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教案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游”創設情境。
師:“老師當導游,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游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這一創設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游
1、播放游覽雙龍洞的情境錄象。(看錄象后,雙龍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圈出生字新詞,并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游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游圖,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游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為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1)列火車檢查生字新詞,指導寫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詞語。
(2)最后修訂游覽線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游覽景點,挖掘特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學習游記的寫作方法。
(一)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1.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游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么多顏色,你感覺怎么樣?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板:明艷
4.為什么“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
6、學生配樂朗誦。
小結:路上鳳光明艷,我們和葉圣陶一樣,游興很濃,雙龍洞又是怎樣的呢,
(二)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師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里,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游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么特點?
3.“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小結:這節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艷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再走進去,又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游覽。
第二課時
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艷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樣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么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系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為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四)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1.“雙龍”其實是什么?(教師點學生回答)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愿想什么就想什么。(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游圖中內洞位置)
四、著眼泉水,總結全文
(一)一路游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二)我們就是沿著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游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游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后,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五、暢談感想,學寫游記
語文教案 篇2
一、簡介李白
(音樂、圖片)
師:同學們,半個多月來,我們攜手一起圍繞著“走進李白”的主題,讀李白詩,品李白文,領略了一代詩仙的風采。這里有李白的磅礴“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這里有李白的瀟灑,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里有李白的大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有李白的豪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里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里有李白的大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今天我這個大詩友,和各位小詩友一起來開展這樣一個閱讀交流會,來交流我們學習李白的感受,好嗎?
二、我的小詩友——請你來吟誦
師:學習了這么多的李白的詩,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首?選出你最欣賞的一首,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吟誦給大家聽,你可以獨吟,也可以合作,好嗎?
生1:我們同桌合作為大家朗誦《千里思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首詩?
生2:我給大家朗誦
生3:我和我的伙伴為大家朗誦〈早發白帝城
(配樂)
生4:獨坐敬亭山
生5:春夜洛城聞笛
生6:行路難
生7:將進酒
……
三、我的小考題,請你答答看
師:吟誦詩詞,讓我們進一步感受了李白的詩才。在“走進李白”的過程中,我們互相學習,互相考問,你來我問,又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下面一起走進“我的小考題——請你答答看。”
生:自由相互出題考問。
師:看大家你問我答,不亦樂乎,我也想考考大家。我說名句上句,請你來說下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四、“我的小發現——請你詩為證”
師:你問我答,問得巧,答得妙,你們真是智慧的小詩友啊!在走進李白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品味,我們發現,下面走進“我的小發現——請你是為證。”(出示范例)比如:我發現李白愛喝酒,有詩為證: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生1:李白也慕虛榮,有詩為證:〈清平調〉,李白醉酒,為貴妃作詩,極盡贊美之詞。可見詩人也有虛榮一面。
生2:李白是俠客,“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拔劍四顧心茫然。”劍乃俠客之物,可見李白是個俠客。
生3:李白多愁善感,聽,“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生4:李白愛釣魚,看“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生5:李白愛鳥,在他文中,多次出現各種各樣的鳥“白鷗閑不去, 爭拂酒筵飛。”“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生6:李白愛尋仙“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生7:李白多次寫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
生8:李白重情重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我的小網頁,請你來跟帖
師;走進李白,讓我們感受很多,同學們都在網上“走進李白”專欄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欣賞網上留言。請留言同學朗讀,并介紹心得。
李白,中華驕傲 [By: 三(1)班 ]
盛唐的土壤培育了李白,莊子的靈魂孕育了李白。李白——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矛盾的李白!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灑,與爾同銷萬古愁。‘好一個視金錢如糞土的李白,何等瀟灑、豪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灑,與爾同銷萬古愁。‘好一個花錢如流水的李白,多么糊涂!真是矛盾李白!唉!
嫦娥奔月! By: 欣欣蘭 ] 今天我們一起觀看了“嫦娥奔月”的直播,你們猜我想起了哪句詩?——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讓我們和李白一起奔向詩仙夢中的地方吧!
