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精品[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嘗試運用“列表”、“畫示意圖”等方法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發現數的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3、在活動中培養等毛生的觀察、推理和歸納能力。
4、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感受數學內在的魅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數字卡片,盒子,獎品。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新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提問或列舉等形式,復習奇、偶數的意義。)
活動1:數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一)激趣導入。
清早,笑笑第一個走進了教室,像往常一樣把門打開后就去開燈,結果燈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了聲“停電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會兒,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線有些暗,都下意識地伸手去按電燈開關,卻都像笑笑一樣無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個同學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還是關閉了?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匯報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舉出開、關的情況
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開、關……
讓學生數數,直觀地發現第11個人按過開關后,開關是打開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個同學或第60個同學進去,用列舉的方法判斷“開關”的開、關情況還方便嗎?你還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匯報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啟發學生總結規律并作答:當人數是1、3、5、7……的時候,開關處于開啟狀態,而當人數是2、4、6、8……的時候,開關處于關閉狀態。即,進來的是奇數個同學時,開關被打開;進來的是偶數個同學時,開關被關閉。因為47是奇數,開關被打開;108是偶數,開關被關閉。
(三)鞏固應用。
1、看書學習并解決小船的靠岸問題。
2、解決杯子上下翻轉,杯口的朝向問題。
3、舉例說說數的奇偶性還能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四)活動小結。
當一個事物只有兩種(運動或變化)狀態時,運動奇數次后,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反,運動偶數次時,狀態與初始狀態相同。
活動2:探索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一)有獎游戲。
1、出示分別裝有奇數卡片和偶數卡片的兩個盒子。宣布游戲規則:從自己喜歡的盒子里任意抽取兩張卡片,如果卡片上兩個數的和為奇數,你就可以領取一份獎品。
2、游戲開始。部分學生按規則抽取卡片,并將卡片上兩個數相加的算式及得數寫在黑板上。上來的.同學無一人獲獎。
3、引發思考。
師:是你們運氣不好,還是其中隱藏著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繼續抽下去,你們有獲獎的可能嗎?
4、發現規律。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發現其中的“秘密”:兩個奇數相加和是偶數;兩個偶數相加和也是偶數。如此抽取卡片,永遠無法獲獎。
5、舉例驗證。
6、修改游戲規則。
(1)師:現在同學們已經發現了不能獲獎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戲規則,保證你們能夠獲獎呢?
(新規則:在兩個盒子里各抽出一張卡片,兩張卡片上數的和是奇數可獲獎。)
(2)請學生按修改后的規則試抽幾次,并發獎以資鼓勵。
(3)舉例驗證:奇數+偶數=奇數
(二)總結奇、偶數相加的規律。
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不計算,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把5顆糖(全部)分給兩個小朋友,能否使每個小朋友都分到偶數顆糖?奇數顆呢?結果是什么?
全課小結:說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并會應用解答實際問題.
2.進一步認識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明確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并能運用這一定律進行驗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的建立,加法交換律的概括及對它們的理解、掌握.
教學難點
學生對加法意義、加法交換律運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44+56 37+23 180+20 42+8+10
12+0 0+17 386+124 124+235
2、導入:以前我們學過了加法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掌握加法的一些規律性知識,這將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加法的意義.
1、加法的意義.
(1)例1 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題怎樣解答?
(因為已知北京到天津鐵路長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就是把137與357合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
教師提示:把137與357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加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呢?
(板書: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就叫加法)
教師明確:這就叫加法的意義.
(板書:加法的意義)
(2)練習:小強有125枚郵票,小明有75枚郵票.小強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郵票?
說明理由:已知小強與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與小明共有多少張郵票,就是把兩人的郵票數合并起來.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所以這道題要用加法計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板書:加數 加數 和)
3、有關0的加法.
教師提問:一個自然數和0相加,得到的和與加數比較會怎樣呢?有關0的加法可有
哪幾種情況呢?
小結:任何數和0相加都得原數.
(二)教學加法交換律
1、教師談話: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了加法的意義,加法各部分的名稱以及有關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關于加法的運算還有一些基本性質,它對我們以后的計算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師提問: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
如果要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又該怎樣列式計算呢?
357+137=494(千米)
3、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兩種解法的結果.
教師板書:137+357=357+13
4、出示例2,引導學生歸納規律.
18+17○17+18
124+235○235+124
0+25○25+0
規律:
①每個等式中,每組算式中有兩個加數,而且兩個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
②每個等式中,左右兩邊的加數的和相等.
教師說明: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教師強調:我們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號不符合加法交換律就必須看兩個加數的位置變不變,它們的和變不變.當然前提是等號兩邊的兩個加數必須相同.
