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會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并能正確書寫加法算式。
理解加法的含義,學習5以內數的加法運算,掌握加法的基本運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換、互補規律。
活動準備
蘋果、柿等水果、各種價格標簽
準備好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森林里熊媽媽要開家超市,它需要準備好多的東西呢,看,它現在正在擺貨品呢!可是他遇到了一個難題,邀請我們小朋友幫幫忙?你愿意幫助熊媽媽嗎?
二、基本部分
師:請小朋友們數一數貨架上一共有幾個蘋果?(5個)這里有兩個盤子,請小朋友把這五個蘋果擺放在這兩個盤子里,有幾種分法呢?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師:小朋友們真棒,貨品擺好了,超市順利開業了,吸引了好多小動物們前來購買,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來了
師:小猴子最先跑來了,小猴子先拿了一個蘋果,后來覺得太少了又拿了一個蘋果,小猴子一共拿了幾個蘋果?(兩個)
板書:1+1=2
這是一個加法算式,第一個1表示先拿的'那個蘋果,第2個表示后來拿的那個蘋果,“+”表示把兩個數合起來,“=”表示前邊兩個數合起來的數量和后邊的數量相等。
超市迎來的第二位顧客是象媽媽,象媽媽帶著它的象寶寶也來到了超市,他先拿了三個柿子給了小象,又拿了一個柿子留給自己,象媽媽一共買了幾個香蕉?(4個)
列算式:1+3=4,3+1=4
師:熊媽媽又遇到麻煩事了,它太粗心了,忘記招聘收銀員了,今天它要向咱們小朋友招聘了,看看誰是最優秀的收銀員。老師先來扮演小顧客,媽媽給我了五元錢要我去超市買兩樣東西,我買了蘋果和牛奶,蘋果是1元錢,牛奶是3元錢,我一共花了幾元錢?
請小朋友用盒里的小教具列出算式1+3=4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來扮演小顧客來超市購物,請小朋友通過教具列出算式計算出消費的欠款。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表現的這么棒,熊媽媽一時之間還不能決定哪個小朋友最適合當收銀員,但是它為我們準備了好吃的水果,讓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中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在課堂中沒有提及到,沒有達到預期設計的目標,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并沒有完全被吸引到教師所講授的課堂內容上,
教師評價
1、目標中要求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
2、沒有將目標中要求的了解互換、互補規律詳細講解。
3、開始部分應帶領幼兒復習5的組成而不是5的分解
4、活動過程中,課堂用教具發的太早,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去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學習簡單的循環排序的方法
3、尋求排序的規律、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教師-有關排序的掛圖、動物、圖形、水果、日用品的卡片多種。
幼兒-常見三色圖形的卡片、泡沫拼圖、操作冊、彩筆、白紙、各種顏色的積木
活動重點: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推理的能力,尋求排序的規律、學習簡單的循環排序的方法。
活動環節:
一、引入課題(小朋友排排隊)
二、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排序(老師講解有關排序的概念)
三、拚拚玩玩(幼兒分組操作,講評后小結,引出循環排序)
四、完成操作紙內容(點評)
五、延伸活動(小小設計師)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排隊引出課題:
1、男女各站一排觀察自己的隊伍
2、游戲變變變,男女混排,聽口令變變變--變成一男一女,請幼兒觀察自己是否按要求排的,聽口令變變變----變變變第二隊一男二女有規律地排好。教師重復1男1女,1男1女、、、、、 1男2女、1男2女、、、、、、、加深幼兒排隊的印象,也就是排序的概念( 過后請幼兒回到自己座位)前后銜接自然過渡到 下一個環節二中
二、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1、小動物(動物的排序實列圖示)也來排隊了,看看他們怎么排的'?你能發現什么?(此處鞏固排序。A-B-A-B;AB-AB ; ABB-ABB-ABB ) 請幾名幼兒回答老師的問題。
2、再出示圖形的排序實列三幅 讓幼兒說出它們排列的規律。
第一組的圖片是按什么規律排的?(顏色)
這一組圖片又是按什么排的?(形狀、數量、大小)教師在指導幼兒觀察的同時,教會幼兒學說排序的概念,同時需要教師引導幼兒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三、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一)教師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的排序,比如:按形狀、大小、、長短、顏色、或是種類等多種特征排序,可以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很美麗,小朋友的手很巧,那我們自己就來玩玩拚拚,看看我們是不是也會呢?看看誰的手兒巧?誰是最聰明的寶寶?
