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常用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大班數學活動:運用貨幣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運用貨幣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認識人民幣的不同面值,嘗試在生活中運用人民幣。
2、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仿真人民幣”;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標有價格)。
2、學具準備:“仿真人民幣”。
3、《操作冊》第6冊第61-62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走線,線上游戲:朋友抱成團。幼兒扮演10元的人民幣,在音樂聲中走圓圈。音樂停止,幼兒看教師手中的人民幣數目,自由結伴,湊成與教師手中人民幣相同的數目,抱成一團。
2、集體活動。
①認識人民幣。
教師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幣”,從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幣各一張,將人民幣擺成一排,邊擺邊引導幼兒讀出面值。
待幼兒熟悉后,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從中任意拿走一種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睜開眼睛,找一找,哪種面值的人民幣不見了。
②感知人民幣兌換關系。
提問:100元可以換成幾個50元(幾個20元、幾個10元)?請你用學具擺出來。
教師小結:100元可以換成2個50元、5個20元或10個10元。
3、游戲活動。
游戲:開商店。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游戲場地,觀察陳列在貨架上物品的價格,玩“開商店”的游戲。將幼兒分成兩組,人數較少的一組扮演售貨員,另一組當顧客。買東西時要算清楚自己應該給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幼兒游戲時,教師根據情況引導幼兒正確的付錢、找零錢。
4、分組操作活動
第一、二、三組:操作“仿真人民幣”,玩換錢游戲。幼兒2人一組,一人拿面值大的“仿真人民幣”(如50元),另一幼兒找出幾個小面值的湊成50元。可以用5張10元的組合來交換;也可以用2張20元的和1張10元的組合來交換;還可以用1張20元的'和3張10元的組合來交換。游戲中讓幼兒感知多種組合。
第四、五、六組:“開商店”游戲。每組的一名幼兒當售貨員,另幾名幼兒扮演顧客,玩“開商店”的游戲。
第七、八、九組:做《操作冊》第61-62頁的活動。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九以內的加法。
2、在情境教學中,學會10的加法。
3、能將的10的加法運用到超市購物的游戲中。
4、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5、引發幼兒學習加法的興趣。
6、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準備:PPT、購物券、貼有數字的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1、碰球游戲。
師:小朋友,你們會玩碰球的游戲嗎?(會)那今天小胡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玩玩這個游戲。這里有一個規則,就是我的球和你的球碰起來是9。你們準備好了嗎?嘿嘿,我的兩球碰幾球?(嘿嘿,你的兩球碰7球,2+7=9)... ...
2、新授10的加法。(PPT)師:剛才小朋友的表現可真好,所以我決定要給你們一些獎勵。老師準備帶你們去動物園玩,你們想去嗎?(想)好,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師:瞧,前面是什么小動物?(小豬)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有的站著,有的坐著)那有幾個站著的(1)?幾個坐著的呢(9)?數一數一共有幾只小豬?(10只)那誰會根據這個圖片給我們來列個加法算式?(1+9=10)我們以前還學過可以把前面的數字調換一下位置,也就有了一個新的算式了,大家一起說好不好?(9+1=10)師:我們走呀走,來到了池塘邊,你看見了什么?(烏龜)請你仔細數數有幾只在岸上,幾只在水里呢?總共有多少只烏龜?我要請聰明的.小朋友還給這些小烏龜們列列算式了,誰來?
師:你們看,那邊有很多漂亮的鳥。請你們自己觀察,你看見了什么?有幾只?一共有多少只鳥兒?你能為這些鳥兒列個算式嗎?
師:看過了美麗的小鳥,接下來會是哪個小動物呢,讓我們繼續逛下去。呀,這次來的是誰呀?(小狗)小狗怎么樣了?(有的關在籠子里,有的在籠子外面)數數籠子里的有幾只?外面的又有幾只,一共有什么?你來給小狗們列個算式好嗎?還可以有怎樣一個算式?
