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2 08:15:2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實用]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實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為了使學生較好地理解這部分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如下特色:

      1.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教學中,當學生計算到被除數的十位發現不夠商1時,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恰當地引導,從分物的角度和除法本身的計算規則分別進行理解,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鼓勵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節 約(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

      師:我們國家現在提倡勤儉節約,誰能說說哪些做法是節約呢?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見聞進行列舉。

      2.導入:有3個班的同學用實際行動來倡導節約,他們積攢了許多舊報紙和礦泉水瓶,送到廢品收購站回收利用,我們來看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們是否能幫助他們解決。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與學生進行談話,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探究新知

      1.了解情境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鼓勵學生找到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積攢的報紙和礦泉水瓶一共賣了912元)

      2.嘗試計算。

      (1)請學生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算式:912÷3)

      (2)請學生口算出結果并寫出口算過程。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學生能寫出算式:900÷3=300,12÷3=4,300+4=304。

      (3)請學生嘗試進行豎式計算。

      3.解決“不夠商1時商0”的問題。

      (1)組織學生小組討論。

      師:你們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問題?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同時出示不完整的豎式如下)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口算過程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不夠商1時商0”的道理,并板書完整的豎式計算過程。

      ①從分物的角度理解:先分走900元,912─900=12,余下的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所以在十位商0占位。

      ②從除法本身計算的規則去理解:用被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時,不夠商1,需要將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在個位上商4。

      (2)結合口算,說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師:現在我們完整地寫出了912÷3的豎式計算過程,請大家結合口算的過程,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上述環節,學生能夠透徹地了解為什么要在十位上商0,并牢固地掌握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豎式計算過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有很大的幫助。

      4.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

      (1)出示教材10頁的第三個例題,提問:我們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讀題,根據題意列出算式:522÷4。

      (2)引導學生獨立進行豎式計算。

      (3)組織交流。

      師:這個算式是在哪一位上不夠商1?應該怎樣處理,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明確:在豎式計算中,當除到個位不夠商1時,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余數是2。

      5.總結算法。

      師:在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的一般步驟:從被除數的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寫商,遇到不夠商1的情況要商0占位。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頁1題。

      理解題意,在圖中圈出答案后進行豎式計算。

      2.完成教材12頁4題。

      先說一說豎式計算的步驟,再觀察題目中的計算過程,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改正。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在計算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布置作業

      教材11頁2、3題

      板書設計

      節 約(一)

      912÷3=304(元) 522÷4=130(支)……2(支)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36-37頁:《植樹》

      教學目標:

      1、結合“植樹”的現實情境,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實際分物過程,再次體驗分物過程與除法的內在聯系,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發展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4分鐘)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道算式朋友,你們看喜歡嗎? ●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完成,比一比誰最棒!)

      60÷3= 300 ÷6=

      200 ÷5= 70 ×8=

      11 × 5= 23 ×2=

      2、導入

      師:非常好!同學們知道3.12是什么日子嗎?(生答:植樹節)你知道植樹有什么好處嗎?

      師:植樹造林是全社會的大事,所以三年級3個班的學生要去植樹, 植樹前,他們都要去苗場領樹苗(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領樹苗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板書課題:“植樹”

      二、引導探索,解決問題

      1、出示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生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師:要求學生把信息和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引導得出:一共有36棵樹苗,分給三個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樹苗? 分一分,算一算。

      師: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算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小組交流。“與同伴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過擺小棒來幫助思考)

      (1)用乘法想除法

      12×3=36,所以36÷3=12(因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

      (2)可以通過擺小棒來幫助思考。

      師:引導學生得出:先分3捆小棒,每班一捆,得出算式30÷3=10,再分6根,每班2根,得出算式6÷3=2。每班分得1捆和2根,得出算式10+2=12

      (3)如果在沒有小棒的情況下怎樣得出36÷3的結果?

      師:引導學生得出:把36分成30和6,先用30除以3得10,在用6除以3得2,最后10加2得12。(30÷3=10 6÷3=2 10+2=12)

      (4)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寫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數個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寫在個位上,這樣就算出了得數是12。

      師:為什么要把1寫在十位上么?

