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班數學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4-10-23 09:38:4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小班數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小班數學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1個"和"許多個"。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體會"1"和許多的關系。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小貓、 小狗、 小雞、 小鴨的卡片,每種動物卡片需要5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1"

      1.談話引導: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

      (2)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

      2.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每種小動物拿出一張卡片)。

      (1)將卡片依次粘貼在黑板上。

      (2)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喜歡其中的哪只動物呢?"

      (3)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中的.小動物名稱,如:一只貓;一只小狗。

      (4)教師依次舉起小動物卡片,幼兒一一說出動物名稱后,教師帶領孩子總結說出:它們都是一只。

      二、感知"許多"

      1.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

      (1)把動物卡片依次排開,把一只小動物的貼在一邊,把剩下的動物卡片全部粘到一邊。

      (2)教師:"小動物們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看!它們來了,來了許多小動物。"

      2.區別"1"和許多教師舉起一張動物卡片強調說出"一只貓",指著黑板上全部的小貓卡片說"許多貓"。重復幾次,并帶領孩子說出。

      三、聽覺分辨"1"和許多

      1.情節引導:"小貓很高興認識你們,它想給小朋友唱一首歌。你們仔細聽,她在唱什么?"

      2.教師拿起小貓的卡片,模仿小貓叫一聲,"聽!小貓叫了一聲,喵。。。。。"教師模仿小貓叫許多聲,"聽!小貓叫了很多聲,喵。。。。。喵。。。。。喵"

      3.請小朋友分別模仿小雞、小狗、小鴨叫一聲,叫許多聲。

      四、實際操作

      感知"1"和許多教師先把若干1個和許多個物品或圖形卡片放到一個盒子里,請小朋友分別從盒子里拿出一張卡片看看上面有一個還是許多個。幼兒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目標: 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 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準備: 過程: 一、 為小兔做餅干 ——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從幼兒所做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二、 誰做的餅干多 ——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果做一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認識粗細(數學)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

      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么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么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

      那么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么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么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采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優質課促成長——中班語言《大餡餅》反思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處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面對這一切,成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而孩子卻會歡呼雀躍,用充滿好奇的眼睛去觀望,用充滿靈性的耳朵去聆聽,大餡餅這個故事發生在有趣的螞蟻家族,借助這個故事可以讓幼兒對螞蟻的生活習性有更多的了解,活動設計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讓幼兒了解螞蟻家族團結合作的搬運過程和有趣的分工情況,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帶領幼兒用報紙當作大餡餅,學習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團結合作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下來,我覺得故事的內容很獨特,里面的對話工整、有序,闡述的道理明顯、易懂,整個環節把握得比較合理,但同時也帶給我一些啟示。

      1、第一環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沒有引導好,當幼兒回答螞蟻在搬石頭時,我沒有很好引導,導致幼兒以為真的是大石頭。其實我可以引導他們,“這真的是大石頭嗎?”引出這是一片香腸,不是石頭。

      2、在講述第三張圖片時,應該重點講述,上課時我有點急,“螞蟻為什么要吆喝著把大餡餅運回洞?”這個問題我沒有拋出去,導致這張圖片沒有講透,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螞蟻們的吆喝聲“嘿喲,嘿喲”。

      3、講述故事時,我一張張地出示,讓孩子一張張地看,一張張地講,讓他們猜測下一張圖片的事情,幼兒不太會猜對,有點難度,其實,可以把圖片一起出示,讓幼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后環節游戲《運餡餅》,讓幼兒切身體驗小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將分工與合作在游戲中體現出來。游戲,能使整個過程動靜結合。但是我在游戲前沒有講清楚游戲規則,導致孩子都拿著刀,不知怎么玩了,要是能講一下6人一組,二人當兵蟻,四人當工蟻,那么他們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緣故,導致孩子對刀非常感興趣,看起來也有點危險,刀可以不用。《運餡餅》的兒歌一時半會不大可能學會,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讓他們一邊搬大餡餅,一邊吆喝:“嘿喲嘿喲嘿喲嘿喲……”就可以了。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4以內的數量。

      2、學習將相同數量的物體放在一起,會進4以內的等量匹配。

      活動準備:

