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8 11:10:5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數據。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制圖時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后要標上數據。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并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后教師點撥:這就是復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并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匯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⑤聯系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并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么?(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

      2、根據復式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經過這節課的教學也為今后進一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點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圖形的特點打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從生活中的實例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后,教材創設兩個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數一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角的特征。接著,安排課堂活動鞏固學生對特征的認識,進一步建構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空間觀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開放性、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學情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對主體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觀察力、探索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動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判斷直角、銳角、鈍角,也可以借助尺子來度量圖形各條邊的長度,這些能力都為學生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外,二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占優勢,喜好動手操作,對于色彩鮮艷、動感強烈的事物易感興趣。本節課設計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其中既有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又有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手腦并用,既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體驗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學法為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采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觀察圖形、總結歸納圖形特征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拉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體驗、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過“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通過“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動,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根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求比例尺;會根據圖上距離和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

      2、理解比例尺的應用,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方程求實際距離

      教具準備:中國、浙江地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你們會畫長方形嗎?

      現在請大家在本子上畫一個長20米,寬8米的長方形你能嗎?怎么辦?

      我們在繪制地圖和其它平面圖形的時候,要把實際距離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后再畫到紙上,這時就要涉及到一種新的知識比例尺。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1。一條步行街,長240米,在平面圖上用12厘米的`線段來表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1)根據題意,寫出比。

      (2)單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單位以后,再化簡比。

      12厘米:240米

      =12厘米:24000厘米

      =12:24000

      =1:20xx(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1)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或:=比例尺

      為了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上題中的比例尺可以寫為:

      由上面關系式,已知其中兩個條件,能否求出第三個關系式?(請學生說出其它兩個關系式)

      3、教學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圖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樣根據比例尺的數量關系求出實際距離。

      (2)請學生試一試,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做后對照書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么做?

      4、試一試。P55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1、2、3、4題

      四、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劃出書中概念。

      3、熟記三個數量關系。

      五、《作業本》第24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有關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時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直接計量學生卡的面積,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滿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沿卡片的長、寬各擺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長、寬,算長乘寬的積。對于學生的各種計量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比較,特別是第三種方法,為什么可以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要請學生講算理和原因,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學會用字母表示。至于正方形面積公式,學生是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遷移形成的。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體驗面積公式形成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你能說一說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2.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請你估計一下我們學生卡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學生交流估計答案并說明估計方法。

      3.同學們估計出了很多答案,到底學生卡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動手測量來驗證一下。

      【評析:在回憶常用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卡這個素材,讓學生憑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自己學生卡的面積,從而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二、實踐探究,發現方法

      1.動手操作。

      同桌合作,用自己的方法測量出學生卡的實際面積。

      2.反饋交流。

      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測量得到的呢?

      學生交流:

      辦法一:用學具盒里的透明方格紙蓋在卡片上面,然后數一數,每排有8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共6排,所以卡片的面積是48平方厘米。

      辦法二:用我們自己做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滿整個卡片,每排8個,一排一排數,6排一共48個,所以卡片面積48平方厘米。

      辦法三:我們也是用擺的方法,用學具盒里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每行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列可以擺6個,說明可以擺這樣的6行,所以8乘6就是4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同樣是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擺的方法,你們更喜歡哪一種,說說理由。

      問: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辦法四:我們是用尺量的,一人量長,一人量寬,量出的長是8厘米,寬是6厘米,乘一下面積就是48平方厘米。

      請你們說說你們的想法。

      (長8厘米就是沿長可以擺8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排8個;寬6厘米就是沿寬可以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6排,所以面積48平方厘米。)

      問:他們的解釋你們滿意嗎?看來,先用尺量出卡片的長和寬,然后乘一下計算出卡片的面積是可以的,這種方法對于其他的長方形是否也適用呢?我們可以怎么辦?(想辦法檢驗。)

      【評析: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得出,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現長方形的計算方法。而且在探究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舞臺,學生交流了多種解決學生卡面積的方法,并引導學生發現解決長方形面積的最好方法,但是教師沒有到此結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問題長寬是否對于所有的長方形都適用?】

