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08-16 07:15:5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3篇(推薦)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3篇(推薦)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銘”“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特征;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誦讀法、批注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2.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并把其化為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導語設計

      設計1:(背景導入)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跡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嘆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設計2:(激發興趣)

      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游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后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里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設計3:(激情導入)

      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設計4:(哲理導入)

      世間萬物,總能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質,也經常引起人們的聯想,并借以鞭策自己過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學習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一看作者對蓮花的品質作了怎樣的聯想,表達了他怎樣的心志。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會寫生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提供展示臺,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關于春雨的詞語、詩句,師歸結,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①、自學生字,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②、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②、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針對課文內容質疑。

      3、出示生字,認讀生字,重點檢查并糾正以下字的讀音:品嘗播種血脈

      4、指導學生記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溝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課文通過對春雨的聲音、春雨喚醒春天、催發種子的描寫,說明無私的春雨給人們帶來了美好、和諧、生機和希望,表現了對春雨的無比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指導寫字。重點指導: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邊的四畫不要寫成三畫。

      密:下部的“山”不要寫成“蟲”。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結:

      同學們,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習熟讀課文,思考并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

      3、預習: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說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冊教材的開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關,讓濃濃的春意吹進我們的教室,讓甘甜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吧!齊讀課題。

      1、進一步理解課題:

      課題中一連用了三個“滴”字,春天的小雨給你什么感覺呢?該怎么讀題呢?注意節奏和停頓,再次讀題。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這場雨已經下了很久了,我們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吧。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交流感受,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體會描寫春雨聲音美的內容。

      1、回憶哪些自然段寫了雨的聲音?這幾個自然段都寫雨的聲音,聽雨的地點有什么不同?

      2、“屋前聽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春雨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說說聽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聲音的詞,體會小雨滴發出聲音的不同。

      (3)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4)抓住“推、擠”感受小雨滴的歡快,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林中聽雨”加深感受聲音美,解決難點。

      出示文字:淅淅瀝瀝,啪啦啪啦,嘩啦嘩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樂廳一樣。

      (1)第二自然段寫雨的聲音,這句話也寫雨的聲音,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樂廳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讀聲音美部分。

      (板書:聲音美)

      (二)、感受描寫春雨形象美的內容。

      1、聽雨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美,看雨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讀一讀,說一說。2、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春雨的樣子。

      (板書:樣子美)

      (三)感受贊美春雨精神美的內容:

      1、指名讀8、9自然段,想想人們贊美春雨還有什么原因?

      2、出示兒歌:《春雨》。讀一讀,感受萬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兒歌中的種子、花朵、麥苗和春雨有什么關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聽了生靈們渴望你到來的心聲,你會怎么做的?

      (板書:精神美)

      (四)、齊讀最后一段,表達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1、誰能結合板書說說春雨美在哪?

      2、總結寫法:

      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錄描寫聲音的詞語,寫在積累本上。

      瀑布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疊、喻、屏”3個生字,會寫“瀑、灘”等7個生字,掌握“瀑布、重疊、涌上、岸灘、襯著”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背誦課文;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比喻寫法的好處;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獲得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瀑布的壯麗、奇異,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描寫的意境。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瀑布?你們在哪兒見過瀑布,是什么樣的?

      2、書中描寫的瀑布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疊(提醒學生:中間是禿寶蓋,要寫在橫中線上)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析結構復雜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2、自讀詩歌,畫出新詞并把新詞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

      3、小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詞,并把好詞語記下來在寫作時加以運用。

      三、讀文質疑,理清順序。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瀑布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了解主要內容。(先寫聲音,后寫樣子)

      2、練習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詩。

      (3)、小結:把詩讀熟,試著背一背。

      四、指導寫字。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把新詞放入詞語花籃中。

      2、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

      3、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檢查舊知,引入新課:

      1、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交流抄寫的語句。

      二、自學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讀全詩,思考:哪些詩句是寫瀑布聲音的?哪些詩句是描寫瀑布樣子的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去欣賞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問題。

      2、自學討論:

      3、班內交流。

      三、重點研讀問題:

      1、瀑布聲音的特點。

      (1)、指名讀這一節詩。

      (2)、出示文字:

      瀑布的聲音,好像(),又像()。思考: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瀑布聲勢浩大,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指名朗讀、齊讀。

      2、遠望瀑布的樣子。

      (1)、自由讀有關詩句。

      (2)、從“忽然一轉”這幾個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剛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聽到聲音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從背面聽聲音大,現在轉到正面聲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聲勢巨大,一定雄偉壯觀。)

      (3)、“啊”字該怎么讀呢?為什么這么讀,或從他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樣,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為什么先說沒法比喻?又說“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5)、讀出情感(指名讀、領讀、齊讀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樣子。

      (1)、指名讀這一小節。

      (2)、“仰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站在山腳下仰望?(用詩句中的語句回答)從這個詞中感受到什么?

