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09 21:28:3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擺一擺、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擺小圓片,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體會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間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在數位表中,右邊起第一位叫什么位?(個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師拿出一個數字卡片1放在個位表示多少?(一個一)

      若數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個十)

      教師強調:1放在不同的數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個一,一個十,一個百

      二、新課

      1.出示兩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學具)現在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三個人擺不同的數,一個人負責記錄,然后每組派代表匯報。

      2.為什么兩個圓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數不同?

      因為放在不同數位表示的數不同,個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兩個小圓片表示2個十。如果一個小圓片放在個位、一個放在十位表示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數是11。

      3.出示三個小圓片,(學生拿出相應的學具)分小組學生動手操作,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4.若4個小圓片呢?(學生繼續動手擺)擺出的數各表示什么。

      5.小結

      教師提問

      (1)兩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3個數)

      (2)三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4個數)

      (3)四個小圓片可擺出幾個數?(5個數)

      (4)誰能說一說五個小圓片可擺出不同幾個數?(6個數)

      教師:圓片的個數和所擺出的數的個數有什么聯系呢?

      圓片的個數十l=擺出的數的個數

      提問:用8個小圓片,可以擺出幾個不同的數?(9個數)

      三、課堂作業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課外實踐作業

      每個同學回家后分別拿9個和10個小圓片,擺出不同的數給爸爸、媽媽看,看誰擺的又快又對。

      教學反思:

      今天的這堂課,我為各小組準備了學具卡片,小組內分好工后便開始了學習,我到各組查看時,也發現了許多問題,但是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識上的錯誤,而是指導各組怎樣更好的合作交流,換句話說,我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留下的是過程性的點評。在集體匯報環節,我請一組同學匯報,其他組傾聽,并及時給出意見,雖然可能還有個別小組會出現不愿參與別的小組現象,但整體上,卻有了進步,一個小組匯報時,其他小組會指出意見不統一的地方,匯報不在是說給老師聽,我想,我們的學本式又有了一些進步。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概括分數可以化成小數的規律。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特征,并能正確的`進行判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

      2、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

      二、教學新課

      1、讓學生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1/21/3.3/42/55/68/153/22

      5/82/97/101/129/144/253/40

      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

      三、引導觀察

      (1)觀察兩個框內的分數,各有什么特征?(他們是最簡份數)

      (2)把這些份數的分母分別分解質因數。

      (3)再次觀察這些份數的分母有什么特點。

      (4)師生共同歸納

      (5)議一議

      (6)請每個同學舉出兩個例子,驗證一下剛才概括的這個特征是否正確。

      四、應用這些特征判斷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不能。

      五、鞏固練習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經歷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了解算式之間的聯系,提高2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正確率。

      2、 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熟練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20以內進位加法表

      教學活動設計 修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和以前一樣,系統的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內把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確整理的依據和標準,并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4、7+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從中我們都發現了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隱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秘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板書設計 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 做個加法表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1頁內容。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乘除混合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通過交流,讓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習重點:

      根據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

      正確選擇相應的簡算方法使計算簡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為了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你們喜歡這個活動嗎?(喜歡)老師了解到,為了豐富“大課間”的活動內容,學校最近又新買了一些體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嗎?(想)

      師:請看情境圖,學校都買了哪些體育用品?

      1.仔細觀察,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

      生1: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學校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還看見一筒羽毛球上寫著“一打裝”。

      師:“一打”是多少個?(12個)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問題: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將學生置身于“大課間”活動的現實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解決問題,探究學習

      1.教學教材29頁例8(1)。

      (1)解決“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讓學生找出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條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說明解題思路。

      (3)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個)

      生2: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個)

      生3:先擴大再縮小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個)

      師: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對于最后一種方法可能說不太清楚,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擴大到原來的4倍,要使計算結果不變,應縮小到原來的)

      (4)引導學生比較幾種簡便算法。

      ①這幾種算法有哪些相同點?(結果一樣;算法都比較簡便)

      ②你喜歡哪種算法?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你能應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解決問題嗎?

