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云南的歌會不同場合歌會的特色。
2.學習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的描寫方法。
3.朗讀、揣摩、品味文章語言。
4.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1.重點: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云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
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難點:領會三種場合唱歌的不同場景,欣賞寫法上的差異。
【學法導航】
一、預習自測
1.云南知多少:
2.作者簡介:
3.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音
迤西( )譬喻( )糯米( )蹲踞( )忌諱( )酬和( )鐵箍( )熹微( )
請在下面寫一遍、力求工整、規范、美觀:
(2)理解下列詞語
酬和引經據典 扶搖直上 別開生面
若無其事 龍吟鳳噦 即物起興
(3)認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幾種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你能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每個場面各有什么特點嗎?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內容。為大家提供了初二第二學期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誦讀文章,共同研討批注精美片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文章用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等多種描寫方法突出的濃郁的地方風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了解云南少數民族的歌會習俗,感受民歌之美,感受民間文化氣息。發現生活中的美,迸發對民歌、對生活的熱愛。
學習重、難點: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激勵學生關注民歌之美,感受美好生活。
學習過程:
欣賞一段葫蘆絲《月光下的鳳尾竹》,導入新課。
(小常識)了解云南的歌會云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云南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占了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了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男女傳情時會唱歌,結婚時會唱歌,喪葬時會唱歌,甚至有的民族打官司的時候也用歌唱的形式,而高明的歌手會得到人們的特別尊重。
一、我預習、我快樂
1、沈從文的情況我已了解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的故鄉,鳳凰縣也因他成為有名的旅游勝地。
2、生字詞的情況我已掌握
音與形(加點字注音):
蹲踞(jù)酬和(chóu)熹微(xī)譬喻(pì)淳樸(chún)即物起興(xìng)鳳噦(huì)
義:即物起興: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寫作.或開頭先詠他物,起興抒情。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快活的樣子
龍吟鳳噦:聲音委婉動聽,抑揚頓挫。
二、我閱讀、我感悟
1、感受歌會:請先朗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在什么地方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用四字短語回答最好)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山寨傳歌
2、賽說歌會: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讀一讀,從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處?結合內容說說理由。
(從歌美、景美、人美、情美、服飾美、才智美、文化美等方面回答)
三、我探究、我自信
拿起筆,讓我們靜下心來,透過文字的表面去感受云南歌會的無窮魅力。讀一讀,品一品,批注,小組內交流。
1、在“山路漫歌”部分重點寫出了什么樣優美的環境?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各種山鳥呼朋喚侶”還有“戴勝鳥和云雀的歌唱”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美景襯好歌
2、在三種不同形式的歌會中,作者都進行了細膩的人物刻畫,請跳讀課文,劃出三處人物描寫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別寫了哪三種人?描寫了哪些方面?
學生討論后明確:山野對歌重點寫的是年輕婦女;山路漫歌重點描寫的是趕馬的女孩子;村寨傳歌重點刻畫的是一個年過七十的吹鼓手。
山野對歌,描寫云南年輕婦女的性情,臉龐,白白的`糯米牙,穿著打扮,特別是抓住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的特色來描寫了她們的衣褲、圍裙、鞋等美麗的裝飾。山路漫歌,作者在刻畫趕馬的女孩子時,通過對云南美麗風光的描寫來側面烘托趕馬女孩的美麗,歌唱的優美動聽。村寨傳歌中對吹鼓手的描寫著重年齡和會唱的歌之多。
三、研讀賞析
1.說說《云南的歌會》中你最喜歡的場景?談談你的理由。
2.下面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歡那哪一種?為什么?
A.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
B.這種年輕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褲,腰間圍個布圍裙,腳下穿雙鞋,辮發盤在頭上。
3.作者為什么并不直接寫趕馬女孩唱歌,而是用許多筆墨去描寫由呈貢進城一路的景色?
4.“金滿斗會”給人的感受如何?結合課文做具體分析。
5.賞讀完三個歌唱場面,讓我們共同來完成這個表格,以更好的體會各個場面獨特的風格。
內容特點寫作重點
四、拓展遷移
1.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藝術形式來表現本民族本地區的風土人情,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嗎?找出一兩個,寫在下面。
2.你能用一段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和感受嗎?
五、課后練筆
收集我們當地的民風民俗,或者是你了解的中國的民俗,節日,學習本文的寫法,以“家鄉風情”為話題或者是以中國的風俗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2-3節,知道要愛勞動,自已能做的事自己做。
2、學會"奶、把、種",認識筆畫"ㄋ"。
3、繼續練習用"會"說話。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體會運用"會、把"兩種句式,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教學難點:"奶"的筆順,及押韻的初步認識。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幻燈、投影、小黑板、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語言快車:丁丁對媽媽說:"我會穿衣會洗腳。"
二、復習檢查:
丁丁很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丁丁還會做哪些事?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17.別說我小(板書)
1.復習已學的3個生字,偏旁(指名讀,再齊讀一篇)
2.打開書本讀第一節。講:丁丁會做哪些事?
