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3-10-31 18:19:1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熱]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熱]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2頁總復習及練習二十五第9~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刻度尺量、畫線段。

      2、使學生加深對角和直角的認識,能正確區分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在操作、觀察等活動中獲得對線段、角、直角等圖形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

      會量、畫線段。

      難點:

      認識角和直角,會畫角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學生尺、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宣布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并板書課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復習。

      二、復習舊知

      1、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a。學生比畫。

      B。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大約長1米?哪些物體大約長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畫線段。

      ①看教材第105頁第10題,估計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

      指名回答。

      ②動手量一量,驗證你估計得對不對。

      請同學匯報測量結果,并說說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③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小組同學相互檢查。

      3、角和直角、銳角、鈍角。

      ①說一說教室里哪兒有角,哪些是直角,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怎樣才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怎樣畫一個直角?

      用三角板的直角來畫,從直角的頂點開始,沿著兩條直角邊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直角。

      4、完成教材第102頁第6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9題。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小組活動。

      ①小組合作開展學習活動。

      ②相互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怎樣拼的?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多少個正方形?怎樣判斷銳角、鈍角?。

      ③畫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完成書105頁第11題。

      四、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復習,同學們又有什么心得收獲沒有?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里可熱鬧啦!讓我們跟著樂樂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里。你們猜樂樂會怎么放呢?

      師:不著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并引導學生用規范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這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著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著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里。(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 ○○○ )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里,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里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和“倍”有關的具體問題,知道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學重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圖。新課。

      1、第一排擺:4個圓片。

      第二排擺:8個圓片。

      問:第二排圓片的個數是第一排圓片的個數的幾倍?怎么解答?為什么?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第一排擺:2個圓片。

      第二排擺: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

      問:第二排擺( )個。

      誰是一倍數?(第一排的圓片數)第二排的圓片數是第一排圓片數的3倍,是什么意思?

      3個2 。求3個2 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乘法)

      3、比一比1)、2)題,他們有什么區別聯系?

      聯系:都是和倍有關的問題。第一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是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幾。用除法。第二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數。

      4、讀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說一說。

      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小牛說:我買了3枝筆。

      小狐貍說: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問題:

      1、小牛花了多少錢?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

      分別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1、小牛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牛買什么花了多少錢?(3枝鉛筆)每枝鉛筆多少錢?就是求3個2元是多少。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狐貍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錢就是一倍數。就是求4個2是多少。

      三、練習。

      1、畫一畫。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幾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幾朵花,就是問15里有幾個3.

      2、○有3個,△的個數是○的2倍,△有幾個?

      △的個數是○的2倍,那○的個數是一倍數。就是問2個3是多少。

      49頁練一練。

      1、看圖列式。

      1)長鉛筆的長是短鉛筆的2倍。短鉛筆長8cm,短鉛筆的長是一倍數,求長鉛筆的長就是求2個8是多少。

      2)一倍數是5元,10元是5元的幾倍,就是問10里面有幾個幾。

      2、河馬有7匹,是一倍數。斑馬的匹數是河馬的5倍,斑馬有幾匹。就是求5個7是多少。

      紅珠是白珠的幾倍。白珠是一倍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即求6里面有幾個2.

      3、找清數量關系。數量關系要對應。

      條件: 面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 面包車上有6位乘客。 大客車上的乘客數是面包車上的2倍。

      問題:1)大客車上有多少人?

      解決:大客車上的`人數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上的人數有關系。)什么關系?倍數關系。誰是一倍數?(面包車上的人數)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幾個幾。

      2)小轎車上有幾位乘客?

      解決:小轎車上的乘客數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的人數有關)什么關系?面包車上的乘客數是小轎車上的2倍。面包車有6人,幾時問6是幾的2倍。求一倍數。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即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學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電腦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多媒體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①測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③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動,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動手測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先讓學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學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三維目標:

      1、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口訣。并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對口令。

      三七()()十二五七()

      2、搶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8的.乘法口訣。

      有一只快樂的小狗一蹦一跳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是怎樣跳的?