      (5)總結: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結果都是相同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乘、除法的簡便計算。(板書課題)

      2.教學教材29頁例8(2)。

      (1)找到解決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

      (2)引導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3)讓學生匯報解題方法。

      預設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支數求出單價。

      330÷(5×2)

      =330÷10

      =33(元)

      (4)喚起回憶,理解意義。

      ①組織學生仔細觀察,在小組內討論。

      ②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把兩個算式用等號連起來。

      330÷5÷2=330÷(5×2)

      質疑:在這個算式中,為什么“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與“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的結果相等呢?

      學生借助題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錢,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總價除以球拍的支數求出單價,都能求出最終的結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樣,所以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

      (5)方法選優:相比之下,這兩種計算方法哪種比較簡便?(出示課堂活動卡)

      (6)引導總結,歸納規律。

      學生討論、匯報后教師板書: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除數的積。用字母表示為a÷b÷c=a÷(b×c)(b、c均不為0)。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發現,從而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變得簡便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簡便計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頁“做一做”,鼓勵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教材30頁1、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能有意識的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組織活動的能力。

      2、進行有關的.思想教育,如教育學生要有禮貌,注意安全,愛護果樹等物品。

      二、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課前已把表格發給了每一位學生,學生已對果園產生了興趣,通過已經分好組的計劃,讓學生自己去收集有關的信息,例如:學校到果園實踐購物及費用方面,有了解大家愛吃什么,賣多少,每種物品的價錢及一共要多少元等等,這些都要學生通過自己小組的討論而定。

      X月X日:全班師生乘車來到柳埠X果園進行參觀,路上,大家興致勃勃,紛紛詢問各自所帶的物品及自己小組的活動計劃。

      以下為教學片斷的梗概:

      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美麗的果園,進了果園之后,要講禮貌,注意安全,要愛護果樹,保護好果園的環境。(在農民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也要記錄有關的數據這樣自然的融入到班級中去。)(電腦設計果園,教師在其中)

      小A:農民伯伯,您好,我們的果園這么大,它到底大雞長有多少米,寬有多少米呢?

      農民:果園可大了,長由174米,寬有126米。

      教師:那它到底占地多少公頃?(及時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沉默片刻)

      小B:大約有22100平方米,我是用174第六以126得出的。

      教師:大家同意嗎?

      小C:不對,老師問的是多少公頃,而不是多少平方米,應該是2.21公頃。

      教師:這次大家同意嗎?

      全班:同意。

      小D:果園這么大,能栽多少棵樹呢?

      農民:我們這里有1278棵果樹。

      小E:這么多,那一棵蘋果樹能產多少千克蘋果呢?

      農民:大約一棵樹能產50千克。

      教師: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豐碩的果實,一千無蘋果按市場價能賣多少元?(教師融入其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誰能幫農民伯伯計算一下他一年能掙多少錢?

      (學生爭先恐后的想在農民伯伯這里展示一十自己,有的議論,有的筆算,有的干脆用上了計算器)。

      小F:我們知道了,現在市場價每千克蘋果1.60元,照這樣計算,農民伯伯一年的收入大約是102240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過程:

      一、積累鋪墊

      1.引入:剛才的游戲有意思嗎?我們再來玩個游戲好嗎?(課前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

      2.要求:剛剛我們根據比劃來猜測是什么事物,現在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題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關:中山路小學原有一個花圃是長方形,長4米,寬3米。校園擴建時,長增加了2米。(1)學生畫圖(2)對比交流

      4.從圖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操場是一個長方形,長40米。在擴建校園時,長增加了20米,這樣操場面積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來操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激需:你能想個辦法讓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題意順利闖關呢?(畫圖)

      3.看誰能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都在圖中表示出來?(1)學生畫圖, (2)對比交流:

      4.現在圖有了,你能根據圖來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嗎?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2)討論交流:

      5.小結:從開始審題我們覺得有點困難,至現在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出來,你有什么感受?(畫圖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畫圖能幫助我們思考……)

      三、再次體驗

      1.出示第三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寬30米的前操場。因為要造“牡丹公寓”,寬減少了10米,這樣前操場面積就減少了400平方米。現在前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后問:長方形操場是怎樣變化的?(寬減少)你能把寬減少在圖上表示出來嗎?

