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經典]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議論文的文體特點,理解議論文中的論點、論據及二者的關系。
2. 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3. 初步學習“擺事實”( 舉例論證)和“講道理”(道理論證)兩種常見的論證方法。
4. 對自身學習態度進行反思,端正學習態度,做到“敬業”與“樂業”。
5. 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提升思想素養。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有業----敬業----樂業),把握論證方法。
2.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正領悟。
三. 教學準備:
1. 搜集有關梁啟超的有關資料,以供課上交流。
2. 教學錄音及設備。
3. 小黑板(出示字詞與課內思考練習題)。
四. 教學安排: 四課時
五. 教法與學法:
1. 朗讀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學過程與內容: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個星期,我們剛剛結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對著自己的成績,面對著自己與那些成績比自己高的同學,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你是否做到了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呢?我們又該怎樣才能把學習當成一件樂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國近代思想家,著名學者梁啟超先生在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主張。盡管時隔大半世紀,但他所提的這種主張對我們仍然很有教育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敬業與樂業》
(板書課題)
(二) 走近作者:
先由學生交流各自準備的有關梁啟超的資料,然后教師做適當補充。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著有《飲冰室合集》。
(三) 檢查預習情況:(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釋義(并注意寫法):
① 征引:引用。
、 佝僂gōulóu
③ 駢進pián
④ 褻瀆(xièdú):輕慢,不莊重。
、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一點也不分心。 (騖wù)
⑥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⑦ 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 不二法門: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后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⑨ 言行相顧: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 強聒不舍:形容別人不愿意聽,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聒guō)
(四) 整體感知,理清寫作思路:
1. 播放教學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學生自由朗讀,并思考:
(1) 從題目上來看,本文談論的是一個關于什么的問題?
(對職業應采取怎樣的態度)
(2) 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在文中劃出能明確表達作者觀點的語句。讀一讀,好好揣摩。
(“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第一要敬業!诙獦窐I。)
(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
(五) 課時小結:
1. 本節課主要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掃清文字障礙。
2. 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見解。
【第二課時】
復習上節課的字詞導入。
(一) 提問:
本文從文體上看,既是一篇演講辭,更是一篇議論性較強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要素構成。那么什么叫“論點”?什么叫“論據”?什么又叫“論證”呢?
舉例引導:(舉班上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做例子)
小丘同學學習怎么樣? ----------討論的問題
↓↓
小丘同學學習認真,成績好! ----------你的看法,觀點
↑↑
小丘同學上次月考成績總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據,事實
(二) 像上例中,你對某一個問題所持有的看法或觀點,在議論文中,就叫做“論點”。用來證明你的觀點的材料和依據,就叫做“論據”。而運用那些材料和依據來證明你的觀點的過程和方法,就叫做“論證”。(板書議論文三要素)
(三) 文章標題為“敬業與樂業”,那么,它是討論關于什么問題的呢? 試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對職業應采取怎樣的態度)(課文第5段: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告訴他們對于自己現有的職業應采何種態度。)
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怎樣的思想主張?(要敬業與樂業。)
(四) 認真朗讀課文,思考:
1. 文中除了談論“敬業”與“樂業”外,還談論了什么問題呢?(有業)(課文第3段: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2. 根據作者先后所談論的問題,將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
第一層(1--5)有業; 第二層(6--7)敬業;第三層(8)樂業。
(五) 賞析第一層:仔細朗讀(1—5段)
1. 作者在論證“有業之必要”時,找了哪些材料依據?
(1) 孔子的話:“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2) 百丈禪師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泵咳粘咸谜f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
2. 引用孔子的話和百丈禪師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睆娬{“有業”是做人之本。
3. 請你再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
(1) 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
(2) 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
(3) 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
(4) 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
(六) 課時小結
1. 本節課時,主要是通過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來引導學生理解議論文的三要素。
2. 領會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引導論證“有業之必要”的。
【第三課時】
復習上節課的議論文知識導入。(論點,論據,論證)
(一) 賞析第二層:仔細朗讀(6—7段)
1. 假設是你,你打算怎樣來證明“要敬業”這一觀點?
(學生討論)
2. 本文作者梁啟超先生又是怎樣證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據?
(1) 朱子的話;
(2) 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的例子;
(3) 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
(4) 木匠與政治家,挑糞工與軍人;
(5) 曾文正,莊子,孔子的話。
3. 思考:這些依據有什么特點?可以大致分成幾類?
明確:
第一類(1)和(5)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類(2)(3)(4)都是實際的事例。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明白論據的兩種類型: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
(二) 再次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證明這一論點的?
