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10-23 09:43:1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優選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優選7篇)

    語文教案 篇1

      指導思想:

      語文來自于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讓學生在品味生活的快樂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一. 活動目標

      ①通過此次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使學生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引導學生探討人名、街頭巷尾店名、廣告語和社會生活中的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形成從生活中學語文的習慣。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語文世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中語文運用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二. 活動重點

      ①搜集資料、歸類整理并展示。

      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 課前準備

      ①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學生可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

      ②搜集調查資料,分組篩選、梳理,把同屬于一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

      ③將同一類型的資料整理成PwerPin講稿。并將小組資料編成小冊子或手抄報在班上黑板報上展示。

      四.活動過程

      1.導入 語

      2.學生活動

      ① 探討“名字里的學問”。

      ②街頭巷尾:

      將店名、招牌、標語的用語分類,闡明自己觀點。欣賞優秀的店名。

      ③個性廣告小品趣味無窮。

      ④網絡新語言、新流行語等。

      五.教師總結

      ①充分肯定同學們的實踐,對于同學的思考給予高度贊譽。

      ②布置作文,任選一題,按照要求寫作。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課文都以描寫四季景物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許多共同的特點: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這些課文,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濟南冬天天氣的溫晴,又進一步從山和水具體描繪,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本節核心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本文運用了豐富的寫景方法和技巧,是同類作品中的典范,更是學生學習寫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時,文中優美的語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讓學生獲得不少的教益。

      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發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較遠,學生對濟南知之甚少,但結合我們當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內容。另外,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與互動交流。

      2、學生認知障礙點:本文內容較易理解,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

      3、在教學過程中,我準備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先進性自學,然后重點探討重難點問題,最后再通過當堂檢測題考察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字詞;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揣摩、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運用各種修辭給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學習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學會抓住特征多角度描繪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感悟文章的圖畫美、情感美、音樂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寫景的方法。

    語文教案 篇3

      活動名稱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目標1. 加深友誼,了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強交往能力。

      2. 初步形成熱愛集體的情感。

      環境創設班級集體照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的好朋友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孩子了,我們從小班到中班已經兩年了,現在小朋友已經越來越喜歡到幼兒園來了,幼兒教案《幼教大班語文教案 《我們都是好朋友》》。除了我們要學本領之外,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請你們說說你最好的朋友。

      幼兒自由討論。

      二、情感激發

      你們是怎樣交到好朋友的呢,老師先告訴你們我和我最好朋友的`故事,然后請你們來說說你們是怎樣交到好朋友的。

      教師總結,原來可以有很多交朋友的方法。

      三、為朋友畫像

      (1) 現在,請你們仔細地看看你的好朋友,他長得有什么特別讓你一眼能夠認出他?

      (2)

      現在你們已經熟悉朋友的長相了,去為你的朋友畫張相吧,我們的墻上有很多照片,還有我們的集體照,你們可以看著畫,也可以看著朋友畫。

      四、在區角展示

      猜猜他們是誰?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了解演講的特點,明白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問”,培養學生不斷激勵和鞭策自己的好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第一問的內容。

      2、能聯系實際說說這一問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板題、交流資料、聽范讀

      1、板書解疑,陶校長(交流資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縣人,近代教育家,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理論,教學經驗,小先生制,育才學校,“公德”和“私德”。

      2、聽演講(錄音范讀)

      小結:演講就是在群眾集會或重大會議上就某個主題說明道理、發表見解的說話方式。

      二、了解演講知識,引入課文

      1、談演講的特點

      (1) 真實性(貼近生活,講真話)

      (2) 鼓動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禮儀性(稱呼、交流、有祝語)

      2、文中陶校長怎樣注意這三點的,自讀(1)通讀正音(2)劃標題

      三、檢查初讀理思路

      1、出示生字詞正音。

      2、按四部分抽個別讀,點評后四人小組分別讀,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長的'演講主要講了什么?

      (2)是分哪兒幾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的?