      0 8 16它是怎樣跳的?自己填一填,說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據小狗連跳的情況,你能列出算式嗎?編出口訣嗎?想一想,把你編的口訣寫到練習本上。

      匯報所編口訣,自由提問。

      8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

      2、快速記8的乘法口訣。

      檢查口訣記憶情況,對口令、同桌接背,開火車背,正著背,倒著背。

      完成書上80頁的填空。

      三、拓展應用:

      1、一只螃蟹八條腿,兩只螃蟹( )條腿,三只螃蟹( )條腿,四只螃蟹( )條腿,五只螃蟹( )條腿,六只螃蟹( )條腿,七只螃蟹( )條腿,八只螃蟹( )條腿。

      2、口算比賽。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個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個茶杯?

      4、( )×4=32 8×( )=56

      ( )×( )=24

      5、開放題:出示183頁第十五題情景圖.

      四、課后小結:

      省略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P9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有3張數字卡片,5、7、9,用它們組成不同的兩位數,能組成多少個兩位數?

      二、學習新知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

      1、出示例題

      如果用著3張數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兩張求它們的和,得數有多少種可能呢?

      2、解決問題

      請學生嘗試解決后全班交流

      1)用填表的方法

      2)用連線的.方法

      3)隨便寫

      3、思考

      只有3種結果,為什么擺兩位數卻有6種結果呢?

      擺兩位數跟卡片的位置有關,加法算式的結果和卡片的位置無關

      4、觀察

      上面的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隨便寫,容易漏掉或重復。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 ,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①同桌進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②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32頁的例5及“做一做”,練習六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去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休息日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頁情境圖。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教師適當啟發引導:他們在畫畫,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情境圖。

      (2)明確畫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談話: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想問的?學生自由發言。(男生有多少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組交流討論。

      ①應該怎樣計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③選派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男生人數:

      14-5=9(人)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

      9+14=23(人)

      (5)觀察比較兩個算式的聯系。

      明確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必須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6)提問:你能用一個算式直接求出美術小組的人數嗎?

      學生自己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7)小結。

      三、鞏固應用

      (1)教材32頁“做一做”,讓學生說明題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獨立列式解答。

      (2)練習六的第1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3)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問題可以用本節課學的知識來解答?學生自編題目,互相解答。

      全課總結

      這節課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簡單的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男生人數:14-5=9(人)

      美術興趣小組人數: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23人。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及練習十八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兩個數量的比較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同伴合作,對為什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體會“倍”是作為一種用于比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師:(請兩位同學站起來)我們可以怎樣對他倆進行比較?

      學生1:××高,×××矮。

      學生2:××輕,×××重……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兩個量進行比較。

      (多媒體出示數學書和桌子比較的情境)教師:比較它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桌子長,數學書短。

      教師:估計一下,桌子的長度有幾本數學書那么長?

      學生1:……

      教師:到底是幾本呢?我們一起來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閃動)

      教師:當桌子的長度有4本數學書那么長時,就可以說:桌子的長度是一本數學書長度的4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倍”。(板書課題:倍的認識)有了它,我們就能用“倍”來比較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比一比,仔細觀察,你又發現了什么?(如圖: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餅干,再加上2杯,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

      學生1:1袋餅干相當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質量。

      教師:你能用“倍”來說明餅干和1杯酸奶質量間的關系嗎?

      學生2:餅干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3倍。

      教師:接著看,你又發現了什么?(出示左圖)

      學生1:1尾魚的質量相當于6杯酸奶的質量。

      學生2:1尾魚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6倍。

      教師小結:當一個量里含有幾個這么多時,我們就說這個量是它的幾倍。

      二、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測并證明6是3的幾倍

      教師:剛才比較了長度,比較了質量,我們接著比,你們看誰來了?

      教師:猜一猜,貓的只數是青蛙的幾倍?