明確:
(1) 什么是“敬” ----主一無適便是敬
↓↓
(2) 為什么要“敬”----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
(3) 怎樣“敬”----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
(三) 拓展延伸
我們常說,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假如把“學業”當成是你的“業”,那么,學習了本節課后,你認為該怎樣“敬業”?
(學生討論)
(四) 課時小結
1. 本節課時著重研討作者論證“敬業”的過程。
2. 引導學生明白議論文論據的兩種基本類型。
【第四課時】
復習舊知導入。(議論文論據的兩種形式)
(一) 賞析第三層:請同學們默讀第8段
1. 作者論證完了“有業”和“敬業”之后,緊接著又是怎樣論證“樂業”的呢?
梁啟超先生從司空見慣的“做工好苦呀”的嘆氣聲中談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費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對于無法逃避的事,與其“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不如尋找出樂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
2. 為什么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學生討論)
3.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你能不能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正是這種“樂業”的精神,成就了她們非凡的人生與輝煌的事業。)
(二) 綜合全文,思考:文末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說說“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
(1) 首先是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業)
(2) 對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敬業)
(3) 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樂業)
(三) 質疑探究
作者在論述“敬業”的問題時,提到“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又說“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比欢腥藚s引用拿破侖的話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討論一下,對這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看。(學生討論)
(四) 課時總結
1. 本文針對聽講者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敬業與樂業”的思想主張,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發揚敬業、樂業的精神,去過人類合理的生活。
2. 寫作特點:
(1) 論證條理清晰,論據充分有力。這篇講演詞開頭提出了論題,中間主體部分分三層分別論述“有業”“敬業”和“樂業”的重要,末尾總結全篇。條理很清晰。
(2) 論證說理,引經據典。本文大量引用經典、格言。儒家的《禮記》《論語》、孔子、朱熹、曾國藩,道家的《老子》《莊子》,佛家的百大禪師,都被作者拿出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生活中的實例,有古代、外國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親身經歷中卓有成效的經驗,還有古人的流傳至今的名言警句等。這些論據的精選運用,使講演詞具體、生動,富有說服力。
(3) 語言通俗淺顯,準確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業布置
(1) 摘錄并積累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據本文所學的議論文知識,試寫一篇以“自信”為話題的議論文。字數不少于600字。
【教學總結】
課文是梁啟超先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啟蒙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篇文章,既是議論文,又是演講詞。我們在集體備課時決定重點講議論文的知識,少講演講稿的知識點。為此先講了議論文的相關常識,然后把本文當成議論文的典范給學生將如何閱讀議論文。
我們共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后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在老師的點撥下,孩子們迅速地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指出了作者圍繞中心論點所談的幾個主要問題。可以說沒什么難度,絕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到位。
第二課時我們把重點設置為本文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學生在判斷論證方法時大都很精準,但是在說其作用時,尚不會運用議論文的術語,說的是五花八門、詞不達意。另外,對于敬業、樂業意義的理解上談的太少,忽略了學生精神視野的拓展。應該讓學生找出一些“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的天地間第一等人”,從而引導孩子們思索現在應該如何去做,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習,如何把握自己的青春年華,是做書中所寫的兩等苦人,還是從學習中找到趣味?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我們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想通過一篇議論文的學習,就讓孩子們掌握住答題方法,其結果肯定是會讓人失望的。議論文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必須通過做題才能逐步掌握。可是,我們的老師卻把所謂的答題套路直接給學生,讓其背的爛熟,并在課堂上進行默寫,我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有何樂趣,這樣孩子們就會做議論文閱讀題了嗎?這樣的教學會讓孩子們敬學、樂學嗎?
我覺得,在教學中我們仍然應該盡可能的讓孩子多讀、多思、多發言,讓他們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樂在其中。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爾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記者的采訪和照相。當得知一名少先隊員要為自己照相時,高爾基欣然答應了孩子的請求。在拍照的準備過程中,高爾基盡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時候,孩子發現忘了帶膠卷,拍照未能完成,盡管高爾基要為孩子提供膠卷,他還是哭著離開了。最后,高爾基交代秘書,他不接待雜志社的記者,但如果是那個少先隊員,就一定讓他進來。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
本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掛念著那個少先隊員。再如男孩見到高爾基后,“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這個細節反映了孩子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后的激動和驚喜。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和藹可親和關懷愛護;二是認識引用對話的不同方式,并通過對話讀出人物的感情。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機、打量、擺弄、準備、膠卷、秘書、雜志社、記者、轉告”等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好對話,并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感受高爾基對男孩的關懷愛護和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
5、續寫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高爾基接受少先隊員照相的經過。
難點:使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人物,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課前同學們自己已經讀過了課文,查閱了有關資料,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高爾基?