      (3)填充概括段意

      (4)開門見山提出了( )

      (5)分別要求學生從( )、()、()、()四方面問問自己有沒有( ),( )了多少,并講了這樣問的( )。

      (6)總結全文,希望學生養成( )的好習慣,爭取在( )取得( )。

      4、引讀全文

      5、質疑留疑

      四、學字詞

      1、討論書寫要點。

      2、歸類寫字:左右結構:演、鍛、穩

      3、比較組詞

      陶 ( )煉( )彼( )

      葡 ( )練( )履( )

      4、完成習字冊。

      5、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說出陶校長的后幾問分別包括那些意思?

      2.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

      一、復習課文大意,相機板書

      健康、學問、工作、道德

      二、教學第一問

      1、作者為什么要先問身體有沒有進步?(默讀圈畫中的詞句)

      2、交流導讀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壘

      3、再讀體會關聯詞的作用(填空比較,談重要性)

      因為……有了……才有……,否則……將

      4、怎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抓住兩個“離不開”,導讀)

      5、三讀本段(引讀)理清層次:先問什么?再問為什么這樣問?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學第二問、第三問、第四問

      1、默讀圈畫方法同上

      2、交流討論,學生為主

      (1)問什么?

      (2)為什么要這樣問?(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3)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學問有進步?

      3、點撥關鍵處

      (1)公德——公共道德,觀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現的道德品質

      (3)真人——真誠不虛偽的人

      四、以讀比感悟,深化傾吐

      1、各組派一代表讀(同內容的挑戰讀,點評有層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讀,并談談陶校長為什么要作這篇演講?體現了他怎樣的感情?

      3、填空總結

      陶校長希望同學們從小樹立( ),筑起( ),學習上認準( ),刻苦鉆研;工作上要培養(),認真負責地做好(),要學做()。這樣就可以()。

      他的演講言真意切,使我們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家對學生的( )。

      4、激情齊讀出這種關懷、愛護和演講的語氣。

      5、傾吐練習

      A、《陶校長的演講》讀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問》

      C、陶校長,您聽我說……

      五、作業:填空(課后4)

      板書設計:

      陶校長的演講

      身體有沒有進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問 學問有沒有進步? 前進源泉

      工作有沒有進步? 打牢基礎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認識“手”部(手字底)

      讀懂課外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復述課文。

      能通過觀察圖畫、講述故事,使學生懂得謙讓的道理,培養學生具有對人謙讓的美德。

      教學重點:

      讀準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讀懂課文內容。

      讓學生懂得孔融為什么拿小梨,教育學生學習孔融對人謙讓的美德。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口頭復述故事的能力。

      教時:

      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會生字的讀音,理解字詞意思;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謙讓的道理。

      教學過程:

      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老師向你們提出的家庭禮儀要求嗎?(指名講講)(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東西要讓給長輩)對,這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古時候,有一個人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他的故事的課文。

      板書課題:

      18.孔融讓梨(齊讀課題)

      問: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主要寫誰?(孔融)寫他的什么事?(寫他讓梨的'事)。

      指導看圖,了解課文大意。

      圖中哪個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樣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學習生字新詞。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正音:讓(rang):讀準翹舌音和后鼻韻母。

      歲(sui):讀準平舌音。

      拿(na):讀準鼻音“n”

      出示詞語卡片認讀新詞。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共有幾句話?

      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課文共有五句話,四個帶“。”(句號)的句子,1個帶“?”(問號)的句子。全文分為兩個自然段來寫,第1、2句為第1自然段,第3-5句為第2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開頭都低兩個格寫。(認識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

      講讀第1自然段:

      第1小組讀第1句,學生思考回答:

      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從圖中哪里看出故事發生在“從前”?(圖中人物的衣著是古時候的衣服,他們的頭發梳妝也不同于現在,說明時間距離現在很遠很遠。)

      課文不用“從前”,可以換個什么詞?(“古時候”、“很久很久以前”)。

      誰能用“從前”說一句話?

      第2組朗讀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時有多大?一天他和誰干什么?