      教具:4只小兔、2只小貓、1只小狗、3只小猴;4個胡蘿卜、2條魚、1根肉骨頭、3只桃子。四座房子(屋頂上分別貼上:1個圓點、3個圓點、2圓點個、4個圓點)

      學具:操作紙上畫4只小兔、2只小貓、1只小狗、3只小猴;胡蘿卜、魚、肉骨頭、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起興趣,說說數數小動物。

      師:春天到了,許多小動物來到了草地上,看看它們各有幾只?出示背景圖和四種動物—4只小兔、2只小貓、1只小狗、3只小猴。鼓勵幼兒數數說說:草地上有2只小貓、3只……

      (評析:一開始,就以創設情景,春天到了,把幼兒一下子就帶到了活動中,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觀察小動物,數數他們各有幾只,激發幼兒數數的興趣。)

      二、“送動物回家”的游戲

      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小動物也有它們的家,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有幾座房子?(4座)哪一座是小貓(小兔、小狗、小猴)的家呢?誰愿意來猜一猜。

      師:秘密就在屋頂上,每座房子的屋頂上都有圓點,但是,遠點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有的屋頂上有1個圓點、有的3個圓點、有的2圓點個、有的4個圓點,這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師先示范將一種動物送回家,再引導幼兒將剩下的動物送回家。

      師:我們把××小動物送回了家,別的小動物也想請你們送它們回家,你們愿意幫忙嗎?

      (評析:由于這是幼兒第一次操作,所以我采用示范的教學方法,老師先示范,接著根據幼兒回答,進行示范,我能注重幼兒的能力,從幫到帶。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三、給小動物喂食

      師:時間不早了,小動物們肚子餓了,請小朋友想想這些小動物愛吃的食物一樣嗎?小貓愛吃什么?(小兔、小狗、小猴分別愛吃什么呢?)

      師:1只小狗我們要送給它吃幾根肉骨頭?2只小貓要送它幾條魚?4只小兔送給他送給它吃幾個胡蘿卜?3只小猴送它吃幾只桃子?

      師:給小動物喂食物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教師示范:一只小狗吃一根肉骨頭)

      (評析:這一環節中,我采用了不完全放手的學習方式,出示了與小狗匹配的肉骨頭,讓幼兒給其他的小動物喂食。在這個過程中,就讓能力強的幼兒先操作,為能力弱的幼兒提供一個榜樣示范,最后讓大家一起來操作,可以說是采用了生生幫助、以強帶弱的方法,讓幼兒在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提高。)

      四、幼兒動手操作

      師出示幼兒操作紙:不同數量(2—4)的.羊、熊貓、小雞,不同數量的草、竹筍、蟲子。

      要求:請小朋友給小動物喂食吃,記住喂的食物一定要讓小動物喜歡吃才行哦,一邊喂一邊還可以說:幾只××我送你吃幾只××。

      (評析:引導幼兒邊送邊說,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展示幼兒操作紙,交流探討:

      師:誰來說說,你給什么小動物喂食吃了?吃了多少?它吃的食物對嗎?(對的,真棒;不對:我的肚子好難受呀,誰那么粗心呀?應該吃多少呢?誰來幫忙改一改)

      師:現在,小動物吃的食物都對了嗎?小動物真開心呀,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拍照,你們愿意嗎?快到前面擺個造型吧!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要求幼兒自己檢查。能力強的幼兒他的能力在這里就能夠得到體現。最后,讓孩子們和小動物拍照,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操作游戲的樂趣。

      2、學習按蘋果的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青、紅蘋果圖片若干。

      2、紅、綠、大、小筐,每桌各一個。

      3、動畫片:我喜歡蘋果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摘蘋果的欲望。

      教師:看呀!又大又紅的`蘋果,小朋友喜歡嗎?我們去摘蘋果好不好?

      二、展開

      1、觀察蘋果

      (1)看看這里都有什么樣的蘋果呀?

