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3-11-25 17:25:26 劍鋒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通用13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

      設計說明

      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是本單元教學的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在計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試商。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創設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學生對于計算課都有這樣的感受:計算課難,學會不容易,學好更不容易。因此在教學時,要著重從實際生活事例引入新課,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創設了“韓信點兵”的故事情境,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在相對輕松的問題情境下獲取新知。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通過觀察平時的計算課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總結除數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小紅花

      教學過程

      故事引入,揭示目標

      1.教師為學生講述“韓信點兵”的`數學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方向。

      設計意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采用輕松、活潑的形式引出知識。因此本節課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課,利用故事人物的榜樣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計算240÷26。

      2.組織計算競賽。

      請大家獨立計算,做得又對又快的前五名學生每人獎勵一朵小紅花。

      3.學生計算結果,評選優勝的學生,獎勵小紅花。

      4.選擇計算中不同的試商情況進行匯報。

      預設:生1:我把除數26看作30,想:30×8等于240,試商后發現余數32比除數大,32里面還有1個26,所以商8小了,改商9。

      生2:我是這樣想的,10個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

      生3:我把除數26看作25,想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8+1=9,所以商9。

      (如果學生想不到把26看作25來試商,教師要提示能否把26看作25來試商,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5.思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想出商的?

      學生討論、交流,發表各自的見解。

      6.介紹“中數試商法”。

      師:把26這樣的數看作與它接近的25來試商,這樣的試商方法叫做“中數試商法”。

      7.介紹“同頭無除商xxx”的試商方法。

      (1)先用自己喜歡的試商方法計算239÷26,再結合課件逐步介紹“同頭無除商xxx”的試商方法。

      (被除數與除數首位上的數相同,俗稱同頭,但被除數第二位上的數小于除數第二位上的數,不夠商1,俗稱無除,那就可以用8或9試商。如239÷26,被除數與除數的首位都是2,稱為同頭;23小于26,不夠商1,稱為無除,可以用8或9試商)

      (2)判斷下面哪些算式能使用這種方法試商并計算。

      532÷61=  532÷51=  532÷5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2

      設計說明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試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四舍”法試商,另一種是用“五入”法試商。對于學生來說,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是一個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方面:

      1、先復習舊知,通過判斷括號里最大能填幾、求近似數的練習,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在探究新知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從中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并引出84÷21,教學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20來試商。因為被除數和除數相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很自然會想到直接試商,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因為有準備題的鋪墊,會把21看作20來試商。接著通過練習題鞏固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這道題既是第一次出現用“五入”法試商,又需要調商,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針對此種情況,在此處設計討論交流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既讓學生掌握了試商方法,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出示課件)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60×(  )<262  80×(  )<453

      70×(  )<492  50×(  )<304

      2、說一說下面各數分別接近哪個整十數。

      21接近(  )   53接近(  )

      88接近(  )   39接近(  )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與新課有直接聯系的舊知識,為本節課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作鋪墊。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試商。

      (1)(課件出示教材76頁例3情境圖)文化用品商店購進了一些商品,看一看,從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信息,自由提問題,自主解決)

      (2)出示問題,明確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問題(1):一個筆袋21元,84元可以買多少個?

      ②理解題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試商方法。

      ①觀察,發現不同。

      請仔細觀察,此題與上一節課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不是整十數)

      ②嘗試計算。

      你們有信心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看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③交流匯報。

      誰愿意將自己的計算過程展示給大家看?

      (教師根據巡視情況指名進行展示)

      師小結:這道題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它們的商。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幾,又該怎么辦呢?

      (學生明確可以試除,也就是試商)

      (4)小組合作探究,經歷試商的過程。

      師:現在我們來探究如何進行試商。請大家思考:把21看作幾試商?怎樣試?