      學生1:2倍。

      學生2:3倍。

      學生3:1倍。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個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學具擺,用嘴說,動手寫。4人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學生獨立活動后進行交流)

      學生1:我認為是3倍,因為對齊后,右邊還剩3個。

      學生2:看幾倍應該是看6里面有幾個3這么多,不是看還剩幾個。

      學生3:可以這樣擺一擺。左邊擺3個,右邊擺3個。讓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學生4:我認為應該是2倍,因為6÷3=2,6里面有2個這樣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學生5:我是想口訣“二三得六”,說明6里面有2個3,所以是兩倍。

      學生6:多了一個這么多,是不是1倍?

      學生7:我認為是多了1倍……

      教師:小朋友們運用了這么多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說的,看6是3的幾倍,關鍵是看6里面有幾個3,有幾個這么多,就是幾倍。

      2.鞏固練習

      教師:我們接著擺,第一排不變,第二排擺4個這么多。用倍比較怎么說?(4倍)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個第一排這么多,所以是4倍。

      學生2:12÷3=4這個算式說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師:如果第二排是21個呢?

      學生1:不夠擺,怎么辦?

      學生2:能不能不擺?我能知道21是3的幾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3:21÷3=7,說明21是3的7倍。

      教師:的確,當不夠擺時,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更方便、更簡潔。

      教師:現在將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兩行都是3個,用“倍”可以怎么說?

      學生4:1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4:第二行只有1個3,所以是1倍。

      教師:當兩個數一樣多時可以用1倍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變式練習,解決問題

      (1)12÷312÷212÷1

      教師:看來生活中對事物進行比較時,常常用到“倍”這位朋友,你們看小叮當買水果時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圖片)

      教師:小叮當家里買了水果,蘋果有3個,草莓有12個,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師:小叮當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師:小叮當再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師:觀察這3道題,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當草莓的個數不變,蘋果的個數發生了變化,草莓與蘋果的`倍數關系也發生了變化。

      (2)()÷()=3

      教師: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師:你們喜歡吃糖嗎?

      學生:喜歡。教師:這里有兩個盒子,一個大一個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裝了幾顆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顆數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幾顆,小盒子里可能有幾顆,猜中有獎。

      學生1:大盒子里有12顆,小盒子里有4顆。

      學生2:大盒子里有3顆,小盒子里有1顆。

      學生3:大盒子里有18顆,小盒子里有6顆。

      學生4:大盒子里有24顆,小盒子里有8顆。

      (3)()÷()=()

      教師:“倍”不僅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也悄悄地來到我們小朋友中間。請兩小組站起來。觀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較怎么說?

      學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數是女生的2倍。

      教師:在他們中間你還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的?

      學生1:戴紅領巾的3人,沒戴紅領巾的3人。戴紅領巾的人數是沒戴紅領巾人數的1倍。

      學生2:短頭發的5人,長頭發的1人,短頭發的人數是長頭發人數的5倍。

      學生3:沒戴眼鏡的4人,戴眼鏡的2人,沒戴眼鏡的人數是戴眼鏡人數的2倍。

      教師:小朋友們還能結合生活實際自己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4人小組相互說一說。

      (小組交流)

      學生1:媽媽今年32歲,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今年的年齡的4倍。

      學生2:教室里電燈有6盞亮著,有2盞燈沒有亮,亮著的電燈數量是沒有亮燈的3倍。

      學生3:我有4支鉛筆,小明有2支鉛筆,我的鉛筆支數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結

      (出示餅干圖與魚圖)想一想:魚的質量是餅干的幾倍?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結束語:小朋友們,只要你能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體會到數學王國里景色的迷人,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現在我們一起踏上幸福快車,去感受愉快的數學之旅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4)通過活動,能正確辨認從物體正面、側面、后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熊貓玩具、汽車玩具、小黑板、動物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0)播放多種動物叫聲的音樂請學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動物,同時問:“低估是怎樣猜出來的?”

      (1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同學們猜是什么動物。

      (1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么猜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熊貓玩具放在桌上,小組同學在各自的位置觀察熊貓的形狀。匯報,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學生畫看到的熊貓形狀。

      (3)展示圖畫。請小組長把本小組的畫收集到一起,并貼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大家畫的熊貓形狀都不一樣?