2、學生之間交流收集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老師小結:高爾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爾基的筆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愛他。今天學習的課文講的是關于他非常愛孩子的事。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學生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部分內容屬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
6、畫出不懂的問題,留待下節課交流解決。
三、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辦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并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聽寫)
紙團墻報鞠躬打量吩咐擺弄膠卷秘書雜志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回憶上節課歸納的問題。
三、帶著問題讀書,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ūM量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如果學生提不出來,則照以下步驟進行)
1.讀文想問題
a、投影出示“突然”一詞,說說你對該詞的理解。
b、請在原文中找出例句,體會“突然”一詞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圍繞兩個“突然”質疑。如:突然發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發生的?
2.畫句找答案
a、小男孩為什么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小男孩為什么能進來?用“——”畫出有關句子。
b、高爾基是怎樣聽從小男孩吩咐的?用“~~~~~~”畫出有關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爾基是怎樣說的?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d、小男孩跑了,高爾基喊些什么?用“△”畫出高爾基說的話。
3.讀句知內容
從課文的許多地方可以看出高爾基喜歡小男孩,讓我們找出來讀一讀。
四、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為導演,安排組員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為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表演。
3.挑選一組學生上臺表演,根據表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學生表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擺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學生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愛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讓學生反復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幫助孩子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愿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五、巧設疑問,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聯系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孩子來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后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六、拓展活動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板書
小攝影師
關懷、愛護
高爾基——小攝影師
有禮貌
語文教案 篇3
一、親切的普通話點亮了課堂。
我們聽的第一節課是小學二年級的《第三個小板凳》(北師大版教材),教師用親切而柔美的普通話把孩子們引入了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手工課上。課中,老師一直用輕柔而動聽的普通話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生字,讀通課文,品讀句子,感悟文本。讓我聽了課的第一感受就是————要是我的孩子也能到這樣的學校學習那該多好。
清新自然的普通話,打破了我印象中的語文課堂,原來語文課堂還能如此呈現。其實,這更能考驗教師的基本功,同時也體現教師運用和保護嗓子的技巧。令聽課的人心曠神怡,仿佛聽上十節、二十節,甚至上百節都不會煩躁乏味。這也許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吧!而隨后的課,不管是語文課還是數學課,教師們都是如此。這再次提醒了我重新定義語文課上教師應具備的語言素養。
二、層次分明的朗讀孕育了課堂。
有層次的指導朗讀是我聽了錦西小學的語文課的最大感受。幾乎每節課教師們都有這樣的展示,而且每次的朗讀都是針對學生不同的理解而讀。這是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由董霞老師執教的《遲到》一課上,朗讀的指導淋漓盡致,潤物細無聲般地教會了學生怎樣讀懂文本,領悟文章的精髓。
……
師:父親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讀:(第一段的)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出示: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師:引導讀前半句,問:我有一個疼我的父親,應該怎樣讀?
生答:自豪地讀。抽生讀————全班自豪地齊讀。
師:引導讀后半句,問:很嚴的父親,該怎樣讀?抽生讀————齊讀。
師引:嚴格的父親,女生讀。很嚴很嚴的父親,男生讀。我有一個很嚴很嚴很嚴的父親,齊讀。(師板書:嚴)
師:課文的哪些地方讓我感受到爸爸的嚴呢?請同學們看書。
生讀:(第11自然段)爸氣極了,一下把我從床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一把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挨打了!