      (學生思考后匯報:除數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個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與21相乘,正好等于84,說明商4合適)

      師說明:用20試除得到的商4稱為“初商”。要判斷“初商”是否合適必須進行檢驗。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學準備: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們已經了解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么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筑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里面,畫面上藏著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說)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復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么?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么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教師:還有的孩子找到了這些線(出示太陽光圖,除去顏色抽象到射線)這種線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嗎?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征

      3.學習直線

      教師:剛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的線段和射線,還有一些曲線。可是還有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找不到的線,卻在我們數學王國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教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三線的區別和聯系,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別和聯系。

      報告單:

      關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說一說、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說說你是這么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4

      設計內容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成立環保小組的情境來探究除法知識,在計算過程中重視培養估算能力,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試商,突破試商難點;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重視培養數感,以提高學生試商的水平;重視發揮數學課的育人功能,結合生活實例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主題圖組“身邊的環境”:圖1展示廣場一角地上的塑料袋被風吹得到處飛揚;圖2展示學校對面的馬路垃圾堆積成山;圖3描述校園中的一位同學將香蕉皮隨手丟在地上,地上已經有好多食品包裝袋。

      師:同學們,這些地方你們熟悉嗎?看到這樣的情境,你們有什么感受?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這么臟,但這需要我們來共同維護。所以,學校少先隊決定成立一個雛鷹環保實踐隊,我們共有612名少先隊員參加了這項實踐活動,為了方便行動,每18人組成一個環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個這樣的小組呢?

      (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算式:612÷18)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呈現的情境圖來創設教學情境。自然滲透環保教育,同時將計算融入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使計算教學生動有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重點解決商的最高位的書寫位置問題。

      (1)討論交流。

      ①出示討論題目:計算612÷18時,應該先算18除什么數?商的最高位應該在什么位置上?

      ②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③匯報討論結果。

      預設

      生1:應該先用18除61,商的最高位應該在十位上。

      生2:我把18看成20,612里面大約有30個20,所以商的最高位應該在十位上。

      (2)嘗試計算。

      學生根據討論結果進行試算。

      (3)匯報計算過程。

      (18除61個十商3個十,余7個十,再加上個位上的2,變成72,18除72,商4)

      (4)觀察思考,對比發現。

      仔細觀察,你發現這節課學習的除法和前面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商是兩位數)

      設計意圖:運用數學知識可以遷移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已有的除法口算或估算經驗出發,通過交流探討確定商的位置。

      2.探究“商的個位是0的除法”。

      師:為了更好地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學校把十月定為學校環保月。下面請同學們來看看雛鷹環保實踐隊在這個月取得的成績:共收集了940節廢電池。那么他們平均每天收集多少節廢電池?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分析題意,并列出算式:940÷31)

      (1)提出要求。

      師:大家試著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算一算商是多少。你在計算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2)學生試算,提出問題:31除94商3后余1個十,與個位上的0組合后不夠31除,商應該怎樣寫?

      (3)小組討論,明確商的個位的寫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后匯報:商的個位應寫0占位。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種數量關系,并能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和總價及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運用數學術語概括、表達數量關系,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顧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課件出示題目)

      (1)每個書包50元,4個書包多少錢?

      (2)一列動車每小時行20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3)李師傅每天生產15個零件,他6天可以生產多少個零件?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師生交流反饋。

      2.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量關系,弄清楚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對于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很大幫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2情境圖。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鋼筆每支12元,練習本每本3元;要買4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

      2.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

      (1)提問:什么是單價?什么是數量?什么是總價?

      (2)追問:每種商品的單價各是多少?購買的數量呢?

      (3)介紹單價的讀法和寫法。

      (4)認識總價。

      引導思考:根據題目中購買鋼筆的情況,我們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鋼筆一共多少錢”指的就是4支鋼筆的總價。

      3.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鋼筆 ( )元/支 ( )支 ( )元

      練習本 ( )元/本 ( )本 ( )元

      讓學生先填寫商品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再分別求出總價。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總價與單價、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總價=單價×數量

      (3)思考: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總價和數量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數量=總價÷單價

      單價=總價÷數量

      4.師生共同小結。

      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總價=單價×數量”,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得出“數量=總價÷單價”和“單價=總價÷數量”。

      (二)教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3情境圖。

      引導學生讀題,收集情境圖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時間”的含義。

      (1)提問:情境中給出的兩條信息可以稱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寫法和讀法。

      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再進行交流。

      (3)認識時間和路程。

      提問:行程問題中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哪些數量呢?

