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教材第34頁內容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 0”這個規律。
2、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步培養學 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 0”。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逐 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口算卡,學生口答后揭示本節課探究內容。
2、創設“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猜想:0×5=?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結果。
(2)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結果,并試著加以說明。
2、結合數學情境,理解算法: 結合“5個盤子中有幾個蘋果”這樣的實 際情境去理解為什么“0×5 = 0”。
3、推理歸納。
(1)根據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
(2)讓學生做課本34頁的“算一算”,指名口答。
(3)請學生任意出幾道0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包括“0×0”)。
(4)引導學生認識: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4、根據以上的結論判斷
下面哪道題的得數大?畫“√”
√0+1+2+3+4+5+6+7+8+9 ( )
0×1×2×3×4×5×6×7×8×9 ( )
5、試一試——探究算理。
(1)一個乘數末尾有0:130×5=?
①學生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②引導交流自己的算法。
③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先將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數的末尾添上一 個0”的寫法。
(2)一個乘數的中間有0:402×3=?(學生獨立計算后說一說自己的想 法。)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填表。
2、爭當“數學醫生”。
3、小狗送信。
(1)小狗從郵局出發給狐貍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
(2)小狗先給狐貍送信,再給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郵局。
四、課堂小結
在這節課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35頁“練一練”的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牢記所有公式。
2.通過復習,發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改正。
3.通過復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形成知識網絡。
重點難點:
通過復習發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加深記憶教學目標
一、復習公式。
師:想一想你都學習過哪些運算定律和性質?
1.加法交換律:a+b=b+a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a+b)+c=a+(b+c)
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a×b=b×a
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積不變,這叫做和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用:a×c+a×b=(a+b)×c或a×c-b×c=(a-b)×c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律。
6.減法不變性質 :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等于第一個數減去后兩個數的和。 a-b-c=a-(b+c)
7.商不變性質: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數(零除外),商不變。a÷b=(a×c)÷(b×c)=(a÷c)÷(b÷c) (c≠0)(b≠0)
8.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等于先減去第一個數,再加上第二數,即:a-(b-c)=a-b+c
9.某個數先減去第一個數,再加上第二個數,等于某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差:a-b+c=a-(b-c)
二、總結
這些定律和性質,大都可以推廣,
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加。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廣到幾個數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個數。
請同學們再記一下公式。
三、解題思路。
公式記熟了,遇到簡算題,選擇合適的方法是關鍵。(板書:方法是關鍵)
一般來說,連加算式中,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連乘算式中;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津;在除法算式中,應用商不變性質;連減或加減混合算式中,應用減法的`性質。
四、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簡算各題是否正確。
(1)99×4.4 (2)45÷2.5
=(100+1)×4.4 =(45×4)×(2.5×4)
=100×4.4+1×4.4 =180×10
=440+4.4 =1800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13÷2.5 (2)3.2×12.5×25
(3)(44×4)×25 (4)999×9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設計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放手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相互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輔助性的導,包括后面例題的教學都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本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發。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快樂的動物”。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2、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4、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來和動物們交朋友。(板書:快樂的動物) 只要大家開動腦筋,齊心協力完成任務,就能交到很多動物朋友,大家有沒有信心? 課件出示主題圖 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熱鬧極了,小動物們都高興來到河邊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興了。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都來了哪些小動物了?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數一數。
(1)這些小動物分別有幾只,請你數一數,填在□里。
(2)匯報。
2、做一做。
(1)請你用學具擺一擺小猴和小鴨的只數,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說說)
(2)出示松鼠和小雞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3、說一說。
(1)鴨子數是松鼠的□倍。 □÷ □= □
(2)猴子數是孔雀的□倍。 □÷ □= □
(3)你還能提出誰的只數是誰的幾倍的問題嗎?(小組討論,合作探索。)
三、自主練習,鞏固新知,體驗成功。
1、獨立解答練一練第1題。
2、數學故事:有一天,機靈狗找到淘氣要比高。淘氣說:“沒有尺,怎么比呀?”機靈狗靈機一動,找來了幾個南瓜來比高,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比的結果吧。
3、我們學校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你能根據此表填一填嗎?
四、小結。
大家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問題。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小朋友多動腦,利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聯系: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么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系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系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通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后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射線、線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后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后畫邊.
五、布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截取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六冊14--15頁例5--例7。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能用簡便算法熟練計算乘數是兩位數(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兩位數乘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簡便算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具準備:一些口算卡片;小黑板;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24×3 82×0 45×2 20×7
300×6 400×5 8×60 23×30
2.筆算:
(1)360×4
學生獨立完成后,出示燈片:
① 360 ② 360
× 4 × 4
1440 1440
討論:你認為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2)任選一種算法計算下題:
2600×3=
① 2600 ② 2600
× 3 × 3
學生完成后,教師提問:你為什么選用方法②?
二、新課。
1.引入新課。
揭示課題:前面我們學會了用簡便方法計算乘數是一位數,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這節課我們學習乘數是兩位數,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板書課題: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教學例5。
(1)出示例5 360×24=
(2)學生審題,找出被乘數0前面的數字,說說寫
豎式時“6”要和乘數的哪一位對齊?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
(4)討論:(燈片出示學生的兩種算法)
360 360
× 24 × 24
1440 144
720 72
8640 8640
師:以上兩種計算方法不同,但結果相同,你們看哪種算法比較簡便?
