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30 07:23:08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4篇(熱)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4篇(熱)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盧溝橋的獅子的形態。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內容。

      3、欣賞描寫優美的句子。

      前提測評:

      1、聽寫詞語。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釁駐扎

      2、被幾個歇后語。

      導學達標:

      一、學習2、3自然段。

      1、自由讀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體寫的。

      2、找一句概括寫這兩個自然段的內容的句子。

      (盧溝橋的獅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真是很難數清。)

      3、朗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獅子的大小形態是怎樣的.?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2)石獅子的大小怎樣?用“~~~~”畫出來。

      (3)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以上的內容。(大小不一)

      (4)指導朗讀寫背誦獅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獅子的形態是怎樣的?用“———”畫出來。

      (6)這些形態作者用那些句式來寫?

      有的。。。。。。好像。。。。。。(形態各異)

      (7)讀讀寫獅子形態的句子。

      (8)省略號的后面應該怎樣來補充?請學生展開想象。

      (9)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背誦下來。

      二、。

      達標測評: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說幾句話。

      2、摘抄自己喜歡的幾句子。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培養學生篩選信息能力,了解納米的有關知識和應用前景.

      3.激發科學興趣,培養學生勇于大膽想象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培養篩選信息能力.

      2.激發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納米知識的課外閱讀材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納米和納米技術都很微觀,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很抽象。教師出示關于納米和納米技術的圖片,可以增加直觀感,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導語:大家是否還記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隨意消逝變化的人嗎?還記得在神話世界里,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嗎?現在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在瘋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話里,而是在離我們也許只有幾年之遙的納米時代!那么什么是納米?什么是納米技術?大家想不想了解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2.展示圖片:

      圖1.納米機器人(描述的是一個納米機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積物。由于納米機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動,對于像腦血栓、動脈硬化等病灶,它們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進行危險的開顱、開胸手術。)

      圖2.納米技術制作的中國地圖.(這是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科技人員,利用納米加工技術在石墨表面,通過搬遷碳原子而繪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國地圖。這幅地圖到底有多小呢?打個比方吧,如果把這幅圖放大到一張一米見方的中國地圖大小的尺寸,就相當于把該幅地圖放大到中國遼闊的領土的面積。)

      3.板書課題:簡述:這篇科學小品文向我們簡單而準確地介紹了納米,納米技術等科學知識,展示了納米技術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標.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通俗生動,層次分明。在指導閱讀時可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把握說明內容.通過討論交流,體會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說明方法.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并鍛煉學生快速閱讀、篩選信息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并培養圈點批注的自學能力.]

      1.聽范讀,教師出示“自學指導”.(大屏幕顯示“自學指導”內容)

      A.用筆勾畫關鍵詞句(領起句,關鍵句,總結句)

      B.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筆墨描述外科手術情景的原因.

      2.小組討論.(圍繞“自學指導”中涉及的問題,交流意見,討論解決。)

      3.師小結.

      明確:

      A.關鍵詞句:切除腦垂體瘤,該如何進行呢?腦垂體小手術刀大,那該怎么辦呢?醫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術呢?什么是納米機器人,什么又叫納米?不僅僅是外科手術,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這一天到來時,你就會發現,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確是最好的。

      B.思路:傳統的外科手術——無血外科手術——納米機器人工作——納米及納米技術——應用前景——改變人類生活思想的科技.(層層設疑,結構精巧)

      C.因為這些細致的描寫,頗有點科幻小說的味道,增強了本文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三.研讀課文,篩選信息.

      [科技說明文的閱讀要突出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重點圍繞具體問題進行篩選信息。要讓學生學會從文本中找尋信息點,學會提取和概括,力求準確、全面.把相關信息制作成讀書卡。]

      1.教師導學,展示讀書卡的制作要求:卡片體例要一致;出處時間要清楚;規格大小要適當;抄寫剪貼可靈活。

      2.根據下列提示,學生篩選信息,制作讀書卡.

      A.什么是納米?B.什么是納米技術?C.什么是納米機器人?D.納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納米技術對于人類的發展前景如何?

      3.展示讀書卡.

      4、師小結。本文的信息量相當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隱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篩選,隱含信息則有一定難度,但仍能從課文內容看出納米是神奇的,即:納米本身的微小,納米技術本身微觀和精確,納米技術未來應用前景廣闊——徹底改變人類生活和思想。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確是最好的。

      四.借助網絡,想象探究.

