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3-06-16 10:35:0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語文教案匯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語文教案匯編10篇

    語文教案 篇1

    ,

     、凼哪昵埃以c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碑敃r,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不休,我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作者對宮女的深切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倒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之久長。這是“時空經營法”。一個宮女的濃重哀怨,不用多言,僅以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便表達出來了。如果用其他方法來敘述描摹,何能簡約精妙如此?

     、茏x詩識法,雖非易事,但只要有好書或老師點撥,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必須廣泛閱讀和深刻理解詩歌名篇,有意識地多讀多思考。其次,須識活法。若學一法便拘泥一法,學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會貫通,終究難免東施效顰、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讀書之法,既先識得它外面一個皮殼,又須識得它里面骨髓方好。”這清楚地說明了讀詩與識法的關系。

      15.細讀第①②段,概括加點詞“欣賞”與“鑒賞”的`含義。

      欣賞

      鑒賞

      16.“東施效顰”講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丑女東施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著眉頭,結果顯得更丑,F在常用來比喻胡亂模仿,效果很壞。第④段中的“東施效顰”在本文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答:具體的含義為

      1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運用了社個創作中常見的“點線經營法”,下列詩句中運用此法的一項是()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18.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19.作者認為:“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了!蹦闶欠褓澩擞^點?請簡要說明理由。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吭”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練習快速閱讀,并能簡要地復述故事。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題目的含義。從字里行間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4、領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并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德育滲透:

      感受瑞恩心靈的美好,并懂得僅僅有夢想是不夠的,還要通過不懈的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教學重點:

      體會瑞恩的夢想是怎么變成現實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體會“夢想的力量”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 朗讀感悟

      學法指導:

      合作 交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板書“夢想”!皦粝搿笨赡苁俏覀冃闹凶钌钋械、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的很多奇跡都源于夢想,并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夢想成真。人應該有夢想,并為自己夢想的實現作出努力。同學們,現在請你告訴大家:你的夢想是什么?

      2、同學們的夢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們能夠時刻記住自己的夢想,并使夢想轉化成前進的動力。因為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板書,完成課題)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3.今天就請同學們來閱讀一個真實的故事,去感受夢想的力量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我們學習這一課要解決哪些問題。

      2、學生交流。

      (瑞恩的夢想是什么?他是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的?聯系實際說說讀后的體會。)

      3、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瑞恩的夢想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用“~~~”畫出來。

      4、交流:

      (1)生字詞。(放棄、下旬、募捐、水泵、顛簸、節奏、簇擁、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聲不吭)

      (2)瑞恩的夢想是什么?

      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又干凈的水喝。

      他們不應該過這樣的生活……我一定要為他們挖一口井。

      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a、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b、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夢想?”

      瑞恩的夢想在不斷地變大,從挖一口井到要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那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他的夢想是怎么實現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三、精讀課文,走進文本,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說說瑞恩產生夢想的原因是什么?

      2、出示非洲缺水的圖片文字資料。

      3、所以,瑞恩才有這樣的一個夢想──(齊讀)“我要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讓他們有干凈的水喝!

      (二)學習3-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夢想是怎樣變成現實的,實現這個夢想具體分幾個步驟?

      2、學生自學。

      3、學生匯報交流。

      (1)籌集70塊錢(板書)

      為攢夠這70塊錢,瑞恩都做了些什么?

      a、在課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務活的句段朗讀,感受70元的來之不易。

      b、是啊!瑞恩為了攢這70元錢,犧牲了多少玩兒的機會,付出了多少心血,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著。(板書:堅持不懈)

      (2)籌集20xx塊錢(板書)

      當他得知70元錢只能買一個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00元時,他只是興奮地說:“那我就多干些活掙更多的錢吧!”他的執著感動了好心人。媽媽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寫成了文章,刊登在當地的報紙上。短短2個月,就籌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錢。是啊!瑞恩的夢想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喚起了他們的愛心。(板書:喚起人們的愛心)

      (3)籌集買鉆井機的錢(板書)

      同年9月,當他聽工程師說人工鑿井是一項艱巨的工作,需20個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時,他——讀:一聲不吭的瑞恩突然說:“那我來攢錢買鉆井機吧!彼穆曇艉苄。軋远,“我想讓非洲的每一個人都能喝上潔凈的水!

      這一個夢想看是簡單,其實要耗費多少心血啊!從70元錢到2000元,再增加到買鉆井機。這對一位六歲的孩子來說談何容易。

      4.回顧夢想實現的經過

      四、感情升華,理解題目的`深刻含義。

      1、瑞恩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和父母一起來到了烏干達的安格魯,村里的5000個孩子一起出來歡迎他。人們的眼里充滿了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感激的淚水。

      2、齊讀句子,出示:

      是呀,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誰會不在此時流淚呢?