(二)幼兒分組操作
(1、積木拚插組 2、各種泡沫圖形拼擺組 3、日用品拚擺組 4、動物圖片拼擺組 5、水果圖片拼擺組)
1、幼兒操作時,教師巡視,給與指導。并幫助有困難的孩子,指點個別幼兒)鼓勵幼兒拼出于別人不一樣的。可以橫排,可不可以豎排?能不能交叉著排?試試看。
2、有選擇的請各組代表來講講自己是如何拼擺的?將拚插的積木、數塊、展示給大家。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說。(這里提醒自己注意的問題:日用品、水果圖片放在盒子里,沾好后請幼兒展示,泡沫的圖形怎么展示?只有一種方框的泡沫板能拚插,就選擇一種? ---------- 種類少點了。?)
3、展示各組的拼擺情況后,教師再次小結引出循環排序的概念。
四、完成操作冊的內容
象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地改變自己的位置,這種排列規律叫做“循環排列規律”。(是不是改一改話語?? 有一定的規律進行排隊,就是排序,重復進行,就是循環排序)
今天我們都是巧巧手,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呢,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看看是什么問題呢?開動小腦筋,誰能幫幫我,來找找它們的規律?(出示需要完成的操作冊的范例圖)
1、請幼兒觀察,幼兒自己探討如何完成,講講怎么完成?范圖后的空白作業只需示范一例就可。關鍵是調動積極性,啟發、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
2、請幼兒完成自己的操作冊,檢查幼兒完成情況 點評2-3名幼
五、我是小小設計師
排序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有很多是排序有兩項排序、三項排序,有一定的規律進行排隊,就是排序,重復進行,就是循環排序。小朋友們可以觀察家里、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比如:拉花、毛巾圖案、像框、剪紙、美麗的裝飾畫,旋轉變化的瓷磚,都有它們的規律,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正因為有規律我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麗!我們也要打扮一下美麗的世界,我們小朋友們想不想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啊?自己設計一些我們自己喜歡的一定會很開心的,那么小朋友就用你自己喜歡的圖形、符號、花邊來設計一些有規律的圖案吧。
在幼兒自由繪畫中結束此課。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剪紙作品3幅,字卡"對稱"、"重合"、"對稱軸"
2、實物圖片:風箏、天安門、飛機、臉譜
3、實物:剪刀、衣架、手套、圍巾、眼鏡、愛心盒、望遠鏡、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塊、粘有雙面膠的墊板人手1塊、教師操作范例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三個剪紙作品,感知理解對稱(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案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你覺得這些圖案好看嗎?好看在哪里?)(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出示字卡"對稱"教師嘗試將其中一個圖形對折(那么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折,會怎么樣呢?對折后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出示字卡"對稱軸"
2、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天安門、面具(臉譜)、飛機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它們對稱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
(2)為什么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么樣?(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為什么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里?(引導幼兒發現對折后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教師作品(坦克)(今天老師還用泡沫塊拼搭了一個圖形,大家猜猜老師搭的是什么?它對稱嗎?怎樣讓它變成對稱的?它的對稱軸在哪里?)引導幼兒發現增加一塊泡沫塊或減少一塊使其變成對稱圖形,幼兒嘗試。