      指名說說對時間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時間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列車 ( )千米/時 ( )時 ( )千米

      自行車 ( )米/分 ( )分 ( )米

      學生先填寫和諧號列車與李冬騎自行車的速度,再分別求出行駛的路程。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路程=速度×時間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路程和時間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4.小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頁“練一練”第1~3題。

      第1題:練習單價和速度的寫法。

      第2題:運用例題3的數量關系解決求路程的問題。

      第3題:運用例題2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總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頁“練習五”第8、9題。

      第8題: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的問題。

      第9題: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時讓學生說說題中的數量關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怎么算的這么快?(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說說你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么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7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材81-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列豎式計算:96÷8 145÷6

      說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老師想考考大家。

      教師出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卡,讓學生邊讀題,邊說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學們對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學們今天上午交上來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一:學校買來92根跳繩,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給幾個班?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么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里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92÷30,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你會算嗎?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樣算?

      2、讓學生上臺板演豎式,并說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說完筆算方法后,追問3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3、出示問題二:學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牽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后匯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么辦?(要看前三位)

      并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鞏固內化

      1. 用豎式計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錯題(看書上的83頁)

      3.問題三:一個足球2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4、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獲得了哪些筆算經驗?說一說筆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數都必須比除數(小)。

      5.問題四:學校組織學生秋游,共有師生280人,如果每輛車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9

      導學目標:

      1、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了解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把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重點:

      能把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并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難點:

      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

      導學準備:

      課件、圖片等。

      導學過程:

      一、預學--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統計表,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

      2、請你用學過的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將這個統計表中的信息在條形統計圖中畫出來。

      生自主畫圖。

      3、 在畫這個條形統計圖時,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

      師:這些是我們學習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老師想考考大家:請問1980年鄉村人口比城鎮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萬人。

      師;在比較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這樣對比比較麻煩,要先找到第一個圖,再找第二個圖,然后再計算。

      生:那我們能不能將兩個條形統計圖合并成一個統計圖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將兩個統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計圖,便于信息的獲取與對比。

      師:像這樣將兩個統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計圖,這種新的統計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引出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

      二、 互學--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放手讓學生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1)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制作的復式條形統計圖,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學生討論,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①要用兩個直條來表示兩組不同的數據;②為了區別兩個直條表示的不同含義,要在統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2)放手讓學生在樣圖中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中的數據把教科書第96頁上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并進行分析和判斷,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教師:(出示完整的復式條形統計圖)觀察這幅復式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1)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師適時加以引導:

      ①感受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②觀察發現: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從而進行人口教育;

      ③了解: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

      3、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感受復式統計圖的不同呈現形式。

      師:這里還有一幅復式條形統計圖。認真觀察,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

      生:他們都通過復式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了城鄉人口。

      總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和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中記錄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師:為什么復式條形統計圖有橫向和縱向之分呢?

      生:因為這是兩種不同表現方式。

      總結: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師:請大家在教科書第96頁的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種新的統計圖——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實際需要,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不同的呈現形式,例如縱向的、橫向的以及兩個直條上下重疊在一起的。不論哪種呈現形式,都直觀地反映了所統計的數據,方便我們更好地獲取有關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

      三、評學--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1、教科書第97頁“做一做”

      2、教科書第98頁第1、2題。

      板書設計:

      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1、兩個直條表示不同的數據

      2、在條形統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0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平均數》教學設計領導簽字

      二、教學目標:

      1、集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說明問題的公平性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

      四、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

      六、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的內容要圍繞著“目標原則”,即盡量設計成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本課重點內容為計算平均數,通過對簡單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這節課計算平均數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1、1號筆筒有( )支鉛筆 2號筆筒有( )支鉛筆 3號筆筒有( )支鉛筆4號筆筒有( )支鉛筆 5號筆筒有( )支鉛筆

      2、上圖中一共有( )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 )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為: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設計意圖:整個小研究的設計體現了低起點、多層次、深思考、求精煉的原則,課前嘗試小研究的設計意在從學生舊有知識,且與本課密切相關的逐漸渡到新知的嘗試研究,充分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解決嘗試新知鋪路搭橋。而課上嘗試小研究通過計算平均數,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感受平均數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欲望。】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匯報。

