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編版一年級下冊《文具的家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統編版一年級下冊《文具的家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斤字旁(斤)”;理解“天天、平平安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熟悉課文,能夠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復述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深入研讀課文,思考問題:文具的家在哪兒?為什么要給文具找家?
3.讀媽媽和貝貝的對話,找出描寫媽媽和貝貝心理和動作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整理文具、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斤字旁(斤)”;理解“天天、平平安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養成整理文具、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猜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猜幾個謎語,知道謎底的同學就一起說出答案。小小人兒細又長,穿著木頭花衣裳,畫畫寫字它全會,就是不會把歌唱(鉛筆)。身體有圓也有方,常在鉛筆盒里裝,要是寫錯一個字,它會馬上來幫忙(橡皮)。一間小小理發店,瘦長顧客進里面,只用身子轉幾圈,腦袋理得光又尖(轉筆刀)。同學們真聰明!剛才提到的鉛筆、橡皮、轉筆刀,都是陪伴我們學習的伙伴,我們把它們叫做“文具”。
2.導入:不只我們有家,這些文具也有自己的家。它們的家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一次”“哪里”“仔細”“檢查”等生詞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丟、找”這些生字時,可以采用動作表演的方法;學習“次、辦、讓”這些生字時,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較的方法;學習“她、包”這些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理解。
形近字示例:
次(一次)——吹(吹風)——歡(歡樂)
辦(辦法)——力(力量)——為(為何)
讓(讓座)——上(上方)——證(證明)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文”點在豎中線上,橫略斜,撇從橫的中間起筆。
“次”右部橫鉤稍窄。
“找”右部橫起筆略低于第一筆,斜鉤較長。
“平”兩橫上短下長。
“辦”撇在豎中線上起筆。
“讓”左窄右寬,“讠”的橫折提一筆寫成。
“包”最后一畫豎彎鉤要寫得飽滿。
易錯提示:
“次”左部是“冫”,不要寫成“氵”。
“找”右部是“戈”,不要寫成“弋”。
“辦”先寫“力”,再寫左右兩點,不要寫成“為”。
(3)歸類識字。
基本字帶字歸類示例:
欠:次(次序)——飲(飲水)——欣(欣喜)
戈:找(尋找)——戲(游戲)——伐(伐木)
同音字歸類示例:
píng:平(平常)——評(評論)——蘋(蘋果)
bàn:辦(辦法)——半(一半)——扮(打扮)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明確: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
2.按照寫作順序來劃分層次,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寫貝貝的鉛筆和橡皮只用了一次就都不見了。
第二部分(3~5):寫貝貝放學回家找媽媽要新文具,媽媽讓貝貝想辦法給文具找一個家。
第三部分(6):寫從此貝貝養成了收拾文具的好習慣。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課我們給課文劃分了層次,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課文的開頭到結尾,貝貝對待文具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一年級下冊《文具的家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彩虹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08-02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畫家鄉教案(第一課時)08-14
小學語文第一課時教案01-09
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課時教案04-04
《語文園地三 第一課時》語文教案05-21
一年級上冊語文《影子》第一課時教案01-30
《荷花第一課時》語文教案05-13
第一課時《語文園地五》的教案08-15
《語文園地三》第一課時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