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常用(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節,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3.認識本課生字的構字規律以及詞語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提高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2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3.認識本課生字的構字規律以及詞語間的相互聯系,進一步了解形聲字的特點。
二、教具準備:
掛圖(或幻燈片)、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教師簡筆畫板書“日、月、 、 ”的演變過程,圖文結合。
2.這就是古代文字發展的演變過程。
3.新授“日、月、 、 ”偏旁。
1.看圖,試著讀讀詞,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幅圖都是由這些偏旁與一些熟字表達出來的)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4。
一、 自主識字。
a) 請你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認讀詞語。
b) 四人一組交流,看誰讀得最正確。
c) 出示: wen shai
晴空 溫暖 晾曬
miao
眼 睛 瞄準 眺望
dongjie
寒冷 凍結 冰雪
東海 黃海 長江
⑴指名讀。(注意:“溫”是前鼻音;“曬”是翹舌音;“結”是多音字。)
⑵齊讀,男、女生比賽讀。
⑶這些生字哪些是你已經認識了,你是怎么認識的?你有什么好辦法很快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⑷班匯報交流。
⑸再讀詞語。
二、 探究規律
a) 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組詞語中有什么聯系?
b) 討論交流。
第一組“晴、暖、晾曬”都與太陽有關,所以是日字旁。
第二組“眼睛、瞄、眺望”都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第三組“海、訶、江”都與水有關,所以偏旁是三點水。
第四組“冷、凍”都與冰有關,所以偏旁是兩點水。
c) 齊讀課文。
三、 教學字形,指導書寫。
a) 認讀生字詞。
b) 按照筆順書寫生字。
c) 教師范寫。
溫、曬:左右結構,書寫時左窄右寬。
d) 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四、 作業設計
a) 朗讀生字以及詞語。
b) 擴詞。
溫( )( )( )
凍( ) ( )( )
c) 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日:
月:
4.多音字組詞。
Jie ( ) zhang ( )
結 長
jie ( ) chang ( )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2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
3.指導寫好生字。
二、教具準備:
掛圖(或幻燈片)、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指名說說上節課所學的偏旁。
2. 抽讀生字卡片。
二、質疑解疑。
1.自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桌相互討論。
2.討論交流:
晾曬:把東西放在通風的地方,使干燥。
瞄準:把視力集中在一點上。
看圖:解放軍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樣打靶的?
眺望: 從高處往遠處看。
看圖:小哥哥站在山坡上干什么?這就叫——“眺望”。
凍結: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
長江:我國第一大河。長6300千米,發源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脈,流經西藏、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9省區,在上海市吳淞口附近如東海。
在長江上橫跨著兩座大橋,就是——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
黃河:我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后流入渤海。
東海: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面積79.4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沿岸港灣島嶼眾多。
3.齊讀詞語。
三、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有“日、月、 、 ”的字,你是怎么認識的?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瞄 凍
2.學生描紅。
3.教師范寫。
注意都是左窄右寬。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一、 作業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晴( ) 瞄( ) 凍( ) 冷( )
睛( ) 苗( ) 練( ) 令( )
2.選詞填空。
眺望 仰望
我站在山頂上( )著遠方。
夏天,我常常( )著天空,數著星星。
溫暖 溫和
李老師的態度總是( )的。
媽媽的懷抱總是( )的。3.給下面的字先組詞,再造句。
凍( )
瞄( )
4.猜字謎。
左邊缺點水,右邊滿是水。 謎底( )
六、板書設計:
晴空 溫暖 晾曬
眼睛 瞄準 眺望
寒冷 凍結 冰雪
東海 黃河 長江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五個生字,理解“稱心如意”、“屋脊”、“妖嬈迷人”等詞語的含義,掌握十一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感情充沛的句子,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透露的對父親無限懷念的摯愛真情。
4、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體會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自讀、感悟、探究”等教學策略,品味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文中感情充沛句子的品析,了解課文所表現出的樸實的父女之情————父親對我無言的愛,我對父親無限的依戀及懷念,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透露的對父親無限懷念的摯愛真情,培養學生的對親情的珍愛。
重難點分析:
兩代人的燈,兩代人的情,那燈光所傳遞的是兩代人陰陽兩界無法阻隔的親情,引導想象,體會作者深刻含蘊。
抓住文中作者情感表白的句子,潛心研讀,深入領悟作者對父親的摯愛之情。
抓住文章的線索,理順脈絡的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父子親情的故事及本課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語引入,激發興趣,解讀課題。
(一)由燈入題(出示課件)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和你們一樣喜歡燈,她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就是一盞不尋常的燈帶給她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世界。
(二)解讀課題(出示課件)燈祭
“祭”,祭奠。
“燈祭”,用燈祭奠過世的人。(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燈祭情景。
本文以“燈祭”為題,直接點出文章主題,作者是祭奠誰,表現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一)自讀課文,理解字、詞
要求:
·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組合作,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解決生字、詞。
(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一)學生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1、(出示課件)了解文章主要寫了哪寫內容,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一下。
(引導學生感知父親在世時和父親去世后兩個不同的場景)
全班交流并總結,梳理結構層次:根據時間來分,一部分為父親在世的時候,一部分為父親去世的時候。
第一部分(1—8)父親做的燈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快樂。
第二部分(9—14)“我”給父親送上了第一盞燈表達我的懷念。
2、作者的情感先后發生了哪些變化?
