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合集]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情況分析:
1.本文語言優美但篇幅較長,所以宜片段朗誦,不宜全文誦讀。(讀一遍需近20分鐘)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憶的銜接句,但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不明顯。所以宜由教師點撥,使學生理解。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多半能體驗思鄉情緒,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們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會抒”。所以教學本文意在啟迪如何以我手寫我情。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選材特點:(榕樹多、奇)
2.理解文章組材特點:(物→事→情)
3.品味文章語言的特點:(情韻悠長、描寫細膩)
四、教法媒體選擇及課時安排
1.點撥、誦讀教法
2.投影膠片等
3.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2—3分鐘)
思鄉懷舊是散文常見的主題。人們常借別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來抒發思鄉之情,比如蕭乾的友人因為當年住北京總布胡同時,院里有一棵棗樹,所以她把思鄉之情寄托在“棗核”這一物上;香港作家黃河浪,因為生于榕樹之鄉福建,而把思鄉之情寄托在榕樹這種景上。他故鄉的榕樹有什么奇異之處,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動,寫下本文呢?請大家一起從第5節瀏覽至第10節。
二、故鄉的榕樹有什么奇異之處?(15分鐘左右)
明確:駝背的榕樹形狀奇,傳說奇,功用奇;另一棵樹也為農人遮陽歇涼提供場所,為我幸福酣眠提供場所。它們在我心中,不僅僅是樹,還是理想的啟迪放飛者,道德的見證教化者,愛心的賜予傳達者,農人的庇護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樹,匯聚了濃濃的友情、親情、鄉情,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故鄉風物之一。這部分回憶片段猶如一個個電影分鏡頭,回憶畫卷徐徐展開。
三、為什么不直接以《憶故鄉》或《故鄉的回憶》為題?(20分鐘左右)
明確:
A作者所懷念的人、事、物莫不與榕樹相關,對故鄉的懷念是通過對榕樹的懷念來表達的。所以,用《……的榕樹》作標題,準確、貼切。
B這樣的標題含蓄、深情,有藝術感染力。
C此外,榕樹在文章結構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請看課文1—4節和11—13節,分析課文是如何拉開回憶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憶的畫卷的。
明確:1.從第3節開始回憶
2.1—2節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畫面中流動著怎樣的情?(明確:是榕樹;濃郁、幸福的感情。寫狗是為了烘托情。)
3.第3節是故鄉榕樹的.一個特寫鏡頭。這一節里“迷濛的煙水,蒼茫的群山”表明他現在距故鄉很遙遠,但,再遠也擋不住思鄉的視線,割不斷思鄉的情感。你瞧,他對榕樹葉子的記憶多么細膩真切!請齊讀3節末句。
4.第4節是與榕樹有關的兩個廣角鏡頭,注意一下句子的銜接特點,頗似頂針格修辭。好處是有連綿不絕之勢,仿佛悠長的鄉思,纏綿溫馨。請讀一遍。《彎彎的月亮》寫憶中故鄉,語言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起欣賞一下。(放歌曲,放投影膠片:“歌詞”)
5.為什么不說“記憶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樣多,而說“象榕樹的葉子一樣多”?
明確:就近取譬,扣題、新穎。
6.這句話起什么作用?明確:開啟下文回憶
7.11—13節先以“快搖鏡頭”的方式徐徐收束畫卷。再由哨音、榕樹回到現實,讓我與憶中樹對話詢問,產生一種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結尾輕聲呼喚,傳達了綿綿不盡的鄉思。
8.總結:本文是由眼前樹而引起回憶的。憶時先特寫再廣角,前者使榕樹的形象清晰而遙遠,后者為下文分鏡頭回憶榕樹設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鏡頭的方式展開回憶的畫卷,分別有兩次集中抒情。所以,以《……》為題,還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學習過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獲?(2—3分鐘)
明確:
1.寫思鄉之作,要注意選擇,對你別別具深意或故鄉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鄉之作,常常以“眼前→回憶→眼前”的方式結構全文。
3.類于頂針格的語言組織有情韻悠長的效果,細膩描寫所憶之人、物,有真切動人的效果。
五、作業
課后請仿照本文,寫一篇寄情于物的懷舊之作
六、板書設計:
故鄉的榕樹
膠片一
一特殊形狀奇理想的啟迪者放飛者(伙伴)友情
傳說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爺爺)
株一般功用奇:愛心的傳達者實現者(祖母)親情
兩特殊勞人的蔭蔽者慰安者(鄉親)鄉情
株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膠片二膠片三
眼前樹思鄉之作:選材(寄情于物)
別具深意,富有特色
憶中樹組材(插敘方式)
容量很大,開合自如
特寫鏡頭,廣角鏡頭語言(類于頂針)
分鏡頭(5、6、7、8、10)情韻悠長,綿綿不絕
。毮伱鑼懀
真切動人如在目前
不豐不殺恰到好處
眼前人與憶中樹交融
。▋傻亟煌ǎ舜讼嗨迹
七、教學后記