板書:我會穿衣會洗腳句式:我會()會()
三、學習課文。
1.(1)指名讀第二節,其它小朋友認真聽,有沒有咬準字音。(評議)
(2)自己再讀一遍,對照課本上的插圖,想一想:
這一節講誰會做哪些事?
(3)圖文對照,請用"丁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說一句話。
(4)這一節講誰會做哪些事?(板書:會擦桌把地掃)
(5)比較jiao、sao韻母相同,讀起來順口
(6)出示句式:我會()把()。
(7)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我"指誰?"你"批誰?
(8)丁丁說這句話時是用什么語氣的?誰來試試。
指導朗讀,示范,再讀。
(9)我們把丁丁說的兩句話倒過來讀讀看,可以嗎?
請你用上"因為……所以……"連起來說一說。
小結:丁丁不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事,我們也應該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冬冬又會做哪些事情呢?
2.輕輕讀第三小節,看右邊的插圖,想冬冬會做哪些事?
(1)請你用"冬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說一句話。
(2)冬冬會做哪些事呢?(板書:我會種花把小澆)
強調讀音"種"用"種"擴詞。
(3)這句話又是誰對誰說的?"我"指的誰?
(4)請你用"因為……所以……"把兩層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冬冬真是個能干的孩子,小小年紀會種花,會澆水。
老師真佩服她,冬冬是怎么跟奶奶說的.,指導朗讀。
三、課間操
(1)我們把3節內容學完了,我們再來聽一遍錄音,自己可以配上動作試試看。
(2)同學讀,幾個同學表演。
四、句式訓練
1.丁丁和冬冬會做的事情可真不少,我們看板書來說說:丁丁和冬冬會做哪些事。
(1)指名說(2)同桌說(3)變換名式說
2.你會做哪些事情呢?請你用上上面兩個句式說一說。
3.這首詩歌寫得很好,我們大家來把它接下去說說看。
比如,你對老師說,可以怎么說。
五、總結: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
我們來找一找,我班哪些小朋友像丁丁和冬冬會做很多事。我們班許多小朋友平時都做得很好象周含賽,王文華等都能幫老師掃地、拖地板、分飯等,但有的小朋友做得還不夠,在家還要父母替他穿衣、洗臉,我們應該向丁丁,冬冬學習"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
六、復習鞏固生字,指導寫生字。
1.識記新學的三個生字的字形
2.讀詞語
3.開火車組詞
4.指導書寫生字,"ㄋ
作業布置:田字格里寫的生字,一個寫四遍
板書設計:17.別說我小
我會()會()
我
我會()會()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
課后評析:總體感覺,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發揮得都比較好,練得也比較實,堅持一課一得,面向全體。但自己覺得總還有些遺憾,比如拓展訓練不是很靈活。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小品說明文,學生學習時可以先結合現實生活、圖片及文學作品等了解認識屏風,明確屏風作為一種歷史傳承而來的家具的作用──不僅僅是擋風、遮擋視線,更重要的是屏上有書有畫,具有美感,充分認識屏風的實用和藝術裝飾雙重功能,特別是屏風的藝術裝飾功能。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
3、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走近屏風
1、由學生搜集的屏風的圖片、文字知識、見聞導入,引導學生進入屏風的世界。
2、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總結出課文的結構思路,從文中概括出屏風的功能作用。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課文結構思路:課文一開始結合自己的經歷引出了屏風的特點,并指出設計屏風的關鍵之所在──在功能和美感上做文章,突出一個“巧”字。然后指出了室內、室外安置屏風的作用,并且不失時機地突出強調屏風的藝術裝飾功能。接著聯系現在屏風只注重實用功能而忽視了美感,實際是造成屏風發展的退步,作者提出了在屏風設計方面的看法。最后,作者希望借此引起建筑師、家具師甚至使用者和后人的注意,使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和發展。
屏風的功能:作者主要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了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作者更強調藝術裝飾功能。
(二)揣摩語言──感受詩意
本文雖然是說明文,但不像一般說明文語言那樣平實,讓學生勾畫出文中富有詩意和韻味的語言,特別是引用的古詩詞,分析、揣摩作者對屏風的情感和看法。
預想學生可能勾畫揣摩的語句:
(1)“屏”,我們一般都稱“屏風”,這是很富有詩意的名詞。
這里“詩意”一詞,寫出了屏風在作者眼中的美好感覺和印象,將讀者引入美好的屏的氛圍。
(2)記得童年與家人在庭院納涼,母親總要背誦唐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繭”的詩句,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后來每次讀到詩詞中詠屏的佳句,見到古畫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作者這里用童年夏夜在庭院納涼,富有生活氣息和美感。“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繭”是唐代詩人杜牧《秋夕》中的詩句──秋夜,銀白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屏風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讓我們感受到屏風的美,的確,其情景讓作者感受到深宮孤單宮女的極度悲傷、愁苦,故而喜歡詠屏的詩句,喜歡古畫中的屏,從感性上讓我們體驗到屏的藝術美感。
