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7篇【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進一步鞏固6以內各數的加減運算,會看圖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數的實際含義。
2、通過情景游戲,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相互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大書一本,畫有實物的卡片若干張,音樂。
2、每人一套1-6的數字卡片及+、-、=符號,一張大灰狼的涂色紙(分成四份),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書,引出故事。
師:小白兔被大灰狼抓走了,我們一起想辦法,動腦筋,救出小白兔。但在營救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要我們去解決,你們有信心嗎?(有)好,我們出發。
二、(看第二頁)選擇小路——復習6以內各數的組成。
師:我們來到了交叉路口,該走哪條路呢?瞧,這里有個指示牌,要我們完成這些數的組成,它就告訴我們走哪條路。(如圖1)
(幼兒接龍回答各數的組成,完成后畫外響起告訴我們走哪條路。)
三、(看第三頁)過城門——看圖列式,并能說出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地方?(城門前)可是城門關著,要想打開它,必須為這些圖片列出算式。(如圖2)
(教師口述各題,幼兒用數字卡片擺出算式,并請個別幼兒講講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
師:小朋友真聰明,列出了所有算式,你看城門打開了,我們趕快走吧。(教師操作打開城門)
四、(看第四頁)踩木樁過河——將算式中的錯誤改正。
師:你們看,大灰狼就住在河對岸,但是狡猾的大灰狼在過河的'木樁上設置了陷阱,每個木樁上都放了一道錯的算式題,我們只有將錯改正才能安全過河。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請個別幼兒操作)(如圖3)
師:你們真棒,錯誤都改正了,現在我們可以安全過河。
五、(看第五頁)涂色找出大灰狼——進一步鞏固6以內各數的加減運算。
師:大灰狼的家到了,可是它卻躲起來了,那讓我們齊心合力把它找出來。現在我們分四個小組,每組桌上有一張紙和一個數字,紙上有許多算式,請你把得數與桌上的數字相同的空格涂上顏色,涂完后四張圖畫拼起來,到時大灰狼就會出現。(如圖4)(幼兒分組操作)
六、趕走大灰狼,救出小白兔。
師:你們看大灰狼出現了,我們用石頭將它趕走。(幼兒扔紙團)
師:大灰狼逃了,小白兔得救了,我們將它送回家吧。
全體幼兒在音樂聲中簇擁著小白兔出教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勛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勛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 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
你也說我也說,那 水果圖案小勛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勛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勛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么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系)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后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勛章數個。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參與超市購買游戲,通過解決購買中“一共用去多少錢?”或“還剩下多少錢”的問題,掌握10以內的加減運算。
2、喜歡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活動準備:
1、課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場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擺放各種文具,貼上1-10元的價格標簽。(標簽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錢幣若干:1元、5元、10元.(課件“打印材料”中)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圖片。
1、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請幼兒欣賞。
提問:畫面中有什么?這些文具都是用來做什么的?
2、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在上小學之前,我們要為自己準備一些文具。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去文具小超市購買兩件自己喜歡的'文具!
二、游戲:挑選文具,運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錢”.
