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12-14 09:48:21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能在閱讀中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內容,理解“功臣”、“禍首”、“糟蹋”、“大量繁殖”等詞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簡要概括在凱巴伯森林里發生的事。

      2、理解“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的真正含義,并嘗試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狼對保護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貢獻。

      情感目標:

      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鏈”維系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人們不能違反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教學重點:

      1、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簡要概括在凱巴伯森林里發生的事。

      2、 嘗試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狼對保護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貢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媒體出示鹿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對鹿的印象。( )的鹿

      媒體出示:活潑而美麗

      指導朗讀。(讀出小鹿的快樂)

      2、 媒體出示狼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對狼的印象。 ( )的狼

      媒體出示:貪婪而兇殘

      指導朗讀。(語速放慢,讀出人們對狼的憎恨。)

      3、 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狼和鹿的'課文。

      板書:39 狼和鹿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下列詞語:

      shòu dī zāo tà chén màn yán

      狩獵 提防 糟 蹋 功臣 蔓 延

      (一)、感受森林變化

      1、 媒體出示森林圖片

      師:瞧,這就是文中狼和鹿曾經生活過的凱巴伯森林。看了圖片,誰來說說凱巴伯森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 課文中是如何描寫凱巴伯森林的?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

      3、 出示:

      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

      文中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那就是——(生機勃勃)

      師引讀:那里的森林——;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一片——。

      4、 指導朗讀(配樂):(讀出森林的美,動物的快樂。)

      師:可是過了20多年,這片森林又怎樣了呢?

      5、 媒體出示現在森林圖片:

      出示句子:

      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6、 師生配合讀(配樂):

      整個森林像——;綠色在——;枯黃在——;鹿最多時有——;現在一下子就死去——;到1942年只剩下——;前后一共死去了——。

      文中“消退”和“蔓延”是一對——(反義詞),用在這里說明什么?

      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現在的景象?

      7、 讓我們拿起課本,一起把這兩句話讀一讀,感受一下凱巴勃森林在這20多年里的變化。

      (男女生分讀,前一句語速快,后一句語速放慢。)

      質疑:看著森林前后不同的畫面,你們有什么疑惑嗎?

      (二)、初步了解變化的原因

      1、 請兩位同學讀2、3、小節。

      交流發生變化的原因。

      (預設:學生此時的理解是粗淺的,他們會比較簡單回答是因為人們捕殺狼。)

      2、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適時點撥:

      人們為什么殺狼?殺了狼鹿怎樣?鹿大量繁殖造成什么結果?(森林被糟蹋)

      3、 理解:糟蹋

      鹿原來幾只?現在幾只?這就是——(毀滅)

      隨機板書:人捕殺狼,鹿大量繁殖,糟踏森林,毀滅自己。

      (三)、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誰能看著板書,把這些詞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凱巴伯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

      1、自己說。

      2、抽生說。

      三、細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狼的變化

      師引讀: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

      (二)、鹿的變化

      1、 想象一下,鹿群在這片森林里是怎樣生活的,用上這些詞說說。

      出示練習: 提防、嬉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沒有了狼,從此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 。

      2、 理解:大量繁殖

      鹿從原來的大約4000只,猛增到現在的100000只,是原來的25倍,這就是——(大量繁殖)。

      3、 鹿的大量繁殖會造成什么后果呢?我們繼續讀課文。

      師生配合讀第三小節:

      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灌木吃完了,吃——;小樹吃完了,吃——;于是整個森林——,僅僅兩個冬天,——;到1942年——,這真是——(慘不忍睹、觸目驚心),這真是——(人們人們做夢都不會想到的)。

      (三)、深悟明理

      師: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鹿群會毀滅,更沒有想到的是什么?請默讀最后一小節,用曲線劃出相關句子。

      1、交流。

      2、出示: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書并理解:功臣 禍首

      3、理解雙引號的作用:

      在人們的心中,狼貪婪而兇殘,而它在這里居然成了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成了禍首,這是人們想不到的,它們在這里有了特殊的含義,所以加上了雙引號。

      板書:在這兩個詞語上加上雙引號

      4、 練習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狼對森林和鹿群有怎樣的功勞。

      方案1:放手讓學生說,難度較大。

      方案2:出示句式,讓學生補全內容:

