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0-17 18:47:0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合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厘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厘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并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自學5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后,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匯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

      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厘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厘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測量長度

      教學內容:

      課本4頁到5頁內容。

      學習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會分辨什么是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來進行測量。那如何進行測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學習我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線段。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5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學4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課標蘇教版第八冊83-84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借助計算器,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隨著乘幾”的變化規律,能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同學體驗“猜測-驗證”這一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從而發展同學思維,培養科學的探究素質。

      3.使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指名口答,并說說怎么想的。

      二、猜測

      已知36×30=1080,假如其中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得到的'積有會什么變化?

      同學猜測。師引導說出需舉例驗證。

      三、驗證

      1.師引導運用表格來舉例驗證。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36

      30

      1080

      指名舉例,師板書,在此過程中指導填表:積怎樣算,積的變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

      師:觀察整張表格,你發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小結:在36×30=1080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一個數, 積也會乘這個數。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這樣一個結論呢?再次猜測、驗證。

      同學任意舉例填表。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展示作業紙,你發現了什么?符合猜測嗎?

      小結:沒有一個人舉的例子不符合這個發現,說明在任何一個乘法算式中,存在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

      四、應用

      1.用規律解釋:

      (1)口算:24×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剛才的規律解釋嗎?

      (2)筆算:250×15=?(簡便算法)

      2.用規律計算:“想想做做”1、2。

      3.數學日記。

      4.自然界的計算專家。

      五、總結

      師:你能總結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或學習的感受,為這節課定個題目嗎?

      六、拓展(導入中的口算題)

      因數

      12

      12

      12

      12

      120

      120

      120

      因數

      2

      4

      20

      400

      2

      40

      200

      積

      24

      48

      240

      4800

      2400

      4800

      24000

      你還看到了什么?你想說點什么?

      大家的表示讓我想起這樣一句話“僅僅擁有知識的人從石頭里只能看到石頭,擁有智慧的人就能從石頭里看到風景,從沙子里看到靈魂”。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6109頁,例題、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五第14題。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的編排,注重與學生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聯系。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特點及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于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教材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教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數據收集的渠道,也體現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學情分析: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舊知識性的對比,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學生在學習中,應該能體會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據的特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和與條形統計圖的比較,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3、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投影。

      學生準備:收集自己一天內的作息時間安排情況的相關數據和家中一個月支出情況的相關數據。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多媒體投影出示主題圖)談話:同學們喜歡什么運動項目?能用學過的知識簡單統計出喜歡各項運動的情況嗎?

      2、選一名學生做主持人,統計全班喜歡的各項運動的人數。(教師利用多媒體投影直接出

      示條形統計圖,如右

      圖。)板書課題統

      計,小黑板出示學 習目標。

      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1、學生觀察并討論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 從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從條形統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2、教師用多媒體投影出示扇形 統計圖,如右圖。 講述:這個統計圖叫做扇形 統計圖,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 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人數,其 它各部分扇形表示各部分數量占 總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3、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 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 息?(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學生根據信息同桌互提問題,互答。

      4、回顧知識生成,并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讀出很多數學數學信息。)

      5、多媒體投影出示做一做, 如下圖。

      (1)學生自主看圖,說一說, 從圖中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數 學信息?

      (2)根據題意自主計算,選五 名學生分別板演五種營養成分各 多少克?

      三、解決問題,展示提升

      1、多媒體投影出示練習 二十五第13題,如下圖。 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完成這三 道題。

      2、完成后小組選題匯報。(小 組匯報時可讓學生從板書匯報 和多媒體投影展示匯報中任選 一種方式進行展示和講述。)

      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回扣目標談話:通過這一 段時間的學習,結合本節課的 學習目標說一說你覺得你有哪 些收獲?(讓學生充分發表見 解)

      2、根據課前收集到的信息,在 組內交流,教師可選擇幾個同 學的數據制成扇形統計圖進行 展示。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 苦和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 父母、對家庭的愛。

      3、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 計圖,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

      教學后記: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計圖,這就要老師居高臨下,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于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于扇形的知識尚屬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我帶領學生復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

      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習扇形統計圖,讓學生緊扣學習目標學習本課內容。并把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分割成幾部分來完成。

      1、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中總數與各部分數量之間的關系。

      2、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尋找直觀的數學信息。

      3、訓練學生根據直觀信息互問互答,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特點的感性認識。

      4、通過與條形統計圖比較,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使學生深刻理解扇形統計圖。

      5、新知生成后,完全放手由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五13題),從而檢測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中,我切實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更加堅信,嫻熟的知識儲備和教材體系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對于教材版本不斷更換和教材不斷修訂的教育現狀,我們教師只有厚積薄發,才能有備無患。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位數》教材第105頁例4、第106頁例5及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中位數的認識計算過程,體驗合作探討,理解認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中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求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

      教法學法:

      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引導與講解相結合。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實踐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生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

      王麗同學1分鐘跳繩比賽成績如下表

      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成績124108136132

      她這四次測試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理解題意,讓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下面讓咱們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學正在進行的擲沙包比賽,他們的成績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頁例4情景圖)

      設疑:老師知道這組學生中有一名同學叫劉云,他的成績是25.8米,你們猜猜他在這組中可能排在第幾?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統計表。

      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朋張炎趙麗

      成績/m36.834.725.824.724.624.123.2

      從他們的成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劉云同學排在第幾?為什么劉云的成績比平均數低,還能排在第三呢?