李白之死 [By: 跳跳糖 ]傳說,李白是從采石磯的捉月臺為捉到月亮跳人長江而死的.想象一下,詩仙乘著酒興,把偉大的生命交于浩闊的長江,化成了瑯瑯的明月,滾滾的波濤,李白永遠在青天明月間向我們微笑!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22個詞語。
2.過程與方法:學習作者細致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燕子的可愛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描寫生動的方法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導入課題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春天的圖片并用優美詞句描述給大家聽。
2.師小結導入:從同學們介紹的鳥語花香、潺潺流水中,我們感受到春天已經來臨了,特別是小燕子,更是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篇課文《燕子》。(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1)讀準字音:開火車讀,個個過關。(2)討論識記難記的生字、不懂的詞語。(3)出示生字詞集體點撥:“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拂”的讀音是“fú”,不要錯讀成“f?”。“掠”是撮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燕子的?
4.集體交流。(按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來描寫)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話寫什么?(燕子的外形特點)
2.你想怎么讀這段話?為什么?試著讀讀。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對翅膀”“湊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烏黑光亮”“俊俏輕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潑機靈的燕子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3.詞語訓練:“湊成”換成“組成”好嗎?為什么?(反復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活潑的基調)
4.采用指名讀、小組讀等多種方式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鞏固字、詞,指導書寫6個生字
1.出示本課生詞:燕子、趕集、聚攏、增添、掠過、稻田、尾尖、偶爾、一圈、蕩漾、音符、演奏、贊歌、生機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飛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認讀、組詞
3.自己觀察識記,集體點撥: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錯寫成“艸”;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寫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筆是撇,中間橫沒有連著。
4.師根據需要范寫,學生書寫練習。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 積累詞語并掌握成語的用法,語文教案-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2. 理解作者是如何認識論述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的。
3. 作者采用大量例子來闡明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是如何處理詳略關系的。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2、3。
教學難點:綜述文章的寫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研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
講一個神話故事,如《精衛填海》《開天辟地》《夸父逐日》等,引入:這就是最早的小說。今天我們來看看《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二. 詞語積累:
1. 注音加點字:
A. 翰藻(han) 記載(zai) 概括(gai)
B. 脈絡(mai) 稗官(bai) 粗糙(cao)
C. 意蘊(yun) 純粹(cui) 妍媸(chi)
D. 高寀(cai) 神佛(fo) 敷衍(yan)
2. 解釋成語:
應運而生 千錘百煉 有血有肉 明鏡照物,妍媸畢露 心驚膽戰 大快人心 權傾一時
3. 試用一句話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本文縱橫交織,完整地闡述了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歷程及其規律。
三. 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后回答問題,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來給古代小說分段的?分幾個階段?
提示:按照小說的體裁特點。分五個階段:神話傳說;志怪小說;傳奇小說;話本小說;演義小說。
2.這些小說形式現在已經消失了嗎?
提示:古代小說的原有傳統并沒有也不可能消失,這些形式自然還存在,特別是民間。
填表:
朝代 發展階段 體裁特點 例子
魏晉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話傳說 《穆天子傳》《山海經》
魏晉南北朝 發展 志怪志人
唐 成熟 傳奇小說 《長恨歌傳》《李娃傳》
宋元 繼續發展 話本小說 《三國志平話》
明清 頂峰 演義小說、創作小說 四大名著
四. 閱讀第二部分。
1. 作者一共總結出幾條規律?是怎樣闡釋的?
提示:四條規律,即中國古代小說是來自民間的;史傳文學對中國古代小說影響很大;古代小說創作立足于現實;受封建文化的摧殘,發展極為艱難。對每一條規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闡明。
2. 作者為什么對第三個規律要做更詳細的闡釋?
提示:古代小說立足于現實進行創作,對一般小說尤其是歷史小說而言,讀者不難理解。但神話小說怎么就立足于現實,這卻是容易引起爭議的。所以作者舉《西游記》為例進行更詳細透徹的分析闡釋,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頗,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
3. 最后一條規律,作者何以寥寥幾筆就寫完了呢?你能幫助舉幾個例子嗎?