教學本文,我有一些深刻體會①正確解讀本文。全國中語會會刊《語文教學通訊》96年12期P26上,有寧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鄉愁》導入的。我以為十分不妥。a.《鄉愁》與本文雖同抒鄉愁,但作者具體情況不同;在臺與在港心態絕不會相同的。b.《鄉愁》有苦味,《故……》有甘味;《鄉愁》有悲觀悵惘氣息,《故》則是神秘感恩氣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說,授課結束時應提一下作家之所以會如此思鄉,是因為港陸分離。我也覺得不妥。因為香港回歸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會有此情調、此內容的懷鄉,在他處也一樣會懷鄉的。
、陂L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長,讀一遍要20分鐘。只讀精粹之處甚至應會背,其余可略過。其次,內容較好懂,僅須在結構關鍵處,內容難解處指點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這節比賽課時,只用一節課不僅教完全文,還詳析了特寫處、第4節、第5節寫理想處,第10節寫玄想處,還讓學生當堂背誦了3、4、5、10節中以上詳析之處;聽了《彎彎的月亮》的部分旋律。
③語言美應當領略,如以上所說之處。尤其讓學生頗有收獲的是:a.怎樣借語言加強抒情意味?可以用類于頂針之法,如4節,又如《彎彎的月亮》,它與所想表達的綿長不絕的思鄉之情相一致。b.可以對一細節處詳描。如第3節對葉子,給人之感覺是雖距離(時空)遙遠而記憶極其清晰。再如寫老祖母處亦然,祖母神態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寫放飛理想時,理想美好在何處,遠大在何處等等,俱通過相關詞語表達,且>3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大減。
、芙Y構上,此類文章有一常見模式:眼前—回憶—眼前。本文之長處在于:它把瑣碎思緒借榕樹以串聯凝聚,形雖散而神不散。
⑤文章材料的選擇、排序、銜接的道理應跟學生講清,才能有效指導今后作文。
⑥先在廣角鏡頭中兩樹合寫,再寫形狀、功用、傳說皆奇的老榕樹,然后合寫兩樹的共同功用;寫共同功用時,又先寫一般功用:眾人歇息乘涼;再寫特別功用,單寫我乘涼時的獨特感受。這樣安排材料,整體感覺是從特殊→一般;細部感覺則從一般→特殊。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抓住文章要點,在閱讀中體會作者使用的表達方法,激發學生對科學事業的崇敬與熱愛。
重難點
1.了解激光的特點和用途。
2.學習作者的說明方法。
樂學善思
辦法巧設導語巧設提問、引導爭論、啟發想象。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導入: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光?誰能介紹一下自己對這些光的了解?
2.導入新課,就課題質疑,師生整理歸納。
3.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勾畫有關句子。
4.通過對比,了解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
。1)你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是激光。
。2)你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準的尺是激光。
通過“是激光”的三次重復,增強了語勢,強調了激光的“神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自讀自悟,互動交流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層次,了解小標題的作用。
2.確定目標,導學引路。
就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確定教學內容,師上生共同確定學習方法: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解字詞,勾畫說明激光特點及用途的語句。
。2)再讀課文,品詞析句,加深理解,了解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機了解分號的用法。
(3)小組交流,互相補充、釋疑。
(4)有感情地朗讀,強調激光的特點及用途,以體現其神奇。自評、組內互評。
。5)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3.變換角色,自我介紹——“激光的自述”
要求:運用一定的說明方法講明激光的特點、功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它、了解它。聽眾可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疑問,自述者進行補充說明。
4.師生共同評議,小結。
三、體會分號的用法
1.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2.體會分號的用法:分句之間是并列的關系。
3.找一找本課及其他課文中帶有分號的句子讀一讀。
四、啟發想象。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保柚ぞ邥,能順暢朗讀課文。
。玻芾斫馕木涞囊馑迹e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3.能夠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點難點】
。保攸c: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玻y點: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課文提示】
。保皶笔枪糯囊环N文體,即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寫給誰。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洞鹚抉R諫議書》文題意思是:回給司馬諫議大夫的信。
。玻醢彩,宋朝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當政時,推行變法。在這次變法中,以王安石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發生過激烈的斗爭。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到當時唇槍舌劍的滾滾硝煙。
【正音正字】
怨謗(bàng) 難壬人(nàn) 胥怨(xū) 盤庚(gēng) 會晤(wù)
【閱讀課文】
。. 從文中看,王安石為什么要進行這場變法?