      三、動手實驗、驗證方法

      同學們可以利用學具盒的學具擺長方形,也可以自己畫整厘米的長方形,還可以利用身邊的長方形,想辦法驗證一下。四人小組合作來試一試。

      1.生分組實驗。

      2.交流匯報。

      組1:(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從學具盒里拿了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了一個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6乘2面積12平方厘米;又擺了一個長4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4乘3面積12平方厘米;還擺了一個長12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12乘1面積也是12平方厘米。我們認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

      組2:(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我們組每人畫了一個長方形。我畫了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3乘2等于6平方厘米;他畫了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7乘5等于35平方厘米;她畫了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10乘8等于80平方厘米。我們用方格紙驗證一下都是對的。

      組3:(在課桌上演示)我們組量了課桌的長是5分米,寬是4分米,5乘4等于20平方分米,然后我們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擺驗證是對的。

      【評析:在驗證過程中,做到了學生人人參與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四、歸納評價,總結方法

      通過剛才實驗驗證,現在我們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算?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如果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寬用b表示,面積用s表示,你會表達長方形面積公式嗎?板書:s=ab

      五、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口答下面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問:圖(3)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從而你能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能用字母表示公式嗎?

      板書:s=aa

      【評析: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有把它作為例題來教學,而是在練習中,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遷移到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間觀念。】

      五、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估估、量量、算算,你們身邊的某一長方形的面積。

      【評析:整個練習,讓學生自己選擇素材,通過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計算方法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評:本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新的數學課程理念,改變傳統的講授接受式的模式,嘗試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自己去求證,自己去總結,自己去推行,吸引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實驗發現驗證),思維方法,科學探究的方法,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九頁《派車》。這一課的內容屬于新課標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解決問題,主要內容是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本課是該單元的最后一課,在前幾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計算。 通過《租船》一課的學習,對本節課的組織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學好有余數除法的應用對后續將要學習的相關除法應用的內容都將發揮很大的正遷移作用。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一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說一說”和“試一試”兩個活動。“說一說”旨在讓學生在思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大量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一試”是學生在探索交流讀懂表格的基礎上,練習用抽象的表格來呈現自己的多種設計方案,學習的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通過對于派車問題的探討,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討派車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二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特別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數學思維過程對他們來說并不簡單。在“怎樣派車比較合理”這個內容上,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難度較大。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及要解決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余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最后通過練習,探討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通過填寫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車方案。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印制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情境導入,獲取信息。

      1.創設情境:今年,西安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你知道為什么嗎?做為西安人,你有什么感受啊?一個旅行團要去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遇到了一點問題,你能用數學知識幫幫他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

      2.獲取信息:(出示主題圖)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觀察主題圖,匯報發現的信息:一共有25人,面包車限乘客8人,小轎車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人多了擠著坐行嗎?

      【設計意圖】:情境圖中信息較多,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此環節旨在培養和提高二年級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環節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旅行團遇到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可以怎樣派車?(板書課題:派車)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派車呢?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組合作:結合提出的數學問題,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派車的方案,派哪種車,派幾輛。小組長負責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組派車方案,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派車方案。

      (1)全派面包車:

      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

      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方案不錯!大家都考慮到了乘客不能超載。想一想,這樣派車,最后一輛車上各坐了幾個人?這樣的派車方案你覺得怎樣?(有些浪費)

      有更合理的方案嗎?

      【設計意圖】:通過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經驗———有余數除法的應用,提出初步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聯系實際,優化策略。

      你認為怎樣的方案最合理?(沒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面包車和小轎車可以搭配起來派車)

      第二次小組合作:怎樣才能沒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組內探索合理的派車方案。投影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派2輛面包車:2×8=16(人)

      派3輛小轎車: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教師追問:你們小組真了不起!是怎樣找到這樣一個好方案的?

      學生匯報,教師補充,引導學生發現:可以依次增加面包車的輛數,從而確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轎車的輛數。

      【設計意圖】:通過第二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逐步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發現什么樣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時對學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

      (三)環節三:強化練習,掌握方法。

      1.課件延續情境:旅行團臨時又有4個人加入,你會怎樣派車呢?什么樣的方案最合理?計算后把你的方案填寫在表格里。

      面包車/輛

      小轎車/輛

      余下的座位數/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延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表格”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時,滲透數學簡潔之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總結方法:第三次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是什么?