      (“四歲”說明孔融那時很小,相當于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比我們現在還小兩三歲。)

      把兩句話連起來讀讀。(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講讀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塊吃梨時,他是怎樣做的,課文哪一句告訴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圖,問:“拿了”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做“拿”的動作。孔融拿小梨是別人要他這樣做的嗎?(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這時誰看見了?他的神態怎樣?(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卻拿小的,這時候,爸爸看見了,感到很奇怪,他說了些什么?(指名讀第2句)

      指導朗讀爸爸說的話(幻燈顯示)(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老師提示:“問”:有不懂的地方向對方提出來。所以句子要用“?”(問號)。

      你從圖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問孔融?(因為爸爸對著孔融)。

      假如你是孔融,你會怎樣回答?(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想法)。

      (9)孔融怎樣回答的?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塊兒吃梨,他為生么吃小梨?從他的法和說話中,可以看出孔融是個怎樣的孩子?

      (11)你們現在知道課題中的“讓”字是什么意思了嗎?(讓學生說說)。

      老師歸納:“讓”的意思是把好處給別人。課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給其他人,自己吃小的。這是一種對人謙讓的美德。

      (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話連起來讀讀。

      (13)指導學生看掛圖背誦第2自然段。

      朗讀全文。

      問:你們學習孔融讓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應怎樣做?(四人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說)。

      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要點:

      復述課文、指導寫生字。

      過程:

      復習:背誦課文。

      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一個念旁白,一個當爸爸,一個演哥哥,一個淹孔融)

      復述課文。

      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出來,要講得生動、完整,重點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時,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自由講、四人小組講、指名講、師生評議)

      指導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讓:左右結構,左邊“讠”(言字旁),右邊“上”,合起來就是“讓”。

      前:上下結構,上面“丷”(八字部),中間“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來就是“前”。

      歲:上下結構,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來就是“歲”。

      拿:上下結構,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來就是“拿”。

      問:半包圍結構,外面是“門”,里面是“口”,合起來就是“問”。

      老師示范板書,學生在練習本上開字頭。

      用以上生字口頭組詞(開火車講)。

      學生練習寫字(老師巡視)。

      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把《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讀懂重點段落,領會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我”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整體感知

      1、書寫課題,釋“啟示”。

      2、自由讀,找出文中我獲得的“啟示”。

      3、讀“啟示”,初步感知釣魚這件事的“是”與“非”。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創設語言情境,引讀體會實踐難。

      2、自由讀這段話,聯系上下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和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學習體會。

      4、體會關鍵句,讀中理解:

      指名讀、反復讀、齊讀。

      (教師相機指導。)

      三、學習第4~9自然段

      1、出示插圖,創設情境,深入領悟實踐難。

      (相機指導朗讀。)

      2、質疑問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把魚放回湖中?”

      3、自由讀第4自然段,探究討論。

      四、總結課文

      理解父親的真正用意,初步領會啟示。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正確、熟練朗讀、背誦課文;記住一些重點文言詞、句。

      2、能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學習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學習過程:

      前置作業

      1、試讀課文,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注音)

      闕 嶂 曦 襄 溯 ? 屬引 酈 巘

      2、聽讀課文錄音,整體把握停頓和節奏。

      劃分句間停頓:

      ⑴、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⑶、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⑷、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自由讀課文,讀準、讀順,并初步把握驚嘆、贊美之情。

      4、朗讀比賽:個人或分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等,其他學生仔細聽后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5、自主譯文,圈畫疑點、難詞難句。

      課堂探究

      6、小組討論交流疑點、難點,疏通文意。

      (1)解釋重點詞語:

      自; 闕; 嶂; 曦; 襄; 沿; 溯; 或; 雖; 以; 疾; 湍; 漱; 良; 肅; 屬引;

      (2)譯句:

      ①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⑦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7、邊讀文章邊根據課文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準備用“三峽美在……,……”的方式來口頭描述一下你腦海中留下的最美的一副畫面!

