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感知和對消息的捕捉,實踐研究性的學習過程。
2、會用有特征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形狀的船,表達個性。
3、在探究性學習和兒童藝術表現過程中,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重點在于:抓住船的結構特點,大膽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
船;難點在于:探究過程中立意和構思,生動畫出船的狀
態。
教學準備:船的圖片及圖像資料,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準備情況,穩定學生情緒。
二、導入:
1、謎語:兩頭尖尖像月牙,水上行走全靠它。揭示課題:船
2、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船有哪些了解,反饋學生課前搜集船的知識。教師提出問題:
(1).你知道的船有哪些?
(2).它們有什么用途呢?
(3).請你說一說坐船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講授新課:
(一)觀察欣賞:播放課件,了解船的種類及其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問題:
1、它們的外形一樣嗎?
2、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它們的功能特征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對各種船進行簡單的講解。
學生歸納總結: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了解不同的船用途不同。發散學生思維,開發創造力。)
(二)教師示范講解畫船及構圖的方法:
1、畫一條波浪線。貫穿畫紙,從左到右。
2、畫船身。用有特征的形概括自己感興趣的船身,船頭高高揚起,畫在畫面中間船身要大要長。
3、局部結構的表現:體現船的種類。
4、裝飾船:體現船的功能。
5、添加背景:畫水中與天空的景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了解畫船的方法,學會畫船及構圖。)
(三)欣賞交流。
1、欣賞學生的作品,有童話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
2、學生交流,自己準備畫一艘什么樣的船。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構思,會用有特性的形構成不同用途、不同特點運動狀態的船,表達個性。)
(四)學生作畫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五)評價小結。
給自己的船命名,講講船的功能,描述人與自然、人與船之間的故事。
(六)課后延伸與拓展。
1、結合史實和現實中的有關船的故事,研究船的種類和功能。最大的船有多大?有什么最先進的船?將來的船是什么樣的?
2、世界各國有哪些遠洋史和航海家,他們為人類作出了什么貢獻?(哥倫布、麥哲倫、鄭和)
板書設計:1、船
步驟:1、畫波浪線船
2、畫船身
3、局部結構的表現
4、裝飾船
5、添加背景
課后反思:
本課我通過展示大量的圖片,同時結合講解,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了解各種船的功能與特點,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啟發學生勞動創造文明、智慧的意識,拓寬知識面,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我自己的示范與講解讓學生學會畫船的方法。欣賞童話故事里的船,生活中的船,卡通船等學生作品,讓學生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說一說自己準備畫一艘什么樣的船,發散學生的思維。
存在問題:在欣賞穿的過程中我應該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區別比較,使學生真正地了解船的功能與特征。在示范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夸張的手法來突出船的特征,打破學生對船存在的固有模式。在評價這一環節,因為時間有些緊張所以學生不能充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魚生活在水里,學會粘貼小魚。
2.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1.畫紙-魚缸里的魚
2.幼兒手工紙(小魚)若干。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畫紙-魚缸,引起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魚缸)
魚缸可以干什么用呢?(養魚)
可是,現在魚缸空著呢,我們養一些魚好嗎?
2.教師示范講解如何養小魚。
教師將小魚貼到魚缸上
看看,老師養了這么多小魚呢,它們游來游去的'可開心了。
可是,還有許多魚缸里沒有小魚呢,你們愿意養小魚嗎?