      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的含義,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提升是小組內形成統一的觀點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并引發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小組間思維碰撞,以及老師精彩的點撥引導,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使知識更加系統化,使學生將知識內化于心】

      (六)挑戰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問題:

      出示新華小學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計表,讓學生讀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現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么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后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 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么?”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受計算平均數的必要性,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 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借助此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后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了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匯報交流。

      6、教師強調并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匯報。(抽簽匯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復習大數的讀寫及用四舍五入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將大數按要求湊整。

      3、能根據生活實際的需求將一個數用合適的方法湊整。

      教學重點:

      掌握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湊整方法。

      教學難點:

      三種湊整方法的區別,體會四舍五入是最常見的湊整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領探究

      1. 復習讀寫和四舍五入法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5次人口普查,這就是我國近五十年人口增長統計圖!觀察這張統計圖,你能讀懂相關的信息嗎?

      ①復習大數的讀寫讀出1953—20xx年全國人口數這些數都比較大,讀這些數時,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四位分級)寫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數

      ②用四舍五入法湊整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表示上海總人口、全國總人口的數量時做不到很精確,這時就需要用湊整的方法取一個近似數,你學過哪些湊整的方法?將上海人口數湊整到整萬數。

      2. 揭題: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湊整方法,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研究關于“大數與湊整”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媽媽去商店買衣服,正好趕上商場服裝優惠促銷,小胖發現原先的價格都變成了相鄰的整十數。

      自學提問

      (1)用“四舍五入”法行嗎?為什么?

      (2)原價198元的套裝優惠后的價格是多少?

      (3)這種湊整的方法叫什么?(提問分星級+獨立思考+求助討論)

      2.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來占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去尾法”。

      3.跟進練習:制定其余服裝的優惠價格。

      (二)探究二:進一法

      1. 出示:媽媽帶小胖去服裝店買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兩種尺寸。

      自學提問

      (1)小胖應該買哪種尺寸的T-SHIRT?為什么?

      (2)像這樣的湊整方法叫什么?

      (3)與我們剛才學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樣呢?

      2.討論匯報。

      3. 小結:不管尾數是多少,去掉尾數向前進一位,這樣的湊整方法我們叫“進一法”。

      (三)探究三

      1.練習:學生當場編題將按下列要求湊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進一法

      2.比較這三種湊整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3.小結:這些都是數湊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數最高位上數的大小,而另兩種方法是無需看尾數的大小,直接“進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礎練

      1. 下面用哪種方法湊整更合適?

      (1)小亞有480分的積分,每200分可以換一個獎品,最多能換幾個獎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裝盒冷藏,每個盒子只能裝10根,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3)小明體重35kg,一部電梯的載重為1000kg,這部電梯最多能乘像小明這樣體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噸,一輛卡車每次運8噸,需要幾次才能運完?

      2.178025用“去尾法”湊成整萬數是(),用“進一法”湊成整萬數是(),它們相差()。由此可見,用“去尾法”湊整,數字總是變(),用“進一法”湊整,數字總是變()。

      (二)綜合練習選擇

      1. 按去尾法在萬位上湊整得7□8078≈74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規則湊整成整千數的。

      ①四舍五入或進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進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時反饋練習

      1. 書P90、91頁最后一題。

      2. 按“進一法”在萬位上湊整得8□3068≈830000,則□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純凈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輛載重2噸的小貨車最多可以裝多少桶純凈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裝105桶純凈水。

      (四)拓展練習

      1.某個數,經“去尾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999 ),最小為(72001 )。

      2. 某個數,經“進一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1999 ),最小為(71000 )。

      3. 某個數,經“四舍五入法”湊整成整千數后為72000,這個數最大為(72499 ),最小為(71500 )。

      四、本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三種不同的湊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將數進行湊整。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8-2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集10-10

    小學數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5-2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4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統計教案04-06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4-12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3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1-20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色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熟女88 | 亚洲婷婷天堂婷婷色五月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