      [對于納米技術的應用問題,除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外,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然后討論交流.老師要積極給予評價,提醒學生想象與科學依據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納米的閱讀材料.文中納米技術應用創造的奇跡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膽想象的結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探究的精神.]

      1.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納米時代的產品。

      ①提示,課文中說納米材料制作的紗窗會根據你的需要自動送入新鮮空氣,自動調節室內的亮度,納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會蹦。想象一下,納米材料還會給你帶來哪些變化?

      ②討論交流,學生互評。

      2.利用網絡,收集資料.

      ①教師導學:資料的積累和使用一般有這樣的過程,收集——篩選——貯存——編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說話。)

      3.擬定課題,篩選信息.(根據教師提供的課題,篩選相關信息)

      參考課題:A.納米技術的前景.B.納米產品奇妙的特點.C.納米技術發展的報道.

      參考資料:

      ①用納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車,重量只有幾公斤;將防水防油的納米材料涂在大樓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樓不會沾油污,玻璃也會永遠透亮。用防污的納米材料織成的免洗滌衣物。納米技術用于制藥,可以制成導彈型藥物,循著導引的方面直達病灶部位,療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納米管制作的納米齒輪模型。納米齒輪上的原子清晰可見。最異想天開的用途莫過于將碳納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機的纜繩。由于碳納米管的強度高、重量輕,如果把它做成纜繩,即使纜繩的長度是從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離,它也完全可以經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個時候,人類到外太空旅行將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隱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俺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絡繹不絕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么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俺還”.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俺還”.)俺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同學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俺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協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 )的小草( )的柳樹,遠處( )的樹林( )高山.(同學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俺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俺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俺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置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同學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同學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俺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俺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身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更讓俺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第二課時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2.聽!來自遠離家鄉游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云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干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同學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難過、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俺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俺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難過,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議深情

      1.同學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俺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俺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括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俺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同學練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了解課文大意,理解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關系。

      了解課文層層遞進的寫法。

      教學重點:

      積累字詞,正確理解作者觀點。

      一、導入課文

      我們剛學了《論語》八則,了解到孔子是我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稱為“圣人”。后來孟子繼承并發展了儒家思想,被稱為“亞圣”,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我們今天要學的《天時不如地利》也體現了這種精神。

      二、散讀、齊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

      2.注意斷句、標點符號停頓要讀出來

      3.說說文章主要闡述了什么觀點

      五、作業

      1. 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三、借助注釋了解大意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并且圈劃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子的翻譯。

      2、質疑解疑與歸納補充

      班級討論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

      3、積累幾個實詞和虛詞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環而攻之:指城郭

      而:環而攻之而不勝:前,表承接;后,表轉接。

      夫:發語詞,表示下面要發表議論

      然而不勝者,……:這樣卻

      親戚畔之:內外親屬

      去:委而去之 放棄

      域:限制,名詞作動詞。

      畔:通”叛”。

      4、掌握幾個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境,有利的地理環境比不上人心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四、理解課文結構及孟子思想

      1、本文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論點

      從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內容是有關戰爭方面的。第二段從攻城方的角度寫,雖然攻打的是個小城,也選擇了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但是沒有選擇有利于進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勢,所以“不勝”而返,從而強有力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的觀點。第三段從守城方的角度寫,守城者據守著“高城”“深池”,擁有堅利的兵革、豐盛的米粟,卻棄城而逃,顯然是因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總結論點,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第四段的主要內容,涉及到“封疆”、“固國”、“兵革”、“畔之”、“攻”、“戰必勝”,這些都是描寫戰爭的詞語,可見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寫有關戰爭方面的內容,但作者的態度不是鼓吹戰爭制勝,而是反對不義戰爭,反對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認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那戰爭靠什么制勝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張: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由此引申出的結論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勝仗。從這段看,作者只是以戰爭為例,落腳點是要談治國之道,具體來說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為本文的中心論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關于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

      四、朗讀訓練

      五、作業

      1. 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教案06-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美免播放器一区 | 欧美亚洲尤物久久综合精品 | 丝袜足午夜福利视频丝袜 | 一本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 在线精品中文字幕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