人“習于茍且”;士“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上“欲變此”。
2. 實施變法時,出現了什么情形?司馬光認為出現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實施變法時,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
司馬光認為,這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造成的。
。. “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在文中具體指:“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為天下理財”; “辟邪說,難壬人”。[來源:學,科,網]
【課文簡析】
王安石任宰相時,為了抑制豪強勢力的膨脹,增強國力,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變法的措施,遭到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司馬光是其代表,三次寫信給王安石,攻擊變法,要求恢復舊制。本文就是王安石給司馬光及其同黨的答復。
本文是以書信形式寫成的駁論。文章列舉司馬光的種種責難,然后針對司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的責難,作者先逐點駁斥“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這樣,有理有據有節,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成為無中生有,司馬光的論點失去了成立的基礎。王安石進一步批駁,他沒有否認“天下怨謗”。他認為“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順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變此”;再列舉“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這樣,王安石從現實和歷史兩個方面說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謗”不足為奇。本文不僅嚴正表明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受命于人主”,還借此機會重申自己“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的決心,矢志不悔。
【課外作業】
。. 完成“學習建議”;按要求,逐句翻譯全文。
2. 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王安石、司馬光以及王安石變法。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串講課文】
原文: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翻譯:我說:昨天承蒙(您來信)賜教。我認為和您交游相處友好的日子很長久了,但是議論政事常常合不來,這是因為我們采取的政治主張不同的緣故。
原文: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翻譯:如果硬要辨解,最后一定不會被理解,所以簡單地寫回信給你,不再一一為自己辨白;再三想到您對我的重視厚遇,對(書信)往來不應草率莽撞,所以現在詳細說明情況,希望您也許能諒解我。
原文: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翻譯:讀書人爭論的問題,主要在于名稱和實際的關系,名稱和實際關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原文: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翻譯:現在您用來教訓我的是認為我超越權限、惹事生非、搜刮錢財、拒絕批評,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誣陷。
原文: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翻譯:我卻認為受皇上的委托,擬訂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然后交給專職的官吏去執行,不能叫作越權;推行先王實行過的政事,興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生非;為國家清理財政,不能叫作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問巧言小人,不能叫作拒絕批評。
原文: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翻譯:至于怨恨和誣陷那么多,那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
原文: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翻譯: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已經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數以不憂慮國家大事、隨波逐流、討好眾人為上;实鄄畔敫淖冞@種狀況,而我就不考慮反對派的多少,要出力幫助皇帝對抗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鬧呢?
原文: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翻譯:盤庚遷都的時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盤庚沒有因為有人怨恨而改變他的計劃,因為計劃合理才行動的,這事看不出可以后悔的地方。
原文: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翻譯:如果您責備我任職很久,沒有能幫助皇帝大有作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認有罪過;如果說現在應當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規而已,那我就不敢領教了。
原文: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翻譯:沒有機會見面,我不勝仰慕到極點。
【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 解釋劃線的詞語:
、偎僦g多異故也。( 原因 ) ②終必不蒙見察。( 被,表示被動 )
、酃式窬叩浪浴# 說 ) ④辟邪說,難壬人。( 批駁 )
⑤非某之所敢知。( 領教 )
。. 解釋下列多義詞:
、傥茨苤洗笥袨椋 作為 )
為天下理財。( 替 )
不為征利。( 是
②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表示承接關系,而且 )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 表示轉折關系,然而 )
。. 下列對“人習于茍且非一日”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B )
A,人們學習茍且之事不是一天了。
。,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C,人們對得過且過的學習已不是一天兩天了。
D,人們對茍且之事反對不是一天了
。. 下列對“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C )
。,如果說應當今天一切事情都不做。
。,如果說現在應該一切不把事當事做。
C,如果說現在應該什么事情都不做。
。,像你所說,現在應該一切事情都不做。
。. 文中“ 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一句,表明王安石與司馬光的爭論不是個人恩怨,而是政見不一。
。. 文中追述“盤庚之遷”的用意是什么?
以確鑿的史實針砭當時士大夫的流俗,說明反對的人多就一定錯了。證明自己的境況,與“盤庚之遷”時一樣,因此決“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表達了改革的決心不變。
7. 文章最后王安石說“某知罪矣”。這是否向司馬光認錯?為什么?
王安石說“某知罪矣”,這不是向司馬光認錯。
王安石認為自己“錯”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由此可見王安石不僅沒有因改革“認錯”,反而認為自己改革還不夠堅決,不夠迅速,不夠徹底。 )
。. 本文是駁論。作者旨在批駁什么觀點?[
本文批駁的觀點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9. 作者是如何駁論的?