      這里的1表示的是1個十,所以要把1寫在十位上。

      (設計思考: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倡導算法多樣化,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過渡語:每班的樹苗分好了,三(1)班的學生開始栽樹了,但在栽樹之前他們要進行分組。

      觀察出示情景圖(課件)

      生讀題,

      師:能列出算式嗎?

      (48÷4=)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引導學生說出把48人,分成每4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分?(48里面有多少個4)

      (課件出示)48個點,每一個點代表一個學生,讓學生獨立分一分,然后交流。

      通過操作,讓學生觀察出把48分成40和8,用40除以4,8除以4,把除得的商相加。( 怎么讓學生上臺分?這地方如果不用課件演示,而是準備一個點子圖讓學生畫。)

      (課件出示)口算過程:40÷4=10 ,

      8÷4=2

      10+2=12

      3、課件出示:算一算,你發現了什么?

      30÷3=

      33÷3=

      36÷3=

      39÷3=

      (1)學生獨立算一算,病觀察算式中的變化規律,與同伴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說清楚什么變化,被除數和商是怎樣變化的?

      課件演示:算式的規律是除以3不變,被除數每次加3,商每次增加1(增加1個3)。

      (3)試著讓學生寫出如上面的算式,算一算結果,鞏固學習到的方法。這題是讓學生在發現 48÷4規律的'基礎上續寫)

      課件出示:提問你還可以寫出一組算式嗎?

      40÷4=10

      44÷4=11

      48÷4=12

      用你的發現嘗試計算52÷4=(用上面發現的方法完成,重點引導學生用5除以4商1余1,余下的1在十位上,表示一個十,與個位上的2組成12÷4=.

      (4)小結

      師:小朋友請看剛剛算的這些題,它們的除數都是幾位數?(一位)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板書)

      三、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課件出示

      1、分一分,算一算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解決生活的問題(課件出示)

      第1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應該用除法解決。55÷5=11(倍)

      答: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11倍。

      第2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元?

      應該用減法解決。55—5=50(元)

      答:一雙鞋子比一副手套貴50元。

      師:同學們思維這么敏捷,下面我們來進行2分鐘小競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先到達終點

      3、挑戰賽。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算一算,然后交流,說說口算的方法。鞏固整十、整百數以及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設計思考: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在練習中,讓學生解決

      多信息,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了學生根據問題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還可以用小棒幫助算。)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下課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五、作業

      完成教材37頁4、5題

      板書設計:

      植樹---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

      36÷3=12(棵)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

      48÷4=12(組)

      答:可以分成12組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在經歷探索發現加與減的互逆關系及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概括、歸納、判斷推理能力。

      3、運用加、減法的關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加法與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有好朋友嗎?說說你的好朋友是誰?

      師:加法和減法也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秘密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探究加、減法的意義。

      (1)教學加法的意義。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例1情境圖。

      師:認真讀一讀題目,你知道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嗎?如果用線段圖來表示它

      們之間的關系,你能畫出來嗎?

      ②怎樣計算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③引導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

      (2)教學減法的意義。

      ①課件出示教材第3頁第(2)、(3)小題。根據題目畫出

      線段圖。

      ②分析兩題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計算。

      ③引導學生與第(1)小題比較、分析得出: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數叫做差。

      2、探究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學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加法,小組內說說加法各部分的名稱,并找一找加法各部分間有什么關系?

      (2)教學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師:那減法各部分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3)溝通梳理加、減法間的關系

      師:通過幾個算式的比較,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加、減法之

      間的關系嗎?

      (板書: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三、檢測反饋

      1、看課件,完成基本訓練。

      2、完成課本第三頁做一做。

      3、完成課本練習一的1、2、3、4、5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 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發現并會解決體育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體育的密切聯系。

      2、嘗試數學與體育等學科間的`整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 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課時 安排 1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呢?

      其實體育中也有許多的數學知識,你們發現了嗎?發現那些數學知識?