提示:讀者結合讀過的歷史和文學資料不難理解,所以略寫;例子如《水滸傳》《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 你還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總結一點規律嗎?(思考)
五. 理解課文中的引用的句子,完成課后練習二。
1. 事出于沉思,義歸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對象具有積極意義,其內容的表達、形式的安排,都經過作者深沉的`構思、想象,其辭藻、音律、用典等藝術形式都比較講究。課文引用蕭統之言是為了說明蕭統對文學與歷史等學術著作的區別已經有所認識,到唐代,我國的古代小說終于脫離歷史而發展成為文學創作。
2. 愛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惡必書,是為實錄。
提示:愛它而要知道它有缺點,恨它要曉得它有長處。缺點、長處必須都寫下來,這才是真實的記錄。課文引用《史通》此言,是為了生命我國古代小說對史傳文學的傳統的繼承,首先表現在能夠辨證地認識人和描寫人。
3. 明鏡照物,妍媸畢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鏡子照物體,物體的美麗和丑陋全都清晰地顯露出來。課文引用此言,是為了說明《水滸傳》寫人藝術的高明。
4. 雖然吾書名為志怪,也不專寫鬼神,卻時時寫人間的變異,也略微含有鑒戒。課文引用吳承恩的話,是為了說明《西游記》是立足于現實的。
六. 上學期我們學過《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他們都體現了本文提到的哪些規律?請詳細分析說明。(討論)
七. 教學后記:
省略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創意]
點、線、面、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的切入點,在點畫出一條或兩條反映課文內容或主題的亮線,圍繞其主線深入分析全篇課文,這樣便于激發學生興趣,便于教學有序生動,也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先找出切入課文的“點”——課文對于勒稱呼的詞語,然后畫線——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稱呼,畫出一條小說構思的情節線;這其間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的態度在如何變化?畫出一條人物情感變化線。再以“線”及全篇——小說是從人物的哪些語言、動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態度變化的,這樣便于深刻理解小說隱含的主題思想。
[平臺展示]
下面請看根據此創意而設計的《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教學過程。
1. 教師:請同學們掃讀課文,把課文中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找出來。
同學們掃讀課文,勾畫圈點,找出課文前后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是: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賊、流氓。
2. 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說前前后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對于勒不同的稱呼?
3. 教師指明回答后小結。
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愿意還他們的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4. 教師:在上面這一過程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又是如何變化的。
學生讀書討論,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5. 學生活動:分組讀課文,找出能反映其“恐怖”希望“恐怖、仇恨”的.語言、行動、表情。分小組交流意見。
6. 教師小結:
① 師結合板書歸納:
稱呼于勒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家伙、賊、流氓
于勒———花了錢———賺了錢———破產沒有錢
↑ (態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菲利普夫婦
②師引導分析:小說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在變,對于勒的態度在變,這變來變去的原因是什么——錢,這變來變去中唯一不變的是什么——錢,這就形象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語文教案 篇6
教案設計
日月明(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比較短的韻文,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讓人感受中國人造字的智慧,巧妙的會意字,能讓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激發學生更大的識字熱情。
教學目標:
1、會認:“明、鮮”等13個生字,探究掌握更多的識字方法。
2、理解韻文涵義,熟練地朗誦韻文,拓展思路,仿編韻文,激發求知的興趣。
3、觀察、練習、運用識字方法,積累知識。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會意字的特點,掌握組字規律。
2、運用規律,識記、書寫漢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設計思路:
教學中采用拼讀、齊讀、探究讀等活動方式,熟記漢字的`音形義,通過找朋友、畫等活動方式,
挖掘識字方法,拓展學生思維,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
2、猜謎語
3、板書課題:日——月——明
二、探究新知
1、齊讀課題
說說讀課題后你明白了什么?
