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03 09:03:5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實用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新年游園會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交流、合作,體驗到十幾減9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3.讓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2頁的內容。

      教學設計

      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

      1.師:(出示寵物小精靈皮卡丘)你們認識它嗎?你們喜不喜歡皮卡丘?今天皮卡丘來到課堂上和我們一起學習。下面,皮卡丘請我們同桌的小朋友先來做個湊十的拍手游戲。

      2.對口令游戲:10的組成。

      你說1,我說9,

      你說2,我說8,

      我說3,我說7,

      你說4,我說6,

      你說5,我說5。

      3.復習20以內9的進位加法。

      師: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搶答得最快。2加9等于?4加5等于?……

      [10的組成和分解是學生口算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中“破十”法的基礎,而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口算十幾減9的“算減相加”的基礎,而口算又是筆算的基礎,為了把基礎打牢,我一開課就組織學生開展有趣的對口令、搶答競賽,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活動中更熟練地掌握十的組成、分解。既復習舊知,又為學生探索新知,在知識和心理上做了積極準備,同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4.創設情境。

      師:皮卡丘夸我們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決定帶大家一起去參加新年游園會。大家快來看看,游園會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提個數學問題嗎?

      設難置疑,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

      1.引出課題。

      a.課件演示新年游園會的活動。

      b.師: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你會解答嗎?

     。▽W生從游園活動中選己喜歡的活動提問題。有說套圈的。本來有16個圈,小朋友套中9個,有幾個沒有套中?有說買氣球的。阿姨原來有15個氣球,被小朋友買走了9個,還剩多少個?還有說猜謎的。原來有14個謎語,猜中了9個,那有多少個沒猜中?)

      我想請××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6-9=7 15-9=6 14-9=5)

      c.師:觀察這幾道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d.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十幾減9。(板書課題。)

      [在這里,我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情景──游園會,讓學生從生動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愿望。]

      2.十幾減9計算方法的探索。

      a.分組探究。

      師:這三道算式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請你們四人小組任選一道來研究一下,也可以用學具研究。

      四人小組學習研究。

      b.匯報探索成果。

      師:哪個組能第一個派代表上來說說你們組算哪道題,怎么算的?

      師:有不同的方法嗎?

      師:皮卡丘夸大家真是棒極了,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它想問問大家你喜歡哪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算。

      [學生是有差異的,正確認識和處理這種差異,實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生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的重要保證。這里,我尊重學生的差異,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可以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游園活動提出數學問題,任選一道題進行研究、進行計算,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強化算法。

      a.師:十幾減九的算式除了這幾道,你知道還有哪些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b.師:你會算嗎?用你最喜歡的方法,想算哪道就算哪道,并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算法。

      c.師:你算哪道?怎么算的?

      自主練習,鞏固方法,體驗成功

      1.計算精靈算式。

      a.師:皮卡丘帶來了一些小精靈算式,你想上來摘哪道就摘哪道。

      b.拿到算式的學生進行計算。

      c.師:皮卡丘發現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能把算得這么快的秘訣告訴大家嗎?

      2.走迷宮。

      a.師:比一比,看誰能最快幫助皮卡丘找到回家的路。

      b.展示學生作品。

      c.師:□+9=□還有不同的填法嗎?把你想到的填法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3.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十幾減九,你發現十幾減九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 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說: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量幾次以后,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說,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 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因此,總有很多數學老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希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接受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老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后,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只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只小猴分一個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只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就是沒有聽到老師預期的答案,一時之間,老師被學生弄得不知所措。可是這能怪學生嗎?早在第五冊中,教材就是這樣教的:把一樣物體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兩份就是八分之二。那么問題又出在哪里呢?

      老師本來設計的目的非常明確,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但是在最關鍵的地方老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于前功盡棄。如果老師在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一定會說:因為是平均分給四只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說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后來有個別學生說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么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么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為什么?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同,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嗎?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老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 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偽。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老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初步培養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厘米,寬為7厘米,高為9厘米。

      (2)正方體的棱長為6分米。

      3討論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乘以棱長再乘以6。

      二新課導入。

      1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反饋小節: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說說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寬)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于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么計算?(復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說說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囪)。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新課教學。

      1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學生質疑。

      5教師強調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教學小節:在計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反饋練習:試一試。

      1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整數)

      2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舍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許會出現使用材料不足的現象。

      五拓展練習

      1教師發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據測量。

      2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計算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么會有不同?哪里出現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據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據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略)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厘米。

      3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厘米?

      4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3冊《快樂的動物》。在整節課中運用做、說、練三個主要環節,探究 有關等分與除法之間的知識。

      課時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2、在理解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與等分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學生每人10個彩色小圓片,白紙一組8張;掛圖1幅;動物數只;幻燈片若干;獎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境:

     。ㄟ^渡語言):(放音樂)春天,氣候溫暖,動物王國歡聚!森林中的許多小動物都來到

      河邊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提示:展示掛圖。

      (過渡語言):誰來介紹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誰?它們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

      學你來。(能說完整話嗎?)