      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

      師:這組數據中,只有兩個數比平均數大,有五個數都比平均數小,用平均數表示他們擲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適嗎?(不合適)想想辦法:從這組數據中挑出一個數代表他們擲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這是可能有些困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認識中位數。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估計,計算比較,發現用平均數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適,從而引入新的內容——中位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介紹中位數

      平均數與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有直接關系,任意一個數據大小的變化都會對平均數值都會產生影響,為彌補平均數在描述某數據組的不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中位數。顧名思義,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間的數據它的優點是不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師:那么,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的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動手嘗試,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數24.7 。

      師小結求中位數的方法

      a 、按大小順序排列 b、最中間的數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理解,體驗求中位數的過程,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中的意義。)

      3、小結: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但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嚴重偏大或偏小時,最好選用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4、教學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學的跳遠成績表

      姓名李志強陳文王文賢趙軍張鵬劉衛華于國慶

      成績/m3.062.902.743.522.832.892.78

      師問: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呢?

      (1)讓學生分別求出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2)同桌之間議一議,說一說。

      2.96比這一組數據中大多數數據都高,用它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合適,應選中位數。

      (3)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得出結論: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5、知識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這合作中自主探究發現知識規律,并動實踐求平均數,中位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練習。

      2、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生讀題,小組討論,共同解答,匯報交流。

      3、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學生討論自由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中位數

      例4 例5

      中位數 24.7 2.89 (2.89+2.90)/2=2.895

      按大小順序排列

      數據個數奇數:最中間的數據 數據個數偶數:最中間兩數的平均數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比較平均數,從而產生中位數的教學的必要性。本人循著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設計了“平均數有時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有時能—— 發現概括平均數時候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該用什么數表示,學習中位數——中位數與平均數的關系,——在練習中分散難點,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時候平均數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數則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數的穩定性。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題和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運動會體操比賽錄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看,咱們雞公嶺小學的運動會開幕啦,小朋友們多高興哪,他們穿著漂亮的衣服,載歌載舞,邁著整齊的步伐整隊入場,這是二年級的同學,現在入場的是三年級的同學,向我們走來的是四年級的同學。熱鬧的開幕式結束了,首先進行的是體操比賽,小朋友們列成3個整齊的方陣,正展示著他們的風采。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列成的方陣,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A、每個方陣有多少人?B、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先來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學生匯報,老師課件:(每個方陣多少人,又從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誰能說得更準確更完整一些。橫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每行有幾個人,(課件閃爍行。)豎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有幾行。(課件閃爍有幾行。)大家一起來數一數,每個方陣有幾行,每行幾個人?現在你自己能再說一遍嗎?(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

      3.獨立試做。

      (課件展示完整題目: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現在你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好,老師相信你們能行,在草稿本上試著列式計算吧!(師巡視,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匯報。

      好了,都完成了嗎?我們來看黑板上的這幾種解法,自己對照一下,還有不同做法的請自己寫到黑板上來。好了,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解法,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這三個方陣的同學集合在一起(課件),先求整個方陣每行的人數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還有什么疑問嗎?他的回答你們滿意嗎?生③的想法更是與眾不同了,他把隊形作了這樣的變換(課件),然后我們站到旁邊來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還有什么疑問嗎?那老師還有個疑問,一直憋在心里邊很著急?就是這種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再求的3個方陣的人數對吧,好,謝謝你。(大家還有疑問嗎?)

      好了,剛才同學們找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個方陣一共的人數,那么這三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誰來說說看?(好吧,請小組的四位小朋友先討論討論。)第一種方法是先算的一個方陣的人數,再算的三個方陣的人數;第二種方法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第三種方法也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再算出一共的人數。嗯,你說得太好了,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們再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算式,他們全都是列的綜合算式對吧,那么他們的解題思路與上面這幾種比較怎么樣?這個和哪種是一樣的,這個呢?)同學們,明確了解題思路,你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這三種方法嗎?今后我們列式時也可以用綜合算式。

      好了,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積極開動腦筋,敢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種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練習1.

      他們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們能行嗎?那好吧,這兒有個關于雞蛋的問題,李阿姨在超市上班,這么多的雞蛋,李阿姨準備一個一個的數,你有什么好辦法能教教她嗎?請同桌之間先說一說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現在在草稿本上試著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歡誰的方法。

      學生匯報:給大家介紹介紹?說說你的想法?同學們通過認真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興極啦,因為不用一個一個的`數啦,猜一猜李阿姨會用誰的方法呢?為什么?(因為這種方法簡單一些)對,李阿姨就是這樣想的,今后我們在想辦法的時候怎么簡單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遠。

      有了大家的幫助,李阿姨工作起來特別帶勁,可是,不一會兒,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她又遇到難題了:我們家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我們家3口人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這兒有三個算式,我該選哪一個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這兒有三個算式,我們用手勢來幫李阿姨做個選擇吧。大家都選的2哪,李阿姨還是有點不明白,不是說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應該是1才對呀。

      噢,聽了你的介紹,李阿姨總算明白啦!她們家一年要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們地球村有多少個李阿姨這樣的家庭哪,你想對李阿姨說些什么嗎?

      你們說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會照你們說的話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們一起到動物園去玩耍,成人票15元,兒童票7元,這是李阿姨買票時計算票價的算式,你能根據這些算式猜一猜她們一共有多少人嗎?(圖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們猜的結果大大的寫在草稿本上,1、2、3、舉起來老師看看,你們都是寫的6個嗎?誰來說說你的理由。你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掌聲送給他。

      剛才,我們幫李阿姨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其實啊,我們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本每頁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個字,你們沒數過吧,哈哈,老師就數了,你看:

      4.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他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我們用的作文本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5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

      呀,同學們開動腦筋,編成了這么多的應用題,老師也想來編一個,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聽好了:這次上課呀,我寫的教案有1500個字,猜猜我怎么提問?(課件)要寫幾頁?你能列式嗎?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確,老師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們,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誰來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亚洲AB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 色妞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网中文字幕 |