2、提示語: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更多的漢字,請打開書P97頁。
3、自讀課文(不會讀的怎么辦?)。
4、和生字條中的生字寶寶打招呼。
(不會認的字怎么辦?在課文中做上喜歡的符號,多讀幾篇。或請教別人。)
三、精讀課文
1、檢查自學情況
a、齊讀課文(糾正字音)。
b、聽讀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c、說一說:你讀懂了哪一句,講給別人聽一聽。
2、隨機出示生字、有意按字形結構板書。
a、點明會意字
b、引導挖掘更巧妙的識字方法。
c、觀察獨體字作部首時在書寫中發生的變化。
3、競讀課文、背誦課文
a、仿說韻文
b、總結識字規律
四、游戲活動
1、用簡筆畫表示漢字
2、做動作表示漢字
3、描寫漢字
五、拓展練習
1、讀課后的詞語
2、完成課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1、談收獲
2、質疑
語文教案 篇7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這平凡之中蘊涵著深深的愛。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事情的經過。第一部分(1-3)麥克的準備。通過麥克的心理活動交代出麥克的家境、父親的辛勞以及小麥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結尾)寫麥克完成心愿。先寫麥克擠奶前的緊張、激動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寫他的緊張與期待,父親的驚喜、感動與幸福。寥寥數語,將人物形象刻畫得細致入微。
全篇通過人物豐富細膩的心理活動,簡潔的對話,細微的動作,使父子情深躍然紙上,引起了讀者共鳴。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1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蘊含的父子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作者運用心理、動作、情態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父子之間的真情,并從中受到啟發,學會關愛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與方法:
讀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師點撥。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一份禮物,預習課文,自學生字,遇到不認識的記下來。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學情簡析:文章文字淺顯、易懂。相信學生只要用心讀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間的那份濃濃的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禮物”導入新課
1、課前我讓同學們每人準備一份禮物,準備了嗎?
(學生拿出禮物)
你準備把禮物送給誰?為什么送給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麥克為自己的父親送上了一份什么樣的禮物?讓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新年禮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
1、教師配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聽讀,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自讀課文注意準確、通順、讀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輪讀,糾正字音。注意“攢、挪”的讀音。
(2)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①借助詞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條、嗚咽。
②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檢查讀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聽者可習慣性的評價,糾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在小組內分析記憶字形,給生字組詞。
2、注意“殊、嗚、彼、套”容易寫錯。
3、指導書寫,把字寫漂亮,寫規范。
四、作業
把課文讀準確,讀流利,并能讀出感情。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內容,感受父子真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新年禮物》,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課文,看一看麥克送給父親的是一份怎樣的新年禮物?
二、品讀課文,感受真情,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1、麥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并寫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麥克的心理、動作、語言描寫的語句來體會。
2、在小組內交流讀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師注意引導。
(1)2、3段麥克的心理描寫——麥克是一個善良、懂事、愛父親的孩子。
(2)4段,麥克的心理和動作,抓住“二十次醒來”劃火柴看表,激動、摸索著下樓,悄悄打開“來體會麥克當時的激動、緊張的心情。
(3)第5段擠奶的過程看出麥克的動作麻利、熟練,平時經常幫父親干活。
(4)6、7段等待父親時心理描寫:用手按著,怦怦直跳的胸脯。“豎起耳朵聽”急切的期待著——內心充滿幸福。
4、作者在刻畫麥克這個人物時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寫。
課件出示
(1)或許是第二十次醒來了,每一次他都劃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鐘,一點半、兩點半……
(2)時間一分一秒地挪動著——五分鐘、十分鐘……他急切的期待著。
讀一讀這些句子,體會麥克當事的心情怎樣了?
你能把他的這種心情讀出來嗎?試著讀一讀,怎樣讀更好?