就在這個重點段落上,教師先引導學生抓動詞,讀動詞,悟動詞中去逐步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去體會那重如山的深沉的父愛。最后,回過頭來,讓學生再讀“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句話。學生就讀得別有一番滋味了。
如此逐層深入地理解父親,讀懂父愛,為我們展現了有層次指導朗讀的精妙。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位^專~家說的話:課文是讓學生讀懂的,而不是老師講懂的。
三、創意的板書激活了課堂。
在三年級的《一只小鳥》的課上,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小鳥的歌聲給大自然帶來的好景致。教師一邊問:小鳥看到了怎樣的好景致?什么樣的陽光?什么樣的樹林?……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不一會兒,一幅大自然的和諧之景躍然而出?鞓返年柟馄照沾蟮,幸福的大樹旁一條小溪歡樂地流淌著,還有幾個可愛的小朋友正在欣賞這如畫般的景色(太陽、大樹、小溪上都畫有醒目的笑臉)。后來,由于小朋友們喜歡小鳥,想占為已有,便用彈弓打中了那支天天為大自然歌唱的小鳥。此時,這一切的景致都隨著鳥兒生命的消失而離去。在另一旁,教師畫了一個大大的哭臉,襯托出小鳥離去后的憂傷場景。隨即,老師問:鳥兒是怎樣熱愛大自然的?生答:天天歌唱。老師又問:大自然又是怎樣回應大自然的愛的呢?生答:為小鳥創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小朋友們也喜歡小鳥,他們的愛卻讓小鳥失去了生命。就在這簡單的勾勒中,就在這一問一答中,同學們讀懂了愛的含義。當老師問愛是什么時,凄涼的音樂響起,孩子們用筆流瀉下詩一般的語言。有的說,愛就是放棄;有的說,愛就是自由;有的說,愛不是占有,而是永久的銘記……這就是創意的板書帶來的課堂效應。它能讓學生體會文本,領悟真理。這種教學設計,更體現了三維目標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而在《第三個小板凳》的課上,教師事先就在黑板上畫了三個方框,令人自然的想到那就是三個小板凳的正面。而后在引導學生讀懂文本的同時,將含有生詞的重要的內容板書在這一個個的板凳上。既圖文并茂,又強調了生字詞,真是異曲同工之妙也。
四、豐富的校園文化促進了課堂。
錦西小學處處彰顯了著他們“以人為本 珍重生命”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的校門外赫然寫著“為生命而歌”,在這幾個藝術字的左右角還分別鑲嵌著“尊重生命”和“生命至上”。這與校門內的“學做真人”相得益彰。除此外,在教學樓的外墻體上;樓道的讀書角處;走欄的拐彎處;操場的壁圖上……都布置了豐富的形式多樣的提示語,這些都是錦西小學的教育資源。如:樓道行走別著急!當心滑倒傷身體。說話輕聲,校園是我寧靜的家。腳步輕輕,上下從容亦風景……
豐富的校園文化為錦西小學的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學習的樂土。與此同時,學校還開設了自己的校本課程。近來,主要是走進一些名人,去品味名人身上平凡中的不凡,去領悟人生的真諦。這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視野,更促進了語文教學乃至人本主義教育的開展。
在錦西小學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在我內心深處的震憾是永久的。因為學以致用的過程是漫長的。
語文教案 篇4
課時:一課時
授課對象:五年級學生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要認真完成第三學段閱讀學習目標,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教材中精讀課文數量減少,略讀課文的數量有所增加,在教學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學中要繼續強調自主學習,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自讀自悟的能力。 目標
(一)認識至少200個字、書寫至少150個字,能聯系上下文并結合生活實際或查閱工具書,理解詞語意思和句子含義,并學會運用文中語句。
。ǘ┩ㄟ^讀文章想畫面,理解文章內容。了解寫景類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通過口語交際的練習,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想法。交談中能認真傾聽,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
。ㄋ模┝粜闹車挛,善于觀察,習作時會把內容寫得清楚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學習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傾盆大雨、饑腸轆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3.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評價任務
1、認讀生字詞,書寫生字。
2、自讀,指名讀等形式正確地朗讀課文,積累新詞和優美的句子。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4、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附:板書設計
竊讀記
復雜:快樂 懼怕(心理描寫 獨特感受) 急切:(動作描寫:跨、踮、鉆、擠、找)
1竊讀記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2.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評價任務
1、知道作者在哪讀書,在那讀書有什么不便之處,體會竊讀時的復雜心理。 2、 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說出“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含義。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同學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同學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于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
同學準備:搜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俺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達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俺們一起隨著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ㄍ瑢W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同學互相解答)
4、帶著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局部,讀給他聽一聽,假如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ㄒ唬w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1、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俺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2、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么?
3、你是怎樣理解“聯系”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俺們”是怎樣“聯系”的?
4、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為有價值的地方。
5、集體交流
。A設:同學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為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假如個人同學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二)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2、小組匯報扮演,再讀文章。
3、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同學充沛交流。
。A設:同學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4、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俺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ㄈ┙Y合資料,深入理解
1、其實,今天俺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組內搜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3、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衣著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后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辟者就是著名的──張騫。
4、齊讀課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體會?
6、再讀13自然段。
7、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為什么稱作絲綢之路?
