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8-13 02:04:3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0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這里選編的活動反映了日本幼兒園教育的幾個側面,其中有些內容是我國幼兒園很少涉及的,有些內容盡管我國幼兒園也有,但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我認為這些活動體現了這樣幾個特點:①重視幼兒的情感體驗。②重視幼兒的操作與實踐。③重視幼兒經驗的積累。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這與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提倡的是一致的,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們在組織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時,應立足于為幼兒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更加關注幼兒的實際與幼兒園的實際,在生活中,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充分發現、挖掘、創造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一、活動前幼兒狀態

      幼兒離園排隊時經常會說:“我排第一。”“我排第二。”這其實就是序數的學習。幼兒往杯子里倒水,看看倒多了還是倒少了,這其實就是量的學習。幼兒的計多活動都包含著數量關系。如何讓幼兒更加關注這些數量關系?教師在“帽子戰斗”游戲中作了一些嘗試。

      二、活動由來

      “帽子戰斗,”一般在大班初期玩。幼兒分成兩個小組,兩組人數一樣多,以猜拳決定哪一組先去搶對方的帽子。多次反復后,搶到帽子多的一組獲勝。

      三、活動目的

      幼兒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的數量關系產生興趣,在游戲中認識數量,從而感知數的存在和數的必要。

      四、活動的.展開

      1.猜拳決定誰先搶帽子。兩組幼兒各推選一人猜拳,贏者所在的小組可以先去搶另一組幼兒戴的帽子。這時,教師只讓幼兒按小組搶帽子,不要求他們數帽子。

      2.數小組的帽子數。當幼兒對組的意識有所增強時,搶帽子就開始了。決出勝負后,幼兒數帽子數。當出現一組搶了20頂,另一組搶了18頂時,幼兒只認帽子多的一組為勝者,而對于兩組人數不加考慮,也一無所知,

      3.數小組的人數。幼兒自由組合,玩了一會兒,乙組輸了。這時,乙組的一個男孩子發現兩組人數有多少。教師便讓兩組幼兒分別排成一路縱隊,兩隊幼兒一一對應手拉手,結果甲組比乙組多出10名幼兒。怎么辦呢?大家一起討論。教師建議10名幼兒全加入到乙組去,甲組幼兒不同意:“這樣,我們人少了。”一個幼兒說:“每組加5人。”這樣兩組人數是否一樣多了呢?大家一起數起來。確定兩組人數相同以后,游戲繼續,最后乙組獲勝。這以后,只要玩“帽子戰斗”,幼兒總要先通過一一對應的方式確定人數。

      五、指導要點

      教師對幼兒游戲中包含的數量要素應心中有數,以便隨機指導。教師應考慮以下幾種數量要素:①數數。②對應――物與物的對應,數詞與物的對應,聲音、動作與數詞的對應,集合與集合的對應。③集合。④長短。⑤寬窄。⑥輕重。⑦大小。⑧多少。⑨高矮。⑩順序。

      六、反省評價

      在日常生活中,可讓幼兒學習數量關系的機會很多,教師應將引導幼兒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有趣當作重要事情來對待。“帽子戰斗”游戲說明,當活動中出現的數量要素與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自身的發現相一致時,幼兒對數量的認識、興趣及關心程度相對較高。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能根據圖片中所給的已知條件編8以內加、減法的應用題。

      活動重點:

      在對圖片內容進行觀察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方面編應用題。

      活動難點:

      找出可編應用題的條件。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早鍛煉》。

      活動過程:

      1、 感知圖片

      (1)幼兒觀察圖片,了解圖片反應的場景、人物:

      師提問:“圖片中畫的是小朋友做游戲的情景,數一數有幾個小朋友?幾個男孩?幾個女孩?”

      “我們可以根據圖片中不同性別的.人來編一道應用題。”

      (2)教師示范編應用題:3個男孩和5個女孩一起玩運水雷的游戲,我們可以用3+5=8來表示。

      2、尋找條件:

      師提問:“我們還可以根據圖片中的其它內容來編應用題嗎?”

