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7 12:12:3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練習二 Px。

      教學要求:

      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第71頁《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目標:

      1、借助已有經驗,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近似數的方法,能夠正確地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初步學習用猜想、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數學知識。

      3、通過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解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同學們,本單元前面幾個信息窗我們學習了形形色色的鳥蛋和龜蛋帶給我們的數學知識。本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本單元最后一個信息窗綠毛龜蛋帶給我們的數學知識。

      出示情境圖,仔細觀察畫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合作交流。

      2、談話:這節課重點解決他們說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和綠毛龜蛋的寬徑約是多少這兩個問題。其他問題放在問題口袋里以后解決,可以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通過清晰生動的情境圖中出現的兩位同學不同的測量結果讓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于是需要尋找正確的判斷方法,由此激起學生探尋新知的強烈愿望。

      二、探究新知

      1、學生獨立思考他們說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這一問題。

      談話:觀察兩位同學說的結果,你能發現什么?

      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發現:小華讀出的結果是一個一位小數,小明讀出的結果是一個整數。

      談話:對,求的近似數,根據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留一位小數,也可以保留整數。請同學們選擇一種情況,根據我們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學生獨立研究后,再在小組內交流。

      談話:哪位同學愿意說說你是怎樣求的近似數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紹一下。

      談話:你的方法很正確,還有哪位同學與他求得的近似數不同?

      談話:你的方法也很正確。因此,我們在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依然運用了四舍五入法,關鍵是看精確到哪一位。

      2、學生獨立思考綠毛龜蛋的寬徑約是多少?這一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引導學生討論什么時候小數的近似數的2,什么時候小數的近似數的。

      討論得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保留小數的數位不同,精確程度也不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在觀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觀察討論過程中教談話為學生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會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

      三、鞏固應用

      1、黃河的流域面積是萬平方千米。(保留一位小數)

      2、把保留整數、把保留一位小數和把保留兩位小數這三種說法的結果是否是一樣的?

      3、小華的體重保留整數是45千克,他的體重可能是多少千克?

      [設計意圖]練習中讓學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鼓勵學生思維的創新,方法的簡潔,但也照顧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感悟收獲

      談話:今天大家學得愉快嗎?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說說說本課的收獲及體驗)

      課后反思: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的指導者。本節的教學我通過幾個問題,幾句話做適當的引導,而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交流,在觀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自由選擇的空間,引導學生敞開思維,多角度探索,實現高效率學習。

    小學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位數減法連續退位的算理,能熟練使用此算理正確計算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發現被減數中間位置有0的多位數減法運算的算理的過程,感受由猜想到驗證的數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收獲通過合作與探究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

      難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多位數減法的驗證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晚上都看浙江衛視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歡哪位明星呢?

      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了喜歡他們的觀眾人數。其中,喜歡鄧超的有413人,喜歡Baby的有379人,喜歡李晨的'有158人。你們能快速幫老師算出來喜歡Baby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個么?喜歡鄧超的人又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師生互動:同學們可能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結果,在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多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及退位減。

      提問1: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說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問2:哪位同學能說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下幾種特別的多位數減法(板書多位數減法)

      老師還看到,喜歡陳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樣的辦法告訴老師喜歡陳赫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學們前后四人結為一組一起來討論一下,3分鐘過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提問1:老師看到有的小組在討論時按照原來的方法,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一當十時遇到了困難。3不夠減向前退1時,發現十位是0,沒法退了,那怎么辦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位是0沒法退1當10時,再繼續向前一位退1當10,此時十位變成了10,拿去1給個位,個位變成了13,13減8余5,十位剩9,減5余4,百位退1后剩3,減1余2,所以403-158=245。

      追問1:哪位同學能說一下403-158在計算時和我們前面學習到的多位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個位不夠減應該連續向前退1進行兩次。

      追問2:同學們能否用學習過的方法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預設一:158+245=403

      預設二:403-245=158

      3、講解原理

      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連續退位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需要連續退位。

      4、應用原理

      提問:現在老師還知道喜歡祖藍的人最多了,總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歡祖藍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問: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他發現了什么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被減數末尾兩位都為0時,也是需要連續退位的。

      5、小結作業

      提問:同學們通過本節課都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呢?

