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29 09:35:3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測量鋼筆長度的活動,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米尺、1分硬幣

      學具:格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引入。

      身穿花衣裳,

      個子細又長。

      寫出漂亮字,

      需要它幫忙。

      同學們開動小腦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誰呢?

      對了,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量一量一起量一量鉛筆有多長.(板書課題)

      2、提問引入。

      看看誰有超強的記憶力,想一想,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一起拿出格尺,看看除了厘米外,還有發現什么?

      學生:我發現尺子上還有1小格1小格,僅有米、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是顯然不夠的,在測量或表示物體長度的時候,有時還需要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有時也需要更大的單位,你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嗎?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

      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

      1、估一估。

      (1)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課前老師都讓每個小組準備了一枝鉛筆,快把它找出來,放在桌面

      上,請同學們睜大眼睛,結合已有的測量經驗估測一下,這枝鉛筆有多長?填在書中表格里。

      (設計意圖:教師課前富有神秘感的設計安排,學生會感到新奇有趣,估算的熱情空前高漲,教師給予學生獨立觀察估計的時間和空間.)

      (2)交流、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么估出來?

      生:我的手從拇指到中指大約是10厘米,我的鉛筆有兩個這樣子的

      長,所以我估計這根鉛筆20厘米長。

      生:我估計這根鉛筆的一半是10厘米,所以我估計我根鉛筆有20

      厘米長。

      生:老師,我是用中指估計的',我的中指大約有6厘米,這根鉛筆大

      約有3個這樣的長還多一點,所以我覺得這根鉛筆有19厘米長。

      生:老師,我看了看,這么長(他用手比了比),我就覺得鉛筆大約是

      20厘米。

      生:1厘米是這么長,我看這根鉛筆這么長,應該有18個這樣的1

      厘米,我也覺得這根鉛筆大約有18厘米長。

      (設計意圖:學生意見可能會不統一,要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意見,只要說的有道理,就要給予肯定,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會針對別人的發言補充自己的意見。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2、量一量。

      (1)看來同學們估的長度都不一樣,要想知道這枝鉛筆到底有多長,你能想出好辦法嗎?這們大家就不會再有爭論了。(用尺子量)

      (2)動手實踐。大家都把尺子拿出來,量一量,并把結果填在書中

      的表格里。

      (3)匯報結果。

      (4)說一說你估計的跟你量出來的數據相差多少,以后要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測來看看估測驗結果,讓學生感受測量的過程、思想和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3、說一說。

      (1)、你們知道10厘米是多長嗎?用手比給老師看一下。

      老師告訴大家,你們用手比出來的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10厘米就是1分米。)

      (2)認識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長度單位,在國際上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知道嗎?

      (學生質疑。)

      生:我知道,我看書本的,是dm。

      生:老師,分米是什么呢?

      生:分米要怎么量呢?

      師介紹。

      師: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你們知道怎么表示嗎?

      生:1分米=10厘米。(還有的的學生舉起了手)

      生:我還知道3分米是30厘米。

      生:我也知道70厘米是7分米。

      生:我想1米=100厘米,那1米=10分米,老師你說對嗎?

      生:老師,我看到10厘米是1分米,10分米是1米,我想厘米滿10向分米進1,要是分米滿10就向米進1。那米滿10要向什么進1?

      師:你們能把這些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嗎?

      板書:米 分米 厘米

      10 10

      全班齊讀公式。

      (3)實踐活動。

      A、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之間的距離也是1分米。

      生:從1-10。

      生:我有意見,應該是從1-11,這樣才是10厘米。

      生:我是從3數到13的。

      B、讓我們用分米作單位量一量教室里物體的長度。

      D、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在學生觀察、討論歸納出分米和厘米間進率關系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結合測量具體物體的實踐,體驗出1分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表象,從而建立起新的認知結構。)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師:你們有橡皮嗎,請你用尺子量一量橡皮有多長?

      生匯報。

      生:我量出來,比2厘米還多一點點。

      生:我也是,我量出來不是剛好4厘米,還多一些。

      師小結:用厘米作單位量比較小的物體,有時不是整厘米數,這樣子量出來就得不到準確的結果了。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物體的長度,你們有什么辦法?那么誰知道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是多少?

      2、 一議。

      i.1毫米到底有多長?它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一起在觀察和操作中獲得這些知識吧。(出示表格)

      觀察刻度 厘米數 中間小格個數 每小格長度 共有幾毫米

      0-1

      4-5

      9-8

      ii. 觀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討論厘米與毫米的關系。

      師生共同完成1組,再讓學生自己實踐。

      生:我發現,從4-5也是1厘米,所以就跟第一行一樣了。

      生:我也發現了,從0-1、4-5、9-8相減一下,就全都是1

      厘米了,也就全部一樣了。

      3、說一說。

      師請大家繼續觀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長?用手比一比。

      生:就像兩個手指的那條縫。

      師:估計一下桌面上的學具,哪一個厚度大約是1毫米?再動手量一

      量,檢驗一下你的判斷準確嗎?