1、教師播放課件【挑選文具】,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
2、玩法:隨意挑選兩樣文具(加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點擊“完成”按鈕并通過加法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
3.教師小結: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用加法,將兩件文具所需的金額數相加,所得的總數就是“一共用去的錢”。
4、教師播放課件【挑選文具】,請幼兒參與課件游戲。
5、玩法:隨意挑選兩樣文具(加起來價格不超過10元),點擊“完成”按鈕并通過加法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
6.教師小結: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錢“,可以用加法,將兩件文具所需的金額數相加,所得的總數就是“一共用去的錢”。
三、第一次實物購買游戲,幫助幼兒掌握10以內的加法。
1、介紹課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導幼兒學會看價格牌(1-10元)。
(價格標簽在課前粘貼好,在課件“打印材料”中)
2、介紹玩法:請每個幼兒進入超市,自由選購兩件文具。
3、幼兒自主購買。
4、計算所需錢幣。
①每位小朋友都購買了自己喜歡的兩件文具,你們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錢嗎”?請幼兒說說自己用了多少錢。收銀處結賬。可設立兩個收銀處,由兩位老師當“營業員”,給幼兒找錢。
2、幼兒自主購買。
3、計算剩下的錢
①你們都非常順利地買回來文具,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還剩多少錢”。
請幼兒自由講述購買和找錢的過程,看看手里還省下多少錢。
②請每個幼兒說說是怎樣運用減法計算自己“還剩多少錢”。
活動延伸:
1、將“文具超市”設置在班級區域,請幼兒在自發游戲中繼續游戲。
2、提供課件【加加減減】,請幼兒用手中的數字卡進行9和10 的加減法。
3、請幼兒與父母同去超市購買商品,可請家長規定購買金額,請幼兒自行挑選商品。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西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35--36頁中例1、例2及練習六的第1題。
【教材分析】
有關8、9的加減法,與6、7的加減法相比較,在編排上有較大的區別:首先,從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過渡到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圖,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寫出不同的算式,這樣安排由學生自己去發現2、6、8三個數之間的關系,不僅讓學生寫出了四個算式,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親身經歷了根據一幅圖寫出四個算式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一圖四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關于9的加、減法是在8的加減法基礎上進行的,讓學生通過擺一擺進一步強化一種擺法列出四個算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8、9的認識。學生在學習6、7的加減法時就會根據一副圖列兩個加法算式或兩個減法算式,為本課的一圖四式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得數是8和9的加法及8減幾、9減幾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交流、自主探究,實踐操作等活動,在根據一幅圖寫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數的探索過程中,感受調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一樣的客觀事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同桌合作學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得數是8和9的加法及8減幾、9減幾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相應的口算。
2、教學難點:根據一幅圖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一圖四式)。
【教學準備】
掛圖、小紅花、圓片等。
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師談話激趣:孩子們,在前面的數學旅途中老師帶著大家去數學王國學習了好多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要用學到的知識去闖關,有沒有信心挑戰?
2、闖關練習:
(1)第一關: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出示卡片:
6+14+27-16-43+22+24+36-3
(2)第二關:填一填。(8、9的組成練習)
3、揭示并板書課題:8、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可真聰明,學會了這么多本領,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8、9的加減法。
設計意圖: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小棒圖,師提問:這里一共有幾根小棒?小手舉起來,一起數一數。(8根)
(2)師提問: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
4)。
(3)師:選擇你喜歡的分法來說一說怎樣列算式?(指名匯報,師板書。)
1+7=82+6=83+5=84+4=8
7+1=86+2=85+3=88-4=4
8-1=78-6=28-3=5
8-7=18-2=68-5=3
(4)引導學生觀察算式,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5)師小結一圖4式的方法:一種分法可以列出四個算式,兩個加法算式,兩個減法算式。列減法算的時候用加起來的得數減去相加的其中一個數,就得到另一個數。設計意圖:
(1)小黑板出示例2圖。師提問:你能通過擺一擺幫老師把這個表補充完整嗎?
(2)生擺學具,師引導填表。
(3)同桌討論:仔細觀察表,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跟同桌說一說。(上排的數越來越大,下排的數越來越小,相對的'兩個數加起來都等于9。)
師:對照這個表,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寫出有關9的加、減法算式嗎?寫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匯報,師板書算式:
1+8=92+7=93+6=94+5=9
8+1=97+2=96+3=95+4=9
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
設計意圖:
三、鞏固練習。
1、我當郵遞員。
信有:6+28+19—14+51+77+23+64+4
師:老師有兩個郵箱,一個是8號郵箱,拿信的小郵遞員要算出信上的得數,就投進幾號郵箱。
搶答:(答對的小朋友獎勵一朵小紅花)
3+69—39-22+78+08—88-33+5
設計意圖: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知識?我們知道了用以前學過的計算方法同樣能計算8、9的加減法。你會算了嗎?