     。ㄔu析語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極了。┪覀儸F在來填填已知條件的數量是多少!

      誰來試一試!H同學你膽子大一些!試試看!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方格里。

      鴨□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鳥□只 小雞□只

      (用驚喜的語氣肯定,我們大家向他學習。

      (反思):這一個環節,遵循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的特點,通過動物

      王國歡聚、許多小動物都來到河邊玩耍為題,這時學生都樂于玩耍。在探究性學習里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讓學生感覺非常有趣,在一種興奮、積極的心態下學習數學,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學習

     。薄Ⅲw會除法與等分活動的聯系

     。ㄟ^渡語言:)玩耍既輕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現在我們邊看他們玩耍邊學習數學好嗎?你能

      用學過的知識來提數學問題嗎?(請其他同學口答)回答妙極了!

     。ń虒W語言:)現在我們來學習新的知識---用除法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分別用圓片代表猴 子、小鴨,擺出它們的數量。

      猴子:○○○

      小鴨:○○○ ○○○

     。ㄖv解語言:)現在我們按3只一組,在小鴨右邊的圓片圖上圈一圈。注意觀察: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訂正:2個)

     。ń虒W語言:)請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過程和結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學你來一說:

      板書:63=2

     。ㄔu析語言:)猴子有3只,小鴨有6只,按每3只為一組,通過在小鴨的數量上圈一圈,

      我們發現6只小鴨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們可以說小鴨的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書: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2)倍。

     。ㄖv解語言:)現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單位名稱,得數2后面不要寫倍字。

     。ǚ此迹貉芯啃詫W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

      學生,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學生不再作為知識

      的接收者,被動學習,而是能與教師一樣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帶著自己的興趣、需要與客觀世界

      對話,從而使學習與探究統一。

      2、做一做,生生互動

      每個小組發一張表。(小組活動)(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小紅旗。)

      教學語言:請同學們注意,現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擺出松鼠、小雞的數量;

      過渡語言:然后圈一圈,觀察8只小雞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

      式。

      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學語言:B同學你來回答。

     。ㄐ〗Y性語言:每2只一組,8只小雞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雞的只數是小松

      鼠的4倍。)

     。ǚ此迹嚎上н@里沒有留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比如你問我答、我問你答。

     。、說一說,師生、生生互動

      實物投影出示問題。

      小結性語言:我們通過前面的應用題的練習知道了這樣的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面有(幾)份另一個數那么多?用除法來計算!下面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道應用

      題;教師讀題一遍。

     。ǎ保喿訑凳撬墒蟮模 )倍。 □○□=□

     。ǎ玻┖镒訑凳强兹傅模 )倍。 □○□=□

      (3)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

      教學語言: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說說是怎么想的?有困難的同學別泄

      氣,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說一說;

     。ㄖv解語言)然后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慊卮鸬冒魳O了,哪組還有更好的?)

     。ǚ此迹哼@個活動是為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自己活動,爭取每位同學都來

      說說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匯報的形式,讓學生考教師、考學生;教師考學生等多樣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活動面會更廣,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過渡語言:質疑:你還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決的'問題?

      學生口頭提問,教師板書:

      小鴨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鴨的( )倍。

      小鳥的只數是小猴的( )倍。

      教學語言:現在我們來看問題口答,D同學你說一說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課時練習。

     。薄⒔虒W語言:翻開教科書p47找到練一練第1題。

      老鼠數是小貓的□倍。 蜻蜓數是蝴蝶的□倍。

      □○□=□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看第一圖和第二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告訴了我們什么條件,要

      求的是什么?

     、篇毩⑼瓿。有困難的同學呢就用學具畫一畫,圈一圈。

      ⑶評析語言:

     。、 教學語言:現在找到練一練的第2題。

      淘氣的身高是機靈狗的□倍。

      □○□=□

      教學語言:⑴先自己仔細觀察圖,通過看圖你知道了這道題說了什么條件,要求的是什么?

     、篇毩⑻羁樟惺。

     、窃u析語言:用8個小圓片代表淘氣有8個南瓜那么高,用3個小圓片代表機靈狗有3個南瓜那么

      高。~~~

      3、教學語言:找出練一練第3題。

      講解語言: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見下表。

     、畔掠辍跆欤缣臁跆,多云□天。

     、魄缣斓奶鞌凳窍卖~的□倍。

     、悄氵能提出什么問題?

