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預設目標:
1、認識幾種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2、能運用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讀懂課文。
3、能正確拼讀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展開想象為未來設計新型的玻璃。
教學重點:
認識幾種新型的玻璃,了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能運用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讀懂課文。展開想象為未來設計新型的玻璃。
教學難點:
能運用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讀懂課文。展開想象為未來設計新型的玻璃。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運用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自學課文,讀懂課文,認識幾種新型的玻璃。
2、能正確拼讀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通順朗讀課文。
一、揭示課題
二、布置自學要求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按照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質疑。
4、小組討論確定學習匯報形式。(匯報內容課后第一題)
三、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四、全班交流
1、指名朗讀課文。
2、質疑解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例如表格:
玻璃名稱特點用途夾絲網防盜玻璃 夾絲防碎玻璃 變色玻璃 吸熱玻璃 吃音玻璃 閱讀《變色玻璃為什么會變色》(見教學參考)
4、隨機指導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以第一人稱介紹一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2、展開想象為未來設計新型的玻璃。
3、熟讀課文。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讀熟。
三、從課文中選一種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稱“玻璃的自述”,介紹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1、一生示范,評價。
2、學生自由準備。
3、小組交流、推選競賽。
四、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1、除了這些新型玻璃,你還想發明什么樣的玻璃?(交流)
2、仿照課文嘗試寫一段話。
3、交流,評議。
五、課外作業:
1、修改課堂內的這段話
2、課外閱讀科普文章著作
3、想象作文(繪畫等):未來的家庭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5個生字,綠線內的6個只識不寫,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學習按順序仔細觀察圖畫。
3、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冰花的美。
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并會寫本課9個生字,理解詞語
難點:讀好文中的幾個長句子。
教學簡要過程及重、難點的突破
一、揭題激趣
小朋友,你看到過玻璃上開花嗎?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出示課題:冰花)就講了這樣一件趣事。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二讀課文,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
(1)檢查讀書,先組內讀,互評、匯報讀,師糾正讀課文、停頓。
(2)出示字詞:
清晨 看見 晶亮 冰花 驚奇 柔嫩 豐滿 牡丹 這時候 送給
指句讀,相機正音,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讀
三、精讀訓練:
1、 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思考:冰花是誰看見的?是在什么時候看見的?它是什么樣子的?
提問,相機板書:晶亮
冰花多不多?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實施修改意見
說說自己冬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朵朵)
指導學生 朗讀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2、學習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發現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會怎樣?小童又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為什么覺得驚奇?
(2)你能像小童一樣驚奇地喊一喊嗎?
(3)指名讀,評價。
(4)再指名讀。
(5)指導邊說邊帶動作。
(6)齊讀。
四、指導寫字
1、 出示并認讀:見、他、它、豐、這。
2、 記憶字形,注意區分同音字他和它
3、 范寫見、豐、這,提醒注意。
見:獨體字,第二筆是橫折,不帶鉤,第三筆是撇;末筆是豎彎鉤,底端平展,向上鉤出。
豐:獨體字。第一筆是橫,不是撇,第三筆橫較長。
這:左下包圍結構。文,末筆變為點。辶,三畫,第二筆是橫折折撇,開筆平捺托上。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
學習用因為-----所以-----把第一節和第二節的`第一句連起來說說。
精搜彩集創信意息
精彩創意:
學習第二自然段:如果你在清晨發現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會怎樣?小童又是怎樣的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一句,思考:
(1)小童為什么覺得驚奇?
(2)你能像小童一樣驚奇地喊一喊嗎?