      3.學生畫圖,嘗試解答后交流:把題意表示清楚了嗎?能指著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嗎?(可能會有幾種方法,重點指出寬減少了,長不變,減少的長方形的長就是現在長方形的長。)

      4.小結揭題:我們順利闖過了第三關,你能談談畫圖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嗎?(清楚地找到數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之一畫圖(板書)。

      四、深入體驗

      (一)第四關:

      1.引入:應用畫圖的`策略,我們來闖第四關。

      2.分層出示:

      (1)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2)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3)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猜測。先獨立畫圖,再討論驗證。(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應該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學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體”和“分塊”兩種思路)

      3.反思小結:從用經驗猜測,到畫圖驗證,最后到解決問題,你有什么啟發嗎?

      (二)第五關:

      1.引入:第四關我們都闖過了,下面我們要挑戰——第五關!

      2.出示第五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如果這個操場的長增加20米,或者寬增加15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來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

      (1)審題后問:與第四關有什么區別?(一個是“同時”,一個是“或者”)

      (2)學生畫圖解答后交流:(讓學生指了圖來說思路。重點交流長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寬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長方形的長)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19-20頁。

      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二年級下冊的書又進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將新舊版教學內容進行了對比,發現尤其在練習局部把原來的通過數軸比較數的大小以和目測估計的練習改換掉,而更重視培養同學的數感以和應用。如書中出現“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這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非常口語化的詞匯,真正將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同時對同學估計意識的培養并未忽視。真是一題多練。

      由于經驗的缺乏,我試圖到網站上找一些公開課教案等資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關的資料都與舊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參考半自我解讀教材,寫下如下公開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復習引入

      1、兩位數與兩位數的比較

      師:(手拿思品書與習字本)同學們,你能猜一猜思品書大概有多少頁嗎?(58)

      [ 同學各自猜想一個數,請幾個人說一說,注意表述的準確性,最好用“可能、大概”這樣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學過于重視或是堅信自身的判斷,經常用語過于絕對,用“肯定、一定”等詞表述自身猜想的結果。此時師有必要進行糾正。師板書準確的頁數。]

      師:讓同學觀察兩本書的厚度,引出習字本的頁數與思品書的頁數“差不多”,你能猜一猜習字本的頁數嗎?(請同學說一說)假如給你三個選擇15、60、150,你選擇哪個數呢?為什么?

      組織比較,師:58○60,你是怎么比較的?

      2、兩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

      師:觀察數學書與習字本的厚度,引出數學書的頁數比習字本的頁數“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數學書的頁數嗎?

      師先讓同學估計,再選擇50、104、500,說一說為什么?

      組織比較60○104,你是怎么比較的?

      [ 這兩個活動是根據課后習題3、4改編而來,一是便于同學練習時可以運用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視培養同學的合理估算能力,師通過讓同學觀察書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進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學估算要合理。數字也是同學們學過的兩位數與兩位數,而后引到兩位數與三位數比較,估算的同時復習了一年級學過的兩位數大小的比較。并通過提問“你是怎么比較的?”適當總結了初步的數的比較的方法。]

      3、搶答復習舊知

      師:你能用已學過的知識比較下列數的大小嗎?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邊回答邊說說比較的方法

      [ 再通過這些典型的比較習題,試圖讓同學逐漸回憶起原來所學過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舊知的基礎上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新知。在教學過程中,就感覺同學是能夠判斷出誰大誰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比較的方法,因此我覺得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要常給予同學交流、研討、和表達的機會。]

      4、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繼續用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感知正負數可以互相抵消。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情境,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產生的必要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我們可以用正負數來表示,把正數和負數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正負數的意義,理解抵消在正負數計算中的應用,從而使機械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教師在數學學習中只是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

      二、從時間軸上求正負數的相差數。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有趣、現實的情境,并以別開生面的“神八、天宮一號太空一吻”的場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負數所表示的意義,并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合作交流、不斷探索以獲得數學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應用于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正負數問題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據,你有什么新發現?

      (5)認識數軸。

      【知識的鞏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并具有層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組成員的身高,由實際向高引向正負數的記錄,由正負數的記錄又回到實際身高。在求身高的平均數時,通過兩種計算方法的比較體現了正負數抵消的優越性,從而使學生“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在兩組數據的比較中,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負數的大小及相差數。可以說習題設計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點。數軸的引入,重視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并形成認知結構。】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免费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va | 精品国产高清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