設計意圖:
【板書設計】
8、9的加減法
1+8=92+7=93+6=94+5=91+7=82+6=83+5=84+4=8
8+1=97+2=96+3=95+4=97+1=86+2=85+3=88-4=49-1=89-2=79-3=69-5=4
9-8=19-7=29-6=39-4=58-1=78-6=28-3=5
8-7=18-2=68-5=3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6、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編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組成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圖四式”的方法,并會運用數的組成知識進行相關的加減法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我的設計思路是:復習鋪墊(復習7以內的口算及8和9的組成)——情境引入(小棒圖)——觀圖提問,列式解決(據圖列出兩道加法和兩道減法算式)——動手操作(擺學具,寫算式)——課堂活動(鞏固練習8、9的加減法)——總結算法。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思,我認為教學中做得較好的方面:首先,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習內容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說中學,做中學,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及質疑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其次,導入的設計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再次,課堂活動的設計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游戲中練習8、9的加減法。
不足之處:首先,在教學8、9的加減法時,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種擺法的四個算式,為了讓學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減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寫出所有關于8、9的加減法算式,因此,顯得內容較多,處理的方式上也較為單一,顯得十分枯燥,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顯得不高。應采用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分別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組列算式,
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其次,再處理根據不同的擺法列出四個算式時,讓學生觀察算式,說一說發現了什么?學生說得過少,教師的總結也不到位。沒有很清晰的讓學生明確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就讓學生多說,在教師引導的基礎再說一說,充分讓學生通過說來進一步體會四個算式間的聯系。
第三,在讓學生同桌合作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有部分學生,還沒有積極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該加強這部份學生的指導。
第四,在教學中沒有讓更多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就以點帶面,一帶而過了。應該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對于說得不完整的,教師可加以引導。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活動目標:
1、創設游戲情景,通過模擬購物來幫助幼兒復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提高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
2、感受爸爸媽媽當家的不易,幫助幼兒樹立健康消費的觀念,懂得花錢要合理、有計劃、有節制。
3、能遵守游戲規則,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7個信封(內裝由1元2元5元組成的10元錢);7個家庭的號碼牌;小貨架;
2、水果及食品的包裝等放到貨架上,并且貼上相應的價格(貨架和包裝上都貼好);
活動過程:
一、成立三口之家。
1、分配角色:出示號碼牌引導幼兒進行討論分析:這有幾個圓?一樣大嗎?如果用這三個圓代表家中的三個人,你們怎么代表?
2、組成三口之家。
1)幼兒自由結合,組成三口之家,將胸標貼好,教師擺好椅子,一家一處。
2)請一個三口之家上來介紹一下。
二、游戲:今天我當家
1、師:今天我請每個家庭自己當家,去超市買一些需要的物品。買東西需要錢,那我就給每個家庭發一個錢袋,請先數一數有多少?(每個家庭數完后報金額,都是10元。)
2、買東西。
請3位老師做售貨員,貨架分類擺放,有價格簽,老師觀察孩子買東西的情況,及時指導幫助。
1)提醒幼兒注意用錢時不要大聲說話,以免被他人聽到。
2)提醒幼兒如果覺得自己家中不需要什么,也可以回家。
三、記錄與分享交流
1、交流感受。
師:逛街累了,都回家休息了。現在我靖一位爸爸上來說說今天感覺怎么樣?(請一名幼兒上來說一說都買了哪些物品,花了多少錢?自己感覺如何?)
2、出示家庭收支統計表(這是什么表?什么叫收入?什么叫支出?結余是什么意思?)
家庭消費統計表
家庭收入支出結余電費
1號家庭
2號家庭
3號家庭
4號家庭
5號家庭
6號家庭
7號家庭
2、教師指導幼兒記錄:
1號家庭:支出了多少錢?買了什么?還有結余嗎?沒有用什么表示?(0)
3、幼兒自己記錄:
師:別的家庭還有結余嗎?(請自己上臺在表上填上。)
4、看統計表:“比較哪些家庭有結余?”
四、了解爸爸媽媽當家的不易。
師:“剛才你們出去的.時候,我接了個電話,要收電費了”,出示電費一欄。
1、電費是什么?什么叫電費?(幼兒發散思維回答)
2、家里什么地方用到電?
3、電費不付會怎么樣?
4、沒錢怎么辦?
小結:“剛才買東西,把錢用光了,沒法交電費了。一個家庭除了買東西和交電費,還有什么地方用到錢?”
5、還有哪里需要付錢?