      (13)請同學們交換位置再觀察,再畫一畫所見到熊貓的形狀。

      三、應用拓展。

      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汽車玩具擺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自己所看到的.汽車形狀。教師同是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四、評價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放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出示卡片),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課后反思

      觀察物體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同時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激發學生觀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視觀察方法的指導。

      第三、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觀察物體的結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體與視圖間的聯系。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課本第 39-40 頁

      【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通過創設的情景,體會用正確的方法收集數據很重要。

      2、初步學習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數據記錄。

      3、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統計表呈現統計數據。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分類計數、描述和分析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會統計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統計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養初步統計能力,了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會用劃“正”字等方法進行記錄,整理數據并填寫統計表。

      【教學難點】

      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小調查: [小轎車、公交車和卡車]

      師:今天要學習的本領,在生活中十分有用處。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 見,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這三種車分別出現了幾輛。(媒體播放)

      交流匯報記錄的方法及數據。

      小結:像我們剛才這樣將出現的物品分類進行記錄、整理數量的過程,就叫做統計。

      二、感悟統計 學習新知

      1、介紹“正”字記錄法。

      2、介紹豎杠記錄法。

      比較看一看這兩種方法的相同點。

      2、學習“正字記錄法”

      小丁丁他們班正好在統計女生最喜歡的水果,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觀看視頻教學)

      3、嘗試記錄

      第一個小調查用正字記錄法再來統計一次。

      交流反饋。引出統計表格。(出示表格)

      車輛出現的情況統計表

      種 類

      輛數(輛)

      小轎車

      10

      公交車

      8

      卡車

      11

      師:像這樣把記錄的結果用數來表示,整理在一張表中,就叫統計表。出示課題:統計表初步。

      4、嘗試填寫統計表

      師:小朋友們已經會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了。小丁丁的班級也完成了一項小調查(出示記錄)。請你們幫他把數據整理填在統計表中。(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40/2。)

      最喜歡的水果情況統計表

      師:知道哪種水果最受小朋友歡迎?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數學相關的問題?

      示范:喜歡草莓的人數是喜歡橘子人數的幾倍?

      前后兩個學生進行一問一答。交流反饋。

      師:通過統計可以了解許多需要的信息。

      三、經歷過程 鞏固新知

      統計最愛吃的食物。

      開小火車進行匯報,整理數據,將結果填入統計表中。(學習單)

      反饋交流。

      師:根據這張統計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呢?

      四、課堂總結

      師:除了統計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還有一種圖也可以反映出同樣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歡的食物統計圖。(機動)

      師:這樣的統計圖看上去比統計表怎么樣?(更直觀、數據更明顯)想不想一起學習怎么畫?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根據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數據。

      2、初步學會收集數據,會用劃正字、畫豎杠等方法進行數據的記錄。

      3、初步學會數據的整理,能獨立完成統計表。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分類計數等統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與同伴合作統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統計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并整理分析數據。

      教學準備:課件、學習單

      二、制定依據:

      內容分析

      《統計表初步》屬于“數據整理與概率統計”板塊,是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內容。本教學內容的前繼知識是計數和分一分,通過生活中的分類計數引入統計,讓學生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并根據統計結果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其后繼內容是條形統計圖(一)(二)、折線統計圖等與統計表內容相匹配的,更為形象呈現數據的“數據描述”部分的教學內容。此外,《統計表初步》這一教學內容作為一個教學載體,能讓學生在情境中聯系生活實際,從相關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過程中體驗數學化繁為簡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并提升統計分析能力。

      2、學生實際

      學生雖然第一次在數學課堂上接觸統計的知識,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有統計的感知,這節課上學生把本課所學的統計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有新發現,同時為下節條形統計圖埋下伏筆。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創設情境

      1、情境:這是青青草場的15只小動物,這是慢羊羊村長,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慢羊羊村長說了什么吧?