2、幼兒用泡沫塊拼搭對稱圖形
(1)用四塊泡沫進行拼搭(請每個小朋友拿4塊泡沫,在墊板上粘貼拼搭成對稱圖形)教師進行驗證。
(2)用七塊泡沫進行拼搭教師個別驗證后,邀請客人老師協助驗證。
結束:今天,我們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認識了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拼搭對稱的`圖形,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通過幫小昆蟲找翅膀,激發幼兒主動去觀察、發現、感知對稱的圖案,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對稱的事物。此設計是一個整合了語言、科學、藝術、數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活動。由此活動還可以引申出許多探索活動,以開闊幼兒視野,激發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自我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環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如果在中班進行,可以把它分成兩個活動來完成。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排列數列的游戲中,深入理解序數和熟練掌握求數列中未知數的方法。(重、難點)
2、培養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探究數列的欲望。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對序數、正數和倒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學具準備:各種盒子、10種不同動物卡片、10種不同形狀圖形卡片、操作卡、作業單、筆、ppt
教學過程:
一、確定活動目標
師:今天,我們請來了小動物們為我們來進行隊列表演,(10名小動物聽音樂排隊出場,站一排,先從左到右報數,再從右到左報數。)請一只小動物出列,他從左往右正著數排第幾?從右往左倒著數排第幾?他們在數學里就叫做序數。今天我們要玩什么游戲?
師:今天我們要玩在數列里找序數的游戲,接下來我們就和小動物們一起去神秘的寶石森林探險,找更多的序數。
二、探究新知
1、知道一列小動物的總數和其中一個動物的正數順序,求倒數順序。
現在小動物們來到了寶石森林外,突然一只狐貍擋在他們的面前,我們聽一聽狐貍說了什么?
指令:知道小動物的總數和其中一個動物的正數排第幾,求它倒數排第幾。
要求:認真閱讀作業單上的內容,按內容要求進行邊操作邊記錄。
個體探究
學情分析:
1、閱讀作業單時總數和正數順序會出錯。
2、倒數順序錯誤。
3、總數、整數的順序正確,找到的答案也正確。
群體討論: 討論重點:在已知條件下,求倒數。
討論策略:
針對學情1、2:請其他幼兒進行補充。
針對學情3:教師給予肯定,并請全體幼兒找出正確的方法。
:在數列中找序數時,第一、要先知道總數是幾,就放幾只小動物。第二、知道正數排第幾,從左往右找到正數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筆標上標記。第三、我們要求倒數排第幾,那我們就要從右往左數,找到做標記的小動物排在第幾位
2、已知一排幾何圖形的總數和倒數的順序,求正數順序。
教師:我們看一看第二關和第一關哪里不一樣?
指令:第二關的.任務是:已知圖形的總數和一個圖形倒數排第幾,求正數排第幾。
要求:認真閱讀作業單上的內容,按內容要求進行邊操作邊記錄。
個體探究
學情分析: 1、閱讀作業單時總數和倒數順序會出錯。
2、正數順序錯誤。
3、總數、倒數的順序正確,找到的答案也正確。
群體討論
討論重點:在已知條件下,求正數。
討論策略:依次出示學情分析中的內容,并且組織幼兒討論。
針對學情1,糾錯并改正。
針對學情2,糾錯并改正。
針對學情3,教師給予肯定,并請全體幼兒找出正確的方法。
:在數列中找序數時,第一、要先知道總數是幾,就放幾只小動物。第二、知道倒數排第幾,從右往左找到倒數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筆標上標記。第三、我們要求正數排第幾,那我們就要從左往右數,找到做標記的小動物排在第幾位。
三、課堂
師:今天我們在隊列中找到了序數,為了進入寶石森林我們闖了幾關。
第一關:已知動物的總數和一個動物的正數順序,求倒數順序。
第二關:已知圖形的總數和一個圖形的倒數順序,求正數順序。
師:闖關的時候我們是怎么做的?