      3、 假如你就是這5000多名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對瑞恩說什么?(謝謝你,瑞恩!)

      瑞恩的井沒有打好之前,你喝不上干凈的水,從現在開始你能喝到干凈的水了,你想說什么?

      你曾親眼看到自己的親人因為喝不上干凈的水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你想說什么?

      你曾親眼看到自己身邊許許多多的伙伴因為喝不上干凈的水被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你想說什么?

      4、對于非洲烏干達安格魯的村民來說瑞恩的夢想給他們帶來的是什么?(板書:帶來生存的希望)

      5、小結:

      同學們,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它給瑞恩以動力,使瑞恩堅持不懈地奮斗;它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們,喚起了人們的愛心;它是使安格魯的村民喝上了干凈的水,給非洲人民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五、課外延伸。

      1、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寄語:夢想給人動力!

      夢想喚起愛心!

      夢想匯聚愛心!

      夢想給人希望!

      板書設計:

      17* 夢想的力量---創造奇跡

      攢70元錢 (給人動力)

      籌2000元錢 (喚起愛心)

      買鉆井機 (匯聚愛心)

      給人希望

      課后小結:

      課文瑞恩的夢想是什么,學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為人善良、有愛心。關鍵是夢想是如何實現的,從中去體會夢想的力量。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特別是第六小節,也就是描寫瑞恩克服重重困難自己靠做家務活掙錢這一節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時間足見他的耐心、堅強的意志。雖然文章語言樸實,但是蘊涵豐富的情感,學生多讀不僅能拉近與文本的距離,讀出感情,而且越讀越有體會。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敝挥卸嘧x,學生才會真正讀懂語言文字背后的意蘊,有所感悟,有所收獲。讓他們明白要想美夢成真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堅持不懈付出艱苦的勞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理解“貪玩、應該”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懂得人們可以利用海浪來推動發電機發電。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堂課所學內容

      上一堂課我們一起來到海邊,領略了浪娃娃的貪玩,誰能告訴大家浪娃娃是怎么貪玩的?

      二、學習第2自然段

      海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這么貪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海媽媽,你會怎樣去教育你的孩子呢?請你自己先說一說。

      你們教育得真不錯,我們看看課文中的海媽媽是怎樣教育他的孩子的?

      海**的話真有說服力,但我想如果你們說話時的語氣更象海媽媽些,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能來試試嗎?

      三、學習第3、4自然段

      1、在小朋友苦口婆心地勸說下,在海**的諄諄教育下,浪娃娃開始變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注意邊看邊想:你覺得貪玩的浪娃娃變得怎么樣了?

      交流:貪玩的浪娃娃變得()。(聽話、愛做好事、變得更高興了、懂事了……)

      2、小朋友說得真不錯,那么你是從課文哪些詞語或句子看出他的變化呢,請你好好讀一讀3、4自然段,然后選擇一個方面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3、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A、就向、奔去、奔跑、歡叫、嘩嘩、嘩嘩——浪娃娃愛做好事、浪娃娃變得更加高興

      B、浪娃娃聽了**的話,連忙向海岸奔去——聽話

      C、兩個“!”——愛做好事

      師:浪娃娃會做好事了,他的心里多高興呀,你能高興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嗎?

      4、、浪娃娃終于能做好事了,他做的好事是——(推動機器發電)

      浪娃娃如何推動機器發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放錄像)

      科學家真聰明,能利用浪娃娃沖擊水輪發電機,推動機器發電,這種發電方法就叫做“水力發電”,你還知道科學家能利用什么進行發電嗎?(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光能發電……)

      四、想象說話

      1、在科學家的幫助下,浪娃娃推動機器發的電終于被送到了各個城市、鄉村、學校,還有小朋友的家中。為了感謝浪娃娃,有一天,電公公帶著浪娃娃走遍了這些地方,浪娃娃看到自己發的電給人們帶來方便、帶來歡樂、帶來幸福時,急急忙忙跑回家,高興地把自己看到的告訴了媽媽,那他會怎么說呢?請大家各選看到的一個方面同桌互相說一說。

