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圍繞著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圖案設計運用,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一畫、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制作和裝飾,對稱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圖案設計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讓學生創作豐富、多樣的圖案、造型。
教學程序:
一、歌曲欣賞,談話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青花瓷》,教師講授蒙古族把青、白兩色作為頭等重要色彩,滲透人文知識,導入課題《青花瓷》。
二、欣賞開拓思路。
出示青花作品課件,引導學生簡單了解青花瓷造型、圖案裝飾的特點,從造型、圖案兩個方面出發。除了引導學生認識造型對稱之外,出示一些青花吉祥圖案的欣賞,為學生在之后的創作提供一些設計素材。
三、探索設計技法。
首先教師出示幾個不同形狀的空白花瓶,讓學生發現對稱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圖案設計中的運用。老師現場演示,將紙對折,在一邊畫好花瓶的一半,沿邊剪下。讓學生掌握剪對稱青花瓷瓶的制作方法。
了解裝飾的幾個部分:瓶頸裝飾、瓶身的裝飾和瓶底的裝飾。簡單了解圖案設計中的單獨紋樣、帶狀二方連續、故事敘述幾個基本樣式。為后面的`設計創作提供基礎。
學生互動討論。請學生說一說想制作的青花瓷造型和美麗圖案。及時抓住學生在討論中迸發的思維火花,以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討論達到預設效果。
四、設計造型、圖案。
學生設計創作過程中,播放古典音樂,烘托課堂氣氛,老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創作中的閃光點。
五、師生互動評價。
創設情景“青花瓷藝術展”, 出示2個 “古董展架”,畫好的同學可以把作品擺到展架空擋處。“青花瓷藝術展”圍繞造型星、圖案設計星和創意星三個方面的評價。
六、藝術延伸生活。
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運用如:青花瓷器的電腦、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教師:美麗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國傳統藝術,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還可以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點畫蘋果,使用不同的方法繪畫出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蘋果,。
2、讓幼兒對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興趣,體驗點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音樂磁帶
2、印有蘋果輪廓圖一張人手一份。
3、黃、綠顏料、紅顏料每桌一盤、抹布、一次性桌布。
重點:
學習用手指點畫出大小、疏密不同的蘋果
難點:
1、食指輕輕蘸上顏料點在紙上,不要左右移動,輕輕抬起手。
2、蘋果變在蘋果樹上。
活動過程:
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一):歌表演:摘蘋果。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樹上結了許多紅蘋果,寶寶們我們一起到果園里去摘蘋果吧!"隨即打開"蘋果"音樂引導寶寶站起來一起邊唱邊做動作。(兩遍)
(二)教師:"我們摘完了蘋果,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吧!"隨即老師把輪廓圖貼在黑板上 "看,蘋果全給我們摘光了!小朋友你們說這樣好看嗎?"(不好看)(鼓勵幼兒幫想辦法)老師也來想一個辦法把蘋果變出來吧!"
2、教師示范講解。
(一):教師:"老師要請兩個朋友來幫忙變蘋果,一個是它。"隨即伸出食指,問幼兒:"它是誰呀?"(食指),"還有一個是紅顏料。"出示顏料盤。"這個顏料盤里面的顏料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教師小結:"我請的食指跟紅顏料來幫我變蘋果。"邊說邊用實物示意。
示范講解:"現在我開始變蘋果啦,看好了我是怎么變蘋果的。""食指食指翹翹,顏料盤里親親,蘋果樹上變、變、……"
(二)老師:"噢,原來老師變蘋果還要念好聽的兒歌呀!""寶寶也來學一學好聽的兒歌吧!"引導幼兒伸出食指念二遍。
(三)那你們看這里老師變的`蘋果一個是大的一個是有點小的,你們知道怎么變大蘋果、怎么變小蘋果嗎?(老師再做一遍看了以后請幼兒說說--食指豎起來的時候是小的,食指躺下來點的時候是大的)
(四)師:"老師剛才變了一些蘋果,哪個寶寶也上來變些蘋果?"請一至兩個幼兒示范作畫。提醒邊念兒歌邊變,并請下面的寶寶幫他念好聽的兒歌,發現問題并及時指出。(蘋果變的時候要分開一點,不重疊)
(五)師:"森林里還有去多蘋果樹,上面的蘋果多沒有了,寶寶們你們愿不愿意給他們變蘋果呀?"