      學校組織開展趣味體育比賽:體操表演和拔河。大家想參加嗎?

      二、設計體操表演的對形

      1、讓學生觀看體操表演片段后,提問:剛才的表演覺得怎么樣?怎樣能使對形更好看些?

      2、學生設計對形的變換方法,分小組合作完成。

      3、展示評比學生設計的,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三、安排參加拔河比賽

      1、全班分四個組參加比賽,可以怎樣安排比賽呢?(循環賽和淘汰賽)

      2、每兩個組展開進行一場比賽,全班一共進行幾場比賽?說一說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讓學生分小組安排循環賽的場次

      4、淘汰賽需要賽幾場?又可以怎樣安排呢?抽簽進行比賽。

      四、。

      板書設計

      體育中的數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使學生在購物中熟練運用小數加減法,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星期天三(2)班學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還有其他同學也買了汽水),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4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動探究,小組交流

      請你們想盡一切辦法使他們盡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獨立研究、也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和聽課老師一起研究完成。(下面開始研究)

      匯報:(請一生)你是愿意上來寫呢?還是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但有一個原則要讓其他同學和聽課老師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是5瓶嗎?你們同意嗎?還有沒有更多的?當第一次換后,喝光以后還有幾個空瓶?(2個)這2個空瓶有沒有辦法再換?

      第二次換:(2個空瓶+借來1個空瓶)÷3=1瓶汽水

      然后再還給別人1個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學生每人買了一瓶汽水,?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這10位學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換:10個空瓶÷3=3瓶汽水……1個空瓶

      第二次換:4個空瓶÷3=1瓶汽水……1個空瓶

      第三次換:(2個空瓶+借來的1個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這個規律是否正確,我們來驗證一下。

      今天來了多少位同學?(30位)

      3.如果30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4.如果5位同學每人買一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7位同學每人買1瓶,每3個空瓶可換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幾瓶?

      四、小結

      活動后記:

      本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活動效果較好。

      節約能源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家庭用水和用電的情況,掌握水費和電費的計算方法。

      2、通過查找資料、計算和數據的比較,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課外了解和課堂教學,滲透節約能源的思想,重點是節約水能源和電能源的重要性。

      4、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準備

      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多媒體課件,計算器等。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水、電、陽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都是能源,你還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氣、風能、核能、水、電……)

      2、在剛才列舉的能源中,與我們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電)

      3、簡要說說水和電的作用。

      (二)小組合作交流,制作統計圖表

      1、課前,每個同學都已經調查了自己家里的用水用電情況,現在請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電調查表展示出來,大家互相交流調查結果,并說說你是怎樣調查的。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表加以展示并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將本組同學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電量和水費電費進行統計整理。(一組用電腦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據統計圖進行相關的計算,說感受

      1、為了看得更直觀,我們來看看有關水的統計圖。

      說明:藍色的數據是一年的用水量,紅色的是一年的水費。

      問:你從這張統計圖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學生自由說)

      2、那么你們能計算出這幾個同學家年平均用水量嗎?(學生用計算器算)

      我們以它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戶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么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嗎?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書:水:戶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這么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現狀你了解嗎?

      媒體展示:寧波市各主要水庫圖片和它們的年蓄水量統計圖,與剛才所計算的年平均用水量進行對比,并計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這還僅僅是我們寧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國,又會怎么樣呢?(媒體展示缺水地區嚴重的水危機等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4、提問:看了這些圖片和數據后,你們有什么感想?

      (從相關的圖片與數字中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我們現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簡直是入不敷出,水資源嚴重短缺,形勢非常嚴峻!強調:如果我們再不節約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自己的眼淚,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用水的情況是這樣,用電的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呢?其實我們現在的用電量也是很大的,請各小組同學課外去算一算。生成課題:我們要節約能源)

      四、聯系生活實際,交流節約能源(水電)的方法

      1、師:目前,水能源、電能源已嚴重短缺,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依然有許多浪費水能源和電能源的`現象。現在請你們把課前搜集到的生活中浪費水電的現象,向大家進行披露。(投影儀展示相關的圖片、文字。)

      2、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現象,你們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通過計算,認識節約能源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

      師:你們了解這一滴水的重要性嗎?讓我們一起來看:

      出示一滴水的資料,請算出一天、一個月、一年可以節約多少水?