      ①獨立完成。

     、诮M內口頭提出問題,并口頭解答。

      四、課堂評價。

      評出這節課聽得最認真、發言最積極的同學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組。分別獎勵小紅花。

      反思):在評價中采用,教師評、學生評,評個人、評集體等多種評價方式,也是想達到對學

      生的一個促進,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由于課前就強調了最后要獎勵小紅花,所以,整節課學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動中也沒有出現混亂狀態。

      五、課堂小結。

      小結性語言: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的一種除法應用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想求一

      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么多?所以用除法來計算!好了以后我們又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提出用除

      法解決的問題并學會了解決。

      五、(附)板書設計:

      快樂的動物

      1、小鴨只數是小猴只數的( )倍?

      ( 想:6只小鴨里面有(多少)個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雞的只數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雞里面有(多少)個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材第10頁。

      教學目標:

      1、熟記1-4的乘法口訣。

      2、熟練運用乘法口訣做乘法算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背誦1-4的'乘法口訣。

      2、做第6題

      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說出用哪句乘法口訣。

      二、重點練習

      1、做第7題

      學生做完認真比較加法和乘法的不同點,錯誤的說出原因。

      2、做第8題

      教師讀題,學生填出符號,教師講解。

      3、做第9題

      學生自己填寫,并說出乘法口訣。

      4、做第10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用乘法算式做。

      2×3=6(人)

      3×3=9(人)

      4×2=8(人)

      教師強調如何列乘法算式。

      三、

      請學生再次背誦乘法口訣。

      四、作業

      第6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表示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2、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

      能較熟練地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教學難點:

      畫平面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預習

      1、自學課本第20、21頁例2。

      2、匯報自學收獲。

      二、合作探究

      1、探討新知。

      小組合作學習課本第22頁例3。

      2、如何 理解 位置關系的相對性及描述路線圖。

      3、匯報交流。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經過路線圖。

      三、展示提升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 , 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四、檢測拓展

      完成教材22頁的 做一做。集體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義。

      2、在觀察操作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在老師引導下,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加法問題并解答。

      教學重點:理解意義,溝通加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五朵花、小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圖,讀懂圖意。

      2、模仿做一做,邊說邊做。

      3、指名說一說一共有幾支鉛筆。

      4、集體交流數“一共有幾支鉛筆的方法”鼓勵學生認真傾聽、清楚表達。

      二、實物操作

      1、出示熊貓圖,說說圖上講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貓在吃竹子,有2只熊貓在玩球,一共有幾只熊貓?

      2、用學具代替熊貓擺一擺,數一數。

      3、和同桌說一說后集體交流,鼓勵孩子認真傾聽。

      三、符號表達

      1、小結:這兩個數學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師介紹加號、等號、算式的讀法。

      4、引導學生結合情境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5、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境可以用這個算式表示。

      6、寫一寫算式。

      7、擺一擺、算一算。說說加法算式在圖中表示的意義。

      四、鞏固應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導學生完整說圖意,重點說出“又開來一輛”“又飛來一只”

      2、說一說。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1+4=5來表示?

     。2)觀察情境圖,交流書中呈現的實例。

      (3)讓學生結合不同情境解釋算式的意義。

     。4)引導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結。這些問題都可以用加法算式來表示。

      4、練一練,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全班交流。

      五、總結,布置實踐作業:在家里說說加法問題,并把算式記下來。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使學生能夠正確、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

      的推理能力、思維能力(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能夠正確而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如: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題等)。

      教學難點:探究和記憶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例題表格等。

      教學關鍵:為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2-5的乘法口訣,現在讓老師欣賞一下你們的本領好嗎?

      生:好。

      師:請小朋友們把2-5的乘法口訣按順序輕聲地背出來給在座的老師聽聽。

      師起個頭。

      生:輕聲齊背。

      師:恩,不錯,那么一般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呢?

      生:兩句,如:四五二十(4×5=20 5×4=20)

      師:好,現在考考你們的口算水平: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算卡片)

      2×5= 10 4×4 =16 3×1 =3 5×4= 20

      1×2 =2 5×3= 15 4×2 =8 4×3 =12

      1×5= 5 1×3= 3 2×4= 8 2×2 =4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兔媽媽帶小白兔去采蘑菇的情景好嗎?

      課件播放情境導入畫面。

      二、激發興趣、引入新課、新課探究。

      師:孩子們,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一定能幫助小白兔解決這個問題的。

      師:小金魚見到我們二年(3)班的小朋友這么積極,它們也趕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瞧!

      師: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例7情境圖。

      師:一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6個。

      師:一條金魚由6個三角形組成,這里有幾個6?

      生:1個6。

      師:輸入1個6是6。

      師:兩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12個。

      師:這里有幾個6?

      生:2個6

      師:輸入2個6是12。

      師:那么3條 、4 條、5條、6條金魚又各由幾個三角形組成?請小朋友們同桌一起說說.并把你們桌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精品大全在线视频 | 一本清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不卡日本v | 欧美精品一级高清手机在线 | 日本人妖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