      在小組內交流遇到派車問題時思考的順序是什么?然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1)先考慮只派一種車,大車或者小車。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慮將大車和小車搭配起來。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設計意圖】:通過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解決派車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習合理的思維探究模式。在經歷從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和評價的意識。

      (四)環節四:暢談收獲,小結全課。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節課快要結束了,能談談你有什么收獲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數學智慧幫助旅行團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等待著你去發現和解決,老師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設計意圖】:體現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派車

      (1)全派面包車:25÷8=3(輛)……1(人)

      答:派3輛面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3)派2輛面包車 :2×8=16(人)

      派3輛小轎車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面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具運用:

      一些長方體物品,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引入,回憶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頁的主題圖。提問:這些還是平面圖形嗎?(不是)教師: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它們都是立體圖形。提問:在這些立體圖形中有一種物體是長方體,誰能指出哪些是長方體?

      3.舉例: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長方體的物體?長方體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課并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1.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1)請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長方體有平平的面)

      板書: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講述: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

      板書:棱

      (3)再請同學摸一摸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個點)講述: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板書:頂點

      (4)師生在長方體教具上指出面、棱、頂點。學生依次說出名稱。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1)面的認識。

      ①請學生拿出長方體學具,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6個面)有幾組相對的面?(3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的6個面各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教師分別出示這兩種情況的教具。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驗證長方體相對的面的特征。

      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④請學生完整敘述長方體面的特征。

      (2)棱的認識。教師出示長方體框架教具,引導學生注意觀察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環節:

      1.情景引入:觀察一個立體圖形的各個角度,初步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不同。

      2.例題講解:觀察汽車全景照片后,對不同位置看到不同形狀講解。解決書上的相應練習加上茶壺的上、側、正的觀察。

      3.情景練習:針對空間中3個不同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不同。(選不同位置的照片)

      4.擴展練習:欣賞風景在空間中的視角變化引起的物體形狀變化。

      本次教學我認為采用計算機網絡自主教學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教學形式結合,能夠在實物觀察、空間抽象、轉變視角的3個層次上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了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幾何圖形、同一個實物,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夠根據提供的不同位置的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進行綜合,找到物體完整的表象。

      3.初步了解到空間中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多個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4.建立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立體的長方體紙箱一個(每一個面粘貼不同的學生熟悉的卡通動物形象),遮蓋布一塊,實物圖片若干,屏風一個,桌子上有的茶葉筒等3種物體,網絡課件,計算機10臺。

      分組:4個學生一組(選出組長、信息員)。分配一臺計算機。

      學具準備:白紙和筆。

      教學過程:

      一、觀察長方體物體,初步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場地布置:凳子在6個不同的地點,看到一個面的3個,兩個面的3個,看見3個面的一個人)

      1.情景設置:今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大家研究。這放置了一個長方體物體在各小組派來的代表中間,請從一號開始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你們自由交換位置,再說一說你看到的是什么?(請回到自己的小組)

      2.同時點擊對應的課件,出示1~6號角度看到的物體。

      3.提問:為什么你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個長方體,每個人兩次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4.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二、觀察實物,綜合表象找實物。

      1.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2.出示:小明、小紅、小東在商店買鞋,他們在不同位置看到了同一只鞋。他們站在鞋的什么位置?(填空)你能把他們看到的'鞋和他們對應用連線表示嗎?(連線)

      3.小結:你們真厲害呀!能根據他們站在鞋的正面、側面、后面的位置想象出看到鞋的形狀。

      三、綜合表象,找尋實物

      1.我這里還有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你有信心解決嗎?

      2.提出問題:我弟弟家要購買一輛新車,他有這輛車的正面、側面、后面的圖片資料,可是他不知道這輛車是什么牌子和型號。請你們利用網絡上的汽車資料和圖片幫助他找到這輛車。

      3.出示汽車的不同位置圖,提供網絡資料。

      4.學生自主活動。

      5.判斷和小結:要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從它的每一個部分入手,綜合考慮它的全局。

      四、判斷空間中多個物體之間的關系

      1.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美術的素描課上有這樣的3樣物體(出示)這是還有一張從空中俯視的平面圖。以及4臺攝像機在不同位置拍到照片。

      2.可是粗心的攝像師助理在連接數據線時出現了錯誤。那么在A、B、C、D這四個點的攝像機分別拍到的畫面是怎樣的呢?請你連接上攝像機的線。

      3.提供幫助:在屏風后邊有這三樣物體的實際情況和4個對應的點。你們可以自由進去觀察找到幫助。

      4.學生自由活動。集體訂正。

      5.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茶葉盒一會在杯子的左邊,一會又在右邊呢?這說明了什么?