      (3)、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為什么說被風吹過的瀑布如煙、如霧、如塵?

      (如煙:輕柔飄逸,彌漫如霧:白茫茫一片,朦朦朧朧如塵:紛紛揚揚的落下。)

      (5)、賽讀,讀出美感。

      四、總結全文,體會情感。

      1、歸納板書,深入體會。

      2、根據板書提示,完成課后作業第2題。

      五、作業:

      1、用“好像……又像”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背誦全詩,整理《我的采集本》,繼續豐富內容。

      古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惠、崇、欲”等幾個字;會寫“曉、鴨、蘆、憐”等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的字、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兩首詩歌;引導學生理解這兩首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導學生對詩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質疑,整體感知詩歌。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曉景〉》。

      教學過程:

      一、出示《春江曉景》圖,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二、自讀詩句,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小組內交換意見,掃除障礙。

      3、指名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發學生展開想象。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節奏、語調、語速)。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抓住詩中具體景物,展開豐富想象。

      ①、邊吟誦,邊想象畫面。

      ②、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明確: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明確:不是,是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作者簡介:

      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作為南宋江湖詩派的一員,寫下了許多描寫田園風光及生活的詩作。

      2、釋詩題:

      ①、齊讀詩題。

      ②、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③、釋“園”、“不值”。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區分“園”古今含義)

      古:唐宋時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園,供自家觀賞,因而指私人花園。

      今:公園,公開供人們游玩的場地。

      “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插圖。

      春季的一天,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欣賞園中春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到了朋友的住處,在園子門外看到了什么?(請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匯報。

      3、詩人是怎樣寫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4、哪些詩句描寫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象?請生讀詩句。

      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及詩歌的內容。

      5、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質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指“大概”、“可能”。

      憐:愛惜。

      6、匯報小結。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四、讀詩句,悟詩情。

      1、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愉快、高興、陶醉、贊美)

      2、指導感情朗讀。

      你們能讀出這種感情嗎?請生讀、齊讀。

      3、指導背誦課文。

      你們也仿照詩人來到園子門外,看到這美麗的春景時,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詠出這首詩歌的。(根據板書,加入動作)

      五、總結全文,齊背誦課文。

      六、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讀一讀、背一背其他寫春天的古詩。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要認的8個字,理解“沐浴”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指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習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課文。

      3、了解文章“通過對童年趣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生活的美好情感”,培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在默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童年生活中經歷過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說)那同學們想看看在北方農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鄉是怎樣的嗎?好,我們一起走進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二、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課文:

      1、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錢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歡樂?

      3、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介紹閱讀方法。

      教師幫助學生小結并提供一些閱讀方法。

      (1)讀:抓住文章主要的內容讀。

      (2)畫:畫出文章重點詞語。

      (3)思:思考不懂的問題,思考課文為什么這么寫。

      (4)議:和同學交流看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自學的收獲。

      1、做柳笛帶來的歡樂。

      (1)找出描寫做柳笛動作的詞語,讀一讀。

      (2)從動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讀,指名讀。

      2、吹柳笛帶來的歡樂。

      (1)課文通過以下幾點體現歡樂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們的樣子

      (2)邊讀邊說自己從中怎么體會到這份歡樂之情的。

      (3)小組合作讀。(分3個方面讀)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聲藏在柳樹的枝葉里,每個孩子都有本事把這歌聲找出來。

      ①、請你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點:春天無處不在,柳笛吹出的歌聲正是那藏在柳樹枝葉里春天的歌聲。是孩子們用吹柳笛的辦法讓人們聽到這美妙的歌聲。從中可以看出故鄉的柳笛美、故鄉的孩子聰明、可愛。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眷戀、熱愛之情。)

      ②、自己讀讀這段話,感受這份情感。

      3、榆錢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歡樂?

