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區別長短、寬窄、厚薄,并能用詞表達。
2. 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按照物體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形狀、材料的干擾,進行長短、寬窄、厚薄差異的排序,并在選擇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的體驗。
活動準備
1. 活動室布置:擺放一些寬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圍巾、毛巾、皮帶、桌子、凳子、積木、書、毛衣、襯衫等。
2. 教具: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如圖1-圖7);錄音機、磁帶。
3. 學具:每人一個信封,信封內有兩張形狀相同、厚薄不同的紙片;每人兩張寬窄、顏色各不同的紙條:黃色的寬,綠色的窄;墊板若干;寬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組:寬窄排序材料(同顏色、同長度、寬窄不同);數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質料、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顏色、同寬窄、不同長度)。
第二組:寬窄排序材料(不同顏色、同長度、不同寬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長度)。
第三組:寬窄排序材料(顏色、長度、寬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顏色、質料、厚薄均不同);長短排序材料(顏色、質料、長短均不同)。
活動過程
1. 集體活動: 游戲:說相反。
2. 區別寬窄:老師啟發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別寬窄。
3. 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 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 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再讓幼兒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6. 區別厚薄:
1. 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塊片片厚,哪一塊片片薄。
2. 玩踩墊游戲。(體驗哪塊墊厚,哪塊墊薄)
3.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寶。
小組活動: 按不同難度分成三個小組。(要求邊操作邊講述)(爭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種活動)
1. 活動評價 在實物投影儀中出示幼兒的操作結果,幼兒集體檢查。
2. 小結。 游戲活動 彩布排序。
活動結束:音樂起,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2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活動過程:
略。
活動反思:
略。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3
活動目標:
1、激發孩子對數字的興趣。
2、提高孩子對數字方位的淺顯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悅,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數字兔子圖片、數字表格、1—10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說說生活中存在哪些數字
(公交車)(電影廳門上的門牌號)
二、找圖畫數字
1、找出圖畫中藏著的數字,兩個小朋友一組,增強合作意識,找出數字后寫在下面的格子里。
2、出示幻燈片,共同尋找幻燈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數字。在尋找的過程中通過對方位的描述確定數字的位置。
三、尋找表格里的數字
1、用準確的方位詞通過隱藏的半個數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個數字
(第幾行第幾列)(從左往右數)(從上往下數)
2、通過數字排列規律找出剩余的'數字。
(序數排列規律)(相同顏色表格的數字)(奇數排列規律)
3、數字游戲
出示1—10數字卡片,隱藏任意兩張數字,通過表格判斷隱藏的是哪個數字,總結尋找數字的方法。
4、每6個小朋友一組,共同完成猜數字游戲。
四、出示幻燈片4,玩更復雜的猜數字游戲。退場
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數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開展了,這一次活動,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動中的不足進行了改進。
我將整節活動更為細化了一些,讓活動更加的游戲化,將“捉迷藏”貫穿到底,數字不停的藏,孩子們不停的找,過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開始的就得要“藏起來”,這是我上次活動所欠缺的,這一次,我將數字放在氣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聲音音效技術,讓一個個的數字氣球爆炸,然后消失,以達到數字藏起來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參與性就更強了。數字們共計隱藏了三次~
第一次數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數字構成的兔子,孩子們在找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學會講述以自我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體部分,了解簡單的方位。
第二次數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擋技術,我出示隱藏一半數字的數字格,讓幼兒從中找出數字,孩子們根據沒有隱藏的數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測是哪個數字,活動氣氛一下子被提升起來,孩子們爭先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將10個數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兒同時學會了方位詞“行”“列”,通過說“行”“列”就能馬上找到數字。
第三次我們利用孩子們猜出的數字表格,進行猜數字游戲,這個游戲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新的知識。
在最后的環節我給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孩子們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戰,整節課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區別長短、寬窄、厚薄,并能用詞表達。
2、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3、鼓勵幼兒完成多種活動內容,并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操作結果。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按照物體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2、難點:引導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形狀、材料的干擾,進行長短、寬窄、厚薄差異的排序,并在選擇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活動室布置:擺放一些寬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圍巾、毛巾、皮帶、桌子、凳子、積木、書、毛衣、襯衫等。
2、教具: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如圖1-圖7);錄音機、磁帶。
3、學具:每人一個信封,信封內有兩張形狀相同、厚薄不同的紙片;每人兩張寬窄、顏色各不同的紙條:黃色的寬,綠色的窄;墊板若干;寬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組:寬窄排序材料(同顏色、同長度、寬窄不同);數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質料、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顏色、同寬窄、不同長度)。
第二組:寬窄排序材料(不同顏色、同長度、不同寬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長度)。
第三組:寬窄排序材料(顏色、長度、寬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顏色、質料、厚薄均不同);長短排序材料(顏色、質料、長短均不同)。
1、集體活動:
1、游戲:說相反。
2、區別寬窄:老師啟發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別寬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再讓幼兒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6、區別厚薄:
1.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塊片片厚,哪一塊片片薄。
2.玩踩墊游戲。(體驗哪塊墊厚,哪塊墊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寶。
1.小組活動:
按不同難度分成三個小組。(要求邊操作邊講述)(爭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種活動)
2.活動評價
1.在實物投影儀中出示幼兒的操作結果,幼兒集體檢查。
2.小結。
1.游戲活動
彩布排序。
活動結束:音樂起,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系。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活動過程: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教學反思:
繼續引導幼兒關注教室里面、幼兒園里面、家里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幾。看看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學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墻的寬窄等。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寬窄】相關文章:
中班數學比較寬窄教案01-15
《比較面積》大班數學教案01-23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面積04-01
中班數學比較寬窄教案2篇03-25
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02-06
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數的比較02-05
大班數學寬窄厚薄排序教案04-1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比較輕重3篇04-04
高矮的比較數學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