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精選]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⑵ 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⑶ 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翻譯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后天教育對人成材的作用,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重、難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語頓。
2、翻譯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爾基說過“天才出于勤奮”“天才是打到一百次仍站立著的人”,卡菜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勤勞、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們學習《傷仲永》,看看王安為何“傷”仲永呢?
2、走近王安石: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搶答。
3、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對照注釋,一字一句地讀,通過合作交流,把課文讀懂。
師引:
⑴ 推薦一位讀得最棒的同學大聲朗讀。
⑵ 師讀。
⑶ 學生評價師和生讀的有什么不同?(點評)
朗讀文言文如何停頓才好呢?
4、多媒體顯示:
停頓的要領:
⑴ 理解文章,確定停頓點。(主要是指不能把意思讀“破”。)
⑵ 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是指不能把詞語讀“破”。)
⑶ 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5、下面我來連一連,縱著一同學一句,大家齊讀:(多媒體顯示)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還謁于邑人。
⑹ 余聞之也/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 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和手中資料書疏理文意,把課文試著翻譯邊讀邊說出聲)
⑵ 搶答賽:
隸:屬于。
嘗:曾經
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
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文理:指文采和道理。
還謁:四處拜訪。
乞:求取。
泯然:完全。
通悟:通達聰慧。
材人:有才能的人。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得為眾人而已耶?:它是一個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⑶ 翻開書,同桌互相試者翻譯,找出不會翻譯的句子,然后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
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多媒體顯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人名、書名等可照錄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補:補出省略句中省略內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2、課文研討、探究:
大家自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揣摩文意,提出文章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提示:
這首詩歌語言親切,瑯瑯上口。應以讀為主,從語言文字入手,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一、整體讀文初步感受山村小學的樣子
(山腳下一幢幢漂亮、整齊的瓦房,學校前面有一條彎彎的小河、學校四周樹木郁郁蔥蔥,藍天白云,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認真地讀讀課文,誰在告訴我們什么呢?找一找,畫一畫有關的詞語、句子。用“——”畫出誰,用波浪線畫告訴我們什么?然后把相關的詞句讀一讀。
然后把相關的詞句讀一讀。
二、多元方法感悟美
1、對比讀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課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們的課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場。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們的操場。
A、小河會告訴你,上課的鈴聲很清脆。
B、小河會告訴你,上課的鈴聲是多么清脆。
A、林濤會告訴你,放學的歌聲很悠揚。
B、林濤會告訴你,放學的歌聲是多么悠揚。
通過對比讀感受學校的美好,體會學生在優美的環境里學習是那樣的高興自豪。讀中積累詞語,訓練語感。
2、借助圖畫感受美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說說小山村學校的樣子、說說在學校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時的快樂心情。帶著真實地感受有感情地朗讀1、2、3小節。
三、思考質疑描繪美
學習最后一個小節:我們的學校,在祖國的地圖上,找也找不到,畫也畫不上。引生質疑:自己讀最后一個小節,聯系上一個小節,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提:為什么學校那么小,卻裝得下祖國的歷史、今天和未來的理想。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生活、收獲、理想。教師小結:我們的學校雖小,但是在這里,我們這些小朋友同樣快樂地學習,了解古今天下事,認識中外知名人,笑談理想抒情懷,這個小小的山村學校,就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一句話,學校雖小,可是我們的理想卻遠大的很呢!
四、回歸整體誦讀美
朗讀全文,假如你就是這個山區小學的一名小學生,你將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們的小學校呢?