因為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四、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俺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聳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俺們講述著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俺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自然段。
板書: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學反思:
同學對《絲綢之路》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因此本節課主要采取了同學自主學習合作的方法進行教學。比方在絲綢之路的線路教學中,不只要求同學了解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而且要求同學通過古今對照,了解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紤]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組的合作學習,讓同學感受到歷史其實離俺們很近。另外,在絲路上的交易活動,應該說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俺采用了小組合作扮演的形式,對中原和西方之間進行交易的貨物作了區分。這種教學方式比以前單一的記憶要強很多,三位同學的精彩扮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不只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每一位同學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當時絲綢之路上的繁榮景象。此外,也協助他們理解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學習更加貼近歷史。貼近歷史,感受歷史正是俺的期望,在這節課上,俺和俺的同學們都做到了。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分析
1、《春日》展現了泗水邊的大好春色,歌頌了春天的無限生命力;《游園不值》也贊美了滿園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強的生命力;《望湖樓醉書》生動記了夏天西湖景色的變,表現了景物的動態美;《出凈慈寺》則顯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在晨陽光下映照下的美麗;四首詩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歌頌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讓我們在字里行間感覺到詩人(葉紹翁、蘇軾、楊萬里)文字的優美和描寫景物的功力,體會我國代詩詞的光輝燦爛。
2.四首古詩格律整齊,文字優美,詩句生動,讀來瑯瑯上口,是適宜誦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學會4個生字,理解8個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3.會背四首詩,會根據《游園不值》所描繪的情景,結合自己想象,說一段話。
4.感受四首詩所描繪的大自然景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借助注解,通過自學,一字一句解釋,理解詩意,學會背誦。
教學難點:注意詞義變遷,理解詩意。根據《游園不值》所描繪的情景,結合自己想象,說一段話。
四、錄音機、小黑板或投影儀等。
五、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春日》《游園不值》中的4個生字。
2.借助注解說說《春日》《游園不值》的意思,并熟讀背誦兩首詩。
3.感受這兩首詩所描繪的自然美。
(二)教學過程
1.揭題:21詩四首(板書、讀題)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古詩二首》(《山行》《江雪》,都是宋代詩人的作品。唐朝是詩歌鼎的朝代。宋代也是詩歌創作繁榮、優秀詩人輩出的朝代。這一課時,我們學習《春日》《游園不值》。
2.出示詩題《春日》(板書、讀題)我們先學習宋代詩人朱熹的《春日》。
(1)誰能說說詩人朱熹的情況?(學生可以看注解①說說,也可以離開注解,根據自己知道的說。)
(2)輕聲讀讀《春日》,要求自己學會生字,讀通古詩。讀后作自學檢查:①泗(sì)通過查字知道:泗水,是山東的一條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學讀詩,看看是否會讀了,即讀準音、不尜字、讀得較暢。
。3)理解詩意,再讀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條說說注解思后,讓學生接著說說不得1、2句的詩意。
、奂w評議、補充、糾錯后,教師進行指點。(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這兩句寫了詩人春游時看到的景色:風和日麗的一天,我去泗水,尋長優美的景色,河邊無邊無涯的風光景物,一時間變得煥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民思維。如第1句注解,可把"尋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說說。)
④按同樣的方法,讀讀、說說第3、4句。評議糾正后,教師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確答案,這兩句詩抒發了詩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認識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艷,成紫千紅。告訴學生最生一句是傳頌的佳句。(理解后再讀讀3、4)句。
、菔熳x全詩,為以后背誦作準備。
3.學習《游園不值》。
。1)讀注解①了解作者葉紹翁。同時審題。不值:沒有要訪問的人。全題意思:去游園,主人不在,沒能到園內去。
(2)初讀,《游園不值》,讀通詩句,自學習題個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門)
讀后進行檢查。
(3)理解詩意。
、僮x詩,并揣摩注解③④,如果其他詞語不懂也可提出討論。(憐:憐惜屐:鞋)
②學習1、2句,自學后指名說意思,進行評議,補充、糾正。
、郾驹娫娨廨^難理解,教師指點后通過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小徑上的.蒼苔,怕別人的木鞋把它踩壞,所以把柴門關上了。(注意"應"理解為"大概",1、2句之間還就補上"園門關上了"。)盡管詩人輕輕敲門好久,也沒人來開門。
、馨赐瑯拥姆椒,讀讀、說說第3、4句。評議糾正的基礎上教師出示3、4句意,并指點(可用投影):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粉紅杏,聯想到滿園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機,蘊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機的東西是關閉、壓不住的。)這個句子與"忝紫千紅總是春:一樣,成為傳頌的詩句。
(4)熟讀全詩。
4.作業:
。1)熟讀這兩首詩。
(2)做作業本第3、4(1)題。
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望湖樓醉書》《出凈慈寺》,借助注解詩意。
。2)熟讀兩首詩,感受詩所描繪的自然美。
(二)教學過程
1、揭題。(板書《望湖樓醉書》)讀題:這節課我們先學這首詩,用上節課同樣的方法學習。
。1)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詩題。蘇軾(1037—1101),宋代最負名的詩人之一。曾在杭州任過太守。蘇堤之名是為了紀念這位杰出詩人的。望湖樓在西湖之邊。
。2)自學詩句,理解詩意。
①讀注解②③理解翻墨跳珠.
、谟胁欢牡胤,提出來師生討論解決.