      集體交流

      2、原來自己能給人們帶來那么多的好處,浪娃娃的心里更高興了,讓我們高興地來讀一讀課文3、4自然段。

      五、明理

      浪娃娃在海**的懷里追打著玩,他覺得非?鞓,當浪娃娃看到自己能給人們帶來那么多的好處時也覺得很快樂,請你想一想,此時的浪娃娃他會更喜歡什么時候的快樂呢?為什么?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同學們都很喜歡愛做好事的浪娃娃,老師也很喜歡,我想人也是一樣,只要你多為別人做一些好事,肯定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你。

      六、作業布置

      1、完成《課堂作業》

      2、選做題:把《浪娃娃》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把浪娃娃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簡說

      把部分當整體,“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錯誤的,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常常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學藝,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接觸時,自我感覺特別好,以為自己會了,待到用時,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學無止境。這無異于“坐井觀天”啊。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

      二、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流程:

      第一個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故事,名字叫:坐井觀天。(板書課題,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指導同學們通過觀察插圖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認識“沿”

      2、指導同學們自讀故事,注意把生字讀準,了解故事大概內容。

      3、指名說說自已讀了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4、讓同學們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認識“際”

      5、通過分析“信”的字形特點,認識“信”。

      6、同桌互相交流對生字的認識。

      三、指導寫字。

      先讓同學們“看”:這三個字有什么共同特點?寫時應特別注意什么?再讓同學們“說”:它們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時,注意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得高而窄。指導“還”的筆順規則,先寫“不”,再寫“辶”。再讓同學們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獨立描紅、臨寫最后通過課后的“讀讀抄抄”鞏固所認的字和所寫的字。

      第二個課時

      一、導入;

      復習生字后繼續學習。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以讀帶講,了解青蛙和小鳥所處的不同位置?梢栽O計如下口頭填空:

      青蛙坐在(),小鳥落在()。

      2自讀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講青蛙和小鳥對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看插圖練讀第一次對話。

      3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同學們說說讀懂了什么。

      (2)引導同學們思考:青蛙和小鳥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為……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同學們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卷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賽朗讀小鳥認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為“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

      5感悟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先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

      (3)朗讀對話,讀出適當的語氣。

      朗讀提示:青蛙的話要讀出傲慢、自信的語氣,表現出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態;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的語氣,表現出實事求是的誠懇態度。

      6分角色朗讀。

      (三)實踐活動

      1、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同學們分小組合作學習,續編第四次對話,并分角色讀一讀。

      2查查資料或者向別人請教,看看地球、太陽和月亮誰大。

    語文教案 篇5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后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了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后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唱給天上的白云,為它的舞蹈來伴奏”、“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植樹的小朋友,向他們表示感謝”……我適時地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更使他們喜形于色。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熏陶。

      孩子們在課堂上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突發奇想地將這首小詩套上了歌曲,隨即演唱了出來。孩子們感到特別新鮮,那份欣喜一覽無余。于是,孩子們也跟著把自己會唱的歌套上,用歌聲演唱這首小詩,如此一來,既感受到了大葉楊樂觀、向上的歡樂精神,又記憶了小詩。真可謂唱也陶陶,學也陶陶。

      新課程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和評價的能力。其實我們課堂的朗讀教學,不必作過多的分析,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讀中、自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學習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體驗孫犁小說的風格,品味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理解景物描寫對于表現主題的作用,掌握基本描寫手法。

      3.通過分析重點詞句,把握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了解人物自尊和自信的性格特點,感受人物內心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德育目標:

      通過本文學習,讓學生對戰爭與英雄有更為深刻全面的理解,樹立我們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重點難點:

      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彎抹角mò

      2、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綱

      (2)瘧:瘧( )子 瘧(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3、詞語積累:

      (1)詩情畫意:富有詩和畫的意境。(2)自如:活動或操作不受阻礙。

      (3)穿梭:像織布的梭子來回活動,形容來往頻繁。(4)膽寒:害怕。

      (5)陰森:陰沉,害怕。 (6)提防:小心防備。

      (7)尖利:尖銳;銳利。 (8)能耐:技能,本領。

      (9)悠閑:閑適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陰慘:陰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體上水往下滴的樣子。

      (13)轉彎抹角:沿著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14)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埋怨。 (15)歇涼:乘涼。

      (16)吆喝:大聲喊叫。 (17)遮掩:遮蔽,遮蓋。

      (18)現眼:方言,出丑丟臉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丟臉的意思。

      二、導入新課

      (結合白洋淀圖片和抗日戰爭圖片)在那富饒的齊魯大地上,在長長的鐵路沿線,游擊隊員們以非凡的智慧打擊了敵人,收獲了勝利。在遼闊的冀中平原,在美麗的白洋淀,抗日戰爭的洪流也鍛造出許許多多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大家想認識他們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些傳奇人物吧。