(3)《牡丹亭》“游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湯顯祖《牡丹亭》“游園”里的唱詞,“錦屏人”是指閨中女子,“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這句詞指的是閨中女子太過于惋惜這大好青春時光。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作者這里引用,為了突出屏風的藝術美感。
(4)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為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
聯系后文可見,這里的“大小”應該指的不同的人對屏風的不同的.使用。
(5)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閑倚畫屏”的意思是“閑著沒事干,倚著畫屏相思”;“抱膝看屏山”出自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寫女主人公在小樓里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這里寫出了看屏、處在屏中的生活有一種休閑恬淡之感。
(四)把握形式──探求蹊徑
通過揣摩語言,會發現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表現形式上有區別,讓學生從表達方式的角度,揣摩本文的語言形式特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本文與其他說明文比較,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本文是用散文筆法寫成的比較輕松、隨意的小品文,因此語言表達方式不同于一般平實的說明文。本文的表達方式除說明外,還有敘述、議論和抒情。作者陳從周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筑、古園林專家,對屏風很有研究,又有較深厚的文學底蘊,因此作者用濃郁的抒情筆調和諸多事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韻味,也是本文與其他說明文不同之處。
(五)總結評價──回顧展望
1、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學生回答,師生補充)
2、教師激勵:陳從周以自己的責任心用飽含濃郁抒情的筆調,揭示了屏的文化韻味,也啟迪著我們要為屏風乃至其他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愿意寫字的興趣。
2.熟讀句子,用聽讀識字的方法認讀7個生字;初步知道什么是筆畫、筆順。
3.學法和習慣:學習用指讀的方法聽讀識字。
教學重點:
讀詞語,認讀7個生字。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關于筆畫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察書中圖畫:誰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老師在上語文課,小學生在聽講。)
小朋友們在怎樣聽講?(認真、專心等,啟發學生說出不同詞語,同時進行說完整話的訓練。)
2.想知道他們在學什么嗎?丁丁也在那上課呢,瞧,他告訴你們他們在學什么了。出示書上的六個詞語。
二、學習新課:
1.誰能幫丁丁告訴大家他們在學什么?誰愿意帶著大家讀?
2.原來,他們在學寫字、學筆畫、學筆順呢!
(1)板書漢字的5個基本筆畫,說出名稱。(橫、豎、點、撇、捺)
(2)老師書寫,學生跟著書空。
(3)小結:漢字就是由筆畫按一定順序組成的,寫字時要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寫,別忘了喲!”
3.丁丁當小老師教會了你們筆畫和筆順,誰還想當小老師教大家讀讀這些?指名帶讀,學生跟讀。
4.你們學得真認真,能自己讀了嗎?打開書第8頁,自己指讀,看看誰的指讀姿勢最美。(學生自讀)
5.同桌互相讀:
(1)互相檢查指讀姿勢;
(2)有不認識的字互相幫助。
(培養合作意識和指讀習慣,滲透另一種識字方法——向別人請教。)
6.全班齊讀。你們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就讀的這樣好,說明你們都能像丁丁和圖中小朋友那樣認真學習。
7.摘詞游戲:學生上黑板摘一個自己認識或喜歡的詞,大聲的讀出來并帶著大家讀一遍,然后邀請小朋友做游戲。
8.游戲:
(1)對對碰:小朋友把字卡邊讀邊擺,然后其中一個人說出一個字,另一個小朋友找到這個字,兩個同樣的字組成一對。
(2)找朋友:在黑板上豎著擺好:“用、寫、”兩個字,讓學生從剩下的生字中給他們找朋友,即組成詞語。
三、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馬上就要學寫字了,老師希望每一名同學都能把字寫的特別漂亮,希望你們每上一節課都能有收獲。
四、堂清檢測:
開火車讀生字:
筆 皮 本 寫 字 用 心
附:板書設計
學寫字
鉛筆 橡皮 田格本
寫字 用心 很認真
筆 皮 本 寫 字 用 心
語文教案 篇5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圓的沙粒),什么樣的沙粒?(再讀,突出圓圓的)
2、師問:在什么地方見過沙粒?