(3)指名讀,評價。
(4)再指名讀。
(5)指導邊說邊帶動作。
(6)齊讀。
實施修改意見
學習用因為---所以---說話。
作實業踐設活計動
必做: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好:見、他、它、豐、這
選做:練習背誦課文第一、二小節。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冰花,冰花第一課時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教案 篇3
一、談話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玩具毛毛蟲,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這是誰?那你見過真的毛毛蟲嗎?在哪見的?它在干什么?小毛毛蟲還帶來了他的好朋友另一條毛毛蟲,那條毛毛蟲太調皮了,它爬呀爬,爬到了我們教室里來了,爬到了大屏幕上,看,它來了…”(播放PPT大蝴蝶)。
2.咦?怎么回事,怎么變成一只蝴蝶了呢?小朋友別著急,先和老師一起看個故事,看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二、講解故事
1、仔細觀察第一頁,在圖片上看到了什么?現在是什么時間呢?(通過觀察到有月亮)
——樹葉上躺著什么?(重點突出有一個卵)猜一下,誰住在里面?
2、星期天的早上,太陽剛剛升起,“啪”蛋殼鉆出一條又瘦又小的毛毛蟲。剛剛出生的毛毛蟲餓壞了,到處尋找吃哦東西。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動作)可他還是很餓!星期二,毛毛蟲吃了兩個梨子,可它還是有點餓!星期三,毛毛蟲吃了散了李子,可它還是餓呀!星期四,毛毛蟲吃了四個草莓,可他還是餓呀!星期五,毛毛蟲吃了五個橘子,可它還是餓啊!星期六毛毛蟲吃了一塊巧克力,一個冰激凌蛋筒,一條酸黃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薩拉米香腸,一根棒棒糖,一角櫻桃餡餅,一段紅腸,一只杯形蛋糕,還有一塊甜西瓜。這下糟糕了,這天晚上,毛毛蟲就肚痛起來(肚子疼)為什么?(貫穿一下健康飲食,提醒幼兒雙休日在家不要放任自己大吃特吃,要注意健康飲食)
3 .星期天,毛毛蟲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這下它舒服多了,吃完樹葉后的毛毛蟲也不再是一條又瘦又小餓毛毛蟲了,而是一只胖乎乎,圓滾滾的大毛毛蟲,又怎么了?(對比前后毛毛蟲的表情,讓學生學會比較)
4.吃了一個星期,毛毛蟲終于吃飽了,毛毛蟲吃飽后變成什么樣子的?(又肥又大)它后來造了座房子叫繭,它在小房子里住了兩個多星期,又在上面咬了個洞,鉆了出來!
5.小朋友請你猜一猜,從“繭”里面出來的會是什么動物呢?(適時制懸念,引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
在學生講述時,教師利用圖片演示毛毛蟲演變為蝴蝶的自然生長規律。(圖片的'擺放教師應有意識地擺成一個圓形,代表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6、(課件出示)小朋友,是不是已經明白了它就是毛毛蟲變的?
三、拓展引申
.小朋友們,在我們現在的教室里就有75只毛毛蟲,你們知道在哪?就是我們一(3 )班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關于你們這些毛毛蟲的故事?在很多年前,你們這些小毛毛蟲啊,還躲在媽媽的肚子里,美美的睡著覺呢,有一天,你出生了,你長得又瘦又小,為了長大,你不停的尋找吃的東西,第一年,你遇到了一本書“啊嗚”米一口吃了下去,可是,沒過多久你就餓了.......到了第六年,一一口氣吃了很多很多本書,槽糕,是不是很多書看不懂呢?我們的爸爸媽媽就把我們送到了學校!我們的學校就是一個繭,我們這些毛毛蟲會在這里變成一只只美麗的蝴蝶!那你們要在這里做些什么,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呢?(引導學生說話,揭示本課主題)
四.小結
小毛毛蟲們,在我們學校這個繭里,我們要多多讀書,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讓自己變成美麗的蝴蝶!將來飛的更高更遠!