>
練習朗讀,體會麥克的激動、緊張、急切、興奮的心情。
5、剛才我們感受到了麥克在送給父親禮物時的心情,那么父親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抓住
(1)第一段,對麥克的'心理描寫“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辭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愛我呀!……不過他知道父親是不喜歡多花錢的。可以看出父親勤勞、節儉、愛孩子。
(2)第八段“父親笑著,一種帶著嗚咽的笑”。父親會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親的手臂緊緊的摟著他。麥克又會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體會麥克的心情。
2、從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人與人之間送禮物是友愛的表現,禮輕情意重,禮物的意義不在于價錢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傳遞了愛和友誼。現在,你決定送一份什么樣的禮物給你父母、長輩或是朋友呢?請說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過像麥克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自己當時的心情。
語文教案 篇8
《護士媽媽》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護士媽媽舍己為人、無私奉獻、挽救小女孩,讓小女孩起死回生。
知識目標
在自讀自悟中,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同時促進積累。
能力目標
1.在自讀自悟中,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表達文章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1)贊美護士媽媽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情感。
(2)對母愛的贊美。
教學難點:
護士變成護士媽媽這一角色轉換過程的情感體驗。
教學方法:
1.拋出問題,讓學生一層層讀,初讀、細讀、精讀,同時談體會,即自讀自悟。
2.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幫助理解,激發情感,促進積累。
3.緊緊扣住情感弦,讓學生享受情感,受到熏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互動,調動情感。
同學們,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就有許多心愛著我們的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其中,可能要數媽媽最愛我們了,所以,有首歌就叫“世上只有媽媽好”,下面我們一起唱唱這首歌吧!(播放音樂)
二、導入課題,初讀課文。
1.導入:小朋友唱得真好!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媽媽——護士媽媽,大家一起來叫叫這位媽媽(出示課題)(學生齊讀)叫得更親熱一點 。(再讀)真好!這位媽媽是一位特殊的媽媽,為什么說她是一位特殊的媽媽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待會兒告訴老師。 (學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說她是位特殊的媽媽?
學生1:因為這位媽媽不是真的媽媽,是一個護士。
學生2:小女孩病了,一位護士當了她的臨時媽媽。
教師小結:因為一位護士阿姨充當了小女孩的媽媽,挽救了女孩的生命。
三、整體感知、再讀課文。
1.明確人物
師:那么,作者在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物?請大家找找看。
生:護士媽媽、爸爸、小女孩、醫生、人們
師:在這些人物中,作者主要寫了護士媽媽、爸爸和小女孩這三個人物。
2.體會人物
師:請大家再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女孩是怎樣的一個人?爸爸、護士媽媽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3.整體感受
同學們讀得很投入,有的邊讀邊畫,有的邊讀邊想,學習習慣真好。下面,請聽老師讀讀課文。
四、品讀人物、精讀課文。
小女孩
1.過渡
師: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深入地學習課文呢?(想!)(好!)那么,我們就首先看小女孩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2.讀
師:請大家找出描寫小女孩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
3.悟
師:讀得不錯,小女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從哪里讀懂的?
(1)病房里,有一個女孩,自住進醫院的那天起,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時喊著:“媽媽,媽媽!”
個別讀—再讀—評議—結合內容指導朗讀—齊讀
師: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啊,她多么希望能夠得到媽媽的愛啊,讀得真好,真像一個昏迷不醒的小女孩呼喚自己的媽媽。
(2)女孩喚一聲“媽媽”,護士答應一聲。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救生圈,她死死攥緊護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勻下來。
師:這里作者寫了小女孩的語言,后面還有描寫了女孩的語言、動作的段落,請大家找出那段話。找到了嗎?請齊讀。
齊讀
師:人間自有真情在,在小女孩最需要母愛的時候,一位沒有結婚的護士阿姨伸出了手,做了小女孩的臨時媽媽。小女孩是多么需要媽媽的愛啊!
(課件出示句子)她死死攥緊護士的手。
她攥緊護士的手。
男生讀上句、女生讀下句
師:仔細看看這兩句有什么不同?
學生:上面一句多了一個詞語“死死”
同學們覺得哪句好?
學生:上面一句好。
師:“死死”很好地體現了病危中的小女孩非常渴望有母親的疼愛。她抓住護士媽媽的手,再也不愿意松開,在心里不停地呼喊:“媽媽,你在哪里?媽媽,我抓住你了,媽媽,求求你不要再離開我了。”
(二)爸爸
1.過渡
師:然而,此時此刻,陪伴在小女孩身邊的,不是她的媽媽,而是她的爸爸。病危中的小女孩是痛苦的,但是大家知道嗎,比她更痛苦的是守候在她身旁的爸爸。
2.師:爸爸有什么特點?(課件出示)
師:請大家找出描寫爸爸的句子,好好地讀一讀,同桌之間還可以互相討論。
師:課文中有哪些段落是描寫爸爸的呢?找出來了嗎?