(幸福、快樂→思念、悲傷)
(二)通過感知課文內容,初步理解“燈祭”的含義。
(讓學生了解:燈祭實際上是作者對父親深深的依戀和懷念。)
四、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感受到了作者在父親去世前后不同的心境,更體會到了“我”對父親深深的思念與緬懷。
第二課時
一、品詞析句,體會作者快樂的情感。
本單元主題為“情思滿懷”,以真情貫穿整個單元。我們就走進這盞燈,體會作者與父親有著怎樣的深厚感情?
(出示課件)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那是一盞不尋常的燈。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那盞燈哪里不尋常?
預設一:父親想法設法滿足女兒的愿望,不厭其煩地年年做燈。
(一)(出示課件)仔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父親是怎樣給我做燈的。
作者對做燈的過程描寫細致,詳細具體,讓人一目了然,我們好像真的跟著作者看到了那“不尋常”的燈是如何一步步做成的,也正因為“我”年年看父親給我做燈,所“我”才對做燈的過程熟記于心。
(二)作者為什么這樣細致的描寫做燈的過程。
父親每年都為“我”做燈,想法設法滿足女兒的愿望,不厭其煩;“那燈是不尋常的”。
預設二:提燈過年帶給我無限的快樂。
(出示課件)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是有盼頭的;而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給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
圍繞以上段落學生自己勾畫,標注,小組討論:父親在世的時候給我帶來的快樂,對我的愛。
1、(出示課件)“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到一盞稱心如意的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的燈能做到我滿意,肯定付出了勞動,每年都做,不厭其煩燈蘊含了父親對女兒的偉大的愛。)
2、(出示課件)“我懷揣著一盒火柴提著燈走東家串西家,每到一家就將燈吹滅,聽人家夸幾句這燈看著有多好,然后再心滿意足地擦根火柴點著燈去另一家。”(引導學生理解提著父親給“我”做的燈過年,心里多美啊!說明了一個小姑娘在父愛的呵護下是多么幸福和快樂,她在炫耀父親做的燈,也在炫耀著做女兒的驕傲。更包含著提著父親親手做的燈“走東家串西家”這種感覺的“不尋常”。)
3、(出示課件)“那時父親會笑吟吟地問:“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教師引導父親見我吧油都快燒光了,還開心的開玩笑,說明父親眼里都是對孩子的愛。)
4、(出示課件)“那汪蠟燭油上斜著一束蓬勃燦爛的光,亮麗之極。”(教師引導我之所以感到燈光如此美麗,是因為光中感受到的是父親那濃濃的愛。)
5、(出示課件)“無論是高出屋脊的紅燈還是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都都讓人覺得溫暖。但不管它們多么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教師引導本句運用對比手法,更我們感受到了我的快樂源泉就是父親。)
6、充分展開以后,再齊讀中心段
教師小結:因為有了父親,作者可以得到一盞漂亮的燈,也可以使家得到光明,有了光明,生活就有了希望和盼頭;有了父親生活也會很快樂美滿幸福。生活在艱苦,過年也能得到一盞燈,使年更加妖嬈迷人。作者通過一盞燈深深體會到了父親對自己的愛(出示課件)
二、走進文本,體會作者悲傷的情感
因為享受慣了有父親的幸福時光,沒有父親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一)(出示課件)填空
因為沒有了父親,以前的滿院光明變成現在的,沒有了父親,往年的年有聲有色,變成現在的,沒有了父親,我再也迎不來父親送我的,我多么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
(二)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懷念的?