      (1) 師幼共同尋找可編應用題的條件。

      (2) 幼兒嘗試自編應用題,教師根據幼兒編的題目,列出相應的算術題,解釋算術式題中各個數字、符號的意思。

      (3) 幼兒自編應用題并列出相應的算術題卡。

      3、 操作練習:

      (1) 幼兒根據幼兒用書《早鍛煉》的材料,自編應用題。

      (2) 教師巡回指導、觀察。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于 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里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 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 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么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說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了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了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說一說,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

      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么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說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

      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里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大班數學教案《整體與部分》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即整體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整體與部分》教案吧。

      教學目標 :

      1,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即整體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

      2,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準備:

      圖片一幅(被分成若干份) 幼兒每人一張卡片 剪刀 泡沫積木拼圖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二,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1,出示被分成許多份的大圖片,請幼兒和老師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圖片。

      :許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整體。這里的每個部分都是這個整體里面的,整體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體中。

      2,小游戲,自己制作拼圖。請幼兒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師的要求剪成幾個部分,之后在把它們拼起來。進一步的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3,出示魚的圖片,請幼兒觀察魚的身體有哪幾個部分組成,然后在講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同時,可以聯系到我們人,我們的身體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每個部分都缺一不可,這里加入自我保護的教育。

      三,分散活動:玩拼圖泡沫積木。幼兒把自己的`一塊泡沫中的圖形拼出來。

      四,結束部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小百科:在詞性理解和實際應用上,要特別注意“整體”和“總體”的區別。通過這兩個詞的對比,可以實現更為準確的詞性和使用環境的把握。(下文有描述)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九宮格的結構,認識行和列。

      2、能說出九宮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3、激發幼兒探索九宮格的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九宮格中的行和列。

      活動難點:說出九宮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活動準備:

      1、大九宮格圖一張。

      2、小九宮格圖若干。

      3、數字卡片和動物卡片每名幼兒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認識九宮格

      1、教師出示大九宮格圖:“圖中有什么?一共有幾個正方形?”

      2、教師與幼兒一起點數正方形,介紹圖的名稱——九宮格。

      二、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九宮格中的行

      1、引導幼兒看大九宮格圖,認識九宮格中的行。

      2、幼兒自由探索九宮格,自己找一找九宮格中一共有幾行?每行有幾格?

      3、同幼兒一起和九宮格中的行做游戲“鯊魚游過第幾行”

      三、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九宮格中的列

      1、引導幼兒看大九宮格圖,認識九宮格中的'列。

      2、幼兒自由探索九宮格,自己找一找九宮格中一共有幾列?每列有幾格?

      3、同幼兒一起和九宮格中的列做游戲“蝸牛爬過第幾列”

      四、引導幼兒說出九宮格中某一格的位置

      1、教師把小動物放入九宮格中的某一格,請幼兒說一說它在第幾行、第幾格。

      2、請幼兒為其他小動物找家,自由擺放在九宮格中。

      3、請幼兒說一說小動物在九宮格中的位置。

      五、整理九宮格,指導幼兒把九宮格投放到區角中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嘗試在操作中學會測量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在看、比、說的過程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視頻展示儀;操作材料1和操作材料2;

      2、公主、王子舞臺各一、卡片;記號筆人手1支。

      3、幼兒有過測量的經驗與方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帶來一位小客人,她叫小燈籠,她將帶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美麗的小村莊,聆聽她身邊發生的事。

      二、初步比較物體的大小

      1、老師講述故事:在這個美麗的小村莊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長,你們仔細看看,老村長在哪呢?是不是他?這位老村長非常聰明,任何問題都能想到辦法解決。他的旁邊就是小燈籠,常常幫助老村長做一些事情。有一天,村長收到一封信,說公主殿下將要來村莊玩幾天。大家都知道,公主是國王的女兒,都很喜愛她。村民們決定要將家里最大的、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公主使用。瞧,他們都帶來了些什么呢?(老師拖動鼠標點村民帶來的東西)

      師:村民都帶來了什么?(鏡子、毯子、桌子、椅子,還有床。)