      作業:同學們課下自己編一道中間有0的被減數的減法題目,回家考考我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聰明呢?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3、運用規律快速說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迅速說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并說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么特點。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律。

      3、全班交流所發現的規律

      4、運用發現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通過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

      3、通過多種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數感。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生活中的大數的第一課。首先,教材呈現了四幅圖片,圖片中的數據都是幾百、幾千的數目,學生發現這些數都比過去學過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這樣的大數,從而感受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幾何模型,使學生對千萬的計數單位有直觀的感受,并學習這兩個計數單位。教材還安排了說一說的活動,通過具體情境,使學生對一千、一萬的實際意義有具體感受。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設備、坐標紙卡片若干、練習題卡片、晚報一張。

      教學設計

     。ㄒ唬┦占畔,進行交流

      1、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將百以上、萬以內的'數整理出來,萬以上的數留待以后學習。

      2、新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分組交流,然后問:聽了這么多生活中的大數,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數中發現新的計數單位了嗎?一千、一萬有多大?它們與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又有什么關系呢?下面我們來進行研究。

     。ǘ┳灾魈骄,認識大數

      1、引導學生觀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問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結: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百。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卡片(格),它與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共有多少格嗎?小結:10個一百是一千。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千。

      師:請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時的情境,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千或幾千的嗎?

      3、引導觀察大正方形卡片(格),它與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關系?你知道這張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嗎?小結:10個一千是一萬,引導學生在卡片后面寫萬。

      師:請看這張報紙,這樣的一版報紙大約有一萬字。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的數量約是一萬的嗎?

      (三)引導填寫數位順序表

      (四)練習

      1、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幾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個百、1個十、5個一)、9300格(9個千、3個百),引導學生數小格,并說明我,F有915名學生、我校占地面積約為9300米2。

     。ㄎ澹┛偨Y

      1、你喜歡大數嗎?為什么?

      2、大家收集了這么多有意義的大數,課后請你選一個最喜歡的大數,在一萬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數量的小格,最后請家人或同伴數一數小格數,再給他們講一講這個數量的意義。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對于萬以內數了解較少,體驗不夠,教學時難度較大。我注重讓學生實際感受,使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感。

      1、收集信息,進行交流

      課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大數的例子,除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大數、理解學習大數的意義外,還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1)學生初步感受大數,把大數同很高的山很長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聯系,感受其大。

     。2)學生在找、看、說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大數的讀、寫,發現大數中有新的計數單位千萬。

      2、學具操作,自主探究

      我用坐標紙為學生制作了百千萬的學具卡片,學生通過觀察、比較3張卡片,自主探究出3張卡片的聯系: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并通過直觀感受建立一十百千萬的數學模型。

      3、聯系實際,感受大數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同時,我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具體情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千萬的具體感受。

      如,教學千時,引導學生觀察學校上操時的情境,說明操場上師生的總人數約為一千人。教學萬時,引導學生觀察報紙,說明一版報紙約有一萬字。

      4、以少見多

      要使學生理解不易直觀感受的大數,就要幫助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課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以少見多的想像。

      以少見多是指從較少數量的積累去想像較多數量。如,每本數學書約有多少頁紙?想想多少本書合起來約有一千頁紙,一萬頁紙壘起來約有多厚。

      培養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方法,對學生現在理解萬以內數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數都有很大幫助。