3、提出作畫要求。
在變之前老師也變了好幾顆蘋果樹,你們來看看這里有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小朋友你們喜歡什么顏色就去找那個顏色的變蘋果。
a提醒幼兒用食指輕輕蘸顏料,用力變變變。
b注意手指在畫紙上點一下就馬上拿開,不要左右移動。
c強調蘋果變在蘋果樹上。
d鼓勵幼兒這邊變變,那邊變變,多變些蘋果。
e提醒幼兒及時用抹布擦干凈手,不弄臟衣服。
g變好了紅蘋果,還想變其它顏色的蘋果,可以去邊上變自己喜歡的蘋果。
4、幼兒開始點畫,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保持畫面干凈。
5、教師講評。
(一)教師:"蘋果變好了,蘋果樹回到果園里去吧,寶寶看一下你自己變的蘋果,再看看其他寶寶變的蘋果,誰變得好?"引導放到旁邊的美工板上(布置成樹林),互相欣賞。
(二)教師:分別出示幾張好的作品,講評,告訴幼兒好在哪里的原因。
6、結束。
師:"寶寶們真能干,變了這么多的蘋果,自己表揚一下自己。"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傣族潑水節的來歷,體驗傣族節日的快樂,從小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時間:20xx年4月12日 下午2:30 -16:30 活動地點:孟連縣幼兒園主園
活動班級:
大大班(2個班)、大班(4個班)、中班(4個班),共10個班
活動準備:
1、每個小朋友自帶一把水槍或者戲水的玩具;
2、每個小朋友帶一套泳衣來園或另帶一身衣服更換;
3、幼兒不要穿運動鞋和拖鞋,都穿平跟涼鞋;
4、各班級活動前“潑水節由來”的錄像;
5、以班級為單位準備表演節目。
活動內容:
(一)各班孩子們觀看“潑水節由來”的錄像
時間:下午14:30-15:00 地點:各班教室
通過錄像使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為何要設立“潑水節”、“潑水節”的寓意又是什么。
(二)表演精彩的節目(分年級組)
時間:下午15:00-15:30 地點:孟連縣幼兒園主園戶外活動場
以班級為單位表演精心準備的形式多樣化的精彩節目。
(三)潑水節狂歡活動(以年紀組為單位)
時間:下午15:30-16:30 地點:孟連縣幼兒園主園戶外活動場
孩子們可模仿“傣家姑娘”的樣子,一邊相互說著祝福的`話,一邊用水槍、水桶等工具盛水潑向同伴;孩子們也可在老師的組織下,圍成圈圈,和著音樂,拿著鈴鐺和銅鼓,載歌載舞。
祝愿我們可愛的孩子們度過一個開心、難忘的潑水節!
孟連縣幼兒園中三班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創造性地用幾種圖形拼拼、貼貼、說說。
2.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1.白紙每人一張,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彩色圖形紙若干,漿糊,抹布。
2.教師用幾何圖形拼貼的范例圖一張。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自己用圖形拼貼畫的興趣。
出示范例圖,引導幼兒說說拼貼圖案的幾何圖形的名稱。
2.練習用圖形拼擺物體造型。
幼兒自己選擇所需的.圖形嘗試拼物。
教師幫助幼兒合理安排畫面。
粘貼造型時提醒幼兒正確使用漿糊、抹布等。
3.展覽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幼兒相互講述畫面的內容,體驗圖形的組合變化的樂趣。
鼓勵幼兒說出“我用X形和X形拼了XXX形”。
活動建議:
結合此次活動可在智力區與美工區繼續提供各種形狀的彩色紙與積木,讓幼兒進行拼貼造型,進一步感受圖形組合的千變萬化。
活動評價:
1.能大膽地選擇幾何圖形拼貼造型,有一定創造性。
2.能正確地說出所選圖形的名稱與造型物的名稱。
活動反思:
我為每個幼兒都提供了自由的發展空間,每個幼兒都可以動手來操作,通過家長以及老師的幫助下,小朋友的興趣很濃厚,都很開心。使幼兒在情感,知識,技能等方面得以發展。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染紙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3、通過染紙活動培養幼兒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重難點分析:
1、重點:學習宣染的基本方法。
2、難點:幼兒能不斷變換紙的折法,染出不同圖案的紙樣。
活動準備:
各種調好的顏料和宣紙、兩個展板、衛生紙、調色盤、宣染作品、宣染衣物、錄音機、音樂帶、絲巾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時間大約5分鐘)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看呀?跟我來,小朋友站好了,掀開布,這么多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朋友看這些畫跟我們平常畫的畫一樣嗎?