3.幼兒動手操作,粘貼小魚,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完成作業。
4.布置成展覽館,一起欣賞大家養的小魚。
美術教案 篇3
《下雨了》教學設計 (小學美術人美版一年級第二冊) 泰寧實小:江先吉 一、背景分析 《下雨了》是一年級美術人美版新教材中的一課。按照新 的課程標準的劃分,本課當屬于 “造型? 表現 ”領域里的一課內 容。具體地講,在這個時期中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 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 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 活動的樂趣;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回憶、下雨的情景,引 導學生感受人間的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并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二、設計思路:
“感知能力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每個人情感的 生成,智慧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礎上的。” 在課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作用是給學生創造 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引導學生學習。在本課設計中,我充 分整合了語文、音樂、美術課程資源并利用音像資料與圖片, 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雨天地情景。在此基礎上,我再要求學生 通過交流與表演增強人物造型感受, 為接下來的創作打下基礎。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的最大目的是通過聽、看、說、演等手 段來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開拓學生 的思路, 當學生頭腦中的形象達到最大化的時候, 再進行創作, 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對下雨情景的回憶,引導學生觀察 大自然,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高尚品 德。
2、知識與技能:學生嘗試各種雨滴的表現方法,了解雨中 人物、動物等形象、動態的表現。
3、過程與方法:大膽的用線、色和剪貼畫及動作等各種方 法表現雨中的人和物
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感受人間、 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五、教學難點:生動地表現下雨時的各種情景。
六、教學過程:
1、課題導入(初探雨聲):播放雷雨天的聲音 師:剛才你們聽到的是什么聲音? 生:雷電的聲音 生:暴風雨的聲音 生:下雨的聲音 …… 2、揭示課題:下雨了(師板書下雨了學生跟老師用右手書 空后齊讀下雨了)。
3、新授階段(初探雨的形):
聽聲音,根據老師描述的情景進行表演 師:誰能把雨畫出來?(請幾位學生上臺來并要求學生在 老師畫好的方格中畫出各式各樣的雨) 師:你畫的雨為什么是斜的?(因為有風)你說說你的雨 點落在地上為什么有圈(雨下的太大地面有水)你畫的雨為什 么這么細(是小雨)你畫的雨為什么又密以粗(是大雨) 雨如果落在雨傘上呢?(會濺起小水花)說的真好那你上 來畫一畫。
4、初步感受下雨的情景: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下雨的情景。
(播放雨天的 VCR) 師:雨天行人會帶上哪些雨具呢? 生:人們會撐傘 生:人們會穿雨衣 生:人們會穿雨鞋 師:我們有沒有在下雨天忘記帶雨具的經歷? 生:有 師:那你們會怎么辦呢? 生:到商店里躲雨 生:快快跑 生:用手抱著頭 生:用書包頂著頭…… 師:這個辦法真特別,你能不能來表演一下? (學生上臺表演) 師:你們表演的真好!雨越下越大,誰來表演一下在大雨 中撐傘的情景? 學生上臺表演頂風撐傘的情景 (教師模擬一些下雨的場景) 師:小朋友的表演真棒!雨中人物的動態非常豐富,這個 時候你在雨中看到了沒帶雨具的人你應該怎么辦?來你上臺表 演一些。(一個、兩個、三個,一把雨傘你幫助了這么多個同 學,這真是一幅最美的雨中情) 5. 進一步感受體驗人們在雨中的情景:
師:
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其它小朋友在雨中的情景。
(出示小朋友的作品讓學生觀察欣賞)
6、走進大自然體驗動物們感受
師:同學們人們在雨中的情景說的好也表演的好, 那么小 動物們在雨中又是什么樣子呢?同座之間討論一下。
誰來說一說 生:…… 師小結:(師用一首兒童詩歌《下雨了》來小結) 下雨了! 下雨了! 小螞蟻躲在大蘑菇下, 它說,蘑菇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葉下, 它說,荷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蟲躲在大樹下, 它說,樹葉就是我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過來, 讓我為你撐起一把小傘。
7、分析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觀察,分析,回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和小動物們是怎樣 躲雨的請大家翻開書。你喜歡書上的那幅作品,為什么? 8、分組討論嘗試表現:
(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用什 么方法表現下雨了) 生:(我們小組經過討論)決定畫下雨了爸爸媽媽來接我 回家的情景。
生:我畫在雨中幫助沒帶雨具的同學。
生:畫雨中大街上的情景 生:我們小組經過討論,決定畫一幅《下雨了》的作品送 給云南干旱地區的小朋友,畫面畫上…… 生:我畫下雨了小動物躲雨的故事。 生:我們小組準備用彩泥來表現下雨了。
生:我們小組準備用剪貼來表現 生:我們小組準備用一首歌來表現下雨了。
生:我們小組準備用動作來表現下雨了。
…… 9、學生作業:
(自選喜歡的材料,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雨中的人和物(也可以兩人或四人合作完成)。
播放音樂雨滴,老師巡視指導展示行動有趣的作品。
10、展示評比:(展示學生作品,自評、互評、師點評)
11、課后小結: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可以通過我雙眼 的觀察,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來。只要小朋友開動腦筋,大膽 想象和嘗試,就可以畫出我們想畫的一切,還有很多的好方法 你們可以回家試一試。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人物肖像畫“以形寫神”的重要特征,認識不同的藝術形式,了解課本中涉及的中外著名的藝術家。
2.能準確地描述和評價作品,會區分不同的藝術表現方法。
3.認識藝術的多樣化,培養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
4.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的人物(例如白求恩),學習人物精神,適時滲透國際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學習欣賞肖像藝術作品的方法,在教師的傳授、引導下,對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從不同的美術觀察角度去欣賞評述。
教學難點
對作品內涵(即傳神)的認識和理解。教師可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課件播放片斷,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有什么變化。人物作品,找出共同點。 這就是繪畫藝術,它不但可以描繪人物,還可以它用傳神之筆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肖像藝術》(板書)。
你看出主人公在干什么嗎?