5、練習:判斷:下面各等式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對嗎?為什么?
9+7=7+9 10+1=10+1
20+8=2+26 2+0=0+2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教師指出:以上我們學習了加法的交換律,并運用它做了練習,這一定律若用字母該怎樣表示呢?
教師強調:用字母表示這一運算定律更簡單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這我們讀作ei和bi,(教師領讀幾遍,提醒學生不要按漢語拼音來讀)
教師板書:a+b=b+a
提醒注意:a與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數,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效的位置,和不變.而像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個用數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兩個具體的數,交換位置,和不變.a+b=b+a這一公式表示的一類所有符合條件的式子,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
7、學生分組自由舉例說明加法交換律.
8、學習、掌握了加法的交換律,目的在于更好地運用.實際上,在以前我們早就應用它解決計算問題.同學們想一想:在哪些計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換律呢?(驗算)
9、練習:運用加法交換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
766+589=589+□ 257+□=474+257 a+15=15+□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把( )數合并成( )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2)一個數加0,還得( ).如12+0=( ).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符合的畫.
230+370=380+220 30+50+40=50+30+40
a+10=100+a 230+420=430+220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的意義和加法的一個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誰能結合具體的題目說一說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五、布置作業.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適當的數.
48+□=72+□ 29+35=□+29
a+38=□+□ □+55=55+42
2、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
91+89+11 85+41+15+59
168+250+32 282+53+37+18
六、板書設計
加法的意義和運算定律
例1、一列火車從北京經過天津開往濟南,北京到天津的鐵路長137千米,天津到濟南的鐵路長357千米.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494千米.
意義: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
7+0=7 0+7=7 0+0=0
例2 加法交換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掌握用除、乘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理解題里的數量關系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乘、除兩步運算的方法。
2、理解數量關系。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例4主題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出示例4。
兒童商店情景圖
誰能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2、合作探究。
小明說:“我想買5輛小汽車。”
小紅問:“你應付多少錢?”
要求應付多少錢怎樣來計算?小組討論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列式計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請學生說圖意
每6盆花可以擺一個圖案,用這些花可以擺多少個圖案?
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說給別的小朋友聽聽,然后獨立寫出來。
二、鞏固練習
1題:出示礦泉水圖
指名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計算。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題:說圖意、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3題:氣球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
板書設計
12÷3=4(元) 4×5=20(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異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復習了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從今天開始,復習立體圖形的知識.這節課,復習立體圖形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復習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征.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誰來拿出不同的立體形體,告訴大家各是什么名稱.
出示立體圖形
請你分別說一說每個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各部分的名稱.
(圓錐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長方體)
它們有什么特征呢?我們先來復習長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長方體的特征.【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長方體:
1.同學以組為單位一起回憶.
a.長方體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從那幾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的.
(點、線、面)
長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線
有十二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面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2.教師總結:我們通過點、線、面三個方面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總結.
(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正方體:
1.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它又是從那幾方面進行總結的呢?
2.教師完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表.
長方體
正方體
頂點
有八個頂點
有八個頂點
線
有十二條棱,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相等
有十二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面
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相對的兩個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對的兩個面面積相等.
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3.長方體、正方體特征對比.
共同討論:
(1)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不同之處呢?
相同點: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不同點:
a.“線”上的不同點:長方體的棱分別是相對的4條棱相等,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而正方體的12條棱全部相等,叫做正方體的棱長.
b.“面”上的不同點:長方體至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
(3)長方體與正方體有什么關系?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復習圓柱體與圓錐體的特征.【繼續演示課件“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圓柱體:
1.請同學共同討論圓柱體有什么特征?
教師提問:
(1)這兩個底面有什么特點?(圓柱體的兩個底面積相等)
(2)側面又有什么特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者是一個正方形)
(3)底面與側面又有什么聯系?
(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當底面周長≠圓柱體的高的時候,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2.出示圓錐體:
請同學共同回憶圓錐體的特點:
教師提問:同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
(四)分類,建立知識網絡.
我們所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四個立體圖形中你能夠給他們進行分類嗎?
三、練習.
1.填空:
(1)一個長方體有 ( )條棱,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 ).
(2)一個長方體有( )組長度相等的棱.
(3)一個正方體有( )個頂點,( )條棱,( )個面.
(4)正方體有( )個相等的面.
(5)圓柱體有( )條高,圓錐體有( )條高.
(6)圓柱體有( )個面,這些面中有( )個相等的面,它們分別是圓柱體的( )面與( )面.
2.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40厘米,其中長5厘米,寬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5分米,如果把這樣的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多少米?
4.一個圓錐體,底面周長和它的高相等,它的底面半徑是3厘米,你知道和它同底等高的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的認識
分類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圓錐體
特征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