、壑该x詩句1、2句,理解詞句,師生共同評議,補充、糾正。
、艹鍪緝蓚句子的正確句意(用投影);烏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樣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一場暴雨后的天空一樣開闊、平靜,西湖又恢復了它平時的姿態。
⑤按同方法,指名學生說說3、4句的意思,評議糾正。
、蕹鍪菊_句意,教師進行3、4句意指點(投影顯示):地面上喬起的大風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從望湖樓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樣開闊、平靜,西湖又恢復了它平時的姿態。
。3)指名學生讀全詩(評議),齊讀全詩。
2.學習《出凈慈寺》,揭題、板書、讀題、審題。作者楊戌里,南宋杰出詩人。原題是"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題意是晨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與前一首一樣是寫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讀全詩,讀通句子。
(2)理解詩意
、僮x注解②,再提出詩句中不懂的地方,師生討論解決。
、谥该x詩句,理解1、2句句意,評議,糾正。
、劢處煾鶕䦟W生情況指導,投影出示兩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風光與四時不相同。(這里的"六月"指農歷六月。)指點后再讀,并齊讀1、2句。
、苤该x3、4句,再連起來說說3、4句句意。(評議、糾正)
、萁處熡猛队俺鍪3、4句句意,進行指點:碧綠的荷花,紅得特加鮮艷。指點后,再讀讀3、4句。
、拗该熳x全詩,齊讀全詩。
4.作業:作業本1、2題、第4題(2)(3)題。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四首詩的理解。
2.根據《游園不值》所描繪的情景,結合自己想象,說一段話。
3.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四首詩,并默寫。
(二)教學過程
1.自由輕聲讀詩《游園不值》。讀詩,解詩意,看見圖,說一段話。(先自己說說,再同桌相互說說,評議。然后寫一段話。)
2.輕聲自由讀其三首詩,再按要求說說課后第1題點詞和三個詩句的意思。說后評議。)
3.學生各自讀詩四首詩,想想看該如何背,然后自己閉站眼睛試背。
4.同桌間相互背誦,互相幫助,指正。
5.齊讀詩四首。
6.聽錄音背誦,指名背誦、評議。
7.齊背詩四首。
8.默寫詩四首。(請兩人把詩默寫在投影片上)默畢出示兩位學生默寫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詩,供評議糾正。
9.作業:作業本第6題。
語文教案 篇7
①導人新課
張海迪最新創作的長篇小說《絕頂》,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自1998年開始創作,耗時四年,共計35萬字。
責任編輯胡玉萍第一次與海迪面對面交談時,心中就擔憂——以她這樣的身體狀況,能完成這部長篇創作嗎?后來,她了解到,張海迪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就繼續艱難地創作。張海迪說:“每天我都想放棄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來,精心地、像看護一小簇火焰一樣,讓它燃燒,生怕它熄滅……,’
去年歲末,胡玉萍拿到書稿后,確確實實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著,仿佛是捧著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確乎是沉甸甸的……
無獨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她忍著極大的痛苦,高聲呼喊著“生命生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習她珍視生命、堅強勇敢的精神,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
②配樂范讀: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思考題
a.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b.作者列舉了哪三個事例,試用一句話概括每個事例的內容。
c.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分別側重哪一方面?對人生的三點思考分別側重哪一方面?
、勐犠x之后,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b.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c. 三點思考
第一點思考: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回答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將目標、信念付諸于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為生命奮斗,“勇敢地活下去”。
[教師小結]
正是由于為生命而奮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歲就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雖然病情惡化了,仍然忍著病痛,強烈地呼喊著:“生命、生命”。
研讀與賞析
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們,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現的。下面我們再細細研讀文章,看看三個事例分別抓住哪一個關鍵詞,側重哪一個方面,三點思考分別提出了哪三個要求。
學生討論明確:
飛蛾 生之欲望 生命意義
香瓜子 生命力 生命的價值
心跳 生命 珍視 奮斗
討論加點詞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躍動”改為“跳動”行不行?為什么?明確:不行。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用“躍動”更能表達“生之欲望”。
、凇案袅藥滋,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本谷唬瑸槭裁床荒苋サ?竟然表達了一種意想不到,表達出一種驚喜,若去掉就沒有了這種表達效果。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邸澳且还勺阋郧嫣旌车氐纳,令我肅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來形容力量巨大,這里指小瓜苗在沒有生存條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現了小瓜苗的生命力!懊C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懊C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的生命力的一種崇敬,在這里是不可隨便調換的。
④“小瓜苗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庇终f“它僅僅活了幾天”……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小瓜苗在沒有生長的條件下,靠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能茁壯生長、昂然挺立,而瓜子的養分僅僅能供養它活幾天。
、荨拔叶荚敢鉃樗鼕^斗,勇敢地活下去!弊髡邽槭裁匆印坝赂业亍眮硇揎棥盎钕氯ァ?作者那種難以忍受的病痛,活著會比死了還要難受。張海迪也是如此,同樣是生不如死。像她們這種情況,活著比死亡還更需要勇氣,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飾成分。
體驗與反思
朗讀課文最后三段,說說你學習了此文的思考。結合你的生活,從你的周圍舉出一兩個例子,談談你的認識。
啟發學生將課文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感受。
作業
①將自己的認識記下來,作為小作文練筆。
、诒容^閱讀:試比較《生命生命》與課文后的選文的異同。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重點】
1、會認課文中“宋”等7個生字。會寫“濤”、“陳”、“丹”、“藝”4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體會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意圖。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風婆婆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段聲音,想聽嗎?請仔細聽。
2、你知道這是什么聲音嗎?