      節約的這些水有什么作用呢?

      (對家庭來說就是節約了錢,算算共節約了多少錢;對國家來說節約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節約能源?你們有什么節約用水用電的金點子嗎?(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反饋。)

      5、對于電來說,要求我們合理地使用電,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費。

      五、課堂總結,寫倡議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水能源和電能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受到了節約水電的緊迫性。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水電從我做起吧。

      2、寫倡議書。

      小組合作,寫一份倡議書,向全校同學發出?節約能源?的倡議。

      活動后記:

      本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對活動內容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活動效果好。

      與眾不同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解題靈活性。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精神。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4、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觀念。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切成長方體的蘿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事物都可以聯想到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

      比如:教師伸出右手的食指,讓學生觀察。

      提問:?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學生自由說,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同學的回答,你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人的想法都與別人不一樣。

      師:?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多讓學生發表意見,最后統一取名為?與眾不同?。(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眾不同’。?

      二、滲透學法,開發聯想:

      教師出示:

      1、2、4、5、11這五個數,哪一個數與眾不同?

      師:?誰與眾不同?哪些地方與眾不同?并說說你是從什么角度來分析的?請各組的同學想想后,再討論。看看哪組同學想得最多??

      學生討論。小組派代表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有選擇地板書。

      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說出解答這道題時所用的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師:?這種學習方法在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的應用可廣呢!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三、應用

      出示多媒體課件:有兩盤一樣重的蘋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盤,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妹妹說:?我剩下的蘋果比你多。?兩人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幫幫他們呢?

      師:請各小組的同學先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后動手做。

      學生討論后,指名匯報結果,教師有選擇地板演。

      師:我們剛才用這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實,它還可以用來解決立體圖形的分割問題。

      出示:把一個長方體切成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導學生借助實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結: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教師組織談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計算、討論,使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過程,鞏固統計基礎知識,培養數感;

      (2)通過真實的數據,結合自然知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到白色污染的嚴重危害,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改變學與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4)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觀察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創造意識。

      教學準備:

      (1)硬件方面:網絡教室(40臺以上計算機并連接Internet)

      (2)軟件方面:WEB課件、《聚焦環保》網站、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

      教學過程:(以下字體加粗的內容突出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角色轉換為記者,創設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

      2、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監控系統向學生廣播一些實地拍攝的照片,并提問:同學們,看完這些照片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匯報感想,教師根據其回答的情況做適當的點評,滲透有關環境知識,引出課題白色污染(板書),同時提出要和學生合作完成一篇有關白色污染調查報告。

      二、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1、過渡:要使這篇調查報告更有說服力,必須從身邊的事情入手,了解我們周圍的白色污染情況。

      2、教師現場采訪學生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情況。

      3、學生根據課前填寫的調查表一,在線繪制統計圖一(課件支持)。教師及時點播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循環小數的概念。

      2、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動回憶,再現知識。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組內先說說整理后再在全班匯報,互相補充。

      2、小數除法有哪些類型?學生舉例說說,你在解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師根據本班情況,選擇前面學習中易錯題鞏固。

      3、什么是循環小數?請舉例說明?如何將它保留一位、兩位、三位小數?

      4、我們還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數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P36

      ①學生獨立作答,再小組討論分析解答過程,請小組代表匯報。

      ②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自主選擇,重點練習。

      1、根據自己的實際,從課本P371-5中選擇對自己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練習。(學生自主選擇,組內討論交流)。

      2、討論分析,解答第6題

      A、學生獨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可將此題分層提問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數?”

      再和原題比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

      三、課后反思總結

      在教完這節課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對于教師自己來說也是要提高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對應的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洲日本韩国精品 | 中日AV高清字幕版在线观看 | 色窝窝播放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国内精品自线视频 | 制服丝袜亚洲日韩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夫妇交换乱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