      因為狼吃掉了一些鹿,所以 。

      因為鹿群發展得不是太快,所以 。

      因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 。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方案)

      4、師引讀:

      狼本性雖然是貪婪而兇殘的,可是它是保護森林的功臣,這是因為——。

      狼本性雖然是貪婪而兇殘的,可是它是保護鹿群的功臣,這是因為——。

      人們刻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就會——。

      5、理解“槍聲打破了大自然的寧靜”的含義。

      師:動物和環境和諧相處,這就是生態平衡,而人們殺了狼,就打破了食物鏈,破壞了生態平衡。所以造成凱巴伯森林林毀鹿亡的真正禍首是——(人)。

      6、想像說話:

      當地人在100多年前,好心做了壞事,面對這樣的結果,他們會怎么想呢?

      現在還有什么辦法使凱巴伯森林恢復往日的生機呢?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師:相信經過人們的努力,凱巴伯森林一定會恢復往日的生機,你瞧,那里的樹木——;小鳥——;活潑而美麗的鹿——。我們只有了解大自然的規律,才能保護大自然,才能使大自然生機勃勃。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收集身邊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

      2、思考怎樣恢復這些已經失衡的生態環境。

      3、把說的付諸于行動,從自己做起,保護生態環境。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并理解生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的意思。

      教學準備:

      查閱資料,了解故事發生背景。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齊讀:3、祁黃羊

      2、提問:你對祁黃羊了解多少?可以介紹有關他的故事。

      (引導學生回憶敘述)

      二、初讀指導

      1、結合課后生字表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邊讀邊思考:

      本文主要寫了祁黃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層次,結合學習生字詞。

      ⑴本文寫祁黃羊幾次舉薦人選?從那兒寫到那兒?

      ⑵他第一次舉薦誰?是那幾個自然段寫的?

      (第3—7自然段)

      學習下列生字詞(并了解意思):

      人選興亡舉薦合適

      ⑶他第二次舉薦誰?是哪幾個自然段寫的?

      (第八自然段)

      學習下列生字詞(并了解意思):

      召慎重避

      ⑷默讀全文,想一想全文可以分為幾段,各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

      第一段(1—2):祁黃羊因病辭職。

      第二段:(3—11):祁黃羊兩度薦賢。

      第三段:(12):祁黃羊舉薦受稱贊。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讀一讀,再抄寫。

      興亡

      舉薦

      慎重

      人選

      推薦

      合適

      3、課后流利地讀課文。

      4、祁黃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意思。

      3、體會祁黃羊的品質。

      教學準備:

      圖片、投影

      一、復舊引新

      討論: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二、精讀訓練

      1.細讀課文,領會思想內容。

      (1)默讀第一段,講解時代背景。

      ①理解詞語。幾個大國:如秦國(今陜西中部,甘肅東部)、

      晉國、魯國(今山東)等。

      征伐:討伐挑起戰爭,攻打別國。

      ②討論:舉薦人選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祁黃羊辭職)

      (2)各自輕聲讀第二、三段。

      ①揭示句子:“悼公聽了很受感動,說:“外舉不避仇,內舉

      不避親,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難得呀!”

      a.提問:“外舉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推薦外邊的人不避開仇敵)

      從課文中,我們知道說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b.“內舉不避親”是什么意思?

      (推薦家里的人不避開親屬)

      這又指的是怎么一回事?(指名口述)

      c.什么叫“出以公心”?

      (從國家的、公眾的利益考慮)

      ②即興表演祁黃羊兩次舉薦人選的情況。

      a.朗讀課文,記住有關內容。

      b.分配角色:祁黃羊、晉悼公、使者。

      c.充實下述內容: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孤。沒想到解

      “…去世了。悼工只好讓祁黃羊再舉薦一個能接替他的人。

      d.當眾表演(兩組),表演后評議。

      ⑶你覺得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無私)

      畫出有關語句,討論所畫內容,指名朗讀有關語句,要求有感情。

      2、指導復述。

      ⑴回憶課文各段大意。

      ⑵祁黃羊兩次薦賢,要說得詳細。

      ⑶同座互相檢查復述情況。

      ⑷指名當眾復述、評議。

      三、課后作業

      1、把《祁黃羊》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感受彩虹的美,初步培養愛美的情趣。

      2.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雷雨后的景象。

      3.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讀卡片上的`字、詞。

      口頭擴詞。

      (2)做《課堂作業)第2題:選字填空。·

      (二)講讀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這段共有幾句話?