針對司馬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的責難,作者先逐點駁斥“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這樣,有理有據有節,而“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成為無中生有,司馬光的論點失去了成立的基礎。王安石進一步批駁,他沒有否認“天下怨謗”。他認為“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順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變此”;再列舉“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這樣,王安石從現實和歷史兩個方面說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謗”不足為奇。
10,在嚴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對變法持什么態度?哪些語句體現了這種態度?
王安石堅持變法,義無反顧。 “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等語句集中體現了王安石的態度。
11. 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的真正原因是:王安石新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課外作業】
。. 整理課堂筆記。
2. 預習《出師表》。
。. 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認字,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
2.通過讀句子,發現多音字;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優秀段篇。
4.口語交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自主識字,主動積累詞匯。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歡迎來到語文園地!語文園地的主人在向我們致意呢!我們來看看本期園地里有些什么?(出示語文園地四)
二、我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自主識字。
1.請大家翻開書,讀一讀“我的發現”這部分的漢字,看一看有什么規律。
學生A:我發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
學生B:我發現月字旁的字和身體有關。
學生C:我發現足字旁的字和腳有關。
學生D:我發現提手旁的字和手有關。
1.我們讀一讀這些字。
2.指名讀要求會認的字:擦、抄、拾、摔、拔、攔、摸(老師出示生字卡片),練習擴詞,說句子,還可 以讓學生做動作來理解意思。
3.教師小結:形聲字分兩半。形一半,聲一半,形旁相同是同類,形旁不同意思變。從這些漢字,我們可以看出偏旁總是跟字的'意思有些關系。你還能說出一些偏旁表義的漢字來嗎?(蚊、螞、蜻)(趕、起)(認、說、話)
二、我會讀
積累詞匯,豐富語言
(1)教師出示題板,學生觀察這些句子,句子中有什么特別的嗎?(有的字下面加了點)
(2)教師范讀,聽一聽,你發現了什么?(帶點的字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3)自由讀,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4)指名讀,齊讀。
語文教案 篇5
一、導入
1.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一起做一個猜謎游戲。請你猜猜和我們人類的生存什么有關?
(1)學生說:和水有關
。2)真不錯,請大家讀讀這段話。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去一個缺水的地方。
二、新授
1.請大家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說說對這個地方有什么了解
。1)課件學生自讀
(2)師生交流
學生說:作者的出生地是一個非常缺水的地方。
。3)請大家結合自己感受再讀讀這句話好嗎?
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學生:那里的水太缺少了請你讀讀
2.對于這個地方,你還有什么了解?
。1)那里人覺得“水”最寶貴。
。2)那段缺水的歲月又是怎樣的呢?請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吧
3.剛才讀課文的過程中有沒有難讀的地方?
。1)學生說:第五小節
(2)課件出示: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
請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根據生字、停頓的重要性進行朗讀。自己讀。
齊讀
。3)還有難讀的地方嗎
。4)學生說:在文章的第一段,標點符號的停頓也很重要
。5)最后一小節的停頓
課件出示: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4.難讀的句子大家讀好了,有生字的句子會讀嗎?
。1)課件出示下面四個句子: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
儲藏在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
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征著權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桿扇往我們身上扇風。
(2)讀生字詞
(3)自己讀讀這些帶有生字的句子
。4)有信心讀好這些句子嗎?
。5)學生齊讀這些句子
這里需要儲水是因為這里是一個“缺水”的地方
一把普通的鑰匙,說明這個“缺水”的地方
還是說明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
5.分小節讀課文
。1)學生讀課文
(2)教師隨機地點撥
6.文章第一小節和這幾個句子,你還能從文章的其他地方體會到這個地方缺水嗎?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
。2)師生交流
學生:我從第二小節的第一句話看出來。從期盼這個詞語看出來很缺水,現在這個村子的所有人都很期盼。
師:知道為什么他們期盼下雨天?
學生: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在水窖里存水,
對雨中洗澡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感受這樣的場景。
。3)課件出示:教師引讀
那時怎樣的一種痛痛快快呢?請大家自己讀讀劃線的句子!跋仁恰炜罩械乃
體會到了嗎?再聲情并茂地讀讀這句話。(學生讀)
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感受。齊讀這段文字。(連讀三次)
在我們的感召下,教師引讀。
7.這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是這樣美好的日子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熱。
結合你現在的感受再讀讀這句話。
。1)電腦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
。2)多指名讀
8.還有哪些地方看出來這是個缺水的地方、
。1)學生:母親說“俄”壞了。
(2)你們覺得哪個詞語最吸引你的眼球?