      編者點評

      本節課設計了多個活動促進學生對大數意義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關大數的數據,使學生不僅體會到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而且借助生活經驗初步積累對大數的感性知識。觀察、操作幾何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了千萬計數單位,并對這些單位及其之間的關系有了直觀感受。以小見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大數實際意義的理解,而且滲透了一種比較事物的具體方法。本節課設計的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內涵豐富。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積累生活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積累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有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及車溪風景區美景視頻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喜歡),大家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課件:春天來了

      同學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氣息,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到民俗風景區宜昌車溪去看看。我們要到車溪旅游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生:租車)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或向往,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出示宜昌風景區春天美景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動一:租車

      1、(課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獨立閱讀信息后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們班的同學有31名,為了安全學校還派了9名老師。

      (2)大車每輛限乘18人;小車每輛限乘12人。(大車、小車圖)

      2、我們怎樣租車呢?(對話框出示問題)

      3、研究租車方案

      溫馨提示:

      (1)請獨立設計租車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凑l的.辦法多!

      (2)四人小組交流,并對組內租車方案進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組合作,能把組內的想法有條理的進行描述。

      A、學生活動

      B、全班交流。(各組派代表上臺發言)

      教師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表格,你認為那種整理得?為什么?(學生比較租車方案統計表)(板書:有序思考) 4、這么多種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為什么?

      請看(課件添加信息):大車每輛160元,小車每輛120元。

      5、猜一猜:哪種方案最省錢?

      (板書:空位最少最省錢)

      5、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分組計算各種方案需要多少錢.

      比較得出租1輛大車2輛小車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車方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優越,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活動二:購門票

      1、出示信息:同學們,我們坐上汽車很快就來到了車溪風景區的大門口,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信息),購買門票就可以進去啦!

      成人票每張80元,學生票每張40元。

      團體票40元/人(45人起訂)

      2、提出問題:怎樣買門票最合算?

      3、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設計方案。

      (2)集體交流

      (三)游車溪:課件出示:車溪美景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游覽車溪。(看圖片及介紹)

      師:我們徜徉于車溪的青山綠水時,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仿佛回到了“夢里老家”。

      【設計意圖】解決了租車問題后,學生已經略顯疲憊。欣賞車溪風景區美景,調節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短時的放松,還能起到過渡的作用。

      (四)活動四:用餐

      師:醉人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不覺肚子餓了。同學們我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體出示37頁快餐店圖片

      1、合理點菜

      (1)師:假如你們一組人到本店吃飯,你們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錢?請大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匯報。

      (4)仔細看看,哪種訂餐方案好,為什么?引導得出點菜時注意營養,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注意養成節儉的習慣。(板書:葷素搭配,注意營養,節約不浪費)

      2、合理配菜

      (1)師:同學們,現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湯并贈米飯的活動,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樣配菜?怎樣配菜才合理呢?請大家想一想,在小組內設計出一種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學生小組交流,設計方案。

      (3)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點菜設計中,再與組內成員交流,使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優越;對別人點的菜進行評價,提出合理的建議,增強了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的旅游活動很順利愉快,你們開心嗎?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談收獲)

      師補充: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2.旅游中除了學會計算,節約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生、健康、文明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四、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了旅游中許多問題,你們真棒!旅游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要考慮,如時間,住宿等等,課后為班級制定一份旅游計劃。下節課再全班交流。

      作業:

      設計旅游計劃

      這次旅游,同學們非常高興,還有很多收獲,你們想去哪兒游玩?

      布置學生設計旅游計劃,填寫旅游計劃書。

    小學數學教案7

      詳細介紹:

      教材分析

      認識厘米是義務教育課程小學數學二年級的內容。要求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按照課程要求,要讓學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運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照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正厘米的表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以及可度量長度的物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統一認識。

      1.找原因。小豬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它幫媽媽鋤地。它干了一整天,餓極了。晚上回家吃了2碗飯。第二天,它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它吃了8碗飯。這可能嗎?(碗有大有小。)

      2.量課桌。(1)讓學生選擇一個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文具盒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不一。)

      3.師:大家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所說的數不同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量的結果一樣呢?(大家都用同樣的工具去量。)

      4.導入揭題:你們的辦法真妙!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我們通常用什么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尺子。)今天,我們就要認識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國際上統一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這一環節密切聯系生活導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五花八門的答案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找原因、量課桌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也吸引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興趣,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起重視。]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探究一:認識直尺

      1.出示米尺,讓學生觀察,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或老師發給的米尺,仔細瞧瞧,你發現尺上有些什么?

