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教案>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時間:2023-12-23 07:31:45 九年級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氣體的化學特性和用途。

      2、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

      3、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使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重點和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方法

      談話、研討、講解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引言)在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當中,時時處處都充滿著一種“看不到又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動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價的自然資源,它就是我們在小學自然課上已經學到,今天將要進一步學習的空氣。

      (提問)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你對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

      (小結)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它不是一種單一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物質組成的。人們已經測知它的成分有:

      一、空氣的組成

      1、空氣的成分及其體積分數(大約):

      (講述)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約占總體積的4/5,氧氣約占1/5、

      (提問)你知道氮氣和氧氣在性質上主要的不同嗎?

      (氧氣支持燃燒,氮氣不支持燃燒。)

      (講解并提問)實驗可以證明:紅磷能在空氣中燃燒,實質上只是紅磷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固體,且極易溶于水。

      根據上述知識,你能設計一套實驗裝置用來證明空氣中含有大約1/5體積的氧氣嗎?

      (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思考和議論)

      (演示實驗)

      ①展示如圖裝置

      ②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和紅磷燃燒的位置

      ③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操作方法和實驗現象后,教師操作。

      (提問)

      ①你看到了哪些現象?

      ②為什么紅磷燃燒會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是什么物質?

      ③為什么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會進入集氣瓶(或稱反應容器)中?又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只占集氣瓶體積的約1/5?

      ④剩余的4/5體積的氣體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證明?

      ⑤你認為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

      (講述)人類對空氣的研究和認識,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期間許多科學家都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都未能取得明顯的成果。直到18世紀末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他所以能獲得突出的成果,關鍵是他敢于破除當時傳統的錯誤理論(燃素說)的束縛,能夠尊重實驗事實,并做出了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斷。

      在19世紀末以前,人們還深信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后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科學家才陸續發現了稀有氣體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稀有氣體。

      稀有氣體是氦、氖、氬、氪、氙等氣體的總稱。

      (講述)稀有氣體因在空氣中含量極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氣體,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它們不跟其它物質發生反應的緣故。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也能跟某些物質反應,生成其它物質,故改稱為稀有氣體。

      由此可見,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因此把稀有氣體稱為惰性氣體是不科學的。

      (閱讀)課本使學生了解稀有氣體的特性和用途

      (講述)大家對空氣的組成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般來說,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但是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若不重視工業廢氣,特別是有害氣體的回收和處理,任其進入空氣,就會帶來空氣污染,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影響作物生長,形成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簡介)英國倫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國洛杉磯等空氣污染事件,以說明空氣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二、空氣的污染與防止

      1、污染空氣的物質

      (1)粉塵:水泥粉塵、煤煙粉塵、各種礦塵等。

      (2)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1)礦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燒

      (2)化工廠的廢氣

      (3)水泥廠的粉塵

      (4)燃放煙花爆竹

      (5)焚燒枯枝野草樹葉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1)工廠做到廢氣回收與處理

      (2)發展民用煤氣生產

      (3)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4)禁止焚燒樹葉、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小結)防止空氣與環境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是每個人都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練習)(投影出示練習題)

      在相同條件下:

      ①分離100 L空氣,大約可得氧氣()L,可得氮氣()L。

      ②分離()L空氣,可獲得42L氧氣。

      ③分離空氣獲得氧氣63m時,同時可獲得氮氣()m。

      (作業)略。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學生學習稀硫酸、稀鹽酸后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后學習“堿的通性”、“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并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㈠知識目標:

      1、了解酸的'涵義。

      2、了解酸的通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了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及其意義。

      ㈡能力目標:

      1、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㈢情意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般規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采用問題和演示實驗為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㈠總體思路:

      ⑴導入→⑵回憶已學知識→⑶歸納酸的通性→⑷分析變化的本質→⑸酸的通性的本質→⑹酸的涵義→⑺鞏固練習及遷移(編有酸與金屬不能發生反應的題目)→⑻質疑→⑼金屬與酸反應→⑽金屬活動性順序→⑾本質→⑿鞏固遷移

      1、以信息加工理論為基礎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基于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和記憶基本模式構建的。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學習過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學習過程(學習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確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過感覺登記器登記信息②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③選擇性知覺信息,以便在STM中儲存③提示從LTM中提取先前學習的內容

      ④通過復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現材料,確保選擇性知覺

      ⑤為在LTM中保存對信息進行意義編碼⑤以適當的語義編碼指導學習

      ⑥將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應,包括反應生成

      ⑦反應生成并進入效應器⑦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

      ⑧學習結果學習者的環境中⑧評估作業,包括提供學習結果反饋機會

      ⑨通過執行策略對過程實行控制⑨安排多種練習以幫助將來的提取和遷移

      根據本課實際——教學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安排兩次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習事件)以此達到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即⑴—⑺為第一次學習過程,重點落實酸的通性;⑺—⑿為第二次學習過程,重點突破金屬活動性順序。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初步了解有關氮氣和稀有氣體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強對空氣污染的防治。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了解空氣的組成。

      2、介紹空氣污染的嚴重危害,以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用品

      水槽、鐘罩、燃燒匙、酒精燈、紅磷。

      教學過程

      (提問)

      ①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電燈發光(物理變化)爆炸(舉例說明,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②判斷下列例子哪個是描述性質?哪個是表述變化的?

      (講解)通常鎂燃燒,酒精燃燒都是在空氣中進行的。

      (提問)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板書)第一節空氣

      一、空氣的組成和用途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提問)

      ①實驗現象

      ②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鐘罩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并簡介人類對氧氣的認識過程。

      (板書)

      二、空氣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燒產生的煙霧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煙霧

      ③汽車排氣形成的煙霧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

      ①工業三廢的回收與處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質量

      (講解)

      1、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溫室效應”對自然界的影響。

      2、臭氧“空洞”的形成──對自然界的影響等。

      [作業]略

    【初三化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1-10

    第五單元08-15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09-30

    六年級第五單元語文上冊教案12-09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3-06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2-25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04-29

    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08-16

    第五單元音樂游戲教案08-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永久免费 | 欧美亚洲精品免费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视频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