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而展開的一項工作。這種合作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推動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然而,家校合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家長往往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家長甚至認為教育和疏導學生的責任全在學校,而忽略了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此外,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會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在學校教育方面,雖然有時會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但缺乏計劃性和連續性,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因此,家校合作是必要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重要的教育載體,不能缺失。家庭教育不夠或方法不當,會導致學生的行為不良甚至違法犯罪,而學生在校期間的問題行為和品行障礙也與家庭教育有關。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滲透進家校合作中,才能切實推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實現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力的個體的教育目標。
心理咨詢師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遇到了許多不同的案例。在來訪初期,個案的問題通常只表面化,如學業壓力大、人際關系沖突和情感矛盾等。然而,隨著咨詢的深入,許多個案的表面問題都指向了家庭教育和成長背景的問題。例如,有一個個案的學業成績在進入高中后開始下降,每到考試之前就會生病,考試完后就痊愈。盡管表面上看,這是典型的考試焦慮引起的軀體癥狀,但在與個案的幾次咨詢中,筆者逐漸了解到,個案生長在一個專制型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高干,對他的要求嚴格,從不允許個案成績比別人差。這讓個案在升入高中后壓力尤其大,在一次考試前不慎感冒,雖成績不理想,但父母的指責明顯少了,于是,此后的每次考試前,個案都會不自主地生病,而成績出來后又會莫名地痊愈,連自己都無法控制。這是一個典型的家庭教育失當導致的個案咨詢,當然在這個咨詢個案中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但是家庭教育在個案的問題促成中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家庭教育和學業壓力對個案的心理造成了嚴重影響,這也使得個案的研究狀態不佳,學業成績下降,并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學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深化學校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靈的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將是實現這種結合的一條絕佳途徑。
推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和途徑,促進家校合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功能。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起:
1.理念提升,家校合作的基礎是理念,家長和學校只有提升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才能在實際的合作中更好地推動和促進心理教育的發展,從學生的心理狀態出發,提升學生的心理發展。
如家長會、家長講座、家校聯誼等,讓家長更深入了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實施情況,同時也讓學校了解家庭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需求。
2.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師培訓、學生評估和心理咨詢等方面,同時也應當向家長公開這些信息,讓家長了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家長應當積極參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孩子的研究、生活和社交情況,及時與學校溝通,共同解決問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
4.學校和家長應當共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因此,家長和學校應該從更高的角度認識到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個體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應該將關注點從學生的學業成績轉移到學生的研究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情緒狀態和人格品質上來。家長應該認識到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所在,認識到教育孩子自己責無旁貸。學校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和心理發展中的影響力,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只有兩者密切合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靈一體發展。
在措施上,學校和家長應該加強溝通,拓展靈活多樣的溝通渠道,共享信息,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學校應該組織各種活動促進家校溝通,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向家長公開這些信息。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了解孩子的研究、生活和社交情況,及時與學校溝通,共同解決問題,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學校和家長應該共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2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階段中的基礎教育,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育不完全,對于事物的認知沒有一個較為成熟的判斷,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與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而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其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內容為例,深入探討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具體現狀以及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階段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家校合作這種方式,建立于家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梁,家長和學校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在學校或在家中的具體情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深入到我國教育事業的各個階段,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依舊很低,得不到廣泛的重視和關注,更無法順利開展家校合作,實現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才能夠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應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呢。
一、正確認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相對于文化課程教學而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特別的課程,它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的,使得學生能夠擁有與文化素質相符合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兩大基礎特征。
1、不定時性
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于小學生而言,所處的環境幾乎可以分為校園和家庭兩大板塊,因此,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存在不定時性,要時刻以學生為觀察對象和主體,了解學生所處的具體環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入手,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就能夠
2、不定點性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具體的教學課程,而是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人具體情況,隨時隨地的開展活動,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可進一步擴大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及時針對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對陣下藥,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正因為小學健康心理教育的兩大基本特征,更應當重視小學健康心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比重,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發揮家庭對于學生健康心理塑造培養的重要作用,以幫助教育教學事業的教學成果最大化。
二、如何開展家校合作策略
1、溝通交流第一位,積極促成合作觀念
在當下的教學氛圍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教學誤區,家長認為將學生交給學校就完成了任務,剩下的教學任務都應該由學校來完成,并且過于追求學生的個人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情感的需求和渴望。同時學校方面則普遍認為學校的主要職責是教學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地方,對于學生的個人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學生在家庭中完成的。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造成在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個人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在開展家校合作時,首先應當與家庭進行溝通交流,積極促成合作觀念,保證兩者之間能夠就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和重視程度,并通過電話、短信、家訪等方式,就學生的異常現象與家長進行溝通,為兩者之間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礎。
2、增強活動第二位,提高學生自信心
在已達成溝通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學校要經常開展家長會等交流活動,一方面是可以更加直觀的讓家長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另一方面,是可以使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在學校的基本教學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從各方面提高家長和學校雙方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解決由于心理問題的因素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滑,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問題。
3、加強實踐教學活動,提高教育質量