作者給父親送燈來祭奠他,“周圍的夜色顫動了一下”讓人感覺凝重、傷感。
(三)回歸課題,給父親送一盞燈,來祭奠自己的父親,流露出作者對父親的懷念。
三、回顧文章揣摩表達方法
(一)善于捕捉細節進行描寫
第二自然段詳細介紹了做燈過程,文筆流暢,正因為父親年年給我做燈,所以我對做燈過程才爛熟于心。
(二)文章線索
明線:燈暗線:思父情并舉,感悟跟著作者一起歡樂一起悲傷。
(三)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
“但不管它們有多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
這些句子讓我們清晰感到了女兒對父親的熱愛和無限思念。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涌動出一種感動,引起學生的共鳴:去用心體驗親人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幸福,珍惜擁有的快樂和幸福……
四,聯系生活,情感升華。
長期以來,我們總習慣于強調母愛的力量,可事實上呀,父愛同樣也是偉大的。父愛和母愛,就像鳥兒起飛的兩只翅膀一樣,對我們來講,都是同樣重要的。其實,父親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包容著我們。有時候,父愛真的是不需要用任何語言來表達的,
(一)(出示課件)
1、面對生活的艱辛,父子倆相依為命……
2、如果說父愛還有其他的表達方式,那應該還有對我們心甘情愿的縱容吧……
3、如今我們已慢慢長大,那你是否依然記起依靠老爸肩膀的感覺?是否依然記起老爸背上的感覺?那種溫暖的感覺,愜意的感覺……找到了嗎?
(二)孩子們,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讓你難以忘懷的父愛深情呢?愿意把它講給大家聽聽嗎?
(三)總結升華:
孩子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濃濃的父愛。現在我們應該感受得到,父愛不像母愛那樣洋溢在外,但卻一樣深厚寬廣如海洋。如果說母愛是山澗的小溪,是那樣的綿長而具體,那么父愛就一定是小溪所纏繞的那座高山,是那樣的厚重而堅實。父愛是一本大書,年輕的兒女常常讀不懂它,直到真正長大再重新打開這本大書之后,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摯的心。我相信,你們讀懂自己的父親,不會太晚!
五、拓展延伸
(一)遲子建的《白雪的墓園》、《不滅的家族》、《遙渡相思》《重溫草莓》等。
(二)仿照第二自然段“做燈”的過程的描寫,你能把一種東西的制作過程寫出來?比如包書皮、扎風箏、做柳笛……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懂得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培養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2、幫助學生了解淺顯的生命科學的知識和收集資料,獲取信息技能。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向父母了解自己的出生情況,準備出生證,滿意的照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讓四名學生扮演康康熊、樂樂猴,愛愛鴿,創創鼠,另選一學生演盼盼,上臺玩“點兵點將”的游戲。
盼盼:他們講德對不對啊?大家來評判!
二、交流信息,討論問題
1、學生分組交流,向爸媽了解的四個問題
2、選派代表發言
三、看圖,進行淺顯的生命科學常識教育
1、出示幻燈片(父母結婚照)
照片上是誰?
2、出生照片(嬰兒)
四、聽配樂朗誦《我從哪里來》
五、動手填填貼貼,并進行交流
六、故事會-成長樂園
七、教師作小結
1、生命來之不易,每人珍惜自己。
2、父母養育辛苦,應感激。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生:“黃鸝”是什么意思?
生:黃鸝就是一種鳥呀!
師:(展示黃鸝圖片)現在我們來觀賞黃鸝鳥吧!
生:(好奇而饒有興趣地探身盯著看)
師:誰來介紹一下黃鸝鳥的樣子?
生:(爭先恐后的舉手)
生:羽毛金黃的!
生:它真漂亮!
生:好可愛呀!
師:想聽聽它的歌聲嗎?
生:(一齊激動地喊)想!
師:(播放黃鸝叫聲)聽,它的叫聲——
生:(齊)很好聽!
師:詩歌里的“黃鸝”指的是誰呢?請你看課文中的圖說一說。
生:小女孩!