布置作業:
畫一畫自己變成蝴蝶的故事
語文教案 篇4
創意說明:本設計為故事穿插法。《論語》涉及的人、事很多,在教讀過程中若盡可能結合學習的內容,穿插有關故事,對初識文言文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激勵,對保護文言文閱讀興趣也會大有作用。
教學步驟:
一、由曲阜朝圣之舉和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事導入。
二、介紹孔子和《論語》。
三、對照注釋逐則翻譯,理解大意,不好翻譯和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共同探究解答。
在解答過程中可補充說話背景,可穿插相關故事,可引用《論語》中相近的觀點,也可要學生結合親身經歷談認識。
四、記誦全文。
【資料整合平臺】
1.課文背景資料
①孔子及《論語》簡介見教師用書。
②《論語》的幾個“最”:
《論語》共20篇,492章,是《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一。在我國,它最早提出教學要“因材施教”,采用“舉一反三”的啟發式;是現存的最早全部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書中記錄的孔子對《詩經》的評論,是我國最早的文藝批評。
2.課文擴讀材料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綜合性學習指導】
漫游語文世界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要求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能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象,對“生活處處有語文”有切己的認識。
2.要能夠具體生動地講述自己的見聞,能根據搜集來的素材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能寫出內容充實、文從字順的作文。
二、活動策劃
課前明確活動目的、活動安排。完成選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進行搜集和調查、小組合作編冊等工作。
課中主要用于交流活動感受、活動成果、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指導。課后總結和評價。
三、活動指導
1.明確活動目的、活動整體安排。主題:漫游語文世界/目的:在生活中學語文/整體安排(見策劃)
2.選題。按照教科書提供的材料,或師生共同羅列生活中常見的語文現象若干,請每一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和興趣愛好,選擇一題。
3.分組。根據選題或調查途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推選出各小組召集人。以小組為單位制定活動時間表及活動具體方略,小組要進行細分工,成員之間注意聯絡合作。特殊情況可單獨一人進行調查。
4.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調查活動。對搜集的材料做好選材取舍,科學分類,精當說明(點評),整齊謄抄,匯編成冊、冠名,使之成為集體勞動智慧的結晶。
5.課堂交流:成果展示。各小組召集人向全班口頭匯報活動情況,“推銷”小組成果。
體驗交流。各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具體生動地口頭陳述活動見聞。
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對生活中語文現象的思考。
6.作文。兩類作文題,任選一題:
①結合這次語文調查的經歷,以“從生活中學語文”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
②針對這次調查中發現的
不純凈的語文現象,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題目自擬。
寫法指導:①選準切入點。一般來說,切入點要小一點、新一點,要用別人之所未用的角度和材料,以求文章在“實”和“新”上有過人之處。②充分利用手頭資料。寫記敘文,要側重于生動描寫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現象;寫議論文,要有理有據地陳述自己的觀點。③注重語言表達的個性化。可根據所選語言現象的特點和自己文章的主題來設計作文風格,要善于化用鮮活的生活語言。
四、活動評價。活動評價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合作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活動評價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
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誦讀中識字、感悟和思考。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明白,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要弄清事情的真相,不能隨便聽信,盲目從事。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2、識字,寫字。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并把課文演一演。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掛圖。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1、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
2、學生觀看表演后,屏幕出示課題,并配上“咕咚”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添字。
2、通過比一比,誰找得又快又準的形式標出課文的生字詞。
3、屏幕以各種小動物帶出生字詞,讓學生自由拼讀、開火車、手拉手等多種形式讀。