      8、“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再讀課文,抒發我們內心的贊嘆之情。

      如此美景,濃縮于150多字中,卻思路清晰、音韻和諧,那么酈道元是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將三峽的萬千氣象盡收筆底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理清本文的結構。請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1、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先口頭描述,再完成下列表格。季節?景物?景物特征?

      當堂檢測

      背誦課文,積累語言。

      1、試找出關鍵字詞,抓住每段的關鍵字詞背誦。

      如寫山的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2、、背誦課文,摘抄積累精彩詞句。

      基礎題測試

      1.下列各組中加粗字注音錯誤的一個分別是

      (1)A.素湍(chuǎn)綠潭 B.不見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g)陵 D.重巖疊嶂(zhàng)( )

      (2) A.略無闕(quē)處 B.沿溯(sù)阻絕

      C.屬(shǔ)引凄異 D.飛漱(shù)其間( )

      2.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略無闕處 略無: 闕:

      (2)自非亭午夜分 自: 亭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襄: 沿: 溯:

      (4)雖乘奔御風 雖: 奔:

      (5)素湍綠潭 素: 湍:

      (6)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聲:

      3.解釋下列詞語。

      (1)重巖疊嶂:

      (2)隱天蔽日:

      4.對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分別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

      (2)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譯述課文時,要把省略的部分補出來,請你補出下邊句子中省略的'詞。(5分)

      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①其間,②清③榮④峻⑤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6.按要求默寫并譯述句子。

      (1)寫三峽兩岸的山長又多的句子。

      (2)寫三峽夏水暴漲的句子。

      (3)寫與“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詩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話。

      7.請用橫線標出譯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橫線下改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樹林里十分清冷,山澗里一片寂靜,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異常凄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悲哀宛轉,很長時間還未斷絕。

      8.文學常識填空。

      課文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我國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綜合題

      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三峽之水的?這樣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酈道元:字----,----著名-----家,-----家。范陽涿縣人。歷任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職。為政素稱嚴猛,得罪權豪,被遣至政局動蕩不寧的隴西任關右大使,途中被人殺害。他一生好學,博覽奇書,所著《水經注》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學價值的地理學專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土錄。

      2、《水經注》

      《水經》是記述我國河流水道的一部專書,《水經注》是給《水經》所作的注文,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情錄。由于酈道元酷愛自然,有意探尋祖國山川美景,通過實地考察體驗,才寫出了如此形象生動、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他的寫景部分歷來被文學史推為山水游記的首倡。

      基礎題

      1.(1)A(2)C 2.完全沒有 同“缺(2)如果正午 (3)上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4)即使 奔馳的馬 (5)白色急流的水 (6)幾聲(這里的“三”不是確數)

      3.(1)重重疊疊的巖峰(2)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4.(1)B(2)A 5.①于②水③樹④山⑤草

      6.(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之中,兩岸群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斷了。

      (3)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有時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7.(1)“霜旦”應譯為“降霜的早晨”。(2)“林寒澗肅”應譯為“樹林山澗里一片清冷寂靜”。(3)“高猿”應譯為“高處的猿猴”。(4)“久絕”應譯為“很長時間才消失”。

      8.水經注酈道元 地理學 散文

      綜合題

      先寫夏水襄陵,再寫春冬之時的素湍綠潭和懸泉瀑布,最后寫秋天山澗的水枯了。這是按水勢由漲到落的順序安排的。先寫夏水的兇險、迅疾,可以突出三峽夏水最盛的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等第評定參考意見

      優:課文寫三峽之水的順序說得清楚,并概括出這種順序;對這樣安排的作用說得正確。

      良:課文寫三峽之水的順序說得較清楚,但未作概括;對這樣安排的作用說得較清楚。

      中:大體上能說出寫三峽之水的順序,對這樣安排的作用說得不夠清楚。

      下:對寫三峽之水的順序及其作用說得不清楚,語言也不通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園地》教案05-21

    語文翠鳥教案05-02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秋游》教案08-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一区精品人人爽人人躁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