      (引導幼兒發現,有紅蘋果,綠蘋果,有大蘋果,小蘋果。)

      (2)小結:我們的這些蘋果里面,有紅蘋果,綠蘋果,還有大蘋果,小蘋果。

      2、摘蘋果

      (1)聽口令摘蘋果

      (2)聽拍手聲摘蘋果

      3、蘋果分類

      (1)把紅蘋果送到紅筐里。

      (2)把綠蘋果送到綠筐里。

      (3)把紅筐里的大蘋果拿出來放在大紅筐里。

      (4)把綠筐里的小蘋果拿出來放在小綠筐里。

      4、收蘋果

      (1)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里收不同的蘋果。

      (2)數數你收了多少個蘋果。

      5、蘋果展教師:我們把摘得蘋果展覽一下好嗎?

      引導幼兒思考擺放的方法。

      如:紅—綠—紅—綠,大—小—大—小,等。

      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有序的擺放方法。

      三、結束

      1、教師:今天我們豐收了許許多多的蘋果,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蘋果,我們看看他為什么喜歡蘋果?

      2、觀看動畫片:我喜歡蘋果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手口一致、不遺漏、不重復地點數1個~4個物品,并說出總數。

      2。在感知、操作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鉆圈4個(可做山洞)。

      2。各種數量是4的小動物畫片若干。

      3。可正反面兩用的教學板4塊,正面是大森林背景,反面是4棵大果樹。

      4。廢舊泡沫圈做成的果子若干(果子可粘在果樹上,也可套在小朋友的手指上)。

      5。立體教具動物樓房一座(樓房是4層,每層有4扇小窗戶,有4個面可供幼兒同時操作)。

      活動過程

      一、游戲“鉆山洞”學習點數(本環節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點數)

      1。師:小朋友們,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游吧。(放音樂,“開汽車”出發。)

      2。師:小朋友快停車,前面幾座大山擋住了去路,你們注意安全,我去探探路。(“探路”回來神秘地告訴幼兒)山上有山洞,我們一起數一數有幾個山洞。(老師提示幼兒伸出右手食指,從左數向右,點一個數一個,不遺漏、不重復。)同時鼓勵幼兒勇敢地鉆過去。

      3。幼兒鉆山洞,邊鉆邊數,一共鉆過4個大山洞。

      4。鉆過山洞后再次點數,讓幼兒記住山洞的總數是4。

      5。請幾個小朋友自己去數一數,教師個別指導。

      二、自由發現,點數物品(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幼兒在游戲中充分感知數量是4的物品,嘗試自己點數。)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開汽車繼續郊游(讓幼兒的注意力迅速轉移到下一個游戲環節)。

      2。出示4塊大森林背景的教學板,上面有各種可以取放的小動物卡片,每種動物排在一起,共有4只。

      師:前面有一片樹林,風景真美,咱們下車到那兒去玩吧。小朋友們去找找草地和樹林中都有什么?每種動物有幾只?(幼兒自由觀察、點數,教師適時指導。)

      3。請幼兒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每種動物有幾只?

      4。出示立體教具樓房。

      師:小朋友快來看,前面有一座樓房。我們來看看樓房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自由數樓房,有幾層,每層有幾扇窗,再次練習點數。)

      師:這座樓房是小動物的家,我們把剛才在樹林里發現的小動物送回家吧。(要求(1)同樣的小動物住在同一層樓;(2)每扇窗口送一只數一個,在進行點數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一一對應的關系。)

      5。幼兒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送進動物樓房并點數,引導幼兒發現自己送回的每種小動物總數都是4只。

      三、游戲“摘果子”(本環節再次鞏固點數,讓幼兒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開汽車繼續郊游(自然過渡到下一個游戲環節)。

      2。出示四棵大果樹(果樹上粘滿了可以取下來的果子)。

      師:前面有幾棵好大的果樹呀,小朋友快來數數有幾棵。咱們一起摘果子吧,注意每位小朋友只能摘4個果子。

      3。教師利用個別小朋友把果子套在手指上的現象,引導其他幼兒把小手變成小刺猬,把取下的果子套在4個手指上,數一數小刺猬扎了幾個果子。

      4。結束部分:請幼兒把摘到的果子裝進口袋,自由交談,分享郊游的樂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借助生活經驗,認識白天和黑夜。

      2、能用空間思維觀察事物,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忙把幼兒在白天和黑夜活動的照片帶來幼兒園。