五、聯系實際描繪美
你們的學校什么樣?可以仿照詩歌的樣子,也向大家介紹介紹。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本課10個生字,重點指導“序”的書寫;結合理解“爭執、面紅耳赤、相應”等詞語的意思,辨析“發現、發明”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說說麥布里奇把奔跑的馬拍下來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簡單說說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問題,并通過資料補充初步了解電影產生的原理,知道發明創造需要人們細心觀察、不斷研究。
課前預習:
1、給帶點字注音。
爭執( ) 木樁( ) 相應( ) 結在快門上( )
2、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著地 一側
3、認真抄寫“絆斷、驚訝”,注意看清帶點字的偏旁。
4、朗讀課文,圈出文中出現的國名、人名,并讀準字音。
課內落實(教學過程):
一、反饋預習,揭示課題。
1、反饋預習,朗讀國名、人名詞卡。(指名讀??齊讀)
出示:美國 兩個年輕人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
法國盧米埃爾兄弟
(朗讀關注字音、詞組內的邏輯停頓。)
2、提出疑問,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3、理解課題中“活”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文章重點。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馬又是怎么跑起來的?找到相關的小節,做上記號。
2、交流反饋。
三、學習3、4節,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馬“活”了的原因。
1、學習第3節,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讀:劃出具體描寫方法的句子,讀得正確、流利。
(反饋時注意正音“一側 相應 木樁 系 結”)
(2)默讀:邊讀邊畫拍照過程。
(理解“一字排開、相應”);
(3)借助簡筆畫,用上“先……接著……再……最后……”復述拍照方法。(個別說?小組交流?指名交流。)
(時關注表達的順序、關鍵的要素、詞義的理解是否正確)
2、學習第4節,初步了解馬“活”了的原因。
(1) 引讀第4節,引導學生質疑。
(交流板書時隨機指導“序”的筆畫、筆順)
(2) 補充資料或邊演示邊解說“視覺暫留”。
(3) 借助板書完整地說說馬“活”了的原因。
四、學習第1節,了解拍照的.原因。
過渡:麥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緣于美國小酒店里兩個年輕人的爭執。
(板書:“爭執”,隨機正音)
1、指名讀第1節:找找兩個年輕人爭執的具體內容。
(隨機正音“著地”,反饋“著”的意思。)
2、聯系理解“爭執”。
3、抓住“面紅耳赤”朗讀體會兩個年輕人爭執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嘗試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聽說了 ,感到很好奇,他決定把馬奔跑時的鏡頭拍下來。
五、整體回顧課文內容,通過辨析詞義,體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書引讀3、4、5節。
2、辨析“發現、發明”。
(1)聯系第4節“碰巧”一詞,理解“發現”的事物、規律、現象是原來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聯系生活、補充資料(電影的發明)理解“發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發現、發明”這兩個詞語說說文章給你的啟示。
課后練習:
1、選詞填空:課后“詞句活動室”。
2、填空。
(1)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聽說了 ,感到
好奇,他決定把馬奔跑時的鏡頭拍下來。
(2)照片上的馬活起來了是因為 。
3、用上“發現、發明”這兩個詞語寫寫文章給你的啟示。
(注:帶的為選做作業。)
附板書:
7、照片上的馬活了
美國 兩個年輕人 爭執
拍照: 先……接著……再……最后……
發現
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
(視覺暫留)
按順序、快速拉動 馬活了
法國盧米埃爾兄弟 發明電影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積累并學會運用部分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3.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及寫話訓練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有關白鵝的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見過白鵝嗎?想說些什么嗎?(播放有關鵝各種神態及活動的錄像,展示課文中的白鵝圖。)
2.簡介作者豐子愷。
二、檢查預習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出示卡片,讀生字、新詞。
強調讀準“頸、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凈角、譬如、窺伺、侍候、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養不周”等詞語,特別注意翹舌音、多音字的讀音。
2.知道什么是“凈角”嗎?(播放“凈角”臉譜圖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讀“jue”,而不是“jiao”。自己讀兩遍。
3.自由大聲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說說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讀通、讀熟的基礎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鵝形象。)
4.小結,肯定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鵝某方面的特點。
三、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課文是怎么寫的?自己讀第一、二自然段,你認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課文有聯系的?用橫線畫下來。(自學)說說你畫了哪些句子,為什么?
2.學生談體會,老師小結:整篇課文都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來寫。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僅連接第一段的內容,還告訴我們后面幾個自然段分別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幾方面寫出了鵝高傲的特點。
3.齊讀第一、二自然段,加深體會課文中心句及過渡段的作用。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課文是怎樣把白鵝叫聲的特點寫具體的呢?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一個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從這個詞,你能想象白鵝在干什么,好像在說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詞語旁寫一寫,或者用圖畫來表示。
2.通過多種形式讀,帶著想象讀出內心感受。
3.認真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說說白鵝還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學生再次交流:從“養鵝等于養狗”看出作者認為鵝很忠誠,能看守門戶;從“雪白的大鳥”可以看出鵝十分可愛;從“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等詞句看出鵝對陌生人敢厲聲呵斥,非常勇敢、非常盡職。
相機板書:盡職勇敢可愛。
4.指導讀書方法:讀書,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還要聯系上下文深入體會字里行間包含著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寫白鵝高傲,叫聲很兇,實際是在贊揚它的盡職、勇敢。
5.帶著感情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品味作者對白鵝的贊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認真觀察的態度和寫作方法。
7.齊讀本段的詞語:嚴肅鄭重、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課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白鵝步態的特點?