      1.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12歲在安國縣城上小學時,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對他有很大影響。他一直相信藝術為人生的主張。1936年孫犁到河北安新縣的小學教書,在這里他對白洋淀一帶人民群眾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主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區從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工作和學習。在延安,他發表了《荷花淀》《蘆花蕩》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藝界的注意。孫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結集為《白洋淀紀事》(1958),是作者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2.在教學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與小說有關的知識:

      小說的三要素: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說的人物是虛構的,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綜合熔鑄而成的,因此比現實中的原型更為典型。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應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等等。小說不僅勾勒人物的輪廓,刻畫其性格的一個或幾個側面,還要在情節的發展中表現人物性格的發展和變化。

      (二) 情節要素:

      小說的情節一般比較完整,往往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后面還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三) 環境要素:

      小說中要具體描寫環境。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環境描寫是為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在小說中表現較多,主要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當時的氣氛。

      3.放錄音,學生跟讀全文,復述故事內容

      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白洋淀地區;

      故事的主人公:老頭子;次要人物:大菱、二菱。

      環境:抗日戰爭中我軍抗日根據地的蘆花蕩。

      情節:通過寫主人公夜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和第二天狠狠懲罰敵人、報仇雪恨的故事。

      主旨:贊美了老艄公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英勇機智的革命精神。表現了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敵的愛國主義精神,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4.根據小說的情節特點,給課文劃分段落。

      明確:根據文章內容安排,可以把文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8段) 開頭至“敵人發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及人物介紹。

      第二部分從“一天夜里”至結尾,具體講述故事的過程。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重點

      1.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作

      2.了解唐代詩歌發展歷史

     。常w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矗盐战Y構上回旋往復的特色

      教學難點

      分析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過程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最高峰,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歷經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閃耀著不滅的光芒,語文教案-蜀道難。

      一、關于唐詩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評述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為“初唐四杰”,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二、關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三、關于《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后找一名同學范讀,訂正字音,斷句。

      提問:讀過這首詩后,你會發現有一句話重復出現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明確:不是,意義上是有區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辟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講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沖擰倒流,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蜀道難》。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煞譃閮蓪樱

      第一層(“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來渲染途中的悲涼凄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后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三次出現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寫蜀中戰禍之烈。第一句再現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復,那么連續出現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嘆基調。統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蜀道難》主題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組探究,然后綜合。

      (2)查閱資料,整理不同說法。

      (3)小組討論,確定比較合適的觀點。

      (4)上網查詢,多方求證。

      參讀書目:

      (1)《唐詩別裁》。

      (2)《唐宋詩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華活頁文選》(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顧炎武《日知錄》。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感受農諺作為中華民族一種特有文化現象的魅力,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隨圖、隨文識字的方法。掌握引讀、接讀、拍手讀、看插圖背等多種朗讀和背誦的策略。在查資料、問父母的過程中增強語文實踐能力。

      3、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一個新筆畫“豎彎”。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設疑激趣導入。

      寒冷的冬天就快到了,你知道什么時候最冷嗎?河水什么時候結冰。什么時候開化嗎?你知道大雁什么時候從南方飛回來嗎?

      我可都知道,因為我會《九九歌》。和老師一起書空,你注意到老師寫“九”的筆順了嗎?再次共同書空。

      你們也想知道這么多的秘密嗎?那就跟我來吧!

      二、以圖引文,順勢學字。

      1、先來看幾幅畫,你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他們排列起來嗎?

      2、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當學生說到哪幅圖的內容時,把哪幅圖畫面內容簡要的概括出來。板書:不出手、冰上走、河邊看柳、河開、雁來、耕牛遍地走。

      3、這里面有幾個字我們沒有學過,大家多讀幾遍,說說你是如何記住的。小組內交流一下。

      4、同桌互相考一考這些需要認識的字,然后老師出示卡片考大家,看誰認的快、記得牢。

      三、多種形式,背誦諺語。

      1、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記住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可是更聰明的,他們把這段寒冷時期從冬至那天起,第九天為一個“九”,數到“九九”共八十一天,編成了小詩歌,即形成了《九九歌》。

      2、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農業諺語,有了它人們就可以盡早地知道天氣的變化,不會耽誤農時了。