小結:吃的用的,上幼兒園,住房都要用錢的,平時爸爸媽媽當家,賺的錢需要用的地方很多的,今天我們自己當家,才知道當家不容易,我們應該怎么辦?
6、討論:“平時怎么節約錢?”
小結:我們不能干活掙錢,但是可以幫助爸爸媽媽節約錢的,還可以把舊報紙,礦泉水瓶賣掉,廢舊的用品制作玩具等。我們花錢要節約,要省著用,不能想要什么就買什么,看到什么就買什么。平時要節約用水、用電,愛惜我們的物品、玩具、衣服。平時常常這樣做,我們能節約很多錢。
7、總結:一個家庭真不容易,平時要節約,不要浪費。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對于數字1——10,小朋友們已經認識并能夠書寫,但是對于數字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們了解不多,可是數字在生活中卻無處不在,本次活動,我和幼兒共同搜集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一起探尋、了解各種數字的含義,通過引導幼兒看圖,發現數字的有趣和給我們生活提供的方便,最后引導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經驗,創造性地運用數字,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觀察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初步了解各種數字的意義。 2、能結合自己已有經驗,創造性的運用數字。 3、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收集生活中各種有數字的物品: 1. 食品類(飲料瓶、食品罐、食品包裝盒等) 2. 生活用品類(沐浴露瓶、掛歷、手機等) 3. 測量類(彈簧秤、卷尺、直尺、額溫儀等)
活動過程:
一、用特殊號碼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
1、教師出示火警圖片,提問:這時什么數字?它表示什么意思?打了119,誰會來呢? 2、出示110、120數字,提問:這些數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看看撥打這個號誰會出現?
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字,探索各種數字的不同含義。
1、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教師:在生活中數字是無所不在的,今天就有許多數字來到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教師:你在什么東西上發現了數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誰愿意大膽到前面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掛歷上的日期、門牌號、額溫計等)。
3、結合已有經驗,創造性的運用數字。提問:你覺得還可在什么地方貼上數字標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班級門牌號、杯架上貼數字)等。
4、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和幼兒共同搜集了生活中有數字的實物,一起探尋、了解了各種數字的含義,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高、思維靈活,但是在完成練習時,幼兒大部分掌握不好,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總結有以下幾點:一.教師在提問幼兒時語速過快;另外,教師在引導幼兒探尋實物上的數字時,沒有側重點和針對性,造成幼兒不懂練習題怎樣做,通過這次活動,我又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了解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科學合理的促進幼兒愉快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看、玩玩中學習將物體以2和5為單位分群,并能按群計數。
2、發展幼兒目測數群的能力以及學習計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軟件。
2、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圖形、底版、膠水等。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復習20以內的數數。
教師導語:“看,這里有這么多數字,哪個小朋友愿意來數數看!”
(1)請幼兒用順數和倒數的方法練習數數。(1個1個數)
(2)用雙數的方法練習數數。(2個2個數)
(3)以2為單位進行計數。
教師導語:
魚兒正在進行隊列表演,請小朋友一個仔細看,它們是幾條在一起的?(劃圈,說明這是群) 有幾群?一共有幾條魚?
小結:這樣兩種數數的`方法,2個2個數比1個1個數快。
2、學習按5分群計數
(1)幼兒操作活動,練習按5分群。
教師導語: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袋幾何圖形,請小朋友按照5個5個分好,并貼在紙板上。
(2)學習5個5個唱數到20。
教師導語:請小朋友把含有5的數字找出來。(同時用雙手幫助幼兒理解10與5的關系。)
運用多媒體讓幼兒練習5個5個唱數到20。
(3)學習按5分群計數。
將魚按5分群,并有規則地排列;
將魚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動;
將魚按5分群,不規則排列。
小結:5個5個數比2個2個數更快。
出現錯誤的分群,引導幼兒發現錯誤。
小結:每一群的數量一定要一樣多,這樣才能數得準確。
3、游戲“快速搶答”
玩法:幼兒分成四組,進行搶答。答對一道題加上相應的分值。最后評出優勝隊。
規則:搶答中出現錯誤的一隊要暫停一次比賽。
最后評出優勝隊。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0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