師:小女孩怎么成“黃鸝鳥”了呢?
生:她在媽媽懷里唱歌。
生:她小時候學說話就像黃鸝唱歌一樣。
生:“野菊”是什么呀?
生:就是野菊花。
師:秋天到了,小河邊的野菊花開放了!請采到野菊花的小朋友把花拿出來讓大家觀賞觀賞。
生(從抽屜里拿出、興奮地舉起野菊花,眾生驚喜的擁過來看)
師:誰來說說它的樣子?
生:金黃的花瓣,綠綠的葉子。
生:真好看!
師:請聞一聞吧!
生:(深呼吸)好香啊!
生:清香!
生:小女孩怎么是野菊花了呢?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小姑娘身上的打扮,想想這個問題。
生:(沉思,忽有所悟)她穿著粉紅的衣裳,藍藍的褲子,頭上還戴著黃蝴蝶結,就像漂亮的野菊花。
生:她爸爸把她背到哪里就香到哪里!
生:我還不懂“曾”是什么意思。
師:請小朋友把第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曾”是什么意思。
生:(各自朗讀,思索)“曾”就是以前。
生:就是說這個女孩小的時候像快樂的小黃鸝,美麗的野菊花。
師:我們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是不是也在媽媽懷里咿咿呀呀地學說話,幸福地趴在爸爸寬厚結實的背上呀?
生:(失聲、開心地笑)
師:小時侯,我們都被爸爸、媽媽寵著、愛著,多幸福呀!讓我們美美地讀第一小節吧!
生:(個個有聲有色地朗讀)
自評:
這是上學期我在常態下(教室后排沒有聽課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鄉下孩子》第一節時的實錄片斷。教學的成功——學生學習得主動、快樂、有情趣,讓我欣慰,不由得再想起課前所做的教學準備來。《鄉下孩子》屬于詩歌體裁。全詩反映了農村孩子游戲、勞動等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了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真摯感人。從我們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來說,學習這首詩歌的主要難度是:語意上的省略和跳躍,詩歌第一節內容“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兩句主語省略,暗語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難認其本體,更難體會到“鄉下孩子”成長中的幸福感了。再則,雖說本班學生大都也是鄉下孩子,但從其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行動所涉及的范圍來看,他們是難以見到黃鸝這種鳥的`,大多數學生即使看到了野菊也不知其為何物。針對實際學情,課前我和學生學生一起做了這樣的準備:在電腦的素材庫里找出“黃鸝”的圖片和它的鳴叫聲;布置學生野外采集的作業:和家人一起采野菊花。這樣做,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準備了可用的解決方案。
課堂里,我發現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情況和我課前的估預差不離,所以我順勢適時采用生生間問疑解答和教師適時點撥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根據學生質疑相機學習”的辦法,師隨生走,順“藤”摸“瓜”,隨機指點、扶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欣賞老師提供的圖畫、同學采集的實物,聆聽聲音、聞聞氣味, 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活動,激發了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教師的順勢啟發性提問,學生的深入質疑,都在學生圖文結合的學習、感悟中找到了答案,并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有了發展;教師親切的啟發性話語把學生也帶回了他們自己幸福的幼兒時光,學生在失聲啞笑中走進了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在理解中生情,動情的朗讀既讓學生展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又讓他們受到優美語言文字的熏陶。
教學實錄片斷二
師:讀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狼和小羊,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讀)
生(一部分):狼先來到小溪邊。
生(一部分):小羊先來到小溪邊。
師:(引讀第一自然段)狼來到——(小溪邊),看到——(小羊)在那兒——(喝水)。
師:現在你認為是誰先來到小溪邊?
生(絕大多數):小羊!
生(一個):(低聲地)是狼
(此時課堂出現了空白)
師:(略帶遺憾地看了這位學生一眼)從課文內容知道,明明是小羊先來到小溪邊,而狼確硬說,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臟了。
自評:
以上是我上學期在為全校語文教師上展示課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第四單元課文《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總結課文蘊涵的道理時出現的尷尬一幕。直到這節課結束,我也沒有弄明白,學生為什么會“執拗”地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帶著這個疑問教學第二課時,我的第一問就是向那個“執拗”的學生提出的:“你為什么認為是狼先來到小溪邊的?”“因為我看到溪邊有一塊大石頭,是狼先躲到大石頭后面的……”學生的回答讓我既吃驚又恍有所悟:是呀,誰規定了學生只能按著課文語句得出唯一的答案呢?學生為什么不可以對教材文本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況且,這樣的理解還包含著學生對課文所蘊涵道理的深刻認識!