      2.指生交流,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刻度數、刻度線、刻度0。

      探究二:認識厘米

      1.看一看:1厘米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聽一聽電腦博士的介紹。

      (多媒體動態顯示尺上1厘米的線段,并說明:從刻度0到刻度l,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請大家拿出尺子,好好看看,土厘米有多長?

      2.比一比:你能用兩個手指比畫出1厘米大約有多少長嗎?(師做拇指與食指比畫狀。)

      3.記一記:請小朋友看看這一段距離,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4.找一找:

      (1)你還能在尺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嗎?

      學生自由回答,要求說清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也是土厘米。

     。2)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同桌交流后匯報。(手指的寬、牙齒的寬、橡皮的厚度、扣子的直徑等。)

      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1.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2.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厘米數嗎?

      4.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相機點明: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凡匣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這一環節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厘米,形成表象。他們在從尺子上、從周圍物體中找1厘米的比照與估計中以及尋求多種答案的過程中,體驗了l厘米、幾厘米的具體長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測能力。自始至終,他們都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在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他們獲得了知識,豐富了經驗,培養了能力。]

      三、實踐應用,練習鞏固。

     。ㄒ唬⿲W習用厘米量。

      1.量整厘米數。

      (1)嘗試測量同一學具。

      出示書上量一量的主題圖,要求學生按圖上的方法量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師留意不同量法。)

     。2)交流測量結果,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3)實物投影演示正確量法與錯誤量法,進行辨析比較。

     。4)小結:量一個物體時,可以把尺子o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5)口答想想做做第1題。(媒體出示,關鍵處閃動識別。)

     。6)學生填寫書上量一量中的鉛筆長、線段長。

      2.量非整厘米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兩條線段(紅線段與藍線段),要求男生測量紅色線段的長,女生測量藍色線段的長。

     。2)交流:男生可能說紅色線段長8厘米,女生可能也說藍色線段長8厘米。

     。3)比較:紅色線段和藍色線段一樣長嗎?(電腦驗證不一樣長。)

     。4)辨析:紅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多一些,藍色線段的長是8厘米少一些。

     。5)指出:像這樣的兩條線段都可以說是大約長8厘米。以后我們遇到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數時,可以看它最接近幾厘米,就說它是大約幾厘米長。

     。6)量一量,,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7)學生活動:先估計,再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先完成的小組還可組織估計、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

      交流反饋,追問:你是怎樣進行估計的?相機表揚用身上的厘米尺去解決問題的學生。

      (二)畫整厘米的線段。

      1.學生嘗試畫一條4厘米的線段。有困難可以看書自學。

      2.指生上臺示范畫,要求邊畫邊說畫的過程。(注意肯定其他畫法。)

      3.檢驗:用尺量一量所畫線段是不是4厘米。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5題。(指生板演,同桌互相檢驗。)

     。2)想想做做第6題。(鼓勵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可謂學以致用。學生通過量一量、畫一畫、估一估等活動對厘米的認識更加深刻了,對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其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更可貴的是,他們嘗試著獨立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與小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四、總結延伸。

      1.師:通過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2.布置延伸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的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大舞臺。]

      附:教學小資料

      人們在文化發展的最初階段,是從他們的生活環境中選取計量單位的。例如,以成年人足的長作為英尺,以手指關節的長作為英寸,以千步作為里等等,這樣確定計量單位,顯然缺乏合理性。1790年,法國的一位科學家他雷蘭提出了制定一個世界各國通用單位的建議。