(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中,體會作者通過鴨和鵝比較的方法突出鵝的步態特點。)
2.同學們能從課文寫鵝和鴨的詞語中,想象出它們是怎么走路的嗎?誰來演一演?下面的同學注意看,要用課文里的詞語評評他們演得像不像。
3.再讀“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自由朗讀,抒發喜愛之情。
4.小結后齊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5.積累詞語──“步調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樣、從容不迫”。
六、積累運用,讀寫結合。
1.課文用準確的詞語和生動的事例寫出了鵝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當作一只高傲的`白鵝,向別人介紹自己嗎?
總評
“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本課安排學生實踐活動時間多、形式多,功能多,訓練密度大,每項活動目的明確,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
教與學是辯證統一的。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老師適時傳授新知、指導方法、訓練技能。教師遵循學科、年級、課文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導和教,能起到推動、規范、優化學生學習活動的作用,這是語文教學走向科學、高效的途徑之一。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樂于交流的意識
2、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3、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①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②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二、觀摩評選
①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②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③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搜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三、集體評議
①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總結、頒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2、 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3、 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①回憶舊知,明其特點。
出示:“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學生說說這句話中意思相反的詞。)
②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輕重倒置
舍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里應外合③
a.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b.引導學生留心加點的字的意思及在詞語中的位置,發現這些詞語的構成特點。
③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a.鼓勵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b.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二、讀讀背背
①觀察與認讀。
a.學生觀察圖片:這是什么?(郵票)上面畫的又是什么?
b.學生認讀圖片下面的'詞語,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讓學生懂得郵票上畫的是十二生肖,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關十二生的傳說。
c.交流生活中與十二生肖有聯系的地方,如,人的屬相、年份。
d.學生說說自己屬什么。
③讀讀與背背。
a.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b.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動物世界的奇妙與情趣,認識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對自然科學研究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明白“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干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是課文重點段的濃縮,與下文形成對應關系。通過抓重點句“這是多么奇特動人的情景啊!”把握重點段的學習。
4.通過對重點段的學習,掌握金蟬脫殼的過程和每一過程的特點。
5.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強默讀訓練,邊讀邊思,邊讀邊想象。
6.學會在領悟課文內容,了解表達方法、理清表達順序、掌握關鍵詞句的基礎上,練習背誦,熟讀成頌。
7.學習作者觀察細致的好習慣,描述細致的表達方式,培養觀察能力。
二、教學流程:
(一)練習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大家積累了許多成語,愿意來做個小練習嗎?
2.出示練習:
守株待( ) 金( )獨立 九( )一毛
膽小如( ) 萬( )奔騰 畫( )點睛
(1)讀一讀,把這些成語補充完整。
(2)想一想,再說幾個這樣的成語。
3.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成語,我們一起來看——金( )脫殼
4.一起來讀這個成語——金蟬脫殼。
5.正音。這個字是個多音字,在成語中讀qiao,在課文其他句子中讀ke。我們一起來讀。
6.相信同學們一定已經在《三十六計》和《三國演義》中讀過“金蟬脫殼”的故事。我們也了解到了這個詞的比喻義:比喻用計脫逃而使對方不能及時發現。今天我們一起和作者一起去觀賞大自然中的“金蟬脫殼”。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耳傾聽,課文“金蟬脫殼”主要講了什么?
2.同學們,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金蟬脫殼的'情景。作者用了兩個詞概括了這個過程的特點,能從文中找出來嗎?
3.板書“神奇有趣”、“奇特動人”。“金蟬脫殼”的過程究竟
4.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課文,思考課文哪些章節完整地寫了金蟬脫殼的過程。
5.課文緊抓住重點段,分三部分給我們介紹了金蟬脫殼的過程。
(三)合作探究,展開研讀。
1.默讀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三至五小節按照“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的順序向我們展示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
板書: 脫殼前(3)
脫殼中(4)
脫殼后(5)
2.蟬脫殼前是什么樣子呢?
