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 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 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 感受語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 積累語言,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整體感知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學們想聽嗎?(講述故事《虛度的日子》)同學們,你傾聽出了什么?誰能告訴我?
(浪費時間,不再回來)
你說的真好。是啊,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劉慶不會也不能讓時間倒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由偉大的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關于時間的優美散文:匆匆(板書課題)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預習,你來告訴我,讀了幾遍課文?你呢?
很好,下面有請三位同學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看他們讀的是否正確、流利。
讀完了,誰能評價一下他們讀的怎么樣?()
你說的真好,你能讀讀這句話嗎?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誰能說一下?
4、小結: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的出自己的體會。收獲真不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好,同學們,再讀課文,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二、精讀課文,感受作者情感
1、 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如輪讀,小組讀,默讀等)來讀課文。
師范讀(配樂朗誦)
2、劃分層次,再讀課文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走了他們罷:
那是誰?
又藏在何處呢?
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
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3、生再讀課文(配樂)
非常好,能體會散文的意境,詩一樣的語言。
你體會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句子
B、詞
C、段落
讀第三段,你覺的哪些句子能體現匆匆呢?(交流討論)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默默時,便又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4、小結:
同學們做的真好,能做到邊積累邊運用,全體訓練,從而感悟時間的匆匆。作者又發出怎樣的感慨和嘆息呢?(徘徊、嘆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嘆息,他決定不能白走這一遭。我們呢?我們能嗎?
對,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傾訴
1、同學們,有一篇文章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今天我推薦給大家!
(補充《時間布》)
2、老師寄語:
時間的寶貴就在于它的一去不復返,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時光吧!
3、同學們,課下還可以搜集一些關于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上課時我們再交流。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復習生字和立刀旁、兩點水、父字頭、人字頭四個偏旁。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來感悟人與自然的互相幫助,和諧共存。
3、初步感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要愛護它們。
【教學難點】
結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與樹的關系,知道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復習生字(滲透植樹造林的意識)
2、出示小樹圖片:你有什么悄悄話要對小樹說嗎?
3、看圖談話揭題:出示爺爺圖,問:他是誰?和爺爺打聲招呼,板書:爺爺,讀讀“爺爺”這個詞(注意輕聲);出示小樹圖,問:他又是誰?和小樹也打聲招呼。
4、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第1自然段:
師:課文中講的這棵小樹在哪里呢?
⑴學生找到這句話,出示句子“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⑵讀讀這句話(師范讀,注意停頓)。
⑶說話訓練:我家門口有_____。
2、第2自然段:
⑴自由讀讀第二自然段
⑵指導觀察課文插圖,媒體(北風的聲音)
①冬天到了,你有什么感覺?(出示小樹冷得發抖的圖)小樹冷得怎么樣?它會說些什么?小樹冷成這樣,你們說怎么辦呢?(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說,怎么做?)(指名說)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②指導學習句子:冬天到了,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
請小朋友讀讀句子,看看課文里的插圖,找找看暖和的`衣裳在哪兒?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小樹身上綁的稻草。說說爺爺是如何給小樹穿衣裳的?(用繩子把小樹綁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小樹著了涼……)
問:爺爺給小樹穿上了衣裳,小樹怎么樣了?(出示課文插圖)從圖上哪里看出來?請把這句話找出來讀一讀。
⑶指導學習句子:小樹不冷了。
⑷練習想像說話:如果你就是這棵小樹,冬天,樹葉落光了,在寒風中光著身子會怎么樣,閉上眼睛想想看,爺爺給你穿上了衣裳,現在你感覺怎樣?請你們讀讀這段話,把你剛才的感覺說出來。(冬天到了,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不冷了,高興地說()
⑸討論:你們覺得爺爺怎么樣?
⑹指導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誰愿意讀?(指讀)同學們聽見了嗎,他不但把句子讀得真通順,也把語氣讀出來了。大家像他這樣也把句子讀通順,讀出語氣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朗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⒊背誦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⒈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⒋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⒌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贈汪將欲踏潭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⒈請借助拼音把這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⒊學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⒋齊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⒉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⒈出示生字卡:
吟郊慈臨寸
⒉教師抽讀,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⒈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⒉指名說詞,看誰說的多。
⒊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⒋同桌說一說識字方法。
⒌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⒍教師范寫。
⒎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課前準備】
關于重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2、交流反饋:
⑴ 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⑵ 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⑶ 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于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現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⑴ 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⑵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松。有這樣的環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現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現──(生齊讀)
我發現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
1、這節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那里,我們發現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么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課再去學習。
2、作業: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發現了一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作者認為草蟲的村落是個快樂天地?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請大家自由讀,一邊讀一邊畫出相關的.句子。
2、學生自由讀,畫句子。
二、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⑴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
① 作者為什么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你從哪里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⑵ 云游四方,回到家鄉,同伴們是怎么招呼游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系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發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于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⑴ 聯系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⑵ 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于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⑶ 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么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
(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著,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著。)
5、小結:
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著,勞動著,也快樂地創造著。
三、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果。
1、自由讀最后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現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么?