      1795年,法國的學者取得世界各國的同意,把地球子午線上從北極到赤道的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的單位,叫做l米。當時的科學技術還很不發達,測量了整整七年,實際還只是僅僅測量了西班牙的巴賽羅納和法國的敦刻爾克之間的距離。通過計算得到了最初的1米。

      后來1960年的國際會議規定:一米為氪(K8)原子在真空中發射的橙色光波波長的1650763.73倍。1米的百分之一就是l厘米。

      3.1.1認識厘米|人教課標

    小學數學教案8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系,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心理特征來說,他們對于新鮮的知識充滿著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無意注意仍起著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于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并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的過程,提升自身動手操作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的過程為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明確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伙伴。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觀察,猜測,操作,思考,總結等方法,把學生帶進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合作學習,和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整個學習和探索活動,體現出開放性思維和多元思維并存的思維方式,教學生初步學會自主梳理知識,探索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親歷自主探究的`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三角形內角和情境視頻:在圖形的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說“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而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根據視頻中三角形的對話,順勢引出題目——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二)新課探究

      接下里是新課探究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畫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過測量,學生可以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接著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如何進行驗證你的結論呢?接下來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予指導,討論過后,請同學匯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無論學生回答的全面與否,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后做出判斷,進行補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引導學生采用剪拼的方法進行驗證,先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一拼,拼成一個平角。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此環節通過小組合作,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進入鞏固提高環節。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游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游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么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課題。 2、你喜歡旅游嗎?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參加春游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后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匯報結果后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里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匯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游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么解決?為什么先給爺爺買拐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并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么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么過的,在游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氣: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板書設計:

      旅游中的數學——春游

      1、租車2、用餐3、買紀念品4、寫數學日記 5、設計掃墓計劃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的:

      1、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 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并促進學生的擔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 理解湊+法的含義。

      4、 在游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并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小棒,教師的牛奶瓶及數學游戲中卡片。

      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是增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考和計算。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況,提出問題

      教學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窮,小華送給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魚缸有金魚8條,又買來9條,一共有金魚幾條呢?

      你知道牛奶有幾瓶,金魚有幾條呢?這些都是數學問題,你想解決嗎?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組織小組活動)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之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加以解決。

      1、9+5 (1)數數法

     。2)9+5=14

     。ǚ中禍惔髷担

      (牛奶瓶表示)

     。3)9+5=14

     。ǚ执髷禍愋担

     。ㄅD唐勘硎荆

     。4)9+5=14

      看見9就-1

      2、8+9 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說說你的理由。9+5的計算,是組織交流后共同解決,7+9的教學層面就在學生獨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嘗試后接受了交流的結果,一些機靈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匯報后就進步,進一步嘗試,也就是鞏固階段。

      3、試一試。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學板演,不是機械段,而且學生對方法最終選擇的體現和最佳方法的呈現,對湊+法要進一步落實。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此階段是學生自主實踐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

      1、p73 完成書本內容。

      題2,原有金魚9條,現又有8條,一共有幾條?

      看圖應用題(仔細觀察,說一說圖示,然后獨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鞏固湊十法

      3、數學游戲:

      游戲可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課外作業:

      繼續上課的數學游戲。

      課后評析:

    小學數學教案11

      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正確地計算及描述小數乘整數的過程。

      3.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秋天到了,人們都在廣場放風箏。有三個小同學也想去放風箏,他們想買一樣的風箏(課件展示例題圖)。大家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整數提供條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數乘整數

      1.說一說如果是你,想買哪種風箏?