      (播放PPT)

      (1)提出疑問

      小動物們喜歡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種水果,慢羊羊村長應該準備多少呢?請拿出課堂學習單,在1號表格上來記一記。

      (2)投影反饋,進行比較

      2、再次體驗

      (1)嘗試記錄

      剛剛記錄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記錄得比較凌亂,那么接下來請在2號表格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來記錄一下。

      (課件播放)

      (2)投影反饋,全班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記錄,可以用數字來記錄,還可以畫“正”字。

      集體觀看

      交流記錄方法:

      用符號記錄:劃小豎杠、打勾、畫☆、畫愛心

      集體記錄

      個別交流

      預設:

      畫“√”的記錄

      畫圈來記錄

      畫杠法來記

      寫數

      劃“正”字等等。

      創設動畫情景,這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能激發學習興趣,也能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數據的收集,讓學生能初步感知統計的用處。

      18分鐘

      探究新知

      (一)數據收集、記錄

      1、學習統計方法

      (1)劃“正”字法

      接下來,小巧要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記錄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與某某小朋友一樣,小巧也要向我們展示“正”字記錄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們來書空一下這個“正”字。誰來幫她介紹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題目)

      (2)畫豎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們介紹一種方法,叫做“豎杠”法。

      = 1 x GB3①誰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題目)

      揭示課題

      我們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畫豎杠和畫正字的方法收集記錄數據,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統計。

      3、再次體驗

      請把課堂學習單拿出來,看3號表格,我們大家選擇畫正字或畫豎杠的方法,再次為慢羊羊做記錄,這次為了使我們的記錄比較順利,你們可以不要抬頭看,只用耳朵聽,小手記,準備好了嗎?

      (課件播放)

      (1)集體校對

      (2)有15個小動物,你看看你統計得對嗎?有沒有多數或漏數?

      (3)小結:記錄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用劃正字和畫豎杠的方法進行記錄,不但方便,而且我們算起來會更快更準確。

      (二)數據整理

      1、認識統計表

      剛才我們把這些數據都收集記錄好了,那我們怎么樣清晰地把這些數據呈現給慢羊羊村長呢?現在我們就要把這些數據整理成一張表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統計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動物最喜歡的水果情況

      種類

      香蕉

      蘋果

      草莓

      只數(只)

      7

      3

      5

      這是統計表的標題

      這一行是它的種類

      這一行是它的數據

      像這樣就成了一張簡單的統計表。你們發現把它做成一張統計表之后,有什么好處嗎?統計表里統計的對嗎?有沒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小朋友啊,先確定了一下水果的種類,然后在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把這些數據進行了記錄和整理,最后形成了這樣的一張統計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和統計有關的知識,來讀一下課題——統計表初步。(齊讀課題)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集體記錄

      集體校對

      通過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紹,集體學習“正”字法和畫豎杠圖法,讓小朋友學會正確的數據收集和記錄的方法。

      再次通過動畫情景,讓小朋友用所學的新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加深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通過動手做并交流使學生體驗用“正”字、畫豎杠統計的方法。

      介紹統計表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含義。(標題、項目、人數)

      此活動讓小朋友感受到數據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數與總數之間的關系,會用總數建議記錄的正確性與否。

      10分鐘

      鞏固新知

      1、填寫統計表

      打開數學書,翻到第40頁,完成第二大題練習。

      2、數據收集,完成統計表

      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統計中的一些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用我們學過的本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體育陳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忙統計一下,這四項運動(拍皮球、跳繩、踢毽子、丟沙包)中,體育課上我們應該開展哪項運動呢?請小朋友們先收集記錄數據,再完成統計表。

      獨立完成

      說一說

      通過兩道練習,鞏固對統計表的認識,能將記錄方式與統計表的數量對應起來。

      通過讓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經歷數據收集、記錄,與整理的過程,知道在生活中應用統計表。

      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什么?

      板書設計:統計表初步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征。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著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范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②學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饋。(引導學生邊說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么發現?

      (2)學生匯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么嗎?想給它叫什么?(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發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③、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說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制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制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于它你了解了多少?

      2、延伸:關于角,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了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2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薦】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2-21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優秀02-15

    關于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20篇)06-2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23篇)09-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21篇)11-0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01-2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02-1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不卡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婷婷综合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