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8 18:15:3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錦集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上冊P68~70認識比例1、例2以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明白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

      1.圖片激趣,引發討論,設置懸念。

      2.電腦呈現例l主題圖。

      提問: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系?

      3.揭題: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認識比。

     。ㄒ唬┏醪嚼斫獗

      1.啟發談話:用比怎樣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呢?剛才有同學會說,誰來試著說一說。

      果汁的杯數相當于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數相當于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2.看書自學, 匯報交流:

     。1)寫法

     。2)各部分名稱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試一試

     。ǘ┥钊胝J識比

      1.認識不同量之間的比。

      (1)生讀例2,師:讀了這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ㄕ垖W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時間這兩個有著相除關系的量,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交流得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15、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20。

     。3)追問: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豐富對不同類量的兩個數量比的認識。

      張祥買3本筆記本用了10.5元。

      提問: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哪兩個量?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會用比來表示嗎?

      3.總結概括比的意義。

      (1)觀察一下這幾組式子,總結相同的特點。

      (2)提問:你認為兩個數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怎樣的一種關系?

      (3)小結:兩個數的比歸根結底表示的都是兩個數相除。

      三、自學課本,內化比。

      1.自學課本p69

      2.反饋:通過看書,你還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數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3頁,練習十八的第2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

      3.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數的讀寫

      1.整數的讀法和寫法。

      (1)指名說整數的讀法。對說得不完整的,讓其他同學補充。學生說時,不必要求與書上的敘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確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讓兩名學生試讀,然后問他們是怎么讀的。如這個數有幾級?哪些0是在數級末尾不必讀出來,哪些0要讀出來?8前面為什么只讀一個零?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數進行分級,并用彩色粉筆把不同0區分開。

      (2)指名說整數的寫法。要求與整數讀法一樣。

      出示:四十億六干零六十萬零五十

      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寫數。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寫的。

      2.小數和分數的讀寫法。

      指名分別說一說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并讓學生比較小數、分數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的讀法和寫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3.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中間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指名讀數?梢杂幸庾R地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一說。

      第2題,學生獨立寫數,集體訂正。

      二、數的改寫

      1.較大的多位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較大的多位數,為了讀寫方便,常常把它進行改寫。

      想想,有幾種改寫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學生明確一般有兩種方法:(1)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2)省略這個數某一位后面的尾數,寫成近似數。然后,教師用書上的例子進行說明。如果班里學生掌握的比較好,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

      在說明第(2)種情況時,要使學生明確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還可以進一步提問:如果根據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數,求得的近似數的單位應該是多少?

      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82頁下面做一做的練習題。

      2.求小數的近似數。

      出示例題,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對于4.629754.630,要特別提問:4.630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互化)。

      教師: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運算時,經常要根據需要把假分數與帶分數或整數相互改寫。大家還記得改的方法嗎?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說得不清楚,教師可以適當提示: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帶分數?

      什么樣的假分數可以改寫成整數?

      帶分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

      整數怎樣改寫成假分數?要使學生明確,整數可以根據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數。

      出示教科書中例題,讓學生獨立改寫,集體訂正。

      4.分數、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

      (1)分數和小數的`互化。

      教師:根據小數和分數的關系.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見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學生回答進時。只要把意思說正確就可以了。關鍵是使學生明。確,小數化成分數,要先把小數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教師按教科上的圖解分步畫圖。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教師可以根據分數化成小數的兩種情況,先引導學生分別回憶,再概括總結。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怎樣化成小數?(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見個0.就從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實際上是應用了什么知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數怎樣化成小數?(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盡時,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幾位小數。)

      通過分析上面兩種情況.誰能概括出分數化成小數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師板書。

      改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約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并且記住這些結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小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按照教科書的圖解進行板書。

      (3)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

      指名說一說分數和百分數互化的方法。教師板書完成圖解。

      (4)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十八的第3題的第(2)、(3)小題,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梢宰屪龅帽容^快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三、數的大小比較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科書第83頁做一做的第l、2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師:怎樣比較整數、小數的大小?

      比較分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三種: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十八的第2題,第3題的第(1)小題,第4題。

      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思考練習十八的第5題和第6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

      2.通過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數量關系式的意識;

      3.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筆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體反饋。

      三、完成復習第6題

      思考:怎么算總千克數?

      集體反饋時,提問:如果這三題,要你要一句話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會怎么說?

      四、完成復習第7題

      然后指點回答。

      1.用35×90,得電腦的價格。

      2.電腦的.價格比計算器的價格多多少元?

      3.電腦的價格與計算器的價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復習第8題

      集體解答。

      六、研究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讓學生思考一個數與11相乘有怎么的規律?