師:最后我們去美麗的花叢里看看,這里面也藏著小動物哦。原來是勤勞的小蜜蜂。我發現這些小蜜蜂有些不一樣哦,你發現沒有?有綠頭發和黃頭發的蜜蜂。數數綠色的有幾只?黃色的幾只?總共有多少?一共有多少?我想請你來給小蜜蜂列算式了。那這次還有沒有其他的算式呢?(沒有)為什么?(前面的數字又是5,換位置以后也是一樣的)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個動物園的小動物呀,每個種類都是10個,這就是這個動物園的特點。讓我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10的加法一起念一下吧。
3、游戲:動物超市1)幼兒購物游戲師:動物園逛完了,我在動物園還找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動物超市。在里面我們可以買些紀念品。看,這是我為你們準備的10元購物券,你們等會可以去超市你買你喜歡的東西。每個紀念品后面都標有價錢。在這里呀,我有一個要求,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有沒有聽明白。這是我在動物超市買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我買了什么?你們看,我買了兩樣,這個是多少錢?這個呢?..+..=10,所以我剛好把10塊錢用完了。好,現在你們拿起自己的購物券去超市購物吧。記住你只能買兩樣東西,而且一定要把10元給用完了。
2)互相檢查師:買好的小朋友請回到位置上,現在你可以和想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你買到了什么?還可以互相檢查你有沒有買對,有沒有符合老師的要求?發現錯誤的小朋友,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自己去改正一下。
3)幼兒介紹自己的購買情況師: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買了些什么?
教學反思:
備課時,我考慮到如果直觀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個性特點,課堂上,我會運用活動教學法、圖片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寓教于樂,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淄博市臨淄區梧臺鎮成才幼兒園的劉瑩瑩。今天我執教的課題是大班數學活動主題四、教學活動三——《智力闖關》。
一、設計意圖:
本著“活用教材”,我把9以內的加減與集合有機融合在一起,通過套圈、擺圈、站圈等智力闖關,引導幼兒運用9以內的加減去總結發現集合的有關規律,解決闖關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自主地去發現、探索,去學習、建構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圈里圈外的標記圖,學習正確判斷物體在圈里圈外的空間位置并計數。
2、會按數卡和標記圖,運用9以內的加減,在圈里圈外正確地擺放物體數量,初步學習逆向思維方式。
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合作活動的樂趣。
其中,目標的1、2是活動的重點。在兩圈相交處正確擺放物體的數量是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流程:
整個活動流程由認識標記圖——套圈——擺圈——站圈四部分組成。
1、認識標記圖:出示圈里圈外標記圖,上面的'圖表示東西在圓圈里面,下面的圖表示東西在圓圈外面。
2、套圈:套圈并用數字計數。引入兩圈相交即交集的概念及標記方法。
3、擺圈:按照標記圖的要求,自主動手操作。
4、站圈:5名幼兒一組,按照標記圖的要求,小組合作,站到相應的圈里。活動延伸:
1、豐富操作材料層次性,放入區角,鼓勵孩子繼續探索。
2、正確書寫數字9
四、活動特點:
設計活動時,我重點思考一個“活”字。
1、“活”在自主。
認識標記時,引導孩子去觀察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套圈時,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計數,有的數一數,有的是算一算,擺圈時,按照標記圖去擺雪花片,面對紅圈擺8個,黃圈擺1個的要求,通過一系列操作和加減算式,發現規律:兩圈雪花片的總數與實際數量的差正是兩圈相交處雪花片的數量。站圈,孩子們遷移擺圈的經驗,協商合作,共同闖關。整個活動,孩子們自主地去發現、探索,去學習、建構數學知識。
2、“活”在運用。