4、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5、互相合作、講講故事
(1)、小組(同桌)合作講故事。可以獨立完整地講給同學聽:
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各講某一部分;還可以講自已最喜歡或自已認為最有趣的一部分。
(2)、指名(小組推薦)上臺講故事;同樣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互相補充。
(3)、組織評議。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6、寫生
(1)、讓學生說說自已最想寫哪一個字,教師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2)、學生自已練習書寫。
四、勇闖“接龍陣”。
師:咦!小朋友,這是什么地方?(出示課件或掛歷圖——“接龍陣”)
a)聽課文例子的錄音,讓學生知道該怎樣“接龍”。
b)全班分四至六個組先在小組內進行練習詞語接龍。
c)分組競賽,看哪一組說得又多又好,評為優勝組。
六、檢查書寫情況
七、想想、連連、讀讀
d)出示生字“大、花、水、河、葉、樹、黃”。
師:有些生字娃娃正在小樹林里玩,咱們去瞧瞧。
e)能過“大”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大大”的形式認讀,全班讀。
f)出示連一連,組成詞語的例題。
小結:通過學習,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并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后記: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講授法和談話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學生快樂中學。
2.讓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兔子、狐貍、猴子、小熊、松鼠、獅子,讓他們表演這些動物最拿手的本領,使同學們特別興奮,在快活的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3.讓學生自主識字,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互相合作,交流意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字。學生會認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看、著、兔”等7個生字
語文教案 篇6
一、認字
1.讀《春姐姐》這首兒歌。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的識字基礎自己試著讀一讀,把自己認識的字畫下來,給同學們讀一讀,在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同時,使他們享受到自學成功的快樂,保護他們獨立識字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同學們一起聽唱兒歌,并把兒歌讀通順,邊讀邊啟發學生想一想兒歌所描述的情景,想一想文中的兩個親親究竟是什么意思,并試著想像親親坡上草,坡上一片綠、親親小河水,魚兒唱歌曲是怎樣的一幅畫面。最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下來。
2.在讀兒歌的`基礎上,認識四個字。
二、學習韻母ü
1.可以讓學生觀察去、綠、曲三個字的拼音,告訴學生去和曲的拼音中聲母去q后面也是ü,只是ü碰到聲母j、q、x后,上面的兩點要去掉。然后讓學生反復慢讀這幾個字,體會ü的讀音。借助小魚吐泡圖或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ü的字形。最后借助魚的讀音讓學生讀準這個字母的讀音。
2.繼續練習四聲。先讀帶聲調的韻母ü,體會四個聲調的變化,再讓學生讀讀兒歌中帶有此韻母的字,體會其聲調,并說出它是幾聲。
3.鞏固記憶字形。
4.寫韻母。ü占中格,兩點最后寫,寫在上格靠近第二條線的地方,四筆寫成。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學習整體認讀音節yu
1.讓學生觀察yu,借助魚這個字掌握yu的讀音,并告訴學生yu是整體認讀音節,它的讀音和韻母ü相同,只是比ü稍長。然后讓學生觀察yu,說說準備怎樣記住它。強調yu中的ü實際是ü,yu由聲母y和韻母ü共同組成,ü上的兩點要省略。
2.練習四聲。出示帶聲調的音節yu,讓學生反復讀,體會四聲中聲調的變化。
3.鞏固記憶字形。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小發明救媽媽》是本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愛迪生小時候利用平面鏡反射光線,增強了室內的亮度,協助醫生順利地給媽媽做完手術,救了媽媽命的故事,贊揚了小愛迪生愛動腦筋的品質。課文語言平實自然,但充滿懸念,引人入勝。
設計理念
1.突出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以讀為主,讀中感悟,使學生在反復閱讀中讀懂課文內容,感悟課文主旨。
2.充分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創設多種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小愛迪生用小發明救媽媽的故事,學習愛迪生從小善于觀察,遇事愛動腦筋思考的好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偉、肚、痛”等9個生字。
教學準備
1.關于愛迪生的圖片、資料。
2.蠟燭、鏡子等實驗用具。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質疑,圖片激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發明救媽媽》。(板書課題)
2.看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小發明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是小發明救了媽媽?)