(色彩的對稱、線條的模糊、有折痕、紙不一樣等)這樣的紙叫宣紙(讓幼兒說一邊),請小朋友摸一摸,宣紙很軟,特別容易吸水。再看上面都有什么樣的圖案?(有圓的、有橫條狀的、有方的等)
二、展開:(時間大約20分鐘)
1、提問:小朋友你們誰知道這些作品是怎樣制作出來的?請幼兒談一談。它們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染出來的,怎么染呢,先請小朋友上位,看老師。
2、介紹材料:小朋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宣紙。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紙和各種水粉顏料,選用宣紙是因為它吸水力特別強。
3、講折紙方法:剛才在看展覽時,有小朋友說宣紙上有許多的折痕,那是因為在染紙前我們要先將紙折疊,紙的折法有很多(教師示范),比如可將紙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長的等,這樣可以染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4、講解染色的方法:宣染的方法是很多的,小朋友看第一幅圖他的花紋是什么樣的?它用的方法是染邊法,只染圖紙的邊;第二幅圖他的花紋看上去是一塊一塊的它用的是染角法,只染圖紙的角;最后一幅他的花紋像什么形狀?這幅圖用的是邊角都染法。剛才老師給小朋友簡單介紹了幾種有染邊的、有染角的、有邊角都染的,小朋友我們也來試一試好嗎?你們想先染那一種?先來學習染邊的(教師示范),先將紙折疊,然后把疊好的紙的一個邊輕輕地占上水粉顏料,馬上拿起讓顏料自然陰開。然后在染下一個邊,每次染選擇1—2種顏色。染好后將紙輕輕地打開,晾干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將紙的每個角都染上不同的顏色,染的步驟跟染邊一樣,我請幾個小朋友來試一試(教師小結)。第三種是邊跟角都染,你可以染兩個角,一個邊:也可以一個角兩個邊隨意,誰想來試試?請幾個幼兒嘗試。
5、幼兒染紙:他們染的真漂亮,其他小朋友是不是也想試一試,老師今天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小手絹”,請所有的小朋友都來嘗試一下,看誰染的“手絹”最漂亮,小朋友愿意嗎?在染之前先請小朋友一起來折“手絹”,看能著出多少種圖形,教師小結。一起染“手絹”,教師巡回指導。
6、教師小結。比一比看誰染的漂亮,讓染的好的小朋友談一談是怎么染的,用的什么方法。今天小朋友都學會了宣染,而且染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小手絹”,你們表現的真棒。
7、展示會:小朋友看老師跟剛才有什么不一樣嗎?這塊漂亮的絲巾就是印染出來的,其實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印染的東西,小朋友看這些小衣服、書包、帽子都是用染出來的,我請幾個小朋友來穿一穿它,你們穿的衣服真漂亮,你們能站到臺上給我們展示一下嗎?放音樂,幼兒時裝表演。其他小朋友我們也拿著自己染的“手絹”上臺展示一下好嗎?
三、結束:(時間大約5分鐘)
請小朋友把染好的“手絹”拿給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也來教給他們。
活動反思:
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東西的外形色彩在頭腦里都已經固定化了,包括現在的一些孩子在經歷過后后也會產生這樣的念頭。就像以前問起:“太陽時什么顏色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上異口同聲的說:“紅色!”其實哪怕是紅色也可以分成好多種紅,如橘紅、玫瑰紅、粉紅等。所以當我看到不一樣的孩子涂色時,起先我是不動聲色的,讓他自由的進行,等差不多時再與他交談并且組織孩子們討論。孩子的想法創意很好呀!有許多人性化的思想。因為說得有道理,原先反對并提醒要用三角形的孩子也開始贊同了,我想所謂的天真的孩子間的說服就是這樣的吧。只要孩子能對自己的作品有個說法,那么偶爾脫離一下實際又何妨呢!他的心中是明朗的,而表現本來就是多樣的。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印畫創作。
2.欣賞、評價自己制作的小背心上的圖案,享受創作的快樂。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紙團、紙卷、瓶蓋、各類印章(比如蔬菜印章)等。
2.水粉顏料、擦手毛巾。
3.有漂亮圖案的背心一件,服裝紙樣或廢舊的白色背心每組一件。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幼兒欣賞有漂亮圖案的背心,認識上面的色彩。
2.出示服裝紙樣或白色背心,引發幼兒制作小背心的.積極愿望。
3.出示紙團和顏料,請幼兒嘗試印色,教師講解印色方法。
4.幼兒印制小背心。
(1)幼兒自由分組,共同做好印色前的準備工作。
(2)幼兒開始印色,教師隨時指導,提醒幼兒一個紙團只能蘸一種顏色,注意保持畫面、桌面、衣服的干凈。
5.引導幼兒欣賞評價作品。
活動延伸
待作品晾干后,投放在角色區內,供幼兒使用。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布局畫面,獨立制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了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范本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本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里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里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范講解圖書的.制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并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對面折,折水杯的技能。
2、學習看圖折疊的方法。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折疊圖樣、正方形紙。
活動過程:
1、出示折疊圖,請兒童看圖折。
2、為娃娃家折疊一次性使用的紙杯。
日常生活:折紙活動和區域活動配合進行更有趣。
家園配合:在幼兒折紙游戲中,會邊對齊、角對正的折疊。
活動反思:
首先這個活動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雖然在這中美術手工活動幼兒之間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但是孩子們的興趣還是滿高的,。在此次活動中,并沒有發現不感興趣的`孩子,因為在日常的活動中,我們經常有這樣類似的美術活動,孩子有了一定動手能力,所以孩子們得心應手。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美術教案--設計郵票08-16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8-16
美術教案-美術概說08-16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8-16
美術教案07-22
美術的教案06-20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精選)美術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