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17 17:10:0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知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能夠利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圓的周長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難點】圓的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多媒體展示大頭兒子家的圓桌開裂,爸爸想用鐵皮將圓桌固定起來的情境,請同學幫忙計算需要多長的鐵皮。

      學生根據問題情境不難想到計算需要的鐵皮實際是計算圓一圈的長度。

      教師明確,圓一圈的長度即為圓的周長。

      引入課題——圓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探索發現

      學生活動:同桌之間利用手中的圓形教具,測量圓形教具的周長。

      學生匯報測量結果及測量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圓的周長大小與什么有關。

      學生根據圓的特征,不難發現圓的周長與圓的大小有關,圓的大小與圓的半徑、直徑有關。

      教師明確直徑是半徑的2倍,可看其中一項即可。

      2.探索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關系

      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8分鐘時間,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圓形教具,測量其周長及直徑,并做好數據記錄。觀察測量結果,計算數據間的特殊關系。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小組及時給予指導。

      小組匯報分享測量結果,教師板書。

      學生分享計算結果,其中和、差、積無規律,商值在3.1左右。教師鼓勵學生再多測量幾組數據,并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學生匯報通過多次測量計算比值總在3.1左右。

      教師講解:實際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命名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學生展示其寫法和讀法。

      給出圓周率的特點:

      (1)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

      (2)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將其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

      (3)現在為了方便只要取小數點后兩位即可。

      (三)應用新知

      問題:大頭兒子家圓桌直徑為1米,求需要買多長的鐵絲?3.1米夠嗎?

      教師強調:根據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過進一法,要買3.2米的鐵絲。

      (四)小結作業

      提問:通過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回家找一個圓形,借助直尺測量,計算出周長。

      四、板書設計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實生活中已經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目、多步數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合現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 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現的規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有先算乘法的經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

      在這段內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 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學生已經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 第34頁的例題凸現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了一個矛盾: 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 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

      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現減法的一個性質,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 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 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問題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

      (3) 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現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一規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地控制,不要頻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等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中的相對位置,能初步根據相應的 描述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活動中,經歷有序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物體所在位置的過程,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體會生活里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確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裝有小豬圖片的信封,寫有座位號的卡片,固體膠。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

      1.談話:小朋友,今年夏天咱們中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北京奧運會,你們看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課件播放開幕式及田徑比賽的相關圖片。

      2.引入:開幕式上演員站在指定的位置進行表演,觀眾坐在確定的位置觀看演出;賽場上,田徑運動員在各自的跑道上奮力拼搏,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梢姡趭W運會上確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確定位置也很重要,我們每個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個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體會感悟,建構方法

     。ㄒ唬┳霾賵D認識第幾排第幾個

      1.巧妙設疑,激發認知矛盾

      談話:我們人類剛剛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動物王國里的小動物也非常喜歡體育活動。這不,它們正在舉辦森林運動會呢!

      課件出示做操圖,福娃:現在運動員正在進行體操表演呢!

      設疑:在這么多的小動物里有一個是老師最喜歡的,你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誰嗎?如果老師告訴你,它在第2個,你能一下猜中嗎?

      老師告訴大家,它在第4排第2個,F在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質疑:我已經告訴大家這個小動物的位置了,你們的意見怎么還不一致呢?

      小結: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是要確定這些小動物的位置,還得采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小動物們是怎樣確定位置的呢?想聽聽嗎?

      2.細讀信息,學會確定位置

     。1)確定第幾排

      課件播放:小猴說:我在第1排第1個。小熊說:我在第2排第3個。

      談話:你能根據兩個小動物說的話,看出怎樣確定第幾排嗎?

      引導學生明確:習慣上從前往后數確定第幾排。

     。2)確定第幾個

      提問:那又是怎樣確定第幾個的?

      明確: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個。

      提問:現在你能確定第4排第2個小動物是什么嗎?(學生回答)

      3.初步應用新知

      (1)談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請你用第幾排第幾個來說出它的位置。

     。2)同桌來玩猜一猜的小游戲,一位小朋友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另外一位猜猜是誰?