(5)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360
× 24
144
72
8640
(6)試用簡便方法計算:370×14
(7)小結: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被乘
數0前面的數與乘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的末尾有幾個
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3、教學例6 265×30
(1)出示例6,審題。
(2)引導學生試算:這道題與例5有所不同,你們敢不敢自己先試試用簡便方法計算?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并提示:寫豎式時,乘數末尾0前面的數字3要和被乘數的什么位對齊?
(4)指名說出怎樣算比較簡便,教師板書:
265
× 30
7950
(5)閱讀課本14頁,把書上例5、例6的.簡便算法與一般算法進行比較,并要求學生學會書上豎式書寫的格式。
(6)練習:
課本14頁做一做的350×24、73×60、186×50
(7)小結: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乘數0前面的數與被乘數相乘,然后看乘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4.教學例7 計算450×20。
(1)出示例7,讓學生審題后觀察,把例7與例5、例6進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2)討論:被乘數和乘數末尾都有0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① 寫豎式時,被乘數、乘數怎樣寫?(把被乘數、
乘數中0前面的數的末尾對齊。)
② 怎樣乘?(只乘0前面的數)
③ 乘完后,怎樣添0?(被乘數、乘數末尾一共
有幾個“0”,就要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3)你能算嗎?請算一算?(一人板演,全班齊練。)
450
× 20
9000
(4)學生閱讀課本第15頁,把自己的算法與例7對照。
(5)質疑。
① 學生提問(略)。
② 教師引疑:450×20被乘數和乘數末尾一共有
兩個0,為什么積的末尾有3個0呢?
(6)引導學生歸納法則。
(7)出示法則: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乘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15頁做一做。
(1)第1題 : 230×40 150×60(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口述怎樣算。)
(2)第2題:下面的計算方法對嗎?說出自己的看法?
230 230
× 40 × 40
9200 000
920
9200
2.下面各題已算出0前面的數,請你想一想,每一題應該添上幾個“0”?
(1) 78 (2) 6100
× 50 × 90
390 549
3.課本17頁練習四第1、2、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個別指導,做完后集體核對。
四.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簡便方法計算被乘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計算時,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被乘數、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另外還要注意豎式的書寫格式。
五.作業:課本17頁練習四第3、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循環小數的概念。
2、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動回憶,再現知識。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組內先說說整理后再在全班匯報,互相補充。
2、小數除法有哪些類型?學生舉例說說,你在解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師根據本班情況,選擇前面學習中易錯題鞏固。
3、什么是循環小數?請舉例說明?如何將它保留一位、兩位、三位小數?
4、我們還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數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P36
①學生獨立作答,再小組討論分析解答過程,請小組代表匯報。
②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自主選擇,重點練習。
1、根據自己的實際,從課本P371-5中選擇對自己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練習。(學生自主選擇,組內討論交流)。
2、討論分析,解答第6題
A、學生獨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可將此題分層提問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數?”
再和原題比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
三、課后反思總結
在教完這節課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對于教師自己來說也是要提高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對應的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7--16頁的學習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求一個數的所有因數和倍數;掌握一般方法,學會用常見的幾種形式表達。
2.經過多次的求解經歷過程,在事實面前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因數是可數的,自然得出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數自己;而倍數是無法寫完全,也就是說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數也是自己。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幾種書寫表達形式
教學難點:
完整地求出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活動
(一 )基礎訓練
【口答】
根據下面算式,說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倍數,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因數?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題】
18的因數有哪些?10是哪些數的倍數?
(二) 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1.教學:
(1)你還能找出18的因數碼?并說出你的.找法(要板書)。
(2)小比賽。看誰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數找出來(基礎練習)?
(3)分享冠軍經驗(介紹方法)。
(4)咱們再來一次尋找32和48的所有因數的比賽(基礎練習)?
(5)請你試著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數表述出來。(如果學生能用常見的兩種表達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師的引導)
第一種習慣書面表達形式。18的因數有(有可能是亂的):
第二種集合圖的書面表達形式。 18的因數
(6)通過眼看,自我感覺調整這些因數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種習慣書面表達形式。18的因數有(按大小順序):
第二種集合圖的書面表達形式。 18的因數
(7)做基礎練習第2題
【小結】1.尋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2.教學
(1)讓學生自己嘗試找
(2)有沒有發什么問題?如何解決?
(3)如何表達?
(4)找出3和5的倍數
【小結】1.尋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三) 鞏固練習(10題)
【基礎練習】
1.用盡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數?
2.填空。30的因數有: 36的因數有:
32的因數有 48的因數有
3. 5的倍數有: 3的倍數
【提高練習】
1.分別寫出17的因數和倍數,再寫出28
2.找因數和倍數相同嗎?
【拓展練習】數學小知識:了解完全數。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2—3題)
課后反思:
有的學生認為某個數的最小倍數是0倍,因此最小倍數是0。要向學生強調,小學階段學倍數不涉及到0,因此,某個數的最小倍數應該是它的1倍。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02-07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12-3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