(1)同學們自己讀讀第3自然段,畫出第3自然段中描寫蟬脫殼前樣子的語句。
(2)課件出示:“突然,我發現了一只肥肥的、通身發著金黃色亮光的蟬蟲,正沿著柿子樹往上爬。當爬到一個枝丫上時,它用腳緊緊抓住樹皮上的一處裂口,停在那里不動了。”
(3)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4)蟬蟲停下來不動,就是要脫殼了。
3.大家都很想知道蟬是怎樣脫殼的吧?讓我們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這個過程的神奇所在吧!
(1)請大家默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
①用直線畫出第一句話,這句話和下面的內容是什么關系?
②蟬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脫殼的?用圓圈圈出各個部位。
(2)金蟬脫殼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
幻燈出示:背—→頭—→腳—→尾
4.蟬脫殼的過程中,你認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關語句畫出來,然后給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5.出示蟬尾出殼的內容。
(1)默讀思考:這段圍繞哪句話來寫?請在書上用“____”標出來。
(2)這一段是怎樣表現出蟬尾出殼過程的有趣?同學們注意到“使勁地抖動著、升著”、“騰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撲來”、“抓住蟬殼用力一抽”、“蟬尾就出來了”這些描寫動作的詞了嗎?不妨自己模仿蟬兒試一試。
(3)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將這一過程刻畫得處栩栩如生。這一情景描寫生動,用詞精確,和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是分不開的。我們一起來讀蟬尾出殼的句子。
6.同學們,第4自然段有順序地描寫了蟬背、頭、腳、尾出殼的過程。我們一起來讀第四小節。
7.金蟬脫殼后,身體各部位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五小節,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 位
變 化
8.完成了嗎?我們來看正確答案。
9.齊讀第5自然段。
(四)演示過程,直觀感受:
1.如果你親眼觀察到蟬出殼的完整過程,你的感受會怎樣?想不想看一看?
2.仔細觀察每一張圖片,用自己的話說說蟬脫殼時的變化。(幻燈演示金蟬脫殼的完整過程,加深學生對金蟬脫殼過程的理解。)
3.齊讀:這真是奇特動人的情景!(板書:奇特動人)
(四)總結全文,學法指導
1.課文記錄了金蟬脫殼的全過程,作者能將這一難得一見的情景描寫得如此具體、生動,靠的是什么呢?(一雙慧眼善于觀察)
2.對,靠的是仔細的觀察。課文中哪些詞語能表現出作者在“觀察”呢?
幻燈出示:搜索——發現——聚精會神地盯著——仔細地看著
3.前蘇聯著名的生物學家巴浦洛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觀察,觀察,再觀察。”由此可見,觀察是一切發現的基礎。
4.處處留心皆學問,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觀察的重要性,當我們進行觀察時應注意什么?
(1)有順序
(2)有重點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我們生活在農村,可以觀察到許多動物,比如說公雞打鳴,母雞生蛋,小羊吃草,貓捉老鼠等等,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學會了觀察的方法,請同學們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小動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抓住一兩個重點進行描述,配上圖片,制成動物明星卡。
三、教學備注:
《金蟬脫殼》一文,緊緊扣住一個“脫”字,按照“脫殼前”——“脫殼中”——“脫殼后”的順序,運用細致生動的語言描摹了金蟬脫殼這一神奇有趣、奇特動人的景象。讀文本知過程,課堂教學的重點不是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通過抓住具體的描寫,品味生動的語言,感受蟬脫殼過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教師可以抓住課后習題四作為線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主動揣摩,獲得體驗。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引導學生體會讀書的樂趣,并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
2.讀背古詩句,積累古詩句,品味讀書的好處及方法.
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介紹讀書方法的資料.
教學過程
回顧“詞語盤點”
1.學生自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2.組織記憶競賽、抄寫競賽,引導學生積累本組所學詞語.
交流平臺
1.圍繞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組內交流本組語文學習的'收獲和體會.
2.全班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口頭交流這段時間課外閱讀的收獲、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所了解的新的讀書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學習成果加以展示.
日積月累
1.激情導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素以樂學好讀為高尚美德,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這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做個熱愛讀書的人.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
a.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b.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誦名言.