很多學校雖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卻存在理論與實際不相匹配的問題,即在實際調節學生心理情緒等方面不具備相應的專業性指導功能,通常只是通過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家長進行談話調節。而在調節指導的過程中,則反復提及學習,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得學生無法得到有序的心理調節。因此,在開始實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要增強教師及家長自身的專業性,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層的整體特征再結合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展開輔導教育,要多研究探討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案例,能夠主動自發的感受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的采取相應的應對及解決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4、以學生為根本主體,開展活動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新時代課堂的教學主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歸根結底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教學輔助手段,因此,要始終以學生為根本主體,小學生年齡很小,對于事物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重視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可針對小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相應的游戲教學、娛樂教學等,只有讓學生快樂的、主動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正處于學生一生教育中的基礎階段,應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應當積極主動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家校合作,共同面對。同時要注意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質量。
作者:陳奕汀 單位:重慶市大渡口區鋼花小學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xx(26)
[2]張信勇.論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教學論壇.20xx(26)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3
摘要: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有效利用實現家校合作,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文章立足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主要分析了家校合作策略。以期通過筆者努力,找到促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從而為相關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鑒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現狀;家校合作;教學策略
在小學教學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心理形成過程,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這時,教師就需要重點了解學生的生長環境和心理特點,同時,教師還需要加強家校合作次數,有助于教師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真正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狀
1.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缺乏。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時,大部分家長雖然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其參與意識卻嚴重缺乏,認為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是教師應盡的責任,與自己關系不大,更有甚者很多家長將自己參與到心理教育活動中來是學校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家長這些參與意識不高的現象比比皆是,對孩子的關注點在于分數和成績,長期追求升學率,這種思想覺悟嚴重阻礙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進行,不利于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頻繁出現,給家庭和學校帶來極大的困擾。
1.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誤區。
在實踐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時,常會出現一些誤區,使得整個合作過程的效率和效果并不明顯,例如在開展活動時,活動目標不明確,活動內容過于簡單化,活動取得的效果甚微。又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學校是活動的主要參與方,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與家長的交流特別少,沒有更好的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這些誤區的存在嚴重會造成學生心理扭曲,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1.3心理健康教師水平有待提高。
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教師相當匱乏,或者教學經驗不足,沒有及時準確的察覺出學生的心理異常。隨著專業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變化,心理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心理問題時,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講授心理知識,更沒有通過開展活動去帶領學生體驗知識,使得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此外,部分教師也對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自信,擔心學生的心理教育受到影響。可想而知,優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極其缺乏,需要政府和其他組織機構加大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投入,為家校合作奠定人才基礎,促進家校合作活動的有序開展。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策略
2.1強化合作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個問題,家長總是認為將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不管不問了,認為教導孩子是學校應盡的義務,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和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應該由學校來負責。此外還有很多家長過度的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學生的情感問題和思想教育問題,使得學生在家庭的教育環境下,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時就需要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機會,讓家長從思想上認識到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庭環境也很重要,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合作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告訴家長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對許多事物都有很強的求知欲,這時家長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很重要。同時,學校還需要定期做家訪工作,將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表現及時告知家長,并與家長多溝通交流,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進而促進家校之間的合作。
2.2構建組織結構。
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經實踐表明,學校在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時,單單依靠學校的力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真正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時,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心理活動完全不了解,甚至不關心,加上沒有掌握正確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得在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時依舊采取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重大影響,留下心理陰影,因此,為了鞏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專門的組織機構,促進家長和教師可以及時溝通起來,從而促進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這個機構需要定期給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教會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素質。
2.3加強專業指導。
首先,學校需要做的是及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告訴家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務必意識到身心的共同健康發展才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礎。然而,在實踐中卻發生的偏差,家長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時,家長就會采取嚴厲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得學生遇到成績不好的時候就會懼怕家長。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出現嚴重問題,嚴重者會將抹殺孩子的天性,將孩子變為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因此,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的當務之急,學校要給家長灌輸好正確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采取正確的理性的教育措施。同時,給家長在灌輸教育理論時,需要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來正確指導,真正教會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特別是遇到孩子在心理上出現問題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束語:
總之,要想更好的開展家校合作工作,就需要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正確教育方法,針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采取恰當的方式,真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健全人才。同時,學校還需要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及時將學生的心理發展動向告之家長,讓家長在私下里與學生融洽交流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進而真正發揮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優勢和作用,改善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26)
[2]張信勇.論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3]肖新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狀況調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相關文章:
家校合作心得07-19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體會11-16
實踐家校合作實現教育共贏08-15
家校合作講座心得11-16
家校合作的培訓心得11-11
家校聯動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范文11-15
家校合作教育心得體會15篇11-16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體會04-11
家校合作成長心得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