9的加減在這里不是機械的重復“數字的形成、組成,而是用來解決問題。“誰不用數就知道圈外有幾個雪花片?”啟發孩子用9的減法快速解決問題,擺圈時,教師及時出示算式,“看看這些算式你從中發現了什么?”引導孩子從中去發現規律;站圈則運用規律,解決難點——兩圈相交處站幾人,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如此以來,使數學知識與問題發生聯系,激發孩子動腦,使數學真正成為思維的“體操”,讓孩子們越學越有利于邏輯思維的發展,越學越聰明,這才是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期待著孩子們在“活”起來的數學活動中,快樂而有意義地學習數學,享受數學!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數學本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在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體驗中,以捕捉貼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選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數學實例為主,讓幼兒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幾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試以幼兒的生活為課程開發的新的生長點,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突出數學領域的知識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特點的一個嘗試性的活動。設想通過類似的數學活動,達到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使孩子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字排列的豐富變化,體驗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帶來的方便,激發幼兒對數字排列的興趣。(重點)
2、嘗試用3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號碼,學習排列與組合的方法,探索數字排列與組合的規律性。(難點)
3、積極參與操作,樂于表達自己的發現,初步培養成合作、協商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投影儀、課件、音樂;黑板。
(2)每位幼兒小數字卡片(1、5、8),記錄紙一套;房子底板7個,數字卡片的胸飾(1——9)三套;黑筆。
(3)教師示范的大數字卡片、紙、筆。
2、幼兒生活經驗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觸過門牌號碼;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糊涂城,為什么叫糊涂城呢?原來城里發生了許多糊涂事,到底會發生哪些糊涂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演示課件畫面一、二、三、四、五,引導幼兒排門牌。
1、師:這是糊涂城的草莓街,房子是靠在一邊的`,門牌號碼是1號到10號,里面住著很多小動物。看看,誰來了?
2、提問:郵遞員是怎么送信的?郵遞員送信怎么會弄得滿頭滿臉都是汗呢?
3、原來這是一個糊涂城,門牌號碼排得很亂,沒有順序,所以小熊就累得滿頭大汗,那要怎么排才能又快又正確得找到門牌號碼呢?
4、師:郵遞員又來到了香蕉街,街的兩邊都有房子,門牌號碼也是1號到10號,又該怎么排門牌呢?
(三)演示課件六、七,引導幼兒排車牌。
1、引導:郵遞員十分感謝我們小朋友,他邀請我們小朋友去他家玩。他請小豬司機來接我們,車牌號碼是:158。大家看清楚車牌號碼和司機。既要找對車,又要找對司機。
2、幼兒看課件尋找相應車牌號碼和小動物。
3、幼兒排車牌。
(1)引導:糊涂城可真糊涂,連車牌也會重復,害得我們花了那么長的時間才找到車。我們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幫助它們解決困難,編排不同的車牌號碼。
(2)要求:每位幼兒只用1、5、8這三個數字排列出不同的車牌號碼,每次要排得不一樣,看看能排出幾組不同的號碼。
(3)幼兒排列車牌號碼,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幼兒排列的結果。
4、找規律:
(1)這些是我們自己排出來的車牌號碼,你們看看每張紙上的數字哪里是一樣的,哪里是不一樣的?
(2)同樣是這3個數字,我把它們的位置變一變,你又發現了什么?
(四)演示課件八,引導幼兒排電話號碼。
1、引導:糊涂城的糊涂市長又遇到麻煩事了,它做了許多糊涂事,門牌和車牌排錯,嚇得連電話也不敢讓居民裝了。可小動物們卻不愿意,市長只好請我們小朋友他。他們的電話號碼是由三個數字組成的,老師為你們準備了1—9的數字卡片,請小朋友四個人為一組從9個數字里選出3個數字進行組合,請你們盡可能的排出不同的號碼,越多越好。
2、幼兒操作。
(1)規則:首先根據數字的顏色,老師將你們分成7組。整組小朋友合作,一起來排。每組要商量好,一位小朋友作記錄,另外三位小朋友分別掛上1、3、5這三個數字做數字寶寶。老師放一段音樂,三個數字寶寶進行排列,記錄的小朋友將排列的結果進行記錄。等音樂結束后,比一比那組記得多,而且還不重復。
(2)教師放音樂,幼兒排列電話號碼,教師巡回指導。
3、音樂停,每組幼兒互相展示、檢查排列結果。
(五)活動結束。
師:看,居民們都在打電話了!糊涂市長說:“謝謝小朋友們,幫助我們解決了那么多糊涂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那今天我們就玩到這里,接下來我們到教室里去告訴其他小朋友我們在糊涂城遇到的新鮮事吧。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