么?
3、分小組展開討論。
4、分角色朗讀。
四、語言訓練,深化主題
1、填空練習:
只有愛勞動,才__________。
只有愛學習,才_________。
2、帶頭飾表演課文內容。
五、指導書寫
1、重點指導絞絲旁的書寫。
2、教師范寫。
3、學生臨摹。
4、學生評議。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課文再現了小作者畫紅馬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極富兒童化的語言,既貼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學生一定會很喜歡的。
教學目標:
1獨立學會要求掌握的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學習運用工具書及聯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2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3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重點:
1、注意“幫”的結構;“待”是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難點:
學習冒號的用法。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讀順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2了解小作者的創作過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1你逛過動物園嗎?誰能說說你見到的馬有什么特點?
2你見過紅馬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故事,故事的題目是——
板書并指名讀課題——《紅馬的故事》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學法指導:(課件出示)
1、標:標出自然段。
2、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3、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4、問:不懂的問題。
(二)討論:
小組長檢查自學情況,教師巡視。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3、檢查生字情況
A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B擴詞。
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葉瓣一只蒼蠅一頭牛一匹馬
C你還能找出這樣的詞組嗎?(一幅畫)
(三)師生交流。
1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課后延伸:邊讀書邊想象并動手畫一畫小作者的畫上畫了些什么?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說說你的發現: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生字?
2、重點師范寫以下幾個字:故、級、粉、板、事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強調: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事”字的橫要注意有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一、復習鞏固。聽寫生字,用“事”組詞。
二、創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
1、平常你最喜歡什么老師上課,為什么?
2、讀了紅馬的故事,說說文中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
3、從課文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不僅你們喜歡,他的學生們更喜歡?
4、喜歡他什么?從哪些詞句讀出來?
三、朗讀指導,讀中品文。
1、引導學生讀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試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2、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對老師的喜愛、敬佩、感激,為我大膽創作得到肯定而驚喜、自豪。
四:引導學生說出冒號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師走到我旁邊,笑著問:“畫好啦?這是什么馬?”(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瓣在桌面上。
(用于總說后面,表示分說。)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學看到了我的畫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根據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故事背景
2。反復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生在戰國時期趙威后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后》。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說起趙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戰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來趙,她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后尊貴”。趙威后據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后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后,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于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這個故事大約發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后執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后剛執政,處于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后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后使長安君質于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后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指明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后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么?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生的原因。“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于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大臣的強諫,太后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愿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閑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閑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后的第一步。“盛氣而揖之”說明太后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可觸龍卻采用“緩沖法”,見面后,只字不提“令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后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進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后作指導)
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沒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于緩和,觸龍為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呢?
明確:觸龍提及少子舒祺之事,不僅拆除了趙太后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后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后,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后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后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于使太后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后關鍵的一步。
(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于使趙太后改變了態度,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學生齊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
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生就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背誦情況(采用集體背誦和抽查兩種方式)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小結:《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學生提問:“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該如何理解?
明確:“日食飲得無衰乎?”句是古漢語得固定句式。“得無”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又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應譯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學生提問:“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
三、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二題,再借助古漢語詞典加以梳理)
語文教案 篇8
知識目標: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能復述文中的故事。
情感目標: 懂得“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白文中所闡明的道理
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非常珍貴的種子,這些種子能夠開出世界上最美麗的花,結出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實。今天老師將會送給每位同學一顆,請大家談談你們得到它之后準備怎么做呢?
··· ···
同學們說的都很精彩,老師很高興打架能有這樣的認識,說得這么好!今天,老師還將帶大家去看另外一顆關于“種子”的`故事,那顆種子名叫“方仲永”,我們看看他的故事能否給我們一些啟示呢?(板書:傷仲永)
二、介紹作者
1上節課老師布置讓大家課下搜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學生說一說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
2、我們以前學過他寫的哪些詩?回憶背誦 《泊船瓜洲》、《梅花》、《書湖陰先生壁》等。希望同學們以后可以多看一些好文章,詩歌,遇到自己喜歡的片段不妨背下來,久而久之,我們的文學素養就會提高!