      2、用硬紙板做的大轉盤一個,轉盤中間有一根指針。

      3、幼兒用書第18頁《認識白天黑夜》。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白天和黑夜。

      2、活動難點: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3、指導要點:通過借助幼兒生活經驗,提供幼兒熟悉的生活用品,幫助幼兒認識白天和黑夜,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活動過程

      1、從生活經驗中感知并理解白天和黑夜。

      每個幼兒從家里帶來在白天和黑夜自己活動的.照片。"出自:屈;老。師"教師請幼兒說一說上面的事情是發生在白天還是黑夜。

      2、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白天和黑夜的認識。

      大轉盤游戲:將在白天和黑夜活動的照片粘貼在大紙盤的格子里,請幼兒轉動紙盤,當紙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停在哪一張照片上,就請幼兒說說照片是在白天還是黑夜發生的事情。

      3、鞏固練習,進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 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認識白天黑夜》。

      評價要素

      1、能否正確地區分白天和黑夜。

      2、是否喜歡觀察事物,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活動建議

      1、大轉盤游戲可以延伸到區域,由一名幼兒轉轉盤,另一名幼兒按指針所指的照片說說照片是在白天還是黑夜發生的事情。

      2、請家長帶孩子觀察在白天和黑夜人們都在做些什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設計思路上考慮到小班幼兒生活既是學習、學習既是生活的特點,認識白天、黑夜來開展活動。在設計活動形式時,我力求在避免數學活動枯燥化的前提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主體,自始至終貫穿游戲,以生活場景——轉盤游戲——模仿游戲等環節,讓幼兒從生活中多方面來理解白天、黑夜的時間概念。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將各種物品按數量多少進行分類,并用點卡表示數量。

      2、初步養成收拾整理的習慣。

      活動準備:玩具若干套,水果玩具若干套,蔬菜玩具若干套。

      活動過程:

      (一)數數玩具有多少。

      1、玩具分一分。

      教師出示一簍混在一起的玩具。教師:小玩具來和我們玩游戲了,可它們都跑到一起去了!怎么辦呢?請一名幼兒將玩具按種類分開擺放。

      2、玩具有多少。

      教師:每種玩具有多少呢?怎樣才能讓大家不用數一下子就知道它們的數目呢?鼓勵幼兒提出用點卡表示玩具數目。

      (二)分水果、分蔬菜。

      1、介紹活動——這兒有許多水果、蔬菜寶寶都還沒有分,我們來幫幫它們吧!

      2、幼兒操作——幼兒將每一簍里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開,并數一數每一種有多少,用相應的數字表示。

      教師鼓勵幼兒邊操作邊說:X個玩具用X個點子表示。

      (三)送玩具們回家。

      1、教師:現在我們送玩具、水果和蔬菜回家吧!

      2、幼兒把自己分的玩具送到相應的地方。

      活動延伸:區域活動時讓小朋友玩各種物品按數量多少進行分類,并用點卡表示數量,鞏固練習對數的多少及分類的能力。

      活動反思:

      《數數有多少》的目標是:1、能收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數。2、對點數活動產生興趣。

      課前所思:目標中是要點數10以內,小班幼兒對于情景化的游戲,特別喜愛,正好本周主題是春天,小朋友都有去動物園玩的經驗,所以定位在去動物園的情景。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學習3以內的數數。

      2、學習單位量詞,了解數的`實際意義。

      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小豬洗澡的圖片,1—5圓點卡片和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

      1、出示圖片,你們找找看圖片上那些東西只有一樣?(請幼兒上來邊點邊說,教師總結)

      小結:一只小豬、一個水桶、一塊肥皂、一條褲子……

      2、那你們再看看那些東西是有兩樣?(讓幼兒個別回答,說出物品的單位量詞。如果幼兒

      <>

      一開始說不出來,教師可以幫忙提醒。)

      3、圖片上有數字“1”和數字“2”表示的東西,你們看看有沒有用數字“3”表示的呀?(幼兒個別回答)

      二、認識數字

      1、剛才你們找到圖片里有一只小豬,一塊肥皂,那你們看看這張原點卡片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啊?為什么?(教師出示圓點卡片。)