      b)量一量。

      大家已經認識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現在我們以毫米為單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長度。

      學生匯報。

      這次量的結果與開始比,哪一個數據更準確呢?

      c)想一想。

      師:再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東西也是1毫米。

      生:扣子的厚度。本子的厚度。雞蛋的厚度。鉛筆中間那根鉛。指

      甲的厚度。衣服的厚度。玻璃

      (設計意圖:認識毫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操作,針對操作中的存疑,而進行巧妙的設穎,不斷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產生動力,向未知領域探索、沖擊。)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算理及筆算方法。掌握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乘法的筆算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

      1、正確筆算,提高一次計算的正確率。

      2、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筆算下面各題。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為防止丟進位數,在沒有達到熟練之前可以標出進位數的方法,但必須在練習中逐漸鍛煉用自己的腦子記住進位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學習中更容易出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在訂正時可以增加對比。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要問清學生,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進行簡便運算。以1200×40為例,可以這樣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這就是”因數末尾有0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數的末尾填寫幾個0“的道理。

      二、綜合練習。36頁第1題。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誰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計算,判斷對錯。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課堂作業設計

      36頁第4題、5題、6題。

      板書設計:

      體育場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在經歷探索發現加與減的互逆關系及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括、歸納、判斷推理能力。

      3、運用加、減法的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與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有好朋友嗎?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

      師:加法和減法也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秘密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探究加、減法的意義。

      (1)教學加法的意義。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1情境圖。

      師:認真讀一讀題目,你知道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嗎?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它

      們之間的關系,你能畫出來嗎?

      ②怎樣計算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③引導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

      (2)教學減法的意義。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第(2)、(3)小題。根據題目畫出

      線段圖。

      ②分析兩題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

      ③引導學生與第(1)小題比較、分析得出: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數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學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加法,小組內說說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2)教學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那減法各部分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3)溝通梳理加、減法間的關系

      師:通過幾個算式的比較,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加、減法之

      間的關系嗎?

      (板書: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檢測反饋

      1、看課件,完成基本訓練。

      2、完成課本第三頁做一做。

      3、完成課本練習一的1、2、3、4、5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中能夠應用一些簡便算法;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用簡便方法計算。

      指名說一說應用了什么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新授。

      1.導語。

      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有時也可以應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板書課題:簡便計算與鞏固練習)

      2.教學例3。

      出示例3:計算

      (1)問: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

      (2)指名學生說出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3)問:下一步應該怎樣算?有沒有簡便算法?

      啟發學生說出:根據加法結合律,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加起來。

      問:為什么這樣算簡便?

      學生把題目做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簡便運算。

      2.練習十七的第7題。

      讓學生比一比,誰算得快,誰的計算方法靈活。

      3.練習十七第8題。

      第2題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如果能簡便運算的應該怎么辦?

      五、作業。

      練習十七第6、9、10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組合圖形,初步掌握用分解發和割補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2、能綜合運用平面圖性積計算的知識,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的過程,體會各種圖案之間的內在聯系,知道生活中各種物體的組合規律。

      2、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體驗生活中美麗圖案的組合規律,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審美觀念和熱愛學習數學的思想情。

      教學重難點:

      初步掌握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正確、靈活地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并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基礎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圖形?

      2、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分別是什么?(請學生說一說)

      3、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出示所學過的圖形)

      師:這些單個的圖形稱之為簡單的基本圖形。

      師:在我門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由這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我們稱之為組合圖形。同學們,仔細觀擦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組合圖形。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觀察了教室內的組合圖形,在我們的課本上也有幾副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同學們閱讀課本。

      2、同桌交流圖案的'組成。

      3、小組和作,拼一拼,講一講所拼圖形的組成。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組和圖形?

      三、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4的圖。

      師:這是一間房子側面墻的形狀,它是什么圖形?怎樣求它的面積?先獨立想一想再小組交流。 提示。

      (1)這個圖形有哪些簡單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2)求它的面積就是求哪幾個圖形的面積?

      (3)要求它們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

      (4)教師給出條件,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結果。

      (1)把組合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再想加。

      (2)把組合圖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先算出一個梯形的面積,再乘以2。

      (3)仔細閱讀課本,補充完整。

      (4)引導學生,總結方法 。 教師: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樣求這個組和圖形的面積的? 你認為那種方法簡單呢?

      總結: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先把組合圖形分成易學過的簡單徒刑,然后分別求出他們的面積在相加。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二十二第一、二題。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形,請同學說說她是由那幾種圖形組成的。 (學生獨立列式,并計算,教師巡回指導并講解)

      2、發放練習卡片給學生做一做。

      說方法: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陰影部分的面積請學生上黑板演示計算過程。 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練習,可見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減的方法。

      3、你能用幾種方法計算下圖的面積。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2、教師總結:組合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應用廣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多動腦筋,就會掌握方法。

      板書設計:

      組合圖形的面積

      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

      (根據已知條件相加或相減)

      方法:分割法或添補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频 | 日本午夜免a费看大片中文4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亚洲免费偷窥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