第一關:在數列中找序數時,第一、要先知道總數是幾,就放幾只小動物。第二、知道正數排第幾,從左往右找到正數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筆標上標記。第三、我們要求倒數排第幾,那我們就要從右往左數,數到做標記的小動物排在第幾位。
第二關:在數列中找序數時,第一、要先知道總數是幾,就放幾只小動物。第二、知道倒數排第幾,從右往左找到倒數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筆標上標記。第三、我們要求正數排第幾,那我們就要從左往右數,找到做標記的小動物排在第幾位。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在隊列中找到了序數,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和序數有關,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回來后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活動,初步了解“0”的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能準確將數字0—9與相應的量對應。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紡錘棒”;10個空盒子(盒子上分別標有數字0—9)。
2.學具準備:“紡錘棒”;小碗、豆子、繩子、珠子等若干。
3.電腦、音樂《迷霧森林》。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游戲:高人走,矮人走。教師要求幼兒一會兒踮起腳走,一會兒半蹲著走。
(二)集體活動。
1.情境創設:快吃午飯了,肚子真餓呀。我們10個數字寶寶也想吃東西了,他們想吃小棒餅干,數字是幾,就吃幾根餅干,我們快來給他們發餅干吧!
2.教師出示餅干——“紡錘棒”,和幼兒一起操作。
將標有“0—9”的空盒從左到右放成一排,數字卡片對應放置好。從“1”開始,手指著盒子上的數字“1”,念“1”,拿出1根“紡錘棒”,然后把“紡錘棒”輕輕放入標有“1”的空盒里。
3.依次取相應數量的“紡錘棒”放入寫有數字2—9的空盒里。所有的紡錘棒正好取完。
0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教師將手放入空盒子中轉動,邊指邊說:“沒有就是0”。再用手指著盒子上的數字0,說:“這是0”。教師再次將手放在標有0的空盒里轉一轉,邊轉邊說:“沒有就用0表示”。
5.請幼兒說說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0”(車站站牌、掛歷、電話號碼等),再請幼兒尋找活動室里的“0”,如尺子、計算器等。
(三)分組活動。
1.第一組:玩“看數取豆豆”的游戲。一名幼兒舉起0—9的數字卡片,其余幼兒根據卡片上的數字取相應數量的豆豆放入小碗中。
2.第二組:玩“穿珠子”的游戲。幼兒根據自己抽到的數字卡片上的數,在繩子上穿上相應數量的珠子,抽到“0”的幼兒就不用穿。
3.第三組:操作學具“紡錘棒”,感受“0”的實際意義。
(四)游戲活動。
1.欣賞故事:誰的`本領大(故事附后)。
2.玩“聽音樂拍手”的游戲。幼兒看教師舉起的數字卡片拍手,如舉“3”時,全體幼兒拍3下手,舉“0”時,全體幼兒將雙手握拳。
(五)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教師用謎語來小結(謎語附后),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家長和孩子在家里可以利用空盒和小棒自制紡錘棒,并和孩子一起操作,進一步理解“0”的意義。
2.區域活動:在區角活動中用擺小棒、買糖果等游戲,鞏固對0—9數字的認識,重點讓幼兒理解“0”的意義。
資料附錄:
故事:誰的本領大
0、1、2、3、4、5、6、7、8、9,十個數字娃娃,排著隊做游戲。
大家都說“0”表示沒有,“0”沒有用,都不和“0”一起玩。
這時,大象伯伯來了,他用長鼻子卷來十根香蕉,說:“哪個數字娃娃能表示?”1—9的數字娃娃沒辦法,只好去找“0”。
數字“1”和數字“0”在一起就是“10”。
十個數字娃娃笑了,他們終于明白了:每個數字都很重要,“0”可以和其它數字娃娃手拉手做朋友,只有團結起來力量才大。
謎語:
一個數,不簡單,
它的樣子像雞蛋,
它說自己是沒有,
沒有它卻不能算。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