      師:東西有了,可令人頭疼的事發生了。村民們都堅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的最好的,他們都吵了起來。這時,老村長站出來大聲說:安靜,安靜,我們一樣一樣來比較一下。

      2、用目測的方法來比較大小。

      師:村民們搬來了兩張床,哪邊的床大可以給公主使用呢?誰來說說看?能不能用完整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說出:左邊床的大,可以給公主使用)

      師:你們同意嗎?那左邊的床大,就留下給公主使用。

      師:接下來比較的地毯,你覺得哪張地毯可以給公主使用?(我覺得右邊的大,可以給公主使用)

      師:同意嗎?那右邊的地毯也留下來。

      三、學習用物品來測量物體大小。

      1、初步學習用物品來測量物體大小。

      師:村民們還給公主準備了兩面明亮的鏡子,這兩面鏡子是什么形狀的呢?你覺得那種形狀的鏡子大?

      師:小朋友意見不統一了,有的說正方形的大,有的說長方形的大,這可怎么辦?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師:小朋友,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測量的方法,有的可以用尺子,有的可以用手,有的可以用腳等等,可村長會想出什么樣的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村長說,小燈籠,小燈籠,趕緊回家去找一些大小相同、形狀相同的`小手帕來,我們來測量比較。

      師:這些小手帕怎樣來測量呢?(請一幼兒示范操作)

      師:這些手帕把鏡子鋪滿了,我們怎樣就知道哪面鏡子大呢?(手帕數量多的大)

      師:你們想不想試試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小方塊,用它來代替小手帕,一起來測量是正方形的鏡子大還是長方形的鏡子大?鋪滿之后數一數小方塊的數量,用筆把它記錄下來,明白了嗎?

      2、幼兒操作。

      3、師:誰來說說哪面鏡子大?為什么?

      4、師小結:原來我們在測量一些物體大小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大小、形狀相同的物品來比較。

      四、選擇合適的物品來測量比較大小。

      1、師:冬天到了,村民們擔心公主殿下會受涼,于是就準備了不同形狀的墊子。看,都有什么形狀?(三角形、四邊形還有梯形)這幾塊墊子。誰大誰小呢?

      2、選合適的物品測量。

      師:瞧,小燈籠拿來了一些小紙片,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剛才我們知道了,在測量的時候,要用大小相同、形狀相同的物品來測量,那這次我們應該選哪一種小紙片測量比較合適呢?(請一幼兒說一說)

      師:有的小朋友說三角形,有的說正方形。到底是哪種紙片合適呢?

      3、講解操作要求。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3塊墊子和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紙片,3人一組去試一試,覺得哪種紙片合適,就用哪種紙片測量,測量好了后并統計好數量后再用筆記錄下來,明白了嗎?

      (1)幼兒分組合作測量,老師巡視指導。

      (2)師:剛才你們用的是哪種紙片測量呢?為什么不用正方形的?你們也跟他是一樣的嗎?

      師:哪一塊墊子是最大的呢?(梯形的墊子)為什么?

      (3)師小結:原來在測量的時候,不僅要選擇一模一樣的物品來測量,還要選擇合適的物品來幫忙。

      五、游戲活動。

      1、師:準備工作終于完成了,看,誰來了?

      小公主終于來了,她邀請全村的小朋友去她那玩,她們一起野餐、一起郊游,玩的可開心啦,走的時候送他們一個公主舞臺和王子舞臺。猜猜看,哪個舞臺大?

      2、老師講解操作要求。

      師:老師這也有公主舞臺和王子舞臺,這邊是公主舞臺,那邊是王子舞臺。你們看看哪一個舞臺大?現在我們要玩個游戲,我數到3你就站到那個舞臺上去,并拿卡片將舞臺鋪滿,不能重疊,拼完后將卡片的數量記在心里。

      3、幼兒游戲

      師:準備好沒有,一、二、三,讓卡片將舞臺鋪滿,記好了,卡片不能重疊哦,拼完后將卡片的數量記在心里。

      師:公主舞臺、王子舞臺都完成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了多少張卡片?