三、誦讀練習
1、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斷句,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可以及時注音。
2、學生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兩遍課文,要求讀通句子。
3、學生展示朗讀。
4、學生評價。
5、教師點撥(本文的朗讀應帶著惋惜、哀傷的語調去讀。)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
1、對照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內容,寫在紙上。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3、問題討論:①、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課文中的那些詞或句子表現了這些階段的特點?
童年時期:天資聰明 “忽” “即” “立”
少年時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已經和平常人一樣。 “泯然眾人矣”〕
4、重點字詞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 “余聞之也久 ” “不能稱前時之聞”“卒之為眾人”}
于:“{環謁于邑人” “于舅家見之” “賢于材人遠矣” “受于人者不至”}
5、詞類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做賓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利:認為……有利可圖,把……看作有利可圖
(我們讀書就要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積累,學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②、最后一段的議論講了什么道理?(天才出于勤奮)
(悲劇啊!由一個天才淪為常人,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劇,那么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呢?)
③、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不使學” “父利其然也”
五、問題探討
1、本文為什么詳寫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情形?
2、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3、“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
學生通過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問題答案。
(我們讀書就要善于動腦,學會歸類總結,只要同學們能做學習的有心人,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語文教案 篇9
【我的發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探索和發現中學會識字,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識字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2、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漢字的構字特點。
3、認識“柏、紀”等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我會認
1、學生讀一讀。
2、找找每組中兩個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這是用了什么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4、你還能用其他方法來記住這幾個字嗎?
5、給你喜歡的字另組詞。
6、開火車檢查。
二、我會讀
1、說說加點的字有什么相同點?
2、讀讀詞語,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關?
3、你還能說出其他類似的字嗎?
【日積月累】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
2、通過分解姓氏的部件或描述姓氏偏旁來識字。
3、學會用部首查字法。
〖教學過程
一、讀讀比比
1、讀一讀每組詞,比較帶點的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分組比賽讀。
3、口頭擴詞。
二、姓氏歌
1、學生自讀姓氏歌。
2、我學過這樣的'識字方法嗎?(回憶第二冊)
3、誰能舉其他的例子?(小大尖、田力男等)
4、齊讀──指名讀──分組讀──一問一答讀(弓長──張)
三、學習
1、小朋友們都學過音序的方法,哪些小朋友愿意用音序的方法來查下面這些字:鳥、畫、心、六,比一比誰最快。
2、下面我們看看這個字,誰來查一查?(出示“漠”字)
哦,小朋友不認識這個字,不知道它的讀音,用音序查字法查不出來,那怎么辦呢?別急,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種利用字的部首來的方法──部首查字法,這樣就可以把不認識的字“一網打盡”了。
3、學習部首查字法:
⑴ 以“漠”為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⑵ 全班分成幾個組,各請一名會部首查字的小老師引導組員查以下生字:確、糾
⑶ 讀書上部首查字方法的那一段,請同學們歸納部首查字法的步驟。
板書:確定部首 找部首 頁碼數 剩下筆畫 查找生字
⑷ 查字法分步練習:
① 找部首練習:
先讀讀常用部首,找找以下字的部首:
思、層、到、還、空、肯、放
② 找部首頁碼練習。(見書上練習)
③ 數剩下筆畫練習。(見書上練習)
④ 四個大組比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看哪個大組的小朋友完成得最好、最快。
⑤ 反饋、評價。
語文教案 篇10
深秋的一個早晨,我打開教室,學生與往常一樣一擁而進。一個聲音尖叫起來“小鳥、小鳥……”許多個聲音高叫著“小鳥”“小鳥”……
在緊閉的窗欞下一張課桌上,一只小鳥肚皮朝天,蜷縮著雙爪,一動不動。有人說,那是一只死鳥,扔了吧。
我輕嘆著、憐惜著,輕輕地把小鳥放在左掌心上,它居然抓住我的食指踉踉地站立起來,睜開一雙綠豆大小的睡眼惺忪、無助膽怯的眼睛,打量著我周圍擠得滿滿當當的孩子們。這些個孩子——我的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立在我食指上的——小家伙,誰也不認識誰。
“老師,讓我摸一摸。”
“別,你手上的熱氣,會傷著小鳥。”
“我的手冷。”
“那也不行。”
“老師,它叫什么名字?”