4.交流其他有關讀書的名言學生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蘇聯)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瑞士)凱勒
至樂無如讀書.——鄭成功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張潮
5.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制作成書簽.
語文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學會借助拼音來閱讀《365夜故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達到課內向課外延伸的目的。
2、通過對《小馬過河》的閱讀指導,以點帶面,使學生初步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重點:
1、具體指導閱讀《小馬過河》這個故事,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2、通過表演,讓學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們有所收獲。
3、通過“介紹我最喜歡(最不喜歡)的故事人物”和“小小故事會”的活動,來分享課外閱讀收獲,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 活動過程:
活動一:指導閱讀《小馬過河》一、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經典故事,想聽嗎?
師配樂講《小馬過河》的故事。
2、師:喜歡這個故事嗎?這個故事就來自這本注音讀物《365夜故事》,想不想親自讀讀,再次走進這個童話故事呢?二、精心指導:
1、借助拼音自瀆故事,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讀不通的地方反復多練練。2、閱讀交流:
(1)小馬過河遇到了什么困難?(2)牛伯伯和小松鼠分別是怎么說的?(3)小馬最后過河了嗎?它是怎樣過河的?
(4)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集體交流,討論,老師相機點撥。3、分角色表演。
(1)四人小小組合作表演。(小馬、馬媽媽、牛伯伯、小松鼠)(2)指名學生戴頭飾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議。三、推薦閱讀:
(1)師: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像這樣精彩的故事,在這本《365夜故事》中,還有很多很多,它能領我們步入一個個童話王國,感受它的有趣,領略它的精彩。愿意和它交朋友嗎?(2)開展閱讀競賽。
以四人小小組為單位。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哪組同學讀的故事最多。兩周評比一次。
活動二:介紹我最喜歡(最不喜歡)的故事人物
一、在小小組內介紹自己最喜歡(最不喜歡)的故事人物,并說說喜歡(不喜歡)的理由。
如:▲我最喜歡《猴子和鱷魚》中的小猴子,因為這只小猴子非常機靈,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它一點兒也不慌張,能自己想辦法擺脫危險。
▲我最不喜歡《懶熊買西瓜》中的'熊哥哥和熊弟弟,因為他們兩個實在是太懶了,結果一個好好的西瓜被他們糟蹋了,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向他們學習,我們要做勤勞的好孩子。
二、上臺介紹自己最喜歡(最不喜歡)的故事人物,盡量跟別人介紹得不一樣。
三、小結:
聽了大家的介紹,那些故事中的人物在我們的腦海中更加栩栩如生了,印象極其深刻!剛才大家介紹的×××、×××老師還不太熟悉,但聽了你們的介紹,我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想一睹為快,你們有同感嗎?心動不如行動,趕快到故事中去走一遭吧!活動三:小小故事會
一、小擂臺:
以四人小小組為單位,先在小組內進行講故事比賽,賽出小組內的“小擂主”。(講故事要求:聲音響亮,態度自然,有聲有色。)二、大比拼:
各組的“小擂主”們再進行大比拼,由老師和同學一起做評委。最后勝出的幾位同學為班里的“故事大王”。
語文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受,把握課文在構思和組材上的特點。
(二)品味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引領學生體悟語言中的感染力。
(三)理解駱駝形象的深刻含義,聯系生活實際,探討這一形象的現實意義。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課前預習。要求如下:
①讀準音,查詞典,為本文應積累的詞語正音、釋義。
②讀順文,并圈出最感興趣的內容。
③讀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讀對駱駝描寫的部分。
導入新課。
(二)正音聽讀
1.下列加點的字該怎么讀?(板書或以多媒體顯示,學生認讀后配上拼音)
攜(xié)手 嫉(jí)妒 對峙(zhì ) 踽(jǔ)踽獨行
溫馨(xīn) 淙(cóng)淙 潺(ch2n)潺 花團錦簇(cù)
2.老師范讀1—3段,要求學生聽準讀音,體會感情(動物們急于去尋寶的迫切心情),領悟意趣(童話作品中夸張式語言的表達效果)。
范讀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學會邊誦讀邊感受品味的欣賞方法。
(三)朗讀設疑
1.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吐字清晰準確、朗讀聲情并茂。
2.設疑激趣:課文題目是《駱駝尋寶記》,但文章除了寫“駱駝”還寫了其他許多動物,請邊讀課文,邊將這些動物圈點出來,并思考:為什么要寫這么多的動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討論交流
1.除了駱駝外,還有哪些動物加入了尋寶行列?它們都尋到寶了嗎?