      (2)逐句理解,問:A.第一句告訴我們什么?指導朗讀。

      B.第二、三句話分別寫什么?

      C.為什么說山呀、樹呀好像洗了個澡?為什么說稻子呀、玉米呀全都喝了個飽?

      D.指導感情朗讀第二、三句話。

      (3)句式訓練。

      ()啊,()啊,好像洗了個澡。

      ()啊,()啊,全都喝了個飽。

      (三)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共有幾句話?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2)討論、交流。評議。

      (3)老師配樂朗讀,學生想象,感受彩虹的美。

      (4)說話練習:看到這么美的景象,你想說什么?

      (5)指導感情朗讀第2段。

      (四)感情朗讀全文,教師

      (1)說說雷雨過后的美麗景象。

      (2)齊讀全文。

      (五)背誦練習

      (1)學生看著板書試背。

      (2)輕聲齊背,指名背誦,同桌對背。

      (六)談話

      這課文描寫了夏天雷雨后美麗的景象。你們想看看真的彩虹嗎?現在正是夏季,常有雷雨,天空中也會有彩虹。請小朋友留心觀察。

      (七)作業

      《課堂作業)第4、5、6題。

      板書設計:

      山樹

      大地上

      夏天雷雨后稻子玉米

      紅橙黃綠青藍紫

      天空中彩虹

      七彩的橋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同時呈現,比較題意

      1.人間最難舍的情就是“離別之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離別遠行就意味著天各一方,很難有再見面的機會。因此,古人對離別的感受特別深。臨別時,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遠行的人,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詩常見的一種主題。這一節課,我們一起走進李白和王維這兩位詩人的離別境界,一同見證兩對好朋友的深厚友誼。

      2.自讀詩題,感悟節奏,領悟詩題之意。

      【課件出示: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3.【課件出示:比較兩首詩的詩題,你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一:【課件出示:都有一個“送”字,這兩首詩都是“送別詩”。】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離別遠行就意味著天各一方,很難有再見面的機會。因此,古人對離別的感受特別深,他們寫出來的詩也特別精彩。]

      預設二:【課件出示:都有地名,“廣陵”和“安西”。 】(引導學生利用注釋來理解。)

      廣陵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是一個風景優美的都市;安西在現在的新疆的最西邊,那時是唐朝的西域邊關。從首都長安出發,要穿越幾千公里的戈壁沙漠,才能到達那里。

      預設三:【課件出示:都有一個人名,一個是“孟浩然”,一個是“元二” 】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但兩人一見如故,成為知己。元二是王維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所以稱元二。

      4.【課件出示:題目中“之”和“使”的各是什么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邊關、保家衛國的。)

      現在你能說說這兩個題目的意思了嗎?誰送別誰去哪里?

      二、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課件出示:兩首詩】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渭城朝雨”的“朝”讀“zhāo”,“客舍青青”的“舍”要讀第四聲。

      3.【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與“西出陽關無故人”。 】

      同是“故人”,所指卻不一樣。前指孟浩然,后指王維自己。

      “西辭”指向西告別,往東而去; “西出”指向東告別,往西而去。

      4.借助字典和注釋,并仔細觀察插圖,理解并交流兩首詩的大概意思。【課件出示:詩意】

      5.誦讀這兩首詩。要求讀得有節奏, 讀得有韻味。

      三、分步解讀,品悟詩情

      (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古詩一向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如果你能把文字讀成畫面,那就了不起了。自己輕聲讀讀第一首,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課件出示:第一首詩】

      預設一:【課件出示:煙花三月──賞一幅風景】

      1.煙花三月──陽春三月,楊柳花開,風一吹,遠遠看去,白蒙蒙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了送別的`時間。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游的季節。)

      2.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里,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卻無法同游,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么呢?(因為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那里是珠連繡戶,弦管聲歌,令人神往。)一齊讀讀這兩句【課件出示:前兩行詩】。

