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1
一、學情分析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查閱背景資料,幫助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歷史,明確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水分與植物生長的關系,但都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環境因素如陽光、空氣對植物生活的影響。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收集光合作用發現史的資料,組織學生討論: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忽略了什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綠色植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是從何而來的?陽光、空氣等環境因素是否與柳樹重量的增加有關?
實驗材料最好是天竺葵,植物,教師可在實驗前1~2天組織學生分組選擇不同的材料,對植物進行暗處理1晝夜,并啟發學生對這一步驟的目的進行思考。注意實驗材料的處理一定要在正常生長的狀態下,否則實驗效果不理想。
“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步驟可分為5步:①暗處理;②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③酒精脫色;④清水沖洗、滴加碘液;⑤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當進行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 h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對一片完整的葉部分遮光?讓學生明白,遮光與不遮光是這個實驗中惟一的變量,是導致不同的實驗結果的原因,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酒精脫色時,教師要告訴學生,用酒精脫色是因為葉綠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物質,所以不能直接加熱而選擇隔水加熱。實驗時,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加熱時不能直視燒杯口。當綠葉在酒精中脫至黃白色時,停止加熱,用鑷子將葉片輕輕夾出,用清水沖洗,動作要輕柔,因為酒精脫色后的葉片比較脆,要防止葉片破碎。
在學生進行觀察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里。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得出結論。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回憶第3章“鑒定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實驗,根據淀粉遇碘液變藍的`特性,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葉片的未遮蓋部分遇碘變藍,說明這里產生了淀粉,葉片的遮蓋部分遇碘沒有變藍,說明這部分沒有淀粉產生,所以,綠葉只有在光下才能產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根據上述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學難點:
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教具及實驗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實驗器材,學生實驗設計報告和相關圖片等,教學掛圖。盆栽銀邊天竺葵,黑暗處理后,放置于光下3~4h;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自主與合作學習:利用各種媒體調查和收集資料,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
分享;
(2)訓練表達能力:嘗試將你獲得的信息表達出來;
(3)活動與探究:通過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陽光)、產物(淀粉),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進一步明確生物圈中的人和動物與綠色植物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保護植物、愛護環境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1、提出問題
教師: 展示多媒體課件(課本P88海爾蒙特的實驗)
教師: 海爾蒙特的實驗證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水分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教師: 海爾蒙特忽略了什么問題?
學生:陽光。
教師:還忽略了什么問題?
學生:空氣。
教師:根據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發現什么樣的問題呢?
學生:柳樹生長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究竟是從哪里來的?陽光、空氣等環境因素是否與柳樹重量的增加有關?今天開始學習的新內容:光合作用
(顯示板書:第1節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解決問題
【師生互動】
教師:(板書:1.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學生:每組同學按照實驗提供的材料完成實驗。
教師:哪位同學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實驗過程嗎?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①暗處理;② 葉片部分遮光后光照3~4h ;③酒精脫色;④清水沖洗、滴加碘液; ⑤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
教師:為什么要對一片完整的葉片部分遮光?
學生:不知道。
教師:遮光和不遮光是這個實驗的唯一變量。
教師:為什么用酒精脫色?(葉綠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教師: 淀粉遇碘呈什么顏色?
學生: 藍色
教師:葉片遮光部分呈什么色?
學生:不變藍色。
教師:為什么不變藍色?
學生:沒有產生淀粉。
教師: 未遮光部分呢?
學生: 藍色
教師: 通過實驗你看到藍色了嗎?