學生匯報。
(1)女孩的爸爸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著女兒,不知該如何幫助她,只是不停地哀求醫生:“救救我女兒,救救我女兒!”
師:我們該怎樣有感情地讀好這幾句話呢?誰來讀讀這一句?
個別讀—帶讀(板書:哀求)
師述課文第3自然段內容
(2)男人埋著頭,低聲說:“我們離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師:就在爸爸心急如焚,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護士問那個男人:“孩子的媽媽呢?”
誰能有感情地讀這句話?
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男人抬起頭,吃驚地看著比女兒大不了多少的護士,流著淚說:“謝謝,謝謝!”
師:多么可憐的爸爸啊,在妻子離他而去之后,又面臨著新的痛苦,幸運的是他竟然得到了護士阿姨的幫助,此時此刻,讓我們再次把父親悲喜交加的心情讀出來。
齊讀—— 男生讀
(4)小結: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兒女的?從剛才大家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這位單身爸爸對女兒一份深深的愛意,一份濃濃的父愛。 (板書:愛)
(三)護士媽媽
1.過渡: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同,小女孩的家庭是不幸的,但小女孩卻又是幸運的,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候,有一個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這個人就是護士媽媽。
2.護士媽媽有什么特點呢?請大家找出描寫她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3.學生匯報
4.出示重點句:護士皺了皺眉頭,默默地坐下來,輕輕握住女孩涼涼的手,柔聲說:“女兒乖,媽媽在,媽媽在。”
(1)齊讀—指名讀
師:誰能再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出來
(2)用默默造句:老師覺得“默默”這個詞語用得很好,誰能夠用它說一句話?
生1:護士阿姨默默地坐下來。
生2:我默默地拿出作業出來,認真地寫著。
(3)提問:爸爸離了婚,女兒危在旦夕,當護士阿姨看到這種情形,她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默默地坐下來,此時此刻,她會想些什么呢?
生1:她想:我該怎樣幫助她呢?她是多么可憐的啊!
生2:她這樣需要媽媽,我為什么不去做她的媽媽呢?也許能夠讓她得救呢!
生3:做她的媽媽,別人會怎么看我啊?真是難為情啊……
師:她的內心一定很矛盾,幫還是不幫呢?幫,帶給自己的是勞累,還有可能招來別人的閑話;但是不幫,難道就看著小女孩因為得不到母愛。而喪失與病魔做斗爭的精神支柱,以至于死去。經過激烈而短暫的思想斗爭,護士果斷地選擇了救助小女孩。
(4)教師加動作朗讀:護士皺了皺眉頭……
請你們像老師剛才一樣,加上動作把它讀一遍。
老師看見這位同學讀得真投入,請你來讀一讀。
我們一起加上動作來朗讀這段。
5.師:多么善良的護士啊!多么富有愛心的媽媽啊!
引讀(在以后的日子里,……)
小結:護士媽媽用她的愛心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 (板書:挽救)
(四)情感升華。
1.師:當小女孩蘇醒過來的時候,醫生說“她能蘇醒是個奇跡”(引生齊讀)
師:創造這個奇跡的是護士媽媽。
2.師:當看見心愛的女兒蘇醒過來的時候,父親會怎樣說?
生1:爸爸流著淚,握著護士的手,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女兒!”
生2:爸爸會說:“我的女兒啊,你終于醒了,可把我給急壞了啊!”
生3:爸爸說:“這可讓我該怎樣感謝你們呢,太謝謝了!”
3.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生1:人們說:“這個女孩太幸運了!”
生2:人們說:“這樣的好護士,應該號召大家好好學習!”
4.此時此刻,護士媽媽是怎樣說的呢?請大家看到課文
引讀:(師)人們把贊揚……
(生)我記得讀過……
再讀:母愛可以拯救一切 (課件)
5.升華:
師:是啊,母愛可以拯救一切!