3、對,這是風的聲音。你喜歡風嗎?說說理由。
4、是啊,風看不見,摸不著。今天有3個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畫筆,把風畫下來,他們會怎么畫風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畫風》去看一看吧。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1、提出自學要求,請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讀課文:
自學要求:
⑴ 我能把課文讀通順。
、 我能認識課文中的生字。
2、今天,這三位畫風的小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里,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
、 出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請學生跟他們打招呼。
、 去掉拼音請學生讀一讀。
⑶ 打亂名字中的字的'順序,請學生同桌互讀。
、 教師抽個別學生讀生字。
⑸ 請小朋友仔細想想,我們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這幾個字?
3、根據學生的回答,書寫“濤”、“陳”、“丹”、“藝”4個字。
三、讀順課文
1、小朋友們都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宋濤、陳丹、趙小藝卻非常聰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風畫了下來。那么他們究竟是怎樣畫風的呢?請你再來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劃出他們畫風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2、剛才在小朋友讀課文的時候,三個小朋友已經完成了他們的大作,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四幅畫)
3、這四幅畫的作者分別是誰?
4、讓我們一起先去看一看趙小藝的畫。
課件出示: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什么地方讓你感覺到風來了?
板書:風來了 旗子飄了
、 風來了,還有什么東西也會飄起來?
、 學生自己試讀。
、 抽個別學生讀。
⑸ 齊讀。
5、在趙小藝的帶領下,其他小朋友也畫出了不同的風,讓我們看看他們又是怎樣畫風的?(出示三段話)請學生自由讀一讀,讀出有風的感覺。
課件出示:
、 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闭f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 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小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⑶ 趙小藝笑著說:“我還能畫!”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 個別學生讀,說說,從哪個地方感覺到有風?
、 齊讀。
6、現在老師想請幾個小朋友和我合作讀。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趙小藝、陳丹、宋濤。
師:風來了,趙小藝你畫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師:風來了,陳丹你畫了什么?
生:我。
師:風來了,宋濤你畫了什么?
生:我。
7、老師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詩歌結課
1、小朋友,你們發現沒有,老師把剛才你們說的寫成板書,如果我們把這個板書穿起來,就變成了一首小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詩。
2、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棒,通過自己的智慧,在這節課里不僅交到了幾個好朋友,認識了很多字,還學會了編詩。老師要在詩的下面寫上我們班的大名,這可是我們這節課的勞動成果。
3、會編詩了高興嗎?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另一首描寫風的詩,在結束我們這節課之前,老師把這首詩送給每一個小朋友,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這節課。齊讀這首詩。
〖板書
畫風
風來了──旗子飄了
風來了──小樹彎了
風來了──雨絲斜了
風來了──風車轉了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I.學習課文一、二段,了解廬山云霧的特點。
2.理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背誦2、4自然段。
理解抓住廬山云霧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背誦2、4自然段。
投影片
小黑板
錄音機
1.教學第一段。
(1)讀第一段,思考討論:文章的第一句話與課題有什么聯系?第1、2自然段是怎樣贊美廬山云霧的?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教師提示:①一開頭就講課文主要內容的.寫法叫開門見山。②“不識廬山真面目”這個詩句本來是詠嘆廬山的面貌千姿百態,變化多端,此處用來說明因云霧的遮掩而不容易認識廬山真容的意思。③“一起千百里,一蓋干百峰”寫出廬山云霧的廣闊。
2.教學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思考:第3自然段開頭的過渡句,哪句話是承上的,哪句話是啟下的?