      4.總結方法: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確定小動物的位置的?

      (二)座位認識第幾組第幾個

      1.談話:平時我們在教室里上課,每個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座位,你能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位置嗎?

      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座位,感受到方法的多樣,體會到要有統一的`編組、編號的方法。

      2.師生約定編組、編號的方法。

      3.通過活動進一步體會方法。

     。1)讓學生按照約定的方法介紹自己的座位。

      (2)用第幾組第幾個說說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讓大家猜猜他是誰。

     。3)換座位比賽

      學生根據老師發的座位卡片找座位。幫助沒有找到座位的學生找到新座位。

      反思:在換座位的游戲中,為什么三位小朋友會找不到座位?要準確的找到位置,必須知道什么?

      小結:確定座位時,需要同時知道第幾組和第幾個。

      三、實踐應用,拓展提高

      1.樓房圖

      課件出示情境圖,播放小猴的話。

      提問:根據小猴的話,你知道它是怎樣確定第幾層,又是怎樣確定第幾號房間的?

      學生回答,明確方法。

      同桌交流:你想去拜訪哪位小動物?它住在第幾層第幾號?

      拓展:福娃撿到了一把動物房間的鑰匙。該還給哪只小動物呢?

     。ㄕn件出示:301的鑰匙)

      讓學生用這種方法給小動物的房間編號,并說說自家的門牌號碼。

      2.書架圖

      課件出示書架圖,讓學生說說怎樣確定每本書的位置。

      說出自己想借的書的位置,并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很快的描述出每本書的位置。

      3.電影院

      談話:生活中需要確定位置的情況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到電影院看電影要找座位。

      先出示晶晶影院的場景圖,提問:你能幫它們很快找到座位嗎?

      讓學生說說怎樣找,課件點擊驗證。

      明確:我們在找位置的時候,要先確定是第幾排,再找第幾號。

      送票:出示三排6號、三排7號、三排8號三張電影票,送給你和你的好朋友。

      思考:如果兩人想坐到一塊兒,會選哪兩張呢?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再找一找驗證是否坐在一起。

      課件再出示貝貝影院的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怎樣找座位。

      思考:如果還是這3張票,你會選哪兩張?

      觀察比較:兩個電影院的座位排法有什么不同?找位置的方法一樣嗎?

      師生交流。

      4.觀看電影

     。1)砸金蛋游戲

      游戲規則:砸金蛋的同學需要準確說出金蛋的位置才有機會砸。

      指名讓一生說位置,另一生找到位置,點擊鼠標砸。

     。2)拼圖

      小組活動:拿出方格紙和信封里的圖片,按照背后的指定位置先擺好,然后再貼在方格紙上。

      展示學生貼好的作品,課件演示、驗證。

      四、聯系實際,總結延伸。(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學 內 容課時備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師節
    39.139.19觀察物體4
    49.209.26觀察物體千克、克、噸3中秋節
    59.2710.3千克、克、噸2國慶節
    610.410.10千克、克、噸3國慶節
    710.1110.17搭配中的學問、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長4
    1111.811.14周長、期中測評4
    1211.1511.21交通與數學、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時間與數學4
    1712.20xx.26整理與復習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4
    20元.10元.16期末檢測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提供了思維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來展開的 。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并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二、說教學法

      (一)說教法

      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實例,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真真實實的感受,實實在在的'體驗。

      (二)說學法

      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了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兩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么?(長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

      (二)探索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觀察身邊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紅旗、桌椅、書本等,讓學生指出他們的表面在哪?

      (2)讓學生比較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便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各種規則及不規則封閉圖形,讓學生說出什么是封閉圖形。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

      通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和封閉圖形大小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么?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識沖突,怎么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比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么辦?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激發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谶呴L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垡螅喊阎匾恼Z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俪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谀靡荒茫簭膶W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指定不需要學生的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四)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么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五)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并加以延伸。

      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學生學習了本部分的內容為四年級學習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色性视频在线 |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 亚洲欧美日韩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玖玖精品国产一区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一级人成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