      6.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五、欣賞空間中角度變換的風景

      1.同學們在這節課上學的非常的好。在這節課結束的時候,我想請你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2.自由欣賞,配背景音樂。

      3.提問:在欣賞中你感覺到什么?

      4.總結:在實際生活中,除了改變位置觀察同一物體,還有一種在定點變化視角的觀察,這就象我們剛才看到風景是從一個點觀察周圍。希望以后同學們能利用這兩種觀察方法觀察你看到的周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找圓形

      課題:找圓形

      課型:新授課

      試講人:張玲娟

      學時:1學時

      備課時間:20xx-6-11

      授課時間:20xx-6-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圓形的特征,能從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圖案為圓形)。

      2、能力目標:幼兒樂意參加操作活動,能遵守操作規則,并能獨立畫出圓形。

      3、德育目標:利用觀察法、操作法等來引導幼兒學習。教學重點:

      1、指導幼兒了解圓形的特征,并讓幼兒能在圖案中找出圓形。教學難點:

      1、幼兒需要發揮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會畫出圓形。教學方法:

      1、觀察法2、示范法3、提問法4、操作法等。

      教學準備:

      1、若干個圓形實物圖(硬幣、眼鏡、手表等)

      2、鉛筆、白紙(學生自備)

      3、幾張缺少輪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1、引題

      教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大家想不想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東西呀?”(老師拿出準備好的`材料)教師:“小朋友們,有誰告訴我這些是什么呀?”(師生互動環節)教師:“小朋友都很聰明,認識這些東西,那大家看一看這些東西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呢?都是什么形狀的呀?嗯,對了,大家真聰明,這個就是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認識了圓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師學習畫圓啊?拿出大家帶來的筆和紙,跟著老師一起來,好不好呀?小朋友們,注意哦,畫的時候不要弄傷自己的小手哦!”(教師提醒小朋友安全問題)

      2、找圓形

      教師(出示放大的缺少輪子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么呀?這些車子能開嗎?為什么能開或者不能開呢?”(師生互動)呀?教師:“小朋友眼睛真靈,原來呀,這些車子的輪子都不見了,那怎么辦呢?我們小朋友來幫幫忙好嗎?找找看,應該畫在哪里?”(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指導)

      3、找找生活中的圓形

      教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幫車子找到了它們的圓圓的輪子。大

      家都學到了什么是圓形,那小朋友們,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圓形,然后指給爸爸媽媽看,好嘛?那今天的課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饋:

      1、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采用圖片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來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更容易讓幼兒接受所學知識。

      2、本次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很好地鍛煉幼兒的觀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運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鞏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通過對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兩位數除法法則的認識.

      2.理解商末尾添零的意義,掌握商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分析、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商的末尾添零占位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并比較熟練地計算這類除法題.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52013= 90018= 24048= 75025=

      720036= 910013= 64016= 96024=

      在口算過程中說一說 52013 24048 910013是怎么想的?

      2.二人板演,其余的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訂正板演時,要求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特別要強調,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那一位商0.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師:通過剛才的復習,說明同學們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例 14 782023=

      師:除數由一位變成了兩位數,仍然是商末尾有0的除法,你們還會做嗎?

      2.教學例14

      (1)學生試算例14 782023=

      一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教師在下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嘗試做題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2)教師提問:這道題的商是多少?為什么?被除數十位上的商是4,已經沒有余數,為什么還要在個位上商0?(將問題寫在小黑板上.)

      (3)小組討論,充分發表各種見解.

      因為根據除法的計算法則,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對著那一位寫商;如果不夠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個位上就寫0.被除數十位上的商雖然是4已經除盡,但個位上的0除以23仍然得0,所以商的個位應寫0.