沒有母愛,就沒有小女孩的第二次生命;
沒有母愛,就沒有我們幸福的童年;
沒有母愛,就沒有如此繽紛的生命,亮麗的人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大聲地告訴天下的母親:母愛可以拯救一切!
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向偉大的母親說一聲:
謝謝!親愛的媽媽!謝謝!偉大的母親!(學生齊讀)
謝謝!親愛的媽媽!謝謝!偉大的母親!(學生起立齊讀)
板書:
護士媽媽
哀求 挽救
爸爸 小女孩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設計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閑、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 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教學方法設計 引發質疑、以疑導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現,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進而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究。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做游戲引入。板書課題。
2、看課題質疑。
二、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1、檢查一下詞語的認讀情況。
2. 指名接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三、研讀課文,領悟玩法
1、指名讀第一段。與家長對玩的看法比較。再讀讀第一段,體會 “但”。
2、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4自然段,劃出列文虎克玩的語句,認真讀一讀。
3、交流體驗
(1)玩放大鏡的目的。
(2)再玩的新發現。
(3)指導朗讀。
四、精讀課文,欣賞玩的名堂
從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讀讀第5自然段。
課文中是怎樣描寫微生物的?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把“微觀世界、微生物、顯微鏡”和文中的“小人國、居民、玩具”進行替換,朗讀。
五、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再讀讀課文,結合剛才學習的收獲,做做填空練習。請學生課前收集有關顯微鏡的知識和有關微生物的知識。
識字時可以讓學生運用以往學過的各種方法識字。寫字時加強教師的示范作用,并進行個別的針對性的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并交流從中受到的啟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
圍繞“”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導學生邊思考邊閱讀,邊想象邊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再讀,體現為三個層面:初讀,整體感知;研讀,領悟玩法;再讀,挖掘名堂,從而得到啟示。
具體描寫玩的語句:
1、這份工作相當清閑,他待著沒事,就一邊看門,一邊磨起了鏡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鏡,用來看細微的東西,或者閱讀字很小的書籍。
2、他越玩越帶勁,就把一片放大鏡固定,讓另一片放大鏡可以隨意調節,這樣就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 游戲:高老頭
指讀生詞,接讀課文。
默讀2—4段,研讀描寫玩的句子,重點圍繞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發現
朗讀第五段,體會描寫的`特點。(小人國、居民 玩具)
2、談談對“名堂”的理解與新認識。
3、拓展話題: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總結成功秘訣。
六、作業
推薦閱讀:
萊特兄弟玩橡皮筋發明了飛機。
富蘭克林玩風箏發明避雷針。
瓦特因為觀察燒開水的水壺而發明了蒸汽機。
愛迪生發明電燈。
第二課時
一、 交流課外閱讀收獲。
二、 指導練筆
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獲和啟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趕快用筆記下來吧。
1、說一說準備怎么寫。
2、師生討論,總結: 誰?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獲或發現?
三、指導寫字。
四、作業
整理觀察日記。 3、他用顯微鏡觀察水,看見水里有許多小生命擠來擠去;觀察牙齒,看見里面有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東西。他發現,除了我們平時看到的世界,還有另一個平時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從而培養在觀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講講有關“玩出了名堂”的小發明家的故事,使課文內容得到拓展,升華“名堂”的涵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課外玩中注意觀察和發現,再把玩的樂趣和收獲寫下來。 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導完成練筆
學習生字詞。
板書設計 玩出了名堂
(誰? 什么? 怎么? 名堂?)
列文虎克 玩鏡片 做放大鏡 做顯微鏡 發現微生物
好奇心 觀察 思考 求知欲 課后反思 本課緊扣“玩”字,把“玩”與“名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歡玩什么——怎樣玩——玩出了什么名堂”為線索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悟得“玩”的學問,教學中既注重讓學生思考交流,同時也注意點拔。在感悟的基礎上,融“閱讀”與“練筆”為一體,先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偉大發現都是“玩”出來的,再讓學生回歸生活,讓學生寫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這樣從“悟玩——拓玩——寫玩”環環相扣,促使學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讓學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學習內容之中。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蠟燭教案08-26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荷花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