母親之所以會這樣說,完全是因為她看見了用水為我們沖涼的那一幕。
9.課件出示:“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蹦銈冇质裁聪敕▎幔
。1)學生說:一勺水像一條小溪流……教師點評。
。2)讓我們閉上眼睛一起感受一勺水的力量。教師范讀課文
(3)同學們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你想說哪個詞語?
(4)學生1說:舒服。(請你用舒服的感覺來讀讀讓你最舒服的一句話)
學生2說:爽,請您用爽的感覺讀
學生3說:“高興”
學生4說:“痛快”
此時的感覺就是……(連續幾個詞語的大聲讀,產生這些原因就是因為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
10.這篇課文是編者改動后,原文的題目也改過了,你能猜到原文的題目嗎?
(1)學生說:
(2)找到了相關的語句了嗎?
(3)課件出示:最后一小節,齊讀
。4)下節課我們將把這個詞語帶到文中去,讀文章,談感受。
三、下課
語文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閱讀一篇文章就是打開閱讀世界的一扇窗戶。這篇課文,描繪了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想象,樂于表達,結合圖畫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圖文結合,以讀代講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低年級識字、寫字是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注意教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學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新筆畫“乛”。
2.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3.認識大自然,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的特征。
學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圖片)創設情景,引出課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嗎?
2.引入新課《秋天》。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用時:1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讀文要求對照拼音把字讀準確、畫出生字。
3.指導學生認識自然段。
4.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1)出示10個生字。
。2)教師引導開火車讀。
(3)小老師帶讀。
。4)指導學生認識“木、口、人”3個偏旁。
。5)教師引導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6)組織學生游戲。
5.指導學生分自然段練習朗讀。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師引問:這個自然段介紹了秋天的哪些特征?
2.引導學生看圖第2個自然段引問。
。1)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話寫什么?
。2)大雁是怎樣飛的?
(3)理解“一會兒”。
。4)引導同學找“一”字的不同讀音。
。5)指導學生朗讀。
3.引導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看圖,讀課文,回答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說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理解“啊”表示什么?
。3)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出贊美之情。
5.指名讀。
6.引導齊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背誦。(用時:5分鐘)
1.教師引導看圖,背誦。
2.師生會背。
3.指名背誦。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盡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征,整節課中,利用多種形式的自由讀,分段讀,齊讀,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激發了學生發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使學生認識了自然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創設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太陽是有香氣的。這種超乎尋常的想象也只有兒童才會有!而孩子之所以能夠感受到這一切,還因為媽媽的無處不在:從“媽媽曬過的被子”、“媽媽洗干凈的衣服”里,“我”感受到了太陽的香氣;“媽媽告訴我”,太陽的香氣到處藏著;從迎著夕陽回家的媽媽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太陽的香氣!
這篇小散文,作者處處以孩童的眼光觀察世界、感受世界,讀來有一種陽光般的溫暖在心頭。
教學要求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禾木旁”(禾)。
2.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積極感受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
你一定在陽光下奔跑過、玩耍過,你一定感受過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覺,那么,你聞到過太陽的香氣嗎?課文中的小朋友說她聞到了太陽的香氣,這香氣“到處藏著”,“到處都有”,我們和她一起去聞一聞、找一找吧。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太陽的香氣藏在哪里?教師通過巡視及時發現學生閱讀中的困難和障礙,進行個別指導。
三、交流自讀體會
太陽的香氣到底藏在哪里?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很容易找到課文中的相關語句,但對其內在意義可能體會不深。教師可以以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問題:課文里的小朋友為什么說“太陽的香氣到處藏著”?“甜甜的果子里”和“香噴噴的稻米中”怎么會有太陽的香氣呢?引發孩子深入思考: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太陽。
四、朗讀體會,加深理解
第一自然段,“我聞到了太陽的香氣!薄毦涑啥危o人以驚奇。指導孩子讀出自己閱讀這句話時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由眼前的事物寫起,寫“我”眼中的太陽的香氣。晚上,打開“媽媽曬過的被子”,早上穿上“媽媽洗干凈的衣服”——由自身的感受寫起,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這兩句對仗工整,節奏感強,要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讀出文章內在的韻味。
第三自然段主題逐漸升華!疤柕南銡獾教幉刂,在前面朗讀的.基礎上,這一段的感情要更加飽滿。
第四自然段是在媽媽的啟發下“我”的又一次感悟,筆鋒一轉,由物及人,媽媽“身上也有太陽的香氣呢”——凡是感受過陽光的一切事物,身上都有太陽的香氣。結尾如奇峰突起,孩子對生活獨特的感受和體悟也由此達到極致。
文章以驚奇寫起,段與段之間相互關聯,又不斷深化,感悟也不斷加深。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讀出對文章的感受。
五、聯系生活,拓展想象
引導同學們說一說:你感受過太陽的香氣嗎?你認為太陽的香氣還會藏在哪里?將孩子的目光擴展開去,像文章中的“我”一樣用心去感受生活。
六、識記、書寫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詞語。
2.生字書寫!霸纭焙.“是”都是“日字頭”的字。
3.生字復習。形近字記憶,如:早——草;用——擁;子——仔;氣——汽;馬——媽;青——睛;凈——靜;聞——問;眼——很;海——梅;別——到;朗——浪。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
“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2、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1、雪與云相互變化的圖片。
2、有條件的地方,帶領學生玩一次雪。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板書“孩子”,教認“孩”字,再補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樣的?課文說了什么事?