      學生自由回答。

      2.根據學生匯報情況,教師提出:××同學說想買3.5元一個的風箏,那么買這樣的三個估計需要多少錢呢?學生思考并匯報。

      師:你們能不能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匯報(可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方法1:連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豎式筆算35角×3=105角。

      方法4:豎式筆算3.5元×3=10.5元。

     。垡鈭D: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估算、筆算,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懂得估算也是檢驗筆算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教師為學生搭建了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同時又了解了新的解決方法──豎式筆算。]

      3.小結引出課題。

      師:剛才我們在解決買三個風箏一共用多少錢時,想到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教師指板書),可以用小數加法解決,可以化成元角分來解決,還想到了把元角分轉化成乘法豎式來計算,同學們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的算理、算法

      1.比較發現。

      師:同學們看這個乘法算式,與以前學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會發現,算式中有小數或小數乘整數。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小數乘整數。)

      2.嘗試解決。

      教師出示0.72 × 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3)匯報演示。學生匯報的同時展示學生計算過程?赡苡袃煞N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認識到乘法比較簡便。

      教師板演乘法豎式計算過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師: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三點: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乘積如何處理;積末尾的0如何處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動交流,總結概括。

      師: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誰能舉個例子和大家說說具體的方法,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呢?

      學生舉例子說明算理,并板書。

     。垡鈭D: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知識潛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獲取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師作為一名點撥者、合作者,在重點處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明計算方法,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師:(出示主體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并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出課件)。

      1.放飛第一個風箏。(點擊第一個風箏)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學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比較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2.放飛第二個風箏。(點擊第二個風箏)出示:

      (1)看誰觀察得最仔細,你發現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決問題:小紅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飛第三個風箏。(點擊第三個風箏)出示:試試你的智力。

      用1到5五個數字及小數點,任意組成小數乘一位整數的算式,并算出來。(能寫幾道寫幾道)

      [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加強了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理解,又使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想對大家說點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形成畫角技能,養成學生良好規范的作圖習慣。

      2、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指定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和小組合作過程中體會學習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畫角的步驟,能正確地畫出給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畫角技能。

      教具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板書課題:

      1、測量角的.大小要用什么工具?怎樣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

      2、同桌結合說一說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3、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會用量角器量角,并能對角進行分類,那么這些角又是怎樣畫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畫角。(板書課題:畫角)

      二、揭示目標:(教師口述)

      三、自學指導:

      1、自學內容:課本第42頁例4

      2、自學方法: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3、自學時間:8分鐘

      4、自學要求:

     。1)自學課本第42頁例4中的畫角步驟

      (2)試著按例4中的畫角步驟畫一個65°的角。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畫角的?

      四、質疑探究:

      1、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

      2、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畫角的具體步驟:

      ①畫一條射線,中心點對準射線的端點,0刻度線對準射線(兩合);

     、趯柿拷瞧飨鄳目潭染點一個點(找點);

      ③把點和射線端點連接,然后標出角的度數(連線)

      4、用量角器畫出以下度數的角。

      65° 40° 110°

    小學數學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傳授知識要求達到的教學目的。

      2.能力目標——發展智能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3.德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突出重點,必須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點,要以重點帶動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點。

      3.認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須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把握關鍵。

      四.教學方法(過程):

      1.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方法,課堂小結,習題作業等。

      2.設計順序:復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

      3.順序啟發式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邊講邊討論,邊復習邊講授。

      4.使用以下提示語:

     。◤土曁釂枺ㄒ胄抡n)——(講授新課)、(演示)——(討論)——(講述)、(設疑)——(啟發)——(小結)、(舉例)——(分析)——(解答)、(概括)——(歸納)——(推論)、(練習)、(提示)、(著重指出)、(板書)、(邊寫邊討論)、(回憶)、(強化)、(注意)、(資料)、(思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結論,發展他們的智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啟迪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病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去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在明確的計劃指導下,隨著教學進程,逐步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果;通過復習、練習以及結合實際的運用,形成學生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說說下面的`各數各接近幾百。

     。病⒔沂菊n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里有這么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己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里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于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不卡一本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一男人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 在线看所有AV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