      摘榆錢:

      ①、找出描寫榆錢樣子的句子讀一讀。

      ②、思考: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讀全文,討論解決:

      為什么開頭寫柳樹、榆樹的樣子?與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錢有什么聯系?

      六、總結全文,談收獲。

      (1)、情感體驗: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2)如何學習略讀課文:

      初讀,了解大意——自學生字,提出不懂問題——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解決不懂問題,感悟重點語句——積累好詞佳句。

      七、作業:

      1、積累好詞佳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百花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來和含義,會區分“束”和“”兩個部分,會區別這個偏旁組成的字。

      2、會用比喻、排比句式說句子;能積累成語及名句;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圍繞“花的世界”寫一段話,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文大課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圍繞“花的世界”寫一段話,培養觀察能力。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語海暢游。

      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暢游語海,先看有趣的漢字。

      1、認識“”旁和“束”旁,說說它的由來。

      2、讀有“束”旁和“”旁的字。

      3、說一說怎樣從字的含義上區分“束”和“”旁的字。

      導語:我們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過讀語句,比較下面句子的區別。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動,可以讓我們知道聲音好聽的程度,水花飛舞的具體樣子,使人如臨其境。

      2、體會比喻、排比句的好處。

      3、用帶點詞語說一句話。

      4、師生評價說的句子。

      二、積少成多。

      1、讀讀詞語,發現這些詞語都有什么特點?

      2、這些成語什么意思?能用來描寫春天的哪些特點?

      3、還知道哪些帶有“春”字的詞語,說一說,再積累下來。

      4、把詩句讀一讀,說說意思,再背下來。

      5、同學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詩、名句,再積累下來。

      三、閱讀平臺。

      1、自由讀這段話,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帶著課文問題默讀這段話,自己試著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和同學交流看法。

      4、能為這篇短文畫插圖嗎?請四人上黑板上畫,其余人在書上畫。

      5、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評價畫得怎樣,為什么這么畫?

      (1)評價不要脫離課文內容,要邊讀邊體會重點語句,談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從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6、句式練習:

      夏天的風應該是藍色的,因為夏天天氣炎熱,淺藍色看起來很涼爽。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改寫這句話。把“秋天”這句話也改寫成“因為……所以”的句式。

      7、品讀全文。可以運用自由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

      8、積累文中好的詞語、句子。

      四、作業:

      1、積累詞語名句。

      2、背誦詩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習作。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

      二、交流收集的資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請說說你的觀察感受。(要求學生介紹花名、花的姿態、形狀、顏色、長勢等)

      2、還可以把有關花的花期、用途等資料做介紹。

      三、出示圖片,指導寫文。

      1、出示圖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櫻花玉蘭花等

      2、指導寫文。怎么介紹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圖片的下邊。

      (2)讀描寫迎春的例段。想想這段話是怎么介紹的?(從形、色、姿態幾方面介紹的。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圖片下,讀例段。

      (2)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3)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桃花的?花名傳說、用途、生長地、生長期、花期)

      3、小結介紹花的角度:

      (1)可以從花的顏色、形狀、姿態、氣味等幾方面寫。

      (2)可以從花的傳說、花的學名、花的生長地、生長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紹。

      (3)還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寫。

      (4)贊美花:

      從花的特點談如耐旱等。從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帶給人的啟示等方面贊美。

      4、怎么寫

      (1)有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局部又是從上到下的順序安排的。

      (2)運用多種寫法。

      (3)小結: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樣,帶著喜愛之情寫,表達自己對花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圍繞“花”寫一段話,寫好后和同學交流并修改。

    語文教案 篇3

      【課型】

      復習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寬、窮、賤、減”等9個認讀字,積累幾組意思相反的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會正確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

      理解“貴賤”的意思,以及我的發現中詞語的詞性。

      【教學方法

      講授發、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嗎?瞧,草原到了,你們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們來到這美麗的大草原,那就趕快去參加有趣的活動吧!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邊欣賞草原的風光片,邊傾聽悠揚的草原之歌,使學生感到仿佛來到草原中,為以下的幾個活動的展開打下了扎實的情感鋪墊。〉

      (二)、游戲(我的發現)

      1、第一個活動草叢尋寶,趕快到草叢中去找一找。你們找到了什么? (學生到草叢中尋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詞語貼到黑板上。)

      2、找到的寶貝是兩個字詞語的,請趕快貼上去。誰愿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這些詞語呢?