      (用“1”來表示,因為有一個圓點。)

      2、很棒,我這里還有兩張原點卡片,你們找找誰是這兩張卡片的好朋友?(幼兒個別上來操作)

      三、編數數歌

      1、好,現在老師有一首很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學呀?(想)

      2、教師范念:你數1,我數1,1只小豬來洗澡;你數2,我數2,2條毛巾擦擦背;你數3,我數3,3滴水珠淌下來。

      3、好,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幼兒個別回答,教師總結)

      4、你們一起來跟我念一遍兒歌好不好啊?(好)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3以內的數數,還學了數數歌,你們回家幫這首數數歌編一套動作,明天來幼兒園告訴我好不好啊?(好)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找出最長和最短的物體。

      認識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活動重點

      比較物體的長短,能找出最長和最短的物體。

      活動難點

      認識數量遞增、遞減的關系。

      活動準備

      《小朋友的書 數學.》

      數字卡片1——5

      活動過程

      一、理解物體數量的遞增關系

      1、 教師在黑板上逐行擺上1、2、3、根木棒。

      2、 說說2比1多機,3比2多幾,了解物體的遞增關系。

      3、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接下來擺幾根木棒,一起討論為什么擺這么多。幫助幼兒理解數量遞增的關系。

      4、 幼兒一邊討論一邊完成第4、5排的擺放。

      5、 完成后,教師帶領幼兒從上往下讀一讀每個數字,再說一說相鄰兩排木棒的長短關系。引導幼兒發現并說一說“越來越長”。

      6、 請幼兒找一找,哪排木棒最長,哪排木棒最短。

      二、理解物體數量的遞減關系

      1、 教師在黑板上先擺5根木棒,并在一側擺上數字5。接著教師在下一排擺上4根木棒、一邊擺一邊數,擺好后同樣放上數字4、3。

      2、 說說4比5少幾。3比4少幾,了解物體的.遞減關系。

      3、 教師請幼兒說一說接下來應擺幾根木棒,一起討論為什么擺這么多。幫助幼兒理解數量遞減的關系。

      4、 幼兒一邊討論一邊完成第2、1排的擺放。

      5、 完成后,教師帶領幼兒從上往下讀一讀每個數字,再說一說相鄰兩排的木棒的長短關系。引導幼兒發現并說一說“越來越短”。

      三、請幼兒給木棒排隊

      教師在黑板上 擺上長短不一的木棒,請幼兒給木棒從短到長排隊。

      四、請幼兒給積木排隊

      教師在操作桌上擺出高低不一的積木,請幼兒給這些積木從高到低、從低到高擺一擺。方法同擺木棒。

      五、操作活動

      教學反思

      1、在擺放小棒圖片和數字卡片的時候,我將兩者放得過近,不利于幼兒的認知,正確的做法是將兩張圖片隔開一定的距離擺放,但不能過遠而影響其對應關系。

      2、在提問過程中,當我提問:“5比4多幾?”的時候,立馬就有幼兒回答是1,但是我還是繼續問:“還有其他答案嗎?”誤導了幼兒的認識,使幼兒以為1是錯誤的,應該有其他答案。我應該直接對回答正確的幼兒做出肯定,并且帶領幼兒進行答案的驗證,及時肯定幼兒。

      3、在講解小棒長短的時候,我強調了幼兒學說“越來越長”、“越來越短”,其實不必要,只要幼兒理解了意思就可以了,這是數學活動,不需要學說。

      4、在排列小棒圖片的時候,我可以把順序打亂,讓幼兒自己來排一排,而不是單一的由教師排好,幼兒來數的方式,那樣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并提高學習效果。

      5、在給吸管排序的時候,我準備的吸管是白色的,但是由于底色也是淺色,使吸管不夠明顯。這里最好能選用黑色的吸管,這是活動準備中的一個細節失誤。

      6、在講小棒圖片的時候,我用的是“長”和“短”,這兩個詞,而在講吸管寶寶排隊游泳的時候,我依然用這兩個詞。最好能在說吸管的時候能用“高”和“矮”,這兩個詞,更生動形象。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8-07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6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12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出受孕中文字幕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婷婷中文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