      師小結:原來在我們生活中,一些東西看似不一樣大,需要我們測量后才知道原來它們一樣大。小朋友,今天玩了許多比較大小的游戲。老師再給你們一個任務,比一比,是你們班的教室大還是隔壁班的教室大?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仿編3以內的加法應用題,理解加法的含義。

      2、初步感知加減應用方法,為學習加減運算做準備。

      3、讓家長助教了解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活動形式。

      活動準備:

      設置超市的場景,有水果店、服裝店、菜市場和書店(物品都是3以內的數量),邀請家長助教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玩“超市”的游戲,你們看老師這個水果店有什么?(蘋果、梨子、香蕉)

      現在老師來當售貨員,請一個小朋友當顧客。

      2、師生進行“超市”游戲,請幼兒選定一種水果,買兩次。

      3、提問:剛才小朋友先買了2個蘋果,再買了1個蘋果,他一共買了幾個蘋果?(3個蘋果)

      二、幼兒仿編加法應用題

      1、剛才老師給小朋友提了一個什么問題?“一共有幾個蘋果?”

      2、小朋友們是怎么回答?“一共有3個蘋果”

      3、你們怎么知道一共是3個蘋果?

      “因為老師告訴小朋友原來沒了2個蘋果,后來又買了一個蘋果,一共就有3個蘋果”。

      4、師小結:

      (師分別把兩次買的數字用數卡表示,問題用問號表示,并出示在黑板上)

      ①剛才老師告訴小朋友顧客買了2個蘋果(出示數字2),

      ②后來又買了一個蘋果(再出示數字1),

      ③老師告訴你們幾個數字?“兩個”對,兩個數字,

      ④然后老師問了一個什么問題?“一共買了幾個蘋果?”

      三、幼兒學習編題

      剛才老師給小朋友提了問題,也請小朋友給大家提問題,好不好?(教師出示教具,讓幼兒編題)

      1、出示用兩個盤子裝的桔子,請幼兒編題,并請其他幼兒回答。

      2、出示小魚,請幼兒編題,并請其他幼兒回答。

      3、師小結:剛才這兩個小朋友編題的時候也同樣告訴別人兩個數字,最后也提一個問題請別人回答。

      四、對幼兒提出編題要求

      1、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編題,那么今天老師給小朋友都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玩“超市”的游戲,有的'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沒個小朋友買完了物品,就編題目問大家,看看誰編的最好?

      2、幼兒分組,教師全面觀察,了解幼兒編題情況,強調最后

      一句話不能說出答案,而是要提出一個問題。

      三、請幼兒編題給家長聽

      1、老師這里有一張小紙條,每個小朋友根據小紙條上的物品,編題目問爸爸、媽媽,看誰的題目編的最好。

      2、請家長助教與幼兒進行親子互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認知橢圓形、清楚其特征能準確講出圖案名字與相像物品。

      2、通過圖案的拼拆教學、培育孩子的觀測和察看力與研究力。

      3、培育孩子準確使用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并服從動手操作教學規定。

      教學預備:

      橡皮泥、種種圖案數個、彩色筆、繩子、小棒、小隊動手操作圖、橢圓形與圓形紙每個人1份。

      教學過程:

      一、觀摩“圖案游王國”的模式溫習已認知的圖案,初步了解橢圓形的形狀特點。

      1、啟發孩子觀測和察看“圖案游王國”里有何圖案?

      2、找找“圖案游王國”里來了怎樣的新伙伴?

      3、猜猜新伙伴叫啥?跟讀“橢圓形”

      二、比較橢圓形與圓形,區分其不一樣點。

      1、孩子自由選取動手操作教學材料、開展比較橢圓形與圓形的不一樣。

      A、將橡皮泥捏成橢圓形與圓形開展比較。

      B、取橢圓形與圓形用疊加的方式比較兩種圖案的'不一樣。

      C、折疊橢圓形與圓形探究其改變。

      2、請孩子將橢圓形紙上下左右對折,啟發孩子發現上下對折與左右對折出來的折印不同長。

      2、要點指導能力比較弱的孩子教學。

      3、讓孩子說說橢圓形與圓形有何不一樣?