      最后通過豎式引導得出:一個數與11相乘,只要將這個數兩邊位,中間加,還要注意進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賽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題。

      七、補充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0-11頁:植樹。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3、人人參與口算,學生能夠簡單的、有條理的闡述思考過程。

      4、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地計算。

      教學準備:

      教具: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題

     。ǔ鍪菊n件)出示主題圖。

      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ㄉ卮穑

      這道題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組,應該用除法來解答。 板書:36 3

      怎樣算出這道題等于多少呢?

      (設計思考:教師提供本課的主題圖的畫面,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來想除法的結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ǔ鍪菊n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組分3根,可以分成10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組3根,可以分兩組。10組加2組就是12組。

      我們可以用這三個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過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數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寫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數個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寫在個位上,這樣就算出了得數是12。

      為什么要把1寫在十位上么?

      這里的1表示的是1個十,所以要把1寫在十位上。

      (設計思考:這個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空間和交流空間,倡導算法多樣化,注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且不固定計算思路,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試一試

      試一試,并說一說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鞏固練習

      1、算一算,說說每組中的三個算式有什么規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奪紅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請看剛算的這些題,它們的除數都是幾位數?

      除數都是一位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

      3、解決問題

      教材第10頁第2題2 。

      教材第11頁第2題

      第1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應該用除法解決。777=11。

      答: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這里不是單位名稱。

      第2小題。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元?

      應該用減法解決。777=70(元)

      答:一雙鞋子比一副手套貴70元。

      第3小題。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1)買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來解答一下吧。

     。2)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一共要多少元?請你解答出來。

      請看正確答案。37+77=21+77=98(元)

      答:買3副手套和一雙鞋要98元。

      4、第11頁第3題

     。ㄔO計思考:這一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練習機會,在練習中,讓學生解決多信息,綜合性、開放性較強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了學生根據問題正確選擇信息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生活的應用。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老師給大家介紹了幾種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還可以用小棒幫助算。你最喜歡用那種方法,下課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匯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并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3.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愿意告訴它嗎?

      4.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系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四年級第七冊P83-8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熟練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靈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標

      通過主動操作,使學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體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學重點:

      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

      量角器上有兩組“零刻度線及其讀數”,學生應正確尋找與使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角的度量”,我們先來聊聊兩句成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們即將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來說,我們也必須準備好合適的工具——量角器。

      說明:通過成語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 請你仔細地觀察量角器,然后做一個介紹。

      2. 羅列量角器的相關知識:(請學生介紹)

      (1)量角器是一個半圓,這個半圓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個中心點,叫做“中心”;

      (3)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分別有兩條直線,都叫做“零刻度線”;

      (4)兩條零刻度線分別對應兩組讀數;

      (5)讀一讀量角器上的刻度

      說明:通過對量角器的認識,讓學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構成,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準備,并且由學生自主觀察,獲得新知,這樣對于學生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會有所幫助。

      三、自學課本,嘗試操作

      1、請先獨自思考,再看書自學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學

      (2)匯報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讀數是0°,的是180°,說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測量出從0°—180°的角。

      2、完成書上第84頁的量角,并總結出量角三要點。

      3、請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尺的角,并記錄下來。

      4、交流評議。

      說明:通過學生自學,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過課件的演示和教師的口述相結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確過程,最后請學生自己通過操作,總結出量角的三要點,這樣學生對使用權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經歷了自主嘗試,親歷學習過程,老師又能夠及時巡視,點評糾正,這樣學生就能少走彎路。

      四、分層練習,及時鞏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個 ,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各有一條 。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應角的大小是 ,記作 。

      2、獨立完成書p71的第1、2、3、4、5題。

      (1)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結。

      說明: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明確量角的方法。

      五、課堂總結,收獲評價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說明:二期課改強調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的評價,相互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有機結合,能夠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1、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力求體現出新的課程理念,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學習這些內容,整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加強直觀教學,在生活中學習新知、感悟計量單位,讓孩子在生活中觸摸數學。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孩子主動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對這些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進行梳理、歸類,加深認識已經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認識這些計量單位間的聯系和區別。

      3、通過設計各個層次的練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認識已經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認識長度、面積和體積及其計量單位的聯系和區別。

      2、進一步體會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加深理解各種量相鄰計量單位之間進率的大小。

      3、能正確地進行名數之間的改寫,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流程:

      一、 欣賞日記,揭示課題

      同學們,五一長假,六(1)班有個同學寫了這樣一篇日記,一起來欣賞一下(請一生朗讀日記),聽了這篇日記,你覺得文中出現較多的是什么?

      對,里面有很多的量。比如:長度、面積、時間等等,其實,我們在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都要接觸各種量,進行各種量的計量,每種量都有它的計量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量的計量。(板書:量的計量單位)

      [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觸各種計量單位,新課的出示顯得非常自然]

      二、 檢查自學結果,整理計量單位

      1、師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量的計量?

      2、 復習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體積單位呢?