      預設二:【課件出示:孤帆遠影──品一個“孤”字】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么意思?】(孤單單的一條小船。)

      【課件出示:按理說,江南三月,長江上一定是千帆競渡,可李白為什么說是“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是”,此時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因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獨。]

      2.是啊,過盡千帆眼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課件出示】

      3.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孤帆”,你還會覺得它僅僅是“一條小船”的意思嗎?從這個“孤”字,你讀出了什么?(作者因朋友遠去而感到孤獨、孤單、傷感……)

      這小小的一個“孤”字,把詩人的離愁別緒表達得淋漓盡致。【課件出示:第三句】(生齊讀全句。)

      4.想象相聚畫面

      【課件出示】幸福快樂的日子就這樣被這無情的“孤帆遠影”帶走了……【課件出示:全詩】(生齊讀全詩。)

      預設三:【課件出示:碧空長江──賞一個“盡”字】

      1.【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真的都盡了嗎?不盡的是什么?】(不盡的是滾滾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

      2.滾滾長江水,流不盡心中情啊。唐人寫送別詩,往往寄情于水,就像另外幾首詩里寫的一樣。【課件出示】

      3.水,迢迢不斷;水,波濤蕩漾;水,一逝不返。水流無限,別情無限。可如今這種別情離恨只能化成滾滾的東流水,向天邊流去,向揚州流去。【課件出示:全詩】一齊讀全詩。

      4.送上祝福的話。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著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江水是永遠流不盡的,我們之間的情意是不會斷的;今番遠去,何時再能相會?愿你一帆風順,一路平安……)

      5.讓我們把詩人的這種離愁別緒通過誦讀表達出來吧。

      【課件出示:全詩】練讀──個別讀──齊讀──【課件出示:范讀。】

      (二)《送元二使安西》

      【課件展示:渭城的繁華與安西的蕭條景象。】

      自古人生重離別。元二此去是千里之外,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難料,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間風?自由讀詩后填空:【課件展示】【課件展示】

      預設一:多一份“無故人”的凄涼與關切

      1.【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課件出示: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來陪你──(喝酒,吟詩……)】

      2.【課件出示:西出陽關又豈止是沒有朋友呢?西出陽關就沒有──父母、兄弟、妻兒……】

      3.想到朋友即將遠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這種難分難舍的情緒化作一句話──【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預設二:更多了一杯離別的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連心的酒,“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課件出示:“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課件出示】

      4.酒,可用以消愁,可傳遞友情,可寄托豪情。但事實往往是“醉不成歡慘將別”。于是,酒到酣處人寂寞,酒香飄處別情濃。正像另外幾首詩所寫的,讀【課件出示】

      這濃濃的離情,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這樣的一首纏綿悱惻的詩──【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齊讀)。【課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范讀】

      四、回顧全文,歸納升華

      1.兩位詩人就這樣送別了朋友,朋友遠行了,留給詩人的是一種怎樣的愁緒呢?

      2.“自古多情傷離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朋友走了,詩人還在反復吟誦著這兩首詩──【課件出示:兩首詩】(齊讀。)

      五、課后總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兩位詩人的離別世界,見證到詩人與朋友的那份真摯友誼,感受到他們替朋友擔憂、為朋友祝福的那顆真誠的心,確實是感同身受。【課件出示:對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間一壺酒,友情是江上一葉舟,友情是月夜獨登樓,友情是庭深小徑幽。對于我們,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們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六、快樂作業:

      【課件出示:課后我們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別詩,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離別情懷。】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將信將疑”、“自信不疑”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2.讀懂課文最后一小節,練習說話。

      3.與科常相聯系,讓學生了解有關花的命名方法。

      4.學習文中“我”對事物好奇,勇于探求的;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探究事物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頁下載。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出示課題,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或課文中的詞句來介紹一下打碗碗花。

      2.朗讀全文。

      3.說說這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閱讀重點語句,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1.出示:

      (1)我將信將疑地看著外婆,她臉上的神色是嚴肅的,鄭重其事的。

      (2)如果她再提起,我可以自信不疑地回答:“打碗碗花--不打碗!”