《全日制國家課程標準》實施已經有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我自認為是在不斷學習,盡我的努力把自己對新課程標精神的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但是,從這堂展示課(《狼和小羊(第一課時)》)出現的“尷尬”,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徹底更新,在課堂教學的某些時刻,因為自己急求“教學進程的順利、按時”的心理。還是有意無意地讓學生扮演了為教師的教服務的角色,而置他們的學習需求于不顧。這樣的“尷尬”不僅僅只出現在我的課堂里,從平時聽課及老師們“學生真笨,讓他說東,偏說西”,“就是答不到點子上來”,“他的思維不跟著你轉”等頻頻抱怨中,不得不承認:“教學尷尬”還普遍存在于課堂教學。
感嘆教學的成功,反思教學的失敗,我更深刻認識到“教為學服務”思想的重要性,教師要把這一思想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到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不論是在何中情況下的教學,學生的發展需要總是應擺在第一位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必須正視真實的學情,想方設法為學生的學習需要、發展需要做些實事,在課堂中,真主導,讓學生真學習,得到真實的發展。為此,課前的教學準備,我們不應只為自己的“教“做打算,埋頭分析教材——這是什么?(尤其是在公開課的教學時),的是要為學生的“學”著想,多思考:可以是什么?還可以怎么樣?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走老路——就教材教教材;抱著陳舊的觀念——一切為了自己的教學順利,始終認為:課堂里,四平八穩、不出“亂子”就行了。我們要跳出教材的框框,憑借教材,以教材為載體,為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創造性地實踐營造氛圍,提供機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第1單元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頌春為專題,選編了《走,我們去植樹》、《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詩兩首》等四篇課文,一個語文練習,一篇習作。前三篇為精讀課文,后一篇為略讀課文。四篇課文多角度地贊美春天、親近自然,我們可以從這些綠柳飛燕、鳥語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來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從而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單元的其他活動,都是圍繞這個專題安排的。學習本單元課文,要反復誦讀,直至背誦,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體會課文中的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可以從課文中了解作者觀察的方法,積累文中優美的句段。通過讀、說、寫及課外了解、搜集的活動,擴大對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鄉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二、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本單元的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指定段落。
2.能力: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揣摩語言文字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賞析之余還要從中了解作者的觀察方法,積累優美句段。
3.思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觀察春天的景物,記下自己的感受和發現。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進一步觀察身邊的.景物,加深切身體驗,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
1.運用情境教學法,再現課文情境,較快把學生帶入“最近發展區”,使其既可感受課文本身的藝術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課文所表現的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
2.在古詩的學習上,解字詞、明詩意、誦詩句,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主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3.引導學生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想象,感受春景。
4.讓學生自讀自悟中了解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難點:
1.通過不斷的閱讀,熟記并達到背誦。
2.在古詩學習上,注意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
3.重點理解本單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并體會句子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4.理清課文段落,掌握課文大意。
五、教學方法:
1.初讀課文,寫會字詞,畫出文中不懂的詞語,閱讀時邊閱讀邊想象畫面。
2.小組進行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文中不理解的語句。
3.通過小組讀、師生對讀、小組接力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表演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的朗讀。
4.通過閱讀主題學習叢書,擴展視野,掌握大量好詞佳句,增加知識量。
建議本單元教學用14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懂得只有認真、虛心、耐心,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理解詞句;聯系上下文,回答課后的思考題;
朗讀課文;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話。
教學重點
了解這篇童話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理解課后思考題。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帶、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你一定喜歡童話吧,說出你學習過的一篇童話的題目。
(二)《群鳥學藝》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讀讀課文,想想
“群鳥”是指哪些鳥?它們是怎樣學藝的?你知道這些鳥的窩是什么樣嗎?
(三)在讀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語查查字典。
二、指名認讀詞語卡片
fèng huáng xuǎn chà lěi
鳳 凰 選 好 樹 杈 壘 起
wěn yán tuò shù
安 穩 房 檐 唾 沫 舒 服
cāo jìn qiě
粗 糙 不 僅 而 且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