學生: 看到了。
教師: 根據你的實驗現象,能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綠葉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教師:根據上述實驗結果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請第一組同學說出你們的結論。
學生: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與光有關。
教師: 總結給出結論: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分別是光和淀粉。
【討論、交流】
(1)實驗前,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移到陽光下照射3~4h,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讓學生說出本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對實驗植物暗處理,葉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在葉片自身的生命活動中被消耗掉,另一部分運送到植物的其他器官儲存或利用,實驗時測到的淀粉是葉片細胞新制造出來的,這樣使實驗結果更科學。
七年級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家里種植的花草如果長時間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在灌漿的時侯遇到陰雨天
天氣,就會造成減產。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讓學生說出本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小結:實驗中葉片被遮光的地方不能制造淀粉,說明光照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如果植物長時間得不到光照,就不合成自身生命活動必需的有機物,所以家養花草長期放在黑暗處會死去,小麥灌漿時遇到陰雨天會減產。
教師:請同學閱讀(課本P90的一段文字)
教師:什么叫光合作用?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同時釋放出氧氣。
四、板書設計:
第1節 植物的光合作用
1、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
討論: (1) 略
(2) 略
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儲存在所合成的有機物里,同時釋放出氧氣。
五、目標檢測
將綠色植物葉片放在暗處一晝夜,然后把此葉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經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成功地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淀粉。
1、在此實驗中,看到的現象是 ( )
A、葉片全變藍 B、遮光一半變藍
C、曝光一半變藍 D、葉片全不變藍
2、在此實驗中,將綠色植物葉片先放在暗處處理的目的是 ( )
A、將葉片中的水分消耗掉 B、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
C、增加葉片的呼吸強度 D、提高葉片對光的敏感度
3、此實驗的設計具有很強的邏輯上的嚴密性,具體體現在 ( )
A、沒有對照實驗 B、本實驗不需要設對照實驗
C、曝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D、遮光處作為對照實驗
六、教后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從海爾蒙特的實驗入手,引導同學們對光照與植物生長的關注,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本節課能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知識,了解實驗的有關內容,自己動手實驗,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學素養。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過程是微觀生命活動,內容抽象,只有通過外在實驗現象來推理內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能把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主動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究后,學生提出的問題面很廣,設計方案很多,看得出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但這樣的教學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一定要以新課標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倡導探究教學”為指導思想,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放手地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并很好地組織了課堂教學。本節課能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教師客觀的分析、巧妙的引導,給本節課增加了亮點。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2
預習提示
1.影響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和 。
2.實驗方案的設計一般設計 個變量。
3.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說明了什么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你知道哪些例子可以證明生物因素對生物的生活有影響?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教學重點
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教學難點
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并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學生根據經驗舉例并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二、探究的.一般過程
可直接以鼠婦為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為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三、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通過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各組討論并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學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么是變量和對照實驗。)
四、實驗探究
班額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若班額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可在巡回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后面的結果交流。)
五、結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生物因素
光
空氣
溫度
水分
捕食關系
競爭關系
合作關系
各小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組展示報告并與其他同學交流。(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并引導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品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細胞分裂的過程。
2、說出細胞分裂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切片、動畫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提高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比觀察動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的圖片、動畫等,提高對比觀察、分析思維、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在學習過程中體會觀察探究的過程。
【教學重點】
1、細胞分裂的過程。
2、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教學難點】
嘗試解釋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教學方法】
講授與討論相結合
【教學媒體】
自制多媒體PPT課件等
【內容要點】
第3節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
一、細胞分裂的概念
由一個細胞形成兩個相似的新細胞的過程。
二、細胞分裂的特點
遺傳物質平均分配
三、細胞分裂的過程
1、植物細胞
2、動物細胞
四、細胞分裂的意義
單細胞生物——繁殖
多細胞生物——生長發育,細胞更新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入課題
回憶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人從一個受精卵到成人的圖片及數據資料
提問:人從一個受精卵到一個成人,細胞數目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細胞通過怎樣的生理活動實現數目的增加?回憶并回答問題
思考,回答
回憶已有知識,為本節課學習奠定基礎。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06-04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8-23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1-10
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02-17
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1-06
(經典)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案12-21
七年級上冊生物實驗教案10-23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04-02
七年級上冊《生物的特征》教案02-13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