明確:有大象、金絲猴、烏鴉、老公雞和老母雞、牛、馬、羊、大白鵝、鴨子、獅子、老虎、金錢豹、大灰狼、獨角犀、河馬、麻雀、斑鳩、小毛驢等30多種動物都“火燒火燎”地加入了尋寶的行列。最終眾多動物又毫無例外地退出了尋寶的隊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來寫眾多動物在尋寶途中的表現,作用是什么?
明確:都是為下文突出刻畫駱駝作鋪墊,從反面襯托駱駝。
3.構思特點
引導:在構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對前后的內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寫了30余種動物,多而不亂,雜而有序,各具特色,詳略有別。先分別寫30多種動物如何上路又無功而返,再集中筆墨,詳寫駱駝如何戰勝重重困難獲得成功。在寫駱駝時還穿插了鸚鵡和燕子,來和駱駝作比較,以突出駱駝的形象。基于上述構思,課文可切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寫各種動物紛紛踏上尋寶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廢的經過。
第二部分(11—19段),寫駱駝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尋到了寶貝。
4.默讀,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亂、雜而有序”的寫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寫。
(五)質疑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組織好學生的討論活動。
第二課時
(一)精讀品析
1.瀏覽課文
瀏覽要求與策略:
①瀏覽第二部分第11—13段,畫出描寫駱駝的句子。
②思考:駱駝是以怎樣的形象出場的?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2.討論交流
①初登場時駱駝的形象
明確:
描寫特點一瘸一拐高大身姿雄偉不大喊大叫謙虛只默默地走踏實“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這樣寫其實更能突出駱駝的高大,這說明駱駝是帶傷上陣的。作者告訴我們,它去年冬天“為了送一位旅客”,“凍壞了一條腿”,這無疑增加了駱駝尋寶的困難。這里還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在鸚鵡的眼里,駱駝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尋寶”。駱駝正是憑著這股執著的“傻勁”,瘸著腿,忍著痛,不顧路途遙遠,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活動引導:
以學生為品析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并分析鑒賞,老師當好穿插引導的中介,并站在孩子角度參與活動。對他們的見解,合理的予以肯定;精彩有創意的予以表揚;有難度的如“一瘸一拐”的形象特點,予以適當引導。
②在尋寶的路上駱駝的表現如何?
明確:作者著重寫了駱駝通過“夾扁谷”時的艱辛:
夾扁谷駱駝兩座對峙的高山間擠、強行穿走窄得只容一匹瘦馬擠過去不顧頭皮破
肩骨傷堅忍不拔
腿腳流血百折不撓兩里長邊擠邊走四個鐘頭這里可品析的點頗多,可通過小組討論并交流補充的形式完成。
(二)研讀比較
1.為什么駱駝能克服種種艱
教案《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駱駝尋寶記》教案》,
難險阻呢?請學生齊聲誦讀第11段“這是一頭身姿雄偉的駱駝。……只是默默地走著”。
明確:三個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駱駝“忍饑耐渴”、負重致遠的特點,也寫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難的原因,字里行間充滿著對駱駝的贊頌之情。
2.其他動物在尋寶的路上表現如何?為什么有這些表現?
明確:①“火燒火燎”地去尋寶,一路吵吵鬧鬧、一片混亂的樣子。
②遇到困難,如黑熊:“他一想起蜜,更無心尋寶了,心想還是回去鉆進籬笆闖進蜂場飽吃一頓再說。”活靈活現地寫出黑熊的現象。
③生性好斗的金錢豹和大灰狼竟然因一些小事就相互“撕咬起來”結果兩敗俱傷,“狼狽得不成樣子,也都無心尋寶,灰溜溜地回去了”。
動物的這些表現源于他們尋寶的動機,可以說它們是各懷私心走上尋寶之路的。這些描寫都從反面有力地襯托了駱駝的形象。
活動導引:
請幾位同學同時模仿幾種熟悉的動物的叫聲,營造吵鬧混亂的氛圍,體會這里疊詞、擬聲詞的表達效果和生動的細節描寫。請喜歡卡通的同學畫動物們“狂奔亂竄”、“個個像瘋子一樣”的形象。
(三)朗讀體悟
朗讀第14段,想象這段景物描寫的畫面,體悟歷經磨難而今“柳暗花明”的勝利者的心情。
第三課時
(一)領悟深意
1.瀏覽思考:駱駝有沒有找到寶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寶貝?