      (1)自己來讀一讀吧。

      (2)齊讀后同桌練讀。可以看著圖練習記一記。

      (3)師引讀后男女同學接讀。

      (4)拍手讀,看誰記得快。

      (5)比賽讀。

      四、范寫生字,指導書寫。

      1、在老師剛才板書的時候,誰還記得“四”的筆順?教“四”的筆順,并教授筆畫“豎彎”。

      2、學寫“四、九”。

      3、老師范寫,學生書空,后仿寫,注意“九”的筆順。

      五、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1、搜集更多的農業諺語。

      2、翻看日歷,查查“一九”“二九”……都是哪一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背誦《九九歌》

      (1)齊背。

      (2)指名背。

      (3)小組比賽背。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組詞讀。

      二、說說你查到的日歷。

      三、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一讀

      要指導學生把六個詞語讀正確,并說說“牛耕地”“雁回來”“河開化”“看柳樹”是從文中什么地主變化來的。

      2、加一加

      這是組合體字練習。第一行是“樣子”,以后就逐漸開放,答案不求統一。

      師補充介紹:華北黃河流域一帶關于播種和收獲的農諺:“清明早,小滿遲,谷雨種棉正當時。”“麥到芒種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等。

      四、說說你還了解到了哪些農諺?

      五、指導書寫剩下的幾個生字“六、手、力、加”。強調“手”的第四筆是“彎鉤”,力的筆順是先寫橫折鉤后寫撇!凹印笔窍葘憽傲Α痹賹憽翱凇。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贊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教具準備:三用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他是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

      貯滿(zhù):儲存、積存

      澹澹(dàn):水波蕩漾的樣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2、感知課文

      (1)文章第一段強調出夏天怎樣的特點?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緊張、熱烈、急促總括全文對下文有提領作用}

      (2)文章第二、三、四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的?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最后一段緊承上文的寫景來抒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從結構上看有何作用?

      (熱愛、情有獨鐘收束全文、點明中心)

      三、研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寫法:

      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體三段展示了夏天怎樣的特點?

      (1)第二段描寫夏季自然景象,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既訴諸視覺又訴諸聽覺和嗅覺,運用比喻和擬人細膩描寫,展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2)第三段先以春天和秋天作對比,襯出夏的金,并指出象征:“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這段描寫顯出夏天旺盛的生命力。

      (3)第四段寫夏天緊張的旋律,主要通過農民勞作的`景象來展示:一寫勞作辛苦,二寫緊張忙碌,烘托出夏天緊張的旋律。

      課文末段的抒情有何特點?

      用春秋和夏對比,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2、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4)“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5)“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6)“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課堂練習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說,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瑯瑯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

      六、作業:

      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板書設計:夏感

      梁衡

      總括緊張、熱烈、急促(提領)

      夏之景蓬勃的生命力(修辭、感官)

      寫景夏之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對比)

      夏之旋律勞作辛苦、緊張忙碌(烘托)

      抒情大聲贊美(對比、欲揚先抑)

      七、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10

      第五課時 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復習拼音,練習使用動詞,聽故事,能理解主要意思。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默寫聲母。

      2.讀韻母。

      二.給下面詞語寫拼音。

      青蛙 蜜蜂 貓頭鷹

      1.學生練習注音。

      2.檢查糾正。

      三.練習使用動詞。

      踢毽子搭積木聽廣播 調皮進 逗小狗 按喇叭

      1.學生練習說一說。

      2.評委評一評,看誰說得好。

      3.自己填一填,不會的字可以用音節代替。

      四.聽故事。

      1.聽錄音,播放兩遍。

      2.寫一寫小松鼠為什么快樂?

      3.師總結:幫助別人,不只是為別人解決困難,而且自己也得到快樂。

      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踢毽子 搭積木 聽廣播

      調皮進 逗小狗 按喇叭

      第六、七課時語文天地

      教學目標:字讀短文,制定暑假計劃。能看圖講故事。總結學習語文的收獲。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快樂的夏天》。

      1.學生自讀課文。

      2.把“我”和小蘭在鄉下、城里做的事分別寫在黑板上。

      3.說一說我為什么特別快樂?

      4.自己說一說暑假的計劃,互相交流。

      5.把自己的`打算寫下來。

      三.看圖講故事。

      1.出示掛圖,學生觀察。

      2.說一說畫上畫些什么?

      3.評委評一評,誰講的故事讓人聽了“很快樂”。

      四.總結學習語文的收獲。

      1.讀“金鑰匙”的話,指定一組先做一做。師評議。

      2.全班做一做。

      課堂總結:同學們這學期收獲很大,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備課教案01-16

    語文復習教案01-16

    語文教案01-17

    語文《識字》教案01-20

    【薦】語文的教案01-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播放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 日韩制服欧美动漫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 青青国国产视在线播放观看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