      容積與體積有什么區別?容積單位有哪些,它與體積單位有什么聯系?(學生回答后板書)

      教師出示一根線段、1個1立方厘米、一個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一個磁盤等實物,讓學生觀察思考:哪些是指長度,哪些是指面積?

      (2)、猜一猜:(投影出示)

      A、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B、用棱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少長?

      (3) 復習進率。

      讓學生填寫第118--119頁長度、面積和體積的進率。

      提問:你能發現長度、面積和體積相鄰計量間的進率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后,老師就把這三句話推薦給大家:

      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師問:如果你是小老師,你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哪些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呢?(強調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等單位間的進率)

      練習口答:(投影出示)考考你:在( )里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的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

      一張課桌寬52 (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六(1)班教室的面積約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4、復習質量單位

      檢查自學,同桌相互批改,反饋自學情況。

      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稱哪些物體重量一般要用克?請你觀察:老師手里的一袋食用鹽大約重多少?一袋味精呢?

      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是1噸嗎?

      (象我們學校工地上的1袋水泥是50千克,那么20袋就是1噸)

      5、復習時間單位及進率。

      時間過得真快,上課至現在已經有十多分鐘了,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交流匯報第119頁上的內容。

      師:看了這張表格,你還有什么問題要考考大家?(學生問:1個世紀有多少天?老師鼓勵他們課后去計算一下)

      腦筋急轉彎:小明今年五年級啦,今年的2月份剛過了第3個生日,你知道他是幾月幾日出生的嗎?他今年幾歲呢?

      你知道今年是閏年嗎?為什么?如何判斷平年還是閏年呢?

     。3) 關于時間問題,老師也想考考你: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6題,反饋校正。

      [這些計量單位的復習,老師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自學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計量單位,估算多少計量單位,在重點、難點處精心設計練習,同桌學習、小組探究,自學提問,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計量單位。]

      6、復習名數的改寫。

      估算一下:教室黑板的長是多少(4米),寬呢?(1.20米)

      象1.20米,就叫做名數,名數有單名數與復名數之分,請你分別寫一個,同桌交流一下。

      在實際計算中,我們要進行名數的改寫,名數之間的改寫要注意些什么?看書,在書上找到相關的句子。

      完成書上的例題1。邀請同學上臺進行講解(強調解題的過程)

      講評時強調兩點:一要注意:什么單位之間的改寫。

      二要注意:他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7、鞏固練習:完成書上的做一做。

      教師小結:這里的每組題有什么聯系與區別?要注意些什么?

      [名數的改寫是一個難點,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當小老師,上臺講解。旨在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再強調注意點,改變了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

      四、綜合練習,鞏固知識

      游戲練習:

      1、在老師的材料袋里摸一張紙條,然后考考你的同學:

      (1)、一張郵票的面積大約是8平方分米。(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小明的身高約是1.56米,體重約是39克。( )

     。4)、一個油桶的容積是20平方分米。( )

     。5)、體積單位比面積單位大。( )

      (6)、2.25時=2小時25分( )

      2、投影出示:把左右兩邊相等的.連一連:

      4噸500千克 2時15分

      4噸50千克 2時9分

      4.05噸4 1/20 噸 2.15時 2 3/20時

      4050千克 2 1/4 時

      4500千克 215分

      4 1/2 噸 135分

      五、走進生活,拓展應用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玩,請你拿出自己帶的實物,觀察一下,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獲得的信息。好嗎 ?

      [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到處有數學知識,較好地掌握了計量單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新知。]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節復習課,教學時我把目標定位于讓學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進行學習,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記計量單位及進率,這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應該讓學生親歷,讓他們經歷深層思維的形成過程是相吻合的。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生教材:教學時,教師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教具、實物,讓學生對抽象的計量單位有一定的理解,同時,讓學生自帶實物進行學習,學生在平時吃的暑片、可樂等實物上見到了克、千克(g、kg)、升、毫升等計量單位,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真正觸摸了數學,拓展了課堂知識。

      2、激活學生:課堂上,這些計量單位的復習是在學生自學反饋的基礎上完成的,老師只是幫助梳理了一下,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學得非常輕松。教師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

      3、評價激勵: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評價、小組評價、同桌評價等等,讓學生經歷了對生活經驗的感悟過程和對數學知識的思考過程,在學生親身感受的過程中,較好地實現了本課的情感目標。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2.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教師提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學習新課.

     。ㄒ唬┯卯嫛罢弊值姆椒ㄊ占瘮祿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

      教師提問: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二)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

      機動車種類

      輛數

      合 計

      摩 托 車

      小 汽 車

      大 客 車

      載 重 車

      教師提問: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教師說明: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2、學生練習.

      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3、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數(萬)

      三、鞏固練習.

      拿一枚1角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

      我們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書設計

      省略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12-30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推薦】12-3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伊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永久免费的污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亚洲激情视频五月天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动漫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