2.討論交流
明確:仙女拿出各種各樣的珠寶讓駱駝隨意挑選,但駱駝沒有向仙女要珍珠瑪瑙之類的寶貝,而是要了適于在沙漠中生長的胡楊、沙棗、羅布麻、沙蘆草、芨芨草、梭梭草等,在駱駝眼里這些才是真正的寶貝,因為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變成綠洲。駱駝尋寶的動機比其他動物崇高許多,作者這樣寫立意十分明顯,即通過駱駝的舉動來告訴讀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寶貝。
(二)提高升華
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討論:怎樣對待財富?如何獲取財富?
活動要求與策略:
允許學生暢所欲言,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傳統觀念和合作“雙贏”的現代觀念,都是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
(三)總結活動
1.活動方式
教師提出課堂總結的方向,放手讓學生學會總結。
①主題方面:通過駱駝尋寶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寫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學習?
2.規范結論
主題:描寫了一個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的駱駝的形象,頌揚了堅忍不拔、無私奉獻的精神。
技巧:襯托手法。
(四)遷移活動
1.口頭作文
尋寶的路上駱駝會想些什么?
①要求:用第一人稱,根據駱駝的行為作合理想象。
②策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想象能力。
2.研究拓展
①研究專題一:防治沙塵暴
②研究專題二:治理精神沙漠
板書設計
駱駝尋寶記
駱駝其他動物堅忍不拔
百折不撓
動機崇高反襯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誦讀三篇描寫科學家的故事,了解科學家的成長經歷以及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科學家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偉大精神。
預習要求:
朗讀課文,搜集一些描寫科學家故事的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的一生,生命最為寶貴。然而在追求科學的征程中,有人竟不顧自己的性命從事科學研究。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為科學而獻身》。
二、指導學習《為科學而獻身》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可敬的卡爾施密特博士去世了,但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作為卻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找出文中令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3你想對卡爾施密特說些什么?
三、學習《“笨頭笨腦”的科學巨人愛因斯坦》
1當年被校長認為“干什么都不會有作為” 的笨學生,為什么會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杰出的物理學家?這說明了什么?
2當后來有人問起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3出示“愿望只是美麗的彩虹,行動才是澆灌果實的雨水”。齊讀。
四、學習《女宇航員的故事》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位女宇航員?用自己的話說說她們的故事。
2出示“巾幗不讓須眉”。齊讀。
五、交流各自搜集到的科學家的故事。
《親近母語》第十四單元雷雨
日積月累7
教學目標:誦讀描寫雷雨的一組課文,感受雷雨時的情景,體會作者的奇特想象。學習《日積月累7》,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的豐富想象。
預習要求: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一組詞語: 雷聲大作 電閃雷鳴 傾盆大雨
大雨如注 瓢潑大雨 狂風暴雨 暴風驟雨
2這組詞語描寫了怎樣的情景?
3過度:雷電、暴風雨是大自然的杰作,不少作家都曾把目光投向它。
二、學習選文
1指名朗讀這三篇課文,正音。
2作者豐富奇特的想象使我們感受到了雷雨的魅力。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描寫?畫出來 ,好好讀一讀與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3你注意過雷雨嗎?現在正是梅雨季節,你是怎樣感受到雷雨的存在的?你能像作者那樣寫一寫雷雨嗎?
三、學習《日積月累7》
1漢字解說
(1) 認讀“比、麗”的古文字
(2) 根據古文字形解說“比、麗”的意思
2詞語
(1) 記一記這些成語。
(2) 你能再說幾個含有動物的成語嗎?
3名言
(1) 指名讀,正音。
(2) 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3) 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例子來嗎?
(4) 背誦。
4古詩
(1) 指名朗讀,正音。
(2) 根據注釋,試著理解詩意。
(3) 背誦。
(4)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景的古詩?請背一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翠鳥教案09-03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詩經教案10-22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園地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