(由動畫片導入,讓學生從最淺顯易懂的地方入手,激發學習興趣。)
二、新授課
1、分組學習
(1)選擇課本中你最喜歡的一幅作品,自愿組成小組進行學習。學習要求:
1.藝術家表現的人物有什么特點?
2.畫面是如何通過人物刻畫表現人物神態的?
3.從畫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請講給大家聽。
4.你還想知道些什么?把它寫下來我們共同探討。
教師提示:
曾鯨的《張卿子像圖軸》是一幅立軸絹本設色人像的局部。此畫高111.4厘米,寬36.2厘米。
張卿子:詩人兼名醫,他編輯的《傷寒論》稱之為“張卿子傷寒論”。
李煥民的《藏族女孩》的畫面構圖為近距離肖像特寫。從刀法上看,頗具特點。想一想,為什么藝術家在表現女孩時臉部刻畫與其他地方不同呢?臉部為最亮的部分,但是又不乏層次感。
潘鶴在雕塑中運用了細膩的手法刻畫人物。
2、學生分組討論并反饋。
《張卿子像圖軸》:用國畫的形式表現人物飄逸、灑脫的外形。作品中人物身著淺青色長袍,頭戴烏巾,指甲修長,悠然捻須。畫家曾鯨將人物刻畫得儀表端雅,儀態安詳。從畫面中看出這是一個內心平靜、待人友善的長者。
《藏族女孩》:此畫是用版畫形式表現的。從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對新奇世界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臉部沒有刀痕是為了表現女孩細膩的皮膚,長長的眉毛、充滿渴望的眼睛及小巧的鼻翼處只留下點點刀痕。衣服上舒展、干脆地刻制出了蒼勁有力的粗獷意味,與女孩臉部形成鮮明對比。
《白求恩》:采用浮雕的形式刻畫了白求恩大夫。從雕塑中不難看出他緊鎖的雙眉,好像在為戰爭帶來的災難而痛心。人物形象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青年女歌
手》:畫家用油畫的形式表現人物。畫面以中國山水作為背景。畫面構圖類似于歐洲古典繪畫風格,可謂是中西融合,形成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
三、學生練習
現在我們來玩個小游戲——“和大師一起畫”。
看書中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根據你對人物的理解添加背景,并說一說你對這幅作品的理解。
學生把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不同感受講給大家聽。(通過練習添加背景,開發、引導學生的另一種欣賞繪畫的思路。)
四、評價部分
肖像藝術中 “以形寫神”是我國古代畫家總結出來的一個重要經驗,因此我們在
繪畫時就要學會多觀察人物特點、性格,才能使自己的作品達到傳神的境界。 教學反思:
學生在作業中往往畫的線條比較死板,特別是肩膀容易化成直角、脖子細細的,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指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人物特點。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二、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三、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觀察、記憶刮風時周圍人和事物的變化。
二、大膽的表現對風的感受。
教學準備:
師:圖片生:練習紙、圖畫本、鉛筆、彩筆等。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風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感觀真實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聽覺就是其一個主要的方面,我們用聲音表現一下微風的感覺。
師: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哪幾種不同的風嗎?(微風、大風、狂風)
運用圖片引導學生回憶,并描述對各種風的記憶和認識。
三、嘗試訓練。讓學生自己表現畫風。
1、比賽畫風。
讓學生用線條來表現風。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畫出形象的“風”來。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讓同學評一評。
教師進行簡單小結:用線來畫風可以形象的把風的方向和路線表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風。
2、景物描繪。
在黑板出示幾種物體。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如果風來了它們會有什么變化呢?并請學生嘗試把它畫下來。學生相互間交流、并互評,黑板上學生的畫,看看他們表現的對嗎?