3、請同學們發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4個新字:蔚 弋 頻 茵。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3、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詩歌,聯系上下詩節的意思來理解詩句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2、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課前準備: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入新課
(關于目前仍處于戰火中的兒童圖片。)
1看到這些圖片,你想說些什么?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二、明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想一想詩歌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3、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請幾位學生逐節讀詩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讀法。
2、詩歌主要講了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心聲,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能有潔白的教室,平穩的課桌,都能在鮮花中讀書,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達了人們對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學習一至四小節
1、自由讀第一小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想象大海本來是怎樣的?現在是什么情景?詩中“這究竟是為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注意讀出節奏。
4、默讀二、三、四小節,學生讀后交流:
課文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指導朗讀一至四小節。用你喜歡的方式去讀讀詩句
五、學習第五小節
學生自由讀第五小節,討論交流:作者的心聲是什么?
六、總結課文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韻律和節奏。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組織學生讀課后閱讀鏈接,感受呼喚和平這是世界人們的共同心愿。
2、走進資料城,了解更多關于人民渴望和平的文章。
七、拓展寫作,回顧主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戰爭里的小朋友說些什么?給與他們怎樣的鼓勵和安慰?請把它寫下來。
2、對比戰亂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呢?請寫出你的具體做法。
板書設計:
16﹡ 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有潔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穩的課桌
鮮花中讀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闡發的人生哲理,力戒驕傲。
2、學習對比的方法。
3、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式。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教時:一課時。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詞語、句式和對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闡發的人生哲理。教法:
1、自讀、研討,疑難處教師作適當講解、點撥。
2、利用內容和結構的特點,指點背誦的方法。3、指導學生理解、積累和正確使用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
教學過程:
一、導入:小學時學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千古絕句《登鸛雀樓》。(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描繪出一幅遼遠壯闊的山河圖,氣勢宏大,筆意高遠。后兩句富有哲理:想要窮盡目力遙望千里,還須再登上一層高樓。啟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現實生活的確如此,人的認識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會貽笑大方。這個道理,在先秦諸子散文中就已有闡述,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莊子》的散文片段節選《秋水》。(板書課題)
二、作者介紹: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前286年),戰國時代哲學家,散文家,宋國蒙城(河南商丘縣附近)人,大約與孟子同時而稍后。曾任蒙漆園吏,但不久辭去,不愿和統治者合作。《史記》上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可莊周并未接受,“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讀第二教材P116)(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翻譯:莊子在濮水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以管理全國的重任相委任。”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莊周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閑居獨處。他繼承并發揚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莊子思想比較復雜,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保身、全生、養親、盡年。莊子的思辨的哲學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莊子》,現存33篇。《莊子》散文是戰國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寫得汪洋恣肆,不拘繩墨,變化無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
三、整體感知,梳理語言知識。
1.范讀。正音:灌(ɡuàn,注入)涇(jīnɡ,同“徑”)涘(sì,水邊)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視而望的樣子)難(nán,難以)旋(xuán,掉轉)殆(dài,危險)
2.學生朗讀課文至“……盡在己”。梳理語言知識:
①1、重點字詞。灌、涘、渚、焉(語氣詞,無義)2、通假字:涇(同“徑”,直。)辯(同“辨”,分辨,辨別。)②詞類活用。時(名狀,隨時令,按時)美(形名,美景)③古今異義。河(古義,特指黃河。今義,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義,在這時,這時候;今義,表承接)
3.學生朗讀課文至“……盡在己”。梳理語言知識:①重點字詞。②詞類活用。東(名狀,向東)東面(名動,面對)少,輕(意動,認為…少,小看;認為…輕,輕視)③古今異義。至于(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義,北方的大海;今義,我國一部分海域,即東海的北部)東面(古義,面朝東;今義,東邊)面目(古義,臉;今義,臉的形狀,相貌)大方(古義,深明大道的人,或專通某種學問的人;今義,①不吝嗇;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氣)
④特殊句式。定后:聞道百;賓前:以為莫己若.我之謂也.被動: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非……則”,表示假設,譯為:“不是……就……”。)2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再說,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3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見……于”,被……所)⑥成語。1望洋興嘆(望洋,仰視貌,抬頭向上看的'樣子。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2見笑大方(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3大方之家(指學識淵博或專精于某種技藝之人)
四、理解思想內容。
討論:這則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啟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
提示: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貴自知之明;2謙受益,滿招損;3自大由于無知;4知恥近乎勇;5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6有比較才能有鑒別。
指導背誦
課文結構簡單,層次清楚,可采用關系法背誦。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第一層上有兩句,第一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二句寫河伯驕傲自滿。兩句之間的連接語是“于是焉”。第二層也是兩句,第一句寫北海的廣闊,第二句寫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組合。利用關系法把握語言結構,有利于背誦。還可采用排詞法。課文用對比方法寫河伯認識的前后變化。可提取、排列兩相對照的詞語:1河與海的比較;2河伯認識的變化。課后練習還介紹了問題法。所提的三個問題恰好針對三個內容要點,邏輯性強。運用此法掌握內容梗概,利于背誦。
課上背誦練習:個人默記一兩篇后,由老師帶領集體背誦。集體背誦好.互相提醒.腦記耳聽口誦.可加強記憶。
五、布置作業。
1筆譯全文。
2寫讀后感。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