      2.用學過的方法重點理解“將信將疑”、“自信不疑”。

      復習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聯系已有的舊知識理解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圍繞詞語提幾個問題,然后理解詞在文中的含義。

      #理解“將信將疑”

      (1)用已有知識理解“信”、“疑”。

      聽記有關“將”的解釋,理解“將”,整體理解詞的意思。

      (2)聯系上下文,提幾個問題,理解“將信將疑”在文中的含義。

      相信什么?懷疑什么?為什么相信?為什么懷疑?找出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指導朗讀。

      通過閱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幫助理解該詞的含義。

      理解“自信不疑”

      學法同上。

      ;通過對這兩個詞的深入理解,我們讀懂了小女孩怎樣從將信將疑到自信不疑的過程,體現了她不輕信別人,敢于懷疑,非把事物弄明白不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三.閱讀課文最后一小節,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1.出示課文最后一小節。

      讀一讀,想一想,這兩句話有幾層意思?這時候,小女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指導朗讀這一節,讀出語氣。

      2.小組討論:人們為什么給這么美麗可愛的花起了這樣一個怪名字?

      小組合作;給打碗碗花取個好聽的名字,并說明理由。

      3.交流。

      :我們讀懂了課文,猜想了“打碗碗花”這個怪名字的由來,還動腦筋給它取了好多好聽的名字,收獲真不少。

      四.跨學科綜合學習

      學生分組上,認識各種花卉,了解花卉的一些規律。

      五.說話練習

      模仿課文最后一小節(一問句一嘆句),進行說話訓練。

      說話內容:

      (1)老人們常把月食說成是“天狗吃月亮”(多媒體出示月食形成圖和訓練句式)

      (2)麥粒腫俗稱偷針眼,有人說這是因為偷了別人的針才生這種病的。

      六.布置研究性長期作業和課后練習

      1.生活中,人們對一些現象有迷信說法和不合理的解釋:

      (1)看到公雞學母雞叫不吉利;

      (2)突然打噴嚏,是有人在想你……

      像這一類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不想像課文中的小女孩那樣去弄明白呢?請你找個感興趣的問題去調查研究,把過程和結論告訴大家。

      2.完成課后練習--4.把句子寫具體。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2段。

      3.繼續學習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了解葡萄溝是盛產葡萄的好地方,對葡萄溝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

      教學難點:了解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教學準備:演示文稿、搜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葡萄)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這是從遙遠的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運來的,看著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們想不想到葡萄溝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檢查預習:

      1.快快打開書,讀讀21課,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語句讀通順,讀流利。

      2.認讀詞語:導:同學們讀了課文,有幾位詞語朋友想見見大家,你們認識它們嗎?(課件)

      1)吐魯番

      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么樣子嗎?(課件)這就是層層疊疊的梯田,葡萄就種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3)搭起涼棚:課文中寫什么搭起涼棚?這就是茂密的枝葉搭起的綠色的涼棚。讀一讀這句話,想一想這句話在寫什么?(葡萄的枝葉)再讀這句話,體會葡萄枝葉的茂盛。

      4)五光十色

      5)維吾爾族、熱情好客:課文中寫誰熱情好客?你們看這就是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他們在干什么?讀一讀這句話,體會老鄉的熱情好客。

      6)釀酒廠、蒸發、碉堡

      三、整體感知:

      師導:同學們詞語理解得真好,課文讀得一定也不錯,誰愿意讀一讀課文?他們讀時請你認真聽,邊聽邊思考,葡萄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教師隨機板書)

      四、理解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教師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訂教:

      第一自然段:那里盛產水果。

      1)那里指哪里?

      2)你從哪些語句知道那里盛立水果?讀一讀

      3)你們看這就是葡萄溝盛產的各種各樣的水果,多饞人呀,快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讀一讀體會枝葉的茂盛。

      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課件)

      1)自己讀一讀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2)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3)聽老師讀句子,你發現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4)你們真聰明,快快把葡萄的數量多,顏色美,晶瑩剔透讀出來。

      5)兩個人比賽讀一讀,看看誰能讀出自己的感悟。

      第三句:要是這時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1)讀一讀這句話,體會老鄉的熱情好客。

      2)讀出老鄉的熱情好客。

      師導:層層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熱情好客的老鄉,都等待我們到葡萄溝去看一看,讓我們把這段連起來讀一讀。(課件)