二、品讀課文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顆沙粒并不尋常。
1、讀課文1、2行。讀讀,想想,它不平常在哪里?
2、它是怎樣說的呢?再去讀課文,用讀告訴老師。抽讀——齊讀
3、是呀!變珍珠是它的夢想,成為有用之材是它的目標。它十分真誠地向同伴們說,(引讀沙粒說的話)板書:要變珍珠、(夢想)
4、實現了嗎?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二)過渡:沙粒是怎樣變成珍珠的呢?(評價)
1、讀3—5段,從“坦然”你知道了什么?(說和讀相結合)
2、同伴們是怎樣嘲笑的?男生讀;面對嘲笑沙粒怎么做的?女生讀。
板書:嘲笑——坦然
3、面對嘲笑圓圓的沙粒是坦然的,不在乎的!對此,沙粒們議論紛紛。議論了什么往下讀。
4、抓住“……”,思考沙粒們還會議論什么?認為沙粒還將失去什么?
5、面對同伴們各式各樣的議論,沙粒怎么做的?讀9自然段。問: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板書:議論紛紛——不動搖
(三)過渡:沙粒為了夢想坦然的面對了嘲笑,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舍去了美麗的陽光,奇妙的海景,夢想在它的`心里從來沒動搖過,放棄過!
1、引讀10——13自然段。(時光,各式各樣的議論,圓圓的沙粒)
2、問:13自然段“……”6個圓點,你知道了什么?
(四)
1、引讀14自然段。時間過去了多久?
2、瞧!它在這里。躺在貝殼溫暖的懷里,美嗎?讀(多么美麗的珍珠啊!)用課件出示
3、觀看課件。
4、珠光閃閃、耀眼的它迎來了別人的贊美(多么美麗的珍珠啊!)
5、同伴們怎樣說的?(是他?)
6、短短的一句話,讀出了什么?
7、珍珠怎么回答的?一如往日的真誠,再讀。
8、可是,愉快的背后是怎樣的艱辛。讀5自然段;愉快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不容易。讀9自然段。
9、原來成功的背后得經歷太多太多,有嘲笑,有議論,得失去許多美好的東西。生活中,珍珠是怎樣形成的?(看課件)問:了解了這些,你想說些什么?
10、是呀!成功是鑰匙在哪里呢?有了夢想還需要什么?(出示公式)
小結: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老師想把這首歌連同這把成功的鑰匙一并送給大家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珍珠鳥的樣子和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體會,讀中學寫,繼續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和動物是完全能和諧相處的。
4、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及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是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激趣導入:老師想先問問大家,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老師想知道你和什么動物交過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熟悉一種鳥,它就是珍珠鳥。請大家看老師寫課題。
3、引出學習目標。
(1)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
(2)找出文中寫珍珠鳥的活動變化的句子,畫上橫線”,讀一讀,說說為什么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
(3)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應認真傾聽,并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
1、這節課我新掌握了一些字詞。
2、我想把課文的這一段讀給大家欣賞一下。
3、我剛才弄清楚了這個問題。
(二)學文悟情展示
1、全班交流學習活動:請你交流自己對上述問題的學習體會,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來作交流。
2、作者說的僅僅是人和鳥之間的信賴嗎?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鳥,因為信賴,變得與人親密、友好。老師聽了大家的發言,對這句話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師也想用自己筆像作者一樣寫下自己對信賴一詞內涵的贊美和認識。你們想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動筆吧!
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通,真情相融;信賴是一盞明燈,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賴是一縷縷陽光,讓生活五彩繽紛,讓自然生機勃勃,和諧共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討,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學習表達,在交流中感悟人與動物的真情,領悟信賴美。閱讀本身是一種對話,這種對話可以是讀者與作者,可以是讀者與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讀者與讀者。可以是心靈的,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
4、交流書面感受
(三)創作性展示
1、真情播音員: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2、小小思想家: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理解。
3、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樣把珍珠鳥寫得這么可愛的?說說看。
四、激發知識沖突
1、珍珠鳥在作者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哪些化?
2、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五、歸納積累,從讀學寫,課外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現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評:這里學生通過學習一定會對文章有許多新的收獲,這也是對學習過程的一個小結。
2、現在,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
3、其實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留下了許多感興趣的情境;請你任選一個發揮你的想象力,寫一個片斷,要寫得讓人讀了就喜愛這些珍珠鳥。怎么想就怎么寫?
①舒適、安全的巢。
②可愛鳥雛兒。
③小鳥喝茶。
④幸福的“三口之家”。
⑤“雛鳥兒的夢”。
六、全文總結:
是呀,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坦誠,互相信賴、理解、寬容,和睦相處。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師生同唱愛的頌歌──《奉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觀潮》教案07-22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翠鳥教案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