師小結:風能讓許多東西動起來,飄起來。
3、人物的表現。
回憶在風中的經歷,讓學生描述,并請兩位同學上臺進行表演。引導學生觀察欣賞,加深對風中的人物特征的認識。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在風中行走的經歷嗎?誰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景?難走嗎?你是怎樣感覺到風的存在的?
四、圖片欣賞。
書上的圖沒有用線條來表現風的大、猛。我們討論一下他是用什么東西表現風很大,人行走困難的呢?
師:小結。
五、創作表現。
“風”經常碰面,你還記得上學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亂翻我們書本、作業時的淘氣樣,或是在你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給你帶來清涼的可愛樣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來把你和這位朋友相處的情景描繪下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表現風的畫面。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評價。
展示部分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后,教師做簡要點評。
美術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探訪老街的歷史和文化
2、學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對老街進行記錄或描繪
3、在感受和表現老街的傳統風俗文化和歷史建筑的藝術創作體驗中,增進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關注、尊重及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用美術形式對傳統歷史文化進行記錄或者描述。
2、難點:運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老街。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教師)課件、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欣賞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歷史老街的'風光。揭示課題《悠悠老街》
2、說說自己家鄉的老街的歷史和故事
3、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風光。
4、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上各種古老建筑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歷史建筑的特色。
5、引導學生欣賞一組反映老街上保留著的傳統風俗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傳統文化。
6、學習建議:課后和學生一起尋訪老街上的傳統風俗和歷史建筑。
第二課時
1、觀看老街視頻,揭示課題
2、交流:和同學一起用相機或畫筆記錄老街的歷史和風俗文化時,有什么困難?又有什么趣味發現?
3、寫生創作指導
(1)欣賞表現老街的風貌的優秀美術作品
(2)教師講解并演示創作寫生的方法
4、同齡人作品欣賞
5、學習建議:通過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表現老街
6、展示評價
7、拓展:不同美術形式表現的悠悠老街
2、傳統門飾
一、教學目標:
1、中國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
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
3、培養熱愛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表現中國傳統門飾
2、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傳統的裝飾風格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卡紙、綜合材料、剪刀、雙面膠、水彩筆(教師)多媒體課件
美術教案 篇7
一、學習目標:了解并掌握現代歐美文學 和美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美國作家德萊塞的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 、現代派藝術、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
二.學習重點:1. 德萊塞及其長篇小說《美國的悲劇》2. 羅曼 羅蘭的長篇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3. 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劇本《等待戈多》4.畢加索及其《 格爾尼卡》
三、學習難點:“荒誕”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這種 形式在本課《等待戈 多》和達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四、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
探究釋疑
結 合本課所學知識,完成下 列表格
國別文學家或藝術家代表作或貢獻
理解鞏固
1.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在經濟一片繁榮的背后蘊藏著一場危機。美國作家德萊塞仿佛嗅到了危機的氣味,出版了一本控訴美國社會制度的著作是( )
A .《哈姆雷特》 B.《美國的悲劇》 C.《神曲》 D.《戰爭與和平》
2.以不明主題而令人回味的`文學作品是( )
A.《等待戈多》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C.《老人與海母親》 D.《戰爭與和平》
3 .以其高度的藝術性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是( )
A.《靜靜的頓河》 B.《美國的悲劇》 C.《母親》 D.《阿Q正傳》
4.湯姆隨母親去參觀世界名畫展,剛進展廳就看到了名畫《格爾尼卡》,他馬上對母親 說,這幅畫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畫家( )
A.畢加索 B.梵高 C.拉斐爾 D.米開朗基羅
互助提高
20世紀的世界文學一片 繁榮,碩果累累,不僅涌現出多個文學流派,而且也出現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除了教材中介紹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 外,你還知道哪些?
總結歸納:(記筆記)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美術的教案06-20
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02-17
經典美術教案03-05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美術教案模板02-17
中班美術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