二、看圖自讀課文
要求:仔細看圖,想想每幅圖上畫了什么。再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后正音
1、指名讀課文。
2、學生評議。
3、課文講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
四、學習生字、詞
1、指名學生讀。
2、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3、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五、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1、看圖,說圖的內容,讀一讀:
、
說圖上是一片什么景象?
⑵
指名讀第一節:
(引導學生讀準輕聲。)
2、看圖說圖意,讀第二節:
⑴
雪孩子怎么樣?
、
男生讀。
⑶
學生評讀:
(引導學生讀出
“漂亮”
一詞的喜歡的語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有感情朗讀一、二自然段。
二、看圖、說圖、朗讀
1、交流三自然段:
、耪f圖意。
⑵從哪兒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開心?
(從文中找出體現“開心”的人物動作、神態及相關的詞語。)
、抢斫庥殖痔(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日f一說又( )又( )的詞語。
、捎酶吲d的.語氣讀這一段。
三、學習小組交流學習四──七自然段
1、教師指導,讀出語氣的變化。
2、小組質疑,互幫互學。
3、小組比賽讀。
四、師生對話,學習八自然段
1、雪孩子化了,上哪去呢?(用本節中的一句話回答)
2、指導朗讀:
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讀慢些,表達出贊美、喜愛之情。)
3、說話訓練: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為了救你自己卻化了,你除了贊美他之外,還有什么要對他說嗎?
(學生自由說。)
4、了解雪與云之間的變化過程。
5、全班配樂朗讀。
五、指導寫字
1、重點指導兩個字:瓜:上撇平短,左撇豎長!柏Q提”起筆對準上撇中部,“點”較小,“捺”起筆低于“豎提”并與它相接,與“左撇”對稱。
衣:點居中,不與“橫”相連。第三筆自“橫”中間起筆,向左下撇出!柏Q提”從“撇”的中上部起筆,轉折處低于撇尾,第五筆“短撇”,從橫收筆處下方起筆,方向與長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長撇并相接,向右伸展與撇對稱。
2、學生練寫。
3、展示作業本,互相評議。
六、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的小故事講給你的伙伴聽。
2、把雪變成水,水蒸發形成云,云又變成雪的過程告訴你的好朋友。
3、續編故事:《雪孩子又回來了》。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 了解貝多芬一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幾個創作階段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對他的評價。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分析概括能力。
二、過程和方法:
(1) 了解評傳的特點,學會閱讀評傳類傳記作品,培養學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2) 掌握作者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貝多芬充滿磨難而又始終挑戰命運的一生,引導學生感悟和學習貝多芬那種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大無畏精神,教育學生樹立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面對挫折不低頭,為實現理想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1)評傳的特點:史述和評論相結合。
(2)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凸顯人物精神氣質的方法。
(3)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鑿壁偷光,匡衡才成為學者;呑氈飲雪,蘇武才完成使命;臥薪嘗膽,勾踐才成就帝業。很多時候,磨難和痛苦是一把雙刃劍,它讓弱者磨損意志,讓強者成就偉大。今天,我們把閱讀的視角轉向歐洲,去拜訪一位天才的音樂家--貝多芬,去聽一聽他那攝人心魄的吶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板書: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二、講解文體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傳記是以寫人為中心,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種文學形式。人物傳記閱讀在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中頻繁出現,設題方式如下:
1、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主人公的?
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質特征?
3、理解句子的含義。
4、怎樣評價主人公?
5、文章寫作上有何特點?效果如何?
針對這些題型設計,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本文:
、匍喿x全文,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
②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鬯伎既宋锲焚|給人的啟迪。
、軅性化解讀人物品質,并拓展延伸。
(按照以上方法和思路,我們進入文本閱讀。)
三、文本學習
(一)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寫,把握人物的品質特征。
1、抓住特征進行肖像描寫,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是本文的一個特點。提問:課文哪一段主要描寫貝多芬的肖像?(明確:課文第1段。)
2、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哪些特征?