(2)廬山云霧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邊讀邊列表,看作者是怎樣寫出廬山云霧的特點并把它寫具體的。
地點
霧名
特點
主要詞語
主要句式
九江
登山路上
牯嶺
大天池等
(3)學生匯報,教師指點。
(4)品析妙句,劃出比喻、擬人、對比句,看看這樣寫好在哪里。
(5)抓住文中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完成作業本第3、6兩題。
3.指導背誦第2、4自然段。
(1)指導學生將第4自然段分為3個層次,總提云海,雨過天晴后,太陽照耀下。并找出背誦支撐點“尤其”、“每當...”只見“、”青峰秀嶺“、”特別......更......“、”夕陽......將......“等詞,試背第4自然段。
(2)用同樣的方法背誦第1自然段。
4.作業:熟背2、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題。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認讀“蜻、蜓、蜘、蛛、展”等14個生字,認識文中小動物的名稱。認識“蟲”字旁。
能夠正確書寫“螞、蟻、房”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大致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并讀通句子。
3.能夠進一步認識自然界,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從而產生喜愛小動物的情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認讀生字,正確書寫課后的6個字。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去動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去和小動物們交朋友。有的小動物也許你早就認識了。
(二)出示圖片,認讀詞語
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文中的6種小動物,再分別出示它們的名字來認讀。(詞語帶音節,及時幫助學生糾正讀音)
(三)認識“蟲”字旁
將6種小動物的名字集中出現,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字都有相同的偏旁──“蟲”字旁。
帶有“蟲”字旁的字,一般和動物有關,或和蟲子有關。我們今天認識的這些動物朋友,有的是體形很小的動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動物界中的`昆蟲,如:蜻蜓、螞蟻、蜘蛛、蝴蝶。
(四)讀兒歌,檢查讀音
1.初讀課文。
課本中有一首小兒歌,說的就是這些小動物的事。請你們打開書自己讀一讀,注意看準音節,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兒歌。
(由于本課認讀字較多,加上帶有“蟲”字旁的字比較集中,開始學生容易混淆,所以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范讀,及時幫助學生正音。)
3.學生再次讀課文,鞏固讀音。
4.了解句意,讀通句子。
出示以下詞組,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大致了解字的含義,從而更好地讀通句子。
出示“展翅飛”,指名讀。
誰能做個“展翅飛”的動作?
兒歌中說誰“展翅飛”?(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導學生體會“美”,感受“美”,讀出“美”。)
出示“捉迷藏”,指名讀。
都有誰玩過捉迷藏的游戲?
兒歌中說誰還愛玩捉迷藏的游戲?(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導學生感受“有趣”,并讀出語氣。)
出示“造宮殿”,指名讀。
誰見過“宮殿”?(出示宮殿圖片幫助理解)
兒歌中說誰還住在宮殿里?(出示句子讀一讀。引導學生體會“了不起”,讀出語氣。)
出示“運食糧”,指名讀。(理解“食糧”就是“糧食”)
兒歌中說誰“運食糧”?(螞蟻是個大力士,能夠搬動比自己身體還重的東西。)
放一段錄像:螞蟻來回忙碌著,搬運糧食。
(出示句子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辛苦”“能干”,讀出語氣。)
出示“游得歡”,指名讀。
兒歌中說誰游得歡?
放一段錄像:小蝌蚪在水中歡快地游動。
。ǔ鍪揪渥又该x。引導學生體會快樂,讀出語氣。)
出示“結網”,指名讀。
兒歌中說誰在房前忙著結網呢?
出示句子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勤勞”“能干”,讀出語氣。)
(五)再讀兒歌,做到正確、流利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范圍的朗讀,如指名分行讀、男女生或師生對讀、齊讀、個人讀、同桌互讀等,幫助學生將課文讀通順。同時,多次復習認讀字,有利于記憶。
(六)鞏固識字
1.游戲鞏固。
兒歌里的小動物的名字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游戲。(教師將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先請學生將音節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再請其他學生將詞語卡片貼在音節下面。)
2.檢測學生認字的情況。
這些字你們能很快記住它們的樣子嗎?和同桌一起記一記。
出示無音節詞語,然后指名再讀。
3.教師及時總結記字方法。
(七)指導寫字
重點對“蝌、蚪、房”三個字進行指導。
分別出示“螞、蟻、房”三個字,引導學生觀察其結構特點及部件之間的關系。教師再通過板書范寫,展示寫字的過程和部件之間的結構關系。之后,學生自己練習。
學生完成書寫過程后,教師及時評價。
(八)作業
自然界中,還有很多小動物的生活也很有趣;丶乙院螅憧梢哉襾碛嘘P的書讀一讀,或是買幾張光盤看一看。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上網去瀏覽。當然,最好是能夠到大自然中去觀察觀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和聽到的講給別的同學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10-22
語文《檢閱》教案11-07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蠟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