我被問住了,確實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很多年了,深居鬧市,伎身于鋼筋水泥牢固的圍城中,很少涉足于自然,山巒田野、江河湖泊,對外面的世界,對野生動物、植物知之甚少。于是我開始仔細觀察這只小鳥,它的頭生滿黑色的.羽毛,象剛鋦過油的麗發,黑黝黝的;一對綠色的小眼睛(其實比綠豆還小),似淚,是讓人憐憫的微光;淡黃色的喙尖尖的,緊閉著;滿身灰黑的羽翼未豐;一雙灰色的小爪子,象對小鉤子,抓得我的食指生生作疼。是啊,就叫它小家伙吧。
“同學們,我們就叫他小家伙,好不好呀?”
同學們異口同聲喊出:“小家伙,小家伙”
小家伙似乎被吵醒了,身子動了動。我感到手中一熱,一滴流動的白色物質在我手指間滑動。
“小家伙拉屎啦!”
“小家伙把屎拉到了朱老師的手中了。”學生的起哄了,歡樂充溢滿教室。
小家伙來了精神,來回轉遛著黑色的小腦袋,比綠豆還小的睡眼不再惺忪、膽卻,晶瑩透著好斗的生氣,那神氣仿佛在說,你們才是小家伙,你們才是。又像在問,你們是誰,干嗎圍觀我?
教室里再安靜后,我指著鳥嘴對同學們解說:“鳥的嘴叫喙,長得尖尖的……”這時張開了嘴巴似乎配合我的講解。
“朱老師,小家伙餓了。”
“小家伙要吃東西了。”
“小家伙,你以為你是誰?教室里哪來吃的!”同學們又歡鬧開了。
小家伙不耐煩了。振振翅膀,歪歪斜斜的飛過頭頂,面壁立于電視機上。小鳥累了,讓它歇會兒吧。
“朱老師,小家伙又拉屎了,它把屎拉在藍貓的頭上。”不知誰突然叫道。
我抬頭一看,小家伙一動不動。電視機框上添了一個白點。我慎斥道:“小不點,連動畫片也不讓人看,你還不快下來。”
小家伙在我伸給它的手上拱了拱,猛一伸頭,在教室里盤旋了幾圈,然后,落在了日光燈管上。小家伙,你再餓也不能停在那上面。我拿起了教鞭。
有個同學哭喪著臉求道:“老師,別打它。”我爬上桌子,把教鞭的末梢輕輕地塞到小鳥的腳下,它緩緩地挪動著雙腳,避開教鞭。我耐心地說:“小家伙,你稚嫩的翅膀怎能載著你自由自在地在藍天飛翔,到我這兒來吧,我們會好好地照顧你。”小鳥聽懂了我的話,站到了教鞭上,又站到了我的手中。小家伙在我的手中拱著小腦袋,扭動著身體,似乎要掙脫我,又似乎希望我就這樣把它捧著。我對它說:“小家伙,想回家嗎?咱們試一試。”我推開窗扇,分開合著的雙掌。小家伙抖了抖羽毛,筆直地沖向窗戶,飛向了對面的大樹。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
教室里又開始歡騰起來,目送小鳥遠去的孩子們或高聲或低語。小家伙飛走了。小鳥回家了。或手舞或足蹈。孩子們在歡呼用他們最真誠的童心,用他們最純潔的愛心。我在心底為孩子們歡呼,為了他們的童心,為了他們的愛心。
直到今天,我查遍了我所有能接觸到的資料,也未搞清楚小鳥的科目,但是我知道它喜歡我叫它小家伙,這就足夠了。同時我還知道小家伙是一只剛剛學飛的雛鳥,就像我身邊的這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一片茁壯成長的希望。終于有一天他們也會騰身而去,哪怕跌跌撞撞,但是最終能夠在蔚藍的天空中盤旋翱翔。
我想,人只要些許有點知識,亦能通靈萬事萬物。小家伙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天地》教案08-08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識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