3.出示愛迪生的畫像,簡介愛迪生的事跡。
4.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樂讀書屋八》,了解小時侯的愛迪生。
二、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分段讀課文,同桌互相讀、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朗讀,師生共同評價,重點看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4.匯報讀書收獲(讀了課文,你了解了哪些內容,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5.讀讀課文前的.閱讀導語,為什么說7歲的愛迪生了不起呢?讓我們再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質疑問難
1.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標記。
2.將自己的疑問告訴小組內的同學,請大家幫助解疑。
3.反饋組內未解之疑,全班討論。
(1)媽媽發生了什么危險?醫生和爸爸有何反應?(指名讀第3自然段,畫出描寫醫生動作神態的詞語。)
(2)愛迪生想出了什么辦法?他為什么會想出這樣的辦法?(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急切和驚喜的感情,教師隨機板書“善于觀察動腦思考”。)
(3)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中的小愛迪生為什么了不起。
四、創設情境,實驗說理
1.觀察插圖,談談自己對鏡子反射光線的認識。
2.小組拿出自己準備的蠟燭、鏡子模擬表演。
3.師生合作實驗。聯系生活實際,講一講平面鏡還有哪些作用。說說通過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五、回歸文本,檢查識字
1.出示本課要認識的字,到文中把它們圈出來,讀一讀。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多種形式反復認讀、識記。
六、擴展篇目,豐富閱讀
請學生翻開《小學語文閱讀資源(注音版)》第25課,讀《身邊的發明》,讀后說說文中介紹了哪些身邊的發明。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及課文內容。
2、感受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崇敬、熱愛。
3、學習試著提出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題。
1、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這課的生字詞,現在我們再來復習一次。
.課件出示詞語:高爾基、突然、按照、擺弄、準備、側面、膠卷、車輛、秘書、雜志社
2、板書課題:6、小攝影師
(1)讀課題
(2)你看著課題,有什么想問的?
假設問題:①、“攝影師”是干什么工作的?——(給別人照相的)
②、課文中的“小攝影師”是誰?——(一個小男孩)
③、小男孩給誰照相呢?——(高爾基)
④、誰了解高爾基?——(出示介紹高爾基的.課件。)
板書:高爾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動畫,邊看邊聽,同時動腦筋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件提示:誰、干什么,結果怎么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結果沒照成的事。)
師:小男孩要給高爾基照相,結果沒照成,那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們接下來學習課文內容。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請小組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準備提出什么問題?
假設學生會提出的問題:
①、紙團從窗外飛進來,高爾基為什么會感到“突然”呢?“突然”是什么意思?(“突然”是指在短促的時間里發生,出乎意料,料想不到的。)
②、紙團上寫著什么內容?(.課件顯示“紙團”的內容。)
③、“他們”指的`是誰?“他們”為什么不放我進去?
(因為高爾基工作繁忙,沒時間接待記者的采訪,門衛是不隨意放人進去的,也包括小男孩。)
(抓住以上幾個問題來理解課文的第1自然段。如果學生有提到其他的問題時,課堂上要相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師:高爾基看完紙團后,有沒有同意讓小男孩進來呢?他是怎么說的?我們繼續往下看。
2、分角色讀2—5自然段。(男、女生各自扮演角色讀)
①、師:讀了這幾個自然段后,你想說什么?
(讓學生自由大膽地發表體會。)
②、.課件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小男孩很有禮貌,對高爾基十分尊敬。)
師:對了,我們就是學習小男孩有禮貌,講文明。那我們讀這里的時候,就是應該讀出有禮貌,尊敬的感情。我們再來讀一次。
③、指導朗讀。
師:從對話中,我們知道了高爾基接受了小男孩的請求,放他進來給自己照相。
板書:接受小男孩的拍照
3、學習第6——11自然段。
齊讀6——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問題:小男孩在給高爾基照相時,高爾基是怎么樣做的?怎么說的?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學生讀完后,畫句子,并匯報。)
師問:我們讀完文章后,要學會提出問題。現在你想提什么問題?
(學生先提出問題,再顯示老師準備好的問題)
師:你們提的問題都很好,看看老師想提的是什么問題,看自己想到了沒有。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05-31
語文關懷教案03-18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蠟燭教案08-26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檢閱》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