      1)自己練習朗讀,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

      3)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讀出來。

      4)葡萄溝真是太美了,那里的人真熱情呀,你們想不想把這一切牢牢地記住,試著背一背吧。

      5)根據老師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請一位同學試一試。

      6)同學們一起來試一試。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摘下來的葡萄,有的……有的……還有的……

      1)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2)再讀一讀。

      第二句: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1)課件:這就是顏色鮮,味道甜的葡萄干,你們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嗎?(說一說)讀了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

      2)邊讀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里不明白?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3)你們看這就是像碉堡一樣的.陰房,這就是掛滿葡萄的陰房內部,通風的氣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干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制成的,老師也有個問題不明白,為什么這里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昵?(掛在陰房里,太陽不直射,不變色,聯系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干燥的熱空氣把水分蒸發掉,糖分留下來,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劑。)

      4)這么好的葡萄干遠銷國內外,外國朋友吃到葡萄溝的葡萄干,贊不絕口,就拜師學習制作葡萄干的方法,結果回國后一試驗,都失敗了?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因為他們那里不具備葡萄溝這樣的獨特的自然條件,也就是說,只有中國的葡萄溝才能制作出這么好的葡萄干來,聽到這個消息,你有什么想說的?

      5)那么就自豪的讀一讀課文的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師導:葡萄溝盛產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鄉熱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說:齊讀第四自然段。

      這句話應該怎么讀?(驕傲,自豪,夸獎,稱贊)把你的感悟讀出來。

      五、回歸整體:

      讓我們帶著對葡萄溝的喜愛之情,贊美之情,再讀一遍全文,體會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六、布置作業:

      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老師也被這個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寫下一首小詩來贊美它:(課件)但是最后一句怎么也想不好了,你能幫幫老師嗎?試著填一句。如果你也有興趣,回家試著編一首小詩,或者畫一幅畫,表達你對葡萄溝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背景知識

      1.課文記敘的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一個細雨蒙蒙的早晨,“我”那當老師的媽媽冒雨去學校上班,在快到校門時,突然想起忘了帶準備借給班里學生穿的“我”的那件藍制服。為保證班級正常參加歌詠比賽,又不耽誤學生上課,媽媽不顧路遠體弱,匆匆冒雨趕回家來,來不及換下淋濕的衣服和帶上雨傘,取了衣服,又匆匆趕往學校。全文可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寫媽媽身體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為她擔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寫媽媽發現忘了帶歌詠比賽要用的藍制服,趕回家來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寫雨繼續下著,還是那么小,那么細。課文“以小見大”,通過對媽媽語言行動的具體描寫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2.課文開頭、結尾對雨景的簡略描寫,文字不多,作用不少,應啟發生領會其深刻的象征意義。對于課文中那些具有較強表現力的句式要著重引導學生積累。

      二、教學目標

      1.能通過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4個詞語的意思。

      3.了解教師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高度負責,為培養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找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經比較,認識有關句子的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難點:學懂課文開頭、結尾描寫雨景句子的象征意義和表達作用。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錄音、燈片。

      二、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粗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生字新詞。

      3.閱讀課文第一段。

      (二)教學過程

      1.解題,質疑。

      (1)出示課題。

      (2)課文為什么要用這樣一個題目?等學了課文你就知道了。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你覺得“媽媽”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2)討論、交流上述思考題答案。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分段的依據。(根據人物--媽媽的出場、退場考慮段落的劃分。)

      (4)默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注意帶點字的.寫法。

      腎炎:比較字形腎--覽。

      冤枉:上面不要多點,下面不要少點。

      撅著嘴:分析右邊的部件。

      (2)說說課文中新詞的意思。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課文,思考:“我”為什么這么擔心?

      討論、交流上面的問題。要點:

      ①媽媽至少要在路上淋15分鐘的雨。②媽媽身體較弱。

      ③“我”幫不上媽媽的忙,只能干著急。

      (2)比較句子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燈片。)

      ①那雨小得幾乎聽不見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

      ②那雨很小,很細。

      (第一句是個比喻句,對雨作了具體的描寫,突出了雨的特點,使句子表達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1、2題。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8-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 | 最新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好爽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亚洲一区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