      三、使用“聽、取、摸、變、折”的游戲法,認知橢圓形。

      1、請找到橢圓形,并講:我拿的是橢圓形。

      2、通過摸摸、體會橢圓形的邊沒角、不扎手。

      3、請用繩子變出橢圓形。

      四、引導孩子說說四周日常生活中有那一些物品是橢圓形的。

      五、小隊教學

      1、組:以當個“小小魔術師”的模式啟發孩子將橢圓形添畫成種種物品。

      2、組:給橢圓形涂色:將橢圓形找到來、涂上同一種色彩。

      3、組:用橢圓形與圓形拼圖形。

      4、組:看圖、數一下每種圖案各自有多少個、接著把橫線上對應的數字圈起來。

      六、請孩子推薦自個兒的作品,夸獎富有創造性的孩子作品。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路徑和目的地之間的關系,建立先后順序的概念。

      2、學習通過一次路徑的改變或多次中轉到達目的地。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流程:

      1、情境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大象伯伯過生日邀請小動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動物(大象、松鼠、熊貓)家的路線形成三角形,提問:

      教師: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請函,大象伯伯邀請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樣走?有幾條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導幼兒認識起點和終點。

      ——那一條路線最近?那一條路線最遠?

      2、根據圖示的多次中轉到達指定的位置。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再來看一看,熊貓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樣走呢?有幾條路線?

      3、聯系幼兒園的環境,讓幼兒說一說從本班課室到幼兒園操場有幾條路線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樓梯-大廳-操場;2、大六班-大七班-樓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場;3、大六班-中七班-樓梯-小八班-小六班-蘋果班-攀爬架-大廳-操場;4、大六班-大七班-樓梯-彈跳床-動物之家-草地-操場;……)

      4、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從玩具店到面包店應該怎么走?從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并標出路線圖。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說的話比較少,整個過程都是孩子在觀察思考,然后用語言描述出路線,這樣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特別是在第三個環節讓孩子說說從本班到操場的路線,孩子特別積極,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這個活動的.課堂氣氛為什么這么好?我總結了兩個原因:一是教師說的話少,孩子思考的空間大,挑戰性強比較合適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二是運用的場景是孩子熟悉的環境,而且讓孩子尋找、發現路線就是走迷宮一樣,孩子特別喜歡。但是這個活動也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老師沒有準備幼兒園的圖片,讓孩子操作,擺一擺,畫一畫路線圖,另外第三個環節可以與孩子一起實踐走一走自己發現的從本班到操場的路線,但由于時間關系最后沒有進行實踐活動。

      小百科:地圖是按一定的比例運用線條、符號、顏色、文字注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狀況的圖形。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教案目的】:

      1、學習用數字記錄撒花片的結果。

      2、發現多次記錄的異同,體驗將八個花片分成兩分,會有不同的答案。

      【教案準備】:

      幼兒人手八個花片(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空白記錄單若干,筆若干。

      過程:

      1、變魔術。

      教師詢問幼兒平時有沒有看過魔術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師表演魔術,將紙盒打開給幼兒看,請幼兒確認里面是空的,然后將紙盒的另一個口子打開,竟然掉出來了八朵花片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引出主題“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們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為紅色、反面為綠色)

      數一數,盤中有幾個花片。

      3、撒花片。

      教師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個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輕輕撒在桌上,看看撒出來幾個紅的,幾個綠的,把它記在記錄單上;撒一次記一次,記錄的結果和撒出的結果要一樣。

      幼兒游戲。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提醒幼兒每次都要撒八個花片,并按要求記錄。

      4、相互交流。

      請個別幼兒(2-3人)介紹記錄的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幼兒對照自己的.分合結果。找一找,自己記錄單上有沒有相同的記錄,相同的記錄出現了幾次。

      5、尋找規律。

      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上面的數字有沒有規律,該怎樣排列。

      幼兒重新排列,左邊從小到大排列,右邊從大到小,數數一共有幾種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0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大班數學教案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久久9热re这里只有精品6 |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