      (學生讀找到的詞語)

      3、能為這些詞語分別找找朋友?(舉例:照相)為什么?齊讀

      4、其實這些寶貝我是語文園地三我的發現中找到的,請大家打開語文書翻到54頁,讀讀這六組詞語,想想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六組詞語)

      5、學生交流發現成果。(發現加了一個字后意思就不一樣了,)交流完后貼一帖。

      6、一起讀讀這六組詞語,瞧,我們祖國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個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學生齊讀)

      7、在你的詞語庫中還有這樣的詞語嗎?趕快想想!比比哪組在規定時間里寫的多.開始。(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看看其他組是怎么寫的)

      〈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寬松、民主、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教學

      方法讓學生發現詞語的規律。而且采用小組比賽更有助于培養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游戲(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認認)

      1、大家的詞匯量可真豐富,看來,這些詞語中藏著的秘密就是寶貝呀!瞧,連牛羊們也想來湊熱鬧和我們交朋友,你能交到幾個朋友呢?請你讀讀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認認(出示9個生字)來,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讀讀記記生字。(貼在黑板上。)

      2、看誰交到的朋友多?(抽個別讀)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愿意當小老師教大家。(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4、大家的識字方法可真多,接下來咱們開火車組詞讀。(開火車組詞讀)

      5、剛才許多同學采用反義詞組詞,快找到反義詞朋友來貼一貼。(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來貼一貼。)

      〈多種方式識字,結合生活識字,聯系以往學過的內容,學練結合。〉

      6、讀反義詞,我們怎樣記住這些反義詞?你有好方法嗎?

      7、讓我們來玩玩你說我對的游戲。(教師示范,我來和你對對反義詞。)。趕快找你的朋友對一對。大家可以離開座位。)

      〈通過玩“對對子”的游戲中記住反義詞,使學生在輕輕松松、快快樂樂中完成積累的任務。〉

      (四)、民歌導入(詩歌敕勒歌)

      1、對對子是我們最喜歡的游戲,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們最喜歡唱歌跳舞,讓我們一起來學唱他們的民歌。可以自己輕輕的哼一哼。(播放這首民歌)。

      2、咱們先來學會這些歌詞吧!(要讀準字音。)(剛才聽到有同學提出“見”在這里怎么讀現呢?“見”通“現”。)板書(見—現)

      3、誰來讀?一起來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感受到那蒼茫遼闊的大草原嗎?)來跟著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隨機指導“四野、穹廬”。)隨機教學敕勒族。〈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對詩歌所描寫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其實無論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罷,都是對學生創造能力的一種鍛煉。又隨機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識,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4、來,讓我們跟著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邊歌邊舞吧!

      <將敕勒歌配上曲子編成一首動聽的歌曲,讓學生邊唱邊舞,既可以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導游介紹寧波。(我會填)

      1、熱情的敕勒人向我們展示了大草原的風土人情,咱們是不是也應該把我們的家鄉介紹給他們呢!

      2、來,咱們先來讀讀這些詞語。(齊讀)

      3、你能給這些詞語找找朋友嗎?請先和小組同學交流。

      4、選你最拿手的來和大家交流交流。(抽個別學生交流)

      5、你們可真會動腦筋,瞧,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邊看邊交流。

      6、能用上這六個詞語,來介紹寧波的風景嗎?(學生交流)

      7、這個內容就是日積月累“我會填”。接下來,咱們就動筆完成我會填。寫完后請你把這些內容連起來,當當小導游介紹寧波。(學生填寫)

      8、誰愿意來當小導游介紹呢?(抽學生來當小導游)

      〈把日積月累中的內容與口語交際進行有機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借助大量的圖片把語言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詞語,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感受語文的樂趣。〉

      (六)、小結:

      剛才大家介紹了寧波的迷人風光,其實寧波還有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文化,那讓我們在口語交際課中再來暢談我們美麗的家鄉------寧波。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三

      【課后反思】

      1、抓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并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如何成為一名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好少年。

      3、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大膽“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而沒有“會學”。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蠟燭教案08-26

    語文樹教案12-11

    語文優質教案01-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综合在线视频小说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伊人久久综合网亚洲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