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運動家般的骨骼(強健,旺盛的生命力)
臉色:土紅到黃黃的(病態)
額角:隆起而寬廣
頭發:濃密而逆立(不修邊幅、倔強不屈)
眼神:威力而有獷野的光(孤僻冷峻)
鼻子: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
牙床:結實得厲害
嘴巴:細膩而下唇前突
表情:憂郁,哀傷
從寬廣的額角,狂野的頭發,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結實的牙床,作者細致地雕刻了貝多芬特異的相貌。這些描寫與其說是追求一種外部的真實,不如說是在盡力再現內在的真實,再現貝多芬非凡的個性和氣質。
3、從這些肖像描寫可以看出貝多芬怎樣的性格和氣質?
性格倔強,意志堅定、外表強悍有力、內心慈悲善良,這也是他在坎坷的人生中戰勝悲苦的資本。
(二)討論探究,概括人物事跡。
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哪些磨難和挫折呢?
提示三個方面:物質生活條件 身體健康狀況 愛情親情體驗
物質生活窘迫 身體殘疾多病 精神孤獨無依
(三)分析人物形象,歸納品質特征。
1、貝多芬不是命運的寵兒,他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大家設想一下,如果這些苦難落到我們身上,會怎樣?
逃避/酗酒/面對……如果出生貧窮,有人可能會埋怨:我怎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父母;如果身體有殘疾,有人可能會悲傷,甚至自暴自棄;面對困境,弱者的選擇往往讓人失望,強者的選擇才會讓人敬仰。)
2、在這苦難的深淵里,貝多芬是如何選擇的?(大家用原文語句回答)
“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屈服!
3、這是來自靈魂的吶喊,貝多芬選擇了抗爭,他抗爭的形式是什么?
創作音樂
4、了解了貝多芬的事跡之后,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靈魂創作音樂的天才;對侄子像兒子一樣的慈善家;世界沒有給他歡樂,卻創作歡樂給予世界的大師;是與命運抗爭的強者;是戰勝了平庸和痛苦的英雄。
四、延伸拓展,走近生活。
1、思考:我們總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其實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大家想一想,除了貝多芬,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像貝多芬那樣敢于“扼住命運的咽喉”,也取得了成功?
例如:古代的:鑿壁偷光的匡衡、臥薪嘗膽的勾踐、“史圣”司馬遷
外國的:保爾、霍金、海倫凱勒……
中國的:邰麗華、張海迪、半丁、楊光……
2、同學們都談到了自己所熟悉的人。這些人物都很了不起!在這些人物身上,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迪?
出身卑微,如果努力奮斗,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身體殘疾,如果意志堅定,也能到達成功彼岸;
身處逆境,如果頑強拼搏,也能創造人生輝煌。
五、課堂小結
三日不眠,才有名畫《日出》震驚畫壇;十年辛酸,才有名著《紅樓》震驚文壇;一生苦難,才有名曲《命運》震驚樂壇。下面我們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體會樂曲中所蘊含的歡樂情感,汲取精神的力量。
六、作業布置
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成就突出的人,用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以自己的視角為他寫一篇簡評,60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
外貌特征—特異(不同于常人)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出生背景—卑微平凡 戰勝平庸
童年回憶—不幸窘迫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物質生活—貧困艱難 戰勝命運 走向成功!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愛情經歷—孤獨無依
撫養侄子—叛逆無情 戰勝痛苦
身體素質—殘疾多病
教學反思
收獲:
一、課堂語言要干凈、精煉、準確,同時也要富有美感。此次講課的課堂語言一部分出自自己的思考,還有一部分是同事的幫助。精煉準確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更有效,也能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二、課堂組織的學生活動要有效。剛接觸新課改時,組織學生進行了大量課堂活動,但是現在想來,其中有很多都是無效的活動,既占用了過多的課堂時間,又沒有讓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課堂上組織學生活動時,不能只是流于表面的活躍、熱鬧,一定要精心設計,并且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引導學生從活動中有更多的收獲。
三、課堂要圍繞文本展開。語文教材所選都是經典篇目,經得起歲月的磨洗,經得起我們細細的品味。因此課堂教學不能為了拓展、拔高而完全脫離文本,那樣只是舍本逐末。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巧借圖畫,認識生詞。
師:(出示掛圖)同學們,這幅圖中的小男孩叫小強,這是小強的家。你們看,小強家有什么?
生:有漂亮的房子,種植著果樹,還養殖著動物。
師:小強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為了能認識更多的字,把家里的各種事物都貼上了卡片。你們想一想,在這(指著圖中的房子)小強會貼什么卡片?