      因為782023商的首位在被除數的百位上,商應該是三位數,所以應該是340.

      因為除到被除數的百位商3,除到被除數的十位商4,表示商是34個十,也就是340,所以個位要寫0.

      如果商的個位不寫0,商是兩位數34,不表示三位數340,經驗算3423不等于7820,所以商不是34.

      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見解充分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商寫得不完整的同學把商寫完整,從而使學生再次體會到,做除法時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除盡,而個位是0,只要在被除數個位上補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師要強調這個0不能丟,并用紅色粉筆描一描這個末尾0.

      (4)對比練習

      把倒排的被除數改成7830并指名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試做.想一想這道題與剛才例14有什么不同?做題過程中有疑問同桌可以議一議.

      結合板演豎式提問:當十位上商4后,出現了余數1,為什么還要把被除數個位上的0移下來?

      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十位上的余數1表示一個十,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余數則表示是10.

      提問:商的末尾不添0行嗎?為什么?

      教師強調:商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三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百4個十,而只是34;若商末尾不添0,根據被除數=除數x商+余數驗算結果也不等于被除數.

      教師提問:比較兩道例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口述:相同點都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

      不同點前一道沒余數,而后一道有余數.

      3.反饋練習.

      918054= 577854= 374931=

      全課小結

      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余數,商末尾的0必須寫上.一種是有余數但不夠商1時,也要用0占位.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丟掉,可在計算前判斷商的位數.計算后進行驗算.

      隨堂練習

      1.筆算.

      2.判斷.

      (1)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也就有幾個0.( )

      (2)被除數的末尾有0時,得出的商末尾可能有0.( )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錯在哪兒,講清理由.)

      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內容

      人教版數學教材第十一冊第129頁實踐活動調查利率,計算利息。

      活動目的:

      1、結合百分數的知識,通過運用調查、實驗、觀察、估算、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通過多種途徑查找相關資料,經歷走進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達,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儲蓄知識,認識儲蓄的重要意義。

      活動準備:

      1、分小組調查銀行存款利率、國債利率。

      2、了解銀行的各種儲蓄方式及服務特色。

      3、結合自已所調查的,總結收獲、提出質疑。

      4、每小組準備一個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通過預習,交流收獲

      1、讓學生交流課前調查

      師: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充分的調查,說一說你們有什么收獲?你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國債年利率。(結合學生回答出示)

      二、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1、出示例題:

      小東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幣,請大家幫他算一算購買三年期國債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個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師:先請同學們猜一猜,買哪一種收益大呢?為什么?

      (2) 論證

      師:請同學們動筆算一算,究竟是哪種收益大?

      (3)交流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哪種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國債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討論

      師:相對來說,國債的利益比較大,請同學們說說國債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優點?

      2、出示情境題

      王剛的爸爸說:我在國外辛辛苦苦地掙到了20000元,現在這筆錢該用在什么地方呢?請你們四人一組幫五剛的爸爸設計一個方案。

      (1) 小組合作,討論方案

      (2) 小組交流,共同探討

      師:小組內選一個代表,說一說,你們幫王剛的爸爸設計了什么方案?

      (3) 選擇方案,說明理由

      師:如果你作為王剛的爸爸,你會選擇哪個方案?為什么?

      三、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議一議

      (1) 聯系實際,說出想法

      師:如果作為你自已有1000元,根據你及你家的實際情況,你打算怎樣投資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結:我們實際存錢時,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種適合就選哪種,即標準不同,選擇也不同。

      2、問一問

      (1) 聯系實際,提出質疑。

      師:在生活中,存錢取錢時,會遇到很多特殊情況?你家遇到過什么特殊情況?或者,你有什么新問題?

      (2)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師:對于這樣的特殊情況,你知道怎么辦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總結本課

      師:那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許多新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發現問題,并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學設想:

      本次活動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歷出發,關注學生的潛能,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大眾數學思想。

      為了體現活動的實用性、實踐性、綜合性、趣味性,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調查利率,計算利息這個主題,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黑人巨大亚州宗合在线 | 精品国产亚洲最大 |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 亚洲人成网大伊香蕉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把腿扒开我添69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