生:房子。
師:有一天,突然刮起了大風,把小強的四個卡片刮跑了。瞧,就是這四個卡片。(電腦課件出示四個詞語:黃牛、花貓、鴨子、小鳥)誰認識卡片上的詞語?(指名讀,領讀,齊讀詞語)這四個卡片讓我撿到了,誰想把卡片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學生在掛圖上貼詞語)
二、聯系實際,積累量詞。
師:小強看到自己心愛的卡片又回來了,高興極了,他自言自語地說:“我家樹下有一條牛,牛旁邊還睡著一頭可愛的小花貓。在這邊的屋檐上落著一匹小鳥,我得趕著一只鴨子去河邊。”
生:不對,小強說錯了,應該是一頭牛、一只花貓、一群鴨子、一只小鳥。
出示課件,學生認讀詞語。
師:小強不會運用量詞,想請你們當他的小老師,看我的手里有什么?(一本書)老師上身穿的是什么?(一件衣服)我們腳上穿的是什么?(一雙鞋)大家打開自己的文具盒,看看文具盒里有什么?(一支筆、一把小刀、一塊橡皮)
三、比較事物,學習韻文。
師:這幅圖中有四種動物,小強看出了他們的不同點,就把他們進行了比較,(板書課題“比一比”)想一想,小強會從哪方面進行比較?
生:比誰大誰小,比誰多誰少。
師:我們共同看圖比一比,到底誰大誰小,誰多誰少。
生:黃牛大,花貓。圾喿佣啵▲B少。
出示課件,課件中有“大、一頭黃牛、小、一只花貓、多、一群鴨子、少、一只小鳥”八個詞語。
師:發揮你們的.創造想象力,用這八個詞語中的幾個說話,比一比誰說的有趣。
師:小強把這八個詞語編在了一首韻文里。(課件出示韻文)你們試著讀一讀,看是否能把字音讀準。
找同學讀文,集體糾正讀音。
老師領讀,讓學生注意讀出節奏。
學生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讀文。
四、發布信息,積累知識。
師:動物王國中的動物還有許多,誰愿意把自己積累的動物圖片或詞語讀給大家聽?
師:小強也積累了動物的名稱,讓我們共同來讀一讀。
出示課件,課件中有詞語“狼、狗、豬、狐貍、猴子、猩猩;雞、鴨、鵝、喜鵲、黃鸝;牛、羊、兔、虎、大象!
師:認真觀察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生:許多字是反犬旁和鳥字旁。
師:反犬旁和鳥字旁的字多半是表示動物的,課后大家查字典,看是不是這樣。
五、課間休息,。
師:你們認識了這么多的動物名稱,可真了不起!想一想,小動物會怎樣表揚大家?
生:鴨子會說:“嘎——嘎——嘎——,你們可真愛學習,是認字的小能手!”
生:小貓會說:“喵——喵——喵——,我的小主人真能干,學習頂呱呱!”
師:小動物們每天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鴨媽媽是個做事粗心的人,你聽,鴨媽媽在找蛋呢!
播放錄音故事《鴨媽媽找蛋》。
師:聽完這個故事,你們想說點什么?
生:我們做事可不能向鴨媽媽那樣粗心。
(七)書寫生字。
師:牛和羊想看看哪個小朋友做事細心,就讓大家寫他們的名字,你們有信心把“!焙汀把颉眱蓚字寫好嗎?(有)打開書看91頁中的這兩個字,認真觀察,說說怎樣能把他們寫好?
生:“!弊值牡谝粰M寫得短些。第二橫要寫在橫中線上,寫長些。最后一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羊”字的三橫長短不一樣,豎寫在豎中線上。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老師怎樣寫。(學生邊觀察邊說應怎樣寫)知道了如何寫你們就動筆快速寫吧,比一比誰寫得既快又好。
學生動筆仿寫每個字三遍。
師:認為自己寫得好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揚自己?梢援嬕欢浠,可以寫一個“優”字,可以畫一個紅五星,可以把自己寫的字給同學看。
(八)游戲識字擴詞。
師:觀察老師在黑板上畫的是什么?(山)山坡上有一些字,山上有一個紅旗,現在我們男女生進行一場“登山”比賽。你們想比什么?
生:比誰認字又對又快。
師:請男女生各選一名代表。老師記時,你們判斷對錯。
學生快速認字,評選優勝組。
師:第一場比賽男(女)同學獲勝。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認字組詞。一會比賽的選手男隊由女同學定,女隊由男同學定,所以每個同學都要認真準備,要為自己的對爭光。
師:現在宣布比賽結果:女(男)同學獲勝。我看出男(女)同學有些不服氣,今后我們還要進行這樣的比賽,希望同學們不斷地攀登知識的高峰,看到更高更美的風景。同學們,加油呀!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10-22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翠鳥教案09-03
語文《檢閱》教案06-10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蠟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